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哲学简述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8512778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分析哲学简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分析哲学简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分析哲学简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分析哲学简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哲学简述(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分析哲学简述1、简介 分析哲学(Analytic philosophy)分析哲学是一种以语言分析作为哲学方法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或思潮,主要包括逻辑经验主义和日常语言学派(见日常语言哲学),也包括批判理性主义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不属于这些支派的分析哲学家。分析哲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主要思潮之一,发生于上世纪初的英国剑桥,本世纪中叶以后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流传,在英语国家哲学界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上世纪后半叶开始走向衰落。它与科学哲学构成了20世纪英美哲学的主流。它的方法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工语言的分析方法,另一种是日常语言的分析方法。在分析哲学家看来,二千多年来,科学取得了扎

2、扎实实的进步,而哲学几乎在原地循环,哲学的落后和科学的进步形成鲜明的对照。 分析哲学家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 1、科学的理论是可以公共地检验的,而哲学的理论不能被大家检验; 2、科学的语言是可以互相交流的,而哲学的语言不能被大家都理解;3、科学的方法确实可靠,而哲学的方法玄虚混乱。因此,分析哲学认为:要推动哲学的发展,就必须发扬科学的这三个方面的优点,排斥哲学的这三个方面的缺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变原来的那种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不应成为科学的皇后,而应成为科学的奴仆,哲学应为科学服务。具体地说,哲学家不应去创造一套独立于科学之外的或凌驾于科学之上的体系,而应把自己的研究范围限于

3、对已经提出的理论进行逻辑分析,弄清楚其中哪些概念是没有意义的,研究语言的特性和研制理想的语言,以及完善科学的方法。2、发展历程分析哲学的基本思想最初见于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逻辑学家G.弗雷格的著作中,正式形成于20世纪初的英国。它继承了D.休谟的唯心主义经验论和A.孔德、E.马赫等人的实证主义传统,是在当时兴起的数理逻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是对当时在英国哲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新黑格尔主义的一种反抗。其创始人除弗雷格外,主要有英国的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G.E.摩尔、L.维特根斯坦等人。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的头十年,这是分析哲学的形成时期,以弗雷格的逻辑思想、摩尔与罗

4、素等人反叛绝对唯心主义和提出哲学但分析方法为标志。第二阶段发生在20年代至40年代,这是分析哲学得到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以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维也纳学派的形成为标志第三阶段是50年代以后,这是分子哲学从欧洲大陆移师美国之后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分析哲学开始从鼎盛走向衰退的阶段,主要以奎因的逻辑实用主义为标志。3、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戈特洛布弗雷格(德语:Friedrich Ludwig Gottlob Frege,1848年11月8日1925年7月26日),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现代数理逻辑的创始人,分析哲学的奠基者。1848年生于德国的魏玛,父亲是一所女子学校的校长。

5、18691871年间在耶拿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和哲学,后转到哥廷根大学,1873年在该校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返回耶拿大学任教,1879年起担任数学教授,直到1918年退休。主要著作有概念文字(1879)、算术的基础(1884)、重要文章函数和概念(1891)、论概念和对象(1892)、论意义和意谓(1892)。他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使高斯以来建立的数学体系更趋精确和完善,确立了算术演算的基本规则。他的数学哲学基于三个主要原则,这也是他毕生遵循的哲学信条:1、否定数学来源于经验,强调数学真理的先天性;2、数学真理是客观的,这种客观性基于数学的非经验基础,而客观性是思想的必要条件;3、一切数学最终

6、都可以化归为逻辑,数学概念可以定义为逻辑中普遍要求的概念,数学公理可以从逻辑原则中得到证明。从这些原则出发,弗雷格认为哲学首先必须是一种逻辑,是一种对思维的逻辑表达,是一种建立在意义理论上的真理理论。而对语言意义的分析就是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他对哲学任务的这种重新规定,标志着当代分析哲学的开端。弗雷格最初对分析哲学的影响是他的反心理主义观点。在算术基础中他提出哲学研究的三条基本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始终把心理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严格地区别开来。真理是客观的,不以作出判断的人为转移;思想不是思维的主观活动,而是思维的客观内容。被判断的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个人的思维活动为转移;也

7、是公共的,可以为不同的个人所掌握;思维活动则是主观的、是个人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人那里是不同的。由于思想是客观的,因此也是自足的。弗雷格对心理的东西与逻辑的东西、客观的东西与主观的东西的区分,在分析哲学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一,这使逻辑研究摆脱了传统的心理学影响,使逻辑学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之上,从而确立了其独立地位;其二,他把语词的意义和被判断的内容看做是客观的、公共的,可以为所有的人所掌握。这不仅保证了这些思想内容的可理解性,也为对这些思想内容进行逻辑分析提供了先决条件;其三,承认思想内容的客观性,意味着就确认了数学和逻辑对象的客观性,这为分析哲学、特别是逻辑经验主义试图在科学的基

8、础上建立哲学的理想提供了思想前提。他认为,认识论在哲学上并不具有优先地位,一旦我们要想寻求认识论问题表达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我们就容易看到,对语言的逻辑形式的研究才是哲学的真正开端。弗雷格之反对心理主义也为数理逻辑的建立开辟了道路。他认为传统的谓词逻辑不能用于处理表达关系(如A大于B)的判断,在他建立的逻辑系统中取消了主谓词的区分,创造了一个判断符号作为共同的谓词,并把逻辑推理的过程确定为以判断为起点,直接进入对判断与判断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更充分地显示出逻辑这门学科的科学性质。语境原则 他的三条基本原则的第二条被称为“语境原则”,即只有在语句的语境中而不是在孤立的语词中,才能找到语词的意义。这条

9、原则在分析哲学产生了重要作用,成了当代语言哲学的基本原则。语境原则强调在逻辑推理中占据首要地位的是判断而不是概念,在确定意义的活动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是句子而不是语词。使用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表达思想或作出判断,而孤立的语词或词组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判断或句子的意义决定了其中的概念或语词的意义,概念或语词没有独立的意义。弗雷格的语境原则经过维特根斯坦的应有和发挥后成为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研究中的一条基本原则。意义与意谓 弗雷格对意义(含义)与意谓(指称)的区分是他后期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他对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一个主要贡献。他认为一个名称之所以能够指称它的对象是因为它有意义。暮星和晨星虽然指称同一

10、个星体,但这两个名称却有着不同的意义。因此命题“暮星就是晨星”比命题“暮星就是暮星”提供更多的知识。 相应于符号,有确定的意义;相应于这种意义,又有某一意谓;而相对于一个意谓(一个对象),不仅有一个符号。每个句子都表达了一种思想,它是能够成为许多人共有的、思维的客观内容。句子表达的思想就是句子的意义,而句子的意谓就是句子的真值即对错。有些句子,特别是神话和文学作品中的句子,可能只具有意义而没有意谓。弗雷格认为追求句子的意谓才是科学研究的目的,因为只有确定了真假对错,我们才能说得到新的知识。我们要从句子的意义到达句子的意谓。 弗雷格区分意义与意谓的思想,不仅澄清了传统哲学在语词与所指对象的关系上

11、所存在的混乱认识,而且为后来的意义理论开辟了全新的研究方向。同时,弗雷格把意义研究看做是哲学的首要任务,并把意义理论看做是哲学的基础部分,这种认识为当代西方哲学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转变,直接导致了以语义研究为哲学核心任务的分析哲学的产生。弗雷格是现代数理逻辑的主要创始人,也是分析哲学的奠基者。他以分析哲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他所始创的数理逻辑成为大多数分析哲学家的主要研究手段,他在语言哲学方面的观点对后来的分析哲学也有很大影响。此外,他对罗素、维特根斯坦和分析哲学的另一主要代表人物R.卡尔纳普等还直接发生过影响。 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 )是20世纪英国最著名的数

12、学家、逻辑学家 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872年生于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18岁进剑桥大学随怀特海学习数学,也学哲学等其他学科。1910年任军区大行星哲学讲师,1916年因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取消讲师资格。1920年到苏联和中国访问。2040年代主要著书立说。1931年继承伯爵爵位,1944年任剑桥大学研究员,1949年获英国荣誉勋章,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5060年代主要参加许多进步的政治活动,享有广泛的国际声誉。主要著作有数学原理(与怀特海合著,19101913)、逻辑原子主义(1918)、重要论文论指示(1905)。罗素的思想渊源是以洛克、贝克莱、休谟、穆勒等

13、人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传统,而他的直接思想来源是弗雷格的逻辑思想。他的哲学思想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03年以前的新黑格尔主义时期;19041920年的新实在论和逻辑原子主义时期;以及1921年之后的“中立一元论”时期。他在晚年承认,最能代表和体现他哲学思想精华的还是逻辑原子主义思想。罗素在分析哲学的建立过程中,最先强调要把形式分析或逻辑分析当作哲学的固有方法,并加以广泛应用,他对日常语言提出批评,主张创造精确的人工语言系统,他还提出类型理论和摹状词理论。他的观点对逻辑经验主义的影响尤为强烈。逻辑分析方法 罗素对分析哲学的最大贡献是他提出的逻辑分析方法。他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语言的逻辑分

14、析,即以现代数理逻辑为工具,着重从形式方面分析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中的命题,以求得出准确的哲学结论。在他看来,日常语言在词汇和句法方面都模糊不清,哲学中经常使用的某些抽象名词更是歧义丛生,它们无法成为严格科学的一部分。因此要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对之进行分析和改造,并由此建立一种理想的人工语言。逻辑分析方法主要是一种下定义的方法,包括“实在定义”和“语境定义”。前者是指,被定义的对象是不以语言的使用方法为转移的复合物或事实,这种定义有真假特性,它们有经验的综合命题来表达;后者指被定义的对象只是语言本身,它是用一组语言符号取代另一组语言符号,没有真假可言,是由先天的分析命题来表达的。罗素在他的逻辑分析中

15、主要使用语境定义的方法。他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逻辑中不完全符号和限定摹状词的分析,使他提出了后来被誉为“分析哲学典范”的“摹状词理论”。罗素希望包含了正确的逻辑句法的理想人工语言能够对哲学命题作出准确的表述和解决传统的哲学问题。这种哲学理想正是后来的逻辑实证主义奋斗的目标,它直接促成了以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和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理想语言学派”。他的逻辑分析方法强调命题意义的精确、推理过程的严密和最终结论的坚实可靠,直接影响了后来分析哲学家,并在当代语言哲学和科学哲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逻辑原子主义 逻辑原子主义是罗素把另据分析方法应用于解决本体论问题而提出的,由他和他的学生维特根斯坦共

16、同创建。罗素的外在关系说认为,关系是独立于关系项而存在的,因而实在是由多元的事实组成的,其中任何一个事实的存在都不依赖于其他事实,由此构成了常识中的多元世界。他的逻辑原子主义的核心思想在于认为世界由无数事实构成的,事实是使命题或真或假的东西;最简单的事实是原子事实,而与原子事实相对应的是原子命题,与复杂事实相对应的是分子命题;原子命题的真假决定分子命题的真假;原子命题之间相互独立,既不相互推论也不相互矛盾;原子命题是由由命名了的个体的专名和表示属性或关系的谓词构成的,它所包含的词是通过与经验事物相关联而获得意义的;整个宇宙就是建立在原子事实之上的逻辑构造,而与它对应的则是一个理想的逻辑语言体系

17、。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是从逻辑哲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世界的构造,他的研究动机在于追求知识的确定性,企图把复杂的、不确定的知识逐步分解为一些简单的、能够得到经验证实的原子命题。摹状词理论 罗素对后世哲学的影响主要在于他研究哲学的方法,即逻辑分析方法。首先,他提供了符号逻辑这种从事分析的工具;其次,他自己为从事这种逻辑分析的实践提供了典范。这里特别著名的是他的“摹状词理论”。该理论缘起于罗素试图解决哲学史上的这样的一些困难。首先是虚拟事物的存在问题,如著名的“金山难题”;其次是关于同一律是否普遍适用的问题;再次,罗素企图澄清哲学史上使用“存在”一词所陷入的混乱和长达数千年的思辨。为了澄清问题,罗素研究了

18、个体词的逻辑作用问题。他将个体词分为专名和摹状词两类。后者描述某一特定事物某方面的特征,并且该对象是独一无二的。根据摹状词理论,逻辑命题的主项是专名的指称物,该指称物就是该专名的意义;摹状词不是专名,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符号,不代表命题主项,它的逻辑作用与谓词相同,仅表示性质。这就剔除了自然语言造成的困惑,重建了解密画的逻辑语言。一旦专名作主词出现,其指称物的存在也就不言而喻地蕴涵于其中了。因此,在严密的逻辑句法中,专名与“存在”不能联在一起,即“存在”不是谓词,根本不表示一种性质或动作。传统所有关于“存在”所作的思辨统统是错误的,都是因把存在看做一种性质、视为谓词所产生的。摹状词理论显示了逻辑分

19、析在哲学中的作用,它强调了自然语言结构与逻辑命题结构的差异性,取消了肯定虚构事物的本体论,指出了专有名词是实体的灵魂,突出了罗素关于逻辑是哲学的本质的基本论点。摹状词理论作为一种逻辑理论,已经被现代逻辑所采纳,它被分析哲学家们誉为“哲学分析的楷模”。乔治摩尔,1873年11月 4日生于伦敦上诺伍德。1892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896年毕业。18981904年在三一学院从事研究工作。1911年起历任剑桥大学道德科学讲师、精神哲学与逻辑教授,并成为三一学院终身研究员,1939年从教授职位退休。19401944年先后在美国史密斯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校担任客座教授。19211947

20、年他还担任精神杂志编辑。 摩尔于 1913年获剑桥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18年起任英国科学院院士,1951年获英王颁发的功勋勋章。他还是圣安德鲁斯大学的名誉博士。1958年10月24日在剑桥去世。主要著作有:伦理学原理(1903)、伦理学(1912)、哲学研究文集(1922)、哲学的一些主要问题(1953)、哲学论文集(1959)和摘记本19191953(1962)等。摩尔在上大学时曾接受当时盛行的以F.H.布拉德雷为代表的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1898年,他在研究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理性”概念时,思想开始发生转变。在1899年发表的论文判断的性质中,他已把精神活动和这一活动的对象加以区分,并认为

21、后者是前者之外的一种独立存在。从此,摩尔逐渐表现出实在论的倾向并背离布拉德雷。1903年,他发表驳唯心主义一文,发动了对新黑格尔主义的攻击。该文与其发表于1925年的论文为常识申辩,在当时均曾引起巨大反响。摩尔后期主要集中分析知觉问题。他很少发表文章,只是在课堂上不断地纠正和补充自己先前的观点,坚持自己的研究方法。他通过著述和长期的教学生涯,影响了整整一代英国哲学家。新实在论和常识摩尔的新实在论是针对统治着当时英国哲学界的新黑格尔主义哲学提出的。他认为这类哲学玄之又玄,结论违背常识。他继承并发展了18世纪苏格兰常识学派的思想,强调哲学不能背离常识,哲学研究不能否定那些人们在生活中不得不接受的结

22、论。他指出,新黑格尔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最终根据仍是G.巴克莱的存在即被感知,巴克莱的错误在于他混淆了感觉与感觉对象这两样不同的东西。一旦认清了这两者的区别,就没有理由否认感觉对象可以有不被感知的存在。因此摩尔指出,这种违背常识的唯心主义哲学所依赖的论据要比常识本身更不可靠。常识的世界观既不能被哲学否定,也不需要哲学证明。人们之所以能确实知道它们为真,唯一的理由恰恰就是它们所以会成为常识的理由。摩尔所说的常识的世界观,包括承认物质事物及外部世界的独立存在,承认自己身体的存在以及承认他人的心身存在。摩尔对知觉的分析仍旧采纳经验论的立场,因而始终未能解决感觉材料与其对应的物质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哲学分

23、析方法摩尔从一开始研究哲学就既不以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为对象,也不以人的精神活动或知识、科学为对象。他所研究的对象乃是已有的哲学理论。这就使摩尔的哲学具有元哲学的性质。他为自己的哲学研究定下的目标是:首先,要真正弄清楚某个哲学家讲的某些话究竟意味着什么;其次,要弄清楚究竟有什么站得住脚的理由可以用来支持或反对该哲学家所讲的这种意思。摩尔的研究对象和目标决定其研究方法特别着重于语言分析,即研究概念的各种特性或特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他探讨某些概念的用法,考察这些概念在哲学语言及日常语言中的异同,以澄清哲学概念、哲学问题和哲学命题的意义。对分析哲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他论述和应用了概念分析方法,强调常

24、识和日常语言。他的观点对日常语言学派发生了较大的影响。伦理直觉主义摩尔运用他的方法,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及概念作了细致的分析。认为“善”是简单得不能再分析的概念,它只能被直接察觉,而无法对它下定义。他主张,“我在道德上有义务实行这一行动”这句话,等价于“这一行动将在宇宙中产生可能产生的最大量的善”。他的这一学说被称为“理想功利主义”。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是当代最著名的奥裔英国哲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889年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父亲是奥地利的钢铁巨头,母亲是一位极富音乐天赋的虔诚的天主教徒。他14岁前在家中接受教育,随后在柏林学习机械

25、制造,1908年去英国曼彻斯特学习航空工程,1912年到剑桥拜罗素为师,学习哲学和数理逻辑。1914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到奥地利乡村小学任教,还在维也纳附近的修道院做过短时间的园丁。1930年任剑桥的三一学院研究员,1939年接替摩尔任哲学教授。二战期间,曾在一家医院实验室任实验员。1946年起继续在剑桥授课,次年提前辞去教授职务。1848年起开始隐居和漂流生活,期间曾去美国短期访问,1951年病逝于英国牛津。维特根斯坦是继罗素之后影响最大的分析哲学家,他的逻辑原子论、图象论、真值函项论等早期哲学思想对逻辑经验主义影响很大;他的语言游戏论、工具论、意义论等后期思想,对日常语言学派发生了很

26、大影响。维特根斯坦属于反传统型的哲学家。他没有系统读过哲学史,从奥古斯丁、叔本华、克尔凯郭尔、陀思妥也夫斯基、托尔斯泰、帕斯卡等人那里得到了主要的思想来源。他的思想发展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20世纪的头二十年是他的前期阶段,强调以逻辑构造世界,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澄清命题的意义,代表作是逻辑哲学论(1921)。30年代后他的思想发生重大转变,注重正确使用日常语言,强调语言的不同用法和语言的约定性质,代表作为哲学研究(1953)。两种哲学之分 维特根斯坦的前后期两种哲学都对分析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逻辑哲学论的基本思想被维也纳学派所接受,形成了强大的逻辑经验主义运动。哲学研究中表达的主要思想在日常语

27、言学派那里产生了共鸣,并使整个分析哲学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进入了英国新的阶段。图像论 维特根斯坦前期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其关于命题与世界关系的“图像论”。他认为,任何事物都必须存在于原子事实的空间之中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就是原子事实的存在。与罗素不同,原子事实不是指简单的对象本身,而只是对象的存在方式或者说逻辑结构。它在逻辑中成为一种图像,后者描述着原子事实的存在或不存在。图像与它所描述的对象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这种逻辑形式不仅是原子事实的的存在方式,而且构成了逻辑图像的本质。由于图像是在逻辑空间中描述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因而图像就是现实的模型,图像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必与现实中的对象或事实的组成

28、部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图像就是一些按照一定的比例排列起来去描述现实事实的逻辑形式。维特根斯坦认为,这种逻辑形式表达了事实的逻辑结构,即简单对象在事实中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结构或关系就是“思想”,而在逻辑中表达的思想就是命题。因此,命题是事实的逻辑图像,而思想则在命题中得到表达。命题反映的是事实的逻辑结构,它以词的连结方式反映了事实中事物之间的连结方式。维特根斯坦图像论的主旨,在于把命题看做是关于事实所逻辑图像,通过分析命题来最终揭示世界的逻辑结构。真值函项 由于命题是对应事实的逻辑图像,因而它必然在结构上与事实具有相同的对应关系:事实有原子事实和由原子事实构成的更为复杂的事实之分,相应的,

29、命题也有原子命题(基本命题)和更为复杂的命题之别。基本命题的句法结构是:它由名称构成,是名称的连结方式。维特根斯坦接受并发挥了弗雷格的语境原则,认为名称只有在命题中才有意义。名称的意义是对象,作为代表对象的最简单符号在命题中起作用;而一般符号则不代表任何对象或事实,只是构成命题的逻辑要素,是命题中的变项,其意义取决于它们在命题中的作用和逻辑地位。维特根斯坦提出关于命题的真值函项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是:所有命题都应当被看做是表达了对象之间的函项关系;基本命题是作为自变量的命题,其他命题的真值都是由这些命题的真值确定,因而,所有命题也就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关于命题的真值函项理论是由弗雷格和罗素首创

30、的,维特根斯坦在这方面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他首次使用了真值函项表来表示一个作为其他命题真值函项的基本命题的真值条件;第二,他把之后真值函项关系用于说明日常语言中的命题。维特根斯坦的着眼点是为他心目中的世界概念划定范围,用逻辑的脚手架构造关于事实的命题图像。在他看来,“世界”概念并不仅仅包含现实世界,更重要的是包含一切逻辑上可能的世界,即可以用逻辑命题表达、符合命题逻辑形式的世界,而现实世界只是所有这些可能世界中的一种而已。一旦有了这种对世界概念的清楚认识,我们就可以用逻辑的标准衡量和判断日常语言中的命题,发现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隐藏的思想的逻辑形式,并由此确定语言表达的界限,区分可说与不可说。可

31、说与不可说 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思考的目的是要解决语言如何能够表达和描述世界的问题。就自然语言而言,它表面的语法形式掩盖了它内在的逻辑形式。整个哲学都充满了这种由于语法形式的误导而多伦多混淆,而要根除这种混淆,关键就是要避免在不同的地方使用相同的符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使用符号逻辑句法的语言。但他并不认为建立了这样的语言就可以令人满意地描述世界和表达思想了,因为包括逻辑语言在内的一切语言都是有限度的,我们只能表达能够表达的东西。这就意味着一定存在着不可表达的东西,如构成命题本质的逻辑形式、一切传统的形而上学问题、伦理学命题和美学命题等,它们超出了语言逻辑的范围。但我们也许可以“显示”方法等其他方式

32、处理它们。不可说之物通过显示自身而为我们认识。只要我们弄请了语言的逻辑结构,我们就可以说出一切符合逻辑语法的东西。但对不可说的东西就没有如此简单,一方面是它们不可说,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理智却总是有一种想要说出它们的冲动。传统形而上学的错误正是试图说出这些不可说的东西,要避免这种错误,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它们保持沉默。4、基本特征 分析哲学是一个观点相当庞杂的思潮或流派,不仅在它的各个支派之间,甚至在一个支派内部,也有很多分歧。尽管如此,他们的观点仍有一些共同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视语言在哲学中的作用,把语言分析当作哲学的首要任务,甚至当作它的唯一任务。分析哲学家普遍把全部哲学问题归结为

33、语言问题,认为哲学的混乱产生于滥用或误用语言,许多哲学争端都可以归结为语言问题的争端。他们把哲学的内容或者归结为对科学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或者对日常语言进行语义分析,认为哲学不是理论,而是活动,哲学家的任务不是发现和提出新的命题,而是阐释思想,使已有的命题变得清晰。他们强调语言对哲学的影响,重视对语言问题的研究,强调概念的明确性和推理的严密性。这种观点有其合理性。可是,他们把全部哲学问题归结为语言问题,认为哲学的任务不是探索世界的本原和本质,不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一般发展规律,而仅仅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或语义分析,这就否定了哲学作为世界观和认识论的理论意义,从而否定了哲学本身。而且,哲学混

34、乱的出现,究其根源,尽管不排除语言的滥用或误用,但最根本的原因应从认识论和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中去寻找。因此,仅仅依靠语言分析并不能彻底揭露哲学混乱的实质,更不可能根除它们。 普遍重视分析方法。罗素和前期的维特根斯坦以及逻辑经验主义者,都十分强调形式分析或逻辑分析,即从纯粹逻辑的观点分析语言的形式,研究现实和语言的最终结构。摩尔和后期的维特根斯坦以及日常语言学派,则强调概念分析或语言分析,即研究概念的各种特性、特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仔细分析与认识有关的某些具体词汇。分析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能起一定作用,这种方法在语言哲学等方面已取得某些积极成果。但是,这些分析哲学家把分析方法夸大为哲学研究的

35、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方法,在应用时,还往往把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割裂开来。由于他们片面强调分析,忽视综合,以致他们的研究成果往往显得烦琐,不能对认识对象作出全面、概括和综合的说明。 反对建立庞大的哲学体系,主张在解决哲学问题时要从小问题着手,由小到大地逐一解决。分析哲学家尤其是逻辑经验主义者,强调要以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和物理为模本建立自己的理论,要使自己的概念和论证达到自然科学那样的精确程度。他们利用数理逻辑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手段,并建立了一套技术术语。但由于他们片面强调哲学研究的科学性,把大部分、甚至全部精力用于研究某些细小问题,忽视或者拒绝研究哲学基本问题,致使他们的研究背离哲学的本质,并与现

36、实社会生活脱节,流于纯粹学院式的研究。 分析哲学流派情况复杂,需作具体分析,特别要把他们所运用的数理逻辑及其形式化的研究方法,与其作出的哲学结论区别开来。前者大多具有科学价值,后者则往往是唯心主义的。【刘放桐在新编西方现代哲学中归纳了4个特征:(1)分析的方法;(2)反心理主义;(3)抛弃形而上学;(4)语言分析的重要性。】5、分析哲学与“语言学转向” (1)分析哲学的诞生并不意味着“语言学转向”的真正形成。费雷格、罗素和摩尔等人的思想在“语言的转向”的过程中还属于酝酿阶段。弗雷格首先确认哲学的基础和开端不应是传统哲学的认识论,而是现代诞生的数理逻辑;哲学研究的方法也不再是对个人感知的心理分析

37、,而是具有客观性和形式特征的逻辑分析 (2)根据石里克等人的看法,“语言学的转向”正式开始于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并通过维也纳学派的传播和发挥而得到当代哲学家们的认同,而完成这个转向的则是受到维特根斯坦后期著作影响的牛津日常语言学派。转向的重要结果是产生了与近代思辨哲学不同的“语言哲学”(Linguistic Philosophy)。 (3)分析哲学家认为哲学与语言的关系密切,但他们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5种: 其一,哲学上所热衷讨论的形而上学问题是由于误解语言而产生的。通过澄清语言,可以消除这些问题。 其二,世界本身无所谓事实和真理,所谓事实和真理只是语言学的事实和真理。 其三,世界和语言

38、有着相同的结构。这是我们谈论世界上一切问题的可能性的前提。 其四,世界本身存在着事实和真理,即存在着超语言的事实和真理。语言能够正确地或歪曲地表述这些事实和真理。 其五,当我们决定建构或采纳某一种语言系统的时候,我们就蕴含着承诺与这种语言系统相对应的世界的事实和真理。我们的实用的目的决定了我们对语言系统的选纳,从而也就决定了我们关于什么是世界的事实和真理的看法。 6、学派分支 逻辑经验主义学派 分析哲学中的逻辑经验主义学派,又名逻辑实证主义或新实证主义,它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中叶的奥地利,其核心是M.石里克。所创立的维也纳学派,主要成员有卡尔纳普、O.纽拉特、H.汉恩等。此外,以H.赖兴巴赫

39、为首的德国经验哲学协会,以波兰的A.塔尔斯基等逻辑学家组成的华沙学派,以及英国的A.J.艾耶尔、北欧的凯拉等人的观点和理论都属于逻辑经验主义的范围。从20年代中叶到30年代中叶,是逻辑经验主义在欧洲流传的全盛时期。 它的基本观点大致可以概括如下: 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知识进行逻辑分析,特别是对科学语言进行逻辑分析。 坚持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强调形而上学的命题既不是分析命题,又不是综合命题,而是毫无认识意义的伪命题,并由此提出“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以消灭形而上学” 的口号。但在 40年代以后,这种反形而上学的倾向逐渐减弱。 强调一切综合命题都以经验为基础,提出“可证实性原则”,认为综合命题

40、只有在原则上可能被经验所证实或证伪的情况下,才具有认识意义。后来由于这一原则受到批驳,又代之以比较缓和的“可检验性原则”或“可确认性原则”。 主张物理语言是科学的普遍语言,并且由此提出以物理语言为基础,把一切经验科学还原为物理科学,实现“科学的统一”。 日常语言学派 分析哲学中的日常语言学派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的英国。它包括以J.T.D.威斯顿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和其后以G.赖尔、J.奥斯汀、P.F.斯特劳森等人为代表的牛津学派。 他们的基本观点是: 认为日常语言本身是完善的,哲学混乱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哲学家们背离了日常语言的正确用法,通过研究日常语言的用法,就能澄清或“医治”哲学中的混乱,

41、因此没有必要建立人工语言系统。 认为形而上学命题虽荒谬,但带有启发性,哲学家的任务是通过研究荒谬的形而上学命题了解概念系统的结构。 强调对日常语言进行语义分析,主张研究日常语言本身及用法,仔细分析与认识有关的某些具体词汇。7、发展30年代后期希特勒上台,欧洲大陆的逻辑经验主义者相继迁居美国,于是美国成为逻辑经验主义的中心。4050年代,逻辑经验主义通过卡尔纳普、赖兴巴赫、H.费格尔、C.G.亨佩尔等人的传播,逐渐取代实用主义,在美国哲学界占居了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一些美国哲学家还把它与实用主义结合到一起。于是,出现了C.I.刘易斯的“概念的实用主义”、C.W.莫里斯的“科学的经验主义”。50年

42、代还出现了以W.V.O.奎因等人为代表的“逻辑实用主义”。奎因原来持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后来转而猛烈抨击其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否认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区分,反对证实原则与还原主义,提出“整体论”的检验理论和本体论的承诺概念。逻辑经验主义由于受到奎因和科学哲学家T.S.库恩等人的猛烈抨击,而且无力解决其理论上的许多困难,因此在60年代以后逐渐衰落。 50年代后期,日常语言学派在美国也有一定传播,W.S.塞拉斯、R.M.齐索姆、J.R.塞尔等分析哲学家较多地接受它的影响。塞拉斯继承和发展了后期维特根斯坦关于词的意义在于词的用法这一重要观点,认为阐明一个词的意义就是阐明这个词在语言中的作用。他还指出,

43、意义不是表示一个词与某种外界事物的关系,而是表示一个语言项目与另一个语言项目的关系。齐索姆因受日常语言学派的语义分析方法的影响,十分重视对某些与认识有关的词汇进行细致分析。塞尔则致力于继承和发展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他对专名和加强语意的言语行为的研究,在70年代颇受美国分析哲学界的重视。英国的日常语言学派在60年代后逐渐衰落,其后的分析哲学家大都转向哲学逻辑的研究。 6070年代,英美分析哲学家在科学哲学、语言哲学等领域内的研究又取得了某些新的进展。在科学哲学方面,以库恩、P.K.费耶尔阿本德等为代表的历史社会学派和以塞拉斯、H.普特南为代表的科学实在论,已取代逻辑经验主义而占居主导地位。在语言哲学和哲学逻辑,D.H.戴维森、J.欣梯卡、S.A.克里普克、M.A.E.杜麦特等人各以不同的方式发展或补充、修改了弗雷格、罗素、卡尔纳普、塔尔斯基等人的观点。在精神哲学方面的发展,卡尔纳普和赖尔的行为主义和费格尔的心脑同一论,已让位于澳大利亚的中枢状态唯物论和功能主义。在心理学方面,由于A.N.乔姆斯基的影响,新兴的认知心理学(见认知心理学派)已完全取代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地位。分析哲学在自然语言语义学、科学实在论和认知心理学等方面的渗透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它的发展趋向。此外,在北欧和联邦德国,分析哲学至今也很有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