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社会捐赠激励机制研究

上传人:门**** 文档编号:58873286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2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高校社会捐赠激励机制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国高校社会捐赠激励机制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国高校社会捐赠激励机制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中国高校社会捐赠激励机制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高校社会捐赠激励机制研究(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分类号UDC密级硕士学位论文中国高校社会捐赠激励机制研究学 位 申 请 人:刘飞兰学科专业:高等教育学指导教师:王德广教授二一二年四月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the Degree of Master of Higher educationResearch on Incentive Mechanism of Social Donation to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Graduate Student:Major:Supervisor:liu Feilan

2、Higher EducationPorf. Wang Deguang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 443002, P.R.ChinaApril, 2012三峡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I日期:內 容 摘 要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大量教育经费来支撑,虽然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

3、拨款逐年增加,但是相对于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成本的增加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高校要想获得发展,必须主动向社会筹款。在西方国家,社会捐赠作为高校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我国高校社会捐赠起步较晚,相应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发挥的作用也相对有限。据报道,在登记注册的 1000多万家企业中,有过捐赠记录的还不到 10 万家,不及 1%。近年来,中华慈善总会收到的捐款中,来自港澳台和境外占据 70%,而中国大陆富人的捐赠不及 15%。基于此,探讨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高校社会捐赠这项伟大的公益事业中,提高人们对于高校社会捐赠的热忱,对于缓解高校经费压力,促进高校发展有着

4、重大作用。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界定了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高校社会捐赠的一些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极其重难点和创新之处。第一章,从中国高校社会捐赠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分析了对中国高校社会捐赠的现状。第二章,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探究中国高校社会捐赠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三章,分析了美国高校社会捐赠的特点,学习其成功的经验。第四章,基于上述研究,以高等教育相关利益者为切入点,从政府、社会、高校三方面谈如何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社会捐赠激励机制的对策。关键词:高校社会捐赠激励 研究IIAbstractThe

5、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educational funds tosupport, although the governments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but the relative to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cost of highereducation increase ,the educational fund is not enough

6、. Universities want to obtaindevelopment, they must take the initiative to the community fundraising. In westerncountries, social donation to higher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funds, plays an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But in our country, social donationto universi

7、ty started late, the corresponding system is still not perfect, the role is alsorelatively limited.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In the registration of more than 10,000,000enterprises, had donated record is 10,000 enterprises, not to 1%. The Chinese charitydonations in recent years, from Hong Kong and M

8、acao and overseas is 70%, while fromthe China Mainland is not to 15%. Based on this, discuss how to let more peopleparticipate in social donation to higher education, raising awareness about the socialdonation to universities, to relieve the pressure of university funding and promote thedevelopment

9、of university.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mainly elaborates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defines the related conceptsand theoretical basis, introduces some research results on social donation to universities athome and ab

10、road, and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methods, difficulties and innovations.chapter on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research on social donation to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Chapter two, Analys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cial donation to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n Incentive mechanis

11、m, discusses the achievements andexisting problems. Chapter three, from the internal cause and external cause, discusses thecause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social donation to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n Incentivemechanism. The fourth chapter,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donation to hig

12、her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learning the experiences.Chapter four, based on theabove research, the higher education stakeholders as a starting point, from the government,socie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ree aspects ,to establishsocial donation to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incentive mec

13、hanism of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ocial DonationIncentiveResearchIII目录绪论 . 1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1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3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6第四节 研究方法. 10第五节 中国高校社会捐赠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 10第六节 研究的重难点及其创新点. 12第一章 中国高校社会捐赠的现状分析. 13第一节 中国高校社会捐赠取得的成效. 13第二节 中国高校社会捐赠存在的问题. 16第二章 中国高校社会捐赠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8第一节 中国高校社会捐赠存在问题的内因分

14、析 . 18第二节 中国高校社会捐赠存在问题的外因分析 . 21第三章 美国高校社会捐赠的特点与成功经验. 24第一节 美国高校社会捐赠的特点. 24第二节 美国高校社会捐赠的成功经验. 27第四章 健全中国高校社会捐赠激励机制的策略. 33第一节 中国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分析. 33第二节 健全中国高校社会捐赠激励机制的策略 . 34结语 . 39参考文献 . 40后记 . 43附录 . 44IV绪论第一节研究背景和意义一、研究背景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对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都具有极其重要

15、的战略意义,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更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高等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了各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促使了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们意识到:教育带来的不仅是读书人自身命运的改变,更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希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到 2020 年代,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需要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 40%。教育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在这样的高等教育大背景下,虽然政府对

16、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逐年增长,但相对于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和高等教育成本的增加程度而言,政府的财政拨款在高等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却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据统计,19942000 年,依次为 2. 52%、2. 46%、2. 44%、2.49%、2.55%、2.79%、2.87%。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1020)中明确提出的4%的要求相差甚远。方国家就开始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享受着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收益。另外,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惨败。战后的日本经济陷于瘫痪,基础设施被严重摧毁。但是,日本只在短短的十几年经济复苏,国民生活稳定。可以说,战后日本的迅速崛起,首先得益于对教育的发

17、展。我国自从 1999 年对高校进行扩招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到 2009 年,我国有普通高校 2263 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24.2%,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规模达到 2979 万人,居世界第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到 2020 年代,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需要实现在此情况下,高等教育筹资多元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财政政策。高等教育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主动向社会筹资,而社会捐赠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资金来源,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在美国大学经费来源中,社会捐赠数

18、额长期保持在 10%的水平。在英国大学的经费来源中,社会捐赠比例亦超过 10%,日本公立高校的社会捐赠占学校总收入的 15%,私立学校则高达 50%以上。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尊师重教、捐资助学的优良文化传统。仅以近代史为例,就涌现出陈嘉庚、1李嘉诚等一大批积极捐赠高等教育的热心公益事业人士,这为高校筹集社会捐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在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中,社会捐赠起步较晚,虽然其在多元化筹资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和认可。但与国外相比,社会捐赠在其中所占的份额偏小,管理机制也仍处于探索阶段,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英国广播公司曾报道说:中国工商登记的企业超过 1000 万家,但有过捐赠纪录的不

19、超过 10 万家,不足1%。近年来,中华慈善总会收到捐赠的 70%来自港澳台和境外,中国大陆富人的捐赠不超过 15%。学术界对高校社会捐赠的研究也尚处于初始阶段,主要集中在高校社会捐赠的地位与作用研究、高校社会捐赠的法律与政策研究、高校社会捐赠的社会学、经济学分析等等,而在社会捐赠的有效激励理论模型的构建方面研究还是很少,而本研究就是基于这些提出来的。二、研究意义与国外相比,高校社会捐赠作为高校投资多元化的构成要素之一,我国高校获得社会捐赠在高校教育经费来源中所占比例还是相当有限的,在促进高校发展发挥的作用也相对薄弱。高校社会捐赠问题是集社会、经济、法律、伦理为一体的综合性问题,是当今高等教育

20、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社会及其高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何激励更多的人们更加积极的参与到高校社会捐赠这项伟大公益事业中,是社会及其高校所热切期待的。对于高校社会捐赠激励机制问题的探讨,对于高等教育理论深化和实践指导都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首先,深化了高等教育投资多元化理论。社会捐赠是进行高校投资的重要手段,而高校投资多元化又是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人们对高等教育投资多元化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不仅影响着人们对高校社会捐赠的热衷程度,更是直接影响了高等教育社会投资社会收益的大小。因此,对于高校社会捐赠激励机制的研究,可以深化人们对高等教育投资多元化理论的理解,更进一步深化了高等

21、教育投资多元化理论本身。其次,验证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它不只效用于受教育者本人,同时被受教育者家庭乃至全社会共同享用。社会作为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之一,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间接受益者,社会也应以捐资助学的方式来承担一部分高等教育成本。因此,高等教育社会捐赠激励机制的建立,验证和强化了高校成本分担理论。最后,完善了高校社会捐赠理论体系。高校社会捐赠在我国起步尚晚,发展较慢。国内一些相关研究很多是借鉴国外的经验模式,没有立足于本国的基本实况。并且研究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呈现的研究较为凌乱,没有形成系统研究。高校社会捐赠激2励机制是高校社会捐赠机制的一部分,本文通过研

22、究构建合理的高校社会捐赠激励机制,可以进一步完善高校捐赠理论体系。2、现实意义首先,有助于激发高等教育各利益相关者对于高校捐资助学的热衷度。政府、社会和个人是高等教育的直接或者间接受益者,享受着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丰硕果实。在高等教育需求日益发展和高校规模逐渐壮大的今天,以往只依靠政府投资办学的方式已经早已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努力于共福利的创造,构建高校社会捐赠激励机制,有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人士参与进来,共同发展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其次,有助于缓解高校办学所面临的经费紧张程度。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来支撑,教育教学的开展需要经费,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经费,教研与实验设备的配置需要经费,

23、人才引进需要经费。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表明,2005 年以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 1500 亿2000 亿元,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贷款,平均每所高校的欠债就有 5 亿元。1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提高其对高校社会捐赠所承担责任的认识,并且积极参与进来,可以缓解高校办学经费压力。最后,可以为社会、政府和高校在进行高校社会捐赠提供参考。对于高等教育各利益相关者的研究还是尚为零散,更多的研究者只是站在某一利益者的角度谈如何有效激励高校社会捐赠。比如,杨波的关于加强高等教育捐赠文化建设的思考是从社会的角度谈如何激励人们捐助高等教育事业;徐水晶,丁

24、婧的社会公平视角下拓展高校社会捐赠的政府责任研究是从政府的角度去阐明政府在激励高校社会捐赠中承担的责任。而本文从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出发,谈如何构建合理的中国高校社会捐赠激励机制,并且提出各利益相关者在高校社会捐赠中应该履行的职责,可以为社会、政府和高校进行高校社会捐赠时提供参考。第二节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依据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高校社会捐赠捐赠,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从法律的角度讲,捐赠又名赠与,是指捐赠人自愿将自己的财产无偿转让给受赠人所有的行为;2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捐赠是一种货币收入或财产单向流动或流程的市场性再分配的经济行为。3在本研究中所谓的社会1233汝信.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

2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张展为.试论捐赠的法律性质J.江南大学学报,2002,(2):32.仲伟周.赞助: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J.天津社会科学,1995,(6):15-19.捐赠,捐赠不是简单法律意义上或者从经济角度考察的捐赠。它是指社会捐赠,亦即公共捐赠。所谓公益捐赠,是指捐赠人为了资助公益事业,自愿将其所有的财产赠与受益人处分或公益性组织管理使用的行为。1公益捐赠是一种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是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行为方式。但是,公益捐赠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行为,它还涉及到捐赠主体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是一种集道德、法律和经济于一体的行为。高校社会捐赠是指来自社会捐赠收入的,用于维持和发展

26、高等教育事业的资金。也就是说捐赠人自愿将自己的财产赠与高等学校,并由高等学校进行支配和使用,以促进高等学校自身的发展的行为。22、高校社会捐赠激励机制激,是指激活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励,是指鼓励与强化人的行为。激与励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一种内部的驱动机制,即由个体的需要与动机直接指向行为。激励的语义学含义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即通过某些刺激使人发奋起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人们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在管理心理学中,激励是指激发个体在组织中的工作动机,使员工形成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内驱力,具有方向性、选择性、时效性、复杂性和能动性的特点。3“机制”一词源于

27、希腊文,本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借用,后来人们将“机制”一词引用到经济学研究中,把经济机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作用的关系及其功能称作为“经济机制”。在本文中,把机制界定为在激励高校社会捐赠活动中组织内,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综上所说,高校社会捐赠激励机制是指为获得高校社会捐赠,社会、政府、高校和个人所采取的激励措施的有机整合,其目的是为捐赠主体的捐赠行为创造良好的舆论导向、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引导和鼓励高校社会捐赠行为的产生,激发全民办大教育的热情。二、理论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有:1、高教成本分担理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最先是由美国著名高等教育财政问

28、题学者约翰斯通(D.Bruce John-stone)在其专著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英国、联邦德国、法国、瑞典和美国的大学生资助中正式提出。他指出,“成本分担是指高等教育成本完全或几乎由政府或纳税人转向至少部分地依靠家长和学生负担,以交学费的方式补偿部分1234罗公立.牟宗荣,侯贵生.高校社会捐赠的一种经济社会学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3):49.樊爱琴.美、英两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机制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4.张术松,汪雷.管理心理学概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371.教育成本,或以支付使用费用补偿政府或大学提供的住宿和膳食”。1约

29、翰斯通认为,高等教育的成本可以由四部分分担:一是政府或纳税人;二是家长;三是学生;四是捐赠个体或团体。2高教成本分担不仅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财政的公平,而且有利于促进受教育机会的均等,体现了“谁受益谁负担”的市场经济原则。其理论依据只要是利益获得原则和能力支付原则。利益获得原则(Benefits-received princi-ple),是指谁从教育中获得直接或者间接的好处和利益,谁就应该支付教育经费。并且谁获得的好处和利益越多,谁支付的费用便越多。相反,谁获得的好处和利益少,谁承担的教育经费就少。所谓能力支付原则(Ability-to-pay principle),是指所有从教育中获得直接或者

30、间接利益的人,都应该按其支付能力的大小支付教育费用,能力越大,支付的教育费用就多,能力越小,支付的教育费用就越少。利益获得原则和能力支付原则是相互联系,二者缺一不可。利益获得原则是基础,体现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则;能力支付原则是关键,体现了现代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只有充分考虑了人们的支付能力,让有更强支付能力的人们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此来减少支付能力弱者的压力,让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2、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公司社会责任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谢尔顿提出,但在当时没引起多少关注。1953年,霍华德鲍恩出版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一书,使得公司社会责任正式走入人们的视野。近年来,公司社会责任的理

31、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关的国际标准。国际社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概念的表述为:企业社会责任区别于商业责任,它是指企业除了对股东负责,即创造财富之外,还必须对全体社会承担责任,一般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劳工权利、保护环境、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捐赠公益事业、保护弱势群体等等。3加入 WTO 之后,我国很多企业敢于挑战机遇和承受压力,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积累的大量的资本,但是却忽视了遵守自身应有的社会公德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利用社会资源,为国家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财富。企业应该面对和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取信于人心,服务于社会。3、激励理论

32、20 世纪 2030 年代以来,人们从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怎样激励人的问题,并提出了不同的激励理论。主要表现有:(1)内容型激励理论。这是研究需要这一激励基础的理论,它着重对激励的原因与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其中最有名的是马斯洛(AMaslow)1DB约翰斯通.高等教育财政与收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35熊波.机会均等视角下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2-53.周国银,张少标:2001 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实施指南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14.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德弗(Alderfer)的 ERG 理论、

33、麦克丽兰(PcMeclclland)的成就需要理论和赫茨伯格(F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等。(2)过程激励理论。这是着重研究动机的形成与行为目标的选择,即激励过程的理论,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期望效价论、公平理论和波特尔劳勒的激励过程模式和综合激励模式等。(3)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这是着重研究激励目的理论,激励的目的正是为了改造和修正行为。这种理论只要有挫折论、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归因论等。(4)综合激励模式理论。属于这一类型的理论有聚合模型、混合模型、整合模型以及罗伯特豪斯(Robert House)所提出的激励综合模式,都试图通过一个模式把各种激励理论综合起来。1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综述一、国外研

34、究综述高等教育投资多元化理论上世纪 90 年代成为全球的普遍趋势。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高校社会捐赠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丰富。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与侧重点对高校社会捐赠进行研究,纵观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研究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校社会捐赠的现状调查研究2007 年哈佛教育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哈佛大学的年度财政报告,报告中写到接受捐赠和募款集资,已成为美国高校的主要经费来源。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美国高校社会捐赠收入增长迅速,19801981 年美国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获得了 42.3亿美元的捐款,19841985 年数额是 63 亿美元,19871

35、988 年数额为 82 亿美元。2美国基金会中心的资料显示,19972002 年基金会给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带来了高达359.5 亿美元数额的捐赠,2003 年美国高等教育系统所获得高达 239 亿美元的捐赠,其中来自校友和基金会的分别为 66 亿美元,分别占捐款总数的 28%;其次就是非校友个人捐赠,为 19%,公司的捐赠为 18%,宗教及其他组织的为 8%。这些数据有力显示了捐赠在美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这些数据的调查对研究美国高等教育捐赠制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2、高校社会捐赠的理论基础研究高校社会捐赠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最主要的就是教育经济学里的高等教育成126张术松,汪雷.管理心理学

36、概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377.何玉蓉.我国高校教育捐赠制度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11,(28):19.本分担理论。高教成本分担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纽约州立大学的布鲁斯约翰斯通 (D.BruceJohnstone)于 1986 年最早提出的。之后他对全球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象作了全面的研究,他指出,打破以往高等教育由国家财政拨款全面承担的局面,采用多渠道筹款的方式,这甚至在“义务高等教育”的最后阵地欧洲,都开始出现。而分担的主体,可以归纳为四部:政府(纳税人)、家长、学生以及个体或机构的捐赠。3、高校社会捐赠的影响因素研究1995 年美国维吉尼亚州

37、立邦联大学的韦廉姆哈里森(WiliiamB.Harrison)认为,设置有吸引力的捐赠项目以及有针对性地进行校友活动是扩大高校社会捐赠规模的有效途径;而来自澳大利亚 RMTI 大学的贾布里勒伯曼(Gabrielle Berman)和辛克莱达维森(Sindalr Davidson)在 2003 年对澳洲各地区一百多家慈善机构进行了调查问卷,试图找出捐赠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数量和捐赠规模两者间的关系,结论却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对捐赠管理和监督得越多,捐赠数量就越多的因果关系并不是绝对的。文章有陈志琴,俞光虹,周玲的影响中美高校募捐的社会因素比较,罗公利、刘惠明的我国高校社会捐赠影响捐赠者决策的因素研究

38、,罗公利,刘慧明,王士卿的影响我国大学社会指赠的学校自身因素研究等。4、高校社会捐赠的政策法律研究为了鼓励社会各界对高校捐赠,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制定了一整套法律法规以及配套措施,为教育捐赠提供较为完备的法律依据。美国政府对高校教育捐赠的鼓励政策主要有两条:一是给捐款人减免适当的税收。2002 年“财经法”Finance Bill 2002)中第 96、97 条明确规定了对不动产捐赠和捐赠中的个人所得税的优惠,2003 年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Income Tax Amendment Bill)中第 27 条对私人捐赠有明确的减免税规定。二是制定政策鼓励大学募捐。Willam Gale & Jo

39、el Slemrod 在 2000 年研究了美国的特殊税收优惠政策。美国政府在个人所得税法上也为捐赠制定了优惠政策来刺激捐赠。除此之外,美国联邦政府征收高额遗产税,鼓励富有阶层向公益事业捐赠。美国遗产税的税率非常高,2001 年,遗产税开征起点是 67.5 万美元,联邦对 67.5 万美元至 300 万美元之间的遗产征税为 37.5%,对超过 300 万美元的遗产征收的税率达55%。由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教育捐赠的政策,使捐赠人除了可以名垂青史之外,还可以免税,因此极大地激发了美国人对大学的捐赠热情。5、高校社会捐赠的高校管理研究Melissa Trujillo2006 年在Harvard

40、s Endowement Grows to nearly30 Billion一文中写到,财政年度结束,哈佛从校友和社会人士那里获得了 292 亿美元的捐赠。捐赠对哈佛大学的发展已不是点缀,为其在全世界保持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Dorothy7(Robinson,Scott Suddut 在 2007 年详细研究了哈佛大学的基金管理模式。在哈佛,捐赠基金在大学内部的使用和运作是分离的,由管理公司负责基金的管理运作,而基金运作收入在校内的使用则主要取决于基金入校时捐赠人的意愿和捐赠的分类。哈佛大学的捐赠基金在各个学校、院系、科研机构、场馆及管理部门的分配很不均衡。一般学生数量多或社会影响较大的部门,

41、如文理学院、医学院和商学院所获得的捐赠多,所占捐赠基金份额大。在捐赠基金运作的收入分配上,各个部门所分得用于运作的资金与各自拥有的基金呈正比,捐赠基金份额大的部门捐赠基金运作收入所占的比例也高。6、高校社会捐赠的非盈利组织管理社会捐赠的筹措主体具有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美国莱斯特M萨拉蒙等于 2002 年出版了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一书,通过对全球多个国家非营利组织的大量调查研究,总结了目前全球范围内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情况,指出了不同背景的国家出现的典型问题,并且进行了原因分析。二、国内研究综述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短缺这一现实问题,各教育专家及理

42、论研究工作者对教育捐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1、高校社会捐赠形成的理论阐释随着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深入人心,国内对高等教育多元投资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形成了许多教育捐赠的理论。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教育捐赠的价值进行了研究。伦理学对高校社会捐赠的解释是“企业公民”理论,也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也应该为社会尽一份责任和义务。在这样的理念下,企业捐赠是一种自觉的社会道德行为。朱小梅(2003)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捐赠行为涉及捐赠双方的“名”和“利”,所以教育捐赠行为的当事人在捐赠中就有一个道德合理性问题。她从捐赠行为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伦理角度,分析了捐赠双方应具备的伦理关系,

43、提出了科学评价捐赠行为的伦理向度。农新贵、何静(2003)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捐赠的合理性,他们认为捐赠是经济资源的再分配的一个过程,将引起社会经济效益的变动,可用经济学上的投入产出曲线分析。2、高校社会捐赠的法律研究为了促进我国教育捐赠的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教育捐赠:199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较全面地规范了捐赠和受捐行为,该法明确规定了捐赠主体和受捐人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捐赠活动中保证合法化所应该采取的措施;对捐赠的财产保持透明度,按照合法、安全、有效三原则使用和管理捐赠;也颁布了促进企业和个人的捐赠积极性的税收优惠政策,2004 年基8金会管理条

44、例的颁布对我国教育捐赠的管理机构基金会影响深远,为我国教育捐赠事业提供了宏观政捐赠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部分学者对这些法律做了详细的分析。陈恩美(2000)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所涉及的捐赠法律关系的主客体、成立形式以及撤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的修改建议。王悦群(2008)对我国目前教育捐赠与冠名权行使的不规范,从法律角度加以分析,提出有利于冠名权行使规范化的对策。尤琳(2008)分析了教育捐赠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认为教育捐赠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尚未理清,限制了教育捐赠的发展。3、高校社会捐赠的税收分析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解除高等学校发展困境,在财政政策作用

45、空间不大的情况下,应该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功能。完善的高校税收政策可以调节高校公益性与私益性的矛盾,还可以激活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对各类主体投资教育具有积极意义。2009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将企业捐赠得免税额度从原来的 3%提高到 12%,对企业的优惠幅度加大,但没有开征财产税、遗产税和赠予税。鉴于税收政策对教育捐赠事业的巨大作用,学者们逐步将目光投向了对我国税收政策的研究。4、高校社会捐赠的管理模式研究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董玲俐(1995)就针对基金的管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大学捐赠基金设立和运作中,应当根据捐赠人的意愿,设立永续型和增长型大学捐赠基金,还大胆提出要利

46、用金融市场使捐赠基金产生收益。黄争舸(2003)从捐赠基金的特点、目标、组织方式、投资方式和管理方式对捐赠基金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改进大学捐赠基金管理工作的若干建议。孟东军等人(2003)归纳了国内高校几种典型的管理模式,分为市场运作型、行政管理型、委员会型、海外拓展型和行业依靠型,分别举例进行了阐释。而后又在 2005 年详细对比了中美两国大学教育捐赠的作用、地位、法律法规、组织机构、捐赠文化和募捐方式方法,为我国高校教育捐赠管理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张云(2004)研究了美国加州大学的捐赠管理机制。它分别建立了负责基金筹措、管理和经营运作的机构并制定出了相应的管理制度。5、高校社会捐赠的

47、组织机构研究典型文章有王任达,刘春生发展大学基金会,促进大学教育捐赠,黄争航、瞿海东、邹碧金的关于改进和加强大学捐赠基金管理的思考,以及孟东军、陈礼珍的中美大学教育捐赠管理比较研究,孟东军、张美凤、顾玉林的我国高校社会捐赠管理比较研究等。9第四节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通过百度、知网等查询高校社会捐赠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学者研究高校捐赠激励机制的现状及进展情况,分析其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创新。二、比较研究法在搜集到的资料基础上,本文对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同时将我国与国外的高等教育社会捐赠进行了比较,分析国外高校社会捐赠获得发展的先进经验,提出构建符合

48、我国国情的高校社会捐赠激励机制。三、综合分析法通过综合分析,从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四个层面阐述社会捐赠的理论依据;从政府、高校、社会和个人四个方面明确各自在我国社会高校捐赠中的职责所在。第五节中国高校社会捐赠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一、中国高校社会捐赠必要性分析1、高校社会捐赠的获得是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19 世纪末曾担任哈佛大学校长的查尔斯埃利奥特对于约翰洛克菲洛关于“建成一所世界一流大学需要什么”的问题时,他的答案是“5000 万美金和 200 年”。而在 20 世纪初,芝加哥大学却只在短短的 20 多年和稍多于 5000 万的美金就办成了世界一流大学。可见,办学经费是学校维持生存和发

49、展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学校办学的质量和发展的空间。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发展,高校办学经费的获得已经由单一的政府承担演变为社会筹资多元化,而高校社会筹资多元化主要是以社会捐赠为主要方式。2、高校社会捐赠的获得是学校声誉的重要标志。高校社会捐赠是集道德、法律与经济为一体的行为,它一方面调节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加社会福利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人们的捐赠动机是多元的,有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公益动机,也有为实现自我需要、提高个人社会影响力的动机。一般来讲,那些教学质量好、学术水平高、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的大学,能更多的获得社会捐赠。因为捐赠者在向这些高校捐赠时,其捐赠动机能够更有效的获

50、得满足,因此捐赠者更乐意与此类高校实现捐赠合作。3、高校社会捐赠的获得是优化治理的重要动力。高校的治理结构分为内部治理10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内部治理结构是指高校内部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划分及其运行监督机制等;外部治理结构是指高校与政府管理部门、社会、家长、企业等的关联。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文件直接对学校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管控,而社会捐赠作为高校筹资的一种手段,为高校优化治理结构提供了动力。一方面,社会捐赠的获得对高校内部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捐赠密切了高校与外部的联系,优化了大学的外部治理结构。4、高校社会捐赠的获得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

51、的延伸,也是达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在改变个人命运、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方面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现代社会随着市场化的冲击、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城乡居民差距的拉伸导致的一系列的不平衡等,同时也造成教育不公平问题。也就是说,强势群体利用其优势资源让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弱势群体在受教育过程却是处于劣势地位,对于贫困家庭、偏远农村家庭很容易出现教育致贫甚至辍学的现象。如何通过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从而促进社会公平,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国家都是很迫切的问题。二、中国高校社会捐赠可行性分析1、国外高校谁捐赠经验的借鉴与启示。国外高校社会捐赠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无论是从捐赠规模到捐赠制度,从

52、捐赠资金的筹集到资金的管理,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以美国、英国、日本和加拿大的表现颇为突出。在美国,现在比较知名的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等的创办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源于社会捐赠的获得。战后日本的崛起也是得益于对教育的投资,目前日本的私立高校的收入来源也是社会捐赠。2、国内高校社会捐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古至今,教育学界的种种慈善行为,都深受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文化价值的影响。诸子百家思想中,墨家思想是最具慈善主义的人文情怀。墨子主张通过培养“兼士”来治理国家,以此建立一个“兼爱”的社会。所谓的“兼士”,是指培养“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之

53、人士。虽然这种思想含有浓厚的利他主义成分,但是还是未能得到统治阶级的强化与推广,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导思想的儒家思想才真正成为中国捐赠文化的基础。在对于人性本然的认识上,儒家思想基本持性善论的观点,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近代许多实业家乐意为社会做出贡献,很多是受这种文化的影响。卢作孚曾言:“我们应努力于共福利的创造,不应留心于个人福利的享受。”3、国内社会捐赠事业的现存潜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综合国力日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成熟社会的标志是人们超越了对物质的追求而去发觉生命中另一些抽象的价值。但是,在经济取11得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捐赠事业并没有获得同等程度的发展。英国广播公司曾报道说:中国工商登记的企业超过 1000 万家,但有过捐赠纪录的不超过 10 万家,不足1%。近年来,中华慈善总会收到捐赠的 70%来自港澳台和境外,中国大陆富人的捐赠不超过 15%。1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07 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情况分析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公众和企业的慈善捐赠(款物)总额为 223.16 亿元,约占我国去年 GDP 的0.09%,全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