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之人物分析教案(新人教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554492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之人物分析教案(新人教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之人物分析教案(新人教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之人物分析教案(新人教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之人物分析教案(新人教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之人物分析教案(新人教必修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黛看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上)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熟悉情节环境的基础上分析凤姐这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及其腐朽性。教学重点鉴赏红楼梦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及形成性格特点的社会原因。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教学难点全面把握王熙凤的复杂性格,体悟王熙凤的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教学设想教材分析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其行踪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出场的人物众多,安排入情入理。写人物出场,有三个特

2、点:一是先后恰当,先见的是老祖宗贾母、邢王二位夫人、李纨、三春,后见的是熙凤和宝玉;二是详略得体,对王熙凤、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详写,略写邢王二位夫人、李纨和三春;三是虚实并用,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的人物实写,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虚写。这样的描写,笔法灵活,重点突出,阅读时要细加体味。我们只有通过人物的一言一行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揭示小说的主题。学法指导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也说“凡为教者

3、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也符合新标准指出的,必须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重视自学指导。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如何学习。合作探究。方法是自由讨论,课堂交流,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解答,在老师的点拨下,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师生共创,设立情境。为了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等形式,创造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并创造共同研讨的氛围,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养成他们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细细品读的习惯。教法设计红楼梦是一本

4、大书,单是人物出场的安排,已见作者的匠心。本文就是借林黛玉进贾府之机,很自然地安排了好多主要人物的出场。学习时,注意看作者对各类人物的出场都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在重点描写贾宝玉、王熙凤的出场时,对他们的语言描写尤为精彩。阅读时把这些内容找出来并试着进行分析鉴赏,揣摩分析他们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设计“仿写法”:即将小说里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用在小作文练习中,即对熟悉的人物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媒体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片段。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教师手记(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

5、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一、导入新课红楼梦以其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最高峰。前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这部书的主要内容,熟悉了小说中所营造的典型环境贾府的基本情况。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什么呢?文学是人学,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优秀作品必须具备的主要条件。林这一课写黛玉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通过她的耳闻目睹和内心感受,介绍了贾府的一批重要人物,初步展现了贾府的概貌,拉开了红楼梦故事发展的帷幕,虽是节选但主要人物形象已得到鲜明的体现。据电脑统计,红楼梦全书所写的人物男278人,女247人,共525人。如果将书中涉

6、及的所有人物都计算在内,则总计:男495人,女480人,合计975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732人,无姓名称谓的243人。而这么多人物又不是千人一面,作者对众多人物的描写的方式多种多样,绝不雷同;我们节选的这一课描写最精彩的人物当属王熙凤和贾宝玉,这节课我们就通过“黛看”来品味一下这份精彩。二、整体感知:分析王熙凤的艺术形象王熙凤是贾府中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因此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可谓不遗余力。大家回忆一下课文中王熙凤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明确:出场时间:黛玉进贾府后,首先与贾母相见,然后又与贾府众女眷,如王夫人、邢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一一相见。贾母正在与

7、黛玉谈话之际,王熙凤出场了。这样精心的艺术安排作者是用心良苦。王熙凤在贾府中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如安排她与众人同时出场就不仅会由于贾母和黛玉相见的苦痛腾不出场面展开对她的刻画,也不能单独介绍她,而且也不能通过黛玉的眼睛点示出她在贾府中特殊地位,当然也更难于充分描绘她的个性特征。因此,作者把她安排在黛玉已和贾府众女眷都见过面都在场的情境里。黛玉对于贾府的家规已有了初步了解,这时让她出场就有了她单独活动的广阔天地。而这个众人都在的场面,也便于多面地表现她的性格。观看熙凤出场录像。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个性?冷子兴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周瑞家的

8、说道: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 贾琏的小厮兴儿说熙凤: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如今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人,没有不恨她的,只不过面子情儿怕她。皆因她一时看的人都不及她,只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她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有人敢拦她。要求细析文中的描写,从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语言当中揣摸人物性格。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她出场的方式、服饰、容貌,语言及其动作。为了帮助学生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9、向他们补充介绍一下贾府内外的人对她的有关评价。具体剖析王熙凤性格特点及艺术形象。提问1:她是以怎样的形式出场的?明确:人未至而声先闻,众星捧月一般出场的。仿佛武则天出宫、慈禧太后临朝。提问2:贾府规矩众多,等级森严,在老祖宗“贾母”面前,“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包括邢王二夫人,也只能恭恭敬敬垂手侍立,作为一个深闺女子更应遵守礼数。何况今天还有远客来到,谁也不可以失礼的。那么,王熙凤为何如此“放诞无礼”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这样写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特殊身份和特殊地位。提问3:作者是怎样描写王熙凤的肖像的?明确:肖像描写不但可细腻刻画人物外部特征,而且还能透露出人

10、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作者是主要从两方面来写的:服饰及容貌。提问4:观察王熙凤的服饰有什么特点?明确:打扮与众姑娘不同,浓妆艳抹、遍体锦绣、光彩照人,恍若神妃仙子。提问5:众多女眷为何只让王熙凤如此着装呢?能看出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明确:对她的这种描写表面是褒,实际是一种贬责。清代言妇女美,在娇羞媚态,服饰“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李渔语)着极为华丽的衣服,满头翡翠,环鬓金珠,过于修饰包装自己是俗气而不是美丽。老舍也说过“真正美丽的人是绝不多施脂粉的,不乱穿衣服的。”她把自己包装得如此妖艳凌人,气势如火如荼,不正表明了她生性奢侈,对荣华富贵无餍的追求吗?同

11、时,以这身服饰来见初来乍到的黛玉,又何尝不是为了在黛玉面前表现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呢?应该说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就连并非少见侯门金贵的黛玉都对她服饰惊诧不已,可见其辉煌华艳的程度。不过,她的文化修养太低了,虽然聪明能干,但她太缺乏文化情调的熏陶,不懂什么是高雅。除了衣食享受和权力之争外,并无多少精神生活可言。其风度气质与出身书香、受过教育特别是经古典文学陶冶的林黛玉的诗人气质大相径庭,因此,她的炫耀也是低品味的,显得俗不可耐。可见穿戴服饰与人格志趣、情操修养是密切相关的。曹雪芹深知这一点,他如此描写王熙凤的服饰正是欲借此提示这一反派角色风骚庸俗的性格和空虚贪婪的性格。提问6:中国古代写美女的容

12、貌通常都是“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红”。作者是怎样写王熙凤的容貌的呢?明确: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她的眉目: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丹凤眼”、“柳叶眉”本来是很美的,而作者偏偏在“眼”和“眉”前分别加上定语“三角”、“吊梢”,这就不尽美了,即便仍可以称得上漂亮,也决非温柔敦厚善良的形象。脂批本云: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跃)纸上?我们以前学过作品中的人物如相府千金崔莺莺、太守之女杜丽娘都不是如此着装的,只有项链中那个爱慕虚荣的玛蒂尔德是喜欢高贵的服饰的。中国传统相

13、面术麻衣神相讲,“三角眼”、“吊梢眉”乃为“狡黠、狠毒、性巧、通变、邪淫”之相。曹雪芹不一定真迷信相法,但他把王熙凤的眉目写成这般形状,似乎在依循这种普遍流行的唯心主义哲理,借以提示王熙凤“胭脂虎”的性格为人。美艳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丑恶的灵魂:奸诈、冷酷、阴毒。“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初与王熙凤相见,就一眼看穿了这一点。服饰和外貌描写仅仅是一种静态的描写,要想充分展示人物的个性,还必须在动态中去刻画她。品味王熙凤的语言及其动作:红楼梦的语言特点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如果我们不善于体察语言环境,细心玩味就无法领悟到作者深藏的七分用意。鲁迅很赞叹红楼梦的人物语言描写,认为它能让读者由说话看出

14、人来。王熙凤的语言描是林文极为精彩的一笔。先看王熙凤的出场语言。贾母她们正在谈话,“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人未到,声先闻。这句平常的话看似无奇,可在这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却能看出王熙凤的特殊身份与特殊性格。在贾府,“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初来乍到的林黛玉也得“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因此听了王熙凤的话,深为“这样放诞无礼”而“纳罕”。可贾母听了此话,并不生气,却是“笑道”:“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结合这些,我们不难看出王熙凤的尊贵身份和泼辣性格。再听听她见林黛玉时说的一连串话。她的第一句话是赞美林黛玉的相貌。提问:如果林黛玉

15、站在你面前,你想怎么去赞美她的美丽?中国古典文学描写女子美丽时,常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倾国倾城之色”等类似的语言。赞美的话也可以表达得很多种,如“你长得真美”、“你标致极了”、“你真是天下无双的美人”。可这些话王熙凤都不用,而是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这样说,效果好在哪里呢?请看:“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言外之意,以前还一直怀疑是不是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以前还从来没见过!这哪里是一般的赞美,是赞叹,再确切一点说,是惊叹,叹中有惊。而且似乎还是由衷的惊叹,因为她用了两个很有分量的词:“真”、“才”,将这惊叹表达得自然、得体,谁也不会觉得空洞肉

16、麻。活脱脱一个语言学家!她的第二句话是:“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读者“听”了这话,可能要纳闷:明明是外孙女,为什么说不像?而硬要扯成嫡亲的孙女?这样说不是见外了吗?看来这语言学家也并不厉害。可如果我们联系到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会发现她这句话的巧妙之处了。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祖母贾母,如果她竭力赞美林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而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又讨得了贾母的欢心,因而不至于扬此失彼。可见其用尽心机,刻意恭维,八面玲珑,从而收到了一石三鸟

17、的功效。看来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她深谙如何掌握住人际关系的平衡。她的良苦心机,她的八面玲珑,由此可见一斑。日常生活中的一句话,竟深含了心理学、社会学意义。第三句话,则转悲为喜了:“只可怜我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讲得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转喜为悲呢?因为这个“心理学家”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前头,转喜为悲,并且还要配以动作用帕拭泪,以表心诚。可是,她因为“来迟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贾母已一次“大哭”,一次“呜咽”,此时“方略略止住”。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

18、“笑道”:“我才好了,倒来招我。”还要她“快再休提前话”。这可要让这位“心理学家”难堪了,可她并不慌张,并没有露出马脚,而是“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真是一个天才的表演家!只是错把生活当成了舞台。真的忘了老祖宗了吗?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唯老祖宗是从。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下一步,是“忙携黛玉之手”,问她:“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细细琢磨这句话,会发现两种口气在里头,一是热情,

19、在贾母面前向林黛玉大献殷勤;二是炫耀身份,与林黛玉虽属同辈,口气却极像一个主人在对一个怯生生的孩子说话。最后写她回王夫人的话,“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 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体现了她办事圆熟干练,善于机变 ,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欢心,从而独揽了荣国府大权。这就是红楼梦的语言描写。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精妙绝伦。细细琢磨,会让你叹为观止,拍案叫绝。(六)概括王熙凤的形象王熙凤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外表美丽,为人却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善于阿谀

20、奉承,深得贾母欢心,独揽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红楼梦第五回对她的判词是这样的: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判词前画的是“一片冰山,上面一只雌凤”。喻贾家的势力不过是座冰山,太阳一出就要消融。雌风(王熙凤)立在冰山上,极危险。王熙风实际上是荣国府日常生活的轴心。她姿容美丽,秉性聪明,口齿伶俐,精明干练,秦可卿托梦时说她:“你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秦可卿出丧时,她协理宁国府,就是在读者眼前进行了一次典型表演。从千头万绪的混乱状态中,她一下子就找到所在,然后杀伐决断,三下五除二,就把宁国府里里外外整顿得井井有条,真有日理万机

21、的才干如果她是男人,可以在封建时代当个政治家。然而她心性歹毒,为了满足无止境的贪欲,克扣月银,放高利贷,接受巨额贿赂,为此可以杀人不眨眼,什么缺德的事全干得出来,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女魔王。她的才能和她的罪恶像水和面揉在了一起。因此当贾家败落时,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她,将要凄惨地结束其短暂的一生。脂砚斋批语透露,在贾家败落后,她要被关押在“狱神庙”,有一番“身微运蹇”、“回首惨痛”的经历,最后凄惨地死去。正如红楼梦曲聪明累所云: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散人亡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辛苦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着重分析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手段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了王熙凤的艺术形象。一百多年来,王熙凤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学画廊里一个鲜活的形象,关键在于她的个性是独一无二的。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深刻启示:在描写人物时,绝不能千人一面,而要抓住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去写,那样写出的人物才会有血有肉、富于久远的生命力。四、布置作业: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复杂记叙文。要求:要运用多种描写手段(尤其是铺垫手法)对人物进行刻画,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板书设计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