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高效学习策略

上传人:油** 文档编号:58988631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学生高效学习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中学生高效学习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中学生高效学习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资源描述:

《中学生高效学习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高效学习策略(6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中学生高效学习策略1、自主计划学习科学利用时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优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荀子 认识时间 从过程的意义上讲,人所从事的活动是在时间内完成的,人的生命存在于时间之中,是时间的连续。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以70岁年龄计算,人的一生也只有25550天,以20岁成人到60岁退休为界,真正能做点事的时间只有40年,合14600天。除掉休息、吃饭及闲暇时间,每天真正做事也就是八、九个小时左右,这样算来,我们能有多少时间可以利用? 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她在不断地流逝,一去不复返,她不会停下来等你,你也

2、不能储存她。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孔子就把时间比作江河的流水,滔滔东去,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人们珍惜年华,抓紧时间,努力奋进,有所作为。历史上有多少名人发出了时间宝贵的感叹!同学们熟悉的明代文嘉正的今日歌和明日歌,更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时间的珍贵,成为老师和家长勉励学生和教育子女珍惜时光、努力进取的常用名言。 时间又是最公正的,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也正因为时间的公正,人们就生活在时间之中,看上去用不着花费任何代价就轻易占有了时间,所以,才容易忽视时间的珍贵,人可利用的时间往往有三分之一是在不知不觉中浪费掉的。而大多数人又因为使用低效率的方法去工作学习,白白浪费了不少的时

3、间和精力,这实在是非常遗憾的。流光可惜!此话有两重含义:一是时间是可珍惜的;二是浪费时间是可惜的。 看来人生最浪费不起的应该是时间,浪费了时间就等于浪费了生命,充分利用了时间就等于延长了生命,这才是正确的时间观念。美国政治家和科学发明家富兰克林说过:“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就是把时间提到生命的高度来看待的。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这道出了人对时间的不同看法和不同的利用情况。 我们可以把中学生的时间划分为自然时间和学习时间,自然时间就是本来固有的时间,每天二十四小

4、时,人人都一样。学习时间是指你能实际用于学习的时间。学习时间在同学中是大不相同的,有的同学在无所事事或无聊的状态下,会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太长,是在“打发时间”、“熬日子”,这自然是忽视了时间的珍贵,空耗了时间;而对于忙于学业进步,勤奋学习,有所作为的同学来说,却觉得时间是那么不够用,是那样的珍贵,这自然就决定了学习结果的不同。 你浪费过时间吗?你可以用以下的方式来检验自己对时间的利用情况。 选择一个普通的星期作为一个分析单元,按不同的活动内容划分时间阶段,以5分钟、10分钟,或是15分钟作为一个小单元,将在每一个时间段内所做的事情和时间的利用情况记录下来。然后,将七天的时间利用情况进行一次分析

5、,看一看哪些事是值得做的,哪些事是不值得做的,有多少时间用得合理,有多少时间用得不合理,有多少时间被浪费掉了,你也许会大吃一惊! 拖延和浪费时间是一种常见的误区,这是导致一个人失去成功机会,甚至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够说他从不拖延和浪费时间。中学生对时间的拖延和浪费也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总认为自己还年轻,“时间还早着呢”,比如,对于一件事,你可能会说,“等一等再说吧”、“明天再做吧”等等。就是在这一念之间,时间就被浪费掉了。 拖延和浪费时间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对学习、生活觉得无聊、厌倦,就会变得懒惰,办事效率就会降低,反过来厌倦、懒惰又会加剧你拖延浪费时间,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这其

6、中的主要原因,是对学习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缺乏对时间的周密计划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 善于安排和利用时间,善于挤时间,并且常常超时工作,是成功者的一个显著特点。自主计划学习表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豫”就是有计划地做事,中学生的学习也需要有计划性。 学习计划就是对时间进行科学的分配和使用,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内容是比较丰富繁多的,有序、有系统的,这本身就要求很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如果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想到哪学到哪,就会陷入主次不分,盲目学习,随意忙乱,顾此失彼,浪费时间。所以,学习需要有明确的目的计划,要科

7、学利用时间,形成科学的、高效的利用时间的模式。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在于人的学习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学习,已经具有了较高水平的目的性、计划性和较强的时间观念。实际情况也表明,学生的学习目标越明确,计划性越强,时间利用就越充分,学习效率就越高。 下面是一张简单易行的时间计划表,可以帮助你科学计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自主计划学习表 自我提示:有计划的做事就是成功的开始! 自我督促:计划决定的事就要坚决完成!今日事今日毕! 这张时间表主要是在校学习期间对自己业余时间的计划,只找出每天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填在这张表中,以分钟计算,那怕是几分钟也不放过。在每个时间段内安

8、排你的自主学习、活动内容,内容的多少最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完成的,内容的安排要科学交叉,短的、零散的时间学习零散的知识,安排容易做的事,长的时间学习较完整的知识,安排复杂、有难度的事。坚决不把时间用在毫无意义的事上。 要注意突出重点和自己的弱科,弱科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瓶颈,补弱科必须适当多占用一些时间。还要使计划稍有余地或机动性,注意劳逸结合,有张有弛,才是文武之道。随着学习的进程,你可以及时调整学习计划,使之更符合自己的实际。 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在业余时间。”做这个计划表最重要的是使自己能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学习时间,把平日里浪费掉的不起眼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积少成多,用在正事上、

9、学业上,就能使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提升更强的能力。 做一个计划,填写这张时间计划表是容易的,天天坚持下来就不那么简单了。人往往是懒于行动的。仔细观察,我们周围不少人也在讲他是如何计划自己的学习的,有多少事要去做。然而,再了解一番,就会发现,他很少去认真落实、执行自己的计划,不是成了空头支票,就是半途而废,久而久之,仍然是成事不多。 你必须克服这种变相的惰性。计划做好后,把这张表贴到自己能看到的醒目处,每天开始你必须提醒自己严格按时间表进行,先又快又好地做完容易的事,再做难度大的、复杂的事。每天、每周结束后要及时回顾总结,看每天、每周计划的完成情况,实施自我监控,并进行科学调整。计划表上的提示语

10、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变换。一开始可以让自己的老师、父母或同学帮助监督,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自觉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充分利用时间,严格按计划做事的好习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做到有计划地做事,还能够消除诸多不良情绪的困扰。人之所以产生忧虑、痛苦和烦恼等不良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有时间去思虑这些不良情绪。当你充分利用了时间,精力都能用在正当的事情上,生活就充实了。而且计划的完成会使你产生一种成就感,就能经常体验到收获、进步和成功的愉悦,就会增强自信心,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心情也就得到了调节。 王金艳是2003年高考全市文科第一名,她对计划学习的体会是: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前制定周密可

11、行的学习计划是十分必要的。有些时候我甚至用一节自习的时间去订一个小计划,因为计划的作用就在于让你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避免在一个学期中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避免备考复习中分不出轻重眉毛胡子一块抓、避免看见别人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也让自己在课余时间不再有无所事事的感觉。 制定计划要有明确的最终目标和阶段目标,然后在这个大框架内把内容细化,包括课堂上如何听讲,自己如何安排,饭空该干什么,什么时间用来学习什么课程,什么时间用来培养业余爱好,放松自己,可以具体到每节课。同时要保证学习计划的可行性,也就是保证其灵活性,要在计划中留出后备时间,以备出现突发事情,如学校大会、卫生任务、老师谈话、同学讨论等等。可行

12、性的另一方面是完整性,制定计划时应考虑进各种因素:考试失利或其他事情引起情绪波动时应如何调节;怎样做到学习与班级工作两不误;怎样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怎样处理好自己的饮食起居,什么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等等。因为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是我们整个生活中众多活动中的一个,它需要其他活动的支撑和配合,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此外,计划中最好附带检查机制,比如每天睡前反省一下自己今天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提出一个改进方案。形成良性循环后,看着所有事情都按计划运行,朝着自己预定的方向发展,真有运筹帷幄的感觉,那感觉棒极了!非常值得期待,不是么? 可以看出王金艳的自我学习计划具有以下功能:全面安排学习

13、和其它活动,明确了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每天自我反省,检查学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和进行调整,所以,保证高效率的学习是自然的事。自主计划学习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你可以按每学期、每个月、每周、每天,甚至每堂课进行计划。只要自己习惯,保证学习效率就行。如果你的自控能力高,也可以只在脑中简单勾划。总之,计划不在形式,不是写着好看的,重在合理高效。还要注意的是,月计划、周计划还不是十分具体的,而在每天的学习中要做的事常常很多,容易遗漏。你要学会分解目标,可以用一天的计划去分解周计划,用周计划分解月计划,把每天要做的事列在一个笔记本上,或是一张小纸条上,放在方便的地方。这样,使每个目标具体而明确,又容易完成,

14、做起来紧凑有序。随着时间的进程,对所有计划目标 “各个歼灭”,每天都有收获,都过得充分,不断地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假期学习计划星期天和节假日是一段需要好好利用的时间,可单独进行计划,特别是每年的寒、暑假,不少同学往往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两个假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并且还会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所以,必须认真计划。 马琳是2002年的毕业生,被浙江大学录取。高三上学期结束后,离高考还有半年时间,一放寒假他就做了这样一个简要的学习计划,原文摘录几段供同学们参考:寒假学习计划 如无外出计划,每天要保证以下条目: 上午:6:40起床。7:007:30打球。8:00正式学习至吃午饭。 中午: 12:301:3

15、0睡觉。 下午:睡后稍作活动后开始学习至4:30。4:35至天黑运动。 晚上:6:008:00学习。8:0010:00看电视或阅读。 接下来是安排的任务: 数学八张题,地理七张题,英语作业,政治预习每天一张数学,一张地理 最后是自我警示: 本计划具有权威性,无外因强加不得违背。本任务年前必须超额完成,不得延时,年后任务另外打算。 以上条款定于公元2002年1月4日。 需要说明的是,假期的计划要适当安排一定的其它活动,如文体活动、旅游、交往等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马琳在假期中知道了自己的数学考得不理想后,及时调整了学习时间:紧急通知:因数学考砸了,学习时间晚上延至9:00。 有计划地自主

16、学习,能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在假期里一直保持着一种学习状态,经常提示自己,使生活学习有规律,一开学就会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有助于养成自主、自觉学习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计划也可以利用课表的方式,安排得再具体些。学习习惯好,自主性、自律性强的同学,也许用不着进行书面计划,只要在心中设想一番就可以了,这都因人而异,不可死板照条。2、万丈高楼平地起打牢基础是根本 你们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首先应当研究科学的初步知识。如果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就决不要动手搞后面的东西。巴甫洛夫(俄国生物学家) 基础知识的根底必须打扎实。懂的并且记忆了的东西,才能够看作心理的财产。 自然的榜样启示

17、我们,这是获取知识的规律。一株树木,愈是多多吸取养分水分,它便愈长得强壮;它愈长得强壮,便愈能增强养分水分的摄取能力,以至于良性循环。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 根基不牢难支撑 如果把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比作金字塔,那么,你要垒高这个塔,站在塔尖上,就必须首先要扩展和打牢知识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由广大的知识背景和基本技能构成的。基础越牢固,塔就能垒得越高,你的视野就会越广阔。知识是一个立体的网络系统,由知识的点到知识的线,由知识的线到知识的面,由知识的线和面再到知识的立体交叉,构成知识的系统结构。对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先从分析基本的事实和现象,从掌握、理解基本的概念、原理和定理开始的,并揭示出概念、原理之

18、间的内在联系,对概念、原理和定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从而建立起学科知识的结构和系统。从应用的角度讲,就是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也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里面包含着对知识的重新组合与排列,这种应用大量地表现在中学生日常的作业练习和考试中。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基础知识残缺不全、不牢,知识网络系统中的某些环节联系中断,你就不可能完整地记忆知识,不可能准确地理解、阐述概念、原理;学习障碍和缺陷积累过多,再去学习、接受新知识就会有困难,在练习、考试应用中就不可能及时提取有效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学业长时间不能进步,甚至越拉越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

19、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首要一条是重视并打牢基础,这个基础包括基本知识(如课本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主要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本方法等。 在中学生的学习中存在的一个较普遍现象是,忽视课本基础知识,对老师讲过的内容缺乏进一步的深钻细研,停留在表面上的理解,在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情况下,喜欢做一些新异的题目和偏题、难题;对学习中的失误和缺陷,不是首先回到课本上去找原因,而是靠再做大量的题目去解决,结果还是不会,这就是舍本求末。其实不管问题有多难,也都是运用基础知识来解决的,除了思维方法技巧的要求外,其主要差别在于对知识利用的综合程度和知识转换、重组、迁移的复杂程度不同,大多数情况

20、是因为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正象垒建金字塔一样,基础不牢,塔何以增高坚固? 这种现象在学业后进的学生中存在,学业优秀的学生也是如此,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不少同学,往往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觉得书本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拿过来一看似乎都明白,感觉没有什么新意可读了,便一头钻进习题堆里去,做了大量的练习,而一旦考试还会出错,失分点大多还是出在基础题目上。 李洋是2002年山东省文科高考状元,被北京大学光华学院录取,他对打好基础是这样理解的:学习时要做的事很多,仅资料习题就一大堆,千头万绪要抓根本。 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求。在“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

21、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一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点。再难的题目无非是基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选择,首先我们就应选择基础。 李洋所谈的基础知识是“首选”,正是说明基础知识的前提性和重要性,特别是在高中学段,学科多,内容难度高,没有坚实的基础,更难以奏效。 没有稳固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能力。 从考试命题的角度来看,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这大多属于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识别和记忆,要求学生能够回忆知识,进行识别和判断,选择出正确答案,这是最基础的考察。二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要求学生能够对基本原理、定理及其关系进行阐述、说明

22、、论证和推导。三是对应用能力,也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题目大多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运用分解、分析,或是归纳、综合等多种思维方法,对事实和问题进行说明、解答,突出应用,其难度较高,是侧重能力的考察,这是当今考试命题的发展方向,解答这类题目仍然要以基础知识为依据。 从奠基开始 打牢学习基础可从以上三个层次入手,具体到个人的学习过程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对新学知识要从最基本、最具体细化的概念、原理入手,分解分析,深钻细抠;归类比较,归纳综合;使已学过的知识与新学知识发生纵横联系,进行互相说明和论证,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知识的发展线索,编织知识的网络体系,

23、使知识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以至达到合上课本能够复述主干知识的程度,甚至是百里挑一式的问答;立足于理解和应用,总结方法,提高能力。这需要平日扎扎实实的艰苦学习,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道题目,减少学业障碍的积累,优化学习过程。 学业暂时后进和学业中等的同学要掌握和控制好学习的起点和难度,基础薄弱、知识残缺不全是导致学业后进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把时间多用于复习旧知识,克服学业障碍,弥补学习缺陷,扩大知识背景。千万不要纠缠过度超出自己水平的难题,与其一节课攻不下一个难题,倒不如暂时放弃,去打牢基础。否则,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容易产生急躁焦虑情绪。要循序渐进,学习、练习的难度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能够解决

24、为佳,如同是“跳起来能摘到桃子”,待到打牢基础,能力有了提高,难题自然会被攻破。 有一个女生进入高中时学习成绩排在班内60名以后,这成绩考取大学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一开始她对自己的学习也没有多大信心。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她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三年高中就是考不上大学,也不能荒废学业,掌握知识总会有用。这样抛开了考大学的顾虑和压力,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准备打持久战,力争到高三毕业时能够达到高考上线的水平。 在平日,她把自己学习的最高难度控制在中等水平,沉下心来,扎扎实实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制定了相应的补习计划。经过两年的奋斗,到高二时已进入班内三十名,毕业高考达到了普通本科录取线。 学业优秀的同学

25、更不能忽视基础,要知道,学业成绩好首先是因为有了一个扎实的基础,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学习下降是很快的事,稍一松懈,不长的时间就会掉下去,再赶上去就困难得多。 高玉立同学是2001年毕业生,高考分数为全市第二名,被北京外国语大学录取。进入高中时,她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内前几名,在高二的学习中曾一度忽视了基础,走了一段弯路,她是这样总结的: 当时觉得自己的学习还可以,想另外去找一条新路实现成绩的大“跃进”。于是放开了课本,看了一些大学内容;老师布置的任务,不能很好完成,做了一些“野题”。由于课本掌握不熟,一做题就出错,即使照答案改错,也仍旧不明白。结果做的题不计其数,可脑子越来越糊涂,拿来一道做

26、过的题,又像新题一样,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不牢。 现在的考试,不再是单纯考知识,更侧重于能力。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就必须先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这是根基,否则,所谓能力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对基础知识做到确实能“知其然”的前提下,再“知其所以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力图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能力和技巧。 弥补学习中的弱科是比较困难的事,有的同学只知道自己有弱科,如果再问弱在那里,就说不具体了,学起来感到问题成堆,无从下手,实际上,凡是弱科首先是弱在基础不牢。此外,也可能是对某一学科学习兴趣不大,或是其它特殊原因导致学业障碍积累过多,最后还是表现为

27、基础薄弱。所以,补弱科还是要从基础抓起,要克服急躁情绪,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不要寄希望毕其功于一役,那怕面临成千上万个问题,就从你能够解决的问题开始一个一个地解决。有必要单独制定一个补习弱科的计划,确定小阶段系列目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经常地有所收获。时间上必须有保证,全身心投入。 此外,要培养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并不是你爱学不爱学的问题,充分认识学好各门学科的意义,一开始要强迫自己去学好,这需要一定的毅力,当你克服了学业障碍和困难,成绩有了提高,就会品尝到学习、奋斗的快乐,感觉到苦中有乐,也就有了学习兴趣。 学会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对于打牢学习基础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中学

28、生学习中欠缺的一个环节,不少同学就是因为缺乏这种自觉监控,使学习处在一种不自知的状态,长期积累了过多的障碍和知识缺陷。所以,要在平日养成这种习惯,通过自我监控,可以及时查漏补缺,有助于夯实基础和提高学习成绩,不要等到问题、困难成堆,学习大幅度下降的时候再去弥补。 在纠正学习中的错误时,除了从方法策略和心态等方面找原因外,一定要回到课本上来检查一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一定要找到具体的知识缺陷。 让我们记住毛泽东主席的老师徐特立先生的一句话:“台阶是一层一层筑起的,目前现实是未来理想的基础,只想将来,不从近处现实着手,就没有基础,就会流于幻想。”3、书香有智慧贵在会读书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

29、地心。朱熹(中国哲学家) 读了一本好书,象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破万卷书、得神来笔 自从有了书籍后,书便成了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就成了人类传承文明和智慧,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古人有“读万卷书,行千里路”之训,意在说明读书学习与旅行学习对人掌握和增长知识的重要性。即便是当今社会,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也还是要通过阅读来获得信息知识的,网上文章也是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凡是成功的学问家,都有着迷恋读书的特点,都从书籍中获得了学问、知识和智慧,以及修养道德的营养。阅读不仅是他们的兴趣,而且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史上的一位著名学者,以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著称。他在文学艺

30、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金文甲骨文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外国进步文艺的翻译介绍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建树。他天资聪慧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他从小勤奋学习,博览群书,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他不满五岁就进了私塾,白天读经书,晚上读诗抄。以后,无论在文学、历史、数学和其它自然科学方面,都有较好的功底。 郭沫若先生是一位一生工作不息、探索不止、读书不懈、写作不停的人。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主席等重要职务,在繁忙的国务和社会活动中,他仍坚持读书写作。即使因病住院,连吃饭都很困难,可他仍不忘读书看报。 人从一个无知的孩童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需要读书学

31、习,人一生下来几乎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你不识字、不能读书时,也就开始听父母读书了。一个人要获得生活、工作经验和能力,成就一番事业,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读书学习是主要途径之一。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不断的读书学习,获得新的技能;学习化社会、终身教育要求人们要与读书学习相伴一生,读书的能力成为人的一种自我发展能力。 更重要的是,读书学习是提升人的生命层次的需要。随着生命的进程,人的精神生活要不断展开,人的学识、道德和精神世界要不断的充实丰富、发展完善,学问变化气质修养,知识丰富精神生活,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不吸取营养的精神和不吃不喝的胃是一样可怜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读书学习,吸收优秀的

32、精神食粮。 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黄金时期,读书学习尤为重要,前苏联大文学家高尔基曾把书籍称为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你要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使自己有所作为,要想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精神生活和道德修养,就必须热爱书籍,尽可能去博览群书。 还有重要一点是,你还必须学会读书。除文盲外,人都会读书,但这不等于人人都会读书,同样是读书学习,同样是读一本书,不同的读法,效果会大不一样。 读书必穷理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一生博览经史,学术丰硕,他读书不仅肯下功夫,而且还善于总结学习方法。他博览群书,但却不贪多、贪快,特别重视读书一定要弄懂书中的义理,认为,不明白道理,书读得再多也没用处。并且强调要按照

33、书上的义理去做事、做人,他说: 我小的时候,读四书十分辛苦。早年读大学、中庸时,每天早晨起床后,必先诵读十遍,在此基础上,再逐字逐句研究书中的意思,读孟子亦如此,开始时逐字逐句地读,后来便前后连接,首尾贯通。我十七、八岁时读孟子,至二十岁,只逐句去理会,更不通透。二十岁以后,才知道不能这样读书。书中的许多长段都是首尾相接、脉络相通的,若只逐句理会,便不能前后贯通。只有将大段的文字综合起来理解,才能读到书的真谛。 我从二十岁时起,看书便看那里面的道理。我曾经读论语,起初将红笔抹出,后又用青笔抹出,又用黄笔抹出,三、四番后,又用墨笔抹出。为的是寻找书中的精义。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

34、读书。 后来有人总结了朱熹六条读书法: 一是循序渐进,指读书要有一定的次序,重视基础知识,并依据一定的基础知识,逐步推进。对中学生而言,各门必修课程,都是基础知识,必须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的编排顺序,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基础到专业,逐步学习。不可贪多求快,急于求成,一步登天,否则,欲速则不达。 二是熟读精思,古人对所读经典之书,要求熟记成诵,今人所读之书不必完全如此,但有些知识还是要熟读记忆的。朱熹所说的精思,是指读书要产生疑问,深钻细研,反复揣摩咀嚼,学深学透,也就是他非常重视的“穷理”。这对我们的读书学习是很重要的,读书不通理、不穷理,就不可能理解和应用,也就不可能发展。 三是虚心

35、涵泳,用朱熹自己的话说,就是指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读书心在书,为事心在事。” 要排除杂念,心平气和,虚怀若谷,以至进入一种宁静的物我两忘的状态,人书合一,与作者共鸣,去感悟经典中的义理情趣。正象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在读书的时候,我们是与智者交谈”。 四是切己体察,指读书不能只在字面上求义理,要把自己摆进去,以自我觉悟为基础,使自己受到教育和启发,入心入脑,并从自我做起,身体力行和实践,学以致用,这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变成有用的东西。 五是着紧用力,是说要端正读书学习的态度,振作精神,刻苦勤奋,才能有所收益。不可松松垮垮,拖拉疲沓,三心二意,荒废学业,这是一种严谨的治

36、学态度。 六是居敬持志,是说读书要心态恭敬,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还要胸怀大志。不可心怀功利,嘻戏不恭。这不仅仅是指求学、求知的问题,更要有理想、志向的培育。 认真思考,“朱子读书法”对我们的学习、成长和进步,有着深刻的教益,它不仅仅是一种读书学习的方法,更蕴含着治学和做人的态度。特别是“切己体察”和“居敬持志”,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践行的。 “薄厚互变”、“得意忘形” 华罗庚教授是誉满全球的著名数学家,仅有初中学历,他的卓越成就主要靠自学成功,有着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学会读书,并不简单。而我个人在这方面也还是处于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的过程之中。切不要以为“会背会默,滚瓜烂熟”便是读懂书了。如果不逐步提

37、高,不深入领会那又如和尚念经有何差异呢!我认为,同学们在校学习期间,学会读书与学得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同等重要的。 华罗庚教授总结提出了“薄厚互变”读书法,包括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两个过程。 所谓由薄到厚,是指读书由少到多的过程,他认为,不管你是读一本书,还是读一本书的某一个章节:首先应该不是只看到书面上的,而且还应该看到书背后的东西。这就是说,对书本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该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经过多少曲折,攻破多少关键,才得出这个结论的。而且还不妨进一步设想一下,如果书本上还没有作出结论,我自己设身处地,应该怎样去得出这个结论?

38、 在这个过程中,对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放过,都要彻底地搞清楚,同时进行思考,产生疑问,追根求源;还要联系到另外的概念和结论,补充相关的材料,进行理解和阐释,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结论,这就是书背后的东西。这样读来,本来一本不太厚的书,读到最后,内容就增加了许多,自然就由薄变厚了。这正是一个对知识进行分析理解的加工过程。 第二个过程是由厚到薄: 如果说前一步的工作可以叫“支解”的工作,那么,第二步我们就需要作“综合”的工作。这就是说,在对书中每一个问题都经过细嚼慢咽,真正懂得之后,就需要进一步把全书各部分内容连串起来理解,加以融会贯通,从而弄清楚什么是书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各个问题之间的关联。这样我们就能

39、抓住统帅全书的基本线索,贯穿全书的精神实质。我常常把这种读书过程,叫做从厚到薄的过程。 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以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这样,并不是学得知识变少了,而是把知识消化了。真理本来就是简明的,一本厚书,其精神实质和要点是用不了多少语言就能表达出来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最后也就是用一个公式来表达的,这就是本质的东西。真正明白了,抓住了主要的本质东西和主干知识,做到融会贯通,那么,需要记住的东西也就不多了,看上去简单明了,就会感觉厚厚一本书并没有多少东西,这就是变薄了,用句形象的话说,就是“得意忘形”。 由

40、薄到厚和由厚到薄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前者是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一步,你就不可能薄下来。反过来,如果只停留在由薄到厚的层次上,而不能做到由厚到薄,那么,你就是没有真正弄懂知识的义理和本质,就是没有“得意”,如此,书读得越多就会越糊涂,就会坠入书堆里,被“形”所累,同样不可能真正把书读懂。 不少同学容易犯的毛病是,书读过了,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越读越多,但是,由于没有真正全部理解,所学的知识象一团乱麻,不得要领和义趣,盲无头绪,只能是越读越糊涂,差距越拉越大。阅读的技巧 浏览与精读。浏览阅读就是粗略的阅读。在你读一本新书之前,先了解书的序言、简介、前言和后记;审阅书的目录索引、大小

41、标题和章节提要,掌握书的大体结构;粗读内容,注意书的重点、难点等。在短时间内对全书有一个概貌性、整体性的了解,为通读、细读和精读打下基础。精读,就是按顺序对书的每一章节进行认真仔细的逐字、逐段的阅读,精读不能求快,要边读边思考,有些重点、难点内容还要反复读,认真揣摩,直到理解透彻。就象朱熹夫子那样“熟读精思”。 在精读的过程中,善于思考和产生疑问是非常重要的。读书是一种融进了自己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的能动性行为。会读书的人必然会思考,并产生疑问。特别是读一些学科性、理论性的书,这种思考和疑问,不是泛泛地去想和回忆,而是追问作者,同作者探讨,提出问题,可以引起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集中注意力,加深对内

42、容的理解,把思维引向深入,使本质的东西和深层的义理显现出来,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产生共鸣。 读书不仅仅是接受别人现成的东西,还应该是一种发现性、创造性的学习活动。通过思考和疑问,可以透过表层文字,对文章的义理和观点作深层次的拓展,敢于超越著书者,即使是我们所学的教科书也是如此,这就是“不唯书”,这样才能见他人所未见,感他人所未感,产生出新的思路和观点。 朗读与默读。朗读就是声情并茂地把文字诵念出来,把死文字变成活音调,用语言声调制造出一种意境和氛围。朗诵时边看、边读、边想,能把眼、口、耳、脑各种感觉器官都协调利用起来,综合性地感觉接受语言信号。朗读适应那些形象性的学习材料和语文学科的学习,特别

43、是朗读一些文学作品,诗词文章等。当你高声朗诵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名篇时,你仿佛是站在大江之畔,如临其境,感受到诗人那种磅礴气势。当你对有些文章多思不得其意的时候,反复高声朗诵几遍,就会产生豁然开朗之感,意趣横生,有时甚至顿生灵感。 当你对有些精妙的短文和段落能够完全记忆下来的时候,你可以采用背诵的方法,想象出文章的意境,并把自己的情感全部倾注其中,使自己的感悟与文章和作者的感情溶为一体,全身心地享受那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发自内心的喜怒哀乐,不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还能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修养水平和审美能力。 朗读法还适应于外语学习,学习外语有一个难点,因为处在母语的环境

44、之中,缺少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往往是心里明白,口头上说不好, 这是因为还没有培养出良好的语感能力。表现在练习考试中,对解答完形填空题感到困难,到底用哪个词语合适,不是全凭理性分析解决的,而是靠一种语言的感觉、感悟能力,而朗读对此具有独特的作用。 刘梦羽是2003年高考四川省文科状元,她的英语考了142分。她对学好英语,提高语感能力的做法就是多采用朗读的方法: 如何学好英语,复习解答完形填空题?多练习朗读能提高语感能力,读起来感觉最通顺的习惯用法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这就是语感能力。这不是完全靠分析能解决的,读得多了,有感觉了,就能出口成章,脱口而出。默读是一种不出声的读书法,只是用眼看,在自己心

45、里读,也叫心读。中学生的阅读学习大多是默读的方式。在默读时可以采用精读的方法。 点评与批注。读书不是被动的接受,要加进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才能把书读厚、读活,可以运用点评的方法。点评,不是复述、抄写原文,而是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进一步揭示本质规律,对文章的重点内容,典型问题等进行评论,写出评价性看法,做出理性的判断,这是阅读能力的本质表现。 批注是对文章的重点要害处、一些观点,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从新的角度和线索进行阐释、说明、补充和引证,写出自己的感悟和心得等。 古人读书讲究“出入法”。“入”是要读得进去,“出”是出得来。运用点评与批注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你所学的知识和思维能力,使你读得透彻,

46、入得深刻,也就能把“薄书变厚”;唯其如此,也才能出得来,一旦出得来,你就会站在了新的高度,产生了一目了然的感觉,才能把“厚书变薄”,这才是读书的大境界。 复述与复习。复述就是合上书本能把主要的知识用简约的方式回忆叙述出来,可以是提纲挈领地复述知识纲要,或是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和中心思想,复述可以把书本的语言变成自己的理解语言。背诵不同于复述,背诵是原文不错的回忆原文,对基本概念的定义、公式、定理、原理,重要的内容等,要达到记忆背诵的水平。根据学习的内容二者有不同的要求,复述和背诵适合课本的学习。当你读完一章或一节,用复述和背诵的方法,能够检查学习理解的效果,以便发现差距或遗漏,及时弥补。 复习是按

47、照遗忘的规律,及时重新阅读学习材料,达到巩固和加深理解的目的。可以在读完一个单元,或是一个章节后进行小阶段复习,在读完全书后要有总复习,对全书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以全面领会掌握和加强记忆理解。复习贵在有重点,不是眉头胡子一把抓。 重复是记忆之母,对课本和学科性、理论性的材料必须要有复习。学会读好书 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纷繁复杂,书籍繁多,信息知识良莠混杂,垃圾信息知识、有害信息知识充斥,这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如何选择读好书、读有用的书和吸收良性信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有些青少年学生往往因自身辨别、选择能力不强,或经不起诱惑,沉溺于一些庸俗文化,不良信息知识,甚至有害信息知识之中,

48、不仅学不到有用的东西,反而使自己受到了毒害,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严重者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保持清醒的头脑。 同学们使用的教科书自然是好书,当属必读之列。课本是教与学的根据,大家学习的基本的学科基础知识主要来自课本,阅读课本不是阅读小说和消遣性的书籍报刊,特别是自然学科知识,以上方法都能适应,并且还要注意总结积累不同学科的读书方法。 在此,我们强调的是课外阅读。为了开拓自己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中学生必须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特别是现在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强调能力的培养,这在高考命题上体现的非常明显,单靠几本课本的学习已不再适应。

49、 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包括:学科辅导资料、文学专著、报刊杂志、人文作品、人物物传记、科普作品、科技信息等。课外阅读的途径、渠道比较多,专著阅读、报刊阅读等等,现在还有网上阅读。课外阅读学习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可以及时吸收一些最新的信息知识,扩大知识面,增强信息量,使自己已学过的知识得到扩展和深化,开阔视野;还能使自己懂得知识浩如烟海,学无止境,这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非常重要。 课外阅读不受教科书、学校课程安排的限制,你可以自主地阅读学习,当你面对各种信息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去自由主动的选择,要靠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

50、爱好和特长,锻炼独立学习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社会处在信息知识的“爆炸时代”,一个人不可能阅读所有的书籍。作为中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在于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课外阅读有一个选择和定向的问题,那就是要读好书,读有用的书,读适合自己发展的书。 总的原则是,课外阅读既要立足于必修的学科知识,又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考虑,既不能局限于所学的几门必修课,也不能仅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脱离学习的实际。 你可以依据所学的课本知识和自己的实际水平,制定一个大致的课外阅读计划,比如,依据自然学科课程,阅读一些科普作品,依据人文学科课程,阅读一些文史、哲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适当看一些学科辅导资料。考虑到满足发展自

51、己的兴趣、爱好和今后的发展趋向,可以安排相关的课外阅读学习,象文学写作、音乐、美术、演讲与口才、人物传记、科学实验与制作等等。 在处理课本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上有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因担心影响课本知识的学习和考试成绩,很少安排,甚至没有课外阅读,把自己局限在单一的课本学习的小圈子里,这已经是陈旧过时的学习方法,不利于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二是仅凭兴趣和爱好,甚至存有猎奇心理,把主要精力用于课外阅读上,忽视了课本知识的学习,本末倒置。更有甚者去读了一些无用之书和有害之书。这都是需要谨记和避免的。4、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 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是为了使它

52、醒后更加兴奋。贝多芬(意大利音乐家) 要想工于运笔,就得勤于练习。爱比克泰德(古罗马哲学家) “巧”从“练”中来 如果让你学开汽车,告诉了你如何发动,如何挂档、起步、加油,如何加速、刹车等等,然后马上就要你到马路上行驶,那肯定是不行的。你必须经过一段练习,等驾驶技术熟练之后才能上路。只知道了开车的知识要求,还没有真正的开过车。换句话说,你开车的技术和能力还没有形成,这其中缺乏了一个重要环节开车练习。 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练习的过程是应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解决疑难的过程,也是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形成熟练技能技巧的过程,对学习起着检查、反馈和调控的作用,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应用。在学习中不少同学会遇到

53、过这种情况:许多题目看上去明白,一做就出错;具有综合性、较大难度的题目往往做不完整,或是不能直接入题;考试中有些题目在短时间内不能切入;还有学习中的薄弱学科等等,都会影响学业成绩的提高。平日练习的数量不够,没有形成较强的技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看,在中学生中,不爱动手,缺乏足够的练习,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也是导致学业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习惯一旦养成,长时间难以改变。特别是一些由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本来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一个学期下来往往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有的经过调整后,能很快赶上来,有的却长期落后。 初中学段,尤其是在初三之前,科目不多,课程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整合程度

54、不高,大多数学生,特别是一些智力较高的同学能够很快理解掌握,似乎用不了很多的练习,加上初中学生以形象化思维为主的特点,习惯于阅读、背诵、记忆,少于或懒于动手,时间一长,养成了不爱动手练习的习惯,这势必导致学习浮在表面,缺乏应有的深度。 到了高中学段,情况就不同了,初、高中之间的衔接台阶要远远大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这是一个大跨度的台阶。主要表现在,学习的科目增多,内容加深,知识的联系更加紧密,整合的程度提高,特别强调抽象思维能力,老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都有了新的要求,主要靠读书、背诵和记忆的学习方法不能完全适应高中的学习,而长时间养成的不爱动手练习的习惯,短时间内又改变不了,再加上其它学习方面

55、的不适应等等。所以,好多初中时学习不错的学生到了高中学段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 从考试命题的角度来看,过去的考试命题基本上是以知识立意,偏重识记性的考查,对能力的要求不高,现在的考试命题已转向以能力立意,强调对知识、原理的应用,并且是综合性的运用。所以靠记忆背诵的学习方法,缺乏动手动笔的练习,已不适应了。并且不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不是单靠一次练习就能解决的,而是要进行反复的练习。特别是表现在考试中,缺乏足够的练习,主要靠平日的耳听、眼看,你可能理解和掌握了知识,但是,思维的深度达不到,技巧、能力仍然上不去。不少同学对具有较高、较难要求和综合性的题目,看上去明白,做起来就出错,得不

56、了高分,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此外,由于平日动手练习少,也会影响书写的速度和准确性,有的同学在平日的作业和考试中常常丢三拉四,小错不断,也与这一点有很大关系。 李兆凡曾以标准分900分的成绩,获得山东省理科考生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母校老师总结了他的学习方法,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注重练习: 谈到李兆凡的学习,令人惊叹的是他的作业练习。凡是课本上的练习题,不管难易,也不管老师是否要求,他都一个不漏地做出来,并做出小结,一本一本,十分规范。有些小题目,看似简单,为好学生所不重视,只眼看,不动手做。但李兆凡绝不放过,他认为小题里边有技巧,基础里面有高深,把课本上这些科学性很强的小题目做好做精,是保证考

57、试时一般性题目不丢分的最有效的方法。李兆凡的母亲也曾谈到这样一件事: 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一天晚上,李兆凡做家庭作业时发现下午发的练习题丢失了。他从来就是班上的尖子生,偶尔少做一次练习题,不会有什么大损失,第二天补上就是了。但是小兆凡却不这样,拿起手电筒就去找。在母亲的陪同下,沿着放学回家的路都找遍了也没有,最后直接去了老师家,另要了一张练习题才满意地回家。当晚他做完了这份练习题才睡觉。 从这件小事上,我们不仅仅看出李兆凡对于一次作业的正确态度,以及一直到了高中后这种良好的、重视动手练习的学习习惯给他带来的益处。更重要的启发是:一个人的学习,包括做其它事情,都需要这种严肃认真的执着劲头。一个智

58、力很好的学生,能够在做小题目上持之以恒地投入那样大的精力,这需要一种难能可贵的自觉。如果说一个人出于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他的深入钻研学习,是无论怎样着魔一样地下功夫都是顺理成章的,因为越是知识的纵深处越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使人全身心的投入。但在基础性的练习中下大气力,是更需要作出意志上的努力的。 练的学问 提到了多动手练习,并不是要搞题海战术。这里面有一个巧练、精练的问题。同学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是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练习。要弄清楚自己各科的学习水平、重点和难点,特别是薄弱环节和平日经常出错的地方,确定练习的难度要求和做题的数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练习和低水平的练习。在练习中把握

59、好适当的难度是重要的,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控制在通过自己的最大努力能够解决的水平上,一是要防止过多地做了太容易的题目,起不到练习的作用,还会浪费时间,二是不要用太多的时间去纠缠难题,避免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反而收获不大。三是要进行“一题多变”与“多题归一”式的练习。 伍天宇是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高考物理得了满分,他在高三应考中的练习方法是: 这一阶段,通常是各种练习、试卷纷至沓来,大量的习题令人眼花缭乱。面对“无边题海”何去何从?通常各人方法各异而效果也相距甚远。如果一味地追求速度、题“量”,经常会陷得很深,成效却很小,因此做题切不可一味贪多,以免“贪多嚼不烂”。一方面,人的精力有限,题海却无边,

60、以有限对无边显然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也没有那个必要,如果做了许多题,有做错的改过答案就扔到一边,匆匆赶做其它题,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不能保证下次见到类似的题能迎刃而解不重犯错。做好了一些难题,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后又放置一边,用不了多久自然会忘却,那些原来得到的巧解妙答也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单纯追求数量,立志阅尽天下题是不可取的。 我想,做100道类似的题的效用并不一定强于用100种方法解决同一道题(如果可能的话);做许多意义不大的题并不强于做几道有价值的题。做题的真正高效率应该是有所筛选,选取有价值有典型意义的题目,反复琢磨,选取不同的角度思考,从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举一反三,

61、有所联想,熟练掌握一些重要解题思想。 当然,必须补充的一点是理科的学习务必心到手到,放弃题海战术并不意味着不作适量的练习,因为不做适量的练习就无法提高运算能力和速度,无法锻炼人的思维的快速应变,如果以为光凭看就可以心领神会,取得好成绩,那可真是对理科学习的误会,那样只会有一个结果,就是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感到似曾相识,甚至心下庆幸见过这道题却算不出准确的答案,缺乏规范的描述,追悔莫及。 勿需多言,从上可以看出巧练的重要作用和伍天宇的深刻体会。 对老师统一布置的作业练习要认真对待,这种练习是老师有计划、有针对性设计的系统练习,是学习中主要的练习环节。 学习无处不动笔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脑

62、袋不如烂笔头”,就是讲动手、动笔的重要性。善于动手动笔可以巩固强化对知识的记忆,有的时候,有些知识,特别是人文学科,你背诵了好多遍可能还是记不住,而动笔做提纲、札记,甚至抄写一些要点,就会记忆深刻牢固,所谓读十遍不如写一遍。 用眼睛看、脑子想是必要的,但这仅仅运用了自己的内部语言,当你用笔写出来时,就把内部语言转化成了外部书面语言。这个转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书面语言比内部语言要求更集中、规范和严格。比如当你预习新内容或复习时试着做一个提纲、摘要,你就要进一步去思考、概括、归纳,使之表达的更恰当,这会使知识和思维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同时你还要及时记录下产生的一些新想法和新思路,以及新的疑问,这又

63、会把自己的学习和思维引向深入。 有时候,你还会脑子一闪,突发感悟,生出灵感,这是瞬间的事,你若不及时记下来,很可能就再也找不到了。 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必须是眼、耳、口、手、脑等各种器官交替、协调并用,才能使自己得到全面、综合的练习,更有利于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课堂是学习的主要阵地和方式,养成动手做笔记的习惯至关重要,不少同学课堂学习效率不高,不是因为听不懂,而是因为不爱动手,没有及时加深巩固,过后产生遗忘,而课下又无笔记可查,造成学业障碍。有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做笔记的原因是不会选择要记录的内容,要么是把老师讲的内容全部记录下来,这势必耽误听讲,要么是听讲时就无法记录,所以干脆就不记。一开始确实有这方面的问题和困难,这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做课堂笔记不是无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