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科学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篇 物质科学(一)第15课时 运动和力(一)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59057350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7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浙江省中考科学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篇 物质科学(一)第15课时 运动和力(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篇 物质科学(一)第15课时 运动和力(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篇 物质科学(一)第15课时 运动和力(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中考科学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篇 物质科学(一)第15课时 运动和力(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中考科学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篇 物质科学(一)第15课时 运动和力(一)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篇物质科学(一)第15课时运动和力(一)一、运动的描述和参照物一、运动的描述和参照物考点考点1 1描述参照物的概念描述参照物的概念a说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_。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为了方便,我们常用地面做参照物。考点考点2 2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a 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的。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时,结论也不一样。参照物相对1(2014嘉兴、舟山)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

2、是运动的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D2.(2015安顺)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A二、速度二、速度考点考点3 3描述匀速直线运动描述匀速直线运动a a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指物体沿着_的运动。考点考点4 4知道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概念b b(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_。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需的_。(2)速度:物体_。速度是表示物体_的量。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

3、大小不随运动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也不随路程的改变而改变,且速度是一个定值。直线快慢不变路程时间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运动快慢考点考点5 5知道速度的单位知道速度的单位a a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时。1米/秒3.6千米/时。考点考点6 6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c c速度公式:vs/t, 根据公式可推出:_svt,ts/v3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D【解析】由题干中的图像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A、B两图的图像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和乙是静止的

4、;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作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甲运动快;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符合题意。4.(2015常州)2015年1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所示。小明在圆心A点大喊一声,经过6s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340m/s,圆形凹坑的直径为()A.510m B.1020m C.2040m D.4080mC【解析】声音到凹坑壁的时间:t6s3s,从A点到凹坑壁的距离(半径):rvt340m/s3s1020m,圆形凹坑的直径:d2r21020m2040m。故选C。12三、力三、力考点考

5、点7 7概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概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 b力是_。力的作用是_的,即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物体之间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不接触可能有力的作用。考点考点8 8知道力的单位知道力的单位a a力的单位:_,简称牛,用N表示。考点考点9 9表述力的作用效果表述力的作用效果b b力能改变物体的_,力能改变物体的_(包括速度的大小和运动的方向)。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相互牛顿形状运动状态考点考点1010说明重力的概念说明重力的概念b b重力是指由于地球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_,作用点:物体的_。考点考点1111知道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方向a a重力的方

6、向:_。考点考点1212应用公式应用公式G Gmgmg进行有关的计算进行有关的计算c c重力的大小:_, 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其值为9.8牛/千克。在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取10牛/千克。注意:质量是物体的属性,重力与质量成正比,不能说成质量与重力成正比。吸引地球重心竖直向下Gmg考点考点1313说明摩擦力的概念说明摩擦力的概念b b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_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_或_相反。考点考点1414说明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说明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b b(1)滑动摩擦力

7、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_和压力的_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及运动速度大小无关。相对运动运动方向运动趋势的方向粗糙程度大小(2)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增大有利摩擦:使接触面变得粗糙,在接触面上添加增大摩擦力的材料,增大接触面上的压力,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使接触面变得光滑,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如形成气垫),减小接触面上的压力,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考点考点1515知道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概念a a弹力是物体由于_而产生的力。在弹性限度内,_。弹簧测力计是根据这个道理制作的。考点考点1616应用力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应用力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c c弹性形变弹簧伸得越长,它的弹力就越大5.(201

8、5丽水)下列措施中,能增大摩擦的是 ()A.鞋底印有花纹B.溜冰鞋底装有滚轮C.用光滑材料做滑梯D.在机器的转轴处加润滑油A6. (2015杭州)下列四幅图是描述某一轻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受水平拉力F作用下发生形变后静止时的场景,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解析】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越长。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轻质弹簧上的每一段受到拉力都是相同的,所以,受水平拉力F作用下发生形变时,弹簧的伸长应该是均匀的。故选D。D四、力的测量和图示四、力的测量和图示考点考点1717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b b(1)测量力的工具叫测力计,实验室常用弹簧秤。(2)

9、弹簧测力计的原理:_。(3)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点: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选择合适量程,判断最小刻度值。另外,所测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考点考点1818描述力的三要素描述力的三要素a a习惯上,把力的_、_、_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考点考点1919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b b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作力的图示时应注意以下三点: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_。线段上箭头的方向表示_。线段的长度(包括箭头在内)跟力的大小成比例,同时要标出单位线段表示的力的_。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点受力

10、方向大小7如图所示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B8.(2015黄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逐步走进千家万户。如图所示,某家用小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在图中作出后轮受力的示意图。【答案】如图高频点高频点1 1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例1(2015宁波)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A.斜向上爬升B.斜向下俯冲C.竖直向上爬升D.竖直向下俯冲B【解析】战斗机水平飞行时,竖直方向上,地面相对于飞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11、是静止的,就会出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是因为飞机竖直方向上,地面相对于飞机的位置在向上移动,发生了变化。反之飞机相对于地面可能在斜向下俯冲。故选B。1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在冒烟,插有旗帜的a、b两辆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图中烟和旗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Da车可能静止,b车一定向左运动D【解析】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因为a车旗向左飘,所以a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运动,2.静止,3.向

12、左运动,车速小于风速;因为b车旗向右飘,所以b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高频点高频点2 2速度图像的应用速度图像的应用例2(2015呼和浩特)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vt图像中描述正确的是()A【解析】由图知,两物体都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运动,上面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差是恒量,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vt图像应为一条倾斜的直线;下面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vt图像应为平行于时间轴的图像。且下面的物体开始运动时的速

13、度大。故A选项符合题意。2(2014泰安)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正确 B只有正确C只有正确 D只有正确D解析】由图像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 可知A、B的平均速

14、度不相等。故只有正确。st高频点高频点3 3力的基本概念力的基本概念例3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互接触才有力的作用B. 抛出去的铅球受到向前推力的作用C. 马向前拉车时,车也向后拉马D. 用手指压桌时,手指发生形变,桌面不发生形变C【解析】本题考查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规律和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同样也可能有相互作用力,例如重力、电荷间作用力、磁极间的作用力,相互作用不代表相互接触,A选项是错的;铅球离开手后,手和铅球间没有力的作用,B选项是错的;物体间作用是相互的,马拉车,车同样也拉马,C选项正确;用手指压桌面,桌面因受到手的压力而产生形变,D

15、选项是错的。3(2013咸宁)踢毽子起源于汉代,高承事物纪原记:“今时小儿以铅锡为线,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在如图所示的游戏中,毽子被踢出主要表明_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被踢出后,毽子在上升过程中,其动能_,重力势能_(填“增大”、“不变”或“减少”),在 _的作用下,毽子最终会落向地面。力减少增大重力高频点高频点4 4摩擦力的测量摩擦力的测量例4(2015襄阳)如图所示,用3N水平力F拉长木板A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运动,而B静止不动时,若逐渐增大F(不计绳和弹簧测力计重),则B受到摩擦力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方向向_。不变右【解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

16、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图中用力拉A的过程中,虽然改变拉力F的大小,但B对A的压力大小始终等于B的重力,而且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B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不变,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物体B相对于A向左运动,故B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右。4.(2015杭州)如图所示,一个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以v0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冲上粗糙斜面后最终静止在A点。以下关于木块在斜面上受到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始终不变B.木块在A点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C.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下D.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会发生改变D【提醒】当物体的运动状态

17、没有发生改变时,应该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由此可以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例5(2013杭州)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BA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C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D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解析】可将AB视作一个整体,甲中该整体水平方向受到的外力只有拉力F和地面对 B的摩擦力,所以地面对B的摩擦力等于F,乙中也一样。对两图的A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甲图中A受到向左的大小为F的

18、摩擦力,乙图中A不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例6(2014株洲)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两木块叠放在一起,两个轻质弹簧测力计C、D的一端与两木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E、F上。后来经过讨论,完善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解析】(1)A受弹簧测力计D的拉力和B对A的摩擦力,故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D的示数,同理,A对B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C的示数。(2)在B下面放细圆木条的目的是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在A 上放钩码的目的是增大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3

19、)本实验是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故实验中需向右缓慢移动铁架台F,在此过程中,应使A、B保持相对静止,整个装置静止后,读取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4)分析实验数据,若F1F2,则静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1)在理想情况下,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_的示数,A对B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_的示数。(填“C”或“D”)(2)在B下面放细圆木条的目的是_,在A上放钩码的目的是_。(3)实验中需向右缓慢移动铁架台F,在此过程中,应使A、B保持相对_,整个装置静止后,读取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

20、。(填“运动”或“静止”)(4)分析实验数据,若_,则静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DC用滚动代替滑动增大压力静止F1F2(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1(2014台州)如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表格。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物体具有惯性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物体运动距离的增加量与时间成正比C1132421309329816452625582436611924971600648210

21、4第1题图2.(2015金华)如图,将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拉动木块,使木块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逐渐减小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保持不变C.木块受到的拉力大于滑动摩擦力D.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第2题图3.(2015丽水)第二届世界青年奥运会于2014年8月在南京举行,庆元县年仅15岁的吴琳俐在T293级女子帆板比赛中荣获冠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帆板静止在水面时没有惯性B.帆板前进时以水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C.帆板受到的浮力大于帆板和运动员受到的重力D.风力使帆板由静止变运动说明力能改

22、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4.(2015滨州)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C第4题图【解析】由图示可知,在10s内,甲走了300m,乙车走了200m,所以A正确;行600m的路程,甲用了20s,乙车用的时间大于20s,所以B正确;在相等的时间内的路程不同,所以乙车做的是非匀速运动,所以C错误;由于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应选C。

23、5. (2015上海)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在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A.一定是图线a B一定是图线bC.可能是图线b D可能是图线cD第5题图【解析】由题知,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s,所以乙运动时间t4s,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m,所以乙运动的路程可能是ss甲2m6m2m8m,也可能是ss甲2m6m2m4m,由,乙的速度可能是,也可能是,由图线a,当s8m时,t4s,所以图线a表示的速度va 2m/s;由图线b,当s8m时,t5.5s,所以图线b表示的速度vb1.45m/

24、s;由图线c,当s6m时,t6s,所以图线c表示的速度vc 1m/s,由此可知,a、c都有可能是乙的st的图线,所以ABC错误,D正确,故选D。st82/4smm sts41/4smm sts 84ms85.5ms66ms6.(2015苏州)小明得到一个玩具吹镖(由一个细长筒和金属镖头组成),想试着用它去射地上的目标。他把重为G的小镖头以一定速度正对着目标A点吹出,如图。忽略镖头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下列关于镖头能否射中A点的预测中,正确的是()A.一定能够射中A点 B.一定射在A点左侧C.一定射在A点右侧 D.控制速度大小,以上都有可能【解析】由于镖受到重力的作用,在发射的过程中不可能沿直线

25、运动,由于重力的影响,命中点一定在目标点的右侧,故应选C。C7(2014宁波)用科学知识解释科技或生活现象。(1)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展示了一个近乎正球形的大水球,而地球上我们看到的水珠一般都是扁球形的,这是由于地球上的水珠受到了_的作用。(2)“玉兔”月球车的轮子做得宽大,能_,才不至于陷入松软的月壤中,而不使用充气轮胎是因为月球表面_,充气轮胎容易爆胎。重力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没有大气压8(2014金华、义乌)端午节,小马和爸爸一起开着小轿车去探望外婆。(1)轿车在行驶过程中小马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他选择的参照物是_。(2)若轿车的总质量是1600千克,停放在水平路面上时,轮胎与

26、地面接触的总面积是0.04m2,则轿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是多少? _(3)在限速70千米/时的某路段,小马看到一起交通事故,交警测得肇事轿车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27米。轿车(或轿车上的人) FGmg1600kg10N/kg16000N pFS16000N0.04m24105Pa查阅资料得知轿车以不同速度行驶时,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停车距离的统计数据如表:速度(千米/时)反应距离(米)制动距离(米)停车距离(米)2053840101222802048681002575100(注:反应距离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指踩下刹车后汽车滑行的距离;停车距离指司机发现

27、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它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根据上表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肇事轿车_(填“超速”或“不超速”)。不超速9. (2015湖州)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路程的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线运动,如从静止开始,1秒末的速度是2米/秒,则2秒末的速度是4米/秒,3秒末的速度是6米/秒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移动的距离svt,在它的vt图像中(下图1),阴影矩形的边长正好是v和t,可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对应着vt图像中阴影的面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也有类似的关系。现有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由静止开始沿平直

28、道路做匀加速运动,在10秒末速度达到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50秒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减速慢慢停下。,(1)从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计时,在下图2中做出汽车在1分钟内的vt图像。(2)求这1分钟内汽车行驶的距离。(3)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使汽车前进的牵引力F1和阻碍汽车运动的阻力F2,试分析这一分钟内F1和F2的大小关系。第9题图【答案】(1)如图(2)550m(3)010s,F1F210s60s,F1F2【解析】(1)在图2上找出(0,0)、(10,10)和(60,10)三个点后,连线即可;(2)1分钟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v1t1/2v2t210m/s10s/210m/s50s550m;(3)由于010s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所以,F1F2;由于10s60s,物体做匀速运动,所以,F1F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