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高校产教融合园区化建设的体制机制研究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58484365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产教融合园区化建设的体制机制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产教融合园区化建设的体制机制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产教融合园区化建设的体制机制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产教融合园区化建设的体制机制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新常态下高校产教融合园区化建设的体制机制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经济新常态下高校产教融合园区化建设的体制机制研究摘要:本文以宁波地区为例,首先分析了近几年来高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提出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举措。主要是政校企以共建共管共享园区的形式,从合作宗旨、进入与退出机制、引进的内容与优惠政策制定等方面着手加以解决,从而在以往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对该工作进行深入挖掘和可持续的良好发展,形成更为良好的创新机制。关键词:新常态;园区;产教融合;创新目前经济已经进入到适度放缓速度和努力提升内涵的层面,即已经进入了新的时期,我们称之为“经济新常态”。增长动力实现转换和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是经济新常态的明显特征,具体表现在:1、消费的主流

2、方式已经从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费转化为越来越多的个性化与多样化的定制式消费方式;2、大量涌现了互联互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等一些模式,其中的投资机会巨大;3、中国的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与此同时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4、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的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成为了产业组织的新特征;5、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其中康养产业前景巨大;6、市场的竞争已经逐步转向了质量型和差异化为主的竞争。7、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已经成为了全

3、社会的普遍共识;8、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9、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提升产业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是新常态下的一个新引擎。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这个过程中大量需要具备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具备更高创新能力的高技能综合性人才,同时供给侧综合改革的需要也提出了类似的强烈需求。虽然目前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但是往往受限于人才培养的周期,远水不一定能及时地解近渴。同时社会上各个企业的大量技术工人也需要

4、在创新创业和职业能力方面不断得到提升,但是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培训平台。大量的小微企业则在新形势下面临着利润越来越微薄,各类成本越来越高等的痛苦,地方政府则面临着需要破解的各类社会难题和痛点越来越多而往往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境地,高校在这其中本应起到承上启下和协同创新的核心作用,但往往又置身事外成为旁观者,同时高校大量的人财物资源又处于利用率不高甚至是闲置状态,消极等待报废与淘汰。与此同时,在过去十几年的高校产教融合实践中,即在实际具体的校企合作中,虽然采取了工学交替、带徒工程、订单式培养等多种方式,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收获了显著的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和“双师型”的教师,但是也存在诸

5、多问题需要破解,主要有:1、校企合作的程度不够深,质量不够高。在点-线-面的合作程度上,高校往往局限于点的层面,而且常常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全盘引进某个或多个企业几乎所有部门进行合作,受限于场地、企业规模等各种因素,导致在形式上只能提供少量的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同时由于没有真正地做到校企双方共同深入研究制定专业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开发教材等教学必需品,即校企双方能够全周期全方位地进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即使校企双方深入参与了实践项目的开发,但是由于校企自身的种种原因,可以提供用于日常实训实习的素材不是很多,能提供的大量可能都是演示性与验证性的项目,同时由于少数几个企业跟踪国内外最新科技应用的速

6、度有限,提供的材料要么数量不足要么更新较慢,从而不足以对学生高技能的培养形成有力的支撑。2、由于各个行业企业固有的变化规律,即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或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变化,如产业转移、产业升级改造等,以及受限于企业和高校各自的不足,对校企合作的能力与可提供的岗位影响也会较大,在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和可发展方面也存在不足。这几个因素使得校企合作的社会影响力和对社会的贡献度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3、在校企双方进行接洽之初,双方对各自的特点情况和各类必备的信息未充分了解沟通,具体来说在企业引进时没有经过充分的企业情况调研,没有结合行业发展情况对企业的全方位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导致在运行中会出现很多难以协调破解

7、的难题。同时校企合作没有在顶层设计中建立良好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导致当校企合作处于停滞或是很难再进步时成为“鸡肋”。当校企合作本身遇到重大障碍时又没有合理的机制进行退出操作,缺乏法律层面的抓手,在处理一些具体事务时弹性太大,分歧很不容易通过协调消除而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导致双方遭遇比较尴尬的局面,使得各自的诉求得不到满足,各自的合法权益都无法得到保障,受到一定损伤。4、校企合作搭建的平耋往往简单化地将企业全盘或是大部引入,大量的企业生产设备占用了高校本身就不宽裕的实验用房与用地,对高校后续的规划与发展造成很不利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干扰高校日常的教学活动。5、校企合作对众多的企业吸引力明显不足,仅仅

8、是停留在水电费或是租金可以减免的低级层面,企业一开始就很难在合作之初就看到校企合作对企业活动的有益影响和今后的良好愿景。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始终在盈亏线奋斗,这也造成校企合作缺乏吸引力导致企业不愿意进行伤筋动骨的搬迁,对进驻高校的兴趣不大。目前各个县区积极与高校开展合作,以宁波地区为例,大红鹰学院、宁波工程学院与杭州湾合作,大红鹰学院与象山县合作,宁波大学科技学院与慈溪市合作,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海县合作,宁波大学与梅山开发区合作等等,县校合作如火如荼。除了传统的科研技术合作外,有些是共同创办研究院,有些是合作建设校区,有些是开展中高职衔接。在这种县校大合作的背景下,如何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产

9、业特点,破解在产教融合中“高校热而且冷”等的传统难点,统筹安排共同建设好产教融合创业平台的意义尤为重大。其中创业平台的机制创新仍然是共建共享高校和地方优势资源的主要瓶颈。结合十几年的校企合作经验,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各地方政府与高校在坚持仍然要坚持把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的宗旨超越单纯的人才培养的范畴,要努力使平台的社会效应最大化,即始终要始终追求校企合作的集约化效果。可以结合地方发展规划和高校的专业特点,以设置电商园、设计中心等方式进行共建。积极引进多家企业而不是一两家企业。在企业的选择中应该共同引进不同规模不同特长的企业,和而不同,从而在日常的企业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就可以通过校企共同合作

10、开发系列化的完备的教学资料,认真付诸实施,从而真正对人才培养工作可以从多方面产生积极影响。2、根据区域经济企业的特点,事前必需建立完善的进入与退出机制以及日常运行保障机制。该机制应该在法律层面能够具备合理科学的可操作性,即在日常运行中能够规范校企双方的行为,在遇到纠纷时能够切实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使双方的损失降到最低。3、在引入企业中应该努力引入各个企业具备共性的部门。如制造企业的生产车间不是引进的首选,而应该是选取各个企业的设计、开发等部门。生产设备应该由政府与高校、企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稹极吸筹措各级各类资金购置一批具有一定前瞻性的高精尖的专业与检测设备。入驻企业如需使用平台设备的,可以采

11、用费用减免的政策。4、积极探索地方政府与高校、企业对于合作平台的共建共管机制,如平台建设确实达到园区规模和标准的,各地政府不妨联合高校企业积极申报各级各类园区,在严格参照园区建设和运行的基础上努力使平台成为小微企业的孵化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支持,使得其生命力更强,在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反哺高校教学,形成双方“双赢”甚至多方“多赢”的局面。同时也可以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平台。5、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该园区化的平台还可以结合教育的深层次改革努力打造为践行教育企业混合所有制、和融资营销等的一系列行为的主要载体,从而为新常态经济注入持续不断的新鲜动力。参考文献:1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胡庆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2高等职业教育如何突破社会认同危机项炳池职业技术教育2016.123应用技术型大学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分析刘冬侯晨职业技术教育2017.05作者简介:石峰(1976年),男,浙江宁海人,工学硕士,副教授,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从事机电工程、高职教育方面等的研究。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