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草地生态学课程知识重点总结(共13页)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58590167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5年草地生态学课程知识重点总结(共1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年草地生态学课程知识重点总结(共1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年草地生态学课程知识重点总结(共1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2015年草地生态学课程知识重点总结(共1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草地生态学课程知识重点总结(共13页)(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5年草地生态学复习重点总结绪 论1.草原: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及其着生的土地,亦即被草覆盖的地方叫做草原。2.草地:受到人为干扰利用(刈割、烧荒、放牧)的草原叫做草地。3、草地有自然形成的和人工种植的,前者叫天然草地(natural grassland,rangeland,range),后者叫人工草地(artificial grassland,pasture)。农业上,人工草地又叫栽培草地,草地一般用于经营畜牧业,用于放牧的叫放牧草地(grazing land),用于刈割的叫刈割地(meadow)。 4、中国天然草地资源面积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澳大利亚。5、

2、草地的重要性(1)草地是重要的“肉库”,关系到国家的食物安全;(2)草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3)草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需求,关系到边疆的长治久安。6、草地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生产、动态、生态调控,并探索其实现高效、平衡和持续发展的科学。第一章 草地生态系统概论1、草地生态系统(grassland ecosystem):是在一定草地空间范围内共同生存于其中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转和信息传递的综合自然整体。2、草地生态系统的组分:草地生态系统由

3、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非生物因素包括土壤、无机盐类、水和二氧化碳。 人类是主要的生物影响因素,气候是主要的非生物影响因素。3、各大洲的主要天然草地植物群落(1)南美潘帕斯(pampas)草地(高草型),为世界最大的温带草地之一,分布于巴西南部、乌拉圭和阿根廷,面积达7770万hm2;(2)澳大利亚草地;(3)欧亚斯太普(steppe)草地(低草型);(4)北美普列利(prairie)草地(高草型);(5)非洲萨王纳(savannah)草地、占非洲大陆的35%.4、热带和温带大面积的天然草地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靠近赤道的热带草地叫萨王纳(savanna

4、h),温带草原有许多不同的地域性名称:北美的普列利(prairie);非洲的费尔德(veld);欧亚大陆的斯太普(steppe);南美的潘帕斯(pampas)5、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1)天然草原生态系统属于降水量较少的植物群系,对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的干扰利用反映较敏感,表现的较脆弱;(2)占地球陆地面积约30的草地养育着5-8亿人口;(3)随着人口增长,经济的发展,草原的退化、沙漠化突飞猛进;据2008年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报道,由于地球温暖化的影响,中国的草原面积正以150万hm2/年的速度减少。(4)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大影响;(5)对全球动物蛋白及皮毛生产发挥重要的作用;(6)保证全球粮

5、食安全具有重大作用。第二章 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1、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采食、捕食与被捕食的食物关系,相互间结成一个整体,就像一环扣一环的链条,这叫做食物链。2、营养级: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叫做营养级.每一种生物种群都处在一定的营养级上,只有少数种兼具两个营养级。如杂食动物。3、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沿着食物链流动,由一个营养级转移到另一个营养级,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4、食物网:各种食物链纵横交错,紧紧连接在一起,形成复杂的多方向的食物网。5、群落:是生存在特定空间的不同种群形成的生物聚集体,也叫生物群落,包括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6、能量流动的金字塔: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沿着食物

6、链营养级逐级流动,后一级的生命有机体由于不能全部利用前一级贮藏的能量,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利用,每经一个营养级,能量流都要减少,如果把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流,按前后顺序绘制成图,就成为一个金字塔形,称为“能量金字塔” 7、物质循环的概念:草地生态系统是由运动的物质构成的。物质是由地球供给的,而进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由太阳供给的。任何一个草地生态系统都从大气、水体或土壤中获取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进入生态系统,被生物反复利用,最后又归还给环境,这就是物质循环。水循环:草地植物每生产1干物质,平均要蒸腾掉100水。碳循环:碳循环是所有养分循环中最简单的一种循环,草地生物体中45-50%左右的干物

7、质是由碳素组成。碳循环是从大气二氧化碳蓄库到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再回到大气蓄库里8、氮的来源:(1)雷电,数量少,仅为微生物固氮作用供给草地生态系统中氮的10-14%(2)非共生微生物固氮作用是氮来源不可少的途径(3)共生微生物根瘤菌具有较强的固氮作用,地球上固定大气氮总量的60%是由固氮细菌固定的,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每亩可固氮20-40kg,相当于50-100kg尿素。(4)工业固氮,接近于地球上所固定的大气氮总量的三分之一9、草地生态平衡的概念:草地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系统的相对平衡,是把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与物理、化学的环境条件,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等过程联系起

8、来的一个整体。10、生态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动态平衡。11、用四个指标来衡量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草地生态系统的恒定性constancy:指一个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不易变化的特性,具体说是指系统的某些参数的不变化性;草地生态系统的复原性resiliency:指生态系统受干扰后恢复和延续其功能的能力;草地生态系统的抗性resistance:指一个生态系统忍受和抵抗干扰的能力;草地生态系统的弹性elasticity:是指生态系统经干扰后返回原来状态速度的一个度量。12、生态阈限:草地生态系统虽然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有一定的生态范围和条件,如果干扰过大,超过了生态系统本身调节能力的限度,草地生态平衡就

9、会被破坏,这个临界限度,称为“生态阈限”。13.信息传递:有协调草地生态系统一个组分内各成员以及各组分之间的联系,使之共同进行功能运转,起着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成一个整体的作用。信息流主要由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和行为信息组成。主要包括:(1)物理信息(2)化学信息 (3)营养信息 1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第三章 草地生物群落生态学第一节 草地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1、1880年,德国生物学家Mbius首先提出使用生物群落这个概念。2、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是指一定地段或生境上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3

10、、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一、生物群落是生物种群的复杂集合体二、生物群落是有机体在生态上的相互联系三、生物群落中各物种的群落学作用不同四、生物群落是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统一体4、生物群落中,个体数量多而又决定着群落主要特征的一些种为“优势种”;个体数量少而作用不大的生物种,为“附属种”。第二节 草地生物群落的结构草地生物群落以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构成,而以植物群落为基本骨架,其他生物参与其中,组成生物群落。不同的草地生物群落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不同的结构。1、垂直结构 根据草地绿色植物的喜光程度,可分为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阳性植物喜阳光,常常占据草地群落的上层空间。阴性植物耐阴力强,在阳光微弱的群落下层

11、也能正常生长和繁殖。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生活在不同的高度,地上各器官(枝叶)占据不同的空间,形成群落地上部的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 草地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水平分布格局,主要表现在各种种群的水平配置格局,即分布状况和多度。空间结构可分为三种分布格局: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团块分布。3、边缘效应 :群落交错区环境条件比较复杂,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也往往更加丰富多样,从而也能为更多的动物提供栖息、隐蔽和摄食的条件。群落交错区中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叫做“边缘效应”(edge effect)。 交叉过渡区域,物种丰富,生物量也更高。第三节 草地生物群落的种间关系一、种间关系:一般是指两个物种之间的

12、相互关系,就生物群落而言,实际上是群落中多物种之间关系的基本形式。二、群落中,各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可概括为三种关系:1、有利(+):对种群存活、增长或其他特征有益。2、不利(-):对种群存活、增长或其他特征有抑制。3、无关(0):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无关紧要。三、按照种群间三种关系,在自然界中可表现为7种基本形式:1、竞争作用(,):两种种群在群落中存在,对各自的增长甚至存活都有抑制作用;2、互利作用(,):两个种群在群落中存在,对两者的增长和存活都有促进作用;3、偏利作用(,0):两个种群在群落中存在时, A种群对B种群的增长有促进作用,而B种群对A种群没有影响;4、偏害作用(,0):两个种群

13、在群落中存在时, A种群对B种群的增长有抑制作用,而B种群对A种群没有影响;5、寄生作用(,):寄生种群对寄主种群的增长有抑制作用,而寄主种群必然对寄生种群有利;6、捕食作用(,):被捕食者种群对捕食者种群必然有利,而捕食者种群对被捕食者种群的增长有抑制作用;7、中立作用(0,0):存在于群落中的两个种群,彼此对各自的增长和存活都没有影响。上述7种基本形式,除了中立作用外,可归纳为两大类:负相互作用:竞争作用、偏害作用、寄生作用、捕食作用;正相互作用:偏利作用、互利作用。四、生态位 1958年,Hutchinson在利用数学上的点集理论,将生态位定义为一个生物单位(个体、种群或物种)生存条件的

14、总集合体。他认为在生物群落中,能够为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上最大空间,称为基础生态位,但实际上很少有一个物种能全部占据基础生态位。也就是说当种间有竞争时,必须使该物种只占据这个基础生态位的一部分。物种对这一部分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就称为实际生态位(realized niche)。第四节 草地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1、群落演替:是指群落经过一定历史发展时期,类型之间转变的顺序过程;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群落在空间上的替代过程。总之,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2、Clements的演替机制理论,主要包括5个方面:裸地 指干扰引起的立地上植被已被消除的地段;迁移 指

15、有机体进入裸地的过程;定居 在立地上竞争的优胜者有机体的生存以及与其他有机体的结合;反应 定居的有机体对立地的改造;稳定性 即顶级群落的成熟与出现。3、群落演替的基本类型群落演替可根据几个方面划分为不同的基本类型:按引起群落演替的原因,可分为内因演替和外因演替。按演替过程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地质演替和生态演替。按演替发生的起始地,可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按演替进行的方面,可分为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内因演替和外因演替:由于群落内部种间竞争、抑制作用、或者一些成员的生命活动改变了原来的环境,引起的演替叫内因演替;由于沙丘的移动、河流的冲击、冰川侵袭和极端气候等原因引起的群落演替叫外因演替。地质演替

16、和生态演替:根据化石、孢粉采用现代科学手段研究远古的群落与地质年代中的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群落的变化,因此,地质演替又叫长期演替。生态演替又称为短期演替,如草原区弃耕地的植被恢复过程。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原生演替发生在从未生长过植物的地方,或者根本没有任何低等和高等植物的繁殖体地段上,故又叫做初级演替。次生演替是曾经有植物生长过而被破坏的地方,土壤中有相当数量的种子、孢子及植物其他繁殖体存在,又叫做次生演替。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进展演替的演替过程是群落的种类组成增多,结构和功能越完善,与此相反则是逆行演替。这两类演替的特征见表3-1。 进展演替与逆行演替特征比较5、草地植物在长期放牧的影响下,

17、为了适应放牧形成了对放牧的补偿机制: 增快了残留绿色组织的光合效率; 植物体内同化产物和营养物质的再分配; 采食掉老组织而不降低残留组织的最大光合水平,加强了较活跃的残留组织的光照强度; 分生组织的激素控制,促进叶片生长,减少叶片衰老,加大分蘖; 由于蒸腾表面的减少,保持了植物体内的水分; 由于放牧对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影响较大,增多了营养枝数目和加强了植物的无性繁殖能力; 反刍动物唾液的刺激作用,促进了植物的再生。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1、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生物群落是生物种群的复杂集合体,是有机体在生态上的相互联系,生物群落中各物种的群落学作用不同,生物群落是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统一体2、草地生

18、物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3、草地生物群落的种间关系的基本形式:中立作用、竞争作用、偏害作用、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偏利作用、互利作用4、生态位:一个生物单位(个体、种群或物种)生存条件的总集合体。5、草地生物群落的动态和演替(1)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2)Clements的演替机制理论,主要包括5个方面:裸地、迁移、定居、反应、稳定性 (3)克氏针茅草原的放牧演替(草地对放牧形成的补偿机制)(4)刈割演替(刈割对草地的影响)(5)退化草地植被的恢复过程(物种组成、生物量)第四章 草地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第一节 第一性生产的涵义与意义1、第一性

19、生产:是草地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进行有机物物质生产的过程。第一性生产有时又被称为“初级生产”。第一性生产提供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2、总生产量:指草地绿色植物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总量(或固定的总能量),用Pg表示。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这段时间内植物形成(积累或贮存)的物质,另一部分为形成上述物质时,通过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质,即呼吸消耗量,用R表示。 3、净生产量:指总生产量减去植物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R而剩余下来的物质量。用Pn表示。4、总生产量和净生产量的关系用下式表示: Pg PnR

20、当Pg=R时,植物只能维持自身需要,没有物质贮藏或积累,不可能增长;PgR时,植物表现为生长和增加物质的贮藏;Pg干旱草地;2.几种草地的地下生产量地上生物量;地下部与地上部的比值在2.76-10.74;3.亚热带地区,除河谷草丛外,地下生物量都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多,这与温度条件有关,在水分条件相似的情况下,温度高有机质易于分解,温度低微生物活力弱,有机质分解较慢。7、全世界草地生态系统的净第一生产力:热带稀树草原耕地温带禾草草原;沼泽与湿地虽高,但不完全为草地,且利用价值不大。全世界的生物量:热带稀树草原沼泽与湿地温带禾草草原、耕地荒漠与半荒漠8、中国草原存在的主要问题(4个方面):面积减少、

21、“三化”(退化、沙化和盐碱化)严重、生产力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第三节 第一性生产的生产效率影响第一性生产效率的因子:1、草地植物群落结构与光能的利用(1)具有良好叶层结构的牧草种和品种的筛选和应用(2)叶面积指数 (3)混合草群与光能利用(4)被利用后的群落结构与光能利用 2、利用频度和强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3、肥料对生产效率的影响4、环境因素与第一性生产效率(降水量、温度、土壤的紧实度、气体组成等)5、植物病虫害和牧草生命代谢过程中自身腐烂物质引起的损失提高第一性生产效率的途径:改善生产者的生存环境,改良植物种、种群和群落,调节动物和植物的关系,向系统输入物质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1、重要概念:第

22、一性生产、总生产量、净生产量、生物量、生长量、现存量、总生产力、净生产力2、第一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收获法3、影响第一性生产效率的因子:草地植物群落结构与光能的利用,利用频度和强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肥料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环境因素与第一性生产效率,植物病虫害和牧草生命代谢过程中自身腐烂物质引起的损失4、提高第一性生产效率的途径:改善生产者的生存环境,改良植物种、种群和群落,调节动物和植物的关系,向系统输入物质5、中国草原存在的主要问题(4个方面):面积减少、“三化”(退化、沙化和盐碱化)严重、生产力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第五章 草地生态系统的第二性生产1、草地生态系统的第二性生产(secondar

23、y production):是异养生物(主要是初级消费者)利用第一性生产的产品,形成动物有机物(包括动物产品及动物本身)的过程。第二性生产过程相当复杂,分为两个部分,即农业第二性生产和非农业第二性生产。农业第二性生产是农业动物利用第一性产品形成动物有机物质的过程;非农业第二性生产指野生食草动物利用第一性产品形成动物有机物的过程。2、水对反刍动物是重要的,幼畜体内含75-80%的水分,成年育肥时仅含50%。3、产肉量:肉用家畜的生产量通常用胴体重表示,其计算方法为:胴体重=空腹活重-(头重+蹄重+内脏重+血重)胴体重=空腹活重屠宰率4、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8点):(1)生长率 效率(E)主要

24、由供给饲料所能达到的生长率所制约,即产品的生产效率主要决定于,用来生产产品的饲料摄入量。也就是用来生产产品的饲料摄入量越高,产品产量越高,从而生产效率也越高。(2)产品大小 动物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长,生产效率逐渐降低。(3)母畜体躯大小 由于母畜体躯大小对后代的潜在产品有影响,并决定繁殖母畜所需的维持饲料,所以对生产效率有影响。(4)繁殖率的影响 繁殖率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在绵羊和家兔生产中表现尤为明显。在后代能得到良好饲养条件时,则效率将随着产仔数和繁殖频率而增加。(5)寿命的影响 母畜延续生殖的时间长度对效率会发生影响。因为寿命长,繁殖次数多,其所消耗的饲料就比饲养一个新的繁殖母畜所花费的饲料

25、要少的多。(6)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条件,会对生产效率发生影响。气候因素可以直接作用于动物种群,风、雨、极端温度,以及过强、过弱的阳光等的影响都是很大的。(7)营养条件的影响 营养条件是第二性生产的基础,而营养条件的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和营养缺乏都会影响生产效率,除动物本身的自我调节外,在农业系统中,则要用科学技术来调控,以提高生产效率。(8)对生态环境的适应 包括个体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种群的适应。不同动物和品种的适应方式不同,适应能力也不一样。一种动物必须有忍耐多种气候条件的能力,或者必须具有回避或抵抗各种有害条件的能力。各种动物所采用的适应对策是不一样的。5、提高第二性生产效率的途径:

26、(1)首先要根据环境特点、资源的量和质,决定农业动物种的配置;(2)根据经营目的确定饲养牲畜的种和品种;(3)根据生产规模确定恰当的种群结构;(4)根据环境和资源对消费者的限制作用,确定农业动物的饲养量和每年淘汰收获产品的数量;(5)其它还包括:消费者的环境限制和改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例如补饲;人为控制放牧强度;减少物质和能量的流失。6、提高第二性生产效率的措施:1)以良好的第一性生产为基础,是提高第二性生产效率的前提;2)与第一性生产力相适应的畜种配置,使数量和质量相适应,即以草定畜;3)良好的畜群结构及周转,处理好公母比例,生产畜群和后备畜群,成栏与出栏数等畜群结构问题;4)提高农业动物

27、个体和群体的产量;5)提高单位面积草地的畜产品产量;6)以流通促生产。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1、概念:第二性生产、农业第二性生产、非农业第二性生产、胴体重、平均乳脂率2、影响第二性生产效率的因素: (1)生长率 (2)产品大小 (3)母畜体躯大小 (4)繁殖率的影响 (5)寿命的影响 (6)生态环境的影响 (7)营养条件的影响(8)对生态环境的适应 3、提高第二性生产效率的途径和措施:5条途径,6项措施4、举例说明啮齿类动物和蝗虫对草地的影响第六章 放牧生态1、我国计算载畜量的时候,使用的是标准羊单位。理论载畜量:一定面积草场,在一定利用时间内,在保障草场可持续生产并满足牲畜正常生长发育情况下,所

28、承载的牲畜数量。标准羊单位:1只体重50kg,哺育1只半岁以内羔羊,日食干草1.8kg的成年母绵羊为1个标准羊单位。理论载畜量计算公式:理论载畜量=草场产草量(kg)适宜利用率(%)1.8kg/(标准羊单位天)利用天数(天)2、超载过牧的害处超载过牧:是指放牧牲畜数量超过草场载畜能力,导致过度放牧。害处:一定面积的草场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放牧一定数量的牲畜。如果超载过牧,就会造成牧草被牲畜过度啃食,生命力减弱,甚至导致死亡。3、混合放牧的生态效应混合放牧:是指在同一放牧季节(但不一定同时),两个或两个种类以上的动物在同一块草地上采食的放牧制度。混合放牧的实践意义在于,不同种类的牲畜凭着优势植物的生

29、长型和适合性、土壤状况、气候和其他生态因子,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生态群落。 在一定的面积上,适宜的混合放牧一般都较单一畜群放牧能产生更多的畜产品,因为几种牲畜占有不同的生态位,消费较广泛的植物种或植物的不同部位。牲畜利用的植物种类较广泛,这样在不过度放牧的情况下,能增加动物的生产量。 混牧与单牧相比,混牧能有效的利用牧地,节省劳力和投资,经济效益高。4、影响饮水的因子(4因子):(1)温度:牲畜对水的消费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2)季节:牲畜在采食枯草时和干旱季节饮水较多。(3)夜间状况:夜间关在栏内的牛比夜间放牧的牛饮水较多,因夜间放牧可以饮露水。(4)牲畜所处状况:带仔母畜较肥育母畜多,处于干渴

30、状态和劳动强度大的牲畜对水的需求较多5、水源分布对牧草利用的影响:水的可利用性,密切关系牧草的利用效率。牲畜倾向于停留于饮水点周围而不愿远离。良好分布的水源有利于放牧。 水源分布距离愈远,在水源附近地方愈趋向于过度放牧和过度践踏;同时在那些缺水供给的地方,饲料浪费也较大。6、火的有利生态作用(7点):(1)、控制灌木和树木的发展,维持火成亚顶级群落,还有利于促进有价值的牧草生长。在非洲一些地方,烧荒有利于黄背草和狼尾草的生长。(2)、破坏寄生生物,如扁蚤和其他病虫有机体。(3)、清除不希望有的地面死物质,促进新草生长。(4)、改善环境,如季节性积水沼泽,火烧后可供旱季利用。(5)、烧荒后种植牧

31、草,可为牧草生育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6)、潮湿的草地,特别是酸性土,烧荒可改善土壤酸碱度和营养状况,有利于优良牧草的生长。(7)、促进营养物质再循环,不然有些营养物会由于长期不分解而不能为植物再度利用。7、火的不利生态影响(5点):(1)、带来高经济价值的饲料的损失,特别是那些对火失去控制的地方,火会烧毁牧地上夏季(或冬春季)饲料的贮存。(2)、减弱了植被下层地被覆盖,引起表土的风蚀和冲刷。(3)、无控制的烧荒造成围栏和设备的破坏。(4)、当作为管理措施时,有时难以控制,又会带来危险。(5)、控制火的代价太高,如防火带的设置。8、烧荒时间的生态效应:一般认为在雨季开始之前,短暂的旱季的末尾烧

32、荒抑制灌木是最有利的时间。9、亚顶级群落:在农业和牧场生态系统中,人类活动趋向于扰乱现存的自然平衡,导致新的不同水平的平衡,不是进展演替到一个新的程度,就是通过一个退化(逆行演替)的过程而达到一个较低水平的平衡。因此,在任何时候,所看到的牧地生态系统,正好是达到一种平衡的亚顶级状态,或者是处于一种变化的中间状态,此时形成的群落叫做“亚顶级群落”。10、牧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信号:(1)最好的饲用植物为不希望有的植物种所代替,多年生植物趋向于被较为喜欢干旱条件的一年生植物所代替。(2)在年降水量多于200-300的地区加速了灌木的侵入。(3)在较为特殊的环境内,开阔的土地植被覆盖是人类所希望的,土壤

33、暴露即加速冲刷的信号。11、连续放牧:使家畜长期地连续在同一块草地上放牧称为连续放牧。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1、概念:牧野、标准羊单位、理论载畜量、超载过牧、亚顶级群落、混合放牧、连续放牧2、影响饮水的因子(温度、季节、夜间状况、牲畜所处状况)3、水源分布对牧草利用的影响4、水源分布对消费者的影响:(两个方面:距离、牲畜数量)5、火的有利生态作用与不利生态影响(7条和5条)6、烧荒时间与频率的生态效应7、混合放牧的生态效应8、草地退化的信号(3个)第七章 中国主要草地生态系统我国主要草地生态系统包括:一、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二、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三、典型草甸生态系统;四、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五、暖性灌

34、丛草地生态系统;六、热性灌丛草地生态系统;七、荒漠草地生态系统: 温带荒漠草地生态系统; 高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第一节温带草原生态系统1、温带草原生态系统或称温带草地生态系统(temperate grassland ecosystem):是在温带干旱环境下,由中温、丛生禾草为主形成的草原植物群落与其相适应的动物和微生物组成的陆地生态系统。我国温带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的组成部分。2、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分布:我国温带草原以内蒙古高原为主体,北起北纬51至北纬28,南北跨23个纬度。 从东北松辽平原向西和西南经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然后扭转直达青藏高原的东侧,东北西南带状绵延4500km

35、。3、草原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十分复杂:草原区域的气候大部分属温带半干旱区(干燥度1.5-3.5),部分属于半湿润区(1.0-1.5),只小部分属于干旱区(3.5以上),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点。4、草原生态系统的植被特征:以旱生丛生禾草为主体。温带草原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亚型,即草甸草原(降雨量:350-450mm)、典型草原(250-350mm)、荒漠草原(150-250mm)。5、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绿色植物:(1)旱生丛生禾草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起着最大的作用。针茅属有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大针茅(S. grandis)、克氏针茅(S. krylovii)、本氏针茅(S

36、. bungeana)、戈壁针茅(S. gobica)、短花针茅(S.breviflora)、沙生针茅、石生针茅、吉尔吉斯针茅、东方针茅、高加索针茅。(2)根茎禾草也起较大作用。如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草原群落的一种重要建群种。6、蒸腾速率:在单位时间内植物生产1g鲜重物质的蒸腾失水量,叫做蒸腾速率。双子叶植物的蒸腾速率高于单子叶植物7、蒸腾效率:是指植物生产的净生物量与同期蒸腾耗水量的比率,也是植物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水分的生态效率,以植物每蒸腾1000g水分而生产1g干物质的效率表示(10001的蒸腾系数为“1”)。假如植物的蒸腾系数大于 1,其蒸腾系数较高,生产1g干物质

37、的耗水量少(如蒸腾系数为2,即生产1g干物质的耗水量为500g)。越耐旱的植物,它们的蒸腾系数越高。8、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沙漠化(desertization)的发生与发展、草原植被旱生化9、高效平衡持续发展的途径(9方面):(一)在草原区内划分生态小区,按照生态经济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草地经营和畜牧业的生态设计、布局的总体建设规划,制订最优生产方案;(二)在监测预报草地生态系统第一生产力的基础上,切实做到以草定畜,严格控制适宜载畜量,实现草畜间的动态平衡;(三)在监测确定宜垦地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开垦天然草地;(四)继续加强防护林带的建设与保护,充分发挥其防护效益,同时要求在水、

38、土条件好的地方,建立小片林地,防风固沙;(五)在一些退化草地地段上,继续加强“草库伦”的围建工程,考虑草库伦的合理利用,同时在水、土条件良好的草库伦内,种植优良牧草和饲料作物,做好收割、加工与贮藏工作,以备冬季补饲;(六)在草原区的水土流失地区,采用以生物技术为主的小流域治理工程,实行“草、灌、乔”相结合的办法,这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有效办法;(七)改良家畜品种,提高其生产性能,完善畜群结构,加速畜群周转,建立效益畜牧业的生态经济体制;(八)在农牧交错区建立以牧为主,农牧林结合型畜牧业,充分发挥牧区与农区之间的劳力、资金、生产技术与经济发展上的协调和枢纽作用;(九)贯彻执行草原法,逐步完善与实

39、施“草牧场有偿承包责任制”,保护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发展现代化生态草地畜牧业。 第二节高寒草原生态系统1、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是高海拔、高寒而干旱的地区,以寒、旱生多年生丛生禾草、根茎苔草和小半灌木为建群种构成的植物群落和与之相适应的动物、微生物组成,是生物生产力较低的陆地生态系统。2、气候环境:高寒草原分布区为寒冷、干旱的高原大陆性气候。3、存在的主要生态学问题:(一)季节性放牧的不均衡:冷季放牧草地面积小,放牧利用时间长,常造成冷季牧地退化;地区上不均衡:高原上无人地区或缺少人畜饮用水的地方,很多草地难以利用或未利用。而人口密集,交通方便,水条件好的地区,常常利用过度。(二)草地畜牧业生产水

40、平低,物质和能量耗损大:适应严酷的高原寒旱条件的西藏牦牛、西藏绵羊、西藏山羊等个体生产性能不高。冬春严寒漫长,家畜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故畜产品转化率低。不仅生产能力低,且死亡率较高,草地畜牧业既不高产也不稳定。需设法解决能量和物质耗损和流失问题。4、高效平衡持续发展的途径:(一)调控平衡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关系:首先是数量平衡,按草地能力确定载畜量;其次是因地制宜调整冷季与暖季草地面积比例。(二)提高生产者的生产能力:培育退化草地,恢复原有植被,提高生产能力。(三)对草地牧业实行合理经营:加速畜群周转,减少牲畜死亡,以减少物质和能量的损耗和流失。加强牲畜保护,特别是改善冬季棚圈,有利于减少能量的

41、耗损。第七节荒漠生态系统1、荒漠生态系统(desert ecosystem):是分布在大陆腹地干旱气候区,由超旱生半灌木、小灌木和小半灌木为建群种组成的稀疏植被,以及与之相结合的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具有生态系统功能的综合自然体。2、我国荒漠生态系统的分布:我国荒漠生态系统集中分布在西北部各省和内蒙古西部地区。3、荒漠生态系统的环境特征:气候极端干旱,年降水量少于250mm,最低不足50mm,降水集中在夏季。蒸发量大,2400-3700mm,干燥度4以上,日照强烈,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多大风和尘暴。土壤发育不良,土层薄、质地粗,缺乏有机质,富含盐分。荒漠环境特征可概括为:干旱、冷热剧

42、变,风沙、盐碱和粗瘠裸地。4、荒漠生态系统的植被特征:荒漠植被主要是由超旱生、中温的半灌木、小灌木和小半灌木植物组成。5、存在的主要生态学问题:(一)荒漠植被破坏,沙漠面积不断扩大(二)绿洲沙漠化现象日趋严重6、高效平衡持续发展的途径(四条):(一)按照荒漠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生产力的特点和水平,制定出大农业生产的最优方案。严禁滥垦、过牧和乱伐等人为破坏活动。(二)根据荒漠生态系统第一性生产的特殊性和生产力水平,合理调整与布局放牧畜牧业生产。(三)绿洲边缘建立阻沙林和固沙林,阻挡绿洲外流动沙丘继续入侵绿洲。在绿洲内建立护田林网,为农作物和牧草的生长发育创造有利的小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直接保

43、护绿洲农田。在绿洲边缘以外的一定范围内,配合沙障建立外围封育林带。可以促进沙丘间天然灌木固沙林的恢复,起到削弱风沙流强度,降低外围沙丘移动对绿洲的威胁。(四)充分发挥“绿洲农业”优势,建立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贮备充足的冬春饲草,以维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平衡。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1、我国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分布2、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生态学问题(2点)3、我国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高效持续平衡发展的途径(9条)4、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存在的生态学问题(2个)5、我国荒漠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生态学问题(2个)和高效平衡持续发展的途径(4条)第八章 草地生态系统的调控与草地生态工程生态系统的稳态 生态系统与其组

44、成成分(种群或有机体)具有自我保持和自我调控,使自身内部保持稳定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稳态。反馈又称回馈,是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反馈通常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正反馈是指使系统输出的变动在原方向上被加速的反馈。 负反馈是指系统输出的变动在原方向上减速的反馈。 多元重复补偿是指在生态系统中,有一个以上的组分具有完全相同或相近的功能,或者说在网络中处在相同或相近生态位上的多个组成成分,在外来干扰使其中一个或两个组分破坏的情况下,另外一个或两个组分可以在功能上给予补偿,从而相对地保持系统的输出稳定不变。草地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分为三个层次:1. 自然调控 2. 经营者(农牧民)的直接调控 3. 社会的间接调控机制自然调控的种类(4类):1 程序调控2 随动调控3 最优化调控4 自然生态系统的内稳调控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