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到民国的服饰发展史

上传人:gui****hi 文档编号:59282734 上传时间:2022-03-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清朝到民国的服饰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清朝到民国的服饰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清朝到民国的服饰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清朝到民国的服饰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朝到民国的服饰发展史(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论张爱玲文学更衣记中的服装语言 作者姓名:王月婷 课程名称:服装心理学 导师名称:张植屹 学号:0812103A277 论张爱玲文学更衣记中的服装语言 从清代到民国的女服发展史摘 要 服饰是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态的最好体现,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表面繁荣平静,实际颓唐没落的时代,严格的等级制度,刻板的社会准则,保守思潮的盛行,促使人们极端的审美趣味,纤细,繁缛,造作的风格出现在女服上,譬如极致的镶滚绣花,纺织精湛的丝绸,小脚和盆景。辛亥革命后的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取消了服饰上的等级差别,民国初期的妇女服装,变化较多,有承袭清时大襟衣裤的,也有

2、效仿西式的。繁复的服饰风格逐渐退出服饰舞台,而旗袍作为时尚的标志,日趋贯穿于整个民国时期。国内外的动荡不安,摇摆不定的政治文化环境,使得旗袍不断改良,从宽到窄,从长到短,从长袖到无袖,而从西方引进的各式各样的异国服饰,也成为逐步成为潮流,民国的服饰变迁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果。关键词 更衣记 女服 清朝 民国 旗袍 “衣”文化的符号,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含意。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文明的祖先在与猿猴相区别以后,披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的跨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一个美好的物质文明世界。然而,追求美是人

3、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是遮身暖体,更具有文化的功能。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 而一个国家的服饰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国家的文明程度,因为服饰本身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形象、最生动的物质形态,尤其对于女性,其外在形象联系最紧密的莫过于“服饰”,她们所创造的服饰形象,不仅展现着女性思想意识及个性追求的变化,同时也反映和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清代之“衣”:严密,严格,繁复古板的时代清朝是以满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权。满族原是尚武的游牧民族,在戎马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冠服形制与汉人的服

4、装大异其趣。清代在服饰制度上坚守其本民族旧制,不愿意轻易改变原有服式。汉满两族融合,并且产生出封建末期讲求繁缛艺术风格,导致服装边缘,饰物等竞尚精致细密之风。清代女装由于“十从十不从”之故,存又满,汉二式。满族妇女都着长袍,袖口平且大,圆领,右衽,捻襟,有五颗扣,长可掩足,腰身极为宽大,不显体型,掩埋了女性的自然体型,袖头镶滚各式花边,到后期有“十八镶滚”的说法。更衣记中有“三镶三滚”、“五镶五滚”、“七镶七滚”之别,镶滚之外,下摆与大襟上还闪烁着水钻盘的梅花、菊花。袖上另钉着名晚“阑干”的丝质花边,宽约七寸,挖空楼出福寿籽样。满族女子穿长袍时往往在上身加罩马甲,马甲也有对襟,一字襟,琵琶襟,

5、大襟等式样。所着鞋子底极高,普通为一寸多至二寸之间,其底上宽而下圆,形似花盆底,俗称“花盆底”,鞋底雕刻着各种繁缛,富丽的图案。头式在旧京琐记中记载:“旗下妇装,曰一字头,又曰两把头。” 清中期 果绿色宁绸绣花蝶纹旗装 清中期 紫色缎百蝠百寿如意大云肩女马褂 清朝花盆底女鞋 汉族女子清初的服饰基本上与明代末年相同,后来在与满族女子的长期接触之中,不断演变,终于形成清代女子服饰特色。 汉女平时穿袄裙、披风等。上衣由内到外为:兜肚贴身小袄大袄坎肩披风。普遍佩戴云肩,形似如意,其样式较早在唐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中可见。下裳以长裙为主,多系在长衣之内。更衣记中“穿在外面的是“大袄”。在非正式的场合,宽

6、了衣,便露出“中袄”。“袄”里面有紧窄合身的“小袄”,上床也不脱去,多半是娇媚的桃红或水红。三件袄子之上又加着 “云肩背心”,黑缎宽镶,盘着大云头。”体现典型的清朝的汉族女性装扮。 镶滚彩绣 窄袖、大襟、花缎、阔边大袄 霞披 绣金银长裤 云肩 清王朝时期,即使是前期的鼎盛繁荣时期,中国文化也日趋保守,哲学的,政治的,社会的甚至经济上的根源促成了这一复杂的现象,清政府认为王阳明学说所提倡的自发性道德和情感,引发的道德松弛,以及明代开放的社会政策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因而统治阶级需要严格的等级秩序来稳定其统治,保守思潮逐渐占据上风,保守的趋势进而表现在文化的各个领域,复古主义,禁欲主义盛极一时。明

7、朝繁荣的市民文艺到清朝伤感主义弥漫,在这样表面繁荣平静,实际颓唐没落的时代,等级制度的森严,封建思想的压迫,对于现实的无奈让人们的情绪无处宣泄,人们的思想也日趋极端,这种思想气息也映射到服装上来,出现繁缛的,纤细,造作的风格。譬如长袍,马甲,马褂都的边缘都镶嵌着各色精细的花样,繁复华丽,娇柔造作。“元宝领”的出现,精心制作的小脚和盆景,用结扎困绑的方法进行压迫,压抑生长,两者都由于娇小精致而出奇的吸引人。这种极端的,趋于变态的审美趣味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甚受追捧。民国之初之“衣”:天真,轻快,西化混乱的时代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服装

8、改革方面,清代服制被一律摒弃,中国服装与封建王朝的冠服制度从此彻底决裂,革命后对外开放,长期处于保守状态中的人们开始接受西方强制性推进的文化,中西交流日益增多,民国的服饰愈来愈丰富,上海等通商口岸,成为重要的时装中心。首先是取消了服饰上的等级差别,这一举措无不成为妇女解放行动推向成功的讯号。这个时期的妇女服装,变化较多,有承袭清时大襟衣裤的,也有效仿西式的。民国初期最普遍的一种服饰是袄裙。袄以大襟,七分倒大袖,镶滚装饰减少,下摆圆角,裙下摆上升。这时期的衣裙的长短,宽窄,袖的长短,领的高低,下摆的样式,如直角圆角都在随着流行不时的变化。“短袄的下摆忽而圆,忽而尖,忽而六角形。女人的衣服往常是和

9、珠宝一般。”另外,民国初期留日学生比较多,受日本女装影响,许多年轻女性喜欢穿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袄,下穿黑色长裙,朴素淡雅,被称作“文明新装”。北伐战争后规定的女学生的校服为上衣蓝,下穿深色裙,白色纱袜和圆口布鞋,一字头,刘海儿头,和长辫,成为那个时代的特征。 绣花短袄长裙 穿短袄长裙的妇女二十年代之“衣”:严冷,方正反叛的时代二十年代初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女性开始追求自身的权益,追求男女平等,想要在政治,生活中获得地位,受到重视,随之复兴了本为满清贵族所穿的旗袍,成为这一时期以及后来的主要服饰,自古以来的中国妇女服装,基本上采用直线,胸、腰、肩、臀完全呈平直状态,没有明显的曲线变化。这时对旗袍

10、进行了改造,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也不再宽阔,并吸收了西方的剪裁方法,缩短下摆,收紧腰身。至此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改良旗袍。 彩绣大襟长袖旗袍三十年代之“衣”:收缩,紧张绝望的时代不完整的社会体制下,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人们保守磨难,政治社会经济的动荡不安,“自三十年代以后,旗袍逐渐成为普通的妇女服饰”(周锡保)到了三十年代,旗袍进入全盛时期,发展成窄袖,收腰,无袖等款式,先时兴高领,后又为低领,低领越来越“摩登”,低到能再低的时候,索性将领子去掉。袖子的变化也时而流行长的,长过手腕,时而流行短的,短至露肘。衣长可及地,短时至膝间。三十年代着旗袍的时髦女子 近代穿旗袍的女子四十年代之“衣”:简洁,放

11、松无望的年代四十年代起,旗袍的式样趋于无袖,缩短衣长和降低领高,使旗袍轻便适体,并且有插口变化,开衩低时在膝中,开衩高时在胯下。在西风渐进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来自西洋的摩登女装也开始在上海等大都会流行,这一时期的女服除旗袍外还在旗袍外穿背心或西装,大衣,披肩,围巾,手套等。“然而格守中庸之道的中国女人在那雄 赳赳的大衣底下穿着拂地的丝绒长袍,袍*开到大腿上,露出同样质料的长裤子,裤脚上闪着银色花边。衣服的主人翁也是这样的奇异的配搭,表面上无不激烈地唱高调。骨子里还是唯物主义者。”是典型的中式与西式的结合。 广州街头着盛装的女子 西洋服饰 民国时期,中国推翻了最后的封建王朝,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

12、帝制,从思想文化领域带给人们,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中处于底层的广大女性,前所未有的自由与解放。同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女性在思想意识及审美标准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这一历史时期的女性服饰变迁具有了特殊的历史性和社会性,同时对现代女性及服饰流行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这一时期旗袍是时尚的代名词,同时从西方引进的各式各样的服装,可以说是百花争艳的服饰大潮流,欧洲国家时尚代表巴黎把个各种流行服饰运到上海,上海的交际市场中女装层出不穷。民国时期,一直到现当代,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逐渐形成了两个相比较独立的世界,城市无疑代表着新世界,新潮流,新时尚,而农村的生活的不景气,服装式样落后,不讲究,任然缠足,这些都表明服装变化下中国的整体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状况。在民国各个时期,出现了传统与现代,旧与新并存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