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11

上传人:伴*** 文档编号:59037275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8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传播学11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传播学11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传播学11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资源描述:

《传播学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11(8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十一章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传播效果研究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一、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1.什么是传播效果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传播活动尤其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二)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传播效果传播效果社会效果社会效果认知层面认知层面心理和态度层面心理和态度层面行动层面行动层面环境认知效果环境认知效果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社会行为示范效果社会行为示范效果二、传播效果的类型及研究课题二、传播效果的类型及研究课题大众传播效果的四种类型:大众传播效果的四种类型:时时间间短期的短期的长

2、期的长期的意图意图预期的预期的非预期的非预期的个人的反应个人的反应媒介集中宣传媒介集中宣传报道活动报道活动个人的自发反应个人的自发反应集合的自发反应集合的自发反应推广与普及推广与普及知识的传播知识的传播社会化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控制媒介与社会变革媒介与社会变革研究课题: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讯息载体与传播效果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大众传播与人的社会化大众传播对社会认知、心理和行为的导向作用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关系三、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意义:通过对各类传播效果的性质、它们的产生过程和制约因素的考察,来把握传播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来加深我们对人类

3、传播行为的科学认识。国家制定发展战略和传播政策媒介制定报道方针和从事媒体经营新闻工作者采编新闻企业进行公关广告宣传从事社会交往活动 传播效果的三种理论:传播效果的三种理论:常识理论常识理论公众通过日常接触和使用公众通过日常接触和使用传播媒介的直接体验而形传播媒介的直接体验而形成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成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现场理论现场理论在传媒内部工作的人在传媒内部工作的人所持的观点所持的观点 直观性、零碎性直观性、零碎性业务主义、商业主义业务主义、商业主义社会科学理论社会科学理论从个人、社会与媒介三者的关系出发,从个人、社会与媒介三者的关系出发,通过对媒介活动及其客观结果的定量通过对媒介活动及其客观结

4、果的定量定性研究而获得的系统知识定性研究而获得的系统知识 在确保大众传媒发挥强大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又要对在确保大众传媒发挥强大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又要对它实行社会制衡,最大限度地防止其可能造成的负面效果。它实行社会制衡,最大限度地防止其可能造成的负面效果。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所谓的传播效果研究,主要指的是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研究,它为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并构成了它的一个主要领域。这种研究之所以出现在本世纪初,既是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结果,也与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有关。 在20世纪初的西方发达国家,传统的印刷媒介已经走过政党报刊和黄色

5、报刊阶段而进入了一个大众报刊时代。电影、报刊、广播等大众媒介的兴起,推动了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的研究问题的研究。1922年,李普曼出版了舆论一书,提出了大众传媒是“拟态环境”的观点,成为直接考察大众传播宏观社会效果的第一人;20-30年代美国佩恩基金会关于电影对青少年的影响的一系列调查,则是有关大众传播效果的最早的实证研究。传播效果研究出现于20世纪初特定的历史因素是一战。在战争中,交战双方都要做大量的战争宣传,在其后的战史研究中,宣传战、心理战在战争进程中的作用成了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研究战时宣传的最著名学者是拉斯韦尔,1927年他著有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被称为“宣传研究之父”。30

6、年代,美国的宣传分析研究,霍夫兰等人在二战期间对说服方法和技巧所做的一系列实验,都是对拉斯韦尔的宣传效果研究的继承与发展。一、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初级阶段核心观点: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1.社会背景20世纪初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大众传媒不仅成为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且深深渗透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对传媒产生心理上的敬畏。社会各界对传播媒介的利用达到

7、空前的程度,人们处处感受到传播的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的心理战的成功更加剧了人们对宣传力量的夸大。在传播效果研究初期,本能心理学盛行,这种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到本能的“刺激反应”机制的主导。大众社会论观点盛行,认为受众是相互隔绝、孤立无援的,大众成员可以被媒介所左右。枪弹论与大众社会理论:生活在大众社会中的人过着一种相互隔绝的生活。人生下来就具有一样的本能人们对事件的参与方式是差不多的,造成人们以相同的方式接受和理解媒介信息因此,媒介信息就像子弹一样击中每只眼睛和耳朵,对人类的思维和行动产生直接、迅速、一致,因而也是巨大的影响。2.案例30年代,罗斯福总统 “炉边谈话”。希特勒的宣传1

8、938年10月美国“火星人进攻地球”一次大战中的宣传技巧研究当时普遍存在着认为大众传播威力无穷的思想。 1933年,3月12日,银行即将重新开业的前夜,罗斯福对全国6000万听众发表了第一次“炉边谈话”:“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通过各种不同的信贷方式进行投资的,比如买公债、做押款。换句话说,银行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转动起来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 罗斯福的炉边谈话 1934年,德国著名女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受邀拍摄了意志的胜利。影片由

9、纳粹构思,第三帝国出资赞助,记录了纳粹巅峰时期的会议、集会和游行盛况。为配合拍摄,帝国提供无限制的经费,一百多人的摄制组,无数的聚光灯,十六名一流摄影师、三十台摄影机、二十二辆配备司机的汽车和身着制服的机动警官,这庞大且豪华的摄制队伍加上里芬斯塔尔天才的创造力和美学理念,为影史奉上了一部最为完美也最受争议的杰作。 意志的胜利被称为“最具权威性的宣传电影” 。希特勒的宣传对早期传播理论有极大影响的是广播剧火星人入侵所造成的大恐慌。这一案例,在大众传播理论中经常被引用来证明传播的功效及其副作用 。火星人入侵节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根据英国科幻小说家Herbert George Wells的科幻

10、小说世界之战改编的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时间:1938年10月30日,万圣节的前一天主播:23岁的奥森威尔士(Orson Welles)影响:约有600万美国人收听了“火星人入侵”的广播,其中170万人相信这是真实的,这当中有120万人“惊恐万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有12500家报纸报道了这场广播剧及其影响,希特勒对此评论:“这证明了民主国家的腐化和堕落。”原因: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的大萧条时期。经济的破败和战争的阴影使得美国民众已近惊弓之鸟;广播是人们接受资讯的主要来源之一;空中水银剧场节目拥有大量听众;新闻直播形式;受众收听习惯1927年拉斯韦尔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战时宣传

11、的威力给魔弹论提供了最好的证据。拉斯韦尔的宣传研究宣传的定义(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它仅指以重要的符号,或者,更具体一点但欠准确的说,就是以消息、流言、报道、图片和其他种种社会传播方式来控制意见的做法。1934年,他将宣传定义修正为:“宣传,从最广泛的涵义来说,就是以操纵表述来影响人们行动的技巧。” 拉斯韦尔认为,广告和公告都属于宣传范畴。 在以上两个定义中,第一个定义将宣传归结为一种以符号来控制意见的特殊传播活动;第二个定义则将宣传归结为一种影响人们行动的技巧。 宣传的对应语是propaganda,它源于罗马教皇格雷戈里十五世于1662年创办的“信仰宣传传圣教会”(Sacra Congre

12、gatio de Propaganda Fide),该机构的宗旨是维护天主教的统治地位,对抗方兴未艾的宗教改革运动。据西方学者研究,在1913年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尚未出现propaganda这一词条。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Propaganda这个拉丁文词汇不是一个大众用语。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宣传研究的一个分水岭。 战争结束以后,英国和美国的记者、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政治和社会评论家等开始从各个角度回顾和反思这场史无前例的宣传运动。一些参与战时宣传的新闻记者著文揭露战时宣传中歪曲事实、夸大敌方暴行等内幕,并对自己丧失新闻道德的行为表示忏悔。从此,西方公众对宣传一词开始有了坏

13、语感。 20世纪30年代初,希特勒执掌德国国家政权伊始,即成立了戈培尔主管的德国“人民教育与宣传部”(简称宣传部)。美国新闻界认为,客观性与宣传是格格不入的。 阿尔弗雷德李& 伊莉莎白李Alfred McClung Lee ,Elizabeth Briant Lee宣传的完美艺术(1939)The Fine Art of Propaganda1、辱骂法“恐怖主义”、“流氓国家”给某思想或某事物贴上一个不好的标签,使我们不经过检查就拒绝和谴责它。2、光辉泛化法“新政”把某事物和好字眼联系在一起,使我们不经证实就接受或赞同它。3、转移法 将某种令人尊敬的事物的权威、影响力、声望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使

14、后者更容易被接受。4、证词法 通过某些令人尊敬或使人讨厌的人评论某种观念、规划、产品或人,影响公众的态度。5、平民百姓法 讲话者称自己及其观念是“人民的”或“普通老百姓的”以受到更广泛的信任。6、洗牌作弊法战争宣传选择使用事实或谎言、例证或不相关的材料、合理或不合理的陈述,对某种观念、规划、人或产品作尽可能好或尽可能坏的说明,突出一面之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以有涯随无涯,殆已!7、乐队花车法宣传者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在这样做”,号召人们跟所属群体中其他人一样接受他的计划。宣传与新闻 两者都属于传播的范畴;现代宣传主要通过新闻媒介来进行;新闻事业脱

15、胎于宣传活动。 宣传重符号,新闻重信息。 宣传重重复,新闻重新意。宣传重观点,新闻重事实。 宣传重时宜,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操纵,新闻重沟通。宣传有重点,新闻讲平衡。 -展江新闻宣传异同论“魔弹论”是错误的,它是一种唯意志论观点,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否定了受众对大众传媒的能动的选择和使用能力,对传播过程做了过于简单地描述。对魔弹论的评价对魔弹论的评价二、“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论 20世纪40年代开始,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普遍应用于传播学研究,学者们开始对传播效果产生的过程与机制进行实证考察。传播效果研究进入第二个时期,“枪弹论”的效果观逐渐受到否定。 The Limited Ef

16、fects Theory1.人民的选择“ 传 播 流 ” 研 究人民的选择选民是如何在总统竞选中做出选择的The peoples choice: How the voter makes up his mind in a presidential campaign. (Lazarsfeld, Berelson and Gaudet,1944) 拉扎斯菲尔德在拉扎斯菲尔德在19401940年的年的总统大选中,对伊里县的总统大选中,对伊里县的选民进行了一次调查。选民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内容与方法以伊里县的居民为调查对象,对选民及影响他们行为和看法的因素和媒介的宣传在改变决策上所扮演的角色等问题进行

17、的调查研究。研究目标:发现人们如何及为何那样投票调查的假设:此次调查能够证实大众媒介在构成人们关于在总统选举中如何行事的意向上具有直接的与强有力的效果。换句话说,就是大众媒介将深刻地强有换句话说,就是大众媒介将深刻地强有力地改变人们的选举行为或选举决策。力地改变人们的选举行为或选举决策。方法:科学调查(survey)“ 传 播 流 ” 研 究伊里县(Erie Country,Ohio ) 在20世纪的每一次总统选举中,这个县的结果都和全国的结果基本一致。人口数稳定人口数稳定/ /白人白人/ /广播与报纸所及广播与报纸所及 “ 传 播 流 ” 研 究19401940年总统选举年总统选举罗斯福罗斯

18、福( (现任现任) ) 威尔基(挑战者)威尔基(挑战者)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Wendell Lewis Willkie VS“ 传 播 流 ” 研 究民主党民主党 共和党共和党 社会地位会对投票产生什么影响?人社会地位会对投票产生什么影响?人们是怎样受到党代表大会和题名的影响的?们是怎样受到党代表大会和题名的影响的?正式的宣传有何作用?报纸和广播宣传有什正式的宣传有何作用?报纸和广播宣传有什么作用?家庭和朋友会产生什么影响?人们么作用?家庭和朋友会产生什么影响?人们从哪儿得到信息,如何得到?为什么有人很从哪儿得到信息,如何得到?为什么有人很早就做出投票决定,有一

19、些人则迟一些?简早就做出投票决定,有一些人则迟一些?简言之,投票意向是如何形成的?人们为什么言之,投票意向是如何形成的?人们为什么要那样投票。要那样投票。 人民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 传 播 流 ” 研 究固定样本设计与访问时间表时间表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共和党代表大会民主党代表大会选 举访问次数1 12 23 34 45 56 67 7被访问的小组总体总体民意民意测验测验(30003000人)人)中心组中心组600600人人中心组中心组600600人人中心组中心组600600人人中心组中心组600600人人中心组中心组600600人人中心组中心组600600人人对照组对照组A A6

20、00600人人对照组对照组B B600600人人对照组对照组C C600600人人“ 传 播 流 ” 研 究 “政治既有倾向”假说政治既有倾向指数(IPP)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共和党:国家繁荣与富裕在于扶植私人企业,限制政治干预,远离海外麻烦。民主党:强调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职能,让组织起来的劳工有更大权力,所得税改革,建立国家福利体系“ 传 播 流 ” 研 究两党理念及组成上的不同,因此研究者假设,选民在两党理念及组成上的不同,因此研究者假设,选民在社会经济地社会经济地位位和和宗教信仰上的差异宗教信仰上的差异、城乡差别

21、城乡差别使他们在投票前就在某种程度使他们在投票前就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既有倾向。上具有既有倾向。 政治既有倾向指数(IPP)的分布SES(社会经济地位)新教徒天主教徒县区城市县区城市上1 1坚定共和党坚定共和党2 2普通共和党普通共和党3 3易动摇共和党易动摇共和党4 4易动摇民主党易动摇民主党中2 23 34 45 5中下3 34 45 56 6下4 45 5普通民主党普通民主党6 6坚定民主党坚定民主党7 7坚定民主党坚定民主党“ 传 播 流 ” 研 究IPP 指数与投票结果IPP得分共和党民主党1-367%33%5-726%74%“ 传 播 流 ” 研 究IPP指数分析的结果解释,投共和党票

22、的人大多原来就是共和党的支持者。人们在就政治问题进行决策之际,这种决策的性质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是基本取决于人们既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IPP 指数与所接触政党宣传IPP得分共和党民主党双方1-354%35%11%5-717%61%22%“ 传 播 流 ” 研 究 “选择性接触”假说受众并非不加区别对待任何传播内容,而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结果更可能是加强原有态度。“人民的选择”研究汇总选民的投票意向变化情况全体选民全体选民保持稳定者保持稳定者49%改变者改变者 51%结晶者结晶者(crystallizer,逐渐明朗者),逐渐明朗者

23、) 28%动摇者动摇者(wavers) 15%改变党派者改变党派者 (party changers)8%一派和不知道间动摇一派和不知道间动摇11%两党间动摇两党间动摇 4%共和到民主共和到民主2%民主到共和民主到共和6% 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无变化无变化小变化小变化强化强化结晶结晶改变改变“ 传 播 流 ” 研 究 “意见领袖”和二级传播“ 传 播 流 ” 研 究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意见领袖意见领袖一般受众一般受众“观点经常从广播和印刷观点经常从广播和印刷媒体流向意见领袖,然媒体流向意见领袖,然后再从他们流向不太活后再从他们流向不太活跃的人群。跃的人群。”伊里县调查价值创造性采用科学调查法,小

24、组重复访问是这次长时间研究的独创性设计。探讨了传媒的宣传在选举中扮演的结晶、强化或改变的角色。宣传对不同的人会有选择性的效果。二级传播的假设开启了新的理论前景。在此之前的大众社会理论和魔弹论都强调大众社会中个人的孤立,从未将社会关系视为重要因素。但该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大众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2.个人影响卡兹、拉扎斯菲尔德的验证:个人影响(Personal Influence,1955)(迪凯特研究 Decatur studyDecatur study)“ 传 播 流 ” 研 究 提出“中介因素”概念选择性接触机制媒介本身的特性讯息内容受众本身的性质“ 传 播 流 ” 研 究 对意

25、见领袖认识的深入界定概念:界定概念: 意见领袖,被同侪群体认为在某一被同侪群体认为在某一特定问题上具有特殊能力的人。人们到意特定问题上具有特殊能力的人。人们到意见领袖那里寻求对特定问题的建议,但通见领袖那里寻求对特定问题的建议,但通常不会就各种问题征求他们的看法。个人常不会就各种问题征求他们的看法。个人影响,发生在人们面对面的情境之中,且影响,发生在人们面对面的情境之中,且多数只与特定问题有关。多数只与特定问题有关。 研究者找出与意见领袖角色相关的三个维度,认为这研究者找出与意见领袖角色相关的三个维度,认为这些因素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影响、在哪些方面影响他人。些因素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影响、在哪些方面

26、影响他人。 在生命周期在生命周期(life circle)(life circle)中的位置:女孩、小家庭的主中的位置:女孩、小家庭的主妇、大家庭的主妇、老年妇女;妇、大家庭的主妇、老年妇女;在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地位:高、中、低(根据学历和缴纳在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地位:高、中、低(根据学历和缴纳的房租);的房租);社会联系:以社会联系:以“合群性指数合群性指数”(index of gregariousness)(index of gregariousness)衡量(根据受访者自认为在该地区衡量(根据受访者自认为在该地区“关系不错且经常聊天关系不错且经常聊天”的人数和参加的组织和俱乐部的数量)。的人

27、数和参加的组织和俱乐部的数量)。“ 传 播 流 ” 研 究分析与发现生命周期社会经济地位合群性市场消费 大家庭的主妇是大部分意见的提供者 个人在消费领域影响通常水平流动(同社会地位的人中间),此变量影响小 明确的正相关关系 时尚女孩影响最大高、中层差不多,低层较少 正相关 公共事务无明显联系 正相关;同时“妇女在此方面不太活跃”,影响通常来自男性,尤其是家庭成员 正相关,且比社会地位更重要 电影选择明显正相关无明显联系无明显联系 “ 传 播 流 ” 研 究对两级传播认识的深入 在购物、时尚、电影各方面,在购物、时尚、电影各方面,Katz and Katz and LazarsfeldLazar

28、sfeld认为,固然这些新事物通常是透过认为,固然这些新事物通常是透过传播媒体从大城市或外面的世界流传进来,到传播媒体从大城市或外面的世界流传进来,到达意见领袖,可是,这些讯息在传给意见领袖达意见领袖,可是,这些讯息在传给意见领袖之前,还有更早的意见领袖,所以资讯的之前,还有更早的意见领袖,所以资讯的传布过程,未必只是两级传播,很有可能传布过程,未必只是两级传播,很有可能是三级或多级传播是三级或多级传播(multiple steps flow (multiple steps flow of information)of information)。 “ 传 播 流 ” 研 究3.创新与普及( d

29、iffusion of innovation)1962年,罗杰斯和休梅克通过深入调查农村中的新事物(新品种、新农药、新机械)的采用和普及过程,出版了创新与普及一书,该书对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对“两级传播”理论做了重要的补充,并研究了社会进程中创新成果是怎样为人知晓的,并在社会系统中得以推广的。“ 传 播 流 ” 研 究主要内容:罗杰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产品的理论,侧重于大众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什么是创新和普及(扩散)什么是创新和普及(扩散) 创新就是一种被个人或其他采纳单位视为新颖的观念、创新就是一种被个人或其他采纳单位视为

30、新颖的观念、实践或事物。实践或事物。这个定义表明那些作为这个定义表明那些作为“创新创新”的观念、实践、的观念、实践、事物或方法,本身在客观上是否是真的新的并不要紧,重要事物或方法,本身在客观上是否是真的新的并不要紧,重要的是潜在的采纳单位(个人或组织)认为它们是新颖的。的是潜在的采纳单位(个人或组织)认为它们是新颖的。 扩散(普及)是创新通过一段时间,经由特定的渠道,扩散(普及)是创新通过一段时间,经由特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团体的成员中传播的过程在某一社会团体的成员中传播的过程. . 它既包括了自发的传它既包括了自发的传播,也包括了自觉的传播过程播,也包括了自觉的传播过程 “ 传 播 流 ”

31、研 究创新普及的过程创新采用者的五个群体: 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的大多数、晚期的大多数、滞后者个人接受创新的决策阶段:认知、说服、决策、实施、确认“ 传 播 流 ” 研 究大众传播过程的两个方面 根据对农村新事物的采纳和推广过程进行的深入调查,罗杰斯把大众根据对农村新事物的采纳和推广过程进行的深入调查,罗杰斯把大众传播过程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传播过程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流信息流”,而是作为,而是作为效果或影响产生和波及过程的效果或影响产生和波及过程的“影响流影响流”。前者可以是。前者可以是“一级一级”的,即信息的,即信息可以由传媒直接可以由传媒直接

32、“流流”向一般受众;而后者则是多级的,要经过人际传播中向一般受众;而后者则是多级的,要经过人际传播中许多环节的过滤。这样,罗杰斯就把许多环节的过滤。这样,罗杰斯就把“两级传播两级传播”理论发展成为理论发展成为“多级多级”或或“N N级传播级传播”理论。理论。“ 传 播 流 ” 研 究4.大众传播效果与有限效果论 大众传播不是效果产生的唯一和充分的条件,它只能在各种中间环节的连锁关系中并且通过这种关系才能发挥作用。 大众传播最明显的倾向不是引起受众态度的改变,而是对他们既有态度的强化,即便是在这种强化过程中,大众传播也并不作为唯一的因素单独起作用。 “ 传 播 流 ” 研 究中介因素心理的倾向性

33、和选择过程群体和群体规范人际传播和意见领袖自由企业社会中的大众传播媒介“ 传 播 流 ” 研 究电影实验:二战中对美国士兵的说服电影实验:二战中对美国士兵的说服由五角大楼指定霍夫兰领导的关于态度变化方面的经典研究(霍夫兰的陆军实验)1941年,美国政府面临训练1500万新兵并说服他们离开美洲大陆随时准备在欧洲战场拼命的艰巨任务,陆军部特意制作了我们为何而战(WHY WE FIGHT)的系列电影片 研究的目的即是评价军训题材电影对于士兵的说服性效果心理实验法“ 说服性传播 ”的效果研究结果:这类宣传影片在传递普遍事实方面有着显著效果,对某些较为直观的看法和解释也有一定影响力,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

34、增加对事实的了解,以及改变一些意见或对事物的看法,但对于受众固有的态度和观点,却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的宏观效果理论1.有限效果论的缺陷在认知、态度和行动这三个效果层面上,忽略了更早的认知阶段大众传播在人们的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集中考察了具体传播活动的微观、短期的效果,而忽略并不涉及更为广阔的社会和体制方面的宏观的、长期的和潜移默化的效果。过分强调大众传播效果的有限性会给传播实践带来某些消极影响,如降低传播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的宏观效果理论2.子弹论与70年代后的宏观效果理论的不同前者主张一种无条件、无中介的绝对效果。后者既是对有限效果论反思和批

35、判的产物,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在充分考虑到各种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大众传播综合的、长期的和宏观的社会效果做出评价。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一、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一、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信源的可信性效果信源的可信性效果可信性要素可信性要素传播者的信誉传播者的信誉专业权威性专业权威性信源的可信度越高,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其说服效果越大 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受众的信任是改进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受众的信任是改进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 一、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一、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休眠休眠”效果效果霍夫兰等在实验中发现,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

36、,由于信源可信性霍夫兰等在实验中发现,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而处于一种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而处于一种“休眠休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其后果才能充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其后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这种现象称为分表现出来,这种现象称为“休眠效果休眠效果”。“休眠效果休眠效果“的存在说明,的存在说明,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从长期效果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从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作用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来说,最终起

37、作用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时间时间说说服服效效果果时间时间效效果果二、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二、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一一)“)“一面提示一面提示”与与“两面提示两面提示”含义含义利利弊弊一面一面提示提示仅向说服的对象提示自仅向说服的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利的判断材料 论旨明快,简洁易懂论旨明快,简洁易懂 咄咄逼人,使说咄咄逼人,使说服对象产生心理服对象产生心理抵抗抵抗 两面两面提示提示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 公平感,消

38、除说服对公平感,消除说服对象的心理反感象的心理反感 论旨复杂,理解论旨复杂,理解难度增加难度增加 ,容,容易造成为对方做易造成为对方做宣传的结果宣传的结果 ( (一一)“)“一面提示一面提示”与与“两面提示两面提示”传播对象传播对象一面提示一面提示原来持赞成态度的人原来持赞成态度的人文化水平低文化水平低者者两面提示两面提示原来持反对态度的人原来持反对态度的人文化水平高文化水平高者者无论是无论是“一面提示一面提示”还是还是“两面提示两面提示”,效果,效果的大小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象的性质,的大小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象的性质,离开具体对象泛论两者的优劣是没有意义的。离开具体对象泛论两者的优

39、劣是没有意义的。 ( (二二)“)“两面提示两面提示”的的“免疫免疫”效果效果“两面提示两面提示”由于包含着对相反观点的由于包含着对相反观点的“说明说明”,这种,这种“说明说明”就像事先接种就像事先接种牛痘疫苗一样,能够使人在以后遇到对牛痘疫苗一样,能够使人在以后遇到对立观点的宣传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立观点的宣传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 (三三)“)“明示结论明示结论”与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寓观点于材料之中”一般结论:一般结论:(1 1)在论题和论旨比较复杂的场合,明示结论比不下结论)在论题和论旨比较复杂的场合,明示结论比不下结论效果要好;效果要好;(2 2)在说服对象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较低

40、的场合,应该)在说服对象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较低的场合,应该明示结论;明示结论;(3 3)让说服对象自己得出结论的方法,用于论题简单,论)让说服对象自己得出结论的方法,用于论题简单,论旨明确或对象文化水平较高、有能力充分理解论旨的场合较旨明确或对象文化水平较高、有能力充分理解论旨的场合较佳,。佳,。新闻评论新闻评论观点鲜明;消息写作观点鲜明;消息写作避免主观色彩避免主观色彩( (四四)“)“诉诸理性诉诸理性”与与“诉诸感情诉诸感情”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因人、因事、因时而异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因人、因事、因时而异 。在日常的思想教育活动中,将两者结合起在日常的思想教育活动中,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来的“动之以

41、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则更的方法则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正确把握问题的性质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正确把握问题的性质并充分了解说服的对象,乃是取得良好效并充分了解说服的对象,乃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前提。果的基本前提。( (五五) )警钟效果警钟效果( (恐惧诉求恐惧诉求) )“敲警钟敲警钟”具有双重功效:具有双重功效:(1) (1) 最大限度地最大限度地唤起人们的注意,促成他们对特定传播内容唤起人们的注意,促成他们对特定传播内容的接触;的接触;(2)(2)它所造成的紧迫感可促使人们迅它所造成的紧迫感可促使人们迅速采取应对行动。速采取应对行动。但是由

42、于但是由于“敲警钟敲警钟”基本上是通过刺激人们基本上是通过刺激人们的恐惧心理来追求特定效果,会给对象带来的恐惧心理来追求特定效果,会给对象带来一定的心理不适;容易招致自发的防卫性反一定的心理不适;容易招致自发的防卫性反应,对传播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应,对传播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三、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三、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1.1.意见领袖的作用意见领袖的作用定义:意见领袖是拉扎斯菲尔德等最早在定义:意见领袖是拉扎斯菲尔德等最早在人民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概念。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中提出的概念。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供信息、观

43、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意见领袖基本特征意见领袖基本特征 :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 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一般分为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单一型”和和“综合型综合型” 社交范围广,信息渠道多,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社交范围广,信息渠道多,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由于意见领袖的分散性和变化性,准确地捕捉这由于意见领袖的分散性和变化性,准确地捕捉这批人并非一件易事。批人并非一件易事。 测定意见领袖的三项指标测定意见领袖的三项指标 :生活

44、阅历(经验与知识)生活阅历(经验与知识)社交性社交性社会经济地位社会经济地位2.2.群体归属和群体规范的影响群体归属和群体规范的影响考察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有两个基本视角:考察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有两个基本视角: 作为现实社会关系网络的群体作为现实社会关系网络的群体 为个人行为的精神依托点的群体,即由过去和现实为个人行为的精神依托点的群体,即由过去和现实的群体归属关系所产生的观念、价值、行为准则的的群体归属关系所产生的观念、价值、行为准则的内在化,统称为内在化,统称为“群体规范群体规范”。 3.3.受传者的个性与传播效果受传者的个性与传播效果可说服性的几个方面:可说服性的几个方面:自信心假说自信心假说自信心越强,可说服性越低自信心越强,可说服性越低个人信息行为的特性个人信息行为的特性与特定主题相关的可说服性与特定主题相关的可说服性与特定议论或诉求形式相关的可说服性与特定议论或诉求形式相关的可说服性一般可说服性一般可说服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