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罪从无“存疑无罪”制度的确立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58581175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疑罪从无“存疑无罪”制度的确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疑罪从无“存疑无罪”制度的确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疑罪从无“存疑无罪”制度的确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疑罪从无“存疑无罪”制度的确立(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疑罪从无】存疑无罪制度的确立作者:成安“疑罪从无 ”即在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时对刑事被告人 “宣告无罪 ”的一种制度。这是我国最 高立法机关 1996 年在对刑事诉讼法进行重大修改后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增加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长期以来,对刑事案件中的 “认定无据,否定无理 ”的“疑罪 ”问题没有纳入刑事诉讼法调整的范畴,司 法实践中法院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有罪还是无罪等关键问题存在重大分歧的 疑难刑事案件,大都不敢也没有法律依据作出无罪判决,而是采取反复退回补充侦查、司法机关内部进行 协商、请示上级机关甚至将案件长期 “挂起来 ”的做法。其惟一的法律依据是 197

2、9年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 条中有关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经审查认为 “事实不清、 证据不足 ”的,“可以退回补充侦查 ” 的规定。这种做法的结果,必然导致被告人长期受到超期羁押、严重侵犯其合法的人身权利和诉讼权利。对“疑罪 ”案件的处理,在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有关司法机关曾作过类似于 “疑罪从无 ”的规定,试图 从司法解释的角度弥补法律上的缺陷:一是最高人民法院 1989年 11月 4日在关于一审判决宣告无罪的 公诉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中规定, “对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经多次退查检察院仍未查清起 诉书指控的被告人犯罪事实并提供足够证据,法院调查也无法查证清楚,不能认定有罪

3、的被告人,在判决 书说明情况后,直接宣告无罪 ”二;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 1989年 12月 13日 在关于办理流窜犯罪案件一些问题的意见的通知中规定,对这类 “抓获的罪犯,如有个别犯罪事实难以 查清的,暂不认定,就已经查证核实的事实,依法及时作出处理 ”三;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刑事案 件程序的具体规定中规定人民法院对 “案件的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而又确实无法查证清楚、不能 证明被告人有罪的, 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上述司法机关的内部规定显得 “底 气不足 ”,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基本上没有得到的执行。1996 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

4、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明确规定 “经 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经过审理终结对 “证据不足, 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 应当作出证据不足、 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第( 一百六十二条第三项 )。这些规定,不仅从基本法律的角度强调了“定罪权 ”只能由人民法院行使的 “惟一性 ”和人民法院在定罪时也必须 “依法进行 ”的合法性,而且重新确立了对 “疑罪 ”的处理原则,成为 “疑罪从无 ” 的法律依据。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疑罪从无的原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刑诉法第十二条规定 “未 经人民法

5、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这就为疑罪从无确立了前提 ;二、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了补 充侦查次数以二次为限,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 出不起诉的决定。这就确立了审查起诉阶段的疑罪从无;三、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了经法庭审理,对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人,应当作出无罪判决,这是疑罪从无的明确表达和最终确立。“疑罪从无 ”的意义 “疑罪从无 ”原则是现代刑法 “有利被告 ”思想的体现,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具体内容之 一。 “疑罪 ”从有、从无之争,集中表现了刑法人权保障机能与保护社会机能之价值冲突。“疑罪 ”从理论上讲有两种可能性, 要么有罪, 要

6、么无罪, “疑罪从无 ”有背“有罪必罚 ”,有放纵犯罪之虑而 “疑罪从有 ”却有 “刑 及无辜 ”,滥用刑罚之忧。 “刑罚是两刃之剑。使用不当会两败惧伤 ”。尊重人权、保障人权是当代法制的内 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 “疑罪 ”择其有,无疑是轻视人权,滥用刑罚权及社会本位 的表现,与刑法的保障机能和现代刑事法制的根本精神相悖, “疑罪从无 ”则是其必然的结论。 ?刑法对社会 的保护机能,即最大限度地控制犯罪,保护社会的利益,是通过对犯罪予以刑罚打击为手段的,即通过对 犯罪分子适用刑罚以达到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之效果。当嫌疑人是否犯罪存疑的情况下, 采取“疑罪从有 ”原则,如果嫌

7、疑人确属有罪, 通过刑罚手段予以处罚, 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可达到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之目的,但由于其罪存疑,难免有 “滥施刑罚 ”之阴影,对犯 罪者适用刑罚之功效将大打折扣 ;反之,如果嫌疑人无罪, “疑罪从有 ”,结果则是刑及无辜、刑罚权滥用、 人权受到摧残, 而同时使真正的罪犯逍遥法外, 刑罚的适用则完全与刑法宗旨相背, 刑罚之正义丧失贻尽, 刑罚适用之功效等于负值,人民会因个人权利得不到应有保障而丧失对法律的归属之感,产生对司法人员 的信任危机,进而影响依法治国的进程。可见 “疑罪从有 ”不仅无法实现刑法的保障机能,也不能使刑法对 社会的保护机能得以圆满的实现,而且还构成了刑罚和犯罪对社会利

8、益和公民人权的双重威胁。?而“疑罪从无 ”在满足刑法保障机能要求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对社会保护机能的放弃。事实上,对有罪者因暂时不能确证而从无,只要将来能够予以完全确证,刑罚对于他仍是不可避免的, 同时由于犯罪嫌疑人已被纳入刑事诉讼的程序之中,国家刑罚的威慑力,事实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 他,刑法对社会的保护机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予以满足,刑罚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已 经予以发挥。因此, “疑罪从无 ”可使刑法的各种价值尽可能的得以满足,并能避免国家刑罚权的恣意动用 陷入尴尬,与刑法基本精神背道而驰的境地,因此 “疑罪从无 ”的法律思想和司法原则被现代文明国家的刑 事立法与司法普遍认可。贯彻 “疑罪从无 ”的原则,一方面可防止国家刑罚权的 “恶”,确保国家刑罚权的动用在法制的规范中运 转,强化司法人员的人权意识 ;另一方面,可促进侦查机关及司法人员证明犯罪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与 改进。 “疑罪”的形成,是人类的认识能力和证明技术问题使然。因此, “疑罪”之减少的有效途径,是国家 侦查机关及司法人员证明犯罪的能力和证明犯罪的技术手段与水平的改善与提高, “疑罪从无 ”有助于推进 整个国家刑事司法体制的文明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