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校本教研活动材料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8523154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年级语文校本教研活动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六年级语文校本教研活动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六年级语文校本教研活动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校本教研活动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校本教研活动材料(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六年级语文校本教研活动材料扎实有效的训练语文能力训练体会词句表达效果的能力隆化镇回民小学2010年6月14日目录主持词3独立备课材料4展示课教学设计18主讲人说课材料20主讲人教学反思材料24评课记录27主题教研引领材料28六年级语文主题校本教研活动材料学校:隆化镇回民小学学科:语文主持人:邓志荣研修主题:训练体会词句表达效果的能力活动时间:2010年6月8日第一部分 主持词一、 开场白二、 集体备课三、 上课四、 自我反思五、 同伴互助六、 专业引领七、 活动小结第二部分 独立备课材料风筝教学设计姜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

2、有创意的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矛盾冲突中也有亲情;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课文教学难点:品读文中富含深意的句子,理解文章思想内涵一、 导入、 村居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春天,孩子们放学后去放风筝的快乐场景)这让你想到了我们刚刚学过的春中的哪句话?(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是啊,早春时节正是孩子们争相到户外活动的时候,放飞美丽的风筝,也正是放飞了

3、自己的好心情。可是,文学家鲁迅先生看到天上飞舞的风筝,却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风筝来共同研读。教师板书课题二、 自学课文,把握内容 1复述课文(请1至2名学生进行复述,教师适时进行纠正) 2请仔细地阅读3、4自然段,思考: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朗读、自学5分钟师生交流(要求学生走入文本,从具体语言中把握人物的性格作者对小兄弟的愧疚之请)小兄弟可爱、体弱多病、喜欢放风筝、心灵手巧;而我粗暴、野蛮的阻止小兄弟放风筝我为什么不让小兄弟放风筝?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情感?我小时侯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不让他放是严格管束,是为弟弟有出息,多年

4、之后发现这是错的很自责,而弟弟已经忘却了。体现了我对弟弟的手足之情。三、 自主提问、合作学习a) 请将课前小组未能疏通的句子、疑难问题提出来如:为什么“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样理解?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什么?兄弟的忘却为什么使我“心只得沉重着”?怎样理解结尾的句子?(教师随机将学生的提问打在电脑屏幕上,如果提问较多允许学习小组至少讨论4个以上的问题)b) 小组讨论8分钟教师巡视辅导,与各学习小组交流c) 师生交流,逐一解决(不要求按顺序,对哪个问题有见解,就谈哪个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适时点拨)四、

5、 探究主题本文的思想主题是多方面的,你对此有怎样的理解?(1)作者对小兄弟的愧疚之情(2)深刻的自我反省(3)对像小兄弟一样的人的不觉悟的感慨(学生未必面面俱到,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五、 拓展及作业你喜欢哪种游戏?如果家长反对,你会怎么做?六、 总结这篇文章思想深邃,我们既可以读出作者对小兄弟的愧疚之情,也可以看到他接触了科学之后时时的反省自己,也可以品出他对“被虐杀者”不能自我醒悟的感慨。希望同学们也能在生活中善于观察,长于捕捉素材,勤于思考,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板书设计:风筝鲁迅我 :蛮横 粗暴;内疚、歉意 手足之情小兄弟:可爱 爱玩;忘却 深刻反省风筝教学设计方淑润一、教

6、材分析本文是鲁迅诸多优秀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所体现出来的亲情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通过社会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严厉的自责精神充塞在字里行间,这更是文章的动人之处。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课外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准确理解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兄弟间的情感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这种情感的真实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结合实际确立

7、正确的人生观和亲情观,学习作者敢于承认错误及严厉的自责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三、教学步骤:(一)布置预习1、给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1925年左右中外社会状况 鲁迅其人其作品其思想2、查字典,落实生字词的音和义3、读课文,了解大意(这个环节体现了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搜集信息的能力目标:能运用和检索多种工具书,运用多种现代媒体接受和获取信息。)(二)情景导入在大屏幕上展示课文“放风筝”的插图,同时播放春之声圆舞曲。用直观的画面和欢快的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进行画面的细致描述,内容的大胆揣测。为课文学习设置情景,营造氛围,自然导入。(三)整体感知师

8、生在舒特曼小夜曲悠扬的旋律中,朗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读对重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产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四)合作探究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或个别回答,或集体讨论,或分组辩论。教师适时点拨,力求掀起探讨的热潮,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1、“我”回忆了有关“风筝”的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2、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为什么?老师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分解,步骤如下: 如果你有弟弟会采取这种方法吗?为什么? 如果你是弟弟会采取什么行为?为什么? 为什么哥哥会这么做? 为什么弟弟没有反抗? 你认为哥哥爱弟弟吗?3、你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

9、什么?4、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哪些困惑之处?(1题意在检验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效果。2题要让学生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要求学生要能联系所查资料,联系自身实际加以回答,体现新课程目标中的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张扬个性进行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历史唯物观。3题要让学生学习鲁迅知错就改,可贵的自责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新课程教学的人文教育观。4题体现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一点,也是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中的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特征。)(

10、五)加深感悟让学生自选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进行自由诵读,进一步深切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六)拓展延伸1、比较阅读课文与漫天的风筝一文的异同的讨论2、课外阅读鲁迅朝花夕拾、野草、呐喊中的文章,写一篇读书心得,准备开讨论会或交流会。(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文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例子,要能引导他们走出课堂,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四、教学评价:新课标对第四学段(7-9)年级教学目标的三纬融合是这样说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意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

11、的语言。本教案的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要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下,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板书设计:毁我 风筝 弟 情严厉 自责风筝教学设计邓志荣二. 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正确朗读、书写,体会其含义。 2、认识封建思想意识对儿童天性的摧残。 3、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4、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 三、讲授新课: (一)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

12、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20世纪20年代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等杂文集。鲁迅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二)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ch b n bng s lng dn

13、g 丫 叉 可 鄙 虐 杀 笑 柄 瑟 缩 伶 仃 zhu sh y w sh 点 缀 宽 恕 苦心孤诣 嫌恶 什物 du t li 堕 吐 蕾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词语。 ju bi( ) dng yng( ) qio cu( ) jng hung( ) hung rn d w( ) 3、词义 (1)书上注释:伶仃、肃杀、瘦得不堪、笑柄、恍然大悟、瑟缩、 苦心孤诣、虐杀 (2)补充注释: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 (三)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由景入题,即由北京的冬天引出对故乡春天的描写。 第二部分(311段)叙

14、述“风筝事件”的经过。 第三部分(12段)由景衬情,即由故乡的春天回到北京现实的冬天,照应开头。 2、把握感情线索。 默读课文后,填写横线上的内容。 (1)在北京看到天空中浮动的风筝,在“我”是一种 ; (2)发现弟弟竟瞒着我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 ; (3)到了中年,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我”感到 ; (4)“我”希望能得到小兄弟的宽恕,小兄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的心越发 。 (四)问题探究: 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明确: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理解。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

15、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明确: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3、

16、找出文章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相关的句子有:他没有风筝,就眼巴巴“呆看”着人家的风筝在空中飘游而“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4、写出第四段的记叙“六要素”。 5、发现弟弟竟瞒着“我”偷做风筝,“我”为什么非常愤怒?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6、“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幸”? 明确:联系“惩罚”一词,就比较清楚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于“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7、文中

17、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 明确: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是“笑柄”“可鄙的”;发现小兄弟偷做风筝,“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折断踏扁了。 8、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9、弟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为什么“我的心反而沉重起来?” 明确:“我”因无法补过,而自责、内疚,想摆脱也不可能。 10、末段中的“无可把握的悲哀”“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如何理解? (五)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1、作者借写童年的故事,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表达了浓浓的兄弟情,作者富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之情。 2、综观全文,作者是如何在误解

18、、冲突中表现浓浓的亲情的? 明确:本文叙写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甚至十分粗暴地把小兄弟苦心孤诣制作即将成功的一只风筝撕破、踏碎的一件往事,显然,写的是兄弟间的矛盾、冲突。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却是手足深情: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一心想补过,讨小兄弟的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3、理解本文的主旨。 本文通过对风筝事件的叙述和严肃的自我解剖,批判了那些受封建教育思想影响、无端压制子弟的父兄,抒发了因四周的寒威和冷气而形成的无可把握的悲哀,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春

19、日温和的热烈憧憬。 (六)写作特色: 1、绘声绘色地写景。 2、栩栩如生地写人。 3、真挚深沉地抒情。 (七)小结: 一出风筝事件,牵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兄长严于自责,小弟全无怨恨,这兄弟间的情谊因风筝事件而显得更美、更和谐。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里不仅揭示了传统观念对儿童的毒害,也为我们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贵。愿同学们都能拥有自己自由、快乐发展的天风筝教学设计胡艳伟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疑难问题。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

20、的批判性。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由有关风筝的诗歌导入,引入本文的篇名、体裁和作者。2简介本文的作者鲁迅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二、预习检查读准下列字音1生字丫杈ch 憔悴qiocu 模样m 嫌恶xin w 可鄙b 什物sh 惊惶hung 瑟缩s 惩罚chng 虐杀n 宽恕sh 苦心孤诣y 堕du 蜈蚣wgng 伶仃lngdng 2形近字嫌xin 嫌恶 怒n 愤怒 堕du堕落赚zhun 赚钱 恕sh 宽恕 坠zhu下坠诀ju 诀别决ju 决定 抉ju 抉择三、阅

21、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主朗读课文1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感情;读出重音。2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序、倒序、插叙)(二)思考1“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2为什么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游

22、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3鲁迅对等自己的错误的态度与一般人有何不同?(对待自己当年的行为,深深地谴责自己。不因自己当年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时间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四、合作探究质疑、讨论、答疑(一)12段(第一组问题)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

23、天空中荡漾了?(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二)34段(第二组问题)134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2对我流露出什么感情?鲁迅是在自责自己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出了同情、后悔、自我谴责之意。3朗读(1)你能读出明显表现出作者忏悔心情的文字吗?(2)

24、应用怎样的情绪和语调朗读?(沉重的)4小结一:本文的一个重要的情绪是忏悔,朗读时,语调应是沉重的,包含强烈的自我遣责的意味。5配乐朗读:用沉重的语调读出忏悔的感情。(注意着重号词语)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第二课时导入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

25、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三)58段(第三组问题)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2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3配乐朗读。(用沉重的语调读出忏悔的感情)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

26、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4核心问题探讨: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作者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作者是一位能够勇于反省、勇于自我谴责、勇于承担责任、家庭与社会责任感都极强的作家,不可能因为弟弟的忘却、无怨就会自我说谎,自我欺骗地认为自己无过了。)(四)912段(第四组问题)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2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27、?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3小结二:本文的另一个重要情结悲哀。朗读时,语调应是沉重的,包含强烈的社会遣责意味。4试着饱含情感地配乐朗读这部分。(五)课堂总结文章中

28、心的两个要点:忏悔:我对弟弟的“精神的虐杀”自我谴责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却。五、探究文意整篇文章看完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思考一下: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要告诉我们什么?参考(可以从以下角度去思考)1鲁迅对于小兄弟的感情2对于自己的错误该怎么办(知错就改、手足情深、反抗封建教育)六、自由感悟向生活延伸1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个概念。2有关天性的名言。3说话训练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很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第三部分 六年级课例主题校本教研集体备课活动时间:2

29、010年6月8日活动地点:多功能厅参加人:方淑润 胡艳伟 邓志荣 姜洋主持人:邓志荣记录人:方淑润活动过程:一、 主持人宣布集体备课开始,首先明确本次活动的主题扎实有效的训练语文能力。二、 针对本次课例确定本次活动的训练目标:训练体会词句表达效果的能力。三、 解读教材,集中确定目标和教学设计方淑润:首先要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的内容邓志荣:知识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鲁迅作品。胡艳伟:过程方法目标,朗读课文,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姜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亲情,爱戴鲁迅。我把教学重点定为 “品读课文,感悟亲情”,难点定为 “理解含蓄深刻的语句,多元解读主题”。第四部分 展示

30、课的教学设计风筝教学设计姜洋一、 导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村居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诗的后两句让你想到了我们刚刚学过的春中的哪句话?早春时节正是孩子们争相到户外活动的时候,放飞美丽的风筝,也正是放飞了自己的好心情。可是,文学家鲁迅先生看到天上飞舞的风筝,却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风筝来共同研读。(教师书写课题)二、 自学课文,把握内容 1复述课文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字,通读了课文,有谁能够为大家复述一下课文的内容?(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看到北京天空飘飞的风筝,想起了

31、小时侯自己不喜欢放风筝也不让小兄弟放,把小兄弟偷做的风筝毁坏了。中年之后,他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认识到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他非常后悔,找机会向兄弟道歉,可是他的弟弟已经忘记了,这让他的心情更加难过。) 2分析人物形象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集中在哪些段落?(第3、4自然段)请仔细地阅读3、4自然段,思考: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名学生朗读、自学5分钟,教师点拨从“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中可以看出什么?师:“我”为什么不让小兄弟放风筝?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情感?师小结:我小时侯认为放风筝是“

32、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不让他放是严格管束,是为弟弟有出息,多年之后发现这是错的很自责,而弟弟已经忘却了。体现了我对弟弟的手足之情。过度:文中还有一些蕴涵深意的句子需要我们理解,下面我们进入自主提问、合作学习环节。三、 自主提问、合作学习1、将课前小组未能疏通的句子、疑难问题提出来如:1、为什么“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2、“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样理解?3、“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什么?4、兄弟的忘却为什么使我“心只得沉重着”?5、怎样理解结尾的句子?6、“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小组讨论8分钟

33、,教师巡视辅导3、师生交流,逐一解决师:请同学们自由发言,不必拘泥于问题的顺序。 师:不过是毁坏了一个风筝,怎么能称为“精神的虐杀”?师:可以看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能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师;作者为什么说要“躲”到严冬中去?(生回答)过度:那为什么有说“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仅仅是指自然环境吗?(生回答)四、 探究主题本文的思想主题是多方面的,你对此有怎样的理解?(1)作者对小兄弟的愧疚之情(2)深刻的自我反省(3)对像小兄弟一样的人的不觉悟的感慨五、 拓展及作业你喜欢哪种游戏?如果家长反对,你会怎么做?六、 总结这篇文章思想深邃,我们既可以读出作者对小兄弟的愧疚之

34、请,也可以看到他接触了科学之后时时的反省自己,也可以品出他对“被虐杀者”不能自我醒悟的感慨。希望同学们也能在生活中善于观察,长于捕捉素材,勤于思考,做一个有思想的人。第五部分 主讲人说课稿风筝说课稿姜洋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风筝是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迅的一篇散文。在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中,风筝是意蕴最丰富的一篇,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好教材。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

35、。2、课文的特点风筝是一篇以表现手足亲情为主题的散文诗,但选材角度新颖,于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展现浓浓的亲情。可是,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远不止于此。从作者事隔多年后仍悔恨交加,悲忧交集看,这篇作品还揭示了封建陈腐思想对儿童自由、活泼天性的扼杀,深刻地阐述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一科学道理。全诗情词真切,思想深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3、学情分析六级学生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对于像本文这样有深厚意蕴的散文诗,学生则容易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的现象。所以在教学时要考虑让学生多读,要保证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要多让学生采用

36、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要重视引导、多给学生鼓励。4、重点、难点的预设及依据根据六级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及散文阅读的基础,结合本文的特点,预设本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重点:整体感知全文,感受兄弟手足之情,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难点:学生提出疑问并在教师引导下作深入思考。5、目标的预设及依据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情况,从“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确定本文教学目标如下:(1)认知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读描写“误解和冲突”的语句,进行语言积累。(2)能力目标:圈划文中表示“误解和冲突”的内容,体会赏析散文的基本方法; 提出疑问,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

37、题和主动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感悟“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二、说教学程序及策略 本文的教学以“一个切口、一组问题、几大板块、整体综合”的阅读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朗读法、诵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等学习方法,通过朗读来感知文本;以圈画重要词句并赏析品读来落实重点,理解主题;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来启迪思考。力求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和发挥双方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教学理念。1、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文本教法:教师出示一张幼儿照片,向学生介绍自己孩子的调皮与可爱。师生轻松谈话,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幼儿可爱的形象,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亲切

38、感,为下面的学习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教师的对女儿的浓浓亲情的流露,能唤起学生心中的亲情体验;而向学生介绍女儿的调皮、贪玩更是文中“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性”观点的直接证明,从而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学法:与教师轻松交谈。朗读全文,圈画生字难词。思考: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了我态度转变的原因?(设计意图:轻松的心情利于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朗读全文,既积累词语,又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使自己逐渐进入作品的意境。同时问题的思考,也有利于引起学生对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关注,而这一段正是本课教学预设的切入口。)2、主问题探究,落实重点 (1) 教法:以第五自然段为教学切入口,引导学生通过对“鲁迅先

39、生前后情感、态度的变化”的把握,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的精神,同时了解“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性”这一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问题预设:“鲁迅先生看了讲论儿童的书后,回忆起了二十年前的哪一幕?前后情感有什么变化?”“精神的虐杀是指鲁迅先生对弟弟什么的虐杀?”“你有过这样被精神虐杀的体验吗?”“今后看到有人抹杀儿童天性的行为,你可以怎么说?”(设计意图:采取中间突破的教材处理方法,选择恰当的切入口,提出一组相互关联的问题,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实现对课文的理解。)学法: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精神的虐杀”的具体含义;结合自身体验理解并朗读“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性”这

40、一句话。(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朗读、体验,在讨论与思考中掌握知识。)(2)教法:出示教学“主问题”。探讨文章“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这一主题。(设计意图:以主干性问题促使教学深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并通过教师的小结,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关注人生。)学习障碍预测:这个主问题的解答,需要学生对整篇文章有深入的研读,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阅读感悟能力和“在众多的信息中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学生可能容易找到文章前半部分鲁迅和小兄弟之间的冲突而忽略了文章后半部分鲁迅对小兄弟“我可是毫不怪你啊”的误解,学生可能容易找出鲁迅对小兄弟的爱而忽略了小兄弟对鲁迅的爱,学生可能不清楚对问题的解答的表述等。教师帮助对策

41、:在学生阅读全文,划找相应词句后,组织学生首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进行赏析和朗读,然后再全班交流。引导内容先拟:引导学生对文章后半部分的关注:那么文章后半部分是不是也有误解中的亲情的体现呢? 引导学生对“小兄弟对鲁迅的爱”的关注:冲突是双方的,那么亲情是不是也是双方的呢,弟弟也爱鲁迅吗?指导学生对问题解答的表述:赏一句话,用赏析说服人(就是对自己划找的语句,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人信服);读一句话,用美读感染人(有感情的诵读自己划找的句子,用读来传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打动听众)。学法:划一划,文中哪些地方写的是我和小兄弟之间的“冲突和误解” ?读一读这些句子,想一想:既然是“冲突和误解”

42、,又为何还能体现出亲情?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口、动脑,既培养筛选问题的能力,又突出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3、发现、探究问题,突破难点教法:出示日本著名作家,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对鲁迅先生及其文章的评价,引导学生勇敢的向文章意蕴深厚处进军。(设计意图:把课文作靶子,通过文本意与读者意的冲突,引学生对作品作深入的思考。)学习障碍预测:(1)学生提不出问题。(2)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3)学生等待老师说标准答案。教师帮助对策:(1)适当的方法指导。(2)保证一定的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时间。(3)小组交流,整合问题。学法:默读全文,划出自己不能理解

43、的句子,小组交流筛选、整合问题,全班交流探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4、课外体验与拓展教法:出示作业,两题任选一题。其一是写一篇“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的文章;其二是课外阅读鲁迅先生的故乡和秋夜,探究环境描写在鲁迅作品中的作用。(设计意图:根据“阅读最近发展区”原理,进行迁移训练,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学法:读作业题目,选择作业内容,课外完成作业。(设计意图:其一是让学生养成一种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和发现美的习惯;其二是以此来引导学生走近鲁迅,了解鲁迅,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步入文学殿堂。)第六部分 主讲人教学反思材料风筝一课教学反思姜洋鲁迅的文章,历来就让学生感到有

44、一定的难度,刚进初一的学生就让他们接触鲁迅先生的风筝,难点自然不少。这是我第四次教这篇课文,以前教这篇课文时,因怕学生读不懂,理解不透,我讲得多,学生动得少,教完后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次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试着改变教学思路,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努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力求学生能够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课文,结果这堂课上得比以前要成功得多。回顾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一篇课文有难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不相信学生,把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一古脑地灌输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课文有难点,正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45、的能力。从这一点上讲,风筝正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好教材。首先我给学生营造了独立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感受文章的思想内容。因为阅读是理解的前提,所以我切实地抓了阅读这一环节。第一节课基本上用来朗读,既有听课文录音朗读,又有指名学生朗读,还有自由读、齐读、跳读等,要求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过多遍后,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就了然于胸了,对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了体会。随着朗读的深入,体会就越深刻,而朗读就越有感情。其次我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交流的舞台,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没有再像以前那样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

46、让学生自己谈对课文的理解,我则认真倾听,所以学生发言踊跃。文章丰富的意蕴和深邃的思想全是学生们发掘出来的。鲁迅的勇于自责、勇于改正错误、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鲁迅对扼杀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思想和方法及陈腐的长幼尊卑观念的的批判,鲁迅对小兄弟“恨铁不成钢”的那种兄弟亲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鲁迅善于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鲁迅所处时代的教育特点、人伦关系特点等等全由学生发掘了出来。很好地实现了从多个角度解读课文这一教学目标。再次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合作探究来解决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如对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理解,对文中表现的亲情的理解,对文中一些语意晦涩的句子的理解等,都是让学生

47、通过相互讨论自行解决,不拿标准答案束缚学生,允许答案多元化,这唤醒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学生们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许多学生的回答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课堂气氛十分轻松、活跃、和谐,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延伸拓展环节中,我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玩过的最难忘的玩具和做过的的最难忘的游戏,同时要求他们说说在自己玩得正高兴时被家长或老师阻止时是怎样做的。学生们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说起了自己玩过的玩具做过的游戏,说起了自己是如何对付家长和老师的,教室里不时响起欢笑声。课堂气氛再次达到高潮。然后我布置学生以童年的游戏为题作文。批改作文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引用了课

48、文中的“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句话开头,可见这句话说到了他们心坎上,让他们对这句话产生了深深的共鸣。说话和写作这一环节的设置,更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当然这堂课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在相互讨论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那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充当的是旁观者的角色,没有融入到课堂中来;有些学生不会提问题或者提的问题似是而非;有些学生不知道要如何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在朗读环节中,个别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待提高任何一堂课,都会有成功和不足。作为教师,重要的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第七部分 评课记录胡艳伟:整堂课以读为主,引领学生反复朗读,以读

49、带讲、以读悟情,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邓志荣: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朗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灵活多样的读书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真情体验、在读中得到感染与熏陶。方淑润:注重学法指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语言了解人物内心世界;从人物动作走进人物心灵,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胡艳伟:在课堂引导学生转变角色,把自己当成文中人物去读书,用文中人物的视角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之感,和作者心灵的共鸣。方淑润:课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了“语言文字思

50、想内容语言文字”的双向心理过程,即从理解文本的语言文字出发,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最后再回归到运用语言文字上,让不同的语言范例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存,并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被激活,使文本的语言变成学生自主的语言。邓志荣:听了姜老师的课,我觉得她的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朴实。贴近于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是一节没有过多粉饰和雕琢的课。我把她的课比喻成一杯白开水,适合所有的人去喝,不像咖啡、茶水、饮料等那样,如果要想改变它的味道,可以自己加调料。我要说的就是这节课既朴实,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第八部分 主题教研引领材料如何扎实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李主任第一把握读。读熟课文才能进行其他教学。“书不读书不开讲”

51、。第二,中年级阅读中的字词教学主要是联系上下文、工具书、生活实际理解,在句子中找关键词。 第三,要注意课本中基础知识的积累。另外,要能联系课外的阅读材料。第二把握好词句训练。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理解,二是积累,三是运用。第三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事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映。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体会,活跃学生的思维,不

52、是在课堂上漫无边际地求新、求异,不等于放手不管。每一篇文章都体现着作者价值观,语文学科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以及课堂上创设的语言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达到师生与作者之间、师和生之间的语言的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沟通。第四、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过去阅读教学偏重于串讲、串问,偏重于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教学用的时间较多,收效却不大。现在阅读教学又偏重于感悟、体验,至于感悟什么,体验什么,教师往往把握不住、目标不太明确。我认为,虽然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提出给阅读的文章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不等于说这方面的训练就不要了。有的课文,较适合分段,段落大意也容易归纳,我想,是可以进行这方

53、面训练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一种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掌握这种方法。第五、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当然,在教学中开展活动、开展游戏要以学好语文为基础,我们提倡的是“快快乐乐学好语文”,要在“好”字做文章,不要过分地在“乐”字上做文章。语文课不要上成了“快乐大本营”或“天天向上”。语文学习光“乐”不行,教学不能由着学生的性子,不能只是鼓励,批评不得。现在的学生往往自我感觉好,缺少挫折感。课程犹如食品,课程设计就是挑选最有利学生发育成长的食品。当然,好食品也应让学生吃得得法,吃得适量。” 第六、说到阅读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我既不主张多用也不主张不用,在阅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清楚为什么要用,目的是什么,不要只注重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好奇心强,易新奇的、鲜艳的东西吸引,往往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适合用则用,不适合用则不用。总之,虽然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教学既要有一定的方法,也要有一定的模式,但不要模式化。29 / 2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