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58608677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调研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调研报告留守儿童,就是那些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经商或谋生而将 孩子留守在农村老家或寄宿在学校的少年儿童。他们是一个 特殊的群体,父母不在身边,均由家庭或社会的其他成员作 为监护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程度 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经商,留 守儿童的数量也随着增加,有关留守儿童的教育、卫生、安 全问题越来越凸显。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全省民营经济和承建产业转 移示范县,以毛织、制鞋为主的外贸型加工企业已达 560家, 用工达4万多人,虽然受金融风波影响, 但现在已初步复苏, 企业用工紧缺。县委政府号召相关职能部门充分整合资源, 动员组织农村

2、剩余劳动力到县城打工。目前全县外出务工农 民数量有7万人,其中在县内务工有 3万人。对于广大农 民工来说,把孩子留在家里是无奈之举,非常担心牵挂。为 了更好地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服务广大的农民工让他们放心在外打工谋生,县妇联组织人员于 7月中旬对我 县有代表性的犁头瑶族乡、祠堂圩乡和县博爱学校的留守儿 童的生存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主要方式,统计基本情况, 走访留守儿童家庭,采访学校老师和留守儿童,更翔实了解 掌握我县留守儿童的现状, 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准对策。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全县辖25个乡镇、办事处,其中有 6个少数民族乡, 358个行政村,总人口为 3

3、6万,儿童人口约为 8万,农村儿 童约为7万。据初略统计全县农村留守儿童约为3.5万名,其中在校留守儿童为1.6万名,占在校儿童总数的51%被调 研的3个单位的基本情况:犁头瑶族乡,全乡总人口 2700人, 农村儿童人口约为 380人,留守儿童230人,占,在校 儿童160人,在校留守儿童 110人,占68 %;祠堂圩乡全 乡总人口 1.3 万人,农村儿童人口约为 2800人,留守儿 童1500 人,占51 % 在校儿童 520 人,在校留守儿童 340 人,占65 %县博爱学校在校生3200人,留守儿童2960人, 占 90 %。通过调查了解,总体来说,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还是好 的,父母在外

4、打工或经商,多少有些收入,如果加上没有什 么家庭负担,孩子1-2个,自然条件可以,那么家庭经济状 况就相对好些,孩子在家不缺吃穿,无忧无虑的生活。采访 中我们看见,大部分孩子暑期在家玩耍,看电视,做作业, 还有少部分孩子暑期放假就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度假。祠堂圩 乡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比犁头瑶族乡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就好得多,这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有些家 长重视孩子的教育成长,辛苦赚钱,勤俭节约,将孩子送到 县城或外地上学。如在博爱学校寄宿的留守儿童就与其他的 同龄人没有什么两样,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生活, 健康成长。留守儿童在家由谁来带养监护,因不同的家庭情况而 异。由于在农村结婚年龄

5、普遍偏低,隔代的公公婆婆年纪不 老,一般在4560岁之间。年轻父母外出一般将孩子交给 家中的公婆和外公婆。这类监护方式占85%另外交给亲戚或朋友监护的占 10%,有条件的家庭将孩子送到县城的学校 寄宿,交给老师管理的占 5%大约30%的留守儿童在2岁前 父母外出打工,40%的留守儿童 6岁前父母外出,30%的留守 儿童入学后父母外出。我们随机问了10名在校孩子,有 7个孩子父母外出5年以上。二、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问题通过与留守儿童近距离的接触,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 的教育管理方面存在令人极为担忧的困难和问题。1、学习成绩偏差。这是留守儿童群体中一个十分明显 而又普遍的问题。在乡村中小学表现尤为

6、突出。犁头中心小 学,54名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优秀居上的仅有6名,占10%在学校里,有些留守儿童学习态度不端正,有厌学情绪,不专心听课,作业马马虎虎。与同学交流较少,不懂也不问。 祠堂圩乡大兴村有一名叫李雄的男孩,13岁初一学生,读小学的时候爸爸外出打工,妈妈在家,对他的影响不大,但去年爸爸妈妈都外出了 ,他很不适应与公公婆婆生活,继而对 学习也不感兴趣了 ,成绩下滑,暑假作业也是潦潦草草,当问 他的上学期的成绩时,他说不想读书了 ,想尽快毕业外出打 工。2、心理有阴影。被采访的 16名留守儿童中,当问及是 否想爸爸妈妈时,都说非常想念,但又没有什么办法,神情都很失望的样子。只有少数公公婆婆懂点

7、正确教育小孩方 法,但大多数监护人只扮演“保姆”角色,提供吃穿住,至 于孩子在想什么,盼什么就不管了;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要么 骂粗话脏话,要么放任不管。其次父母亲一般春节或农忙回 一次,偶尔打个电话,电话里也是说几句:要听公公婆婆的 话啦,要听老师的话啦,成绩要考好之类的,大部分父母不 懂得关心孩子,多回家看孩子,造成这类留守儿童在家里明 显缺少亲情关爱和正确的引导。犁头有个叫赵雯的女孩,11岁,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家里有公公婆婆和曾祖母三个老人, 公公患心脏病和脑血栓,婆婆脚残疾,曾祖母94岁神智不清了,这样的家庭对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因而觉得自 己与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缺少太多,没有自信

8、心。3、行为习惯不良好。一般孩子自控力和约束力差,由 于得不到父母良好的教育和管理,隔代教育毕竟乏力,许多 留守儿童表现得明显比同龄其他孩子差。在学校老师眼里是“差生”,逆反心理,不听老师的话,逃学、厌学、旷课、 打架、说谎等等不良习气。有些在县城寄宿的孩子把父母给的零花钱上网打游戏,还与社会上的小混混一起做坏事。如 在博爱学校,尽管学校和老师管理很严格,但还是有少数留 守儿童利用月休假不回家,认为回去爸妈也不在家,不如在城里玩,学校也没有办法,有的甚至走上违法之路。去年9月,在该校读完初中已回家的黄某竟带上几个社会小混混, 为了一件小事找原来的同学打架报仇,酿成一死一伤的后 果,后曾某获刑4

9、年,赔偿3万元。4、生活贫困及卫生条件差。有些父母没有什么技能,收入微薄,寄回家里的钱最多维持最基本的温饱。如犁头瑶 族乡自然条件极差,全乡人平年纯收入不足1000元,大部分居住在崇山峻岭和半山腰。住的是泥巴房,喝的是山涧水,种的是高山田,家庭基本没有收入。有些一家六七口人全靠 年轻夫妻或子女在外打工。有些家庭一个星期吃不上一点 肉,有些孩子从来没喝过牛奶,一年里穿不上一件新衣服。 而且有些单亲家庭,父亲过早去世或母亲改嫁的家境更穷。生活贫困还导致留守儿童辍学、失学。该乡现读高中的学生 屈指可数,大学生十几年才考上一二个。有一个叫成勇的男 孩15岁,XX年从犁头中小毕业,到县民族中学上初中,只

10、 读了一个学期,虽然是义务教育还是需要生活费,就因为家 里实在拿不出一分钱而失学,他有个哥哥前几年小学毕业就 外出打工了,他的父亲患病去世,欠下一大笔债,还有一个 80多岁的婆婆。成勇已失学一年半了, 他对我们说还非常想上学。在留守儿童中贫困儿童约占15%瑶族乡则占65% 由于没有年轻的父母在家,家里的卫生状况一般要差些,有 些小孩几岁就自己做饭菜,洗衣服,根本不懂得如何讲究卫 生,加上家里厨房、卧室、猪栏紧密相接,潮湿不透风,臭 气难闻,影响身体健康。5、安全有隐患。家庭安全隐患:一般大人外出干活, 孩子独自在家,十分危险。强奸、盗窃、火灾等时有发生。 有对夫妻将仅8岁的女孩寄养在外婆家,有

11、一天晚上没电, 看书不慎将蜡烛弄倒引发起火,外婆不懂扑火方法,小女孩 被烧成一级重度残废,花了十几万也无法恢复。上学安全隐 患:有些学校没有住宿条件,像犁头中小部分学生每天都要 走几公里或更远的路,没有家长送,很不安全。另外留守儿 童还容易上当受骗。平常缺乏亲情和关爱,没有安全感,极 容易被人施以小恩小惠而上当。曾有名女初中生在课外时间 被一伙社会青年诱骗到宁远被迫卖淫,导致怀孕,单亲母亲 得知后从广东赶回来欲哭无泪。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中的问题还不止这些,作为职能 部门,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高度关注他们的现状,加强调研, 分析原因,不断探索和妥善解决。三、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的原因1、缺乏父母的

12、亲情关爱。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 老”,良好的教育从小开始。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现在 城里的父母从孩子一生下来就科学育儿,从小培养孩子的兴 趣爱好,暑期忙着给孩子参加各类特长培训班。而对于农村 的留守儿童,连亲情都无法感受到。 当我们从离县城不到 20 公里的犁头返回的那一刻感觉城乡差别实在太大了。留守儿 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有着 自己的认识,也带来一些烦恼。父母不在家,代理监护人有 无暇顾及他们的这些变化,在委屈和困难面前得不到感情的 支持和与父母及时交流,产生不利的影响,容易导致心理问 题。如自卑、封闭、虚荣,过分敏感,自尊,内心孤独无助 等。2、家庭无力管

13、教。一般公公婆婆十分疼爱孙辈们,通 常孩子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这种隔代亲容易造成溺爱,对 孩子的约束力有限。有时明知道孩子做得不对,还是持一种 宽容甚至放任态度,认为孩子还小,只管好吃穿用,其他今 后由他爸妈来管。公公婆婆年老没什么文化,山里的老人大 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对孙子们的文化辅导爱莫能助。无论 体力上还是文化上都力不从心,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3、社会环境的影响。留守儿童的产生和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发展城镇工业,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发 展存在差距而造成的结果。农村经济底子薄,提高生活的难 度大,更多的农民朋友在家里不能养家糊口,只能外出谋生。 由于户籍及高考制度,城里高昂的学

14、费和住宿等原因,无法 将孩子带到身边。在孩子看来,大量的父母外出打工给他们 带来负面影响。没有多少文化的父辈能在外打工挣钱,“读 不读书没什么区别”,根本看不到知识将会给生活带来什么 改变,对他们来说“知识改变命运”就是一句空话。而且公 公婆婆们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这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失 去学习的动力。4、学校条件和教育管理不到位。父母外出打工很不放 心家里的孩子,都想努力挣钱,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县大部分中心小学不能给留 守儿童提供寄宿条件。另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也跟不 上,我们所到的学校只有一个

15、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大部 分没有开设有针对性的辅导课,家长学校的作用发挥不好。 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学 校基本不开设心理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而这些内容 对留守儿童又是最重要的。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路和对策1、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各级政府要贯彻 落实中央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帮助农村快速发展经济,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提高农 村城镇化水平。更多的农民就可以就地就业,减少留守儿童 的数量,使更多的孩子可以在父母的身边享受家庭的温暖和 关爱。2、加大投入,落实政策,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

16、童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和教育经费投入力度。要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 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寄宿到学校,给予他 们更多的关爱,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落实政策,确保夫妻双方外出打工可以将子女带到流入地就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孩子,这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 育问题的基本措施。鼓励创办民营学校,改变不合理的教育 资源配置状况,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 决流学和失学问题。3、加大学校教育管理力度。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 殊群体,学校除了学业,还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建立 留守儿童专门档案,与家长多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状 况、心理状况和成长变化。

17、 建立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 如县博爱学校作为民办学校,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方面 摸索一套较成功的经验,成为全国百强民办学校,荣获“湖 南省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成为全县最好的留守儿 童之家。4、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共同促进儿童事业发展。 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县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要充分 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督促县教育局、县妇 联、团县委、县计生委等各成员单位和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 整合资源,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打造“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不断优化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让留守儿童同在一片蓝天 下。5、加强家庭教

18、育,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教育子女的关 系。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利用家长回家的时机, 召开家长会,通报情况,使学校与家庭产生教育的合力。父 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天性教育,是任何教育都无法代替 的,每位父母亲千万不能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应有开阔的眼 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情况下,应该多为下 一代考虑。如果没有可靠的监护人,父母外出务工时,至少 要留一个在家,这对于孩子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 的。每个家长都要明白,人生最大的成功莫过于教育子女的 成功。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否,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建设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共建。从目前现状而言,农村留 守儿童问题将在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它不仅是学校和家庭 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必须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当作一项希望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并切实落实在行动上, 全面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