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预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8365267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预案(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预案17.触摸春天教学目标:1.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书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花繁叶茂.多姿多彩”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4. 体会盲童对生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已经度过了十个春秋,谁能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春天。从同学们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大家谈得最多的是通过眼睛所提供给我们的视觉形象。那么

2、一些双目失明.失去视觉的盲人心中的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没有视力的盲人虽然不能用眼睛去观察春天,但是他们心中得春天也同样是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因为他们是在用心灵出触摸春天。二、 检查预习,认读生字。1. 同学们已经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谈一谈你阅读后的初步感受。2. 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3. 小组合作读课文互助互学,将课文读准.读通。4. 指名朗读,进行评议。三、再读课文,自读自悟。1. 自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默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做出标注

3、:写一写自己的感悟,画出不懂之处。3.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读后感受,重点围绕“盲女安静特殊在哪儿”来谈。 第二课时一. 自读课文二. 品评人物,深化认识说说通过仔细阅读,你对盲女孩安静有了怎样的认识,或者说一说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三.研读语句,深化感悟1. 明确研读内容:上节课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交流了感悟,这篇课文有许多词句含义深刻,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并认真揣摩言外之意。2. 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研读结果。3. 全班交流,教师点播使学生理解引向深入。4. 总结理解句子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四. 拓展阅读,升华情感1.请

4、同学们谈谈学习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2.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用心灵触摸到。海伦.凯勒说:“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下面请同学们自渎“阅读链接”中的内容。3. 班交流:“我”在树林中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4. 同学们谈一谈对海论凯勒的认识和了解五. 布置作业,课下延伸1. 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2. 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读后感想。教学反思叶澜老师曾经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触摸春天是一篇文

5、质兼美的散文,故事很简单,讲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小女孩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又把它放飞的故事。作者以别于常人的细腻的眼光捕捉到了一个盲女的一个小小的动作,而更重要的是作者被这一小小动作所感动着。课堂回放第二次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学伊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今天老师就同大家一道走进文字的心灵深处,跟随安静去触摸春天吧!下面请几位同学接力读全文, 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想,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上课伊始,我将“竞争激励的机制”引入到了课堂,“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

6、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然后揭示新课。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课文中描绘的哪些画面出现在你的脑海里?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花香间流连-花丛中穿梭-准确地把手伸向一朵月季花-拢住了一只蝴蝶-放飞蝴蝶。接着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认真地读一读描写这幅画面的文字,想一想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什么,你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读出来吗?学生找读,感悟,旁注,老师巡视并个别指点;然后然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后全班在进行交流。 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画面,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作细致的咀嚼.推敲,体会文本内涵。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想象的翅膀

7、展开以后,又引导学生诵读.品读.想象读等等,带领学生以读悟情,以读生思,在读中品,品中读。经过学生自己的朗读体会,无声的文字转化为了有声的鲜活的语言。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安静的内心世界,平面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画面。这就是我的一节语文课,一个蕴藏着精神的无限自由和生命的无比美妙的语文课。学生徜徉其间,浸润其中,以情悟清.精心契心,在语文对话中得到精神的滋养.享受生命的愉悦。18.永生的眼睛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生字10个。2.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捐献器官,帮助他人,并为此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3.对自愿死后捐献器官的高尚行为产生敬佩之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体会理解

8、作者一家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教学过程:一、活动体验,交流资料。1.请学生都蒙上眼睛,把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进书包。边做边想:假如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明,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学生体验,纷纷说。)2.结合“初显身手”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3.师补充资料:资料1.长期以来,许多中国人具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传统观念。因此对于死后捐献器官,大多数人不能接受。一方面需要移植角膜的患者多,而另一方面损献出来的角膜少,因此患者重见光明的可能性小。资料2.张英瑜幼小的生命来到世界仅仅116天,而她的角膜却给三位受捐者带去长久的光明。资料3.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

9、子田世国,在2004年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资料4.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4.交流了资料,你有什么感受?5.揭示课题。从题目中,你能提出一些什么问题?(什么是永生?为什么要说“永生”?谁的眼睛是永生的?)6.默读课文,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大多数学生根据课前的资料收集.调查和课上的交流.感知,会说爸爸和温迪很高尚。)二、自主学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2.为什么爸爸和温迪很高尚呢?再次默读课文,独立完成课后的表格练习,理清

10、文章的脉络。三、合作交流,深化理解1.4人小组交流自学情况,互相质疑。2.全班交流。3.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来品读课文。(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2)替每个人物说明他的观点,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做?琳达不愿意捐献母亲的角膜,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她的这种心情?学生找出“我惊呆了完整地离去”,指导朗读琳达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的感情。加深情感体验,和后面的自觉捐献形成对比,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琳达转变的过程。琳达一开始极力反对,她的看法改变了吗?简单说一说。(生说,师板书:)(捐献角膜)母亲父亲女儿(“我”的态度)不理解理解主动突出重点,对父亲的话进一步深刻理解。(3)重点理解爸爸的话;“很久以前你妈妈

11、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从爸爸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很有爱心,他给失明者带来了重见光明的希望,而正是这种爱心.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感染了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5.课文的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每个“骄傲”都是什么意思?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能从作者一家愿意给失明者捐献角膜,并为能够帮助别人而感到自豪,学习他们那富有爱心的高尚品德。6.父亲离去了,他的爱心离去了吗?在哪里得到了体现?7.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温迪说,她也要学外公

12、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这一刻,妈妈紧紧搂住温迪,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妈妈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8.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能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话想说。“那天我紧紧搂着温迪时,没能想到的是,仅仅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小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耳际:你想过如果什么也看不见会多么痛苦吗?温迪去世三周后,我们收到了一封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银行的一封信。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令

13、爱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终生享她的美丽。如果哪位受捐赠者有机会到我们的家乡游玩,并且爱上了马,坐下描绘它们,我想我知道那慷慨的施主是谁。金发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停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帮助学生体会带爱心是不会停止的,是永生的,进一步理解“永生的眼睛”。 9.这是文章真正的结尾,读了以后有什么新的感受? 10.将想说的话写下来,用心写!帮助学生体会带爱心是不会停止的,是永生的,从而真正理解“永生的眼睛”。四、回读课文,课外延伸。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学习了这篇文章,有哪些收获?2.师生共议:我们能不能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唤醒人们的捐献意识做些什么?(1

14、)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身边的人听。(2)替重见光明的角膜受捐者写一封感谢信。(3)利用收集和调查到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4)写一封捐献器官倡议书。教学反思:教学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在课前展开调查访问.搜集资料,了解到捐献器官在中国面临着重重困难,身边的许多人不愿意捐献器官导致器官供体严重缺乏,患者的迫切需求与人体器官来源十分紧张形成重大的矛盾。有了这样的感受,再来学习课文,学生自然会对琳达一家人产生无限敬佩之情。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训练学生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整合.梳理自己获取的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教学结

15、束后,以教材为依托,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确立探究的主题,从解读文本成为“读者”到感悟课文成为“学者”,最后提升认识成为“作者”的过程中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训练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 19生命 生命教学目标1. 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深刻意思。4.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16、激发情感导入1. 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生交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2. 简介作者: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遇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学习,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就是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二、初步感知,整体把握1. 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2. 抢读生字,读的好的学生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

17、方法。3. 自主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4. 合作交流,全班交流,用简洁的语言对三个事例概括,并进行板书,共同进行评点.。三、细读课文,突出重点。1. 自渎自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2. 小组交流,畅谈自己的体会,师巡视指导。3. 全班交流,指名读学生自己选择的段落,联系实际谈感受。 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感悟语言。1. 默读课文,画出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反复诵读。2. 小组交流: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3. 集体赏评: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

18、朗读表达出来。二、通读课文,畅谈收获1. 回读全文,在我总结学习收获。2.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三、读背说写,积累运用1. 举行朗读比赛: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一比谁读得好。教师引导学生对朗读的同学进行评议,并请读得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成功秘诀。2. 练习背诵: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蕴深厚,称得上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下面请同学们练习背诵课文。3. 积累名言:a. 投影出示: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

19、远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这段话是著名作家冰心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关于人生的格言.名言告诉给大家?b. 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摘录的名言,引导学生进行赏评。4.布置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反思: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 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深刻意思。4.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20、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情感导入1. 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生交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2. 简介作者: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遇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学习,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就是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二、初步感知,整体把握1.

21、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2. 抢读生字,读的好的学生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3. 自主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4. 合作交流,全班交流,用简洁的语言对三个事例概括,并进行板书,共同进行评点.。三、细读课文,突出重点。1. 自渎自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2. 小组交流,畅谈自己的体会,师巡视指导。3. 全班交流,指名读学生自己选择的段落,联系实际谈感受。 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感悟语言。1. 默读课文,画出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反复诵读。2. 小组交流: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

22、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3. 集体赏评: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二、通读课文,畅谈收获1. 回读全文,在我总结学习收获。2.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三、读背说写,积累运用1. 举行朗读比赛: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一比谁读得好。教师引导学生对朗读的同学进行评议,并请读得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成功秘诀。2. 练习背诵: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蕴深厚,称得上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下面请同学们练习背诵课文。3. 积累名言:a. 投影出示

23、: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这段话是著名作家冰心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关于人生的格言.名言告诉给大家?b. 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摘录的名言,引导学生进行赏评。4.布置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教后反思:从教学过程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贯穿语文教学“读”的功能。俗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一篇具有较强哲理性的文章,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不同

24、形式的读,并步步推进。初读,感知文章三个事例;寻读,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读,结合句子谈理解.谈感受;背读,积累好词佳句作储备。整节课,书声朗朗,读味十足。2.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在本节课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无论是自读自悟,还是小组合作,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导演,主要学习任务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3.注重学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作“圈点批注法”“小组合作探究”“规定答题句式”等方式,对学生学习和语言的训练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尽管本节课有值得高兴之处,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表现为:1.教师有些地方的启发不到位,导致学生“知而无言”,未能最

25、大限度的激活学生的思维。2.教师因局限于备课时的框架,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硬把学生往即定的步骤上拉,使得某些问题探讨得不够深入。3.教学辅助手段准备不到位,未能给学生以视觉或感官上的刺激,使得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探讨有“贴标签”之嫌。虽然教无定法,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以上问题,准备从这几方面入手:1.备课时除了备教材,还应备学生,并且尽可能设想课堂上会出现的状况;2.考虑学生的实际,设置一些问题,让他们可以“跳起来摘桃子”,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思维。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我会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尽最大能力弥补“教学这一门有遗憾的艺术”。20.花的勇气

26、 教学目标:1. 认识4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深妙。4.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疑是春天里绚丽多姿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二、初步感知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质疑。2. 交流反馈3. 指名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

27、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投影出示,请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因为_;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小草时,感到_,因为_;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因为_;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因为_;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因为_。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1.自主研读:a.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傍边。 b.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词语反复品味,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开评议,各抒自见。五、感情朗读,交流感悟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

28、喜欢的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2.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六、积累语言,拓展阅读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2.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教学反思:教学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在课前展开调查访问.搜集资料,了解到捐献器官在中国面临着重重困难,身边的许多人不愿意捐献器官导致器官供体严重缺乏,患者的迫切需求与人体器官来源十分紧张形成重大的矛盾。有了这样的感受,再来学习课文,学生自然会对琳达

29、一家人产生无限敬佩之情。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训练学生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整合.梳理自己获取的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教学结束后,以教材为依托,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确立探究的主题,从解读文本成为“读者”到感悟课文成为“学者”,最后提升认识成为“作者”的过程中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训练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3.发现并总

30、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课前准备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二、自主准备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2.投影出示: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3.回忆本组学习的

31、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畅所欲言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三、总结评价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第二.三课时 习作

32、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内容具体;写出真实感受;题目自定。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

33、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五、誊写作文,制作墙报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一、复习导入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2.听写其中的词语。二、我的发现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

34、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三、日积月累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4.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四、成语故事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15 / 1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