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设计方法讲座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59154654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PPT 页数:366 大小:7.6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岩土工程设计方法讲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366页
岩土工程设计方法讲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366页
岩土工程设计方法讲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366页
资源描述:

《岩土工程设计方法讲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工程设计方法讲座上(36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同济大学同济大学 高大钊高大钊20112011年年1010月月 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设计(上上)l在中国工程勘察信息网的专栏中,提出在中国工程勘察信息网的专栏中,提出了许多疑难问题,在答疑和讨论的过程了许多疑难问题,在答疑和讨论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的资料,出版了土力中,积累了不少的资料,出版了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师和岩土工程勘察与学与岩土工程师和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两本书,主办单位提出围绕这两设计两本书,主办单位提出围绕这两本书的主题开展讲座,也是一个很好的本书的主题开展讲座,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值得尝试。思路,值得尝试。l在在2009年年2010年,主要环绕岩土工年,主要环绕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局部修

2、订的宣讲,讲了岩程勘察规范局部修订的宣讲,讲了岩土工程实务工作的一些问题,即勘察方土工程实务工作的一些问题,即勘察方案的编制、勘探孔的深度和平面布置、案的编制、勘探孔的深度和平面布置、取样数量、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地下取样数量、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地下水勘察、土和水对建筑材料腐蚀性评价水勘察、土和水对建筑材料腐蚀性评价等问题。等问题。2010年底至今年上半年,主要年底至今年上半年,主要讲解岩土工程评价方法。从现在开始,讲解岩土工程评价方法。从现在开始,将讲解岩土工程设计方法。将讲解岩土工程设计方法。l一一. 岩土工程设计的力学基础岩土工程设计的力学基础l二二. 浅基础设计的地基承载力问题浅基础

3、设计的地基承载力问题l三三. 地基基础设计的变形控制方法地基基础设计的变形控制方法l四四. 单桩、群桩的承载力与桩基础设单桩、群桩的承载力与桩基础设计计l五五. 地基处理的方案选择与设计控制地基处理的方案选择与设计控制l六六.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土压力计算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土压力计算l七七. 基坑工程方案设计与事故分析基坑工程方案设计与事故分析l八八. 地基基础抗震评价与抗震设计地基基础抗震评价与抗震设计一一. 岩土工程设计的力学基础岩土工程设计的力学基础l1.岩土工程设计是工程结构设计的一部分岩土工程设计是工程结构设计的一部分l2.岩土工程师必需的力学知识复习岩土工程师必需的力学知识复习岩土工程

4、设计是岩土工程设计是工程结构设计的一部分工程结构设计的一部分l岩土工程是主体工程的一部分岩土工程是主体工程的一部分没有主体工程就没有岩土工程问题;不没有主体工程就没有岩土工程问题;不存在没有岩土工程的主体工程存在没有岩土工程的主体工程l岩土工程与结构工程的相互依赖与统一岩土工程与结构工程的相互依赖与统一结构工程的安全与耐久性依赖于岩土工结构工程的安全与耐久性依赖于岩土工程的质量;岩土工程的规模与难度取决程的质量;岩土工程的规模与难度取决于结构工程的规模与技术要求于结构工程的规模与技术要求l岩土工程设计与结构工程设计的异同岩土工程设计与结构工程设计的异同l它们它们同属于工程学同属于工程学的范畴,

5、都要满足工的范畴,都要满足工程力学的基本规律,都要满足工程建设程力学的基本规律,都要满足工程建设的控制要求,都采用工程设计的方法。的控制要求,都采用工程设计的方法。l岩土工程设计对象有两类,第一类是对岩土工程设计对象有两类,第一类是对岩土体的设计计算岩土体的设计计算,第二类是对与岩土,第二类是对与岩土体相互作用的体相互作用的结构物的设计计算结构物的设计计算,如基,如基础、地下室、围护结构、支锚结构等。础、地下室、围护结构、支锚结构等。l在设计原则上存在差异,结构设计的概率在设计原则上存在差异,结构设计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实用方法已经标准化,但岩极限状态设计实用方法已经标准化,但岩土工程中的第一类

6、设计的概率极限状态设土工程中的第一类设计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还不太成熟,较多的规范采用安全计方法还不太成熟,较多的规范采用安全系数法甚至是容许应力法设计。系数法甚至是容许应力法设计。l在安全度控制方法上存在差异,结构设计在安全度控制方法上存在差异,结构设计的作用与抗力,都可以由技术标准规定数的作用与抗力,都可以由技术标准规定数值来加以严格控制,而岩土工程设计中涉值来加以严格控制,而岩土工程设计中涉及岩土体所产生的作用与抗力,其数值无及岩土体所产生的作用与抗力,其数值无法由技术标准的规定所控制。法由技术标准的规定所控制。l由于岩土体是自然地质体,与自然条件密由于岩土体是自然地质体,与自然条件密

7、切相关,岩土工程设计的作用与抗力是按切相关,岩土工程设计的作用与抗力是按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计算的结果,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计算的结果,具有极强的具有极强的地区性地区性。l在太沙基岩土工程体制下,岩土工程设计在太沙基岩土工程体制下,岩土工程设计是由岩土工程事务所承担的,是岩土工程是由岩土工程事务所承担的,是岩土工程咨询顾问工作的一部分咨询顾问工作的一部分,从前期的地质调,从前期的地质调查、工程设计到施工监测与检测,都是岩查、工程设计到施工监测与检测,都是岩土工程事务所的一揽子全过程服务范围。土工程事务所的一揽子全过程服务范围。l在我国勘察、设计体制下,岩土工程勘察在我国勘察、设计体制下

8、,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是与设计是分离的分离的,由专门的勘察队伍从事,由专门的勘察队伍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而岩土工程设计则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而岩土工程设计则是分散在不同的单位,结构性比较强的地基分散在不同的单位,结构性比较强的地基基础设计工作一般由上部结构设计单位完基础设计工作一般由上部结构设计单位完成,而且呈现比较明显的成,而且呈现比较明显的行业性行业性;独立性;独立性比较强的边坡整治工作一般由勘察单位完比较强的边坡整治工作一般由勘察单位完成;基坑工程设计则分散在各种不同的单成;基坑工程设计则分散在各种不同的单位,岩土工程勘察单位也有承担设计任务位,岩土工程勘察单位也有承担设计任务的。的。l

9、岩土工程设计的任务是处理工程结构与地岩土工程设计的任务是处理工程结构与地质条件的协调,力学平衡、变形协调。质条件的协调,力学平衡、变形协调。l一类是由于建筑物的存在(如地下工程)一类是由于建筑物的存在(如地下工程)及其荷载施加于岩土体所产生的工程问题及其荷载施加于岩土体所产生的工程问题;另一类是治理岩土体的不稳定性所产生;另一类是治理岩土体的不稳定性所产生的工程问题,包括采用结构的方法所产生的工程问题,包括采用结构的方法所产生的岩土体与结构的相互作用。的岩土体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假定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假定l设计不等同于计算。设计不等同于计算。l设计包括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构造设

10、设计包括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构造设计和在力学计算基础上的构件尺寸的确计和在力学计算基础上的构件尺寸的确定或在预定尺寸以后的验算。定或在预定尺寸以后的验算。l力学计算仅是设计过程中的一部分,或力学计算仅是设计过程中的一部分,或者是设计的一种定量验算的方法。者是设计的一种定量验算的方法。l对计算软件的正确使用。对计算软件的正确使用。l如何将一个工程问题,正确地抽象简化为如何将一个工程问题,正确地抽象简化为力学的计算模式,是工程师的基本素养;力学的计算模式,是工程师的基本素养;l也是正确处理工程问题和进行工程计算的也是正确处理工程问题和进行工程计算的基本条件,例如等值梁法;基本条件,例如等值梁法;l

11、对技术标准的一些规定和计算公式的正确对技术标准的一些规定和计算公式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理解和运用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例如大、小偏心的基底反力计算。识,例如大、小偏心的基底反力计算。l2.1解平衡方程求未知数平面力系解平衡方程求未知数平面力系l2.2结构的约束条件(支座反力)结构的约束条件(支座反力)l2.3根据平衡条件求解支座反力根据平衡条件求解支座反力l2.4内力分析的截面法内力分析的截面法l2.5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应力分布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应力分布l2.6静定与超静定问题静定与超静定问题lX0, Z0, M0XZl如果一物体在三个互不平行的共面力作如果一物体在三

12、个互不平行的共面力作用下而处于平衡状态,则三个力的作用用下而处于平衡状态,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交于一点;线必交于一点;l这就是三力平衡定理;这就是三力平衡定理;l是工程师最基本的一个力学概念。是工程师最基本的一个力学概念。WERRWEl根据楔体平衡条件求解根据楔体平衡条件求解l已知楔体重力已知楔体重力W的大小与方向的大小与方向l已知土压力的反力已知土压力的反力E的方向(与墙面法线的方向(与墙面法线夹角,即墙面与土的摩擦角,已知),但夹角,即墙面与土的摩擦角,已知),但大小未知大小未知l已知滑动面上的阻力已知滑动面上的阻力R的方向(与滑动面的方向(与滑动面法线夹角,即土的摩擦角,已知),但大法线夹

13、角,即土的摩擦角,已知),但大小未知小未知l由楔体平衡条件知三个力必交于楔体重由楔体平衡条件知三个力必交于楔体重心,即力三角形闭合;心,即力三角形闭合;l运用三角函数的关系,即可求解未知数运用三角函数的关系,即可求解未知数,求得土体和挡土结构物之间接触压力,求得土体和挡土结构物之间接触压力的合力;的合力;竖向与水平向同时约束竖向与水平向同时约束l对平面力系,具有三个约束条件的满足对平面力系,具有三个约束条件的满足静定结构的条件;静定结构的条件;l如果少于三个约束条件,则称为机动体如果少于三个约束条件,则称为机动体系,或者称为静不定结构,不能保持静系,或者称为静不定结构,不能保持静力平衡;力平衡

14、;l如果多于三个约束条件,则称为超静定如果多于三个约束条件,则称为超静定结构。结构。l截面法是内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截面法是内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悬臂梁的内力分析悬臂梁的内力分析hb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时正截面应力变化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时正截面应力变化2.6静定与超静定问题静定与超静定问题l静定结构:静定结构:l简支梁,悬臂梁,三铰拱,桁架。简支梁,悬臂梁,三铰拱,桁架。l排架结构的梁是简支梁,因此地基的不均排架结构的梁是简支梁,因此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不会造成上部结构的次应力。匀沉降不会造成上部结构的次应力。l桁架结构也是静定的,由杆件系统通过三桁架结构也是静定的,由杆件系统通过三角形的稳定结构形成静定的体系

15、,可以做角形的稳定结构形成静定的体系,可以做成大跨度结构,桥梁、屋架都可以用。成大跨度结构,桥梁、屋架都可以用。l约束条件多于约束条件多于3个的平面力系,就构成了个的平面力系,就构成了超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l框架结构、连续梁、刚架结构都是超静框架结构、连续梁、刚架结构都是超静定结构。定结构。l1. 地基承载力与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存在地基承载力与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存在什么关系?什么关系?l2.2.怎样估计地基承载力的安全系数?怎样估计地基承载力的安全系数?l3.3.怎样校核地基承载力的地方经验?怎样校核地基承载力的地方经验?l4. 土的自重压力对承载力有什么影响?土的自重压力对承载力有什么影响?l

16、5. 基础的宽度该怎么取?基础的宽度该怎么取?l6. 基础的埋置深度该怎么取?基础的埋置深度该怎么取?l7. 怎样验算软弱下卧层强度?怎样验算软弱下卧层强度?l8. 弯矩计算公式为什么不同?弯矩计算公式为什么不同?1.地基承载力与土的地基承载力与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存在什么关系?抗剪强度指标存在什么关系?l地基承载力怎么与基础宽度、埋置深度无关地基承载力怎么与基础宽度、埋置深度无关了?了?l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GB50007-2002的表的表5.2.5 5.2.5 中,可以按不同的内摩擦角标准中,可以按不同的内摩擦角标准值查到地基承载力系数,内摩擦角

17、的数值从值查到地基承载力系数,内摩擦角的数值从0 04040 。l但根据规范但根据规范4.2.44.2.4条的规定,土的抗剪强条的规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试验应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度指标的试验应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试验得到的内摩擦角接近于零剪试验,试验得到的内摩擦角接近于零。计算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基础。计算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基础的宽度、埋置深度都没有关系,规范的的宽度、埋置深度都没有关系,规范的这两部分规定是否存在矛盾,为什么会这两部分规定是否存在矛盾,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矛盾?产生这样的矛盾?l这位网友确实发现了这本规范在逻辑上这位网友确实发现了这本规范在逻辑上的矛盾,这本

18、规范的以往版本中,不存的矛盾,这本规范的以往版本中,不存在这样的逻辑矛盾,但在在这样的逻辑矛盾,但在20022002版的建版的建造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却出现了这个造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却出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矛盾,这是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矛盾,这是由 于 建 筑 地 基 基 础 设 计 规 范 由 于 建 筑 地 基 基 础 设 计 规 范 GB50007-2002GB50007-2002不区分土类,不区分排水不区分土类,不区分排水条件,一概都采用不固结不排水试验的条件,一概都采用不固结不排水试验的缘故。缘故。l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GB50007

19、-20022002条文说明第条文说明第4.2.44.2.4条是这样解释为什条是这样解释为什么要规定采用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的理么要规定采用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的理由的:由的:“鉴于多数工程施工速度快,较鉴于多数工程施工速度快,较接近于不固结不排水条件故本规范推荐接近于不固结不排水条件故本规范推荐UUUU试验。而且,用试验。而且,用UUUU试验成果计算,一试验成果计算,一般比较安全般比较安全。”11这说明了这说明了20022002版规范版规范对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取值的基本观点,对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取值的基本观点,但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所得到的结果但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所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是什么呢?l三

20、轴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得到的内摩擦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得到的内摩擦角接近于零,角接近于零,按内摩擦角等于零查规范按内摩擦角等于零查规范的表的表5.2.5,差得承载力系数为,差得承载力系数为Mb0, Md=1.0, Mc=3.14,代入公式(,代入公式(5.2.5)求求得的地基承载力的大小与基础的宽度和得的地基承载力的大小与基础的宽度和埋置深度都没有任何关系,这是根据埋置深度都没有任何关系,这是根据20022002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特有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特有的规定所得到的结果。的规定所得到的结果。l但从这本规范的表但从这本规范的表5.2.45.2.4中,我们看到,中,我们看到,许多土类都

21、可以查到比较大的宽度修正许多土类都可以查到比较大的宽度修正系数和深度修正系数,可以计算得到地系数和深度修正系数,可以计算得到地基承载力随基础宽度、埋置深度的增大基承载力随基础宽度、埋置深度的增大而提高的结果,这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而提高的结果,这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历次版本所共有的规定所得到计规范历次版本所共有的规定所得到的结果。的结果。l也许有的网友会这样解释,表中的淤泥也许有的网友会这样解释,表中的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宽度修正系数为零,深度和淤泥质土的宽度修正系数为零,深度修正系数为修正系数为1.01.0,不是和按试验结果得到,不是和按试验结果得到的系数一样吗?的系数一样吗?l这并没有错,但还有

22、不少的土类,这两这并没有错,但还有不少的土类,这两个系数都是比较大的。对于这些土类,个系数都是比较大的。对于这些土类,如何用规范的地基承载力公式计算呢?如何用规范的地基承载力公式计算呢?按照第按照第4.2.44.2.4条的规定,没有区分土类,条的规定,没有区分土类,没有区分排水条件,如果都采用不固结没有区分排水条件,如果都采用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即使是砂土,也得到接不排水剪试验,即使是砂土,也得到接近于零的内摩擦角。近于零的内摩擦角。按照这样的试验结按照这样的试验结果只能得到果只能得到Mb0, Md=1.0, Mc=3.14的承的承载力系数,计算的结果与基础宽度及基载力系数,计算的结果与基础宽

23、度及基础埋置深度都没有什么关系。础埋置深度都没有什么关系。2.2.怎样估计地基承载力的怎样估计地基承载力的安全系数?安全系数?l在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在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JGJ7220042004的附录的附录A A给出了天然地基极限承载给出了天然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而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力公式,而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GB50007-2002中给出了地基承载力特中给出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公式,我的问题是对于同样征值的计算公式,我的问题是对于同样的土,采用这两个公式计算的结果的比的土,采用这两个公式计算的结果的比值是否就是安全系数?值是否就是安全

24、系数?l从原理上说,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从原理上说,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就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者说,用同就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者说,用同一土层的强度指标,分别计算得到的极一土层的强度指标,分别计算得到的极限承载力除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就是限承载力除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就是取用这个容许承载力的计算安全系数。取用这个容许承载力的计算安全系数。l下面用计算的方法进行校核,土的抗剪下面用计算的方法进行校核,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为:固结不排水剪内摩擦角强度指标为:固结不排水剪内摩擦角 1818 ,黏聚力,黏聚力c c20kPa 20kPa ;不固结不排水;不固结不排水剪强度剪强度c cu u55kP

25、a55kPa;土体的重度;土体的重度 18kN/m18kN/m3 3,如果条形基础宽度,如果条形基础宽度b b3m3m,埋,埋置深度置深度d d2m2m,分别用高层建筑岩土工,分别用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程勘察规程JGJ72JGJ7220042004的附录的附录A A的公的公式 和 建 筑 地 基 基 础 设 计 规 范 式 和 建 筑 地 基 基 础 设 计 规 范 GB50007-2002GB50007-2002的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的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l用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 规 程 用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 规 程 JGJ722004的附录的附录A的公式计算,查表的公式计算,查表得承

26、载力系数得承载力系数N 4.07,Nq5.26,Nc13.1,条形基础的形状系数均为,条形基础的形状系数均为1.0, 则地则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结果为: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结果为:2kPacNdNbNfkccqqu3 .5612624 .1899 .109201 .1321826. 518307. 45 . 0210 l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公式计算,查表得承载力系数的公式计算,查表得承载力系数Mb0.41,Md2.72,Mc5.31,则地基承载力,则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结果为:特征值的计算结果为:l计算的安全系数计算的安全系数K2.48。kPa

27、cMdMbMfkcmdba2 .2262 .1069 .9714.222031. 521872. 231841. 0 l如果用不固结不排水强度计算,极限承载如果用不固结不排水强度计算,极限承载力为力为756.5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8.7kPa,则计算的安全系数为,则计算的安全系数为K3.62。l我是上海地区的,请问建筑地基基础我是上海地区的,请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设计规范GB50007-2002GB50007-2002的地基承载力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公式在上海是否适用?特征值的计算公式在上海是否适用?l国家标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在原则国家标准的地基承载力计

28、算公式在原则上应当适用于全国各地。但如果地区已上应当适用于全国各地。但如果地区已有地方规范,应该进行必要的试算比较有地方规范,应该进行必要的试算比较,以确定是否符合地方经验。在比较计,以确定是否符合地方经验。在比较计算时,要注意计算公式和抗剪强度指标算时,要注意计算公式和抗剪强度指标试验方法的配套使用。试验方法的配套使用。l表给出了上海地区两个土层的土工试验表给出了上海地区两个土层的土工试验资料。如作用于基础顶面由恒载产生的资料。如作用于基础顶面由恒载产生的竖向力标准值竖向力标准值120kN/m,由可变荷载产,由可变荷载产生的竖向力标准值生的竖向力标准值30kN/m,持力层为第,持力层为第层土

29、,条形基础的埋置深度层土,条形基础的埋置深度1.0m。l分别按照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规定进分别按照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规定进行地基承载力的计算,由于这两本标准行地基承载力的计算,由于这两本标准所采用的设计原则不同,国家标准采用所采用的设计原则不同,国家标准采用容许承载力,上海规范采用极限承载力容许承载力,上海规范采用极限承载力,因此不能直接比较计算得到的地基承,因此不能直接比较计算得到的地基承载力值,而用相同的荷载标准值,比较载力值,而用相同的荷载标准值,比较计算得到的基础宽度。计算得到的基础宽度。l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规定,土的抗剪强度指

30、的规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采用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结果,按建标采用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结果,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2.5条计算,得地条计算,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基承载力特征值:lfa =18 1.0 1.0+3.1455= 190.7kPa;l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5.2.1-1)计算,荷载标准组合的竖向力为)计算,荷载标准组合的竖向力为Nk150kN,则基础宽度由下式计算:,则基础宽度由下式计算:l根据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根据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4.2.3-1)计算,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计算,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3lfd=1.14(0.

31、5 8 1.5 0.39+18 1.0 2.5+8.35 7)=120.2kPa;l按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按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4.2.1-1)计算,竖向力的设计值为:计算,竖向力的设计值为:l为了比较,还按为了比较,还按1989年的上海地基基础年的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进行了对比计算,这个版本的设计规范进行了对比计算,这个版本的规范采用临塑荷载公式地基承载力计算规范采用临塑荷载公式地基承载力计算:l地基容许承载力地基容许承载力 p0=0.23 8 1.5+1.99 18 1.0+4.49 14l=98.68kPal得基础宽度为:得基础宽度为:l在相同的工程条件、相同的地基条件下在相同的

32、工程条件、相同的地基条件下,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抗剪强度指标的试验方法和计算公式求抗剪强度指标的试验方法和计算公式求得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过高地估计了得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过高地估计了上海软土的地基承载力,验算得到的基上海软土的地基承载力,验算得到的基础宽度仅为用上海地基规范公式计算结础宽度仅为用上海地基规范公式计算结果的一半,不符合上海几十年积累的工果的一半,不符合上海几十年积累的工程经验。程经验。l说明如在上海地区强制采用全国规范的说明如在上海地区强制采用全国规范的方法,将是非常危险的。由于各地的地方法,将是非常危险的。由于各地的地质条件和工程经验不同

33、,其实作为全国质条件和工程经验不同,其实作为全国性的规范,不可能也不需要规定得如此性的规范,不可能也不需要规定得如此的具体。如果要作非常具体的规定,必的具体。如果要作非常具体的规定,必须进行各种情况的对比计算分析,有足须进行各种情况的对比计算分析,有足够的把握可以控制得住,才能在规范中够的把握可以控制得住,才能在规范中具体规定。具体规定。l上面的对比计算所用的抗剪强度指标是上面的对比计算所用的抗剪强度指标是不同的,还不能完全说明这些计算公式不同的,还不能完全说明这些计算公式之间的差别,能否对上海规范的公式用之间的差别,能否对上海规范的公式用不固结不排水强度计算,而对全国规范不固结不排水强度计算

34、,而对全国规范的公式能否用固结快剪指标计算?如果的公式能否用固结快剪指标计算?如果可以计算,则其对比计算的结果又如何可以计算,则其对比计算的结果又如何?l地基承载力可以选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地基承载力可以选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可以用极限承载力公式,也可以用界限,可以用极限承载力公式,也可以用界限荷载公式。在界限荷载公式中,可以选用荷载公式。在界限荷载公式中,可以选用临塑荷载公式,也可以选用临塑荷载公式,也可以选用p1/4公式。但公式。但问题不完全在于选用什么公式,更重要的问题不完全在于选用什么公式,更重要的是要与抗剪强度指标的选择配套使用。是要与抗剪强度指标的选择配套使用。l下面用临塑荷载公

35、式和下面用临塑荷载公式和p p1/41/4公式(也就是公式(也就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GB50007-20022002的地基承载力公式)的计算结果与的地基承载力公式)的计算结果与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DGJ08-11-19991999)的极限承载力公式计算的结果进)的极限承载力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指标分别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行比较,指标分别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指标和直剪固结快剪指标。水剪指标和直剪固结快剪指标。l由于这由于这3个公式的性质不同计算得到的地个公式的性质不同计算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的性质也不相同,因此也不能

36、基承载力的性质也不相同,因此也不能进行承载力数值的直接比较,因此采用进行承载力数值的直接比较,因此采用在相同假定计算条件下的基础宽度进行在相同假定计算条件下的基础宽度进行比较。比较。l假定的计算条件为:持力层为第层土假定的计算条件为:持力层为第层土,条形基础的埋置深度,条形基础的埋置深度1.0m,作用于基,作用于基础顶面由恒载产生的竖向力标准值础顶面由恒载产生的竖向力标准值120kN/m,由可变荷载产生的竖向力标,由可变荷载产生的竖向力标准值准值30kN/m。l1) 用直剪固结快剪指标用直剪固结快剪指标l按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按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4.2.3-1)计算,得地基承载力设计

37、值:计算,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lfd=1.14(0.5 8 1.5 0.39+18 1.0 2.5+8.35 7)=120.2kPa;l按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按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4.2.1-1)计算,竖向力的设计值为:)计算,竖向力的设计值为:l则求得基础的宽度为;则求得基础的宽度为;l2) 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指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指标l 按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按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4.2.3-1)计算,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计算,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Pafd1440 . 27 . 05514. 50 . 1185 . 220. 1 l则求得基础的宽度为:则求得基础的宽度

38、为:l用临塑荷载公式计算用临塑荷载公式计算l 1) 用直剪固结快剪指标用直剪固结快剪指标l 根据上海的工程经验,对直剪固快指标根据上海的工程经验,对直剪固快指标打打7折计算。折计算。l地基容许承载力地基容许承载力p0=2.01 18 1.0+4.51 14=99.32kPal则求得基础宽度为:则求得基础宽度为:l如不打如不打7折,则用峰值强度指标计算折,则用峰值强度指标计算的结果为:的结果为:l地基容许承载力地基容许承载力p0=2.72 18 1.0+5.31 20=155.16kPal基础的宽度为:基础的宽度为:l 2) 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指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指标l 根据上海的工程经验

39、,对抗剪强度指标根据上海的工程经验,对抗剪强度指标打打7折计算。折计算。l地基容许承载力地基容许承载力p0=1.0 18 1.0+3.14 55 0.7l=138.89kPal则求得基础的宽度为:则求得基础的宽度为:l如不打如不打7折,则用峰值强度指标计算的结折,则用峰值强度指标计算的结果为:果为:l地基容许承载力地基容许承载力p0=1.0 18 1.0+3.14 55=190.7kPal用用p1/4公式计算公式计算l 1) 用直剪固结快剪指标用直剪固结快剪指标l 根据上海地区的工程经验,对抗剪强度根据上海地区的工程经验,对抗剪强度指标的峰值打指标的峰值打7折后计算:折后计算:l地基容许承载力

40、地基容许承载力p1/4=0.25 8 1.5+2.01 18 1.0+4.51 14=102.32kPal则基础宽度为:则基础宽度为:l 如抗剪强度指标不打如抗剪强度指标不打7折,则用峰值强度折,则用峰值强度指标计算的结果为:指标计算的结果为:l地基容许承载力地基容许承载力p1/4=0.43 8 1.5+2.72 18 1.0+5.31 20=160.32kPal则基础宽度为:则基础宽度为:l 2) 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指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指标l 根据上海地区的工程经验,对抗剪强度根据上海地区的工程经验,对抗剪强度指标的峰值打指标的峰值打7折后计算的结果为:折后计算的结果为:l p1/4=

41、18 1.0 1.0+3.14 55 0.7 = 138.89kPal则求得基础的宽度为:则求得基础的宽度为:l如抗剪强度指标不打如抗剪强度指标不打7折,则用峰值强度折,则用峰值强度指标计算的结果为:指标计算的结果为:lp1/4=18 1.0 1.0+3.14 55 = 190.7kPa;l则基础宽度为:则基础宽度为:l从表列计算数据可以看出,各种不同的计从表列计算数据可以看出,各种不同的计算公式、不同的抗剪强度试验方法和不同算公式、不同的抗剪强度试验方法和不同的指标处理方法,计算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的指标处理方法,计算得到的地基承载力可能会有一定的出入,分析这些差别以及可能会有一定的出入,分析这

42、些差别以及引起差别的原因,可以深刻地理解计算公引起差别的原因,可以深刻地理解计算公式和抗剪强度指标之间匹配的重要性。式和抗剪强度指标之间匹配的重要性。l从对比计算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几点认识从对比计算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几点认识:l根据上海地区几十年的工程经验,用直根据上海地区几十年的工程经验,用直剪固快指标峰值打剪固快指标峰值打7折的抗剪强度进行计折的抗剪强度进行计算,不论采用什么公式,得到的基础宽算,不论采用什么公式,得到的基础宽度是非常接近的。这是因为在编制上海度是非常接近的。这是因为在编制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时将安全水准控制在与)时将安全水准

43、控制在与1989年版本的年版本的规范相同的水平,而原有规范用的就是规范相同的水平,而原有规范用的就是临塑荷载公式。临塑荷载公式。l但如果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指标计算但如果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指标计算,即使指标打了,即使指标打了7折,用极限承载力公式折,用极限承载力公式计算的结果和用界限荷载公式计算的结计算的结果和用界限荷载公式计算的结果有比较大的差别。但这并不表明在上果有比较大的差别。但这并不表明在上海地区就一定不能使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海地区就一定不能使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计算地基承载力。水强度指标计算地基承载力。l问题是在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问题是在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

44、1-1999)编制时还没有对三轴不)编制时还没有对三轴不固结不排水指标进行过系统的校核工作固结不排水指标进行过系统的校核工作,因此出现了比较大的差别,说明至少,因此出现了比较大的差别,说明至少目前在上海地区尚不能用三轴不固结不目前在上海地区尚不能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指标计算地基承载力。排水指标计算地基承载力。l比较用不同方法处理的指标进行计算得比较用不同方法处理的指标进行计算得到的基础宽度值可以发现,用峰值计算到的基础宽度值可以发现,用峰值计算的宽度比用打的宽度比用打7折指标计算的宽度减少了折指标计算的宽度减少了3040,但在上海地区尚缺乏使用这,但在上海地区尚缺乏使用这种方法的经验,对其安全度

45、没有确切的种方法的经验,对其安全度没有确切的把握,可能是比较冒险的。将全国其他把握,可能是比较冒险的。将全国其他地区的经验用到上海地区时应充分注意地区的经验用到上海地区时应充分注意地方已有的工程经验,不然可能会导致地方已有的工程经验,不然可能会导致工程事故。工程事故。l4.1 4.1 在用地基承载力公式计算承载力时在用地基承载力公式计算承载力时需要考虑土的自重压力的影响,对地基需要考虑土的自重压力的影响,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深宽修正时也要考虑土的自承载力进行深宽修正时也要考虑土的自重压力的影响,压缩软弱下卧层时还需重压力的影响,压缩软弱下卧层时还需要考虑土的自重压力的影响。但为什么要考虑土的自重压

46、力的影响。但为什么自重压力力的计算结果会不同呢?自重压力力的计算结果会不同呢?l1 1、计算时垫层底部的自重应力是按原土、计算时垫层底部的自重应力是按原土的容重计算呢还是垫层以上按原土的容重的容重计算呢还是垫层以上按原土的容重,垫层部分按垫土的容重计算?,垫层部分按垫土的容重计算?l2 2、垫层下的软土层承载力修正时,深度、垫层下的软土层承载力修正时,深度修正的容重也是按原土容重计算呢还是原修正的容重也是按原土容重计算呢还是原土与垫土的平均容重计算呢?土与垫土的平均容重计算呢?l3 3 、不同的参考书有不同的计算,虽然最、不同的参考书有不同的计算,虽然最后后P Pz z+ +P Pczcz是相

47、同的,但是相同的,但f fa a的数值却有差别。的数值却有差别。l对于土的自重应力,过去曾经有个术语还对于土的自重应力,过去曾经有个术语还是很能表达物理意义的,上个世纪是很能表达物理意义的,上个世纪50年代年代在陈梁生先生的土力学中称为在陈梁生先生的土力学中称为“常驻应力常驻应力”,即在施工以前就已经长期存在的应力,即在施工以前就已经长期存在的应力,附加应力就是总应力减去常驻应力,即,附加应力就是总应力减去常驻应力,即与施工前的应力状态比较,应力的增量。与施工前的应力状态比较,应力的增量。l即使在施工(筑垫层)以后,垫层两侧的即使在施工(筑垫层)以后,垫层两侧的土层还是没有改变,对垫层以下土层

48、的承土层还是没有改变,对垫层以下土层的承载力起超载作用的还是两侧的天然土层。载力起超载作用的还是两侧的天然土层。l因此,无论从计算附加应力还是承载力因此,无论从计算附加应力还是承载力的深度修正,都应该用原来土层的重度的深度修正,都应该用原来土层的重度计算。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并计算。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并不是经验处理。不是经验处理。l你对各种参考书上的不同计算方法,就你对各种参考书上的不同计算方法,就可以用这个概念分析孰是孰非。说起考可以用这个概念分析孰是孰非。说起考试,就是要考这种最基本的力学概念。试,就是要考这种最基本的力学概念。l4.2 4.2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在实际

49、工作中,常常会遇到5m5m以下以下、甚至、甚至10m10m以下的土层,需要采用以下的土层,需要采用c c、值按公式值按公式 计算承载力特征值,但不知基计算承载力特征值,但不知基础宽度础宽度b b及埋深及埋深d d如何取值?这时,有人如何取值?这时,有人提出:公式提出:公式 , ,当基础宽度及埋深分别为当基础宽度及埋深分别为3m3m、0.5m0.5m时,时,f fa a= =f fakak。就可以用公式。就可以用公式 并并选取选取b b=3m, =3m, d d=0.5m=0.5m计算,所得的值便是计算,所得的值便是某层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这种思路某层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这种思路对吗?对吗?

50、l地基规范的承载力公式是浅基础的公式地基规范的承载力公式是浅基础的公式,不能用于深基础;,不能用于深基础;l对于对于5m、10m以下的土层,你不知道基以下的土层,你不知道基础的实际埋深是多少,宽度是多少?如础的实际埋深是多少,宽度是多少?如果建筑物的设计还没有做,在前期工作果建筑物的设计还没有做,在前期工作中,似乎没有必要一定要提那些土层的中,似乎没有必要一定要提那些土层的承载力,只要提供了抗剪强度指标,等承载力,只要提供了抗剪强度指标,等基础条件明确了再根据实际条件用地基基础条件明确了再根据实际条件用地基规范的公式直接计算地基承载力也还不规范的公式直接计算地基承载力也还不迟。迟。l真的要计算

51、时,如果符合浅基础条件,真的要计算时,如果符合浅基础条件,设计时可以用规范的地基承载力公式计设计时可以用规范的地基承载力公式计算,深度应当采用实际的深度,宽度按算,深度应当采用实际的深度,宽度按规范的经验规则取用,即大于规范的经验规则取用,即大于6m用用6m。不必用小基础算了再修正。不必用小基础算了再修正。dbl这个公式是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的公式,这个公式是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的公式,公式中的公式中的3m和和0.5m是将小压板、零埋深是将小压板、零埋深的条件得到的载荷试验结果用于实际工程的条件得到的载荷试验结果用于实际工程的一种安全储备,即把小压板当作的一种安全储备,即把小压板当作3m,将零埋深

52、当作将零埋深当作0.5m的埋深使用。这和地基的埋深使用。这和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没有什么关系,不能将这承载力计算公式没有什么关系,不能将这个个3m和和0.5m作为假定的计算条件。作为假定的计算条件。l看了高老主编的、看了高老主编的、20032003年同济大学出版年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的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社出的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考试辅导教程书中第考试辅导教程书中第136136页例页例2.42.4和第和第141141页例页例2.62.6中的基础断面表示形式一样中的基础断面表示形式一样,但是计算中的,但是计算中的b b即基础宽却取的不一样即基础宽却取的不一样,例,例2.42.4中基础宽取中

53、基础宽取1.5m1.5m,例,例2.62.6中计算中计算基底最大压力时基础宽取的是基底最大压力时基础宽取的是3.5m3.5m,l可在往下例可在往下例2.72.7中确定扩散角时基础宽又中确定扩散角时基础宽又用用3m3m,这让我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来确,这让我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来确定基础宽度了。另外例定基础宽度了。另外例2.72.7验算软弱下卧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时我认为应该按最大基底压层的承载力时我认为应该按最大基底压力验算吧?力验算吧?l这三道题目是对不同题型的解题训练,都这三道题目是对不同题型的解题训练,都是在题干中给出了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平面是在题干中给出了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平面尺寸,对不同的

54、情景,给出不同的数据,尺寸,对不同的情景,给出不同的数据,不能仅看其符号是不是不能仅看其符号是不是b,要从物理意义,要从物理意义上去理解和把握。这位网友所看出的上去理解和把握。这位网友所看出的“问问题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说明他对浅基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说明他对浅基础设计计算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值得我们设计计算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值得我们仔细地加以分析,以帮助网友理解地基基仔细地加以分析,以帮助网友理解地基基础设计计算中的一些关键问题。础设计计算中的一些关键问题。l下面,我们先引述这位网友讲到的这三下面,我们先引述这位网友讲到的这三道题目,书中每个题目都给出了容易犯道题目,书中每个题目都给出了

55、容易犯错误的地方,但写得比较简单。这里,错误的地方,但写得比较简单。这里,我加了若干分析,把为什么是错误的道我加了若干分析,把为什么是错误的道理讲清楚了,读者仔细看看、想想,把理讲清楚了,读者仔细看看、想想,把这个道理想通了,可以终身受用。这个道理想通了,可以终身受用。l某粉质粘土地基上的矩形基础剖面如某粉质粘土地基上的矩形基础剖面如图图14-1 所示,试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所示,试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范(GB500072002)理论公式确定地)理论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基承载力特征值。【解解】 本题中计算参数 b1.5m,k=22,ck1.0kPa 根据持力层粉质粘土k=22, 查建

56、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表 5.2.5 得: bM=0.61,dM=3.44,cM=6.04 kPa4 .880 . 104. 65 . 15 . 015 . 0100 .180 . 18 .1744. 35 . 1100 .1861. 0cmdbakcMdMbMf l本算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本算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l(1)基础宽度)基础宽度b取为取为2.5m或取为或取为3m。这。这个基础是个基础是1.5m2.5m的矩形基础,计算的矩形基础,计算地基承载力时,应该用短边的尺寸地基承载力时,应该用短边的尺寸1.5m,不能用长边的尺寸,不能用长边的尺寸2.5m;规范规定对;规范规

57、定对砂土,基础宽度小于砂土,基础宽度小于3m取取3m,但这里并,但这里并非砂土;非砂土;l(2)对水下的)对水下的 未采用有效重度,平均重未采用有效重度,平均重度度 采用了基底持力层土的重度;采用了基底持力层土的重度;l(3)进行了深、宽修正,用规范的理论)进行了深、宽修正,用规范的理论公式计算的结果是不能进行深宽修正的。公式计算的结果是不能进行深宽修正的。l2. 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的例题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的例题l某柱基础,作用在设计地面处的柱荷载某柱基础,作用在设计地面处的柱荷载设计值、基础尺寸、埋深及地基条件如设计值、基础尺寸、埋深及地基条件如图图14-2所示,验算持力层承载力。所示,

58、验算持力层承载力。【解解】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因 b=3m,d =2.3m,e=0.800.85,LI=0.740.85, 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表 5.2.4 可得 b=0.3,d=1.6。 基底以上土的平均重度: 30kN/m0 .173 . 28 . 0195 . 116 地基承载力的深宽修正: kPa24996.480200053 . 2176 . 13310193 . 02005 . 030dbakadbff l例例1是用规范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的题目是用规范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的题目,当然必须要给出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平,当然必须要给出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平面尺寸,

59、不然无法计算,但在这一道题面尺寸,不然无法计算,但在这一道题中没有给出荷载,所以是没有闭合的题中没有给出荷载,所以是没有闭合的题目,不需要检验基础的平面尺寸,基础目,不需要检验基础的平面尺寸,基础的长边的长边2.5m的尺寸就没有用到,计算地的尺寸就没有用到,计算地基承载力的大小,只需要用到基础短边基承载力的大小,只需要用到基础短边的尺寸的尺寸b1.5m。l例例2是已经知道荷载和地基承载力,给出是已经知道荷载和地基承载力,给出了基础平面尺寸,需要检验地基承载力了基础平面尺寸,需要检验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的题目,题意和是否满足要求的题目,题意和2.4完全不完全不一样,基础的尺寸也和例一样,基础的

60、尺寸也和例2.4不同,不知不同,不知道你怎么会产生与例道你怎么会产生与例2.4去比较的想法。去比较的想法。在例在例2.6中,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是用的中,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是用的是短边尺寸是短边尺寸b3m,而在计算基础底面,而在计算基础底面截面抵抗矩时必须用长边尺寸截面抵抗矩时必须用长边尺寸b3.5m。l例例3是用例是用例2的数据验算软弱下卧层的题目的数据验算软弱下卧层的题目,计算基底压力扩散时,对矩形基础是向,计算基底压力扩散时,对矩形基础是向两个方向扩散,因此基础的长边和短边的两个方向扩散,因此基础的长边和短边的尺寸都用上了。尺寸都用上了。 验算软弱下卧层当然用平验算软弱下卧层当然用平均压力

61、扩散,规范不要求验算最大压力扩均压力扩散,规范不要求验算最大压力扩散以后是否满足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要求散以后是否满足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要求,怎么会用到最大压力呢?,怎么会用到最大压力呢?6.基础的埋置深度该怎么取?基础的埋置深度该怎么取?l当室内外地坪不一致时,基础埋深怎么当室内外地坪不一致时,基础埋深怎么确定?确定?l如果没有地下室,就要按室外地面进行如果没有地下室,就要按室外地面进行修正,这样算出来的地基承载力高,可修正,这样算出来的地基承载力高,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但如果有地下室的情以满足设计要求;但如果有地下室的情况,地基承载力按室内地坪计算,地基况,地基承载力按室内地坪计算,地基承载力

62、反而低了。这是什么道理?承载力反而低了。这是什么道理? l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基础埋置深度(基础埋置深度(m m),一般自室外地面标),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

63、标高算起。面标高算起。”l这里讲了三种情况:这里讲了三种情况:l一是在一般情况下,自室外地面标高算一是在一般情况下,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起。l二是对于填土的情况,按照施工条件分二是对于填土的情况,按照施工条件分别采取二种不同的方法,先填土再建筑别采取二种不同的方法,先填土再建筑从填土面算起;先建筑再填土从天从填土面算起;先建筑再填土从天然地面算起;然地面算起;l三是有地下室时按是否是整体基础,分三是有地下室时按是否是整体基础,分别采取二种不同的方法,整体基础室别采取二种不同的方法,整体基础室外地面标高;非整体基础,即由独立基外地面标高;非整体基础,即由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将建筑物荷载传至地基,础

64、或条形基础将建筑物荷载传至地基,地下室底板不传力,则从室内地面标高地下室底板不传力,则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算起;l一般迷糊的是,不注意句号的作用,不区一般迷糊的是,不注意句号的作用,不区分三种不同的条件,不看前提,断章取义分三种不同的条件,不看前提,断章取义地说:地说:“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那就错了,其那就错了,其实如果不是地下室的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实如果不是地下室的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都应从室外地面标高算起。,都应从室外地面标高算起。l规范为什么这样规定,道理是什么?请大规范为什么这样规定,道理是什么?请大家根

65、据土力学的基本概念来解读,可以发家根据土力学的基本概念来解读,可以发表大家的观点。表大家的观点。l长江口北岸的启东长江口北岸的启东. .如东地区如东地区( (高老师高老师20012001年曾来过启东年曾来过启东) )广泛分布着双层土的地基广泛分布着双层土的地基, ,上部硬土层为粘质粉土或粉质粘土层承载上部硬土层为粘质粉土或粉质粘土层承载力特征值较高,达力特征值较高,达90-110kPa,90-110kPa,压缩模量为压缩模量为7-8MPa,7-8MPa,厚度有厚度有2-4.52-4.5米厚左右,其下分布米厚左右,其下分布一层相对较软的土层一层相对较软的土层( (灰色粉质粘土或淤泥灰色粉质粘土或

66、淤泥质粉质粘土,夹薄层粉土质粉质粘土,夹薄层粉土) ),厚度约,厚度约1.0-1.0-2.0m2.0m左右,承载力特征值只有左右,承载力特征值只有70kPa70kPa左右,左右,压缩模量为压缩模量为3-4MPa.3-4MPa. l现在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现在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GB50007-2002表表5.2.75.2.7的规定,压缩模量的规定,压缩模量比值比值33,我们这儿的好多工程师均认为,我们这儿的好多工程师均认为,地基扩散角取,地基扩散角取0,0,那么地基承载力的特那么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取下卧层的值,只有征值取下卧层的值,只有70kPa70kPa左右左右. .这这样下来好多的多层住宅和两层车间因承样下来好多的多层住宅和两层车间因承载力不够而进行地基处理载力不够而进行地基处理. .我觉得这个有我觉得这个有点保守点保守, ,但是想不出理论的支持但是想不出理论的支持, ,请高老请高老师指教师指教l验算软弱下卧层强度时,关键问题是需验算软弱下卧层强度时,关键问题是需要了解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要了解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对于压缩模量的比值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