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吧管理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实证分析

上传人:da****ge 文档编号:59289209 上传时间:2022-03-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网吧管理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实证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网吧管理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实证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网吧管理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实证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网吧管理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实证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吧管理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实证分析(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网吧管理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实证分析2009年8月第l9卷第4期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ofShanghaiPoliceCollegeAug.,2009Vo1.19No.4网吧管理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实证分析陈伟(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重庆401120)摘要:透过未成年人与网络互动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未成年人犯罪与网吧管理之间存在多项内在关联.网吧建设中的制度性缺陷与管理手段的松散致使网吧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犯罪场所,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且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综合性地加强网吧管理是必然选择.关键词:网吧管理;未成年人;犯罪;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D6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10085750(2009)040083一(06)虚拟网络的存在,把众多的未成年人吸纳其中,网吧的随处可见及其未成年人的活跃身影证实了该新型产业受欢迎的程度.然而,网吧在经济浪潮中提升生产力的同时,也留下了社会隐患,与网吧有关的未成年人犯罪呈大幅上升趋势就是一个明证.鉴于此,笔者拟通过对网吧管理与未成年人犯罪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期许能够对实践策略有所裨益.占一,网络与未成年人双向关系的现象和特(一)网吧现状与未成人上网情况为了解重庆地区未成年人出入网吧的情况,我们通过一份调查报告,对网吧运营现状与未成年人上网情况进行简要说明.(数据来源:重庆康联市场研究公司重庆地区网吧未成年人调查报告)表一:学

3、历分布与网吧上网,学历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数据,百分比(%)34.536.329.2在电脑相当普遍的今天,网吧魅力依然不减当年.调查数据表明,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9%的被调查者将上网地点选择在网吧,其中初中生占37.5%,高中生占39.3%,大学生占31.2%.未成年人为何喜欢上网吧?有23.7%的未成年受访者表示:为了免受家人管制,干扰,去寻求无人管束的自由,紧张学习的压力往往使他们筋疲力尽,网络中的虚拟空间则会给他们以相对宽松的环境.在网吧中,他们可以逃避父母和老师的监视,充分享受网络的收稿日期:20080916责任编辑:何银松作者简介:陈伟,男,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师.娱乐功能.数据显示

4、,受网络游戏和电影引诱而去网吧的就占32.99%,还有27.84%是为了聊天交友,只有8.19%的人是想获得新闻信息或查阅资料.表二:上网目的统计分析,上网目的获取资料网络游戏或数目,聊天交友信息休闲娱乐百分比(%)27848.1963.97虽然政府三令五申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网吧经营者却依旧置若罔闻.调查显示,53.26%的被访者表示,网吧老板对未成年人上网不闻不问,只要收钱且不出事就万事大吉.33.7%的人见过老板对未成年人笑脸相迎,还提供食宿方便,关怀备至.只有l3.04%的人表示,最近曾看见过网吧老板不准未成年人进入.可见,有过半的网吧经营者对行业规定视为一纸空文,在利益的诱导下我行我

5、素,为未成年人进网吧大开方便之门.暴力游戏,聊天泛滥,浏览色情网站被公认为是网吧吸引未成年人的三大公害.调查显示,41.%的受访者首推暴力游戏为网吧的三大公害之首;37.2%的人认为淫秽色情是网吧危害所在;21.1%的人认为网上聊天,造成谎言泛滥,诚信失守.有68.4%的被访者表示,看见过未成年人在网吧玩暴力游戏.34.2%的人认为,暴力游戏的血腥场面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42.7%的人觉得暴力游戏会让人上瘾,导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23.1%的人甚至认为暴力游戏会让人性格乖戾,充满暴力倾向,难以人群.有未成年人在网吧浏览黄色网站或是看色情电影时,62%的受访者发现网吧老板的态度

6、是放任自流,懒得管.100%的受访者表示看见过未成年人在网吧聊天,假话谎言层出不穷,污言秽语满天飞.(二)网吧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通过实地考察,笔者发现虽然一些网吧在醒目的位置都贴上了禁止未成年人人内的标识,但几乎所有的网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容纳未成年人上网的情况,这说明未成年人沉迷网吧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些网吧清洁卫生状况差,环境混乱,嘈杂,人员流动数量大,且来源广泛,同时,多数网络上充满了暴力,色情,诈骗等内容,以上种种均会对未成年人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突出诱因.近年来,重庆市某中院及其辖区法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的比例逐年上升,据统计,2

7、008年上半年,该中院及其辖区法院审理的一审刑事案件中有212件涉及未成年人,其所占刑事案件总数的比例由2006年的33.89%上升到2008年上半年的34.75%;同期,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为312人,其所占犯罪人数总数的比例由2006年的31.81%上升到2008年上半年的34.94%,在这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133起直接发生在网吧,由网吧诱发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约占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的六成多.表三:未成年人犯罪及其涉网吧犯罪总体情况统计表未成未成年人直接未成犯罪年人直接发生犯罪年人未成案件犯罪发生在网吧案件犯罪犯罪年人总数人数在网吧内的总数人数犯罪与(人)案件与内的犯犯罪(件)总数人数案件

8、犯罪罪案件案件(人)人数(件)总数之比数(件)比例之比(%)(%)(%)2006拄13lO181144457633.8931.8123352.482007焦1368196643965932.0933.5226560.362008焦上半年61089321231234.7534.9413362.74在实证材料的分析中,笔者发现了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几个特点:1.犯罪主体呈低龄化趋势.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某中院及其辖区法院审理的一审刑事案件中,年龄为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同期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的25.32%,年龄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同期受理

9、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的74.68%,以上两组数据与2006年相比分别上升和下降了2个百分点.一84一表四:未成年人犯罪年龄情况统计表犯罪所占未成1618岁所占未成年龄14一l6岁年人总数(人)年人总数年度(人)比例(%)比例(%)2006讫13623.6144076.392007焦15623.6750376.332008年上半年7925.3223374.682.团伙犯罪现象突出,通过QQ迅速结伙作案.由网吧诱发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未成年团伙犯罪的有2件,占犯罪团伙总数的12.65%.这些未成年人团伙成员年龄相当,平时关系密切,拉帮结伙,成员较固定,成员间的不良习性互相熏染,交叉感染,相互邀约,纠

10、合在一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其中也有一部分团伙成员是受团伙中其他人的恶习影响,在其带动,教唆下,参与抢劫,故意伤害等团伙性犯罪活动.在此类由网吧诱发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很多犯罪嫌疑人系团伙成员,也都是未成年人,平时关系密切,成员中的不良习性互相熏染,通过QQ迅速结伙作案.表五:未成年人团伙犯罪情况统计表未成年人与团伙未成年人与团伙项目团伙犯罪数总数之比团伙犯罪总人数年度(个)(%)人数(人)之比(%)2006拄311.541323.192007焦512.662232.802008年上半年212.651027.213.犯罪类型相对集中,暴力犯罪比重大.2008年上半年,由网吧诱发的未成年人犯罪

11、案件多集中于人身伤害和财产犯罪两类,带暴力因素的案件占绝大多数,其中故意杀人占1.42%,故意伤害占29.25%,抢劫占40.57%,盗窃占25.47%,甚至还包括故意伤害致人伤亡的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如纪某某,席某某聚众斗殴案,双方仅因网上发生口角,相互斗狠,进而发展到邀约人员,持凶器在大街上相互斗殴,造成一人重伤.表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类型情况统计表案件未成类型故意所占故意所占抢劫所占盗窃所占其他所占年人杀人比例伤害比例(件)比例(件)比例(件)比例犯罪I(件)(%)(件)(%)(%)(%)(%)案件总数度(件)2006年61.35932O.9519844.59l1O24.77378.334

12、442007正51.1413731.2115635.5412127.56204.564392008正上半年31.426229.258640.575425.4773.302124.犯罪起因简单化,手段残忍化.此类案件中,未成年人纠集同伙将受害人伤害致死或者致其重伤的占53.4/6,导火线往往只是在网上的聊天,游戏中发生口角或者在同一网吧上网因座位等小事,如在张某某故意伤害案中,张某某在网吧上网时,只因刘某某进入网吧时无意触碰到张某某,就被张某某谩骂,刘某某随即责问张某某,张某某认为有失面子,拿出随身携带的匕首朝刘某某扑去,用匕首朝刘某某身上连捅几刀,致刘某某重伤.又如在叶某某故意伤害案中,叶某某

13、在QQ上交友时,认识了一位异性网友,后双方在聊天的过程中得知对方与自己同为男性后,双方即产生矛盾,并在网上互相谩骂,最后打开视频让对方认识自己,并告知对方自己的真实姓名和联系电话约好单挑,后双方在单挑过程中,叶某某持板尺刀将对方砍成重伤.5.犯罪地点多集中在网吧内或网吧周围.由于网吧是未成年人出没较多的场所,同时也是社会人口流动量较大的地方,这里不仅环境复杂,而且缺乏社会有关部门的有效监管,存在一定的治安隐患,往往成为犯罪的高发区域.如李某某故意伤害案,李某某为了泄私愤,伙同其他被告人在某网吧内找到被害人万某某,并持砍刀和木棒将正在该网吧上网的被害人万某某砍成轻伤.另如张某某故意伤害案,被告人

14、张某某与被害人陈某某因交女朋友一事发生口角,双方扬言报复对方.案发当日,被告人张某某得知陈某某在某网吧上网,随即邀约其他人,到该网吧内砍陈某某,导致陈某某及其朋友受伤.6.在校学生犯罪现象不容忽视.2008年上半年,由网吧诱发的案件中,主体身份是在校学生的87人,占未成年犯罪人数的27.88%.被告人主要是中专,职高学生.有的农村学生,暑假期间专门到城区网吧上网,吃住均在网吧,有的连续几天几夜呆在网吧,饿了吃别人送来的快餐,困了在网吧桌子就地解决,钱花完了则只好偷抢.表七:未成年学生犯罪总体情况统计表数量未成年未成年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未成年学生犯罪犯罪案件犯罪人数学生犯罪未成年案件数与学生犯罪总

15、数(件)(人)总案件数学生犯罪未成年人人数与人数(人)犯罪案件未成年人年度(件)犯罪人数总数之比之比(%)(%)2006拄44457610917624.5530.562007矩43965912119027.5628.832008拄上半年212312568726.4227.88二,网吧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网吧为何成了助长未成年人犯罪的元凶?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一)网吧经营,管理混乱对网吧管理的乏力和一些黑网吧的滋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诱因.虽然早在2002年10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下文简称条例)中,就已有规定: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严禁网吧在零时至

16、上午8时经营,严格执行上网实名登记制度等等,使网吧管理有法可依.但实际操作中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导致这些规定的执行力度很小,在上述调查中,有26.31%的人认为这是滋生黑网吧的重要原因.一些网吧经营者为了赚取最大利润,并未严格执行实名制上网规定,甚至对限制未成年人上网的有关规定视而不见,为未成年人上网大开绿灯,并采取各种隐蔽方式逃避执法检查,导致未成年人往往能够顺利进入网吧,而所有的网吧几乎都是24小时经营,使得很多未成年人在网吧通宵上网,脱离父母的监管.2004年3月,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更是发生了未成年人因通宵上网,清晨卧睡铁轨被火车轧死的惨剧.(二)网络软环境的非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17、1.网络暴力,色情信息污染了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一些黑网吧的经营者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以提供色情,暴力等游戏来吸引,坑害未成年人,在上述调查中,有44.21%的被访者认为利润驱使是_黑网吧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网络世界的复杂性也决定了上网的未成年人很容易接触到色情,暴力等内容,艳照门,裸聊事件,暴力网络游戏等网络毒瘤层出不穷,肆意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和国家的法律规定,这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一个相当大的隐患.未成年人正处于一个发育阶段,对一切事物都有模仿和接受的天性,当虚拟与现实发生倒置和交错,他们容易把网络中的虚拟世界生搬硬套到现实社会中,从而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进而产生犯罪冲动.据相

18、关资料显示,绝大多数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是玩网络游戏,其余是聊天和浏览不健康网站.2.制度性缺陷促使未成年人犯罪在现有网吧环境下的滋生.(1)主管部门只求开始不问结果,专业性技术防范措施形同虚设.曾经红火一时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现在已经难寻踪迹,这款被寄予厚望的软件仅仅成为例行公事的摆设.推出伊始漏洞百出无人问津,使用之后弱不禁风没人理会,如今恐怕连它的制造部门都很难想起这款软件了.(2)多方因素的掣肘致使网络游戏分级制度难以出台.网络游戏分级制度出台并不是很难,难就难在这一政策的出台会限制很多人财富额的增长,网络游戏运营商的利益将因此大打折扣.如果分级制度能够完善,相关法规能够实行,那网吧老板再

19、黑也难以黑过法律的.(三)不良网吧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不良交往的理想一85场所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是团伙犯罪,而团伙的成员大多是结识在网吧.有些网吧为防止网吧出现打架,闹事等情况,专门聘请有劣迹的青少年担任网吧管理员,这些网管与社会上一些有劣迹的未成人关系密切,有的把砍刀之类的作案凶器放在网吧,由网吧管理员代为保管,若有情况直接到网吧取凶器.由于未成年人的模仿能力强,他们对网吧中不良青年所表现出来的恶习不仅不能正确对待甚至盲目跟随,使得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沾染上不良社会风气.(四)未成年人的内在特性是网吧滋生犯罪的催化剂未成年人的不成熟性及法律意识淡漠也是导致此类犯罪频发的重要原因.未成年人接受

20、法律知识教育较少,法律意识淡漠,导致他们中一些人对自己行为的违法性浑然不觉,待到被司法机关追究时才恍然大悟.发生在网吧内的盗窃,抢劫,寻衅滋事类案件较多,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很多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一旦痴迷其中便难以自拔,并且由于未成年人没有经济来源,最终无力支付上网费用,强烈的上网欲望一旦无法得到满足,便会铤而走险采用偷,抢,诈等非法甚或犯罪手段获取金钱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法律把自然人划分为成年人与未成年人,是出于对自然人成长过程中生理与心理因素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是对自然人的认知,评判,自我控制能力等全面判断而得出的结论.人的成长表现为阶段性,在尚未成年时期,由于他

21、们缺乏完全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足够的自制能力,对真,善,美,假,恶,丑的区分界限认识模糊,容易被不良文化所吸引,以致对社会的认知产生偏差,在不良文化垃圾毒害下的青少年,极易形成严重扭曲的金钱观,畸形的消费观,颓废的享乐观.这极易诱发为满足私欲而大肆进行侵财类犯罪以及寻求感观刺激,宣泄颓废情绪的黄赌毒类犯罪.未成年人本身的弱势地位,决定了其既是易感染人群,也是易被侵犯对象.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都不成型,且其各方面的需求都处于旺盛期,网络上的事物对他们而言充满了神奇与诱惑,易导致他们沉溺其中.再则,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差,警觉性不高,反抗能力弱,因此,网吧里的未成年人比较容易成为侵害对象

22、,网吧里的未成年人自然成了其他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诱因,在网吧里经常出现一些年龄稍大的未成年人欺压年龄小的未成年人的现象无疑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五)社会对网吧的管理监督未落到实处.且缺乏一86一长效机制执法部门管理脱节,也为违规网吧和黑网吧提供了生存空间.在网吧的管理上,存在着多头管理,难司其职的现象: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各管一段,结果是谁都想管,实际上却谁都管不好.加之目前的网吧管理以专项治理为主,即在一段时间内,由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联手对网吧进行大规模的清查整顿,这种方式短时间能取得成效,但是在专项治理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网吧违规活动的普遍回潮.由此可见,不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把规范

23、性权力落实到具体部门,不形成严查处,严惩办的长期性机制,问题将永远被边缘化而始终存在.(六)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网络意识教育存在缺陷在上述调查中,有13.39%的被访者认为没把到网吧j二网的危害讲透,对未成年人教育不到位,纵容了黑网吧的蔓延.对待如何利用网络的问题上,学校和家庭往往采取两种较为极端的方式:一种是学校疏于管理,对孩子沉迷网络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采取放任态度;另一种是学校和家长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接触网络,忽视与其对问题实质进行沟通与交流.两种做法都可能造成未成年人主观上对网络没有理性的认识,更容易极大地刺激他们的逆反心理,而客观上又得不到有效的监督.议三,加强网

24、吧管理与预防未成人犯罪的建网吧作为文化发展现象的伴随物,本身无所谓好坏之分,善恶之别.可以说,对网络的使用得当,将使国家和个人两受其利:不仅为国家创造收益,提供资源共享的顺畅渠道,也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方便,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内容.与之相反,若用之不当,则使国家和个人两受其害:国家的秩序期待将成虚无,规范引导效力将大打折扣,调控社会的权力威严将受到质疑;个人的生活将被网络所统治,违法犯罪油然而生.结合自己的审判实践工作,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一)高度重视.严格审批程序.提升网吧从业人员素质1.各级政府部门要依法加大管理力度.条例明文规定:互联网上网

25、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人该营业场所.这说明国家对网吧给未成年人带来的危害已经高度重视,希望经营网吧的场所要严格执行条例的规定,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人网吧.笔者认为,政府有关管理部门还可以采取一些强硬手段遏制未成年人上网现象,如:若发现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可责令其限期改正,不悔改者可吊销其营业执照,采取一票否决的方式进行处罚.2.有关单位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审批手续要严格把关,必要时可以考虑提高网吧设立的门槛,并严禁地方保护主义,严防黑网吧扰乱文化市场.设立准入门槛,就是有区别和针对性地把不合格者拒之门外,通过前期的资格审查,让合格者进,不合格莫入.并且,笔者认为,准人制度

26、设立以后,不能一劳永逸地坐而不管,定期亲自调查,收集群众意见等必须进行.其目的在于两个方面:其一,可以让以前的潜水者现出原形;其二,让前期合格而现在不合格者自觉出列.3.对于已审批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要严格监督,最重要的一点即是杜绝以往执法机关对网吧的间歇性查处方式,建立网站网吧监管的长效机制,发现有违反条例规定的要严厉打击和制裁.为了使那些自控力和免疫力较弱的未成年人能健康成长,为了对祖国的未来负责,长期性追查与预防的机制是必须付出的成本.4.组织网络经营者和周围群众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增强他们依法经营的意识.网吧的良好管理,是全

27、社会的事情,不能把眼光局限于网络经营者一方,提高法律意识,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同样意义重大.比如,加强对网吧场所出租房户的教育,并签订责任书,要求其不得为黑网吧提供经营场所;对网吧有超时经营和接受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的要及时向执法部门报告.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考虑为每一个网吧配置一名监督员(可向社会公开招聘网吧义务监督员),随时巡查,发现网吧违规行为及时向当地管理部门举报,建立起流动的监管体制.(二)净化网络软环境,塑造绿色上网空间,完善网络经营法规当网络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不文明现象毒害人们(特别是未成年人)的事实越来明显的情况下,公安,文化等部门应当加大治理力度,开展全面整顿,要求各网站及

28、其运营商采取各种措施规范网络信息,如:搜索引擎服务商可采取封堵过滤色情内容,电信部门可采取关闭黑网站等措施来绿化网络环境.净化网络软环境首先要做好的是有法可依.近些年来,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突飞猛进,而与此相关的,对网络信息和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跟进却相对滞后.许多网络行为,从实质上来说,已经超出了法律所规定的范畴,但要说其违法,却又找不到相关的法律规定,比如说一对一视频裸聊等新型网络现象,理论界仍然未得到一致性意见.所以说,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强网络方面的立法,使相关部门对网吧的管理有法可依.其次,要加强管理和规范,开发新的程序和管理系统,实时地对一些不法网站和发布色情,暴力信息的实

29、体(个人或单位)进行长效监督和控制,依法采用经济重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的手段,对违法行为做到早期预防.要规范网络环境,不论是网络游戏的防沉迷系统,还是专项行动的网络扫黄,这些活动首先必须切实执行起来,而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另外,除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网络管理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强网络进入管理和网管人员的道德审查与规范,让网站与网管人员首先承担起防止沉迷这个违法犯罪根源的第一责任,把防泛滥的治本之策设置在防沉迷的手段之前.前面所提到的网络游戏分级制度迟迟不能出台,是因为存在巨额利润的刺激,有关方面已形成利益关系.个别电信运营机构和游戏运营商为了自己发展业务,对游戏分级制度装聋作哑,不闻

30、不问,置未成年人的身心利益于不顾,反而以各种利益诱惑他们陷入各种网络游戏当中,使其在虚拟世界中迷失自我,从而在客观上导致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未成年人成为恶劣网络环境的牺牲品.所以,问题的源头在于电信等通讯部门和各游戏网络运营商.如果做好了源头的防范与规范化,一种良性循环的机制将被逐渐建立起来,对网络的正常发展将大有裨益.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网络毒瘤已经在网络中流毒至深,所以我们的打击任务是艰巨的,规范工作也是系统的,长期的,不能单单期望以一两次整治达到净化网络环境的目的.(三)丰富未成年人生活,引导他们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学校和家庭要丰富青少年的文娱活动,多给青少年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当他们在现实

31、世界受挫,身边又没有好友来倾诉,连最后的一扇窗也找不到时,他们通常选择的只能是上网聊天,发泄自己的感情.现实交往对他们的冷淡,把他们推向网络的边缘,让他们欣然从网络中感到另外一个可人世界的存在.试想一下,他们怎能不欣喜若狂,留恋忘返呢?如果这时,家长,老师,同学能够及时与他们沟通,并且很平等地与他们对话,解开他们心中的枷锁,使其正确认识网络的虚拟性,他们怎么不会选择以热情与积极的姿态重新投入到学习与生活当中呢?当他们已能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感到温暖与被爱,还会要那些陌生,虚拟一R7的交流吗?大多数有网瘾的青少年都是因为父母不关心,老师不关注,同学合不来等原因导致自己的生活极其空虚与无聊,于是

32、,当他们一接触到网络便被这个充满感性与激情的虚幻世界所征服了,网络唤起了他们心底最深的热情与挑战.如果我们多给这些青少年带去丰富的活动,他们还会不会这样呢?多彩的活动能直接提升他们的情趣,让他们在运动或者表演中尽情地展示自己,博得他人的认同,当他们的成就感被人们欣赏,当他们养成高雅的生活情趣,当他们对暴力与色情不屑一顾时,网吧自然会对他们失去吸引力.(四)学校与家长齐帮共管,使他们在教育的感召下远离网络毒害学校,家长也要共同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引导工作,发现有进网吧的苗头要及时进行预防和制止,而加强正面引导则更显得迫切.1.家庭应承担起教育孩子安全上网的首要职责.未成年人上网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是网

33、吧,父母应该正确对待这一问题,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一味强制性禁止,而应疏堵结合,要尽快形成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管理模式,正面引导,教育和帮助孩子做到科学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体做法上,可以从一些生活细节和可操作的计算机技术着手,传授孩子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如不轻易将个人信息在网上发布,正确看待网上交友等;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家用电脑吸引孩子在家上网,远离网吧,这也有利于家长合理控制孩子使用电脑的时间和方式;家用电脑内应安装可过滤检测性软件,预先删除含色情内容的网页,垃圾邮件等.2.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应用和健康网站等方面的引导性教育.学校在尽快普及计算机课程,建立适应孩子学习的校园网吧,严密监管的

34、同时,应通过系统,趣味性的教学帮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应用意识,并培养其上网法制安全意识,增强其道德判断能力,使其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火墙与此同时,学校可与家长通过网络建立密切联系,对孩子的网络生活进行合理安排和计划,给孩子布置,安排健康有益的网络学习内容,比如网络图书馆,网络同步课堂等.执法部门可与中小学校联系,定期到学校给学生上课,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其限时,限内容在合法地点上网.OnthePositivismAnalyseoftheJuvenileSDelinquencyandtheManagementofInternetBarChenWei(LawSchoolofSouthwestUniver

35、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Chongqing401120,China)Abstract:AnalyzinginterrelationofthejuvenilesandInternet,wecanconcludethattherearelotsofcorrelationbetweenthejuvenilesdelinquencyandInternet.Becauseoflooseadministrationandlackoflegalsystem,ithascausedinthefactthatInternetbarbecomesthemajorcriminall

36、ocation.ItisaninevitablechoicetoextensivelystrengthenadministrationofInternetbarinordertoprotectrightsofthejuvenilesandcutdownthecrimerate.KeyWords:AdministrationofInternetBar;Juveniles;Crime;PositivismAnalyse(上接第77页)StudyontheImproperConductsonInternetandCountermeasuresHeChennan(HongkouBranchofShan

37、ghaiPublicSecurityBureau,Shanghai200080,China)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networksandthedeepeningofInternetapplications,peopleareenjoyingtheconvenienceandadvantagesofcomputerwhilefacingtheworsecrimeonnetworks,especiallymoreandmorecrimesandbehaviorsthroughInternetatpresent.Atthesametime,thequickdeve

38、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promptstheforwardofcrimeonnetworksbecauseofitsconvenience.Therefore,publicsecurityorgansmusttightenupthemanagementofInternetandgivecorrectguidancetopublicopiniononnetworks.Ontheotherhand,publicsecurityorgansshouldbetrainedwithtechnologyandinformationandcooperatewitheachotherinordertotakestrictprecautionsagainstthecriminalbehaviorsonnetworksKeyWords:Internet;ImproperConduct;ComputerCrime;PublicOpiniononNetworks;Countermeasures一8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