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牙外形

上传人:熏** 文档编号:59102263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恒牙外形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恒牙外形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恒牙外形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恒牙外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恒牙外形(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节 恒牙外形恒牙共有32个,上下颌各16个。凡位置对称的同颌牙,其解剖形态相同,因此恒牙共有16种不同形态。凡功能相同的牙,其形态也相似,所以又可以归并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四种类型。在学习时,只要了解一类型牙的特点,对其中一个典型的牙详细掌握,再与同类型其余牙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即可熟悉全口牙的解剖形态。切牙组切牙位于口腔前部,牙冠的唇面、舌面略呈梯形,邻面呈楔形,颈部厚而切端薄,其主要功能为切断食物,对于发音和衬托面部外形亦有密切关系,牙根为单根。口腔内上、下、左、右共8个切牙,位于中线两侧者称中切牙,位于中切牙远中侧者称侧切牙。它们的形态基本相似,上颌中切牙较上颌侧切牙

2、为大,而下颌中切牙则较下颌侧切牙小。1、上颌中切牙为切牙中体积最大、前牙中近远中径最宽、牙弓中位置最靠前的牙。(1)牙冠1)唇面略呈梯形,切颈径大于近远中径。切1/3和中1/3较平坦,颈1/3较突出为唇颈嵴。切1/3可见两条发育沟,近中缘和切缘较直,远中缘及颈缘较突。切缘与近中缘相交而成的近中切角近似直角,与远中缘相交而成的远中切角略为圆钝,藉以区分左右。新萌出者切缘可见三个切缘结节。牙冠唇面形态可分为卵圆形,约占72%;尖圆形,约占26%和方圆形约占2%,常与人的面型相协调。2)舌面较唇面为小。中央凹陷成窝称舌窝,周边围以突起的嵴。在牙颈部者称舌面隆突,靠近远中缘者称边缘嵴,在切端位于切缘舌

3、侧者称为切嵴。3)邻面近中面似三角形,顶为切端,底为颈缘,呈v字形,接触区在切1/3靠近切角。远中面似近中面但稍短而圆突,接触区在切1/3距切角稍远。4)切嵴:切端唇侧较平,舌侧圆突成嵴,称切嵴,与下颌牙的切嵴接触时,能发挥切割功能。侧面观察,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侧。(2)牙根为单根,粗壮较直,唇侧宽于舌侧,牙根向根尖逐渐缩小,根长较冠长稍长,亦有根长短于冠长者。偶见牙根弯向唇侧、舌侧和远中唇侧者。牙根颈部横切面为圆三角形。2、上颌侧切牙为切牙中唇面最突、舌窝最深、远中切角最为圆钝者。(1)牙冠:1)唇面呈梯形,较上颌中切牙者窄小、圆突,近中缘稍长,远中缘较短,与切缘弧形相连,因而切缘明显斜向远

4、中。近中切角似锐角,远中切角呈圆弧形。2)舌面边缘嵴较中切牙者显著,舌窝窄而深,有时有沟越过舌隆突的远中,延续到根颈部成为裂沟为龋病的好发部位。3)邻面略呈三角形,近远中接触区均在切1/3,距切角稍远。4)切嵴向远中舌侧倾斜度较切牙大,似与远中面连续。上颌侧切牙的变异形态较多,如呈现锥形或先天缺失者。3、下颌中切牙下颌中切牙是全口牙中体积最小、形态最为对称、离体后较难区分左右者。下颌中切牙的形态特点如下:(1)牙冠(dental crown):1)下颌中切牙牙冠宽度约为上颌中切牙者的2/3。2)唇面约呈梯形、狭长且光滑平坦,切颈径明显大于近远中径,近中缘与远中缘约对称,近中切角与远中切角约相等

5、,切缘平直,离体后较难区分左右。3)舌面近远中边缘嵴微突,舌面窝浅。4)邻面约呈三角形,近远中接触区均在切1/3靠近切角。(2)牙根(root of tooth):单根形扁,远中面的长形凹陷,较近中面者略深,可作为左右的参考。根中1/3横切面呈葫芦形。4、下颌侧切牙(mandibular lateral ineisor)下颌侧切牙与下颌中切牙相似,但有下列特点:1)下颌侧切牙冠较下颌中切牙稍宽。2)唇面的切缘略向远中倾斜,远中切角较近中切角圆钝。3)邻面约呈三角形,近小接触区在切1/3靠近切角;远中接触区在切1/3距切角稍远。4)牙根为单恨,形扁圆,较下颌中切牙者稍长,根尖偏向远中。5、上颌切

6、牙与下颌切牙的区别1)上颌切牙的牙冠宽大,唇面发育沟明显下颌切牙的牙冠窄小,唇面光滑,以育不明显。2)上颌切牙边缘嵴明显,舌窝较深下颌切牙的舌面无明显边缘嵴,舌窝窄浅。3)侧面观,上颌切牙的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侧下颌切牙的切嵴靠近牙体长轴。4)上颌切牙牙根粗壮而直下颌切牙牙根窄而扁,近远中面凹陷呈沟状。6、切牙应用解剖(1)切牙位于牙弓前部,易受外伤而松动、折裂或脱落,缺损后影响面容和言语。因其牙冠唇面外形与面型相协调,修复时应注意人工色泽、形态与面型及邻牙的协调性。(2)切牙的邻接区及上颌侧切牙的舌窝顶端:自洁作用差,是龋的好发部位。(3)上颌中切牙之间偶有额外牙,称为正中额外牙,应及时拔除,

7、以免造成牙列拥挤及牙合关系紊乱。(4)上颌中切牙牙根圆直,拔牙时可用旋转力拔出,若阻力较大,应注意是否有牙根弯曲;上颌侧切牙牙根可有弯曲,下颌切牙牙根形扁,拔出不能使用旋转力。(5)上颌侧切牙变异较多,也偶有先天缺失者。尖牙组尖牙位于侧切牙的远中,包括上颌尖牙和下颌尖牙。上下左右共4个。牙冠较厚,其特点是有一长大的牙尖,牙根为单根。其功能为穿刺和撕裂食物。、上颌尖牙(maxillary canine)为全口牙中牙体和牙根最长、牙尖最大的牙。(1)牙冠(dental crown)1)唇面(labial surface)似圆五边形,其五边由近中缘、近中斜缘、远中斜缘、远中缘和颈缘组成。其中近中斜缘

8、短,与近中缘相连形成近中切角;远中斜缘长,与远中缘相连形成远中切角。初萌出的尖牙,近、远中斜缘在牙尖顶处相交约成90角。唇面中部有突起的唇轴嵴,由牙尖顶伸至颈1/3,将唇面分为近唇斜面和远唇斜面。唇轴嵴两侧各有一条发育沟。外形高点在中1/3与颈1/3交界处的唇轴嵴上。2)舌面(lingual surface)较唇面稍小,远中边缘嵴较近中边缘嵴短而突。近中牙尖嵴短,远中牙尖嵴长。舌面隆突显著。由牙尖至舌面隆突有一纵嵴称舌轴嵴,将舌窝分成近中舌窝和远中舌窝。3)邻面(proximal surface)似三角形,远中面比近中面更为突出且短小。近中接触区距近中牙尖嵴较近,远中接触区则距远中牙尖嵴稍远。

9、4)牙尖(dental cusp)牙尖由四嵴和四斜面组成。四嵴即唇轴嵴、舌轴嵴、近中牙尖嵴、远中牙尖嵴、远中牙尖嵴及相邻二嵴间的斜面即:近唇斜面、远唇斜面、近舌斜面和远舌斜面组成。四牙尖嵴汇合成牙尖顶,牙尖顶偏近中。(2)牙根(root of tooth)单根,形粗壮,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根长约为冠长的两倍,根颈横切面为卵圆三角形。根尖弯向远中。2、下颌尖牙(mandibular canine)下颌尖牙似上颌尖牙,但有下列特点:1)下颌尖牙较上颌者窄而薄,牙冠窄而细长,近远中径较上颌尖牙者小,故牙体显得细长。2)牙冠唇面为狭长五边形,切颈径明显大于近远中径。唇颈嵴、唇轴嵴及发育沟不如上颌牙者明

10、显。唇面近中缘最长,约与牙体长轴接近平行,远中缘较短,切缘由近、远中斜缘组成。近中斜缘短,远中斜缘长,二者长度约为l:2,近、远中斜缘的交角大于90。角。唇面观察下颌尖牙牙冠与牙根两者的近中缘相续约呈直线。3)舌面小于唇面,略凹,舌轴嵴不如上颌尖牙者明显,在切1/3处较突。外形高点在舌面隆突。4)邻面观察下颌尖牙牙冠与牙根两者的唇缘相连约呈弧线。5)牙尖不如上颁尖牙者显突,牙尖顶明显偏近中。6)牙根为单根,扁圆细长,近、远中根面有浅的长形凹陷。根颈1/3处横切面呈扁圆形。根尖偏向远中。3、上颌尖牙与下颌尖牙的区别1)上颌尖牙体积较大,牙冠宽大;下颌尖牙体积较小,牙冠窄长。2)上颌尖牙唇颈嵴、唇

11、轴嵴、舌铀嵴和舌面隆突较明显,舌窝较深;下颌尖牙唇颈嵴、唇轴嵴、舌轴嵴和舌面隆突不很明显,舌窝较浅。3)上颌尖牙近中缘自颈缘至切缘向近中展开;下颌尖牙近中缘与牙根近中缘相连成直线。4)上颌尖牙近中斜缘与远中斜缘相交近似直角;下颌尖牙者成钝角。5)上颌尖牙牙尖顶偏近中;下颌者明显偏近中。6)上颌尖牙冠、根的唇缘相连不成弧线;下颌尖牙冠、根的唇缘相连成弧线。7)上颌尖牙牙根粗长,颈横切面成卵圆三角形;下颌尖牙牙根细长,颈横切面成扁圆形。4、尖牙应用解剖1)牙冠诸面光滑,无裂沟或点隙,自洁作用较好,较少发生龋坏。2)上颌尖牙位于口角,唇面唇轴嵴、唇颈嵴较突,牙根长而粗状,能承受较大牙合 力,并具有支

12、撑口角的作用。若上尖牙缺失,口角上部塌陷,影响面容。3)由于尖牙牙根长,常是口内保留时间最长久的牙,修复有关牙缺失时,多选作基牙。4)上颌尖牙牙根为圆锥形单根较直,拔除时可使用旋转力;下颌尖牙由于根稍扁圆,拔除时可采用唇舌向脱位,或在松动后适当配合使用较小的旋转力。前磨牙组前磨牙又称双尖牙,位于尖牙与磨牙之间,包括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和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上、下、左、右共8个。牙冠呈立方形,牙合面有二尖(下颌第二前磨牙有三尖型者),牙根为单根或双根。主要功能为协助尖牙撕裂食物,同时有协助磨牙捣碎食物的作用。、上颌第一前磨牙(maxillary first premolar)上颌第一前磨牙为前

13、磨牙中体积最大、颊尖偏向远中和有近中沟由近中点隙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者。(1)牙冠(dental crown)1)颊面(buccal surface)与尖牙唇面相似但较短小,颊面中部有纵行的颊轴嵴,颊尖是前磨牙中唯一偏向远中者。外形高点在颈1/3的颊颈嵴上。2)舌面(lingual surface)小于颊面,似卵圆形,光滑而圆突,舌尖偏向近中,较颊尖短小、圆钝。外形高点在中1/3。3)邻面(proximal)约呈四边形,近远中接触区均靠牙合缘偏颊侧。近中面近颈部明显凹陷,有沟从面近中边缘牙合嵴跨过至近中面的牙合1/3处。4) 牙合面(occlusal surface)外形为轮廓显著的六边形,

14、颊边宽于舌边。边缘嵴(marginal ridge):由近、远中边缘嵴和颊、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围成。牙尖(dental cusp):牙合 面有颊舌二尖,颊尖长大锐利,舌尖较短小圆钝。 三角嵴(triangular ridge):从颊、舌尖顶分别有伸向牙合面中央的三角嵴,分别称为颊尖三角嵴和舌尖三角嵴。窝(fossa)、沟(groove)和点隙(pit):牙合面中央凹陷称为中央窝,窝的周边由近、远牙合边缘嵴和颊、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围成,窝底有近远中向的中央沟,其两端为近远中点隙。由近中点隙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的沟,称近中沟,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特有解剖标志。(2)牙根(root of toot

15、h)形扁,多在牙根中部或根尖1/3处分为颊舌二根。颊根长于舌根,根的近远中面较平,自颈缘以下至根分叉处有沟状凹陷。远中面的沟较近中面者深。少数为单根,其近中面的沟长,约占根长的大部分。根尖偏向远中。、上颌第二前磨牙似上颌第前磨牙,但有下列特点:1)上颌第二前磨牙的牙合面较对称,轮廓不如上颌第一前磨牙者锐突,牙尖较圆钝。2)上颌第二前磨牙的颊面颈部较上颌第一前磨牙者宽,牙合 缘二牙尖嵴交角所成的颊尖圆钝,偏向近中,发育沟不明显,颊轴嵴圆钝。3)邻面仍呈四边形,近远中接触区仍在近牙合 缘偏颊侧。但近中面颈部少有凹陷,亦无沟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4)牙合 面颊缘与舌缘宽度相近,牙合 面诸角较圆钝,

16、颊舌尖的高度、大小相近,颊舌二尖均偏近中;中央窝浅而窄,无沟跨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中央沟较短,近远中点隙相距亦较近。5)上颌第二前磨牙多为扁形单根,牙根多不分叉。、下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为前磨牙中体积最小、颊舌尖高度差别最大,牙合面有横嵴者,其特点如下:(1)牙冠:1)颊面:颊面向舌侧倾斜显著。颊尖高耸、长大尖锐,偏向近中,颊轴嵴在颈1/3处显突,颊颈嵴呈新月形,外形高点位于颈1/3处。2)舌面:舌面较短小,仅及颊面的1/2。舌尖明显小于颊尖。3)邻面:近远中接触区均靠牙合 缘偏颊侧。4)牙合面:呈卵圆形,最大特点是颊尖长大而舌尖很小,二尖均偏近中。颊尖三角嵴与舌尖三角嵴相连而成横嵴,

17、为该牙的重要解剖标志。横嵴越过牙合面,将牙合面分成较小的三角形近中窝,与较大的长圆形远中窝。(2)牙根(root of tooth)单根,扁而细长,颊侧宽于舌侧。根尖略为弯向远中。近中面的根尖部常有分叉痕迹。由于上述牙冠的特别外形,故下颌第一前磨牙可视为前、后牙的过渡形式,即 像后牙:具有四轴面和牙合 面,有颊、舌尖和横嵴等;但颊、舌尖间距小,行使功能不如其他后牙; 像尖牙:颊尖特别长大,舌尖特别短小,髓腔亦略像尖牙髓腔。4、下颌第二前磨牙(1)牙冠1)外形方圆,牙冠牙合颈高度、颊舌厚度和近远中宽度相近,舌面与颊面大小约相等。2)颊面颈部较下颌第前磨牙者稍宽,颊轴嵴较圆。3) 舌面与颊面大小相

18、近,若为二舌尖者,则舌面宽于颊面,两尖之间有舌沟通过,近中舌尖大于远中舌尖。4)牙合面近远中接触区均靠牙合 缘偏颊侧。5)牙合面呈圆形或卵圆形,牙合 面的发育沟有三种形态:呈H形者,约占43;呈U形者,约占26,上述两型为二尖型;呈Y形者,约占31,为三尖型。牙合面中央有时可见一小牙尖,称中央尖(central cusp)或畸形中央尖,易磨损使髓腔暴露,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炎。中央尖可见于诸前磨牙,但以下颌第二前磨牙多见。(2)牙根(root of tooth)单根,扁圆,近中面无分叉痕迹。5、上颌前磨牙与下颌前磨牙的区别 1)上颌前磨牙的牙冠较直,略偏牙体长轴的颊侧;下颌前磨牙的牙冠向舌侧倾斜

19、。2)上颌前磨牙的牙冠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牙冠较狭长;下颌前磨牙的牙冠,颊舌径与近远中径相近,牙冠方圆。6、前磨牙应用解剖1)牙合 面的点隙、沟及邻面部是龋的好发部位,充填或修复时要注意其正常形态,特别是邻接区的恢复,以免造成食物的嵌塞。 2)由于牙根扁或双根,拔牙时主要使用摇力。3)由于第一磨牙萌出较早,缺失机会较多,第二前磨牙常作为基牙修复第一磨牙。4)上颌前磨牙与上颌窦接近,根尖感染可波及上颌窦,取断根时应避免使用推力,以免进入上颌窦内。5)前磨牙可发生错位、易位或多生牙。牙合面中央窝内可出现一锥形的牙尖名中央尖,常因磨耗而穿髓。6)下颌前磨牙常作寻找颏孔的标志。磨牙组磨牙担负着咀嚼的主

20、要任务,位于前磨牙的远中,包括上颌第一、第二、第三磨牙和下颌第一、第二、第三磨牙。上、下、左、右共12个,牙体由第磨牙至第三牙磨牙依次渐小。磨牙的牙冠体积大,牙合面亦大,有45个牙尖,牙根一般为23根。1、上颌第一磨牙 (maxillary first molar)约6岁即出现于口腔,故又名六龄牙。(1)牙冠1)颊面略呈梯形,近远中宽度大于牙合 颈高度,近中缘长而直,远中缘稍短而突,牙合缘长于颈缘,牙合缘由近、远中颊尖的四条牙尖嵴连续组成。近中颊尖略宽于远中颊尖,二尖间有颊沟通过,约与颊轴嵴平行,近中颊尖的颊轴嵴显著。外形高点在颈1/3。2)舌面大小与颊面相近或稍小,牙合 缘由近、远中舌尖的四

21、条牙尖嵴组成。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二尖间有远中舌沟通过。舌轴嵴不明显,外形高点在中1/3。少数近中舌尖的舌侧有第五牙尖。该尖1842年为维也纳牙科医生(Carabelli)首先发现,又称卡氏尖。3)邻面近、远中面约为四边形,颊舌面厚度大于牙合颈高度。颈度平坦,外形高点在牙合1/3处。近中接触区靠牙合缘偏颊侧;远中接触区靠牙合 缘中1/3处。4)牙合面(occlusal surface):呈斜方形,结构复杂。边缘嵴(marginal ridge):牙合面的四边为颊牙合边缘嵴、舌牙合边缘嵴、近牙合边缘嵴和远牙合边缘嵴围成。颊牙合边缘嵴由近、远中颊尖的4个牙尖嵴构成,即近中颊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及远

22、中颊尖的近、远中牙尖嵴;舌牙合边缘嵴由近、远中舌尖的4个牙尖嵴构成,即近中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和远中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近牙合边缘嵴短而直,远牙合 边缘嵴稍长。近颊牙合角及远舌牙合角为锐角;远颊牙合角及近舌牙合角为钝角。牙尖(dental cusp):一般为四个,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颊侧牙尖较锐,舌侧牙尖较钝,近中舌尖是四个牙尖中最大者,是上颌第一磨牙的主要功能尖,远中舌尖则是其中最小者。三角嵴(triangular ridge):每一牙尖均有一个三角嵴:近中颊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舌侧远中至牙合 面中部;远中颊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舌侧近中至牙合面中部;近中舌尖三角嵴

23、由其牙尖顶端斜向颊侧远中至牙合面中部;远中舌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端斜向颊侧近中至牙合 面中部。由远中颊尖三角嵴与近中舌尖三角嵴相连成嵴,称为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 斜面(inclined surface):每一牙尖均有四个斜面,颊尖的颊斜面无咬合接触,但颊尖的舌斜面、舌尖的颊斜面和舌斜面均有咬合接触。窝(fossa)及点隙(pit):牙合面的中部凹陷成窝,由牙合面斜嵴将牙合面分为近中窝及远中窝。近中窝较大,位于斜嵴与近牙合边缘嵴之间,约占牙合面近中的2/3,又名中央窝,窝内有中央点隙;远中窝较小,位于斜嵴与远牙合边缘嵴之间,约占牙合 面远中的1/3。沟(groove):颊沟自中央点隙伸

24、向颊侧,在二颊尖之间经颊牙合边缘嵴而至颊面;近中沟自中央点隙伸向近中,止于近牙合边缘嵴之内。远中舌沟一端至远中边缘嵴内,另一端经二舌尖之间越过舌牙合边缘嵴至舌面。(2)牙根(root of tooth)由三根组成,一舌根在舌侧,两颊根分别称为近中颊根和远中颊根。近中颊根位于牙冠近中颊侧颈部之上,根的近远中面皆平,颊面宽于舌面;远中颊根位于牙冠远中颊侧颈部之上,较近中颊根短小;舌根位于牙冠舌侧颈部之上,为三根中之最大者,其颊舌二面较宽且平,舌面有沟。两颊根之间相距较近,颊根与舌根之间分开较远,三根之间所占面积较大,故有利于牙的稳固。牙根未分叉的部分叫根干(root trunk)或称根柱。2、上颌

25、第二磨牙(maxillary second molar)似上颌第一磨牙,但有下列特点:1)牙冠较上颁第一磨牙为窄。2)牙冠颊面自近中向远中面舌侧的倾斜度大于第一磨牙。远中颊尖明显缩小。3)近中舌尖占舌面的大部分,极少有第五牙尖。4)牙合 面斜嵴不如第一磨牙明显,有远中沟越过,有的上颌第二磨牙牙合面无斜嵴可见。5)牙根数目与上颌第一磨牙相同,但三根分叉比较靠近,且向远中偏斜。少数牙根愈合成二根,即近中颊根或远中颊根与舌根愈合,或近、远中颊根愈合,使原有的三根愈合成二根;极少数为近、远中根和舌根相互愈合。3、上颌第三磨牙(maxillary third molar)1)该牙的形态变异最多,其规则形

26、态与上颌第二磨牙相似,但牙冠较小,根较短,牙冠各轴面中1/3较圆突,外形高点在中1/3处。2)远中舌尖很小甚或缺如,故颊面宽而舌而窄,牙合 面呈三角形。有时牙尖多而界限不明显,牙合面副沟多。3)牙根多合并成一锥形根。但根的数目和形态变异很大。4)其变异形态有前磨牙型、多尖型及多根型。4、下颌第磨牙(mandibular first molar)下颌第磨牙为恒牙中萌出最早、牙合面尖、嵴、沟、窝、斜面最多的牙。(1)牙冠(crown of tooth):1)颊面:约呈梯形,近远中大于牙合颈径。牙合 缘长于颈缘,近中缘直,远中缘突。牙合缘可见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和远中尖的半个牙尖,分别有颊沟和远颊沟分

27、隔。近中颊尖与远中颊尖的颊轴嵴与颊沟平行,远中尖的颊轴嵴不显著。颊颈嵴与颈缘平行。外形高点在颈1/3。2)舌面:亦呈梯形,较颊面小而光滑圆突。牙合缘可见近、远中舌尖,舌沟从二舌尖间越过。无明显轴嵴,外形高点在中1/3。3)邻面:约呈四边形,牙冠倾向舌侧,颊尖低于舌尖,近中接触区在近牙合缘偏颊侧;远中接触区在靠近牙合缘中1/3处。远中面小于近中面。近中面颊缘与颈缘构成的颊颈角和由舌缘与牙合 缘构成的舌牙合 角均较锐。4) 牙合面:略呈长方形,形态复杂。边缘嵴:牙合缘由四条边缘嵴围成:颊牙合边缘嵴长于舌牙合边缘嵴,近牙合边缘嵴较长且直,远牙合边缘嵴较短且突。牙尖:可见5个牙尖。近、远中颊尖短而圆,

28、近、远中舌尖长而尖,远中尖最小,位于颊面与远中面交界处。三角嵴:牙合面5条牙尖三角嵴朝向中央窝,其中以远中颊尖三角嵴最长,远中尖三角嵴最短。斜面:舌尖的舌斜面与对颌牙无咬合接触。颊尖和远中尖的颊斜面和舌斜面及舌尖的颊斜面与对颌牙均有咬合接触。窝及点隙:中央窝位于牙合面二近中牙尖三角嵴的远侧及远牙合 边缘嵴近侧,窝内有中央点隙。在近牙合边缘峙的内侧有较小的三角形近中窝,窝内有近中点隙。沟(groove):共计五条发育沟,其中颊沟由中央点隙伸向颊侧,经近中颊尖与远中颊尖之间至颊面;舌沟由中央点隙经二舌尖之间至舌面;近中沟由中央点隙伸向近中,止于近牙合缘嵴之内;远中沟由中央点隙伸向远中,止于远牙合缘

29、嵴之内;远中颊尖与远中尖之间行一条远颊沟,从远中沟上分出,向远颊方向至颊面。(2)牙根(root of tooth)双根,扁而厚,根干短。近中根较远中根稍大,近中根的近、远中根面有较深的长形凹陷,根尖弯向远中。远中根的长形凹陷仅见于其近中根面,根尖亦弯向远中。有时远中根分为颊、舌二根,远中舌根短小弯曲,此型约占22%,拔牙或根管治疗时应注意此关系。5、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1)牙冠(crown of tooth)牙合面可分为4尖型和5尖型。4尖型者无远中尖,又可分两种类型: 牙合面4条发育沟呈“+”形分布:即颊沟、舌沟、近中沟和远中沟,整个牙合面似田字

30、形,为4尖型的主要类型,约占50; 另一类发育沟呈X形分布,此型约占5。5尖型约占45,与下颌第磨牙相似,具有5个牙尖,但稍小,离体后两者不易区别。(2)牙根(root of tooth)近远中根相距较近,皆偏远中,有时聚成一锥体形。极少数分叉为三根,即近中颊根、近中舌恨和远中根,此型占3,拔牙或根管治疗时应注意此关系。少数牙近、远中根颊侧融合,舌侧仍分开,牙根横断面呈C形,故称为C形根。6、下颌第三磨牙(mandibular third molar)1)为全口牙中形态、大小和位置变异较多者之一。2)牙合 面5尖者似下颌第一磨牙,4尖者似下颌第二磨牙。3)牙冠各轴面光滑,外形高点在牙冠中1/3

31、处。牙合面牙尖、嵴、窝不清晰,副沟多。4)牙根常融合成锥形,也有分叉成多根者。7、上颌磨牙与下颌磨牙的区别(1)上颌磨牙的牙冠牙合面呈斜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下颌磨牙的牙冠牙合面呈长方形,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2)上颌磨牙的牙冠较直;下颌磨牙的牙冠倾向舌侧。(3)上颌磨牙的颊尖锐而舌尖钝;下颌磨牙的舌尖锐而颊尖钝。(4)上颌磨牙多为三根;下颁磨牙多为双根。8、磨牙应用解剖(1)上、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关系,对建立正常咬合起重要作用,亦是临床检查牙合关系、修复没计、颌骨骨折及错牙合分类等诊断或治疗效果的参照标准之一,故应尽量治疗保留。如拔除后也应尽早修复,以免影响正常的咬合关系。(2)第一磨牙

32、萌出早,且牙合面窝、沟、点隙多,自洁作用差,易龋坏,充填或修复时注意恢复正常的解剖形态.(3)第三磨牙易出现先天缺失或形态位置异常,且常因阻生而引起冠周炎或第二磨牙龋坏。如有阻生并出现症状者,应尽早拔除;若位置正常,并有正常咬合关系,则应保留。(4)上颌磨牙与上颌窦邻近,根尖感染时可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摘断根时应避免使用推力,以免断根进入上颌窦。下颌磨牙根尖与下颌管邻近,摘断根时,不宜使用压力,以免损伤下牙槽神经血管。(5)第一磨牙与第二乳磨牙形态相似,位置邻近,拔第二乳磨牙时应特别注意鉴别。(6)上颌第二磨牙牙冠彻对的颊粘膜有腮腺导管口;上颌第三磨牙可作为寻找腭大孔的标志。(7)拔除上、下颌磨牙时,应注意牙根的数目、分叉度和方向,以免折断牙根或牙根残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