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区规划原理:第三章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58864439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9.6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住区规划原理:第三章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住区规划原理:第三章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住区规划原理:第三章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资源描述:

《住区规划原理:第三章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区规划原理:第三章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5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13.1 3.1 住区的组成要素住区的组成要素( (物质要素与精神要素物质要素与精神要素) )物质要素由自然和人工两大要素组成。 自然要素指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物等; 人工要素指各类建筑物以及工程设施等;精神要素指社会制度、组织、道德、风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修养等。第三章 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2在居住区内,除了布置住宅外,还须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活动场地、道路广场、市政工程设施等,居住区内也可考虑设置少数无污染、无骚扰性的工业。居住区的物质构成要素3.2 3.2 住区的功能住区的功能

2、住区应当满足居民的宜居需求,同时促进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住区功能强调宜居性。住区的功能包括以下主要方面: 3.2.1 3.2.1 居住功能 提供令人满意的住房,应与居民生活方式和经济承受能力相一致、安全、健康。 3.2.2 3.2.2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高效性 通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将公共成本最小化。 3.2.3 3.2.3 环境保护、维持生态过程 采用对环境友好型的规划建造技术和方法最大可能地生态、环保、节能、省地,实现对生态过程的维持和改善。 3.2.4 3.2.4 社会互动功能 通过邻里、社会网络、组织机构、教育系统和环境设施为人际交往提供机会,以促进居民参与

3、游憩、休闲、社交、就业和购物等活动。 3.2.5 3.2.5 对多样性的包容 充分考虑居住的私密性、体验自然环境的机会、远离紧张的城市环境的场所、社会化等因素,包括居民构成、生活方式、文化和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多样性,赋予居民以场所感、归属感、自豪感和满足感。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33.3 3.3 住区的规划结构住区的规划结构 住区的规划结构,是根据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的组织方式。 家庭小汽车的发展给传统住区结构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在20世纪以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住区规划建设实践先后对住区规划结构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其中最有影响的住

4、区结构模式包括: 郊区整体规划社区模式 邻里单位模式 居住开发单元模式 扩大小区模式(居住综合区) 新城市主义模式(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等)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43.3.1 3.3.1 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 1、郊区整体规划社区模式(suburban master planned community model)美国最早的有规划的住区模式,是由奥姆斯特德(0lmsted)和沃克斯(Vaux)于1868年为美国伊利诺斯州的河滨小镇(Riverside)提出的设计原则,成为以后一个多世纪许多城镇住区发展的指导方针。 它的特征是采用曲线型的街道、尽端式道路并在交叉口形成三角

5、形的绿化休憩空间,街道两侧充满当地园艺特色的前院草坪,构成了开放空间景观的组成部分。街道树木成行使得道路在连续转弯时使人产生了新的心理期待。 在住区中心设置了一个由商店和列车换乘站构成的小型商业中心,配置学校办公楼区、休闲场所,上下班也可乘坐小汽车并在购物中心、就业中心、学校和其他目的地设置了宽敞的停车场地,保证了机动性和可达性(图18-2-1)。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5 2、邻里单位模式 (neighborhood unit model) 这一模式由美国克拉伦斯. 佩里(Clarence Perry)1929年提出。它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住区的基本形式,以避免由于汽车的迅速增长对居住环

6、境带来的严重干扰。住区内配置足够的生活服务设施以丰富居民的公共生活,促进社会交往,密切邻里关系。邻里单位有明确的边界通过步行网络系统将住宅与小学、休闲设施和少量的社区商业等相互联系,并形成一个开放空间体系,而所有这些都在步行范围内。提出规划布局的六条基本原则。 1)邻里单位周围由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的居住气氛; 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支撑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在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30004000人; 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

7、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结合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布置, 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hm2),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 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6 克拉伦斯.斯坦因(Clarence Stein)和亨利.莱特(Henry Wright)以邻里单位理念为指导规划设计了新泽西州的雷德邦(Radburn),是这一模式的经典案例。 在雷德邦,每个街区都有一套景观化的开放空间和人行交通骨架,以此来避免人车冲突。主要道路沿邻里外围绕行而非穿越通过。住宅的前门都朝向人行绿化开放系统,而后门则朝向

8、停车场地和街道,居民开车到达一处尽端式道路或停车院落停车然后进家门从而形成了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从机动车道下穿的人行系统使居民能够步行到商店、学校和游戏场地和休闲设施,避免了人车混行可能带来的危险尽端式道路还可以作为活动场地使用。道路系统被组织为一个由服务院落或者尽端路、邻里支路、邻里主路和主要用于车行并连接购物和就业区的公路等组成的分级体系。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7 邻里单位的住区规划思想对世界各国城市住区规划建造实践影响深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新城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英国哈罗新城(图18-2-3)。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8 3、居住开发单元模式(Housing

9、Estate) 在邻里单位被广泛采用的同时,前苏联提出了扩大街坊的规划原则,与邻里单位的理论十分相似。 随后不久,各国在住区规划和建设实践中又进一步总结和提出了“居住开发单元”的组织形式,即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如河流等)划分,并不被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每一居住开发单元内设有一整套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规模一般以设置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下限的依据,以单元内公共服务设施最大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 原苏联早在1958年批准的城市规划修建规范中就明确规定居住开发单元作为构成城市的基本单位,对其规模、居住密度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和内容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对我国

10、从1950年代末开始的居住小区建设以及其后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9 4 4、“扩大小区”与“居住综合区”模式 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大干道的间距。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工作与居住地点分布的不合理造成城市交通越来越紧张和拥挤。随着城市住区改建的艰巨性以及住区规划与建设实践中逐渐暴露出来的问题如小区内自给自足的公共服务设施在经济上的低效益,居民对使用公共服务设施缺乏选择的可能性等,都要求住区的组织形式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和各种性质的“居住综合区”的组织形式应运而生。 “扩大小区”就是在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约1

11、00150公顷)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商业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扩大小区边缘,即相邻的扩大小区之间,这样居民使用公共服务设施可有选择的余地。如英国的第三代新城密尔顿. 凯恩斯(Milton Keynes)就作了很好的探索。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10 “居住综合区” 是指居住和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组织形式,有居住与无害居住与无害工业结合的综合区,有居住与文化商业服务、行政办公等结合的综合区工业结合的综合区,有居住与文化商业服务、行政办公等结合的综合区,居住综合区不仅使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方便,节省了上下班时间,减轻了城市交通的压力,同时由于不同

12、性质建筑的综合布置,使城市建筑群体空间的组合也更加丰富多彩。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11 “居住综合体”是指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这种居住综合体在1940年代末1950年代初法国建筑师勒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马塞公寓柯布西耶设计的马塞公寓中得到了体现。它不仅仅为居民生活提供方便,而且还试图通过这种居住组织形式促进人们的相互交流和关心。这种居住综合体对节约用地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也是十分有利的。 为缓解二战后欧洲房屋紧缺的状况而设计的新型密集型住宅,充分地体现了勒 柯布西耶战前要把住宅群和城市联合在一起的想法。 该项目直接由政府拨款,

13、并且没有固定建造地点的限制,4个放置在马赛风景中心带的地点都可考虑。 马赛公寓代表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对于住宅和公共住居问题研究的高潮点,结合了他对于现代建筑的各种思想,尤其是关于个人与集会之间的关系的思考。那里的居民都已经形成一个集体性社会,就像一个小村庄,共同过着祸福与共的生活。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12 马赛公寓,1946-1957建于马赛市郊的一座大型公寓住宅。被设计者称之为“居住单元盒子”,按当时的尺度标准是巨大的,165米长,56米高,24米宽,通过支柱层支撑在3.5x2.47英亩面积的花园,这种做法是受一种古代瑞士住宅小棚屋通过支柱落在水上的启发,主要立

14、面朝东和西向,架空层用来停车和通风,还设有入口、电梯厅和管理员房间。让居民尽可能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增进居民之间的相互交往。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13 大楼共有18层,有23种不同的居住单元,共337 户,可供1500-1700名居民居住,提高了居民选择的自由度,突破了承重结构的限制,从单身住户到8个孩子的家庭,室内楼梯将两层空间连成一体, 起居厅两层通高,达到4.8米高,3.66x4.80 米大块玻璃窗满足了观景的开阔视野,在第7 、8 层布置了各式商店,如鱼店、奶店、水果店、蔬菜店、洗衣店、饮料店等,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使使公寓成为满足居民心理需求的小社会公寓成为满足居民心理需求的

15、小社会。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14 幼儿园和托儿所设在顶层,通过坡道可到达屋顶花园。设有小游泳池、儿童游戏场地、一个200米长的跑道,健身房、日光浴室,还有一些服务设施被勒 柯布西耶称为“室外家具”,如混凝土桌子、人造小山、花架、通风井、室外楼梯、开放的剧院和电影院,所有一切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他把屋顶花园想象成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的甲板,供游人欣赏天际线下美丽的景色,并从户外游戏和活动中获得乐趣。“户内生活像一次海上旅行”,这种思想贯穿于马赛公寓设计的始终。 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15BIGBIG设计哥本哈根八字住宅设计哥本哈根八字住宅 “Big is More”是

16、BIG建筑设计一贯秉承的设计理念。以“大胆创新”、“建设立体街道”理念设计的8House是BIG与同一家开发公司完成的第三个项目,是BIG architects住宅三部曲之一。 整个大楼平面布局呈“八”字形,人们可骑车沿着露台花园从街道一直上到10楼的顶层公寓,61000平米包括三种类型各异的住宅和10000平米的零售和办公,构成了丹麦目前最大的私人开发项目。 创造了两个独享的内部庭院,中心十字部分含有面向全部住户开放的500平米公共设施,同时把庭院一分为二。东北角被高高抬起,又在西南角被压低,光和空气得以灌入南部庭院。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16 八字住宅”并不同于传统的建筑体块,它把

17、一个活跃的城市社区的所有成分堆叠加在水平层里,由直通十楼的连续的散步道和单车径联系,创造了一个三维立体的城市社区,把郊区生活融入到商业和居住功能共存的城市活力中。一个9米宽的走廊穿过建筑,连接了西侧的公园地带和东侧的运河水系。 150个联排住宅沿整个建筑延伸,又沿街道至顶层上下盘绕。“在传统的社会生活中,自发性相遇和邻里互动等都被限制在建筑首层中,而”8字住宅“把它们径直扩展到顶层。” “八字住宅”满足了476个居住单元全部人生阶段的居住需要,一个建筑内含不同面积的公寓,顶层公寓,联排住宅以及供城市商业贸易使用的办公空间等。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17 5、新城市主义模式(New Urb

18、anism) (1)新城市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新城市主义”于19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由安德雷斯杜安伊(Andres Duany)与伊丽莎白普拉特 赞伯克(Elizabeth PlaterZyberk)提出的新传统邻里区开发和由彼得卡尔索普倡导的公共交通导向的邻里区开发。 新城市主义模式提出一个理想邻里的基本设计准则包括: 1)有一个邻里中心和一个明确的边界,每个邻里中心应该被公共空间所界定,并由地方性导向的市政和商业设施来带动; 2)最优规模由中心到边界的距离为400m左右的空间范围; 3)各种功能活动达到一个均衡的混合居住、购物、工作、就学、礼拜和娱乐; 4)将建筑和交通建构在一个由相互

19、联系的街道组成的精密网络之上;公共空间应该是有形的而不是建造留下的剩余场地,公共空间和公共建筑的安排应优先考虑。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18 (2)新城市主义模式的设计特征 新传统邻里模式提出了一种人性尺度的、行人友好的、带有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的物质环境,以鼓励社会交往和社区感的形成(图18-2-5)。其主要设计特征为:1)相对自给自足的步行环境,围绕着核心城镇设施和商店布置住宅;2)为人行和车行提供更多可选择的通行路线;3)设计为行人、自行车、游戏以及机动车等共同使用的街道; 4)为了围合街道空间以形成公共空间,建筑的道路退界较少,街道两侧的住宅前廊离人行道也较近。车库设置在住宅的背面

20、并通过后街进入以减少车库通道缘石打断街道的次数;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19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20 (3)公共交通导向开发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彼得 . 卡尔索普的“交通导向开发”基本模型,即TOD模型,利用了运输与土地使用之间的一个基本关系,将开发集中在沿轨道交通线和公交网络的结点上,把大量人流发生点设置在距公交车站很近的步行范围内,鼓励更多的人使用公共交通。 TOD是一个紧凑布局的、功能混合的社区,以一个公共交通站点为社区中心,典型的TOD规划方案经常包括自社区中心或车站核心区向外的放射形街道,以提高居民的交通效率,因为

21、这些街道缩短了与社区中心的距离,并在设计上加强了中心区的清晰感与个性特点。 其重点在于将现有郊区环境中彼此孤立的用地整合为可以通过步行到达公交站点的步行尺度开发模式。 1)规划结构特点。 一个TOD即是一个围绕公交车站将功能密集交织在一起的社区。 一个典型的公交导向开发住区规模从2040hm2不等,其构成包括:10002000户以公寓和连排为主的不同类型住宅,住区的核心位置是公共交通站点。 最靠近车站的是零售业区、商业服务区办公楼、餐馆、健身俱乐部、文化设施和公用设施,人性化设计,具有独特的和易识别的位置、形状和体积,以强调各种公共机构强调各种公共机构和公共空间在社区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公共空间在

22、社区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商业区附近,有小规模的适于单身、学生和老人等的双联房、连排房和公寓,也有独立式家庭房屋。这种模式可以满足不同收入群体和不同类型家庭,包括年轻的单身这种模式可以满足不同收入群体和不同类型家庭,包括年轻的单身族、已婚夫妇、有孩子的家庭、空巢家庭和老人等。族、已婚夫妇、有孩子的家庭、空巢家庭和老人等。 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21 2)混合土地使用与开发密度。 TOD强调土地混合用途,并以公共交通优先为规划原则。 居民距离社区中心或公交车站不超过600m,或10min步行程; 公交车站之间的距离在0.81.6km,车程不超过10min; 区内机动车时速不得超过25km,

23、内部服务性道路路宽不超过8.5m。 居住开发密度是2560户/hm2, 接近车站地方的商业用地不少于10,市中心1.6km范围内不再允许设置其他商业中心。 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22 在欧洲的一些城市,如斯德哥尔摩和哥本哈根,公交导向开发是区域性发展战略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强调紧凑增长、开放空间和永续性。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23 Laguna West总体规划的主要着重点是它的100英亩的公共中心,包括了市政和商业用途,社区总共由3400户不同形式的中高密度的住宅。 对角线的林荫大道把集中的中心区域和周围低密度、独户住宅的从属区域相连接。一个65英亩湖在两个区域之间形成分明的

24、界限。湖中的两个岛屿提供了中密度的居住地区。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24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25 在已有的或规划的区域快速公共交通干线周围开展建设。 这样的区域快速公共交通干线包括轻轨线路、地铁线路、常规公交快线(Express Bus service),保证至少15分钟一班的发车频率以及专有的路权。 远离区域快速公交线路的地区必须提供公交支线服务,到达区域快速公交站点的行驶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大约3.5公里),因为根据调查,10分钟被认为是人们选乘区域公共交通之前所能承受的最大行程时间。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26“社区型TOD”:通过公交支线与公交主干线相连,公共汽

25、车在此段距离运行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27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28 3.3.2 影响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 住区的规划结构主要取决于住区的功能要求,而功能要求必须满足和符合居民的生活需要。 因此居民在住区内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是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决定因素。 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29 一般情况下,居住区的构成要素可划归为用地、设施、交通、景观、空间五个部分。 在考虑具体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时,构思过程的第一步往往是对规划结构进行组建的过程。构成要素被划归为上述五个部分,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相互重叠交叉的一个半网络的结构关系。

26、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方式和城市道路(包括公共交通的组织)是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居住区规划结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此外,居民行政管理体制、城市规模、自然地形的特点和现状条件等对居住区规划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公共服务设施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30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31 路网布置:有环通式、半环式、尽端式以及以上三种基本形式相结合的混合式、自由式等多种形式。人车分流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32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3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于居住区各类交通工具存放安排的静态交通组织也对规划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其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置方式,使

27、得规划结构在细部空间上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入。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34绿地系统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35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空间与景观系统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36 居住区规划设计也应力求塑造出具有可识别性的、具有特色空间景观的居住区形象,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传统文脉的延续。 (2)整体性的规划原则。 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37 居住小区的规模以一个小学的最小服务人口规模为人口规模的下限,而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上限。 二级结构:居住区二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小区 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3.3.3 住

28、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38 2以居住组团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二级结构:居住区二级结构:居住区居住组团居住组团 这种组织方式不划分明确的小区用地范围,住区直接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39 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三级结构:居住区三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居住组团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40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41 住区的规划结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由于城市规模的各异、城市用地布局的不同形式、居住区管理体制的

29、变迁、地域性经挤发展的差异等,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导入,市场的多元性造成了规划上的多元性,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也生成了一些新特点。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423.3.4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布局形态是规划结构的具体表现,但它决非凭空而产生。规划的布局形态应以人为本,符合居民生活习俗和居住行为轨迹,以及管理制度的规律性、方便性和艺术性。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中心式”布局形态 2“围合式”布局形态 3“轴线式”布局形态 4“隐喻式”布局形态 5“片块式”布局形态 6“集约式”布局形态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43 1“中心式”布局形态 将居住空间围绕占主导地位的特定空间要

30、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并以自然顺畅的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442“围合式”布局形态 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一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452“围合式”布局形态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46 3“轴线式”布局形态 空间轴线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地、水体等,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通过空间轴线的引导,轴线两侧的空间对称或不对称布局,通过轴线上的几个主、次节点控制节奏和尺

31、度,整个居住区呈现出层次递进、起落有致的均衡特色。 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47 “轴线式”布局中,应注意空间的收放、长短、宽窄、急缓等对比,并仔细刻画空间节点。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48 当轴线长度过长时,可以通过转折、曲化等设计手法,并结合建筑物及环境小品、绿化树种的处理,减少单调感。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49 4“隐喻式”布局形态 “隐喻式”布局是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里上的某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意在像外”的升华境界。 “隐喻式”布局注重对形态的概括,讲求形态的简洁、明了、易懂,同时要紧

32、密联系相关理论,做到形、神、意融合。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50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51 5“片块式”布局形态 这是传统居住区规划最为常用的布局形态。 住宅建筑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遵循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形成紧密联系的群体。它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态。 “片块式”布局应控制相同组合方式的住宅数量及空间位置,尽量采取按区域变化的方法,以强调可识别性。 同时,片块之间应有绿地或水体、公共设施、道路等分隔,保证居住空间的舒适性。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52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532022-2-19住区规划原理54 6“集约式”布局形态 “集约式”布局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依靠科技进步,尽力开发地下空间,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布局空间。 “集约式”布局由于节约用地,可以同时组织和丰富居民的邻里交往及生活活动尤其适用于旧区改建和用地较为紧张的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