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探析

上传人:dream****gning 文档编号:59128981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6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南通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南通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南通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南通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探析(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文摘要国务院2009年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就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任务目标、参保范围等15个方面提出规划,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适龄居民全覆盖的目标。江苏省南通市从2006年底开始在江苏率先进行新农保试点,历经三年努力,参保覆盖率达95.78%,位于全国前列, 南通凭借自身优势,已在贯彻实施“新农保”过程中总结推广了许多宝贵经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冷静地思考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难点,以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管理方案服务参保对象,造福于民。本文将从南通市新旧农保制度的对比,主要经验,几点建议和思考等方面进

2、行探析。关键词:南通 新农保 经验 问题 思考AbstractThe State Council in 2009 released to carry out the new rural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 pilot guidanc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guidance). The guidance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mission objectives, the scope of the insured in 15 areas of p

3、lanning,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basic 2020 cover all the rural school-age residents of the goal. Nantong in Jiangsu from the end of 2006 the first pilot projects on new farm insurance, after three years of efforts, the insured coverage reached 95.78% at the forefront in China, Nantong with their ow

4、n advantages, has bee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insurance process summed up a lot of valuable experience in the promotion.In achievements, we should calmly think about the system loopholes, Analyz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its work, in Chongfenjiedu Dangweizhengfu Hui Yi Zhon

5、g Yang and higher paper based on the spirit, to Gengjia scientific and humane management Fang An services to the insured object, for the benefit of the people. This paper will Nantong City,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the main experience, some suggestions and thinking skills f

6、or analysis.Key words: Nantong new agricultural insurance experience problem thinking引言江苏南通市是我国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个地级市,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人民对养老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通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形式灵活和费率合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农民的参保热情空前高涨。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叶,按照民政部县级农村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要求,南通即在全市农村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工

7、作。南通市在1996年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发了南通市农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经过10多年的实践探索,南通市的“老农保”形成了“个人缴费+市场机制”的特色,与苏州、盐城共同被誉为江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三面旗帜。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城镇居民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的日益成熟,“老农保”已不能适应农民社会养老保障的现实需求,制度设计上的“先天不足”日益显现。农民个人缴费比重高和社会保障水平低的矛盾,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农民参保积极性越来越低,“老农保”已失去了其存在与发展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第1章南通新老农保制度内容的比较社会保障权是现代社会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

8、的重要权利,其中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权的重要组成内容。在获得社会保障权上,无论是城镇职工还是农村居民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7.3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56%。农民作为我国公民的主体构成部分,理应享有基本养老保障权,在年老时也应获得基本养老保障。第11节 南通市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1.1南通市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从1986年开始,我国部分地区开始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民政部在试点基础上于1992年出台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南通市参照该方案启动了老农保制度。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保险对象及缴纳、领取保险费的年

9、龄;保险资金的筹集;交费标准、支付及变动;基金的管理与保值增值;立法、机构、管理和经费;理顺关系,稳妥处理与部分现行养老办法的衔接等方面的内容。它在资金筹集上采取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即个人交纳要占一定比例;集体补助主要从乡镇企业利润和集体积累中支付;国家给予政策扶持,主要是通过对乡镇企业支付的集体补助允许税前列支体现。1.1.2南通市老农保制度的背景南通市老农保制度的背景:一是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和长期的低生育水平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趋于弱化,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障的需求十分强烈。而南通在这一点上显得尤为突出,南通市是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多年来人口出生率一

10、直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控制在5%6%以内;南通市又是全国著名的长寿之乡,老龄化程度一直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2007年已达22%。再加上南通市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有0.92亩,土地的保障作用日渐式微。二是由于受历史的和现实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一直存在二元结构体制。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由政府财政解决,农民的养老保险限于国家财力,只能依靠土地、家庭保障解决,老年生活风险基本依赖家庭化解。这种不平等的制度显然给城乡关系带来了诸多矛盾和摩擦。全国是如此,南通作为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也是如此,农村养老保险明显落后于城镇,建立的主要是处于底线上的社会救助及零星的社会福利。1.1.3南通市老农保

11、存在的问题 南通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没有法规性文件指导。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展十几年来,主要依据民政部下发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下简称基本方案)以及各级主管部门下发的业务指导性文件,没有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完全依靠各级政府领导自身的认识推动。1999年国务院下发通知,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整顿规范,并要求停止接受新业务,工作全面停止,致使许多投保农民产生误会,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失去信心,很多地方出现了大规模农民退保,这些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二是政策扶持不到位。“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的基本原则。由于南通市大部分地区的

12、集体经济处于非常薄弱状态,集体补助在很多地方根本得不到落实。另外,基本方案中明确规定,集体补助的“具体办法由县或乡(镇)、村、企业制定”。各地集体补助标准千差万别,没有体现出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性、互助性以及公平性原则。国家给与政策上的扶持原则,“主要通过对乡镇企业支付的集体补助予以税前列支”来体现,但实际上,税务系统并没有相关的政策规定可以执行。除此之外,国家财政、地方政府均没有给予应有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由于国家没有制定有效激励政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难以维持和发展。三是保障能力差。基本方案经过实际运作,已逐渐显现出了制度上的不足和缺陷。其保障范畴是根据当时社会状况将保险对象定位在“非城

13、镇户口、不由国家供应商品粮的农村人口”。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必然向城镇转移,保障范围受到了极大的局限。缴费标准较低,基本方案中将缴费标准确定为最低2元,最高20元,每两元一个档次,共十个档次。由于投保金额基本上都集中在低档次的投保水平上,所以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很难实现。四是基金管理不规范。由于缺乏有效的基金监督机制,以致造成过多的行政干预和违反政策,强行拆借、挪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基金已被挪用多年,至今难以收回。基金运营监管集于一身,相互之间不能有效制约,使基金管理与运作很难规范。制度建设不完备,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建立统一的基金管理和监

14、督制度,基金运营随意性较大,存在着极大的管理风险。第12节 南通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城镇居民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的日益成熟,“老农保”已不能适应农民社会养老保障的现实需求,制度设计上的“先天不足”日益显现。农民个人缴费比重高和社会保障水平低的矛盾,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农民参保积极性越来越低,“老农保”已失去了其存在与发展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江苏省南通市从2006年底开始在江苏率先进行新农保试点。1.2.1南通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容和原则“新农保”,全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其中中央财政将对地

15、方进行补助,并且会直接补贴到农民头上。新农保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三个筹资渠道。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即“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力相适应;二是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适应;三是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民普遍参保;四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年满16周岁、不是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年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可领取基本养老金。1.2.2南通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特色一、广泛宣传扩大覆盖

16、面。对广大农民来说,新农保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事物,而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往往有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南通在新农保工作发动阶段,受到传统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各县(市)区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覆盖广、时效强的优势,采用电视专访、电台热线、报纸专栏等多种形式,对新农保政策的普惠性、全民性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大容量、高频率的宣传。二、重视发挥试点经验的作用。建立新农保制度,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任务,涉及多个层面利益关系的调整,农村的情况又千差万别,必须区别对待。遵循典型引路、逐步推开的原则,坚持市、县(市)、乡镇三级政府层层抓典型试点,以试点经验推动面上工作,体现了推进工作的科学性、

17、有效性的特点。三、坚持因地制宜,保持新农保的适应性、可持续性。南通市各县(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集体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水平都各不相同,因此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养老待遇等方面,市政府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不搞“一刀切”、“一律化”,以确保新农保与当地实际相适应,确保新农保发展可持续。第13节 新农保与老农保制度相比的最大变革1.3.1模式的不同新农保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的设计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一部分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而基础养老金是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的;而老农保实行是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以农

18、民投保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养老金靠存银行本金利息增值发放。1.3.2原则的不同新农保的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保基本”意味着其政策目标主要是农村减贫,“广覆盖”意味着其将覆盖全体农村居民,“有弹性”指其将满足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的多样化保障需求,“可持续”说明其将建立在科学预测与精算的基础之上。旧农保的原则是自愿储蓄、自我保障。缺少了政策扶持,老农保实际变成一种自我储蓄,农民得不到任何补贴,这是老农保政策施行若干年来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1.3.3基金管理模式的不同新农保的基金管理模式是财政专户与收支两条线管理方式。新农保试点吸收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和收

19、支两条线管理方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农保基金管理中的制度性缺陷。旧农保的基金管理模式是集权管理方式。传统农保制度启动之后,有关农保基金违法违规的案件就频繁发生,原因在于传统农保基金管理方面存在制度缺陷,由此引发了众多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1.3.4理念的不同新农保的理念是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社会救助等配套衔接。新农保试点充分考虑到了当前中国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对家庭保障方式的负面影响。旧农保的理念是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相结合。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养老的基础,而社会养老保险由于农民的缴费额过低,等领的时候,平均每人每月只能领到几元钱,根本起不了养老的作用。第2章 南通新农保制度的实施

20、成效与主要问题第2.1节 南通新农保制度的实施成效2.1.1新农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在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形式灵活和费率合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农民的参保热情空前高涨。截至2009年8月底,南通市新农保参保总人数达109.03万人,参保覆盖率达95.78%,全市新农保基金累计达33.13亿元,目前已有12.1万人领取养老金,另有90574名70岁以上农村老年居民领取了养老补贴,六县(市)和三区已全面完成市政府提出的“新农保基本实现全覆盖”目标。农保基金累计金额和参保人数占全省总数的30%左右。2.1.2新农保的推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稳定器发展农村的养老保险,不仅仅是个人养老,使农民无后顾之忧,提高

21、生活质量和对生活自信心问题,它还从多个侧面化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所产生的各种矛盾,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南通的实践来说,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在相当程度上避免因经济利益引发的家庭矛盾,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敬老爱幼的良好风气和更为和谐的家庭关系。二是能有效化解一些农村集体组织无钱办事的困境,使它们能够集中有限财力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从而加快形成文明的乡村风气和和睦的邻里、干群关系。三是有利于改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数量和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四是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显然,推进新农保是一

22、项一举多得,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化解经济社会矛盾,促进南通社会更加和谐的最有效的举措、最理性的现实选择。2.1.3南通市在实施新农保的过程中得到的几点经验一是在推进新农保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民生工程要获得民众支持,必须把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在新农保的各项工作中。南通市的新农保工作之所以能在短短的3年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和好事的重要内容。无论是新农保方案的设计、组织发动,还是资金筹集、管理和养老金发放,都十分注意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富民、安民、便民为政策导向,增加新农保对广大农民的吸引力。二是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农村养老

23、保险属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理应由政府提供,按同一水平向该制度下的所有人供给。南通市新农保之所以推进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农民满意度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新农保有了市、县(市)政府财政投入作支撑,政府以一定程度的利益诱导,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投保热情。三是政府不断增加行政推动力,新农保工作是政府职责所在,作为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新农保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圆满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推动工作的广度、力度和深度。第2.2节南通新农保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2.1在退保程序上存在问题启东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处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一旦参加了新农保,一般来说是不退保的。只有三

24、种情况可以退保:一是投保人参加了其他社会保险;二是投保人户籍迁出启东;三是投保人死亡,由其继承人办理退保手续。”一般办理退保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办好,如果在办理过程中出现证明不全等问题时则还要延期。这不能很好地体现自愿原则,“进出自如”才是自愿原则的完整体现。“新农保”是政策性、保障型保险,集中解决农民养老和农村社会安定问题,政治意义鲜明。但随着现代农业的整体推进,农民人均收入将随农业效益同步提高,其中会出现不少先富起来的农户。如果新农保能提供合适的退出路径,将使这部分农户有更多的资金统筹空间和投资选择。2.2.2新农保的运行平台还不健全新农保从保费的收缴、存储、移交到保险金的审核、发放,

25、数据信息庞大、保费经手人员多、手续复杂;虽然南通主要市区已经建立了现代化的网络平台,社保办理与缴费分开,然而目前大部分县(市)仍采取上门收缴的传统方式,工作量大、误差率高、效率低,直接影响了新农保的推进进程和广大农民的投保热情,并容易造成部分负责办理的公务员贪污公款,引发道德风险,更不利于监管。2.2.3南通市内某些县(市)政府逐级定指标,压任务,向农民摊派有关省区推进新农保的实施意见以及各试点县的实施办法都强调农民自愿参加。但是,试点地区普遍制定了比较高的参保率。这样,乡村干部为了完成指标任务,被迫采用各种行政手段甚至以摊派的形式,强制农民参保。一些地方政府将“新农保”参保任务指标层层下压,

26、分解到各乡镇,再由乡镇分解到村,提出“将新农保工作列入对乡镇的劳动保障整体工作考核体系,根据指标完成情况,给予适当专项奖励”;对不能如期完成农保工作任务的村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将农保工作完成情况与村干部报酬和机关干部年度工作津贴紧密挂钩。2.2.4社保资金的运营模式不规范新农保个人账户资金的管理和运作依然按照“旧农保”基金管理模式进行,缺乏创新,基金的保值增值难。随着新农保制度的扩大和推广,基金规模越来越大,如何系统地管理和运作是个难题。此外,个人账户中有地方财政补贴资金注入,使其资金保值增值风险责任复杂化。个人账户资金如果完全是参保者缴费,则基金的保值增值由政府运作,政府承担

27、责任。当前个人账户资金既有个人缴费,也有政府补贴,政府是筹资者的一部分,则基金风险责任难以确定。第3章 强化南通新农保制度实施的思考和建议第3.1节 妥善解决农村养老保险与其他社保政策的并轨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的流动性日益频繁,农民选择参加城镇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转换到新农保、返乡农民工参加新农保等势所难免。 因此,新农保制度与其他社保政策之间必须可以相互接续转移,逐步由储蓄模式向统账结合模式转变,不断消除城乡差别和两种保险制度的不公平待遇,逐步实现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险终极目标。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由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和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制度组成的完整体系,各

28、项制度功能各异,不可或缺。同时,各项制度又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搞好各项工作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十分重要。因此,在推进新农保制度建设的同时,一定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从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并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等城镇社会保险相衔接的保险格局出发,搞好协调,要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做到与其它社会保障制度有接口,好衔接,可转移,并确保转移过程中参保农民的权益不受损失。第3.2节 完善 “新农保”的运行平台新农保从保费的收缴、存储、移交到保险金的审核、发放,数据信息庞大、保费经手人员多、手续复杂,难于监管。鉴于此,搭建村级农保工作平台、建立市、镇、村三级信息网络,

29、显得尤为紧要和迫切。各县(市)区应自主研发农村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和领取人员审批、发放管理系统,利用联网技术对参保人员进行信息入库管理,逐步提高工作效率。在前移服务平台的同时,由当地财政部门出面公关,说服银行和邮政等中介机构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社会效益,坚决打好民生牌;在设立基金专门账户的基础上,为广大农民提供持卡缴费、代扣、领金的平台和窗口,从而实现农保中心和保费代理银行之间数据的双向传输和无缝对接。随着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和规范化,“新农保”的信息服务和基金监管也将更加到位和有效,基金的安全性将进一步提高。第3.3节 避免强制参保一、强化激励机制建设。“新农保”明确和加大

30、了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这既是“新农保”相对于“老农保”的基本特征,也是“新农保”的激励机制之所在。如果政府能够严格确保和落实相关资金投入,让农民看得见和摸得着“新农保”所带来的实惠,他们参保的积极性自然就会调动起来。比如,从试点的情况来看,一些地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向上或向下增设了缴费标准,增加了农民参保的选择自由。还有一些地区出台了缴费年限较长的激励性补贴政策,从而激励农民长缴多得,这些都提高了农民参保的热情。二、加强宣传和教育普及。一方面,地方各级政府要通过动员会、座谈会、广播、电视、宣传车、标语等多种方式全面宣传和介绍“新农保”,让农民更多地了解“新农保”的政策内涵;另一方面,相关机构

31、也要及时有效地做好农民的咨询和辅导工作,使广大农民心中有政策、眼里有标准,准确无误地把握“新农保”政策的优惠之处。此外,对于那些一时不愿参保的农民,政府要学会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开展说服和教育工作,让农民们意识到参加“新农保”就是给自己的养老增加一道保险,是不会吃亏上当的投资,从而让他们自觉自愿、明明白白地参保。三、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有助于简化农民的参保手续、提高“新农保”的运营与服务效率,最终起到提升“新农保”的自身形象、增强农民对“新农保”的信任等作用。具体而言,要进一步健全“新农保”在县、乡(镇)、村各级的经办服务网络,补充经办服务人员并加强对它们的业务培训;同时加强“新农

32、保”的信息系统建设和金融服务网点建设,并不断创新服务与管理模式。第3.4节 规范新农保的资金运营模式并加强资金监管目前南通的新农保主要有个人账户模式、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个人账户与政府直接提供的基础养老金相结合只种模式。应采取以个人账户为主,并辅之以较小规模的社会统筹。具体来说,个人帐户的资金来源于三个部分,分别是:个人缴费、集体的缴费、政府补贴的一部分。统筹资金的来源是政府资金的另一部分。把政府对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助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记入参保农民的个人帐户,另一部分记人社会统筹帐户。社会统筹费用的用途包括农民的丧葬补助、待遇调整、启动资金,主要用于已参加养老保险,但因参保时年龄比

33、较大而导致个人帐户的积累比较少,从而领取的养老金过少的农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适宜由县(市)管理,不应片面强调上收。但应建立制度、经办、监督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基金监督工作贯穿到社会保障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行政监督、专项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结语南通市新农保的推进过程中,最大的亮点有两个 :一是筹资模式有了重大改变,二是养老金待遇有了重大调整。筹资模式上,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虽然集体补助不确定,但政府补贴是“实打实”的。养老金待遇上,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新农保可以部分地解决老农保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比如筹资模式问题、基金利差损风险问题等

34、,但本身也存在一些改革难点。地方财政配套能否落实,如何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如何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即政府与市场结合,进行公私合作),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还需要继续改进。笔者认为要从加强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队伍建设,规范新农保的资金运营模式并加强资金监管,妥善解决农村养老保险与其他社保政策的接续转移问题,完善 “新农保”的运行平台,厘定各级财政职责,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等方面下手进行改进。参考文献:1、林民钢:我国农村养老实现办法的探讨 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年18期. 2、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 3、国风:新农保面临的新挑战 劳动保

35、障世界 2009年11期. 4、赵若彤:我国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思路 现代商业 2009年20期. 5、林春霞:新农保调查:农村养老保险路径曲折 现代乡镇 2009年12期. 6、张晓山:论新型农村社会眼养老保险制度 中国乡镇企业 2009年10期. 7、马亮:反思新农保推进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中国农村研究网 2010年3月30号. 8、陈思霞,卢盛峰.从国际经验浅析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J.时代经贸,2007(17).9、杨翠迎.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0、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2009(3).11、龙格 任明超.三元养老考量

36、新旧农保如何接轨 乡镇论坛 2009(32)致谢 转眼间,四年本科生学习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首先感谢苏大文正学院,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其次感谢陈红霞导师在完成论文期间个我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我要我的家人,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给我一如既往的关爱和支持,是他们的默默付出让我坚持到最后。我还要感谢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我帮助的同学和朋友。他们的帮助让我收集到有关的写作资料,他们的关怀让我再一次深刻的感受到友谊的无价之宝。与他们大学四年的生活中,我学到了很多。在此,谨向我的导师、家人、同事以及朋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外文翻译Chinas Pension System: A Race

37、with the Aging TsunamiOf those troubles that may put Chinas growth sustainability in jeopardy, the top one is a seriously flawed pension system. Chinas pension system is presently confronted with the double problem of repaying the large legacy pension debt caused by the rapid aging of its population

38、 and investing its pension fund in the currently volatile global capital markets. Chinas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also confronted with severe problems including the urban-rural development gap, low rates of coverage, inadequate overall planning and a flawed operation system. Chinas social security

39、fund has enjoyed an average 11% annual rate of return in the last seven year. Last year, stock investment accounted for 30% of its portfolio achieving a 40% rate of return. This year, however, with global financial markets in difficulty, it has suddenly become much harder to manage the social securi

40、ty funds investments.For the last 30 year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gradually been restructuring its state-owned enterprise financed retirement system into a state sponsore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the early 1990s, the administration created a new retirement program that integrated individual

41、accounts with social pooling. Then, in 2000, the 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Fund was founded soon followed by the enterprise annuity system in 2004. By 2015, Chinas baby-boom generation will start reaching retirement age. According to the United Nations, China is already an aging society? The UN maint

42、ains that a society is defined as aging when adults aged 65 or older exceed 7%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China crossed that threshold sometimes between 2000 and 2005. It is estimated that by 2010, there will be 174 million adults over the age of 60 accounting for 12.78% of Chinas population. Furtherm

43、ore, Chinas labor force, comprising all able bodied men and women between the age of 15 and 65, will reach its peak in 2020 with more than 940 million people. It will then start declining and India will overtake China as the country with the largest labor force in the world. Around 2035, Chinese pop

44、ulation will peak at 1.46 billion people, and then begin to decline to be replaced by India as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nation. To some extent, Chinas flawe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racing against the countrys aging process. The number of people receiving payments under Chinas social security syst

45、em is now increasing annually. There are now over 200 million urban employees covered under the pension insurance and medical insurance coverage; and the new type of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insurance is now covering 86% of rural residents, it is expected to cover the remaining 14% by the end of 20

46、08. Investment channels for the social security fund are also widening. By the end of 2007, the total revenue of both urban and rural insurance funds exceeded 1 trillion Yuan. However, since the country started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in 1997, more than 25 million workers hav

47、e been laid-off and since the old syste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used to provide employees with a generous pension offer under a pay-as-you-go system, the country now has to carry the burden of the legacy pension debts. At the same time, current employees?individual accounts have become notional

48、ones, creating a loss of at least 800 billion Yuan for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ongoing restructuring of Chinas pension system. Policy makers in Beijing havent even reached a consensus on the best way of managing Chinas pension fund, so the funds ope

49、rations lack independence, transparency and liability. This is perfectly exemplified by Shanghais social security fund scandal. The funds management system is still lagging behind in terms of: investment operations, assets and liability management, diversity and risk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intern

50、al and external personnel. If we dont take effective measure to cope with such challeng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nsion system will become unsustainable.warned Dai Xianglong. Dai used to be the mayor of Tianjin and Governor of the PBoC, the countrys central bank; he took Xiang Huaichengs place as

51、Chairman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Social Security a month ago.The value of pension funds around the world has now exceeded 20 trillion dollars, accounting for 50% of the global GDP and 20% of 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The management of pension funds has made progress in: marketing operati

52、ons, improving management levels and investment concepts, as well as diversifying development. The influence of pension funds on 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is gradually intensifying. Dai Xianglong thinks pension funds have absorbed the lessons of recent financial innovations in the process bec

53、oming an important force to guide the global capital markets.Like the 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CIC), the 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Fund also acts as Chinas sovereign wealth fund, and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investing responsibly, prudently and harmoniously. 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Soc

54、ial Security Fund now needs to enhance its dialogue with other countries on pension problems and cooperation while also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with investment institutions. 中国的养老金制度:老龄化与海啸赛 中国的养老金制度目前面临着巨大的遗产偿还养老金债务,其人口迅速老化而引致的投资在当前动荡的全球资本市场的养老基金的双重问题。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包括城乡发展差距,覆盖面低,缺乏整体规划和有缺陷的运作体

55、系。中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已享有平均11在过去7年的年收益率。去年,股票投资占30其实现40的回报率的投资组合。但今年,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困难,它突然变得更加难以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在过去30年来,我国政府已经逐步调整其国有企业出资赞助成为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退休制度。在90年代初,美国政府创造了一个新的退休计划,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然后,在2000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成立不久的2004年企业年金制度的遵守。到2015年,中国的婴儿潮一代将开始进入退休年龄。根据联合国,中国已经是一个“老龄化社会?联合国认为,一个社会老龄化是在65岁以上的成年人超过总人口的7。中国的定义,有时越过2000年至

56、2005年的门槛。据估计,到2010年,将有1.74亿以上的中国60 12.78的人口占成年人的年龄。此外,中国的劳动力,包括所有具备健全的男子和15至65岁妇女,在2020年将达到超过9.4亿人的高峰。它将然后开始下降,印度将超越作为国家与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劳动力。 2035年左右,中国人口将达到峰值14.6亿人,然后开始下降将取代印度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有缺陷的比赛对国家的老龄化进程。在接到根据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金的人数正在逐年增加。现在有超过200万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覆盖城镇职工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现在是86,农村居民,预计支付余下的

57、14,到2008年底。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渠道也日益扩大。截至2007年底,城市和农村保险基金总收入超过1万亿元。不过,由于该国在1997年开始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超过25万工人已下岗,因为用来提供慷慨的养老金提供以下的雇员国有企业旧体制的薪酬作为即付系统,该国现在已经进行了养老金的遗留债务负担。同时,现有的员工?已成为名义上的个人账户的,创造了至少800亿元用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损失。目前还有,在中国的养老金制度进行改革存在很多问题。在北京的决策者还没有达成一项关于管理中国社保基金的最佳方式达成共识,因此该基金的运作缺乏独立性,透明度和责任。这是完全体现了上海的社会保障基金的丑闻。该基金的管理制度仍

58、滞后于术语背后:投资业务,资产和负债管理,多元化和风险管理,内部和外部人员的管理。 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措施,以应付这些挑战,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将变得不可持续。戴曾经是天津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的央行行长的市长,他以此作为对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主席项怀诚在一个月前的位置。在世界各地的养老基金的价值已经超过20万亿美元,全球GDP的50和20的国际资本市场会计。养老基金的管理已经取得了进展:营销业务,提高管理水平和投资理念,以及多样化的发展。对养老基金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加强。戴相龙认为,养老基金已经吸收了最近成为金融创新过程中的教训“的重要力量,引导全球资本市场。像中国投资公司(CIC)的,

59、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也作为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并应坚持的投资负责,谨慎,和谐的原则。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现在需要加强与养老金问题上其他国家的对话与合作,同时改善与投资机构的沟通。 文献综述近年来”新农保”的探索、发展及其特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这一背景下,“新农保”的探索呈现出加速推进的态势。“新农保”的保险费来源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由国家、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共同负担,明确了在保险费的筹集中国家财政的职责,具有了社会保险的性质。由于从事家庭经营的农户是一种自我就业的独立劳动者,“新农保”与一般的社会保险的差别在于现阶段它不是通过

60、国家立法强制推行,而是一种诱导性的制度变迁;在自愿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参保。一“新农保”的特点是:1.多样化的资金运行模式。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运行包括现收现付、完全积累和部分积累三种模式,“旧农保”实行的是完全个人积累模式,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完全计人个人名下。“新农保”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个人账户,这种模式新增政府财政给参保农民一定的补贴。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直接纳人个人账户,最后按个人账户积累总额来计算养老金。是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其筹资方式仍然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但是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计人个人账户,政府补贴则纳人社会统筹。这种模式仿照了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的

61、方法。三是个人账户与政府直接提供的基础养老金相结合。个人缴费、集体补贴、基层政府补贴全部纳人个人账户。在老年农民领取养老金时,由政府直接提供“基础养老金”。2.缴费标准趋于规范。农民以往的缴费办法是既可以夏交也可以逐年缴纳,缴费标准由农民自行确定。各地正在探索的“新农保”主要采取两种缴费办法。第一种办法是以上年农民人均纯收人的一定比例作为最低缴费标准。这是一种动态的缴费机制,农民每年的缴费额随当地平均纯收人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在最低缴费标准之上可以缴纳更多的保险费。缴费标准的规范化,解决了原有制度缴费起点过低、保障水平过低等弊端,从而保障农民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获得更多的养老金。3.建立了待遇调

62、整机制。以前的领取待遇取决于个人账户中资金的积累,实质上为农民个人的长期储蓄。各地的“新农保”的实施方案,改变了养老金主要依靠个人账户积累的办法。二、“新农保”推进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新农保”的探索,体现了国民收人再分配格局的调整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1.欠发达地区的县(市)级财政实力弱、难以推行“新农保”。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非常显著,东部发达地区财政实力较为充裕而有能力提供更全面、更充分的社会保障,而财政非常紧张的中西部地区则难以有所作为。正在开展”新农保”的多数中西部地区的县(市、区),财政的补贴水平很低,但即使这样也给地方

63、财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2.一县一策的“新农保”模式,不利于将来的整合。新农保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实施,但正在试点探索的各县(市、区)所采取的制度模式、筹资方式、政府补贴、待遇调整、工作机制等重要内容均不相同,呈现”碎片化”现象。这种状况导致了新农保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分割,无法衔接,不利于劳动力的充分流动,也为将来建立省级乃至全国的新农保制度带来了困难。不仅各地正在试点中的新农保制度互不相同,而且在很多县域内部同时存在着与新农保功能相似的多种养老保障制度安排,如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和二女户的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等。各种制度安排将来的整合和对接将是一个较为困难

64、的问题。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方向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社会养老保险的最终目标应当是建立统一的、无城乡差别的养老保险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只是在城乡二元化经济存续期间的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这是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以及政府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承受能力所决定的。由于我国农村经济整体上还不够发达,农民收入水平还较低,政府财政收入还不能完全满足各项公共财政支出需求,现阶段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只能解决农民最基本的养老需要,是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在构建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时,既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又要发挥“家庭养老”与“土地保障”的作用,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 在不具备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下,中央政府有责任从政策上对新农保制度给予必要扶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保制度。新农保制度以保障农民基本养老为目标,应采取“个人缴费水平与养老待遇挂钩”的原则,根据本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以及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合理确定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同时政府给予适当补贴,以提高新农保制度吸引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