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2)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58506740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0.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科目初中生物教学对象八年级课时2提供者李静单位山西临汾市唐城中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看录像和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4)通过“开眼界”和“实际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3)增强爱

2、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情感和决心。二、教学内容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生物圈,学习了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而后面的一节内容人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另外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自然保护等都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都与生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三、学情分析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

3、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变纲要(试行)中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2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六、

4、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蒙山森林公园;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分析该公园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该公园内所有的松树可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吗?蒙山森林公园可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吗?观看课件并分析讨论作答。 蒙山森林公园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草丛里、树林间栖息着动物,还有细菌、真菌等生物,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部分“养育”那里的所有生物,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所以,蒙山森林公园可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可见,要判断某系统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就要分析其组成成分,只要具备了生物和非生物部分(其中必须成分是,非生物部分、生产者、分解者,但在自然界中不具有消费

5、者的生态系统是很少的),就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个池塘、一片树林等引出教学课题 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通过分析实例来理解其内涵; 过渡到“生态系统的 组成”这一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资料分析”,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组学生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帮助学生寻找其中的关系;板书生态系统的组成。认真进行“资料分析”,讨论: 1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细菌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分配角色并且讨论发言,阐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完成课后练习1。练习观察插图的

6、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深刻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学 生 对生态系统 的组成”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条理化、结构化。引导学生尝试完成课本“观察与思考”,然后用课件展示正确的连接图; 讲解:你的连接和书写或许有些偏差,通过尝试你要明确;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组成,它们之间只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物质和能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一般不超过6个营养级)的形式,其中对乙而言,乙以甲为食,同时又被丙所捕食,正是由于吃与被吃,甲、乙、丙被相互关联在一起而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绿色植物),数食物链条数时,要从绿色植物数

7、起,然后按箭头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营养级别而不能中途停止。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样、数量庞大。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食草动物的食物而一种食草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成为多种肉食动物的捕食对象致使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关联着这样就构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假如某种生物数量大量减少,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在右图中,如果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其后一段时间内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青蛙、鼠的数量会增加,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把自己近一段时问所吃的食物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尝试连接图中的食物链,数

8、一数共有多少条?并写出所有的食物链。然后与课件展示的正确食物网比较,你连接的完全正确吗? 通过听讲、讨论学会:1数食物链条数:数食物链条数时,要从绿色植物数起,然后按箭头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营养级别,而不能中途停止 2正确书写食物链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一般不超过6个营养级)的形式,其中对乙而言,乙以甲为食,同时又被丙所捕食。起点总是生产者(绿色植物)“”表示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3尝试分析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增减会引发其他生物怎样的变化,分析时,运用动态的、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例如,在“草鼠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其后一段时间内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鼠的数量会

9、增加。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随着蛇食物的增多、天敌的减少,蛇的数量将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引起猫头鹰的数量增加,鼠的数量减少。 做练习发现自己处在食物网的最高位置。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物链和食物网; 练习书写食物链,数食物链条数,分析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增减会引起其他生物怎样的 变化,树立生命现象是 运动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突破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人类是自然界中的一员,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生物,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问:在一片草木茂盛的草原上生活的兔子,其数量能不能无限制地增加?为什么?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

10、 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比较出哪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多,分析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讨论交流后认识到: 兔子的数量不会无限制地增长。因为,当兔子的数量急剧增加时,食物就会减少兔的天敌也会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只有那些生物种类多、数量多、自然条件好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才强,才不容易被破坏,要使我们的环境变好,就要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认真观察插图,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

11、物质就越多,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能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树立保护生 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播放有关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系统实例的课件,介绍一些著名的有毒物质富集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事件。 提问: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实例?若有的话,请举例。你对此持何种态度?有何建议? 观看课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汇报。联系实际,进行环保教育,认识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形成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小结:人类活动会通过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不应该随意把有毒物质排放到生态系统中! 出示巩固练习题;小结反馈。做思考练习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学生自我评价表(时间以一节课为单位)(附件)八、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