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与高中语文教师转型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59305229 上传时间:2022-03-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高考与高中语文教师转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高考与高中语文教师转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高考与高中语文教师转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新高考与高中语文教师转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与高中语文教师转型(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新高考与高中语文教师的转型-2018-高三教师浙江名校学习与感悟2018年6月20日上午,上海市建平中学首席教师、上海市高考命题专家廖飞为我们全体高三教师带来了一场高质量的有关“新高考改革与教师专业转型”的专题讲座。廖老师从六个方面为老师们解读新高考改革。首先,廖老师从总体上介绍了高考改革基本内容与深远意义。第二、新高考改革对普通高中办学格局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学生管理、高考指导、课程管理、学校分化六大方面的影响。第三、6选3走班操作技术与管理。基本内容包括选课走班管理实施方案综合素养评价与管理方案生涯指导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谱系建设方案,在此,廖

2、老师对我校的新高考改革方案给予肯定。第四、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师转型。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会上好本学科的课程,还需具有课程整合与开发、高校招生指导、职业生涯指导、德育导师等能力。第五、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1个核心、2大任务、3类资源、4大模块。最后,廖老师向老师们分享了必要的智能化平台工具:2015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及职业信息网址。并指出学校选择智能平台的三大指标:过硬测评技术、排课技术,更新职业资讯、高校资讯,鲜活课程资源、研修资源。我最关注的还是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师转型问题。其实整个社会都在剧烈的时代风云中激荡。马云在世界智能大会演讲智能改变世界中说:

3、“刚刚开始出来铁路的时候,人人讨厌,因为挑夫失业了;今天,无人机、无人汽车、无人驾驶会使大批司机失业,但是每次技术革命都会诞生很多新的就业,像铁路诞生后至少增加了两百多万的铁路工人,这是产业之间的一种变革。只是人类要去做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做人类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做机器要做的事情。过去几百年,工业的发展,人类让工业做了很多人类做的事情,我们觉得很轻松,但是人从来没找到什么可以是自己做的最好最舒服人应该要有的东西,对就业需要有新的价值的发现,对就业要有价值的判断,这是我们要解决的。有一点是肯定三十年、五十年以后的就业一定比今天多,工资一定会比今天好,但是未必是你,如果你不改变,你就没机会。”从宏观

4、上讲,这就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要面对,逃避只能被淘汰。上海新高考改革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它由一次高考变为多次,由规定科目变为自选科目,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数学文理不分,英语一年两考,分合格考和等级考,高校录取采用“两依据一参考”- “两依据”指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导向非常明显,即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既看到分,又看到人。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此次改革对高中语文学科的影响虽然没有像数学、英语及其他学科那样剧烈,却对课程理解、课堂教学素养和考试评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努力寻

5、求适应和调整的策略和措施,积极进行转型。一、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为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供多种可能课程是学校办学的关键要素,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就高中语文课程来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重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要促进学生语言的感知力、理解力、分析力及运用能力的成长,促进学生文化生命的成长。两年前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

6、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在我看来,它事关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和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而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要明确综合素质评价是重要的升学参考依据,其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发展状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修习课程及其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信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兴趣爱好与个人特长等。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和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程的实施就非常关键。学校尽可能

7、提供让学生有多元选择的语文课程,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积极作为。一方面要牢固树立“课程意识”,认识到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学生,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主体和受益者;另一方面除了上好基础型课程外,更要有意识地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让学生报名选修,为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供多种可能。具体来说,教师要认真分析本校已有的课程资源特点,立足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资源,立足当下大力倡导弘扬国学和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积极发挥自己的特点、特长和特色,加强团队合力,结合语文课程是人文课程的特点,针对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开发诸如语文与旅游等课程,开设诸如解读、孟子的说理艺术、中的列传选读、选读、选读、唐诗宋词元

8、曲选读等国学和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也可以从语文教材中拓展出去,开发诸如朦胧诗欣赏、中外著名微型小说赏析、民国大师风骨、中国古代贬官文化、西方名著选读等课程,也可以开发活动体验性课程,诸如人物访谈、实用调查报告、演讲与口才、创意写作、朗诵艺术、影视欣赏、趣味对联等。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和运用过程中,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心胸,让学生理解丰富多元的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让学生不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丰富自我和完善自我。当然,课程的实施方式也很重要。实践证明,体验是学生接受课程学习的最好方式。在高考改革背景下,我们教师除了有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外,还要增加学生实践和体验的学习方式,可以邀请专

9、家和学者开设各种人文主题的讲座,可以推荐人物传记等书籍进行专题阅读和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可以选择百家讲坛大师先生大家等文化类的视频节目进行观摩和交流。我们要让学生通过体验,能够从教材和课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自我,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语文的特点和魅力,爱上读书和表达,并且自觉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二、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实践,为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供多种机会教学是课程的具体实施,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新高考改革促使语文课堂教学发生变化,已经成为学科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自如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素养。在新高考

10、改革背景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填鸭式的教学。若保持原有的“我讲你听”“我说你记”“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必然会减少,语文学科的地位将会下降。我们的教学也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太过功利,即考什么就教什么就学什么,所谓以考定教定学,这样做的后果必然是教师的视野越来越狭隘,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机械,这与改革的目标相违背。我们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再也不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让考试指挥棒左右,如果脑子里还都是知识点和考试点,那就错把手段当目标了。于漪老师说,“学生不读书、少写作,只是机械操练,是不可能学到语文的真本领,而教师押考题、走捷径和碎片化教学,也难以让学生形成真正的良好的语文素养

11、。”所以,我们要真正解放思想,做语文教学专业的主人,摆脱考奴的身份与困境。具体来说,我们倡导教学组织形式的丰富性与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型为主动探究型学习;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内在精神,从语言的表层走进文本的深处,使学生在理解知识、思想、文化的同时,真正地获得知识、思想、文化的启迪;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把语文课堂当作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要的时空“加油站”。如教学教材中的文言文黄州快哉亭记时,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中国文人在写作此类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的“记”时,往往对建筑物的描写是次要的,而重点在于探讨命名的缘由、建筑物命名的内涵,借此表现自己的人生志趣和理想,体现中国文

12、人独特的审美,这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生命影响。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包括课前预习准备、课中学习交流、课后总结拓展),关注主问题的形成与解决,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思考表达过程。我们要对学生注重知识积累、情感体验、思想碰撞、语言开发和能力迁移。我们要倡导多元的评价方式,包括口头表扬和书面赞美,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采用等第、分数、展示等多种方式,为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供多种机会,尽量让学生展示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自我。我们可以针对高一语文教学,在“兴趣”和“规范”上着力;针对高二语文教学,在“思辨”和“探究”上下功夫,而针对高三语文教学,在“方式”和“效益”上动脑筋。因为高三教学

13、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所以不妨用“走班专题讲课”这种相对轻松、灵活、有弹性而有效的教学策略。所谓“走班专题讲课”,是指教师立足学习高强度的高三学生的突出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根据事先准备好的专题复习内容,以走班的形式,“流动”到自己将要上课的班级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策略。它弥补了固定教师教学以整个班级为单位的行政班的单一性特点的不足,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信心。这一教学策略,既符合课改理念,也为实现教师个性化教学以及大面积提升教学效益提供了一种可能。在教学中,我们要更加重视和关注单元教学设计。从认识单元教学内容,分析确认教学单元,到梳理单元基本问题,统整分析单元内容,形成单元知识结构,从

14、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到形成单元教学策略,安排单元教学课时,凸显单元整体意识和主题研究意识,让学生的深度学习真正有效落地。通过制定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案,更好地整体把握教材和解读教材,提升课程统整和设计能力;让学生能够除掌握个别的知识点外,也能够厘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加牢固的知识结构。对于教材中的主题单元,我们可以适当倾向“人文性”,而对于教材中的文体单元,我们可以适当倾向“工具性”。我们要正确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把每个单元的最后所设置的单元学习活动融入整个教学环节中,以此来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原则,来增强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另外

15、,语文课堂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语文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性又很强。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我们要有意识地打通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联系,把学生生活世界的信息整合进教学的书本世界之中。我们要进一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创设学习情境,把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三维空间呈现在学生面前,拉近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利用翻转课堂让学生在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中开展自主学习,将遇到的难点留到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互动学习,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三、积极进行考试命题评价研究,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创造多个平台考试命题和评价在整个课程建设实施和课堂教学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一

16、种教学检测和激励导向,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效益。从今年高考改革元年的命题来看,无论是上海卷,还是全国卷、外省市试卷,都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任务,在“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等关键问题上下足了功夫,既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也放眼时代主流,又考虑学生实际;试题较以往更注重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更注重对学生的信息筛选、综合分析、概括理解、语言积累运用、逻辑推断和审美鉴赏等能力的考查;真正做到了以“核心价值”为引领,实现高考评价体系在“必备知识”基础上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全面覆盖,也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对语

17、文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导向。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积极进行考试命题评价研究,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创造多个平台就显得责无旁贷了。我们可以以个体或备课组形式多学习和研究历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摸索其命题的思路和规律,探究其命题的方式和方法,反思和改进自己命题的问题和不足。我们要改变以往命题的随意性和评价的简单化,而要体现命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阶段性检测命题时,我们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情特点,要做到贴近教材课文,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时代,兼顾文本的经典性和时效性,兼顾试题的识记理解考查和鉴赏批判考查。我们要倡导命题的原创性,注重命题的科学性和新颖性,千万不能马虎大意甚至主观臆测,以免学生因为考试发挥不好

18、而怀疑自己甚至老师的教学,降低对语文的学习热情。而在试卷讲评上,我们可以尝试师生共同参与交流探讨甚至让学生讲、教师点拨的方式,再也不能停留在“教师报答案,学生记答案”的老路上了。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考试做题中的进步和亮点,通过正向的口头表扬、书面评价、展示等方式给予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尤其面对开放式题目,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交流,最好能够形成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丰富的思维场中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展示学生的个性和风采,从而形成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习品质。总而言之,新高考改革为语文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些机遇,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比较大的挑战。尤其是面对整个高中合格考、等级考

19、和高考等多场考试,学生难免会有较之以往更多急功近利的思想,他们在追求分数的时候往往挤压的是对语文的学习时间,弱化的是对语文学科的投入。所以,语文教师力争在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努力营造高效语文教学的和谐环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要充分理解中庸所提出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思想,对于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那里得到充分的发展;还要加强团队合作,有勇气破解难题,有智慧践行育人,更有毅力坚持初心,体现语文学科“化人以语、育人以文”的优势功能,助推学生文化生命体的长远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而作为学校领导,尤其是分管课程建设和教学的领导,要有为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师保驾护航的胸怀,要在学校舆论导向和价值引领上把好关,更要善于调动语文教师开发建设课程和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各种机遇和搭建多样平台,保证教师的课时安排,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等。2018.6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