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语文冲刺复习 第七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59057616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7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东省中考语文冲刺复习 第七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冲刺复习 第七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冲刺复习 第七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考语文冲刺复习 第七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考语文冲刺复习 第七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8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考纲解读考纲解读知识储备知识储备试题探析试题探析典题例解典题例解综合训练综合训练第七章第七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考纲解读考纲解读2015广东省题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考题探析考题探析(一)真题评析(一)真题评析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考点:词语理解)(考点:词语理解)A.遂与大夫期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期行B.原三日即下下矣/令初下下,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食竭力尽矣/一食食或尽粟一石D.可无归归乎/男有分,女有归归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考(考点:断句)点:断句)不 去 是 亡 吾 信 也 得 原 失 信 吾 不 为 也3

2、.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考点:内容理解和写作意图)(考点:内容理解和写作意图) 。1. A1. A。(。(A.A.约定;约定;B.B.攻克攻克/ /下达;下达;C.C.粮草粮草/ /餐;餐;D.D.投降,投降,投靠投靠/ /归宿)。归宿)。2. 2. 不去不去/ /是亡吾信也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信得原失信/ /吾不为也。吾不为也。3.3.示例:(示例:(1 1)赞成。)赞成。“罢兵而去罢兵而去”表现了晋文公讲信用表现了晋文公讲信用(恪守诚信),(恪守诚信),(2 2分)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分)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攻原原”得卫。(得卫。(1 1分

3、)(分)(2 2)反对。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反对。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 2分)因为分)因为“原三日即下原三日即下矣矣”(或(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就能攻下原国。(1 1分)(分)(3 3)我们要辩证地看,晋文公)我们要辩证地看,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这样做有利有弊(1 1分):利在讲信用,分):利在讲信用,“攻原攻原”得卫;得卫;(1 1分)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后得原国,实属侥幸分)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后得原国,实属侥幸。(。(1 1分)分)2014广东省

4、题祁黄羊去私祁黄羊去私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考点:词语理解考点:词语理解)A.其谁可而为为之或异二者之为为B.解狐非子子之仇邪子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C.国国无尉去国国怀乡D.孔子闻闻之曰不求闻闻达于诸侯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考考点:断句点:断句)善 哉 祁 黄 羊 之 论 也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避 子3.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 (考考点:内容理解、人物评析点:内容理解、人物评析) 。1. B1. B。(。( A.A.任用、胜任任用、胜任/ /指前述两种心理活动;指前述两种心理活动;B.B.你,你,

5、您;您; C.C.国家国家/ /国都;国都;D.D.听说、听到听说、听到/ /闻名、扬名)。闻名、扬名)。2.2.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3.3.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子”;(;(2 2分)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分)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1 1分)分)2013广东省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考点:(考点:词语理解)词语理解)(1)赵且伐燕( ) (2

6、)以敝大众(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考点(考点:翻译句子):翻译句子)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 (考点:内容概括、感悟启示)(考点:内容概括、感悟启示) 。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 (考点:(考点:内容理解、人物分析)内容理解、人物分析) 。1. 1. (1 1)将要;()将要;(2 2)使)使劳苦(贫困、劳苦、困苦、劳苦(贫困、劳苦、困苦、疲敝)。疲敝)。2.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的人把它们一起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的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捉住了。3.3.成

7、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相争、鹬蚌相持)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相争、鹬蚌相持)。 (1 1分)启示:分)启示: 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1 1分)分)4.4.(1 1)从苏代的角度看)从苏代的角度看: :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1 1分)态分)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1 1分)(分)(2 2)从惠王的角度看

8、: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1 1分)分)8.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B.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C. 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D. 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

9、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C20122015年广东省中考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特点(二)综合探析(二)综合探析(一)重点积累四类常用文言词语一)重点积累四类常用文言词语知识储备知识储备1.1.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有的读音也不同),表达不同的意义,要根据语境理解。例如“素”字:可以调素(不加装饰)琴,素(白色)湍绿潭,吴广素(一向,平时)爱人。2.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大致有如下几种:(1 1)词义扩大。)词义扩大。如“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黄河”,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

10、名。例如“河阳之北”中的“河”就特指黄河。(2 2)词义缩小。)词义缩小。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指成年男子的配偶。(3 3)词义转移。)词义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4 4)感情色彩变化。)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3.3.通假字通假字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或字形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通假。被代替的字叫本字,借用的字就是通假字。主要从字音、字形、字义三方面去考虑。通假字有三种情况:同音通假。同

11、音通假。如“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材”通“才”,才能。双声通假(两个字声母相同)。双声通假(两个字声母相同)。如“ 困于心,衡于虑”中的“衡”(hng)通“横”,阻挡,阻隔。叠韵通假(两个字韵母相同)。叠韵通假(两个字韵母相同)。如“属”通“嘱”。通假字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现象,我们在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表现形式为“”通“”(或“”同“”)。4.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作另一类词使用,意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之为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中的“福”(赐福)。(2)形容词

12、活用为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远”(疏远,远避)。(3)名词活用为状语:如“斗折蛇行”中的“蛇”(像蛇那样)。(4)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奔驰的快马)。(5)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吾与汝毕力平险”中的“险”(险峻的大山)。(6)使动用法:(可译成“使”)如“凄神寒骨”中的“凄”(使凄凉)。(7)意动用法:可以翻译成“以为”“认为是”“把当作”,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认为奇怪)。1.1.原则:遵循原则:遵循“信信”“”“达达”“”“雅雅”。“信”就是指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意思;“达” 就是指译文要通畅顺达,没有语病;“雅” 就是指译文语言要尽

13、量优美,符合原文风格。2.2.方式:以方式:以“直译直译”为主,为主,“意译意译”为辅。为辅。(1 1)直译:)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句子中的每一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意义),都必须落实到位,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对号入座,并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二、病句类型和修改方法二、病句类型和修改方法例如,翻译“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它(溪水)的源头。(2 2)意译:)意译:指在直译有困难的地方(有些词语不好照字面直译,或直译以后会改变原句意义,或原句因使用比喻、

14、借代、引申等,直译不易理解),从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出发,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例如,翻译“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潭)用整块的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最后一个小分句,就是按照意思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进行的翻译。3.3.方法:解释法、保留法、替换法、调序法、增补法、方法:解释法、保留法、替换法、调序法、增补法、删减法。删减法。(1 1)解释法:)解释法:直接解释词语的意思,或把原文中的单音节词解释成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并形成一一对应。例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为: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遮掩缠

15、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对句中每个词作对应解释,连缀起来,便是翻译了。(2 2)保留法:)保留法: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词和古今同义词,在翻译时可保留不译。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可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职做巴陵郡的太守。句中的年号“庆历四年”、人名“滕子京”、地名“巴陵郡”等就不必译出。(3 3)替换法:)替换法:对古今异义词(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变化,通假字,活用词)不能简单地用今义当古义,要注意先替换,后翻译。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一句,要译为: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

16、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句中的“妻子”在古文中的意义是“妻子和儿女”,而现代汉语只指“妻子”(男子的配偶)。所以,翻译的时候应该先用“妻和子”(古义)来替换,然后翻译为“妻子和儿女”。还有,凡是通假字,在翻译时,都要替换成本字。(4 4)调序法:)调序法: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倒装句)或特殊语序,必须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加以调整后翻译。例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一句,就要翻译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征服了别国。句中的“于朝廷”在现代汉语中作状语,应调整到谓语“战胜”的前面。(5 5)增补法:)增补法:把原文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译句完整、通顺、明确。注意:增补的

17、内容要加上括号。省略句翻译:例如翻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就要根据语境先补上省略的词语“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再翻译。判断句翻译:要加上判断词“是”。例如“莲,花之君子者也”可译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被动句翻译:要加上表被动词“被”。例如“帝感其诚”可译为:天帝被他们的诚信感动。(6 6)删减法:)删减法:对文言文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可弃之不译。这些词包括:发语词、音节助词、主谓之间的虚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加强语气的词、表句中停顿的词、表恭敬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例如:“夫战,勇气也”可译为“打仗,要靠勇气”。其中的发语词“夫”

18、和句尾词“也”就可舍弃。请记住翻译口诀:请记住翻译口诀:保持对应,力求直译。保持对应,力求直译。直译不便,酌情意译。直译不便,酌情意译。释解当头,注意活用。释解当头,注意活用。多种用法,古今联系。多种用法,古今联系。保留古名,删除无意。保留古名,删除无意。替换改变,补齐略句。替换改变,补齐略句。遇有倒装,调整词序。遇有倒装,调整词序。得分要点,关键词句。得分要点,关键词句。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主要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迁移能力。选文虽来自于课外,但知识点和能力点都源于课内,关键是要能学以致用(迁移运用)。题型一题型一词语解释:词语解释:大多是课内所学词语在课外语境中的运用。解题妙法:解题妙法:(

19、1)搜寻记忆积累,将词义代入语境“对号入座”;(2)没学过的新词,要根据语境推测。试题例解:试题例解:解释加点词“延”和“速”。题型妙解题型妙解解答过程:解答过程:搜寻记忆积累,“延”字出自桃花源记“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中,是“邀请”之意,代入试题语境,切合语意。“速”是新词,可根据成语“不速之客”中的“速”是“邀请”之意,推测出试题的“速”也是“邀请”的意思。再如2012年题:要求解释的“去人太远”中的“去”,就和“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去国还乡”(岳阳楼记)中的“去”同义,都是“离开”之意。【词语选择题词语选择题】答题方法与课内文言文中词语选择题答题方法相同,详见此部分第一章第一节

20、“典题例题(二)”,此略。题型二题型二 断句断句 断句在古汉语中称句读(du)。“句”指一句话终结的停顿,“读”指句子中间的合理停顿。 朗读停顿,有句子之间的停顿(句间停顿)和句子当中的停顿(句中停顿)。中考一般考查句间停顿,即要求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或加标点符号。解题妙法:解意断句:解意断句:首先,通读全文,理解主要意思,理清人物关系;其次,再依次解释所断句子中的每个词的意思(不会解释的个别词暂时不解释),然后把词义串联起来,理解大概意思;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断。虚词断句:虚词断句:根据文言虚词出现的规律断句(句首词:夫、盖、故、其、然等,句尾词:者、也、欤、哉、乎、耳、矣等)。语法

21、结构断句:语法结构断句:根据文言句式特点和固定结构断句。如“者,也”“如何”“不亦乎”等。修辞断句:修辞断句:根据排比、对偶、对比、比喻、互文等修辞手法分断。以上方法综合运用,先易后难,断后吟咏修正,效果最好。试题例解: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2014广东省)善 哉 祁 黄 羊 之 论 也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避 子解答过程:解答过程:通览全文,弄清大意: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人才,赞美祁黄羊。根据句子虚词和修辞判断标示:“哉”和“也”语气词,一般用在句尾,可断开;后半部分是对举(对比、对偶)句,可凭“内”“外”断开。吟咏推敲修正:“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

22、避子”,通顺流畅,切合文意。【断句选择题断句选择题】答题方法:先按照上述断句方法,自己给指定句子断句,然后和选项中的断句逐一比照,做出选择。题型三题型三 翻译句子翻译句子1.1.解题妙法:解题妙法:和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方法相同,可参看本部分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知识储备”之(二)“掌握文言句子翻译方法”。2.试题例解: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13广东省)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解题过程:解释每个词语:两者(两个组词)不肯(不肯保留)相(偏指一方替换)舍(丢掉、放掉替换),渔(打鱼组词)者(的人替换)得(得到、见到组词)而(就替换)并(一起替换)擒(捉住替换)之(它们)。连缀

23、词义:两个不肯对方丢掉,打鱼的人见到就一起捉住它们。通读完善:查看是否通顺,如果不通顺就用增、补、调、换和意译等方式解决:它们(增补)两个都(增补)不肯丢掉对方(调换),打鱼的人见到就把(增补)它们(调换)一起捉住。最佳答案:(它们)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的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翻译选择题翻译选择题】答题方法:先按照上述翻译原则和方法,自己翻译指定句子,保证关键词语翻译正确,然后把自己的翻译和选择项中的翻译逐一比照,做出选择。题型四题型四 内容理解内容理解(1)分析理解题:针对故事情节或人物发问,考查理解能力。答题方式有两种:用文中词句表述,或用自己的话表述。解题妙法:解题妙法:整体

24、感知,理解文意:把握文本所写的人、事、景、理、情等内容要点,然后对有关要点进行辨析、判断、提炼,寻求答案。根据题意,提炼答案:答案都能在原文中找到。若要用自己的话表述,找到原句之后翻译即可。试题例解:试题例解: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012广东省)解题过程解题过程:整体感知,理解文意:主要人物(主体)是“程氏”,即武阳君,主题是“爱”鸟。根据题意,提炼答案:试题问的是“众鸟”,但实际问的是“人”: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在人程氏。联系上下文很容易找到答案:“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 “信于异类也”。此题没有限制答题的方式,引用原文句子或用自己的话回答都

25、可以。(2)要点概括题:概括形式:概括形式:对象(人、景等)+事情(特点)。试题例解:试题例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的?解题过程:解题过程:整体感知,理解文意:研读选文送东阳马生序,明确写作主体是“余”,内容是刻苦读书。根据题意,提炼答案:第一段写借书、叩问两方面,第二段写旅途、生活两方面,由此可归纳出答案:作者是从借书之难、叩问之难、旅途之苦、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谈的。题型五题型五 分析人物分析人物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一般有两种考查方式:直接考查,如广东省2009年和2010年附加题第4题; 迂回考查,如广东省2013年和2015年的题目,实际上都是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或与分

26、析人物特点有关。解题妙法:解题妙法:从正面描写分析:通过文中描述的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等分析。试题例解:试题例解: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2014广东省)解题过程:解题过程:本文主要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特点,所以,紧扣祁黄羊的言语,揣摩出意图即可。从第一次对话中可看出,祁黄羊推荐的是他的仇人推荐人才不避仇人;从第二次对话可看出,祁黄羊推荐的是自己的儿子推荐人才不避亲属;二者综合可看出祁黄羊的公正无私。当然还有另一个人:晋平公,从他的言行“遂用之”可看出他善听别人意见,知人善任。综合出答案:综合出答案:(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外举不避亲,内举不避子”;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从流,知

27、人善任:他听从了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2015年广东省中考题第11题,可以正反两方面分析。从侧面描写分析:从侧面描写分析: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的角度分析。试题例解:试题例解:结合本文内容说说陈良佑是个怎样的人。(2009广东省)解题过程:解题过程:文中陈良佑没有直接“出场”,须从文中另一人物张说的角度分析。张说权倾朝野,他请客,陈良佑竟然“不至”,说明他是一个不畏权势、不巴结逢迎之人。从评价性句子分析从评价性句子分析试题例解:试题例解: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2014广东省)答题过程:答题过程:此题还可以抓住文末孔子对祁黄羊的评论和赞美的句子(“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28、!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分析出祁黄羊的特点: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公”(公正无私)。通过记述事件分析通过记述事件分析试题例解:试题例解: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2015广东省)解题过程:解题过程:短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晋文公率兵攻打原国,不胜却“罢兵而去”;原国和卫国听说这件事后都归降晋国),分析出晋文公退兵原因是讲信用(诚信);原国和卫国归降也是因为晋文公“彼其信也”。这前后两后两件事之间有因果关系,利弊分明,答案自然就有了。题型六题型六 领会意图:领会意图:领会写作意图即分析出文章中心:情、理、意、蕴。解题妙法解题妙法:从抒情句提炼从抒情句提炼

29、试题例解:试题例解:本文段写了迁客骚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答题过程:答题过程:抒情句是文段最后一句(画线句),句中有一个表情感的关键词“悲”,由此可给迁客骚人定下情感的基调:悲伤。答案是:本文段写了迁客骚人览阴雨之景而产生的“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的悲伤之情。从议论句提炼从议论句提炼试题例解:试题例解: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答题过程:答题过程:文章第一段是叙事,第二段是写景,第三段是议论。我们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只需品

30、读、揣摩第三段即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此句意味深长,尤其是“闲人”一词透露出作者贬官后的惆怅悲凉与得以欣赏大自然美景聊以自慰的微妙而复杂的心境。从文中之景提炼从文中之景提炼 古代散文写景的文章比较多,有的寓情于景,有的情景交融。遇到这样的文章,就要从文中之景体会文中之情。试题例解:试题例解:体会小石潭记中作者抒发的情感。答题思路:答题思路:可抓住叙写关键句“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分析,作者这里描写的是清幽寂静之景,联系全文,便不难体会出作者被贬后的抑郁悲伤之情。从文中之事提炼从文中之事提炼试题例解:试

31、题例解: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怎样的情感?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答题过程:答题过程:本文尽是叙事描写,没有表情感的词句。但文中写了一件事,写老师没有米做饭,林琴南用袜子装米送给老师,老师不接受学生偷来的米,而接受家长赠予的米,表明了老师做人的原则。其实已暗含了作者对老师的敬佩之情。题型七题型七 评价感悟:评价感悟:一是评析文本中的人物等,二是谈一是评析文本中的人物等,二是谈自己的感悟、启示。自己的感悟、启示。(1 1)评析类题

32、:)评析类题:主要考查考生“内化”能力,能否认同和吸纳文中所蕴含的精华,进而内化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答这类题目,要先分析出评析对象的最大特点,后结合语境和自己的认识指出“这种特点”的好处或效果。评析要全面,做到有理有据。解题妙法:解题妙法:紧扣文本写作意图(中心)。试题例解:试题例解: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2015年广东省)解题过程:解题过程:通过短文所写的两件事((1)晋文公率兵攻打原国,不胜却“罢兵而去”;(2)原国和卫国听说这件事后都归降晋国。分析晋文公退兵原因是到了约定时间,这是讲信用(诚信);原国和卫国归降也是因为晋文公“彼其信也”。分析出了晋文公的特点

33、,答案自然就有了。(2 2)感悟类题:依据文本谈感悟启示。)感悟类题:依据文本谈感悟启示。解题妙法:解题妙法:感悟启示等因文而生,须紧扣文本写作意图(中心),围绕社会主流价值观谈。试题例解:试题例解: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013广东省)答题过程:答题过程:成语很容易看出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谈启示:围绕中心事件“鹬蚌相争”的结果(危害)谈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综合训练综合训练(一)包拯(一)包拯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

34、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凡讼诉不得径造造庭下造造饮辄醉B.不伪辞色辞色悦人未尝稍降辞色辞色C.虽虽贵虽虽不能察,必以情D.故人、亲党皆绝绝之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绝齐2.用四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拯 性 峭 直 恶 吏 苛 刻 务 敦 厚

35、虽 甚 嫉 恶 而 未 尝 不 推 以 忠 恕 也3.结合选文,分析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一) 1.C1.C(A.A.到,拜访;到,拜访;B.B.言语和脸色;言语和脸色;C.C.虽然虽然/ /即使;即使;D.D.断断绝)。绝)。2.2.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推以忠恕也。3.3.包拯:(包拯:(1 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为官廉洁刚正,执法严峻;(惮之:为官廉洁刚正,执法严峻;(2 2)拯开正门,使得)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爱国家,爱百姓;(至前陈

36、曲直,吏不敢欺:爱国家,爱百姓;(3 3)虽贵,)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克己奉公;(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克己奉公;(4 4)“后世子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铁面无私;(:铁面无私;(5 5)与人不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为官清廉,有骨气,不结党营私。(答出三点即可。)为官清廉,有骨气,不结党营私。(答出三点即可。)参考译文:(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参

37、考译文:(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的一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的一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京城里的人因此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

38、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包拯性情严厉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欺瞒。包拯性情严厉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用

39、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同宗姓的本家,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同宗姓的本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二)香居谏齐宣王(二)香居谏齐宣王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

40、。”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选自刘向新序)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群臣莫敢谏谏者/上书谏谏寡人之过者B.书书之/即书书诗四句C.具具之三年而未能成/此人一一为具具言所闻D.以以齐国之大/可以以一战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书 之 寡 人 不 肖 好 为 大 室 香 子 止 寡 人 也3.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 。(二)(二) 1.C1.C(A.A.给皇帝提意见或建议,给皇帝提意见或建议,B.B.写,写,C.C.备办,准备备办,准备/ /详

41、详细;细;D.D.凭)。凭)。2. 2. 书之书之/ /寡人不肖寡人不肖/ /好为大室好为大室/ /香子止寡人也。香子止寡人也。3.3.香居:敢于在香居:敢于在“群臣莫敢谏者群臣莫敢谏者”的时候劝谏齐宣王,的时候劝谏齐宣王,表现出忠心勇敢;用楚王和楚国的事例劝谏,表明他善表现出忠心勇敢;用楚王和楚国的事例劝谏,表明他善于劝谏(口才好,有谋略)。齐宣王:能听取香居的劝于劝谏(口才好,有谋略)。齐宣王:能听取香居的劝谏,表明他能听取意见,勇于改过。谏,表明他能听取意见,勇于改过。参考译文:齐宣王盖大宫殿,大得足以覆盖数百亩地。参考译文:齐宣王盖大宫殿,大得足以覆盖数百亩地。堂上有三百间屋子。凭借偌

42、大的齐国,盖了三年却未能堂上有三百间屋子。凭借偌大的齐国,盖了三年却未能盖成,群臣中没有敢进谏的人。香居问齐宣王说:盖成,群臣中没有敢进谏的人。香居问齐宣王说:“楚楚王放弃先王的雅乐,去做靡靡之音,臣斗胆问楚国是有王放弃先王的雅乐,去做靡靡之音,臣斗胆问楚国是有君主的么?君主的么?”宣王说:宣王说:“是没有君主的。是没有君主的。”“”“臣斗胆问臣斗胆问楚国是有臣子的么?楚国是有臣子的么?”宣王说:宣王说:“是没有臣子的。是没有臣子的。”香香居说:居说:“现在君王盖大宫殿,三年没能盖成,而群臣中现在君王盖大宫殿,三年没能盖成,而群臣中没有敢进谏的人。敢问大王是有臣子的么?没有敢进谏的人。敢问大王

43、是有臣子的么?”宣王说:宣王说:“是无臣子的。是无臣子的。”香居说:香居说:“臣请求回避。臣请求回避。”于是香居于是香居迈着小步匆匆往外走。宣王说:迈着小步匆匆往外走。宣王说:“香先生留步,为什么香先生留步,为什么这么晚才向寡人进谏?这么晚才向寡人进谏?”于是叫来尚书说:于是叫来尚书说:“记下,寡记下,寡人不遵从先王教诲,盖大宫殿,香子让寡人停止了这种人不遵从先王教诲,盖大宫殿,香子让寡人停止了这种做法。做法。”(三)李生论善学者(三)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44、,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注释】还:(xun)通“旋”,转身。盍:何不,为什么。迨:(di)等到。蹉跎:虚度岁月。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吾悉能志志之/处处志志之B.或或谓君不善学/或或异二者之为C.王生益益愠/香远益清清D.李生故故寻王生/故

4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不 然 迨 年 事 蹉 跎 虽 欲 改 励 恐 不 及 矣3.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应该如何做一个“善学者”。 。(三)(三) 1. C1. C(A.A.记记/ /做标记;做标记;B.B.有的人有的人/ /或许;或许;C.C.更加;更加;D. D. 特意特意,有意,有意/ /所以)。所以)。2. 2. 不然不然/ /迨年事蹉跎迨年事蹉跎/ /虽欲改励虽欲改励/ /恐不及矣。恐不及矣。3. 3. 答案关键词:(答案关键词:(1 1)学贵善思;()学贵善思;(2 2)不耻下问;()不耻下问;(3 3)择善而从之。(结合学习生活,意思相近即可

46、)择善而从之。(结合学习生活,意思相近即可)参考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参考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

47、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生气,不理睬王生更生气,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李生,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莫过于满足自己应该

48、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虚度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虚度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鉴戒。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鉴戒。”(四)至公之道(四)至公之道 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共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

49、分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百姓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自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问其能不能,而直言其怨嗟,岂是至公之道耶?”(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注释】处分:安排职务。 君:统治,主宰。被:遍及。 堪:胜任。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秦府旧左右未得得官者/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得(五柳先生传)B.故故知君人者/故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50、C.朕与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天与云与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D.百姓人力已已奉于上/惧其不已已也(愚公移山)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凡 一 面 尚 自 相 亲 况 旧 人 而 顿 忘 也 才 若 不 堪 亦 岂 以 旧 人 而 先 用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4.太宗认为用人的“至公之道”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四)(四)1. D1. D(A.A.得到;得到;B.B.所以;所以;C.C.和;和;D.D.已经已经/ /停止)。停止)。2.2.凡一面尚自相亲凡一面尚自相亲/ /况旧人而顿忘也况旧人而顿忘也/ /才若不堪才若不堪/ /亦

51、岂以旧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人而先用?3. 3. 如今朝廷之所以要选择贤才,就是要安抚百姓。如今朝廷之所以要选择贤才,就是要安抚百姓。4.4.太宗的至公之道:作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为太宗的至公之道:作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为公,不存偏私之心,任人唯贤唯能。看法:这种大公之公,不存偏私之心,任人唯贤唯能。看法:这种大公之道,以国家和百姓为重,是真正的道,以国家和百姓为重,是真正的“大公大公”。参考译文:唐太宗刚即位时,中书令房玄龄上奏说:参考译文:唐太宗刚即位时,中书令房玄龄上奏说:“秦王府的秦王府的老部下未得封官的人,都埋怨说前太子宫和齐王府的部下都比他老部下未得封官的人,都埋怨说前太子

52、宫和齐王府的部下都比他们早先安排了官职。们早先安排了官职。”太宗说:太宗说:“古时候所谓的大公无私,是指古时候所谓的大公无私,是指宽容公正而无私心。丹朱、商均分别是尧、舜的儿子,而尧、舜宽容公正而无私心。丹朱、商均分别是尧、舜的儿子,而尧、舜却废黜了他们,管叔、蔡叔是周公的兄弟,而周公却把他们杀掉却废黜了他们,管叔、蔡叔是周公的兄弟,而周公却把他们杀掉。由此可知,作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为公,不存偏私之。由此可知,作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为公,不存偏私之心。我们的衣食都出自百姓,这就是说,百姓的人力已奉献给了心。我们的衣食都出自百姓,这就是说,百姓的人力已奉献给了朝廷,而我们的恩泽却没

53、有遍及民间,如今朝廷之所以要选择贤朝廷,而我们的恩泽却没有遍及民间,如今朝廷之所以要选择贤才,就是要安抚百姓。用人只问是否有能力胜任,怎能因亲疏、才,就是要安抚百姓。用人只问是否有能力胜任,怎能因亲疏、新旧关系而区别对待呢?凡是见过一面的人尚且感到亲近,何况新旧关系而区别对待呢?凡是见过一面的人尚且感到亲近,何况是旧的下属,怎会一下子就忘掉呢?如果才能不堪胜任,怎能因是旧的下属,怎会一下子就忘掉呢?如果才能不堪胜任,怎能因为是旧的下属而先任用?如今不谈论他们能不能胜任,而只说他为是旧的下属而先任用?如今不谈论他们能不能胜任,而只说他们有怨言,这难道是至公之道吗?们有怨言,这难道是至公之道吗?”

54、(五)鲁人曹沫(五)鲁人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注 释】倍:通“背”,背弃、违背。1.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

55、一组( )A.齐桓公许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杂然相许许B.曹沫三战所亡亡地尽复于鲁/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亡C.君其图图之/不图图为乐之至于斯也D.颜色色不变,辞令如故/未尝稍降辞色色2.给文中画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夫 贪 小 利 以 自 快 弃 信 于 诸 侯 失 天 下 之 授 不 如 与 之3.依据文章内容,分析曹沫的形象特点。 。(五)(五)1. D1. D(A.A.约定,答应约定,答应/ /赞同;赞同;B.B.丢失丢失/ /逃跑;逃跑;C.C.图谋图谋/ /料想料想,想到;,想到;D.D.脸色)。脸色)。2. 2. 夫贪小利以自快夫贪小利以自快/ /弃信于诸侯弃信于诸侯/

56、/失天下之授失天下之授/ /不如与之不如与之。3. 3. (1 1)勇猛无畏: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勇猛无畏: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2 2)讲正义(道义):)讲正义(道义):“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君其图之!”!”(3 3)沉着镇定: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沉着镇定: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参考译文: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其勇敢和力量效力于鲁庄公。庄参考译文:曹沫

57、是鲁国人,凭借其勇敢和力量效力于鲁庄公。庄公十分喜好武力。曹沫为鲁国的大将,和齐国作战,三次都输掉公十分喜好武力。曹沫为鲁国的大将,和齐国作战,三次都输掉了。鲁庄公害怕了,就把遂邑的土地送给齐国来求和,但仍然用了。鲁庄公害怕了,就把遂邑的土地送给齐国来求和,但仍然用曹沫做大将。曹沫做大将。 齐桓公与鲁庄公相约在柯这个地方盟誓。庄公与桓公在祭祀齐桓公与鲁庄公相约在柯这个地方盟誓。庄公与桓公在祭祀的天坛盟誓之后,曹沫手拿匕首劫持了齐桓公。桓公身边的人不的天坛盟誓之后,曹沫手拿匕首劫持了齐桓公。桓公身边的人不敢有任何行动,只是问他:敢有任何行动,只是问他:“你想要干什么?你想要干什么?”曹沫说:曹沫

58、说:“齐国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而强国侵占鲁国也太过分了,现在鲁国的城池强大而鲁国弱小,而强国侵占鲁国也太过分了,现在鲁国的城池已经在齐国的边界,你应该考虑一下这件事。已经在齐国的边界,你应该考虑一下这件事。”齐桓公于是允诺齐桓公于是允诺把侵占的鲁国的土地都还给鲁国。曹沫见齐桓公这么说,就把手把侵占的鲁国的土地都还给鲁国。曹沫见齐桓公这么说,就把手中的匕首扔了,走下天坛,面向北站在群臣应该站的地方,面容中的匕首扔了,走下天坛,面向北站在群臣应该站的地方,面容脸色没有丝毫变化,说话做事好像以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脸色没有丝毫变化,说话做事好像以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齐桓公大怒,想要违背约定。

59、管仲说:。齐桓公大怒,想要违背约定。管仲说:“这样做不可以。不可这样做不可以。不可以为了一时的快乐贪图这样小的利益。这样做会使你在诸侯中的以为了一时的快乐贪图这样小的利益。这样做会使你在诸侯中的威信尽失,失去天下人的信任与帮助,还不如还给他。威信尽失,失去天下人的信任与帮助,还不如还给他。”于是齐于是齐桓公把侵占鲁国的土地还给了鲁国。曹沫三次大战所割出去的土桓公把侵占鲁国的土地还给了鲁国。曹沫三次大战所割出去的土地都还了回来。地都还了回来。(六)孙叔敖戒子(六)孙叔敖戒子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60、。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注释】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荆:楚国的别称。禨:迷信鬼神和灾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全部相同的一项( )A.孙叔敖疾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疾也B.必无受受利地/乡为身死而不受受C.而子辞辞/停数日,辞辞去D.此有道者之所以所以异乎俗也/此臣所以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王 果 以 美 地 封 其 子 而 子 辞 请 寝 之 丘 故 至 今 不 失3.孙叔

61、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 。4.“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六)1. B1. B(A.A.病病/ /快;快;B.B.接受;接受;C.C.推辞,拒绝推辞,拒绝/ /辞别,告别;辞别,告别;D.D.的原因的原因/ /用来用来)。)。2.2.王果以美地封其子王果以美地封其子/ /而子辞而子辞/ /请寝之丘请寝之丘/ /故至今不失。故至今不失。3.3.因为因为“荆人畏鬼,越人信禨荆人畏鬼,越人信禨”,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4. “4. “孙叔敖之知孙叔敖之知”表现表现:

62、 :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请寝之丘”。让我们明白了:做。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人不可贪心不足。参考译文:孙叔敖病重,临死的时候,告诫儿子说:参考译文:孙叔敖病重,临死的时候,告诫儿子说:“大王多次大王多次赐予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赐予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能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跟越国之间有一个叫寝,你一定不能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跟越国之间有一个叫寝丘的地方,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凶险。楚国人怕鬼,越丘的地方,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

63、且地名凶险。楚国人怕鬼,越国人迷信鬼神吉凶。所以,能够长久地拥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国人迷信鬼神吉凶。所以,能够长久地拥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了。块了。”孙叔敖死了之后,楚王果然要赐给孙叔敖的儿子肥美的孙叔敖死了之后,楚王果然要赐给孙叔敖的儿子肥美的土地,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楚王赐予寝丘,因此这块土地,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楚王赐予寝丘,因此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别人占有。孙叔敖的聪明在于懂得不把世俗认为土地至今没有被别人占有。孙叔敖的聪明在于懂得不把世俗认为有利的看作是有利的。懂得把别人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有利的看作是有利的。懂得把别人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

64、之人不同于世俗之人的原因。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不同于世俗之人的原因。 (七)鲁国之法(七)鲁国之法(2015年广东省中考考纲样题)年广东省中考考纲样题)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注释】府:指国库。子贡:孔子的学生。赐:子贡的名。子路:孔子的学生。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赐失失之矣( ) (2)可以移风易易俗( )2

65、.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在诸侯那里买了个鲁国人,并给了那人一些钱。B.子贡在诸侯那里买了个鲁国人,却拒收给自己的赏钱C.子贡在诸侯那里赎回鲁国人,并给了那人一些钱。D.子贡在诸侯那里赎回鲁国人,却拒收给自己的赏钱。3.孔子对他的两个学生的做法分别持什么态度?他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七)(七) 1.1.(1 1)失:错,错误;()失:错,错误;(2 2)易:改变。)易:改变。2.D2.D(赎:赎回;让:辞让,拒绝)。(赎:赎回;让:辞让,拒绝)。3. 3. 孔子批评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孔子批评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

66、赎金,表扬子路救了人并接受赏牛。孔子律领取应得的赎金,表扬子路救了人并接受赏牛。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做善事领奖赏有利于鼓励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做善事领奖赏有利于鼓励其他人效仿,可以移风易俗。其他人效仿,可以移风易俗。参考译文:鲁国法律规定,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参考译文:鲁国法律规定,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报领取赎金。有一次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报领取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补偿金。孔子说: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补偿金。孔子说:“赐呀,你采取赐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影的不是好办法。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并非适合自己的品行就算好了。现今响老百姓的行为,并非适合自己的品行就算好了。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从今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从今以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