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食品)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740137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食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食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食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食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食品)(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食品)发展规划(2009-2015)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江西省科技创新“六个一” 工程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绿色食品 (含有机产品, 下同)产业发展,特编制本规划。规划以 2008 年为基准年, 规划期为20092015年,2012年前着重实施一批重大工程 与项目。一、发展基础(一)基本现状。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方式生产, 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安 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发挥绿色食品龙 头企业和品牌产品的示范带动作用,是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加速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 变

2、和数量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 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种质资源、科研力量 等优势,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推行“公司协会 专家农户绿标”的发展模式,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数量和 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以农民增 收为核心、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绿色食品标志品牌为纽带、 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农户参与为基础 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2008 年,全省绿色食品、绿色有机生产 资料总数达 1280 个,绿色食品总数排名全国前八位,有机 食品产品数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共有 27 个县的 32 个基地被 农业部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

3、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 854 万亩 , 列全国第二位;绿色食品、绿色有机生资企业442 家 ,其中,有 120 家绿色食品企业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占全省总数的 29%,有 15 家绿色食品企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 化龙头企业, 占全省总数的 55.56%,绿色食品企业占 “双十” 企业总数的 80%,占“双百”总数的 39%。环境监测总面积 4300 万亩,实现销售收入 190 亿元。虽然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就整体 而言,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 不足和问题。一是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较弱,绿色食品产业 技术体系尚不健全;二是加工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参与

4、资源 深度开发、科技研发及市场开发的能力相对较弱,集聚发展 的能力尚待加强;三是资金投入不足,社会资本参与程度低,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四是市场开拓能力有待增 强,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的知名品牌缺乏,品牌 建设需要继续加强。二、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强 农产品竞争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农民增收 为目标,围绕“生态江西,绿色发展”的战略构想,按照“突 出优势、强化基础、壮大产业”的思路和“产业链最长、效 益最好、经营主体明晰、生产标准严格”的要求,进一步明 确产业发展定位与主攻方向, 突出抓好科技提升、基地建设、 产业化

5、发展、市场网络及品牌创建,促进种养与加工、流通 等环节相衔接,推动产品空间集聚和产业升级,全面提高产 业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把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建设成为 带动全省农产品生产的支柱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行产 业、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支撑产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的高效产业。(二)基本原则。坚持科技创新原则。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在环境保 护、生产加工、标准建设等领域更多地研发和采用新技术, 在检测、认证、监管等环节不断创新。坚持质量与发展并重原则。严格执行绿色食品标 准,坚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严格按照绿 色食品管理条例和有关规章制度,实施严格、规范的绿色 食品标识管理。坚持政府引导与

6、市场运作相结合原则。加强政策引 导,着力创造有利于绿色食品发展的政策环境;建立规范的 市场秩序,鼓励企业和农户自主开发。坚持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原则。 按照生态特点、资源 优势和加工水平,确定发展规模和速度,防止盲目发展和低水 平重复建设,避免由于结构雷同造成的不良竞争。坚持绿色食品产业与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原则。根 据当地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选准发展主导产业,实行规模 化生产和专业化加工。(三)发展目标。总体目标是,到 2015 年,绿色食品产业得到全面发展, 产值在农业中的比重明显提高,特色农产品得到有效挖掘,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技术领 域取得新突破,政策支撑体系更

7、加完善,在国际国内市场上 具有较强竞争力。主要实现以下目标:1、产业链目标。 绿色食品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料生产 (农 户、基地)、产品加工、 市场销售三个环节 (如图) 。到 2015 年,全省形成完善的绿色食品产业链,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 地 55 个,面积 2000 万亩,绿色农业示范区(基地) 20 个, 面积 800 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带动农户 280 万户、专业 大户发展到 15万户;绿色食品生产专业合作社 800 个。2、产能目标。到 2015 年,全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 绿色生产资料总数超过 2800 个,生产企业 680 家,绿色食 品加工能力将达到 1500 万吨。3、技术

8、目标。到 2015 年,从事绿色食品工作的专业技 术人员 3.2 万人;科技进步对绿色食品产业的贡献率达到 50% 以上, 全省绿色食品安全监督抽查覆盖率达到100%;绿色食品环境监测面积达 5700 万亩;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绿 色植保技术,提高农药和化肥利用率20%以上。4、市场目标。 到 2015年,绿色食品产业总产值超过 800 亿元,力争国内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达到6%以上;打造 10个以上具有国际国内影响的绿色品牌。三、主要任务 .(一)重点发展领域。1、抓好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提升绿色食品产业的科 技支撑能力。一是着力抓好农业科技攻关。充分利用现代生 物技术改良主要农作物、畜禽及

9、水产品品种,重点发展水稻 作物新品种引进与繁育,绿色蔬菜新品种的培育,果树优良 品种的引进、筛选及特色优良品种变异技术研究,利用分子 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开展畜禽品系选育研究与开发 利用,大力开展淡水名特优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二是大力 推进生产和加工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包括主要农作物、畜 禽、水产栽培养殖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绿色植保技术应用, 绿色农产品贮藏、保鲜和深加工技术的应用,农业高新技术 的研究和应用。三是推进绿色食品生产机械化。全面提升水 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大水果、油料、茶叶等特色绿色 食品产区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与推广力度,提高种苗繁育和 保鲜环节机械化应用水平。四是努

10、力建设绿色食品产业科技 队伍,建立绿色食品科研领头人培养机制,搭建产学研相结 合的绿色食品研发平台,结合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和农 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加大技术应用人才和经营人才的 培养,提高绿色食品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2、抓好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构建绿色食品产业 体系。立足我省农业发展现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着重围绕 我省具有较好发展基础和优势的水稻、柑橘、生猪、家禽、 水产五大主导产业, 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 油茶、蔬菜、 竹笋等产业,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防止面源污染,促进绿 色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化发展和生产能力的全面提升。积极实 施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粮食高产创建、测土配

11、方施肥,完 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油料生 产能力增强工程,大力推进标准果园、茶园、菜园建设,加 快果、菜、茶、菌等绿色产业基地发展;进一步推进生猪标 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和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加快大中型沼气 工程建设,促进粪污无害处理,推进现代畜禽养殖方式转变 和绿色生猪基地的规模发展;加快发展水产健康养殖业,通 过加大水面开发利用、 推进精养模式, 突出发展 鮰 鱼、鳗鱼、 虾蟹、龟鳖、珍珠等绿色高效特种水产业,壮大绿色水产养 殖规模。3、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化,做长产业链条。实施农 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推进“一村一品”发展, 努力争取和加大绿色食品产业化龙头企

12、业和农民合作经济 组织的资金、政策的扶持力度,帮助和引导经营主体不断向 绿色食品产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重点在粮食、柑桔、畜禽 产品、水产品、茶叶、蔬菜等有一定产业基础的生产加工领 域,培育做大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 的生产、流通和加工骨干产业化龙头企业群,提高全省绿色 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转化效益。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 农民合作组织、 中介服务组织、 市场经纪人和各类专业大户,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向 集群化方向发展,带动农户增收。力争到 2015 年,全省绿 色食品骨干龙头企业和流通中介组织总数达 700 家,其中销 售收入超 10 亿元的绿色

13、食品龙头企业 10 家,超 5 亿元的绿 色食品龙头企业 20 家,超亿元的绿色食品龙头企业 40 家; 国内外著名品牌产品 10 个以上,培育 200 个江西名牌农产 品,带动绿色食品种植户户均增收1600 元以上。4、健全市场营销网络,促进生产与市场流通对接。依 托全省现有的各类相关专业批发市场设立绿色食品批发专 柜,引导生产企业与销售渠道联合,并充分利用省内各大企 业的商业网络和信息网络逐步辐射到全国各地的各类相关 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发展市场流通组织,完善无公害食品、 绿色食品连锁配送中心建设, 鼓励发展现代物流、 连锁经营、 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积极组织绿色食品企业、农民专 业合作

14、社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种贸易促销和推介活动,开展 商贸洽谈,扩大产品知名度,不断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促 进绿色食品大生产、大流通的形成;积极拓展绿色食品海外 市场,大力扶持绿色食品出口创汇,提高我省农产品国际市 场竞争力;加快绿色食品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利用江西绿色 食品网探索网上销售,建立 “江西绿色食品”全国营销网 络,并对各类不同产品逐步统一使用证明商标或者集体性商 标、统一广告宣传、统一产品包装;积极培育和创建绿色食 品品牌,加大对品牌宣传推介和保护力度。(二)产业发展重点及布局。1、粮食油料产业。 重点发展优质米、特色米和优质油菜、花生、黑芝麻、 油茶等油料作物。进一步健全综合服务体系,

15、大力开展粮油 高产创建活动,努力推进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 有机结合,切实强化水稻“一增四推”、油菜轻简栽培等技 术集成能力,着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技术,建设 高标准原料生产基地、优质良种繁育基地和高产基因库,扩 大绿色水稻、油菜、花生、黑芝麻、油茶等种植基地(监控) 面积,推进综合开发利用,延伸产业链,使之向“种、养、 加”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方向发展。专栏 1:绿色粮食油料种植及加工水稻。主要布局于全省各绿色水稻基地县(市、区)。 到 2015 年,种植面积 800 万亩,产量 450 万吨,综合利用 总产值 140 亿元。油菜及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主要布局于全省油菜、

16、花生、芝麻等主产区。到 2015 年,以绿色油菜为主的油料 作物种植面积 200万亩,产量 10 万吨,总产值 7亿元。油茶。主要布局于南昌、宜春、吉安、上饶、赣州、景 德镇等市。 到 2015 年,绿色食品油茶林环境监控面积达 800 万亩,总产值 90 亿元。2、果品蔬菜产业。 果品。重点抓好优质高产生态标准化果园建设,推广粘 虫板、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避雨栽培等病虫害综合防控 技术;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和分等分级及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体 系,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 量追溯等全程质量管理制度;搞好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 和GAP认证及地理标志登记,加大产品品牌建设;加快

17、现代 化果品生产加工厂建设,提高果品采后储藏保鲜和综合加工 利用能力,推进果品产业化经营。蔬菜。重点加快优质高产无公害标准化蔬菜基地和出口 蔬菜基地建设,推广防虫网、粘虫板、频振式杀虫灯、性诱 剂、避雨栽培等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提高蔬菜无公害标准 化生产技术水平;加快现代集约化蔬菜育苗场建设,提高蔬 菜采后处理及加工能力,实行加工、运输、销售全程冷藏保 鲜;搞好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和 GAP认证及地理标志登 记,加大产品品牌建设。食用菌。主要抓好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 广“从原料、栽培、采收、加工、包装”全过程食用菌质量 安全控制技术; 大力发展食用菌保鲜、 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18、延长产业链,提高食用菌的附加值。专栏 2:绿色瓜果蔬菜种植及加工 果品。主要布局于赣州、抚州、宜春、吉安、新余等市。到 2015 年,绿色食品果园基地面积达 150 万亩, 产量达 200 万吨。柑橘类水果总产值达 36 亿元。蔬菜。主要布局于南昌、吉安、萍乡、九江、景德镇、 新余、抚州等市。到 2015 年,绿色食品蔬菜播种面积 150 万亩,产量达 200万吨,总产值 25 亿元。食用菌。主要布局于南昌、九江、抚州、景德镇等市。 到 2015 年,产量超过 50 万吨,综合利用总产值 12 亿元。竹笋。主要布局于全省毛竹主产区。到 2015 年,笋竹 两用林面积 450 万亩,笋、竹综合利

19、用总产值 60 亿元。3 、畜禽产业。 充分发挥我省畜牧业产业和畜牧业资源优势,着力做 大、做强、做优生猪和家禽两大优势产业,大力挖掘牛羊等 草食家畜发展潜力,以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为切 入点,建立绿色畜禽养殖基地。把畜禽屠宰加工作为振兴我 省食品工业的突破口来抓,培育壮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开发方便、营养、安全的畜禽加工产品,不断提高畜禽产品 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4、渔业。 围绕鄱阳湖流域,重点发展大宗淡水鱼、河蟹、克氏原 螯虾、鳗鱼、龟鳖、珍珠、罗非鱼等特色优势水产品,主攻 淡水鱼糜、 鮰 鱼(罗非鱼)和克氏原螯虾深加工,依靠龙头 企业带动,优势品牌整合,完善绿色水产产业链。以

20、水产健 康养殖为主要抓手,以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为基础,大力推 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着力发展现代渔业, 提升水产品品质。专栏 4:绿色水产养殖及加工主要布局于鄱阳湖流域的各设区市,至 2015 年,建立 绿色食品水产养殖基地 300 万亩,产量 90 万吨,总产值超 过 110 亿元。5 、特色饮品。 重点发展酒类、茶叶和矿泉水等。发挥特色资源和名优 品牌优势,改进生产工艺,确保原材料质量安全,防治生产 过程污染, 扩大产业规模, 提升品牌知名度, 拓展国际市场, 迅速做大做强特色饮品产业。专栏 5:绿色酒水饮料酒类。主要布局于南昌、抚州、景德镇、宜春等市。重 点扶持蜜桔干酒、猕猴桃干酒、南昌

21、啤酒、雪津啤酒、四特 酒、临川贡酒、七宝山酒等食品名牌。到 2015 年,绿色食 品酒类总产量达 100 万吨,总产值 60 亿元。茶叶。主要布局于婺源、浮梁、修水、武宁、庐山、遂 川、井冈山、靖安、铜鼓、资溪、上犹、崇义等绿色(有机) 茶叶基地。到 2015 年,总产值 15 亿元。矿泉水及其他饮料。 重点开发矿泉水、 百合汁、 莲子汁、 猕猴桃汁、橙汁、橘汁、葛根茶、苦丁茶、滕茶、杜仲茶、 金银花凉茶、速溶茶等产品。到 2015 年,产值 15 亿元。6、地方特色农副产品。重点对南酸枣、葛根茶、 藠头、百合、有机农产品(胖 姜)、肽营养豆奶饮料等地方特色农副产品的保护和挖掘, 对生产、加工

22、等环节实施绿色化改造,不断扩充绿色食品品 种。专栏 6:其他种类绿色食品种养加工重点建设南酸枣、 葛根茶、 藠头、百合、 有机农产品 (胖 姜) 、肽营养豆奶饮料等深加工项目,加快白花檵木黄酮关键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低盐生物发酵新技术项目、绿 色食品中蜂标准化养殖项目、绿色农业示范区(基地)等建 设。到 2015 年,总产值达 50 亿元。7、绿色食品生产资料。重点加强饲料、添加剂、肥料、农药、兽药及无污染包 装物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的研发和推广。加快新型绿色食品 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的建设和现有相关生产企业的改造,进行 科技攻关,力争相关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不断增加绿色 食品生产资料的供应,

23、为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 物质基础。(三)重大建设项目及投资 。2012 年前重点实施 64 个重大项目工程和项目,项目总 投资 178 亿元,建成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 582 亿元。远期 规划工程和项目 16 个,总投资超过 210 亿元。具体项目见 重大项目表附件。四、保障措施1、抓好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 努力建设绿色食品产业 人才队伍,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绿色食品研发平台,开发适 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提高绿色食品的科技含 量。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普及 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与测土配 方施肥、绿色防控等绿色种养适用技术。2、政

24、府资金支持。 重点扶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加工 龙头企业,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申报使用绿色产品标志的 企业进行补贴;农业开发资金、农业产业化资金等要结合区 域开发,将发展绿色食品作为投入重点;其他相关部门的资 金,要向绿色食品开发倾斜;各市、县也要筹集项目配套资 金,增强投入力度。3、加强政策引导。 加强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组织领 导,建立健全全省绿色食品发展的检验检测体系和考核奖惩 制度,并将发展绿色食品作为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内容;根据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要求,各市、县切实做好本地绿色食品 的发展规划,确定重点推进项目;新办食品企业或食品企业 开发新产品,鼓励其申请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扩大良种补助

25、 范围,凡属绿色食品的良种、种苗均可享受优惠。发展多形 式、多渠道的涉农保险,鼓励和引导从事绿色食品生产的农 户,尤其是养殖大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参保, 转移和降低生产风险。4、规范监督管理。 规范审批程序,按照国家绿色食品 中心确定的各种绿色食品标准,严格检测和评价绿色食品生 产的各项技术指标和生态环境,并对检测结果公正性进行监 督。实行绿标动态管理,定期对绿色食品产品及其生产环境 进行化验检测,并定期发布绿色食品检测公告,以确保绿色 食品的质量标准。加强绿色食品市场管理,定期对绿色食品 市场进行联合检查,严肃查处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绿色食品坑 害消费者的责任者,维护绿色品牌和消费者合法权益。5、完善营销网络。 积极组织绿色食品企业参加在国内 外举办的各种贸易促销和推介活动,邀请外商到展开展商贸 洽谈, 为企业牵线搭桥, 扩大产品知名度, 开拓国内外市场, 同时,帮助绿色食品企业构建现代营销网络,引导生产企业 与销售渠道联合,对各类不同产品统一使用证明商标或者集 体商标, 逐步统一广告宣传、 统一产品包装、 统一出口创汇, 建立全国“江西绿色食品”营销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