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活动策划方案范例.doc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58506713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节日活动策划方案范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节日活动策划方案范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节日活动策划方案范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节日活动策划方案范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日活动策划方案范例.doc(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节日活动筹划方案范例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我校润玉致美德育品牌内涵,充分挖掘传统节日。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节日活动筹划方案,欢送大家阅读参考! 一.班会主题: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二.班会时间:20年x月x日 三.班会地点:310 四.班会目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局部。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开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但是,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不断兴旺的今天,人们忙着工作,几乎

2、慢慢的忽略了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节日,就算知道今天是这个节日,但是不知道这个节日是干什么或纪念什么的。所以通过这次主题班会,鼓励大家多了解这些传统节日。 五.班会过程: 1.班长讲话,提出班会的主题关于“清明节”。因为马上就清明节就要到来了,这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国家法定休息的节日之一,所以班会主要是关于清明节的主题班会。 2.提出主题,班会继续开展,团支书向大家介绍了关于清明节的一些知识。首先,清明节的来历,清明,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因此得名。”接着讲了清明节的由来以及有关的一些活动, 清明

3、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了!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

4、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3.班上同学发言,讲了自己对清明节的了解,主要是在节日习俗方面,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还有古代诗人“清明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名句。清明时节活动多种多样,有踏青,蹴鞠,扫墓,祭拜,荡秋千,放风筝,植树等,不同地方都不大相同,但是扫墓几乎是每个地方都有的,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

5、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关于清明节吃的食物,清明节要吃青的食物,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外表,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

6、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六.班会总结: 最后,班长这次班会进行总结,由于清明假期马上就到了,同学们可以一起出去踏青,感觉一下初夏的气息和清明节日的气氛。再次说明传统节日是经过祖祖辈辈就传下来的,作为后人我们应该重视这些节日。班会最后,班长读了一首和清明节有关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借着这首诗,更好的表达出了清明时节的气息,我们似乎看到了一群人,在清明那天,冒着小雨,拿着祭品,在去墓地的路上行走着,去扫墓的情景。 一、主题背景: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但时下我们对洋节

7、付出的情感明显多于我们自己的节日。我们记得情人节是哪一天,记得圣诞节是哪一天,知道平安夜是怎么回事,知道母亲节甚至是父亲节的来历,但我们却往往忽略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在我们的无视中,端午节寂寞了一年又一年,重阳节冷落了一次一次,清明节假设不是与一局部人的哀思联系在一起,恐怕我们早已忘记了它的存在,更不要说它的深刻内涵了。 大树不能断根而叶茂,民族也不能忘本而繁荣,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赖以生存在的土壤、营养,在洋节铺天盖地的中国社会里,我们的传统节日再也不能默默无闻、倍受冷落了。我们既要提醒成年人记起我们的传统节日,更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浸润在祖国的传统节日里,感受祖国传统节日的那份情怀

8、,那份厚重的文化,因此,我们要让孩子逐步地熟悉中国的传统节日,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继而热爱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风俗以及文化等,了解社会、风土人情,引领孩子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文章转自频道09) 三、活动内容: (1)阅读有关中国节日的文学作品 借鉴古代蒙学读物和古代的诗词、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扩大阅读面,积累与中国传统有关的成语典故

9、、趣联妙对、古诗词名句、谚语、歇后语等,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 (2)了解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历史名人很多的节日与一定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这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的人文色彩。比方屈原之于端午节等,了解这些历史名人,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熏陶自己的品格。 (3)了解民俗风情。 通过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调查了解一些重大的节日的由来和民间习俗,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参与到各地民族的习俗中去,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人文魅力。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设计活动方案、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活动内容:确立主题,设计方案 1、传统节日有哪些。 2、传统节日的来历和形象标识。 3、传统

10、节日的生活习俗有哪些。 4、 活动方式:讨论、谈话、小组合作调查 活动步骤: 1、谈谈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 2、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想研究什么?为什么?确立出研究主题 3、按自愿结合的原那么分组 4、各小组设计活动方案 5、交流,全班相互补充,不断完善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内容:指导学生调查、访问,收集传统节日的来历、传说、习俗及文化等。 活动方式:分组调查、访问、收集并记录 活动步骤: 1、调查、访问前的准备 2、分组或个人调查、访问、收集、记录 3、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收集资料 4、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内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

11、归纳,相同的归并,不同的列出目录,并分类装订,一方面为全班交流做准备,同时又是归纳学习的过程。 第三阶段: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以及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图画、音乐进行表达能力。 活动内容:汇报调查情况并展示个人最感兴趣的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 活动方式: 1、对学交流 2、展示汇报 3、小组讨论 活动步骤: 1、把自己的调查、观察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2、展示、自己最关心的传统节日的知识。 3、合作总结本组的收获,并选择本组的汇报方式。 第四阶段: 活动目标: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节日及民族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内容:“走近中国传统节日,感受民族文化魅力” 活动方

12、式:以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汇报收获,全班交流共享。 活动步骤: 展示学生们在活动中调查和发现的有价值的资料。 五、活动评价: 评价资料、学生表现、合作精神等。 六、活动注意: 1、科学、有礼貌的进行调查访问 2、准确、及时的汇总、分析资料 3、有问题与困惑时学会寻求帮助与合作。 4、活动中注意平安。 一、活动主题: 同创文明浓情中秋 二、活动时间: 年9月1529日 三、活动对象: 高二年级 四、活动安排: 1. 开展以“同创文明浓情中秋”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各班级精心选择历代咏月名篇佳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要求:各班于9月17日将报名表格交至高二9班处。

13、比赛时间:9月22日下午16:00 比赛地点:2号楼5层多功能厅 2. 开展以“传承文明颂中秋”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活动。(1)黑板报评比活动。各班组织有绘画功底的学生绘画两幅风格高雅、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手抄报。引导学生在手抄报中了解中华悠久历史、优良传统和节日民俗,继承传统优秀美德。要求:各班于9月22日前将手抄报作品两幅交至高二7班处。(2)迎中秋书法比赛。硬笔软笔不限。各班书写两幅与“咏月”有关的书法作品,于9月22日前将作品交至高二7班处。 3.开展中秋送温暖志愿效劳活动。开展敬老助残、扶贫帮困志愿效劳活动,志愿者与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一起过中秋、吃月饼,使他们在欢乐

14、祥和的气氛中度过中秋佳节。各班将志愿者活动记录表于9月29日前交至高二8班处。 4.举行“藏汉一家亲”中秋联欢会。汉藏学生同庆中秋佳节,齐创和谐校园。参加人员:汉族住校生、x藏班学生,时间:9月27日,地点:2号楼5楼多功能厅。 五、活动要求: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要求: 1.精心选择历代咏月名篇佳作。 2.诵读要求语音清晰准确、情感丰富、表情达意、仪表得体大方,具有感染力。 3.伴奏音质良好,无杂音,必须是mp3格式。 4.诵读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 5.比赛时间:9月22日下午16:00 比赛地点:2号楼5层多功能厅 六、奖励方法: (1)诵读比赛: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2

15、)手抄报、书法比赛 一等奖各1名;二等奖各2名;三等奖各3名 为了更好地开掘、传承和创新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使之与现代社会相融合, 唱响我们的节日主题,给古老的节日注入新的因子,让社区居民以贴近现实和现代的方式来过好端午节,近而引导社区居民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我社区特组织如下活动。 一、活动内容: 活动一 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活动二 包粽子比赛 时间:6月20日 地点:工农院街18号 参加人员:社区老年居民

16、、辖区孤寡老人、低保户、。 活动目的:社区举办这次活动希望通过比赛,既让大家继承传统习俗,了解端午节的知识,又增进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感情。把粽子送给社区孤寡闻老人、低保户,把传统节日的意义又进行了深化,以此来增加社区的凝聚力。 比赛细那么: 1. 每位参赛者包2斤糯米,比时间、质量、外观、口味。 2. 米、芦叶居委会准备,盆、勺子等辅助工具自带。 3. 粽子口味自定,辅料诸如红枣、红豆自带。 4. 最后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鼓励奖假设干名。 5. 包好的粽子送给社区孤寡闻老人,低保户。 二、吃粽子 请评委根据粽子的样式,口感评价。并且评出最正确包粽子大王;最好吃的粽子;以及最会吃粽子大王。

17、 三、活动结束 一、活动主题 传承经典文化、缅怀革命先烈、提升精神境界、享受幸福人生。 二、活动内容与形式 诵读内容:诵读作品为中华经典诗文、美文等,包括古代、近代与现代作品。结合我校特点及学生实际,立足课内,拓宽延伸到课外。分为六个篇章:先秦时期的诗经、论语、离骚唐宋时期的诗词三经、弟子规咏介(子推)诗文毛泽东诗词雷锋赞歌。 各年级侧重点: 一、二年级:三经 三、四年级:诗经离骚 五年级:论语、毛泽东诗词 六年级:毛泽东诗词、咏介(子推)诗文。 唐宋诗词、弟子规、雷锋赞歌各年级都要表达。 诵读形式:以经典诗文表演的形式进行。在各班准备的根底上进行集体展示,表达全员参与,人人开展的育人根本理念

18、。以较大规模学生的集体诵读为主,穿插领读、对口读、几个人的小合读等;以诵读为主,适当穿插唱红歌、伴歌舞、讲故事等表演。 三、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 为切实将“我们的节日清明”经典诵读活动落到实处,各班要认真学习、深刻本方案,组织适合本班级特色的诵读节目。 2.积极宣传,进行五个“一”活动 举行一次以“清明”为主题的班队会出一期以“清明”为主题的黑板报办一期诗配画班级博客发布,各班诵读内容在班级博客发布;校园网站上传:校级活动内容将及时上传校园网站。 3. 4月2日组织全校展示。地点:学校操场。人员:全员参与。 4.形成传统节日诵读系列。清明后,我国传统节日端午、中秋、重阳、春节我校将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争创年底区经典诵读示范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