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读后感2022

上传人:Wo****B 文档编号:58556859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5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改变读后感2022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改变读后感2022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改变读后感2022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资源描述:

《改变读后感20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变读后感2022(4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改变读后感2022改变自己 改变世界 读后感 有人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一个人无论怎样强大,他的生存都要或多或少地依赖于他人,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个人都是他人的跳跳板,也都依赖于他人起跳飞翔,生活本身就是联结。历史事实证明那些甘于奉献的人的总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和幸福。改变自己 改变世界这本书就像大家介绍了一群奉献者的故事。作者克雷格.柯伯格在12岁时就和上大学哥哥马克.柯伯格共同建立了Free The Children 基金会,目前这一组织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通过教育青少年帮助青少年”的公益组织,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书中鲜活的例子说明儿童的力量是不可忽视、集体的力量不可忽视、正义的力量不可忽视,同时

2、也说明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一、文化信仰,人生之根基几年前,外界媒体评价中国人只关心自己和亲朋的福祉,我们为此还感到不平,但不得不承认,西方人比中国人更加乐于奉献与付出。我们也曾经相信“天同覆,地通载,凡是人,皆需爱”,也曾经是世界礼仪之邦,仁爱之乡。但不幸的是因为历史变故,我们将自己优秀的文化信仰弄丢了。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有教无育、有文无化的不正常现象已经成为见怪不怪的事情,物欲的追求成了社会主流,而公益事业少人问津。相比而言,宗教在西方发达国家一直盛行不衰,人们将信仰落在实处。服务、同情、关爱是各个宗教的共同原则,这就是为什么笃信宗教的国家容易诞生慈善个人和组织的原因。要想使中华文明

3、再放异彩,我们应该进行文化信仰的重建。优秀的文化信仰是普世的,只有站在世界的高度,才能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家庭、学校、社会统一对教育的认识,共同协作,才能逐渐形成有利于社会、家庭和个人的文化信仰。马克认为他们90多岁老祖母的生活方式和智慧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年来,老祖母天天看报,关心他人,她认为“衡量你的成功与否要看你拥抱别人的次数,看你给别人的脸上该来多少微笑。她让自己的孩子们意识到了我们是一种他寻幸福的最关键的生活方式,父母竭尽全力通过培养他们的感恩心和同情心来帮助儿子建立“我们”意识。因此,大儿子柯伯格在上大学期间就去贫穷国家做义工,小儿子柯雷格在报纸上了解到泰国巴基斯

4、坦仍旧有大量童工遭受非人折磨时,他想和哥哥一起成立“FTC(Free the Children)”,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受苦受难儿童。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公民;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现在的孩子是不久的学生和未来的公民。文化信仰的重建从关注家庭教育开始,提升家长的素养和教育力是促进教育良性发展的关键,也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部门和学校是能够发挥发挥作用的,也应该发挥作用的。二、关注社会,教育之根本著名已故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然而,现在这一理念并没有得到较好地践行。学校与社会脱节,学

5、习与应用脱节,学做分离是十分严重的现象。前段时间报道的老师监考猝死在教室,媒体纠正不是学生冷漠而是无知。不管怎么说,除了学习应对高考,孩子们对其他的事情关注较少,学校和家长也不允许他们关注太多的事情以免他们影响到高考。 甚至在有些地方,学生连新闻报刊都不能读的。一心一意为考试而学习的孩子在走向大学和社会后变得不知所从。钱理群老人曾感慨说名牌大学培养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社会怎样评价一个人的贡献与成功决定着人们行为努力的方向。克雷格.柯伯格的最初想建立FTC志愿者组织时,希望老师给他一个在班内演讲的机会,获得了准许。尽管只得到11个同学的支持,但他开始外出发表演讲、组织社区义卖、为印度总理写信

6、、组织签名_请愿,将自己的家变成了人来人往的世界儿童志愿者的集结地。父母希望能过正常的生活,他柯雷格去选择坚持自己的梦想,希望全世界都关心童工问题。难得他的父母对他劝说无效后选择了理解和支持,并利用旅游时间深入印度、泰国以及非洲国家进行志愿者活动。他的行为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世界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他的照片和行踪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曾被评为联合国和平大使、世界儿童奖获得者、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者、罗斯福自由勋章以及加拿大总督功勋章。他的FTC组织已经遍及世界多国,帮助了超过150万的儿童及家庭。柯雷格兄弟的努力与坚持固然是一方面,周围环境的支持成就了FTC的巨大成功。我们国家需要这样的环境支持。青年山东

7、省农村支教的志愿者在北京培训时,有些单位的志愿者没有出席,原因之一就是当地领导不赞同员工外出做志愿者工作,他们认为这会影响到家里的正事。 另外,在国外,人们做志愿者是为了在服务与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体验人生的快乐;在中国,很多孩子们做志愿者是为了更好地入学、求职,很多大人做志愿者则是为了评职和升迁。 一个不关心他人与社会福祉的民族难怪常常遭人诟病。三、走向大我,改变之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大家的力量足可以改变世界。在我们看来,柯雷格只不过是个8对的孩子,但在他的努力下,数百万儿童走出了悲惨的境地,寻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很多成人加入志愿者的行列为改变世界而努力。书中分享了一些其他人“我的故

8、事(my story)”。金福是越南战争的幸存者。9岁时村子被汽油弹击中,记者抢拍了她浑身赤裸火中奔跑的照片。她虽然获救,但过去的梦靥折磨了她很多年,直到她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帮助别人才获得了心灵的宁静与快乐。蒂姆赖.芬司是一名画家,以前脾气暴躁的自私的混混,但义务教授病人作画的志愿者工作使他只有存在于内心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美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在童年时期接受了别人的好意,这促使她后来走上了慈善之路。一顿每餐、一场电影给人带来快乐,然而,因同情、拥抱、分享所带来的幸福更加令人难忘与持久。“人生的美妙之处在于真诚帮助别人,自己的收获却是最为丰盛。” 人与人之间关怀而不是竞争,我们和我一

9、样重要。这本书给予我最大的帮助不是这些写在纸面上的感悟,而是促使我下定了决心去做点什么帮助那些值得帮助的人。走出小我,走向大我。滴水成海,聚沙成塔,大家一起,改变世界。 马克在国会大厦做义工时,一位国会议员曾经问他:“孩子,你想过给后人留下怎样的财富这个问题吗?”这句话让马克走出了自我狭小的天地,走出了加拿大,走向了世界。他逐渐学会了恰如其分地说话、思考、行动和生活,如今他与弟弟为儿童福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问问自己:“你会留下怎样的财富?”的话,相信我们都会对自己的人生做出更好地选择。改变自己,改变世界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好书改变自己,改变世界,收获颇多。这本书的主要告诉我

10、们是:我们都是这个地球村的一分子,都对地球和人类的未来负有责任。我们只要改变自己,就能对这个世界的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全书不但有对这一理念的生动阐述,还有具体的行动指南和建议,鼓励读者尤其是青少年“从我做起”,“完善自己,奉献自己”。书中除了克雷格和马克兄弟的亲身经历,还特别邀请了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约旦王后努尔、英国女人类学家珍?古道尔、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图图大主教等杰出人士,用自述的方式讲述他们的故事,从而使全书有着极强的可读性和巨大的说服力。相信,与我一样对生活感到不满、对这个社会感到有些失望的人还大有人在。从微博、微信和QQ群中漫天转发的各种负面小道消息,从网络时事新闻事件报道后面的各

11、种谩骂留言和评论,我们也不难发现如今身边的“愤青”是越来越多。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总是经常在抱怨和发泄。抱怨国家对外软弱无力,对内却强硬无比;抱怨官场钱权交易盛1 行,腐败成风;抱怨普通民众买不起房,生不起孩,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生活成本日益高企;抱怨两极分化越来越大,富人开着豪车、住着豪宅、打着高尔夫,整天过着锦衣玉食、花天酒地的生活,而贫者却是食不裹腹、衣不遮体、居无定所;抱怨自己满腹经纶、志向远大,却总是怀才不遇静下心来想一想,这诸多的抱怨能解决问题吗?能改变现状吗?显然不能。一味地抱怨和发泄其实没有任何意义,那样只会使我们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消极。如果每个人都只看到令人痛恨的社会阴暗面,对

12、生活充满了抱怨,对世界充满了仇恨,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就将陷入苦难之中。改变从现在开始,从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一点一滴的行动开始。读完改变自己改变世界这本佳作,感觉真的很受用,以前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抱怨、困惑也随之而云开雾散。这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在这个动荡的世界和变化的社会中更好地立足、生存、成功的实用之书,它让我们认清世界、认识自我、改变自我、成就自我。认真读一读,悟一悟,我们的人生、心理、观念、命运,或许能从此改变。2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

13、鸟!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一)文/丁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和父母相处,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孩子学会了为人处事,养成了行为习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悄然的,是深远的。我想,这也是张文质先生提出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的原因之一。要改变孩子,得从改变父母开始。而要改变父母,谈何容易?这需要父母有改变自己的决心和坚强意志,需要不断地学习,检视自己。而改变父母改变孩子则是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向人们没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如促膝谈心,让人在不经意间得到教益。通过品读改变父母改变孩子,我是受益匪浅。主要收获有:我们大人不是懂得太少,而是做得太少,或者说是知而不做,或者说还没有认识到做的重要性,缺乏一种

14、自我反省的能力。为此,文质先生特别提及:“我们经常道理讲得太多,给孩子做榜样、做具体的示范太少。”的确如此,不少家长许多时候是讲一套做一套。1父母是第一责任人,甚至是终身的责任人,一辈子你都要做示范,一辈子你都有责任为你的孩子、为你的孙子、为你家族的人做出一个榜样。我们需要教育,需要激浊扬清,为孩子提供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这是每个大人的责任。需要我们谨记:处处当孩子的榜样。我们大人做容易犯毛病,即自以为是。由于自以为是,导致沟通理解的障碍。许多事情在我们大人看来是十分浅显的事,但在孩子看来却变成十分困难的了。通过读这本书,我觉得对待一个成长过程中的问题,需要有平常心,需要有一种理解力,需要有一

15、种针对孩子不同的心智成长的状况要对症下药,甚至我觉得比对症下药更重要的,还是理解力。“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由于受环境的影响,受自身条件的局限,有时候不管他怎么努力也是徒劳的,就等什么时候它的”聪明花“能开。它或许有一天会突飞猛进,一鸣惊人。要改变孩子,有时是件多么困难的事啊!丝毫勉强不得。这就需要理解。只有理解了孩子,才会同情孩子,才会感同身受,为其提供尽可能的帮助。许多时候是因为不理解而导致关系紧张,导致各种极端的情绪,导致仇恨,导致自暴自弃。理解孩子,需要沟通,需要聆听来自孩子的声音,多听听孩子对生活、对个人成长的理解,多询问一下他对生活对生命的感受,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去思考;我们不能代替孩

16、子去判断;2 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是更多的要让孩子回到自己来理解这个世界,选择一个最适合他的方式,让他得以成长。所以一方面就是父母你要尽到责任,帮助他支持他肯定他的个人选择;另一方面在他个人做了选择之后,有时候要帮他承担这种风险,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充满各种风险的,你能不能帮助他,尤其是当他遇到挫折的时候;在他成长不太顺利的时候;在他感到很迷茫的时候,父母能不能更坚定的站在他身后,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现在在小学阶段,对父母来说学业上的压力还比较少,但是到了初中,你不要看有的孩子他学得那么好学得那么轻松,我的孩子学得这么辛苦,学得这么差,其实这个时候恰恰就是父母有勇气需要承担

17、责任的时候,有勇气,哪怕孩子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败,你也能够支持他,也能够让他活得比较从容,比较有信心这点很重要。耐心、克制和支持是文质先生提及的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品格。生活中,教育孩子缺乏耐心和克制的比比皆是。孩子犯了错误,一些家长还没有说上几句就急了,破口大骂,甚至动起手来。缺乏耐心和克制,粗暴对待孩子,常会对孩子产生伤害。家长若能克制自己的情感,和孩子一道冷静地分析p 问题,一定会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教育孩子,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干着急没用,责怪也没用。你骂他打他,反而会冲淡它对错误的认识;你宽容他,他反而人会心怀愧疚,3 会极力反省并改正错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8、孩子的成长是缓慢的过程。教育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家长要坚持把鼓励、赞扬、肯定、分享、帮助变成重要的家庭文化,在充满爱意和希望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会更坚强、更自信、更有美好的人生。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二)几年以前,我得到一本好书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几年来,我读了好多遍,并有针对性地把这本好书介绍给多位家长朋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他们都说自己读了这本好书,交上了一位好朋友,找到了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呀,一本好书,是当你翻到了最后一页,但余味悠长,把自己的心里添得满满的!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作者孙义君老师是着名教育专家,他总结了自己四十余年的教学经

19、验,从威海教育学会举办的多场”成功快乐营“中”问题孩子“的转变经历中提取出典型,从上百场感人至深的家庭教育报告会中凝练出教子成功的精华这本书之所以不直接告诉父母如何去做,是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让父母们转变观念,做专业的父母,做有教育智慧的父母,父母在让孩子改变前先改变自己,只有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父母先改变自己的观念,进而根据典型案例找出”问题孩子“的真正问题,最终对症下药。本书是送4 给中国家长最渴望的家教礼物。现在,在我们的班级里大多数孩子属于独生子女,同时由于父母的教育观点落后于变化了的时代,孩子相当缺失责任心。特别是这些孩子里面大多数人生下来就在爷爷奶奶家长大,几乎成了家里的小皇帝

20、,爷爷奶奶对他们可以说是百依百顺,要星星不敢摘月亮,但是当他们进入小学以后,新的问题又摆在家长面前:爷爷奶奶老了,很少人能管得了孩子的学习,回到父母身边,他们又不买父母的帐,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没有付出自己应该付出的一切,出现过断奶期。所以很多家长向我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里根本就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当我了解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存在的问题,我就想到了孙义君老师的书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我把它推荐给家长,不断地借给大家阅读,解决了不少问题,班上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少,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帮了大家不少忙。在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里,孙义君老师的几条建议我觉得非常值得向家长推荐:1、父母要作出具有强

21、烈责任心的榜样。孙义君老师说:责任心只能用责任心来培养,家庭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潜移默化。如果父母是对家庭很有责任心的人,对工作有强烈事业责任心的人,对社会同样很负责任的人,这对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对家庭不负责任、对工作不负责任、对社会不负责任,这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5 响也是非常严重的。因为问题家庭出现了问题孩子,这种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父母自己事业心不强,却要求孩子好好学习,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对社会没有责任心,增强孩子的自私心理,这就为孩子人生的成功埋下了定时炸弹。2、父母要尽可能多的给孩子提供担当责任的机会。孩子的责任心是在行动中培养的,不是口头说教就行,培养

22、的越早孩子越刻骨铭心。乳山市南黄中学的李华老师用心良苦地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儿子自小学时起,就担当起冬天家门到校门扫雪的责任。因此,不管儿子走到天涯海角,担当责任的品质永不改变。上小学四年级时,因为扫雪耽误了上学时间,这个责任也要孩子自己负,父母不可代替。让孩子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担当责任,真是一举多得。3、从点滴细微之处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我们知道孩子的生活不会有惊天动地的事。所以,孩子责任心培养也只能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做起,从不经意的细微之处做起,父母要”狠下心来“,不能凡事代替孩子。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自己犯下的错误自己要担当责任,自己的承诺要千方百计地兑现。我邻居家的小孙女上一年级,

23、她在大街上看见有人扔下垃圾袋,她便主动捡起来,送进门口的垃圾桶里。孩子这么小的举动,充分折射出学校和家庭要培养孩子责任心其实并不难,人人都可以做到。4、父母必须首先做出改变,孩子才能改变。要对孩子6 大爱,不要溺爱。大爱和溺爱的共同点都是爱孩子,但却有本质的不同。我们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学校里面,老师教育孩子用的是爱心。在家里,父母爱孩子这是天性,动物都会,这里的区别在于对孩子的爱是大爱,还是溺爱。大爱能够帮助孩子走向人生成功,溺爱贻误孩子发展,甚至会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祸根。孙老师说:大爱就是高级的爱,智慧的爱,自然的爱。而溺爱则是低级的爱,本能的爱,刻意的爱。要关注孩子”做人“,不做

24、分数的奴隶;要有个性有思想的孩子,不要乖孩子;做正爸爸,不做负爸爸;要为孩子做楷模,而不是注重说教;用你的手为孩子鼓掌,而不是给孩子耳光。大爱孩子的父母,往往特别关注孩子高层次的需要,如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培养孩子的”三心二意“(”三心“指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心;”二意“指人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让孩子有自己的理想抱负等等。溺爱孩子的父母,往往过度关注孩子低层次的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孩子的吃穿要关照好,有的人认为让孩子穿名牌、用品牌是爱孩子,不能让孩子受到任何委屈,不想让孩子受到任何挫折等等。没错,对这本书,我爱不释手!这是一本很好

25、的家庭教育书,更是可操作性很强的育人书。古人云:”授人以鱼,7 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对我们而言,看了孙义君老师的书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它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教育孩子,还给了家长改变自己的勇气。如果能好好品读这本书,完全领会书中的精髓,我们学会的将不仅仅是教育孩子的技巧,还有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三)去年年底,张文质老师在深圳举办”大问题教学“研讨会,我跑去聆听讲座,很荣幸地获赠张老师的最新力作父母改变孩子改变。时值寒假,我隆重地推荐给班上的学生家长们阅读,并在返回老家时,选择它为本人春节的唯一携带陪伴用书。这是一本所有已为人父母的

26、人或即将准备为人父母的人都应该好好读读的书籍,特别是那些孩子还刚刚只有一二岁的年轻父母们,真可以算做是文质老师精心为大家准备的一份最好的应时礼物了。别的不说,光只听听书名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稍稍地品一品,就足以让你砰然心动了。全书就象是聆听张老师的一个稍长讲座一样,围绕着当今父母与孩子的教育大问题娓娓而谈,可以分有四个部分:孩子的未来既在父母生命中,又在父母手心上;重建以孩子成长为中心的家庭文化;用健康的方式培养正常人;八条戒律也是八个人8 文常识。我个人归纳为相应的四点:父母的责任、与孩子生活在一起、成全孩子、八条具体的常识。与他的着作教育是慢的艺术(后面简称为慢)不同的是,这里是讲好父母,而

27、慢是讲好教师、好学校,但相同的是,其核心理念仍是生命化教育。一生的责任,一生的改变中国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既在学校这边,也在家长这边。作为一个教育学者,张文质老师一直都是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我们可以从他的文章生活在愧疚中看到,那沉重的”45条“饱含了一个父亲内心深处的无奈与迷茫、勇气与信念、责任与抗争。同时,面对教师群体,他也是极力主张每一个教师”首先应当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的观念。在慢一书中,他说”教师教育自己的孩子,既有专业方面的优势,又有工作上的便利。那么,无论你对本职工作的过分投入还是其他的原因,所有教育自己孩子的责任的忽略与让渡,都是一件不可原谅的事情。你个人所有的成功并不能

28、补偿子女教育失败的苦涩与沉重“。特别是在目前中国基础教育呈现为”一根筋“、”一只眼“的应试框架下,学校和老师很难对某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做到尽心尽责,那么教育一个孩子的核心责任,归根结底还是应该掌握在我们父母自己的手里。”与其期待学校教育的改善,不如从家庭教育的改进做起。孩子的未来不是掌握在学校,而是掌握在父母9 手中“,所以张老师说:生养一个孩子,就是生养一生的责任,教育孩子也就是为人父母的最大的事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人父母真是一件惊心动魄的事情“。与每一个学生走进一所学校,都希望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一样,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世上,都希望能够遇到一个好父母。但父母其实也跟孩子一样,都是

29、”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人,无论是当年所受的教育还是自己的品行都可能存在着诸多问题。”父母需要首先受教育,这样的教育首先就是要反省自己有什么品格能够成为孩子的示范,有哪些行为在给予孩子积极的影响“,对于那些不良的品行如懒散、粗鲁、急躁、狭隘、势利、缺乏善心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等,往往更有活力和传染性,容易被继承,由此父母们要想把这一生的事业经营好,成为一个优秀的好父母,其关键就在于父母们要能够不断地改变,以无限的责任心和耐心,一点一滴地挤掉自己身上的”毒素“,不断地提高自己做人父母的素质与水平,照亮孩子的一生。”一个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只有父母以一生的责任,行一生的改变,

30、才能成全孩子一生的发展。陪伴就是最好的改变为人父母要改变的方面可以说有很多很多,比如,改变我们的成才观、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等等,但最重要的是什么10 呢?张老师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家庭教育,没有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完整陪伴,教育也就成为虚无空渺的东西。我以为,在一个和谐的家庭结构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孩子女,构成为一个完美家庭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却有很多很多的家庭受生活所迫,只能有爷爷奶奶和小孩子女这两个支点,最重要的第三个点”爸爸妈妈“却相隔在那遥远得无从想象的异地,日夜奔忙在电话的那一头,这样一个巨大的漂浮的”家庭三角形“成为一个又一

31、个孩子成长的危险所在。”下班的路应当是回家的路“,”全家一起吃晚饭“”每天和孩子说说话“这种陪伴就是最有效最好的家庭文化。”把孩子交给祖父母的家长,是在与未来作一场豪赌“,”无论你在哪里谋生,一定要带上孩子“这些令人心碎的劝告,既是一个教育学者的殷切期盼与呼吁,又是一个社会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情怀。加拿大马克斯范梅南教授认为:”儿童需要安全与保护,才能去冒险;需要支持,才能获得独立“他在着作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中指出:”父母有时可能会觉得他们的陪伴对孩子不会有那么大的差别。那些将自己的孩子长时间放在托儿所的父母往往为自己找理由说,与孩子在一块儿的时间少而精比简单地整天与孩子在一11 起要更重要一

32、些。分居或离婚的父母可能会试图从远处回来与孩子保持见面。可是路途遥远的抚养孩子的方式对孩子来说远远不能令人满意。孩子非常明确:你在那儿就是在那儿,如果你不在,那就是离开了。除了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来关注孩子以外,出现在他们身旁,以一种:你在那儿,就在他们面前,随时可以过来的安全感围绕着他们。有时,正是那些职业或事业型的父母们不愿花点时间承担一些义务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家庭氛围。有趣的是,支持儿童一词成了一个父母离异和离婚的情境中的常用语。可是,支持孩子并不仅仅是提供生活必需的金钱的问题给孩子提供支持,意味着成人可以信赖,可以指望一直他们身旁。“在我们的一生中,童年是我们最重要的人生阶段。任何

33、一个成年人都要不断地回到童年汲取力量。”人生最重要的一刻是在童年的餐桌和客厅开始的“,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给孩子一个温暖而安全的家庭成长环境,这个简单而又重要的要求,毫无疑问,对于今天许多家庭而言,构成为一个残酷而严峻的挑战。但从教育角度,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未来,就是我们为人父母们首先要做到的最好的改变。成全孩子的生命发展张文质老师在慢一书中讲到他的生命化教育理念。他说:教育就是要随顺人的生命自然,用自然恰当的方式来成全人的生命发展。面对今天的教育现实,张老师指出:父母们所要12 做的,就是运用自己的智慧,抓住关键期,用最为健康自然的方式,使”一只手“的教育变为”两只手“的教育,使缺心眼的教育

34、,变为培养正常人的理性教育。什么是关键期?文质老师对此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指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存在着一个成长的关键期。比如孩子的早期教育,尤其是孩子的06岁、713岁这两个重要的阶段就可以算做是关键期;另一个含义是指一种行为的发生处起始处。”一个不当或错误的行为刚刚发生时,及时进行教育,效果最为明显“。文质老师所讲的这个”关键期“理论,意大利着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我前一段时间阅读奥地利着名的心理学先驱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发现阿德勒也有类似的表述。他说:”人在四五岁之前就已经有了统一的思维和精神与肉体的合作。在六岁之前,他的人格已经定型,对于人生的意义、追求

35、的目标、处事的态度、情感的秉性也已定型。“”在儿童发展的前五年,已经具备了一套固定的行为模式,即他们以怎样的方式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事情,此时,他们对于自己和社会所向往的发展模式已经有了深层次的概念。此后,他们就会利用自己对社会和自我的看法来关注整个世界。“无独有偶,美国着名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也谈到了这个话题。他说:”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婴儿活动的适应及其与别人相处的适应就13 给他的心智的生活定下了基调。当他看着别人做些什么事,而且尝试着去理解、去做别人鼓励他设法去做的事时,他可能的活动范围就无限地扩大了。心智生活的轮廓形式,就这样在人生最初的四五年中形成了。“由此可见,对于一个孩子,在

36、他成长的最初五六年,真的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期。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不以为然,总觉得他们还小,什么都不知道,爷爷奶奶帮着带带没有什么问题,就算有什么不良习惯,未来的时间还长,有的是时间改正等等。而现在我们发现我们错过了。”把06岁的孩子教育好了,后面的教育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就会比较顺利。“为人父母,就是要以无限的爱,一点一点地努力坚持,用无限的耐心抓住这样的关键期教育好孩子,要以存而不论的态度,尊重孩子个性差异,以温和而严格、义正词婉的方式管教孩子,成就孩子的一生,否则,孩子早期教育的迷失,就会变成我们一辈子无尽的麻烦。当然,张老师在这本书里,还讲了很多家庭教育方面具体的做法以及其他一些

37、很有见地的观点,比如他提到的八条人文常识、从”手对手“到”肩并肩“等等,都是非常让人受启发的。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细述了。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总有一种错觉,俨然张老师就坐于身前,聆听着他那富有激情的如诗一般充满了无限魅力的话语,我为其中无处不在的深厚而赤诚的教育情怀所感动,并一次次地为老师深遂的思考和真知灼见所折服。14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仿佛感到女儿也在身边,她紧紧地看着我,而我则很惭愧很愧疚,脸上火辣辣的。女儿今年22岁了,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我是有着很多很多的无知与过错的。说实在话,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愿意从头再来做一次她的爸爸。我相信,这一次我肯定做得要比以前要好。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

38、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15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一) 文/丁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和父母相处,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孩子学会了为人处事,养成了行为习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悄然的,是深远的。我想,这也是张文质先生提出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的原因之一。要改变孩子,得从改变父母开始。而要改变父母,谈何容易?这需要父母有改变自己的决心和坚强意志,需要不断地学习,检视自己。而改变父母改变孩子则是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向人们没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如促膝谈心,让人在不经意间得到教益。通过品读

39、改变父母改变孩子,我是受益匪浅。主要收获有: 我们大人不是懂得太少,而是做得太少,或者说是知而不做,或者说还没有认识到做的重要性,缺乏一种自我反省的能力。为此,文质先生特别提及:“我们经常道理讲得太多,给孩子做榜样、做具体的示范太少。”的确如此,不少家长许多时候是讲一套做一套。父母是第一责任人,甚至是终身的责任人,一辈子你都要做示范,一辈子你都有责任为你的孩子、为你的孙子、为你家族的人做出一个榜样。我们需要教育,需要激浊扬清,为孩子提供一种良好的教育氛1 围。这是每个大人的责任。需要我们谨记:处处当孩子的榜样。我们大人做容易犯毛病,即自以为是。由于自以为是,导致沟通理解的障碍。许多事情在我们大

40、人看来是十分浅显的事,但在孩子看来却变成十分困难的了。通过读这本书,我觉得对待一个成长过程中的问题,需要有平常心,需要有一种理解力,需要有一种针对孩子不同的心智成长的状况要对症下药,甚至我觉得比对症下药更重要的,还是理解力。“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由于受环境的影响,受自身条件的局限,有时候不管他怎么努力也是徒劳的,就等什么时候它的”聪明花“能开。它或许有一天会突飞猛进,一鸣惊人。要改变孩子,有时是件多么困难的事啊!丝毫勉强不得。这就需要理解。只有理解了孩子,才会同情孩子,才会感同身受,为其提供尽可能的帮助。许多时候是因为不理解而导致关系紧张,导致各种极端的情绪,导致仇恨,导致自暴自弃。理解孩子,

41、需要沟通,需要聆听来自孩子的声音,多听听孩子对生活、对个人成长的理解,多询问一下他对生活对生命的感受,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去思考;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去判断;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是更多的要让孩子回到自己来理解这个世界,选择一个最适合他的方式,让他得以成长。所以一方面就是父母你要尽到责任,帮助他支持他肯定他的个人选择;另一方面在他个人做了选择之后,有时候要帮他承担这种风险,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充满各种风险的,你能不能帮助他,尤其是当他遇到挫折的时候;在2 他成长不太顺利的时候;在他感到很迷茫的时候,父母能不能更坚定的站在他身后,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现在在小学阶段,对父母来说学业上的压

42、力还比较少,但是到了初中,你不要看有的孩子他学得那么好学得那么轻松,我的孩子学得这么辛苦,学得这么差,其实这个时候恰恰就是父母有勇气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有勇气,哪怕孩子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败,你也能够支持他,也能够让他活得比较从容,比较有信心这点很重要。耐心、克制和支持是文质先生提及的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品格。 生活中,教育孩子缺乏耐心和克制的比比皆是。孩子犯了错误,一些家长还没有说上几句就急了,破口大骂,甚至动起手来。缺乏耐心和克制,粗暴对待孩子,常会对孩子产生伤害。家长若能克制自己的情感,和孩子一道冷静地分析p 问题,一定会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教育孩子,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

43、的,干着急没用,责怪也没用。你骂他打他,反而会冲淡它对错误的认识;你宽容他,他反而人会心怀愧疚,会极力反省并改正错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成长是缓慢的过程。教育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家长要坚持把鼓励、赞扬、肯定、分享、帮助变成重要的家庭文化,在充满爱意和希望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会更坚强、更自信、更有美好的人生。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二)几年以前,我得到一本好书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几年来,我读了好多遍,并有针对性地把这本好书介绍给多位家长朋友,得到3 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他们都说自己读了这本好书,交上了一位好朋友,找到了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呀,一本好书,是当你翻到了最后一页

44、,但余味悠长,把自己的心里添得满满的!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作者孙义君老师是着名教育专家,他总结了自己四十余年的教学经验,从威海教育学会举办的多场”成功快乐营“中”问题孩子“的转变经历中提取出典型,从上百场感人至深的家庭教育报告会中凝练出教子成功的精华这本书之所以不直接告诉父母如何去做,是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让父母们转变观念,做专业的父母,做有教育智慧的父母,父母在让孩子改变前先改变自己,只有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父母先改变自己的观念,进而根据典型案例找出”问题孩子“的真正问题,最终对症下药。本书是送给中国家长最渴望的家教礼物。现在,在我们的班级里大多数孩子属于独生子

45、女,同时由于父母的教育观点落后于变化了的时代,孩子相当缺失责任心。特别是这些孩子里面大多数人生下来就在爷爷奶奶家长大,几乎成了家里的小皇帝,爷爷奶奶对他们可以说是百依百顺,要星星不敢摘月亮,但是当他们进入小学以后,新的问题又摆在家长面前:爷爷奶奶老了,很少人能管得了孩子的学习,回到父母身边,他们又不买父母的帐,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没有付出自己应该付出的一切,出现过断奶期。所以很多家长向我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里根本就不听爸爸妈4 妈的话。当我了解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存在的问题,我就想到了孙义君老师的书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我把它推荐给家长,不断地借给大家阅读,解决了不少问题,班上的问题

46、学生越来越少,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帮了大家不少忙。在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里,孙义君老师的几条建议我觉得非常值得向家长推荐:1、父母要作出具有强烈责任心的榜样。孙义君老师说:责任心只能用责任心来培养,家庭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潜移默化。如果父母是对家庭很有责任心的人,对工作有强烈事业责任心的人,对社会同样很负责任的人,这对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对家庭不负责任、对工作不负责任、对社会不负责任,这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因为问题家庭出现了问题孩子,这种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父母自己事业心不强,却要求孩子好好学习,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对社会没有责任心,增强孩子的自私心

47、理,这就为孩子人生的成功埋下了定时炸弹。2、父母要尽可能多的给孩子提供担当责任的机会。孩子的责任心是在行动中培养的,不是口头说教就行,培养的越早孩子越刻骨铭心。乳山市南黄中学的李华老师用心良苦地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儿子自小学时起,就担当起冬天家门到校门扫雪的责任。因此,不管儿子走到天涯海角,担当责任的品质永不改变。上小学四年级时,因为扫雪耽误了上学时间,这个责任也要孩子自己负,父母5 不可代替。让孩子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担当责任,真是一举多得。3、从点滴细微之处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我们知道孩子的生活不会有惊天动地的事。所以,孩子责任心培养也只能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做起,从不经意的细微之处做起,父母要

48、”狠下心来“,不能凡事代替孩子。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自己犯下的错误自己要担当责任,自己的承诺要千方百计地兑现。我邻居家的小孙女上一年级,她在大街上看见有人扔下垃圾袋,她便主动捡起来,送进门口的垃圾桶里。孩子这么小的举动,充分折射出学校和家庭要培养孩子责任心其实并不难,人人都可以做到。4、父母必须首先做出改变,孩子才能改变。要对孩子大爱,不要溺爱。大爱和溺爱的共同点都是爱孩子,但却有本质的不同。我们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学校里面,老师教育孩子用的是爱心。在家里,父母爱孩子这是天性,动物都会,这里的区别在于对孩子的爱是大爱,还是溺爱。大爱能够帮助孩子走向人生成功,溺爱贻误孩子发展,甚至

49、会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祸根。孙老师说:大爱就是高级的爱,智慧的爱,自然的爱。而溺爱则是低级的爱,本能的爱,刻意的爱。要关注孩子”做人“,不做分数的奴隶;要有个性有思想的孩子,不要乖孩子;做正爸爸,不做负爸爸;要为孩子做楷模,而不是注重说教;用你的手为孩子鼓掌,而不是给孩子耳光。大爱孩子的父母,往往特别关注孩子高层次的需要,如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培养孩子的”三心二意“(”三心“指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心;”6 二意“指人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让孩子有自己的理想抱负等等。溺爱孩子的父母,往往过度关注孩子低层次的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孩子的吃穿

50、要关照好,有的人认为让孩子穿名牌、用品牌是爱孩子,不能让孩子受到任何委屈,不想让孩子受到任何挫折等等。没错,对这本书,我爱不释手!这是一本很好的家庭教育书,更是可操作性很强的育人书。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对我们而言,看了孙义君老师的书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它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教育孩子,还给了家长改变自己的勇气。如果能好好品读这本书,完全领会书中的精髓,我们学会的将不仅仅是教育孩子的技巧,还有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三)去年年底,张文质老师在深圳举办”大问题教学“研讨会,我跑去聆听讲座,很荣幸地获赠张老师的最新力作父

51、母改变孩子改变。时值寒假,我隆重地推荐给班上的学生家长们阅读,并在返回老家时,选择它为本人春节的唯一携带陪伴用书。这是一本所有已为人父母的人或即将准备为人父母的人都应该好好读读的书籍,特别是那些孩子还刚刚只有一二岁的年轻父母们,真可以算做是文质老师精心为大家准备的一份最好的应时礼物了。别的不说,光只听听书名;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稍稍地品一品,就足以让你砰然心动了。全书就象是聆听张老师的一个稍长讲座一样,围绕着当今父母与7 孩子的教育大问题娓娓而谈,可以分有四个部分:孩子的未来既在父母生命中,又在父母手心上;重建以孩子成长为中心的家庭文化;用健康的方式培养正常人;八条戒律也是八个人文常识。我个人

52、归纳为相应的四点:父母的责任、与孩子生活在一起、成全孩子、八条具体的常识。与他的着作教育是慢的艺术(后面简称为慢)不同的是,这里是讲好父母,而慢是讲好教师、好学校,但相同的是,其核心理念仍是生命化教育。一生的责任,一生的改变中国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既在学校这边,也在家长这边。作为一个教育学者,张文质老师一直都是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我们可以从他的文章生活在愧疚中看到,那沉重的”45条“饱含了一个父亲内心深处的无奈与迷茫、勇气与信念、责任与抗争。同时,面对教师群体,他也是极力主张每一个教师”首先应当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的观念。在慢一书中,他说”教师教育自己的孩子,既有专业方面的优势,又有工

53、作上的便利。那么,无论你对本职工作的过分投入还是其他的原因,所有教育自己孩子的责任的忽略与让渡,都是一件不可原谅的事情。你个人所有的成功并不能补偿子女教育失败的苦涩与沉重“。特别是在目前中国基础教育呈现为”一根筋“、”一只眼“的应试框架下,学校和老师很难对某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做到尽心尽责,那么教育一个孩子的核心责任,归根结底还是应该掌握在我们父母自己的手里。”与其期待学校教育的改善,不如8 从家庭教育的改进做起。孩子的未来不是掌握在学校,而是掌握在父母手中“,所以张老师说:生养一个孩子,就是生养一生的责任,教育孩子也就是为人父母的最大的事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人父母真是一件惊心动魄

54、的事情“。与每一个学生走进一所学校,都希望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一样,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世上,都希望能够遇到一个好父母。但父母其实也跟孩子一样,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人,无论是当年所受的教育还是自己的品行都可能存在着诸多问题。”父母需要首先受教育,这样的教育首先就是要反省自己有什么品格能够成为孩子的示范,有哪些行为在给予孩子积极的影响“,对于那些不良的品行如懒散、粗鲁、急躁、狭隘、势利、缺乏善心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等,往往更有活力和传染性,容易被继承,由此父母们要想把这一生的事业经营好,成为一个优秀的好父母,其关键就在于父母们要能够不断地改变,以无限的责任心和耐心,一点一滴地

55、挤掉自己身上的”毒素“,不断地提高自己做人父母的素质与水平,照亮孩子的一生。”一个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只有父母以一生的责任,行一生的改变,才能成全孩子一生的发展。陪伴就是最好的改变为人父母要改变的方面可以说有很多很多,比如,改变我们的成才观、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等等,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张老师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家庭教育,没有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完整陪伴,教育也就成为虚无空渺的东西。9 我以为,在一个和谐的家庭结构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孩子女,构成为一个完美家庭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却有很多很多的家庭受生活所迫,只能有爷爷奶奶和小孩子女这

56、两个支点,最重要的第三个点”爸爸妈妈“却相隔在那遥远得无从想象的异地,日夜奔忙在电话的那一头,这样一个巨大的漂浮的”家庭三角形“成为一个又一个孩子成长的危险所在。”下班的路应当是回家的路“,”全家一起吃晚饭“”每天和孩子说说话“这种陪伴就是最有效最好的家庭文化。”把孩子交给祖父母的家长,是在与未来作一场豪赌“,”无论你在哪里谋生,一定要带上孩子“这些令人心碎的劝告,既是一个教育学者的殷切期盼与呼吁,又是一个社会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情怀。加拿大马克斯;范梅南教授认为:”儿童需要安全与保护,才能去冒险;需要支持,才能获得独立“他在着作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中指出:”父母有时可能会觉得他们的陪伴对孩子

57、不会有那么大的差别。那些将自己的孩子长时间放在托儿所的父母往往为自己找理由说,与孩子在一块儿的时间少而精比简单地整天与孩子在一起要更重要一些。分居或离婚的父母可能会试图从远处回来与孩子保持见面。可是路途遥远的抚养孩子的方式对孩子来说远远不能令人满意。孩子非常明确:你在那儿就是在那儿,如果你不在,那就是离开了。除了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来关注孩子以外,出现在他们身旁,以一种:你在那儿,就在他们面前,随时可以过来的安全感围绕着他们。有时,正是那些职业或事业型的父母10 们不愿花点时间承担一些义务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家庭氛围。有趣的是,支持儿童一词成了一个父母离异和离婚的情境中的常用语。可是,支持孩

58、子并不仅仅是提供生活必需的金钱的问题给孩子提供支持,意味着成人可以信赖,可以指望一直他们身旁。“在我们的一生中,童年是我们最重要的人生阶段。任何一个成年人都要不断地回到童年汲取力量。”人生最重要的一刻是在童年的餐桌和客厅开始的“,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给孩子一个温暖而安全的家庭成长环境,这个简单而又重要的要求,毫无疑问,对于今天许多家庭而言,构成为一个残酷而严峻的挑战。但从教育角度,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未来,就是我们为人父母们首先要做到的最好的改变。成全孩子的生命发展张文质老师在慢一书中讲到他的生命化教育理念。他说:教育就是要随顺人的生命自然,用自然恰当的方式来成全人的生命发展。面对今天的教育现实

59、,张老师指出:父母们所要做的,就是运用自己的智慧,抓住关键期,用最为健康自然的方式,使”一只手“的教育变为”两只手“的教育,使缺心眼的教育,变为培养正常人的理性教育。什么是关键期?文质老师对此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指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存在着一个成长的关键期。比如孩子的早期教育,尤其是孩子的0;6岁、7;13岁这两个重要的阶段就可以算做是关键期;另一个含义是指一种行为的发生处起始处。”一个不当或错误的行为11 刚刚发生时,及时进行教育,效果最为明显“。文质老师所讲的这个”关键期“理论,意大利着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我前一段时间阅读奥地利着名的心理学先驱阿德勒的自

60、卑与超越,发现阿德勒也有类似的表述。他说:”人在四五岁之前就已经有了统一的思维和精神与肉体的合作。在六岁之前,他的人格已经定型,对于人生的意义、追求的目标、处事的态度、情感的秉性也已定型。“”在儿童发展的前五年,已经具备了一套固定的行为模式,即他们以怎样的方式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事情,此时,他们对于自己和社会所向往的发展模式已经有了深层次的概念。此后,他们就会利用自己对社会和自我的看法来关注整个世界。“无独有偶,美国着名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也谈到了这个话题。他说:”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婴儿活动的适应及其与别人相处的适应就给他的心智的生活定下了基调。当他看着别人做些什么事,而且尝试着去理解、去

61、做别人鼓励他设法去做的事时,他可能的活动范围就无限地扩大了。心智生活的轮廓形式,就这样在人生最初的四五年中形成了。“由此可见,对于一个孩子,在他成长的最初五六年,真的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期。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不以为然,总觉得他们还小,什么都不知道,爷爷奶奶帮着带带没有什么问题,就算有什么不良习惯,未来的时间还长,有的是时间改正等等。而现在我们发现我们错过了。”把0;6岁的孩子教育好了,后面的教育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就会比较顺利。“为人父母,就是要以无限的爱,一点一点地努力坚持,12 用无限的耐心抓住这样的关键期教育好孩子,要以存而不论的态度,尊重孩子个性差异,以温和而严格、义正词婉的方式

62、管教孩子,成就孩子的一生,否则,孩子早期教育的迷失,就会变成我们一辈子无尽的麻烦。当然,张老师在这本书里,还讲了很多家庭教育方面具体的做法以及其他一些很有见地的观点,比如他提到的八条人文常识、从”手对手“到”肩并肩“等等,都是非常让人受启发的。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细述了。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总有一种错觉,俨然张老师就坐于身前,聆听着他那富有激情的如诗一般充满了无限魅力的话语,我为其中无处不在的深厚而赤诚的教育情怀所感动,并一次次地为老师深遂的思考和真知灼见所折服。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仿佛感到女儿也在身边,她紧紧地看着我,而我则很惭愧很愧疚,脸上火辣辣的。女儿今年22岁了,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我是有着很多很多的无知与过错的。说实在话,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愿意从头再来做一次她的爸爸。我相信,这一次我肯定做得要比以前要好。呐喊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 绿野仙踪读后感13变身读后感(共17篇)变形记读后感(共5篇)变革中国读后感(共11篇)变形记读后感 精选15篇老妈变同学读后感(共7篇)第 40 页 共 4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