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结构与发展特征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59311588 上传时间:2022-03-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3.1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结构与发展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结构与发展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结构与发展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结构与发展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结构与发展特征(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自然辨证法结课论文题 目: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结构与发展特征 学院: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姓名: 魏 文 凭 学号:2016304120036联系方式:13297027156 指导老师:郭琰2016-11-4授课:XXX摘要: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在漫长的历史中,很多学者从教育、君臣之道、文化思想以及信息交等很多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大多中国学者的观点中,都认为占统治地位的是自然经济,但又肯定商品经济在每个朝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战国之后。如何看待农商社会对理解中国古代经济结构有重要关系,本文拟从各时期的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组成和发展来阐述有关问题。关键词:

2、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农商社会 在我国数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农业经济一直是各民族主要的经济来源。战国时期之后,自然经济不再处于统治的地位,此时商品经济已经有了极大的繁荣。自然经济之前一直认为是自给自足,但有学者认为自给性生产更能描述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也是自然经济的本质特。自给性生产指的是为了生产者直接的消费或者是为了封建领主的直接消费,如果仔细研读马克思关于自然经济的描述,就会发现经济单位的生产的确符合自给性生产的含义。经君健在论地主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本质联系一文中提出,中国商品经济的出现很早并在很大程度上有发展,之所以没有进一步发展成为资产经济,主要是在这里商品经济和地主经济是相当的,因此制约

3、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一、秦汉时期的经济特征春秋战国之后,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动。马克思的观点中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也可用来解释古代的经济模式。根据杨宽的意见,中国历史上冶铁技术发生过三次重大的变革:第一次就是在战国秦汉时期,可锻铸铁盒铸铁渗碳钢的发明导致铁农具的普遍使用;第二次是唐宋时期在灌钢技术推广基础上熟铁钢刃农具的广泛使用;第三次是明清时期生铁淋口技术的使用。其中第一次是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升的时期。农具的使用如铁器普及、耦犁、耧车、筒车等可以列出一大串,同时这个时期已经开始重视施肥虽然肥料的种类不多。在汉代田间穗选法获得总结,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上农初步总结了农业精耕细作的经验

4、,奠定了传统农业的基础。这些措施使人们开垦的农田数量急剧上升,从而由原先作为基本经济单位的家庭公社和农村公社瓦解了,各诸侯国普遍形成了以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的个体小农农村。在农耕授课:XXX中所用的农具都不是小体农民家庭能够自给自足的。从战国到秦汉,无论是农民家庭还是地主贵族,与市场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消费,都需要通过市场得到补偿和调剂。但是经济生活的这种变化,并没有改变大多数经济单位仍然从事自给性生产的性质,因而也就没有改变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基本特点。男耕女织是封建自然经济的特色。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封建生产方式的广阔基础,在小农经济的发展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互之间的关

5、系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差别的。在劳动力多的家族中,会慢慢出现剩余的劳动产品,这些家族也就可能从事一些商品性生产,比如说用于物品交换、从事买卖,从而积累一定的资本,地主制经济孕育而生。在李文志先生关于“地主制经济”的说法中, 地主制经济指整个地主经济体制,即以地主所有制为主导包括农民所有制及各类官公田地在内的土地关系整体,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总的来说,秦汉时期农耕经济蓬勃发展,商品经济出现,在社会体系中占一定份额。二、商品经济在唐宋时期的发展唐宋时期是中国封建史上经济发展最发达繁荣的,但从士农工商阶级层次来看,商人的地位仍是最低的。在以农为本的封建社会,地主、农民的地位是高于商人的。宋代由于土

6、地“不抑兼并”,出现了“田宅无定主”、“千年田换八百主”的现象,有财力的商人可以购置土地,成为地主,从而提高自己的地位。“家室略拟都邑”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商人雄厚的资金与低微的政治地位的不相符使得很多商人都会以各种途径来进入官场,比如贿赂、买官、联姻或者培养孩子参加科举考试等。总的来说商人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没有突破自然经济主导地位的束缚仍不能摆脱“贱者”的身份,这也是中国社会没有在这一时期发展出资本经济的原因之一。中国社会在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后进入经济发展的快速时期,沿着丝绸之路各国商人将茶叶、丝绸、瓷器等中国特色商品运往世界各地,再将西方的棉花、向日葵、胡萝卜、葡萄、苜蓿、西瓜等等农作物引进到

7、国内。从这些贸易可以看出唐宋时期商品经济出现发达的现象,不过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文化的奉行,商税的繁重加之地主当权派的有意压制商业的发展,使商人处于一种微弱的关授课:XXX系中。从以一方面来说,茶叶产量的增加、农作物收成的提高才使得这些商品经济的发展,说明农业生产对于大多数农民而言仍是最主要的。马克思说过:自然经济在任何一种依附制(包括农奴制)的基础上都占优势,在带有或多或少原始性的公社(不管是否掺杂着依附农奴制关系或奴隶制关系)的基础上,更是占优势。唐宋时期商品的流通在中国封建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透过商税和城市看此时的自然经济,虽然商业和城市都有所发展,但这一些与自然经济的发展并不冲突。商业

8、的大力发展对自然经济的组成的确有所影响,不过还不足以撼动自然经济的地位。三、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征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明中期以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是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封建统治者对内重农抑商,对外闭关锁国,使得资本主义萌芽不能壮大,中国逐步落后于西方。这是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具体原因有以下方面:明清时期调整了一些经济措施和赋税制度,这些措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明清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劳动力也开始成为商品;在此基础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和缓慢发展,但明清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其成长;闭关政策的实行,使中国落伍于世界。归根结底,小农经

9、济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兵源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长期斗争使统治者认识到解决好农民问题是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统治的关键。农业经济与秦汉唐宋时期相比,可以说发展并不明显。具体表现在使用的农具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指导农业的书籍虽出现了综合性的农政全书,但在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上没做出更大的突破,这和中国人凭经验生产而没有深入的研究其本质的特点有关。不过清代的农业的经济比之前朝代还是有所发展的,这种发展主要在广度上,而不是深度上。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的动力或基础,除了生产向广度的拓展外,还由于商品流通的发展。历史事实证明,流通和市场推动分工,推动资源配置的优化,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动力。这种情况,与西

10、欧的所谓“斯密型成长”有相似之处。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仍然以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市场繁荣授课:XXX的推动力主要是地主的生活消费需求,而不是生产消费需求,因而难以引导到新的生产方式的建立。四、小结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相结合,而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无论是地主经济或农民经济,在自然经济中都包含着商品经济的成份;而在商品经济中,又都带有自然经济的因素。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是不完全的自然经济,而其商品经济则是不发达的商品经济。之所以说自然经济不完全,因为它与市场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之所以说商品经济不发达,因为

11、商品生产不发达,市场发育不健全,价值规律所起的作用有很大局限,参考文献1 经君健. 试论地主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本质联系J.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7(2):1-18.2 林甘泉. 秦汉的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J.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7(1):71-85.3 刘瑛, 杨晓滨.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中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关系的思考J. 南昌高专学报, 2005, 20(1):13-15.4 常大群. 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3):112-117.5 李根蟠. 论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制约-与战国秦汉和唐宋时期的比较J. 河北学刊, 2003, 23(2):155-161.6 蒙文通. 从宋代的商税和城市看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J. 历史研究, 1961(4):45-52.7 艾新强. 自然经济观念对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发展的制约与对策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93(3):93-96.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授课:XXX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