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与中医(新)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59017088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3.9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儒家文与中医(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儒家文与中医(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儒家文与中医(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资源描述:

《儒家文与中医(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文与中医(新)(1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儒家文化与中医儒家文化与中医儒家文化与中医儒家文化与中医 儒儒家家文文化化与与中中医医医为仁术医为仁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孝当知医孝当知医中和之道中和之道 尊经崇古尊经崇古 儒家养生观儒家养生观 说文解字 儒,柔也,术士之称。汉书艺文志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儒家创始人儒家创始人孔子孔子 孔子(前孔子(前551-551-前前479479),名丘,字仲尼,),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2、对教育家、政治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也是世界上知名度最也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高的中国人。第一节第一节 医为仁术医为仁术 医,仁术也。仁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人君子必笃于情。喻昌医门法律喻昌医门法律 说文解字 仁,亲也。从人从二。仁者兼爱,故从二。第一节第一节 医为仁术医为仁术1.“仁仁”是人之所以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为人的根本。 礼记礼记中庸中庸 仁者,人也。仁者,人也。第一节第一节 医为仁术医为仁术2.“仁仁”是一种博大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的同情心。 论语论语颜渊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第一

3、节第一节 医为仁术医为仁术一、人格意识:修身一、人格意识:修身3.“3.“仁仁”是一种宽容是一种宽容忠恕的精神。忠恕的精神。 “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衒功能,谅非忠恕之道。”论语论语里仁里仁 子曰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参乎!吾道一以贯之。之。”曾子曰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而已矣。”从忠的方面说,就是尽己为人,从忠的方面说,就是尽己为人,是是“仁仁”的积极面;从恕的方面的积极面;从恕的方面说,就是推己及人,是说,就是推己及人,是“仁仁”的的消极面。消极面。论语论语颜渊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论语雍也雍也 子曰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夫仁者,己欲

4、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第一节第一节 医为仁术医为仁术4.4.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 要求人们按照西周要求人们按照西周的礼仪自觉地节制自己的礼仪自觉地节制自己的视听言行。的视听言行。论语论语颜渊颜渊 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勿言,非礼勿动。第一节第一节 医为仁术医为仁术 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能明理以尽术也。正物。正己者,谓能明

5、理以尽术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如此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如此然后事必济而功必著矣。若不能正然后事必济而功必著矣。若不能正己,岂能正物?不能正物,岂能愈己,岂能正物?不能正物,岂能愈疾?疾?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第一节第一节 医为仁术医为仁术 凡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凡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动须礼节,举乃和柔,无自妄尊,不可动须礼节,举乃和柔,无自妄尊,不可矫饰。广收方论,博通义理,明运气,矫饰。广收方论,博通义理,明运气,晓阴阳,善诊切,精察视,辨真伪,分晓阴阳,善诊切,精察视,辨真伪,分寒热,审标本,识轻重。疾小不可言大,寒热,审标本,识轻重。疾小不可言大

6、,事易不可云难,贫富用心皆一,贵贱使事易不可云难,贫富用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苟能如此,于道几希;反是者,药无别。苟能如此,于道几希;反是者,为生灵之巨寇。为生灵之巨寇。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第一节第一节 医为仁术医为仁术 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如到其家,须先问曾请医未远近必赴。如到其家,须先问曾请医未曾?又问曾进是何汤药?已未经下?乃曾?又问曾进是何汤药?已未经下?乃可得知虚实也。如已曾经下即虚矣,更可得知虚实也。如已曾经下即虚矣,更可消息参详,则可无误。又治小儿之法,可消息参详,则可无误。又治小儿之法,必明南北禀受之殊,必察土地寒

7、温之异。必明南北禀受之殊,必察土地寒温之异。不可一同施治,古人最为慎耳。不可一同施治,古人最为慎耳。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将伦理标志与行为规范、医疗技术将伦理标志与行为规范、医疗技术实施一并纳入,认为良好的服务与良好实施一并纳入,认为良好的服务与良好的技术皆来自于有仁人之心以的技术皆来自于有仁人之心以“正己正己”。第二节第二节 孝当知医孝当知医一、孝悌一、孝悌孟子孟子离娄上离娄上 仁之实,事亲是也。仁之实,事亲是也。“孝孝”是对父母有发自内是对父母有发自内心的孝敬情感。心的孝敬情感。 论语论语为政为政 子曰子曰:“父母唯其疾父母唯其疾之忧。之忧。”“孝孝”是继承、遵守祖先是继承、遵

8、守祖先的遗志和事业。的遗志和事业。论语论语学而学而 子曰子曰:“父在,观其志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父之道,可谓孝矣。”第一节 孝当知医孝当知医二、儒家孝文二、儒家孝文化对中医之影化对中医之影响响1.弃儒习医弃儒习医 余缅寻圣余缅寻圣人设教,欲使人设教,欲使家家自学,人家家自学,人人自晓。君亲人自晓。君亲有疾不能疗之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者,非忠孝也。 惟儒者能明惟儒者能明其理,而事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亲者当知医也。也。 吴瑭父病不知医,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尚复何颜立天地间?!天地间?! 儒生介入医学事业的益处:儒生介入医学事业的益处

9、:提高了医生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医生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医生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医生的文化素质。扩大了医生的队伍。扩大了医生的队伍。 友贞友贞弱冠时,母病笃。医言唯啖人肉弱冠时,母病笃。医言唯啖人肉乃差。乃差。友贞友贞独念无可求治,乃割股肉以独念无可求治,乃割股肉以饴亲,母亲寻差。饴亲,母亲寻差。旧唐书旧唐书王友贞传王友贞传 唐时陈藏器著本草拾遗,谓人肉唐时陈藏器著本草拾遗,谓人肉治羸疾。自是民间父母疾多割股肉而进。治羸疾。自是民间父母疾多割股肉而进。新唐书新唐书孝友列传孝友列传第二节 孝当知医孝当知医二、儒家孝文二、儒家孝文化对中医之影化对中医之影响响2.促进传统老促进传统老年医学的形成年医学的形

10、成和发展和发展 孙思邈千金孙思邈千金翼方设翼方设“养老大养老大例例”和和“养老食养老食疗疗”,为我国最早,为我国最早阐述老年医疗保健阐述老年医疗保健的专篇,创立了我的专篇,创立了我国初具规模的老年国初具规模的老年医学体系。医学体系。 第二节 孝当知医孝当知医二、儒家孝文二、儒家孝文化对中医之影化对中医之影响响3.催生老年医催生老年医学论著学论著 宋代宋代陈直陈直撰撰养老奉养老奉亲书亲书,元代续增篇幅后,元代续增篇幅后,改名为寿亲养老新书。改名为寿亲养老新书。这是祖国医学遗产中目前这是祖国医学遗产中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老年医学能见到的最早的老年医学专书。专书。书中提出养生七要:书中提出养生七要:“

11、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气血,四者咽精液滋味养气血,四者咽精液养脏气,五者莫嗅怒养肝养脏气,五者莫嗅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人由七者少思虑养心气。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真道。神,可得真道。”第二节 仁二、儒家二、儒家“孝孝道道”对中医之对中医之影响影响4.在一定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上阻碍了中医解剖学的发展解剖学的发展孝经孝经开宗明义开宗明义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敢毁伤,孝之始也。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

12、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解剖而视之。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引引 曾子曰:全肢体以守宗庙,曾子曰:全肢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可谓孝矣。 时沛郡相县时沛郡相县唐赐唐赐往比村彭家饮酒还,往比村彭家饮酒还,因得病,吐蛊二十余物。赐妻因得病,吐蛊二十余物。赐妻张张从从赐赐临临终言,死后刳腹。五脏悉糜碎。郡县以终言,死后刳腹。五脏悉糜碎。郡县以张张忍行刳割,忍行刳割,赐赐子子副副又不禁止,论妻伤又不禁止,论妻伤夫五藏刑,子不孝。母子弃市。并非科夫五藏刑,子不孝。母子弃市。并非科例。三公郎例。三公郎刘勰刘勰议:议:“赐赐妻痛遵言,儿妻痛遵言,儿识谢及理

13、,孝事原心,非在忍害。识谢及理,孝事原心,非在忍害。”谓谓宜哀矜。宜哀矜。凯之凯之议:议:“以妻子忍酷,不宜以妻子忍酷,不宜曲通小情。曲通小情。”谓谓副副为不孝,为不孝,张张同不道。同不道。诏如诏如凯之凯之议。议。南史南史顾凯之传顾凯之传 中国古代医学史上从不将人体解剖中国古代医学史上从不将人体解剖视为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大事。有内视为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大事。有内经、难经的大体描述似已足够。经、难经的大体描述似已足够。解剖只是为了证实经典所已言。但以解剖只是为了证实经典所已言。但以内经为经典的中医理论体系及构成内经为经典的中医理论体系及构成方法论,并不依赖精细解剖。中医的外方法论,并不依赖精细解剖。

14、中医的外科多采取内治法,很少行手术,也就无科多采取内治法,很少行手术,也就无解剖之需要。解剖之需要。居家为孝,出则为忠。居家为孝,出则为忠。论语论语学而学而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舆!为仁之本舆!第二节第二节 孝当知医孝当知医三、儒家效忠思三、儒家效忠思想对中医之影响想对中医之影响1.1.古代医家强烈的古代医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范仲淹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良医良医”实即实即“儒医儒医”。林亿曰:。林亿曰:“通

15、天地曰儒,通通天地曰儒,通天地不通人曰技。天地不通人曰技。斯医者,虽曰方技,斯医者,虽曰方技,其实儒之事乎其实儒之事乎!”张仲景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皇甫谧 人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第二节 孝当知医2.儒医传统的儒医传统的形成形成 “古之善为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医病。”(备(备急千金要方急千金要方诊候诊候第四)第四)第二节第二节 孝当知医孝当知医 秦王有疡召医,破痈溃痤者得秦王有疡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

16、。所治愈下,得车愈多。下,得车愈多。庄子庄子列御寇列御寇 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服其药。礼记礼记曲礼下曲礼下第三节第三节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儒家重视对人的研究,他们以人为核儒家重视对人的研究,他们以人为核心,以人伦道德为本位,全面地探讨了心,以人伦道德为本位,全面地探讨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在社会中的价值,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在社会中的价值,人自身的道德本性以及怎样维护人的尊人自身的道德本性以及怎样维护人的尊严,实现人的价值等问题,从而使中国严,实现人的价值等问题,从而使中国文化完全摆脱了原始宗教的桎

17、梏,走上文化完全摆脱了原始宗教的桎梏,走上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道路。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道路。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考虑一切问题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用中国传统方式来说,就是肯的根本,用中国传统方式来说,就是肯定在天地人之间,以人为中心;在人与定在天地人之间,以人为中心;在人与神之间,以人为中心。神之间,以人为中心。第三节第三节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一、重人轻神一、重人轻神第三节第三节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1.1.对鬼神存而不对鬼神存而不论,敬而远之论,敬而远之论语论语述而述而 子不语怪、力、乱、神。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论语雍也雍也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18、,可谓知矣。之,可谓知矣。论语论语述而述而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有诸?”子路对曰子路对曰:“有之。有之。”诔曰诔曰:祷尔祷尔于上下神祇于上下神祇”。子曰。子曰:“丘之祷久矣。丘之祷久矣。”第三节第三节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2.2.将鬼神和人事将鬼神和人事予以明确区分,予以明确区分,积极引导人们把积极引导人们把关注的视域聚焦关注的视域聚焦于人事。于人事。将现实的人事、人的生命放在将现实的人事、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第一位论语论语先进先进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曰:“敢问死。敢问死。”曰曰:“未未知生,焉知死

19、?知生,焉知死?”孟子梁惠王上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论语论语乡党乡党 厩焚。子退朝,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伤人乎?”不问马。不问马。素问素问宝命全形论宝命全形论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唯人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唯人为贵。贵。灵枢灵枢玉版篇玉版篇 且夫人者,天地之镇也。且夫人者,天地之镇也。 见诸世禄之家,见诸世禄之家,有善养马者,尚贮有善养马者,尚贮马药数十斤,不见马药数十斤,不见养身者有蓄人药一养身者有蓄人药一锱铢,以此之类,锱铢,以此之类,极可愧矣。贵畜而极可愧矣。贵畜而贱身,诚可羞矣。贱身,诚可羞矣。伤人乎不问马,此伤人乎不问马,此言安用哉!言安用哉!备急千金要

20、备急千金要方方药藏第九药藏第九第三节第三节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3.3.将祭祀鬼神的将祭祀鬼神的象征意义与伦理象征意义与伦理秩序的建构结合秩序的建构结合论语论语学而学而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论语八佾八佾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曰:“吾不与祭,如不吾不与祭,如不祭。祭。”中庸中庸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孝之至也。 儒家重人事、远鬼神倾向,为儒家重人事、远鬼神倾向,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其正统思想的强大势力,境,以其正统思想的强大势力,保证了中医学较少受到宗教神学保证了中医

21、学较少受到宗教神学的束缚。中国古代医家积极从人的束缚。中国古代医家积极从人身及人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本身认身及人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本身认识人的疾病生死等现象,以人力识人的疾病生死等现象,以人力从自然中寻求治疗疾病和养生延从自然中寻求治疗疾病和养生延年的方法,而不是将疾病归之于年的方法,而不是将疾病归之于鬼神作崇,靠祈求鬼神来消灾解鬼神作崇,靠祈求鬼神来消灾解难,推动了医学的发展。难,推动了医学的发展。第三节第三节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二、重人伦,轻自二、重人伦,轻自然然 第三节第三节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论语中有关自然论语中有关自然知识的材料共知识的材料共54条,涉条,涉及到天文、物理、化学、及到天文、物

22、理、化学、动植物、农业、手工业动植物、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的现象,但究其等方面的现象,但究其内容都是内容都是“利用自然知利用自然知识说明政治、道德方面识说明政治、道德方面的主张,而不以自然本的主张,而不以自然本身在的研究为目的身在的研究为目的”。(赵纪彬论语新探)(赵纪彬论语新探)第三节第三节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唐太宗品评大臣,唐太宗品评大臣,“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词藻,三曰博学,四曰词藻,五曰书翰。五曰书翰。”(贞观(贞观政要政要任贤)任贤)理学家的目标主要不在于理学家的目标主要不在于求知识之真,而在于求道求知识之真,而在于求道德之善。德之善。如今为此学而不穷

23、天理,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朱熹答陈齐仲朱熹答陈齐仲第三节第三节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中国古代理论学术中国古代理论学术重视人文科学,轻视重视人文科学,轻视自然科学;就自然科自然科学;就自然科学而言,重视宏观规学而言,重视宏观规律的探求,重视事物律的探求,重视事物总体特质、事物与环总体特质、事物与环境关系的探求,而轻境关系的探求,而轻视一事一物具体形质视一事一物具体形质的研究,轻视社会生的研究,轻视社会生产领域具体器物、具产领域具体器物、具体技能的研究。体技能的研

24、究。第三节第三节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重人伦、轻自然的重人伦、轻自然的思想表现在教育领域,思想表现在教育领域,往往是身份较低的人往往是身份较低的人去学习自然科学。去学习自然科学。 “医为小道医为小道”、医、医生地位低生地位低 从文化史角度看,从文化史角度看,重人伦而轻自然的倾重人伦而轻自然的倾向是影响中国近代自向是影响中国近代自然科学落后的原因之然科学落后的原因之一。一。第四节第四节 中和之道中和之道一、中庸一、中庸1.1.产生产生以以“中道中道”为政教的准则为政教的准则论语论语尧曰尧曰 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尚书尚书大禹谟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人心惟危,

25、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一,允执厥中。 “中道中道”代表古代中华民族对代表古代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人类社会规律的最高认自然和人类社会规律的最高认识识论语论语雍也雍也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第四节第四节 中和之道中和之道 在孔子看在孔子看来,中庸之道来,中庸之道既是实行道德既是实行道德的最好方法,的最好方法,也是道德实践也是道德实践达到义精仁熟达到义精仁熟的最高阶段的的最高阶段的表现。表现。第四节第四节 中和之道中和之道2.2.内涵内涵程颐:不偏之谓中程颐:不偏之谓中, ,不不易之谓庸。易之谓庸。 中庸即用中,以中为常中庸即用中,以中为常道。道。第四节第四节 中和之道中和之

26、道3.3.运用运用论语雍也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八佾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第四节 中和之道二、和谐二、和谐“和同之辨和同之辨”国语国语郑语郑语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不同事物之间彼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为“他他”,以,以“他平他他平他”即是把不同事物结合即是把不同事物结合在一起在一起;不同事物相互结合而达不同事物相互结合而达致平衡,是为致平衡,是为“和和”,“和和”才才能产生新事物。如果把相同的事能产生新事物。如果把相同的事物放在一起,

27、就只有量的增加而物放在一起,就只有量的增加而不含有质的变化,就不能产生新不含有质的变化,就不能产生新事物,事物的发展就停止了。事物,事物的发展就停止了。左传昭公二十年 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左传左传昭公元年昭公元年:先王之乐,所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末以相及,中声以降。论语学而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子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将将“中和中和”思想从孔子的思想从孔子的“至至德德”提高到了提高到了“天下大本天下大本”的的认识论和政治

28、论高度,认为人认识论和政治论高度,认为人的心性修养如能达到中和境界,的心性修养如能达到中和境界,就能与天地万物相和谐。就能与天地万物相和谐。中庸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万物育焉。 素问生气通天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调经论 阴阳匀平命曰平人。灵枢终始 平人者不病。2.2.疾病的开端疾病的开端阴阳失衡阴阳失衡论语论语先进先进 子贡问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子曰:“师也过,商也不

29、师也过,商也不及。及。”曰曰:“然则师愈与?然则师愈与?”子曰子曰:“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 素问素问生气通天论生气通天论 阴阳乖戾,疾病乃起。阴阳乖戾,疾病乃起。素问素问生气通天论生气通天论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3.3.治病的原则治病的原则平衡阴阳平衡阴阳第五节 尊经崇古第四节第四节 遵经崇古遵经崇古一、述而不作一、述而不作论语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季氏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礼,无不学礼,无 以立。以立。第四节第四节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孔子对古代孔子对古代文献的搜集整理,文献的搜集整理,成为他进行教育成为他进行教育的内容,

30、同时也的内容,同时也延续和保存了中延续和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国古代文化。 “信而好古信而好古”是处理好继承与是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关系的前提创新关系的前提,要相信历史、,要相信历史、相信古人、相信古籍,要下大力相信古人、相信古籍,要下大力气把古代遗留下来的财富学好、气把古代遗留下来的财富学好、研究好、继承好。研究好、继承好。“好古好古”的实的实质,不是对古之实存性的仰慕,质,不是对古之实存性的仰慕,而是出于对古今一道的领悟和文而是出于对古今一道的领悟和文化生命连续性的契会。化生命连续性的契会。 “述而不作述而不作”,是,是“信而信而好古好古”基础上的行为,属于孔基础上的行为,属于孔子的谦辞或语言上

31、的另一种表子的谦辞或语言上的另一种表述方法。实际上,孔子是述方法。实际上,孔子是“既既述又作述又作”。他不仅强调了。他不仅强调了“作作”的严肃性,而且是把的严肃性,而且是把“作作”作作为创新来看待的。为创新来看待的。 朱熹朱熹 论语集注论语集注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虽述,其功则倍于作矣。事虽述,其功则倍于作矣。第四节第四节 遵经崇古遵经崇古二、中医的继承二、中医的继承与创新与创新 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没有创新的继承,不过是中没有创新的继承,不过是中医的医的“木乃伊木乃伊”;创新又离;创新又离不开继承,没有继承的创新,不开继承,没有继承的创新,

32、则是缘木求鱼。则是缘木求鱼。 在中国学术文化的传承中,在中国学术文化的传承中,文献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献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医药文献的作用亦即如此。中医药文献的作用亦即如此。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对经典的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对经典的阐释以关涉现实、以接续传统阐释以关涉现实、以接续传统与未来,不仅是中国古代学术与未来,不仅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式,也是中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式,也是中医药学发展的主要方式。医药学发展的主要方式。第五节第五节 儒家养生观儒家养生观一、强调精神调一、强调精神调摄摄论语雍也 知者乐,仁者寿。孟子尽心下 养心莫善于寡欲。论语季氏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

33、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第五节第五节 儒家养生观儒家养生观二、注重身体养二、注重身体养护护孔子家语 寝处不适,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礼记缁衣 心以体全,亦以体伤。第五节第五节 儒家养生观儒家养生观三、倡导饮食卫三、倡导饮食卫生生论语乡党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中医药学可以说是医中医药学可以说是医学中的儒学,医家就是杏学中的儒学,医家就是杏林中的儒家。无儒家为主林中的儒家。无儒家为主流的中国文化,则无中医流的中国文化,则无中医药学。儒家文化早已与中药学。儒家文化早已与中医药学融为一体,成为其医药学融为一体,成为其思想指导、价值标准及医思想指导、价值标准及

34、医德尺度。儒家文化就是中德尺度。儒家文化就是中医药学的精神家园。医药学的精神家园。思考练习题思考练习题1.1.简述儒家简述儒家“仁仁”、“中和中和”思想的内涵;思想的内涵;2.2.试论儒家文化对中试论儒家文化对中医学影响之得失。医学影响之得失。第二节第二节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三、重民爱民三、重民爱民 孔子提出重民、孔子提出重民、利民、富民的主张,利民、富民的主张,把把“养民也惠养民也惠”、“使民也义使民也义”、“使民如承大祭使民如承大祭”、“博施于民而能济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众”等,作为仁人等,作为仁人君子之道而要求统君子之道而要求统治者遵守,表现出治者遵守,表现出明显的德治思想。明显的德治思想。

35、论语论语学而学而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论语宪问宪问 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 孟子提出仁政学说,使民本主孟子提出仁政学说,使民本主义在理论上日趋完善,并提义在理论上日趋完善,并提出著名的出著名的“民贵君轻民贵君轻”论。论。孟子孟子尽心下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荀子王制王制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则载舟,水则覆舟。贞观政要论君道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各作备急,各作备急,既不能穷诸病状,既不能穷诸病状,兼多珍贵之药,兼多珍贵之药,岂贫家野居,所岂贫家野居,所能立办?能立办?”“率多易得之药,率多易得之药,其不获已须买之其不获已须买之者,亦皆贱价。者,亦皆贱价。”主张:六气皆从火化治则:降心火,益肾水。“寒凉派”主张: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治则:滋阴“滋阴派”倡导:人以胃气为本。治则:温补脾胃“补土派” 主张:邪气致病论治则:攻邪“攻下派”主张:阳非有余,而阴常不足。治则:温补“温补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