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综合能力复习要点教学内容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58964418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89.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测绘综合能力复习要点教学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测绘综合能力复习要点教学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测绘综合能力复习要点教学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测绘综合能力复习要点教学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绘综合能力复习要点教学内容(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测绘综合能力要占八、摘目录一些通用要点-.1.-.第1章大地测量-.2.-.1.1 大地测量概述-.2.-.1.2 大地控制网-.3.-.1.3 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网-.7.-.1.4 卫星大地控制网-.9.-.1.5 高程控制网-13-1.6 重力控制网-17-1.7 似大地水准面精化-19-1.8 大地测量数据库-20-第2章海洋测绘-21-2.1 海洋测绘基础-21-2.2 海洋测量-22-2.3 海图制图-26-2.4 质量控制和成果归档-28-第3章工程测量-29-3.1 工程测量概要-29-3.2 工程控制网建立-29-3.3 工程地形图测绘-33-3

2、.4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测量-37-3.5 线路与桥梁、水利、市政工程测量-38-3.6 矿山与隧道工程测量- 39 -7.3 测绘航空摄影工作的实施- 60 -3.8 工程竣工测量-42-3.9 变形与形变监测-42-第4章房产测绘-46-4.1 房产测绘概述-46-4.2 房产平面控制测量-46-4.3 房产要素测量与房产信息数据采集-47-4.5 房产图绘制-50-4.6 房产变更测量-51-第5章地籍测绘-52-5.1 地籍制度概述-52-5.2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52-5.3 权属调查-52-5.4 地籍要素测量-53-5.5 地籍图与宗地图测绘-53-5.6 面积量算、地籍簿册建立

3、-54-5.7 地籍变更调查-54-第6章界线测绘-55-6.1 行政区域界线测绘概述-55-6.2 界线测绘的准备工作-55-6.3 边界点测绘及边界线标绘-56-第7章测绘航空摄影-58-6.4 航空摄影中的新技术应用-60-6.5 航摄成果的检查验收-60-第8章摄影测量与遥感-61-8.1 摄影测量概述-61-8.2 摄影测量与遥感基础-61-8.3 技术设计-62-8.4 影像资料收集与预处理-63-8.5 区域网划分与像片控制测量-63-8.6 影像判读与野外像片调绘-64-8.7 空中三角测量-64-8.8 数字线划图制作(DLG)-65-8.9 数字高程模型制作(DEM)-66

4、-8.10 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DOM)-67-第9章地图制图-68-9.1 地图概述-68-9.2 地图设计-70-9.3 地图编绘-71-9.4 地图制印-73-9.5 地图质量控制和成果归档-74-第10章地理信息工程-75-10.1 地理信息工程概要-75-10.2 地理信息工程技术设计- 75 -10.3地理信息数据 -76-10.4 地理信息数据库-77-10.5 系统开发与集成-77-10.6 GIS运行管理及维护更新-78-第11章导航电子地图制作-79-11.1 导航与导航电子地图-79-11.2 产品设计-79-第12章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80-些通用要点三角网、工程控制网

5、布设原则:分级布网、逐级控制,具有足够的精度、具有足够的密度、要有统一的规格。控制点精度要求项目投影变形四等以下(含四等)中误差仪器设置图上实地高程对中校核点高程较差工程测量地形测量2.5cm/km(1/40000)0.1mm1/10等高距5mmw图上0.2mm1/5等高距地籍测量5cm一一房产测量2.5m一201分批次提交,批次数应最小,各批次的批量应均匀当样本量大于或等于批量时,则全数检查第1章大地测量1.1 大地测量概述1.1.1 现代大地测量的特点1、长距离、大范围;2、高精度。测量精度相对于传统大地测量而言,已提高了12个数量级;3、实时、快速;4、“四维”。能提供合理复测周期内有时

6、间序列的、高于10-7相对精度的大地测量数据;5、地心。测得的位置、高程、影像等成果,是以维系卫星运动的地球质心为坐标原点的三维测量数据;6、学科融合。1.1.2 大地测量系统及参考框架1、国家设立和采用全国统一的大地基准、高程基准、深度基准和重力基准。大地测量系统规定了大地测量的起算基准,尺度标准及其实现方式。大地测量系统包括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深度基准和重力参考系统。与之相对的大地参考框架有坐标(参考)框架、高程(参考)框架和重力测量(参考)框架C2、空间直角坐标系一般用(X、Y、Z)表示;大地坐标用(经度入、纬度少、大地高H)表示,其中大地高H是指空间点沿椭球面法线方向至椭球面的距离。3

7、、高程系统和高程框架1)高程基准定义了陆地上高程测量的起算点;2)我国水准原点(高程起算点)位于青岛市观象山;3) 1956黄海高程基准:水准原点高程为72.289m;4) 1985国家高程基准: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4m!(或72.260m)。5)我国高程系统采用TF.常高系统:正常高的起算面是似大地水准面。由地面点沿垂线向下至似大地水准面之间的距离.就是该点的正常高,即该点的高程。Hh正高Nh正常高(H大地高N大地水准面差距高程异常6)高程框架:高程框架分为四个等级,分别称为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控制网。框架点的正常高采用采用逐级控制,其现势性通过一、二等水准控制网的定期复测来维持。

8、4、重力系统及重力测量框架1999年到2002年,我国完成了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建设,它由259个点组成,其中基准点21个,基本点126个和基本点引点112个;长基线网1个,是我国新的重力测量基准。重力系统采用GRS80椭球常数及其相应正常重力场。5、深度基准深度基准面的选择与海区的潮汐情况有关,常采用当地的潮汐调和常数来计算。从1957年起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为深度基准。6、时间系统与时间系统框架1)大地测量常用的时间系统a)世界时(UT):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b)原子时(AT)c)力学时(DT)d)协调时(UTC)e)GPS时(GPStime,GPST7、常用坐标系1)大地坐标系:用大地

9、经度L、纬度B、大地高H表示地面点位置;2)地心坐标系;3)空间直角坐标系(X、Y、Z);4)站心坐标系;5)平面直角坐标系;a)高斯一克吕格投影(高斯投影)是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b)高斯投影平面上的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且长度不变,其余子午线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其长度大于投影前的长度,离中央子午线愈远长度变形愈长。c)高斯投影分带为限制投影变形,通常对高斯投影按6度和3度分带。6度带中央子午线为L6N33度带中央子午线为L3NN分带带号1.2 大地控制网1、国家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过渡期内,可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全球地心坐标系(I

10、TRS2000)在我的具体体现。以地球质心为原点,参考框架采用ITRF97,参考历元2000.0,指向BIH1984.0O1.2.1 制点坐标应以大地坐标(大地经度L、大地纬度B、大地高H)或空间直角坐标(X、Y、Z)表示。3、大地控制网a)大地控制网按照精度和用途分为一、二、三、四等大地控制网;b)大地控制网在保证精度和密度等技术要求时可跨级布设;4、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由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构成,它是国家大地基准的骨干和主要支撑。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地心坐标各分量年平均中误差应不大于士0.5mm,相对精度应不低于1X10-8,坐标年变化率中误差应不大于士2mm,垂直方向

11、应不大于士3mm。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点应均匀分布,覆盖我国国土。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宣布设在国家一等水准路线附近和国家一等水准网的结点处。5、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布测目的是实现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大尺度稳定性监测;结合精密水准测量,重力测量等技术,精化我国似大地水准面:为三、四等大地控制网和地方大地控制网的建立提供起始数据。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相邻点间基线水平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士5mm,垂直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士10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应不低于1X10-7,其点平均间距应不超过50km。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点应在均匀布设基础上,综合考虑应用服务和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大尺度

12、稳定性监测等因素。国家二等大地控制复测周期为5年、每次复测执行时间应不超过2年。6、三等大地控制网三等大地控制网布测目的是建立和维持省级(或区域)大地控制网,满足国家基本比例尺测图的基本需求。结合水准测量、重力测量技术,精化省级(或区域)似大水准面。三等大地控制网相信点间基线水平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士10mm,垂直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士20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应不低于1X10-6,其点平均间距应不超过20km。三等大地控制网点的布设应与省级基础测绘服务、现状技术状况、应用水平及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等目标一致,并应尽可能布设在三四等水准线路上。三等大地捽制网应根据需要讲行复测或更新。7、四等大地

13、控制网四等大地控制网是三等大地控制网的加密。四等大地控制网相信点间基线水平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士20mm,垂直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士40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应不低于1X10-5,其点平均间距应不超过5km。四等大地控制网应根据需要进行复测或更新。1.2.2 传统大地控制网的布设1、传统大地控制多的布设的方法:三角测量法、导线测量法、三边测量法和边角测回法。2、传统大地控制网(平面)布置原则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2)具有足够的精度;3)具有足够的密度;4)要有统一的规格。1.2.3 经纬仪和光电测距仪1、电子经纬仪或全站仪的测角部分的准确度等级以仪器的标准偏差来划分仪器等级InmW标称标准

14、偏差0.51.01.52.03.05.010.0各级标准偏差范围mw1.01.0wm产2.02.0wmew6.06.0wmew10.02、光电测距仪按测程分为短程、中程、长程短程:测程小于3km;中程:测程315km;长程:测量大于15km至60km。1.2.4 水平角观测1、观测误差来源a)观测过程中引起的人差(观测者);b)外界条件对观测精度的影响(大气的温度、温度、密度、折光,太阳照射的方位、地形、地物等因素);c)仪器本身的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视准轴差、水平轴不水平的误差、垂直轴倾斜误差、测微器行差、照准部及水平度盘偏心差、度盘和测微器分划误差等)。2、水平角观测一般采用方向观测法、

15、分组方向观测法和全组合测角法。其中方向观测法一般广泛应用于三、四等三角观测,或在地面点、低觇标点和方向较少的二等三角观测。3、对于一、二等,一个测站上的全部测回至少应分配在两个不同时间段完成1.2.5 三角高程测量1、垂直角观测垂直角观测一采用中丝法和三丝法2、高差计算a)单向观测高差计算实用公式hl .2So tan oc 1.2CS2S0两点间水平距离;C垂直折光差与地球弯曲差综合影响系数(球气差系数);1.2两点间垂直角;i1仪器高;a2目标高。b)用倾斜距离计算高差的公式1K22H2.h12d0sina122rdcos叫2(1-)i1a2H2照准部的大地点,1.2两点间垂直角;11仪器

16、高;a2目标高,K大气折光系数(0.00.16,中午附近最小且稳定,日出日落时K值最大,而且变化较大,)。可采取选择有利观测时间、对向观测、提高观测视线高度、利用短边传算高程等措施,减弱大气戳垂直折光的影响。日出后和日落前2小时内不宜观测。1.2.5导线测量1、导线布设一、二等导线一般沿主要交通干线布设,纵横交叉构成较大的导线环,几个导线环连接成导线网。三、四等导线是一、二等导线网基础上进一步加密、应布设为附合导线。国家导线网布设规格等级导线长度/km导线节长度/km导线边长度/km导线节边数转折角测角中误差/()边长测定相对中误差一10002000100150103070.71:25万二50

17、0100010015010307士1.01:20万三附合导线20072020士1.81:15万四附合导线150415502.570km3)专业应用网的布设应根据专业服务目标进行设计1.3.3 基准站建设1、选址1)观测环境a)距易产生多路径效应的地物的距离应大于200m;b)应有10以上的地平高度角的卫星通视条件;c)距微波塔、无线电发射台、高压线穿越地带等电磁干扰区距离应大于200m;d)避开采矿区、铁路、公路等易产牛振动的地带:e)应顾及的规划和建设、选择周围环境变化较小的区域进行建设:f)应进行24小时以上的实地环境测试,对于国家基准站和区域基准站,数据可用率应大于85%,多路径效应应小

18、于0.5m,对于专业应用网基准站,可按实际情况执行。2)地质环境a)国家基准站网的基准站应建立在稳定块体上,避开地质构造不稳定地区和易受水淹或地下水位变化较大的地区;b)区域基准站网的基准站按国家基准站网的要求或依据需要选择稳定的建站环境;c)专业应用网的基准站依据专业需求选择建站环境。3)依托a)便于接入公共或专用通信网络;b)具有稳定、安全可靠的电源;c)交通便利,便于人员往来的车辆运输;d)具有良好的土地施工条件;e)具有建设用地及基本基础设施保障;f)具有良好的安全保障环境,便于人员维护和站点的长期保存。4)提交成果a)勘选报告;b)站点照片;c)土地使用意向书或其他用地文件;d)地质

19、勘察证明;e)选址点之记;f)实地测试数据和结果分析;g)收集的其他资料(所属行政区域、自然地理、地震地质概况、交通、通信、物质、水电、治安等情况)。2、基建基准站的基建工程一般包括:a)观测墩(一般为钢筋混凝十结构);应高出观测室屋顶1.5m以上,基岩观测墩浇筑深度不少于0.5m,土层观测墩应埋于解冻线2m以下。屋顶观测墩b)观测室(不少于20m2);c)工作室(不少于20m2);d)防雷、电气、通信、室外工程等辅助工程。3、设备组成基准站设备主要由GNSS接收机、GNSS天线、气象设备、不间断电源、通信设备、雷电防护设备、计算机和机柜等组成。1)接收机a)具有同时KM踪不少于24颗卫星的能

20、力;b)至少具有1Hz采样数据的能力;2)天线a)相伴中心稳定性优于3mm;b)具有搞电磁干扰能力;C)具有定向指北标志;4、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主要由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处理分析系统、产品服务系统等业务系统及机房、计算机网络等物理支撑组成。1.4 卫星大地控制网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包括:GP&GLONASS、Galileo、北斗卫星导航系统1.4.1 GNSS控制网的等级1、GPS按其精度分为A、B、C、D、E五级。1) A级GPS网由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构成,用于建立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进行全球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测量和卫星精密定轨测量;2) B级GPS测量用于建立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建立地方或

21、城市坐标基准框架、区域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测量和各种精密工程测量;3) C级GPS测量用于建立国家三等大地控制网、以及区域、城市及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等;4) D级GPS测量用于建立国家四等大地控制网;5) E级GPS测量用于测量、施工等控制测量。目前“2000国家GPS网”由国家测绘局布设的GPSA、B级网、总参测绘局布设的GPS一、二级网、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组成。2、精度要求GPSA级网精度级别坐标年变化率/(mm/a)相对精度地心坐标各分量年平均中误差/mm水平分量垂直分量A231X10-80.5GPS颜网精度级别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mm相邻点间平均间距相对精度水平分量垂直分量

22、B51050_-71X107C1020201X10-6D204051X10-5E204031.4.2 GNSS网布设1、GNSS网技术设计1)收集并分析资料(必要时进行实地勘察);2)图上设计(依据任务规定的GPS网布设目的、等级、边长、观测精度等要求,综合考虑已经资料、测区地形、地质和交通善以及作业效率等情况,按照优化设计原则在设计图上标出新设计GPS点的点位、点名、点号和级别)3)制定GPS联测方案,以及与已有的GPS连续运行基准站、国家三角网点、水准点联测方案。2、GNSS网选点与埋石1.4.3 GPS网选点基本原则a)GPSB级点必须选在一等水准路线结点或一等与二等水准路线结点处,并建

23、在基岩上,如原水准结点附近3km处无基岩,可选在土层上;b)GPSC级点作为水准路线的结点时应选建在基岩上,如结点处无基岩或不利于今后水准联测,可选在土层上;c)点位应均匀布设,所选点位应满足GPS观测和水准联测条件;d)点位所占用土地,应得到土地使用者或管理者同意。2)选点基本要求a)选点前充分了解测区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验潮、交通、水电等信息;b)实地勘察选定点位;c)点位应选在稳定坚实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部等长期保存及满足观测、扩展、使用条件的地点;d)选点时就避开环境变化大、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应远离发射功率强大的无线发射源、微波信道、高压线(电压高于20万伏)等,距离

24、不小于200m;e)选点时应避开多路径影响,点位周围应保证高度角15以上无遮挡;f)选点时必须绘制水准联测示意图;g)选点完成后提交选点图、点之记信息、实地选战情况说明、对埋石工作的建议等。3、GPS观测实施1)技术要求GPS土层点埋石结束后,一般地区应经过一个雨季,冻土深度大于0.8m地区还应经过一个冻、解期,岩层上埋设的标石应经一个月,方可进行观测。B、CDE级GPS测技术要求项目级别BCDE卫星截止高度角/()101515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44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20644观测时段数321.61.6时段长度23h4h60min40min采样间隔Is3010305155152)观测设备

25、各等级大地控制网观测均应采用双频大地型GPS接收机。3)观测方案a)基于GPS连续运行站的观测模式;b)同步环边连接GPS静态相对定位观测模式:同步观测仪器台数大于等于5台,异步环边数小于等于6条,环长应小于等于1500km。c)为求定GPS点在某一参考坐标系中坐标,应与该参考坐标系中的原有控制进行联测,联测总点数不应少于3个。d)在局部补充、加密低等级GPS网点时,采用的高等级GPS网点应不少于4个。e)BCDE级GPS网的布测视测区范围大小,可实行分区观测。当实行分区观测时,相邻分区间至少应有4个公共点。f)各级GPS网点,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能超过该网的平均点距2倍。g)GPS天线对中误差

26、不应大于1mm。B级GPS测量时,其定向误差应不大于5,h)每时段观测前后均应量取一次天线高,读数精确至1mm,较差应不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仪器高。天线互为120度方向上互差小于3mm。i)各等级GPS网最简异步观测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不大于:B级=6,C级=6,D级=8,E级=10。1.4.4 GPS测量数据处理A、B级GPS网基线解算应采用高精度度数据专用软件。1、外业数据质量检核1)同一时段内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不应超过10%;2)复测基线的长度差:C、D级网基线处理和B级网外业预处理后,若基线向量被多次重复,则任意两个基线长度之差ds应满足下式要求:ds22(r相应级别规定的

27、基线中误差B、C、D、E级GPS网基线测量中误差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边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3)三边B、C、D、E级同步观测环闭合差.3(D y CT (D vx 5 y% 3 3(T GD z (T55n闭合边数基线测量中误差相应级别规定的基线中误差4)独立环闭合差及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B、C、D、E级GPS网基线处理结果其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应满足下式要求:Wx 3vHeT , 3 y3而J3z3VHer,3s3y3r(y2、GPS网平差1)基线向量提取:必须选取相对独立的基线;所选取的基线应构成闭合的几何图形;选取质量好的基线向量。2)三维无约束平差

28、:3)约束平差或联合平差:平差可根据需要在三维空间或二维平差空间中进行,平差步骤:a)指定进行平差的基准和坐标系统;b)指定起算数据;c)检验约束条件质量;d)进行平差解算。4)质量分析与控制:进行GPS网质量评定,可采用以下指标:a)基线向量改正数。判断基线向量中是否有粗差。b)相邻点的中误差和相对中误差。1.5 高程控制网1.5.1 水准网的布设1、水准网布设原则: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逐级捽制,逐级加密。一等水准路线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骨干,一等级水准路线应沿地质构造稳定,路面坡度平缓的交通路线布设。水准路线应闭合成环,并构成网状。一等水准环线的周长,东部地区应不大于1600km,西

29、部地区应不大于2000km,山区和困难地区可酌情放宽。一等水准网每15年复测一次,每次复测执行时间不超过5年。二等水准路线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二等水准路线尽量沿省、县级公路布设,如有特殊需要可跨铁路、公路及河流布设。二等水准环线周长,在平原地区应不大于750km,山区和困难地区可酌情放宽。二等水准网应根据需要进行复测,复测周期最长不超过20年。三、四等水准网是在一、二等水准网的基础上进行一步加密,根据需要在高等级水准网内布设成附合路线、环线或结点网,直接提供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的高程控制点。单独的三等附合路线,长度应不超过150km,环线周长应不超过200km,同级网中的结点间距离应不

30、超过70km,山地等特殊困难地区可适当放宽,但不宜大于上述各指标的1.5倍。单独的四等附合路线,长度应不超过80km,环线周长应不超过100km,同级网结点间距离应不超过30km,山地等特殊困难地区可适当放宽,但不宜大于上述各指标的1.5倍。2、水准网测量精度各等级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a和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Mw不应超过规定的数值,见下表。各等级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和全中误差测量等级二等-_*7四等Ma0.451.03.05.0Mw1.02.06.010.03、水准路线的选择和水准标石的埋设水准测量中选线和埋石是水准测量外业工作的第一道工序。1)图上设计:在收集有关资料和充分

31、了解测区情况的前提下,根据建设目标在地形图上进行各等级水准路线的设计和拟订计划。2)实地诜线和诜点:按图上设计的路线进行实地选点,以确定水准点的位置。3)标石埋设:水准标石分为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种。基岩水准标石宜埋设在一等水准路线结点处,每隔400km左右一座,每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少于4座。基本水准标石设在一、二等水准路线上及其结点处,其点距应每隔40km左右,在经济发达地区2030km,荒漠地区60km左右一座;普通水准标石每隔48km,经济发达地区24km,荒漠地区10km左右一座。1.5.2 水准测量作业方法及误差来源1、水准观测程序1) 一、二等水准测量采用

32、单路线往返观测。同一区段的往返测应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承沿同一道路进行。光学水准仪观测:a)往测奇数测站后(基)一前(基)一前(辅)一后(辅)b)往测偶数测站前(基)一后(基)一后(辅)一前(辅)返测时,奇偶测站照准标尺的顺序分别与往测时偶奇测站相同。一、二等水准观测应根据路线土质选用尺桩(质量不小于1.5kg,长度不小于0.2m)或尺台(质量不小于5kg),所用尺桩数应不少于4个。数字水准仪:a)往、返测奇数测站照准标尺顺序为:后一刖一刖一后b)往、返站偶数测站照准标尺顺序为:刖一后一后一刖2)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当使用带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尺观测时,也

33、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光学水准仪:后(黑)一前(黑)一前(红)一后(红)电子水准仪:后一刖一刖一后3)四等水准测量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测量。支线应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光学水准仪:后(黑)一后(红)一前(黑)一前(红)电子水准仪:后一后一刖一刖三、四等水准测量应采用尺台(质量不小于1kg)作转点尺承。作业期间,自动安平光学水准仪每天检校一次i角,气泡式水准仪每天上、下午各检校一次i角,作业开始后7个工作日内,若i角较稳定,以后每隔15天检校一次。数字水准仪,整个作业期间每天开测前进行i角检校。2、注意事项1)观测中应遵守的事项a)观测前30min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

34、;设站时应用测伞遮蔽阳光;迁站时应罩以仪器罩。使用数字水准仪时,还应进行预热,预热不应少于20次单次测量。b)对于气泡式水准仪,观测前应测出倾斜螺旋的置平零点,并作标记,随气温变化,应随时调整零点位置。c)在连续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轮换置于水准路线的左侧与右侧。d)除路线转变处,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e)不应为了增加标尺读数而将尺台置于壕坑中。f)每一测段的往返测,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g)对于数字水准仪,应尽量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尽量避免遮挡视线2)下列情况不应进行观测a)日出后与日落前30min内;b)太阳中天前后

35、各约2h内(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减,最短间隔不小于2h);c)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剧烈时;d)气温突变时;e)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3、水准测量误差来源1)仪器误差:视准轴与水准器不平行误差,水准标尺每米真长误差和两根水准尺的零点误差。2)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大气折光、仪器脚架和尺台升降的影响。3)观测误差:作业员整平误差、照准误差、读数误差。数字水准仪主要是对准标尺的调焦误差。4、水准测量视距、视距差、视线高度、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的规定等级仪器类别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任一测站上视线高度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数字一等DSZ05、DS054

36、且0300.51.01.53.00.53二等DSZ1、DS150)3且0501.01.53.06.00.32三等DS3以上751002.02.05.03四等DS3以上1001503.03.010.025、水准测量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和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规定等级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附合路线闭合差环闭合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等1.8&2#3斤二等4Jk4VL4年6JR平原山区平原山区-_*7112Vk12*1151:5000国家四等点H1海控一级点tWj斯(1.5。)S1:1万H1海控一级点H2海控二级点图斯(3。)S1:5000w1:5000、方1:10万小于1:10万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

37、于图上1.5mm1.0mm实地100米2、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主要几何水准测量、测距高程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GPS高程测量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可代替四等水准测量和等外水准测量,但三角高程各边的垂直角应进行对向观测。3、深度基准面的确定与传递1)深度基准面的确定(1)目前世界上常用的基准面为深度基准面、平均海面和海洋大地水准面(2)确定深度基准面的原则:a)充分考虑船舶航行安全;b)保证航道和水域水深资源的利用效率,衡量航道水深资源利用率的尺度就是基准面保证率;一般深度基准面保证率的合适数值就在90%95%之间。c)相邻区域的深度基准面尽可能一致。我国采用理论最低潮面做为海图深度

38、基准面。2)深度基准面计算与传递短期验潮站和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面的确定可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法、潮差比法、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四个主分潮与L比值法。2.2.3 海洋测量定位目前海洋定位主要有光学定位、无线电定位、卫星定位和水声定位等手段。广泛使用的是GPS卫星定位。2.2.4 水文观测1、海洋潮汐观测潮汐分为半日潮、混全潮、日潮2、水位观测1)长期验潮站一般应有2年以上连续观测的水位资料;短期验潮站一般应有30天以上连续观测的水位资料;临时验潮站至少应与长期站和短期站在大潮期间同步观测水位3天。同性质潮,相邻两潮位站潮时差2小时,潮位差1m。沿岸潮位站观测误差不超过:2cm,海上GPS定位误差不超

39、过:5cm。2)水位观测可采用:a水尺,b井式自记验潮仪,c声学传感器,d压力传感器,e测深法2.2.5 水深测量水深测量的主要技术方法有单波束与多波束回声测深及机载激光测深。1、水深测量的主要流程:1)水深数据采集;2)水深数据处理;3)水深成果质量检查;4)水深图输出。2、单波束测深vtZ水深v声速t声纳发射到接收的时间3、测线布设对于单波束测深仪而言,主测深线间隔一般采用图上10mm。多波束测深系统的主测深线布设应以海底全覆盖且有足够的重叠带为原则,两条平行测线外侧应保持至少20%的重叠。选择测深线布设方向的基本原则:有利于完善地显示海底地貌,有利于发现航行障碍物,有得于工作。检查线应与

40、测线方向正交。4、水深改正与精度要求1)吃水改正:静态吃水改正、动态吃水改正。2)姿态改正;3)声速改正;4)水位改正:单站改正、双站改正、多站改正。5、测深精度测深精度应满足下表要求深度测量极限误差测深范围Z极限误差0Z200.320Z300.430Z&500.550Z100ZX2%6、水深测量的标准图幅尺寸为:50cmx70cm70cmx100cm80cmx110cm。海岸地形测量的标准图幅尺寸为50cmx50cm,或与水深测量图幅尺寸一致。2.2.6 海道和海底地形测量1、障碍物探测航行障碍物探测的主要方法有侧扫声纳探测、多波束探测、单波束加密探测、扫海具扫测、磁力仪探测等。各类障碍物位置至少应有一组多余观测,且其位移不得大于5cm,取中数做为最终位置。2、助航标志测量助航标志是指浮标、定向信标、灯塔、灯桩、导标、无线电定位系统以有其他在海图上的有关航行安全的设备或标志,具作用是确定航道方向,反映航道宽度,标示航道上的水下航行障碍物,引导舰船安全航行。助航标志测量包括陆上助航标志测量和水上浮标测量。3、海底探测海底探测是指对海底表面与浅层沉积物性质进行探测,是为了船舶航行、锚泊所需的海底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