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上传人:d****1 文档编号:58361791 上传时间:2022-02-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0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复习提纲(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复习提纲一、单项选择题(四选一)1、一个理想独立电压源的基本特性是:答 (A )A . 其两端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无关; 流过的电流可为任意值, 由外电路即可确定B . 其两端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有关; 流过的电流不为任何值, 由电压源即可确定C.其两端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无关; 电流必定由电压源正极流出, 可为任意值D.其两端电压与流过的电流有关; 电流未必由电压源正极流出, 可为任意值2、 电路如图所示 , 支路电流 I AB 与支路电压 U AB 分别应为 :答( C)A.05. A与15.VB.0A与1VC.0A与 1VD. 1A与0 V2024V1A14030111V11A50V

2、45V1VaB10(第 2题)(第 3题)3、图示电路中, a 点对地的电压 U a 应为 :答( D)A. -49 VB. -47 VC. -54VD. -51 V4、图示二端电路中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的电阻RA.对端口电压有影响B.对端口电流有影响C. 对 U S 支路的电流有影响D.对端口电压与端口电流均有影响答(C )5、图( a)电路中, U S20V , R1900, R21100 ,稳压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b),则其工作点应是:答(C)A.u10 V , i0 mAB.u10 V , i10 mAC.u10 V , i5 mAD.u0 V , i10 mAi / mAU SR110

3、5ai0u / V+R2u5U SR_10b(a)( b)(第 4题)(第 5题)6、电路如图所示,若电压源的电压U S0 , 则电路的功率情况为:答 (C)A. 仅电阻吸收功率, 电压源供出功率B. 仅电阻吸收功率, 电流源供出功率C. 电阻与电流源均吸收功率,电压源供出功率D. 电阻与电压源均吸收功率,电流源供出功率U S11AG16S1S9S16S9S(第 6题)(第 7题)7、图示电路的等效电导 G为 :答 (B )A.1 SB.6 SC.27 SD.1S6278、图示电路中 , 负载电阻 RL 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答(B)A.R6B . RC.R2D.R33t0iU C2F11u5

4、 VRRL2H44(第 8题)(第 9题)9、 图示电路中,开关在 t 0 时闭合,已知闭合前电容电压U C2 V ,则在 t0 时,电压 u 及其导数 du 之值分别为 :答 (B)d tA.2V ,0B.2V ,-4 VC.0,1VD.0 ,1 Vss4s210、今有 10 F 的电容元件,充电到100 V 后从电路中断开,经10 s 后电压下降到 36.8 V ,则该电容元件的绝缘电阻为 :答(B)A.100kB.1MC.10 MD.20 M11、图示电路为一个用理想二极管D、D 和电阻器 R组成12的电路,求图中标注出的电压U 数值和流过电阻R 的电流 I的数值:(D)A、U 5V I

5、 0.5mAB、 U 2V I 0.7mAC、 U 7V I 1.2mAD、 U 5V I 1mA12、用 NPN型管构成的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输出波形上负周出现平顶,则失真类型和消除方法是:(C)A 、 截止失真,应使B、 截止失真,应使C、 饱和失真,应使D、 饱和失真,应使Rb 减小;Rb 增大;Rb 增大;Rb 减小。G11G32U SG2I SU S11A(第 12 题)(第 13 题)13、电路如图所示 ,若电压源的电压U S0, 则电路的功率情况为:( C )A. 仅电阻吸收功率, 电压源供出功率B. 仅电阻吸收功率, 电流源供出功率C. 电阻与电流源均吸收功率,电压源供出功率

6、D. 电阻与电压源均吸收功率,电流源供出功率aIa电阻UI scRU S网络obbab(第 14 题)1 4 、 图 a 所 示 电路 中 , 当 U S U 1 和 U0 时 ,I5A ;当US0 和 U1V 时,I0.5 A 。其诺顿等效电路如图 b 所示,其中I SC 和 Ro 为 :( C )A .5A,2B .5A ,0.5C .5A,2D .2.5A 、52 Va13A1b(第 15题)15、图示电路中,a、 b 两点间的电压 U ab 应为 :( A)A. 2.5 VB.5VC. 1.5 VD. 3.5 V16、电路如图所示,其中d 点对地的电压U d 应为 :( A)A.10V

7、B.30VC.20VD.-20Va530 V3bd2620V212AI5A2c33(第 16 题)(第 17 题)17、图示电路中 , 电流 I为 :( A)A.3AB.0AC.6AD.12A18、图示电路 I S 为独立电流源 ,若外电路不变 ,仅电阻 R 变化时 ,将会引起:( D)A、 端电压 U 的变化B、 输出电流 I 的变化C、 电阻 R 支路电流的变化D、 上述三者同时变化19、一段含源支路及其ui 特性如图所示 , 图中三条直线对应于电阻R 的三个不同数值R1、 R2 、 R3 ,则可看出:( A )A、 R10, 且R1R2R3B、 R10, 且R1R2R3C、 R10, 且

8、R1R2R3D、 R10, 且R1R2R320、图示电路中节点a 的电压为:( A )A、 -100 VB、 100 VC、 300 VD、-300 V21、三极管要安全工作应满足的条件是:(D)A 、i c ICM即可B、 PC PCM即可C、 uV即可D、以上三种同时满足22、下叙各种回答正确的是:( D)A、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可以等效变换;B、理想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之间可以等效变换;C、实际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可以等效变换;D、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之间可以等效变换。二、填充题:1、 如图所示,若已知元件A 供出功率10 W,则电压 U _-5_ V 。40102A+A100V

9、60+ U -(第 1题)(第2 题)2、图示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中等效电压源电压为60V,电阻为34。3 、用网孔分析法求图示电路中电流I1 和 I2 的方程为 4I1 2I212 、2I1 12I 26,由此可解得 I1 =_-3_ A, I 2 =_0_A。2I 110I 212V26V(第 3题)4、电路如图所示,当 U S2 V 时,受控源的电压为1.5V;当 US8 V 时,受控源的电压为6V。2a1c1d1e1U1+IS U ab1111U S3U 1-I o 1Ab(第 4题)(第 5题)5、电路如图所示 , 已知 I o =1 A,则 U ab 应为 _34_V;I S

10、应为 _21_ A。6、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压U _10_ V 。22U144A24 V12V1A+2VR-(第 6题)(第 7题)7、图示电路中, R= 4时能获得最大功率, 其最大功率为0.25W,此时电路效率=8.3%。8、图示电路中 a、 b 端的等效电阻 Rab 为 _1_。a11111b(第 8题)(第 9题 )9、图示电路,当 I=2V 时,二端网络N 吸收 功率为10_W。10、高频小电流场合应采用_点接触 _型结构的二极管 , 而低频大电流场合则应选用_面接触 _型结构的二极管。11、选用二极管时最为关注的二个参数是最大正向工作电流IF_和最高反向工作电压BRMAX。V而硅肖特

11、基二极管的饱和导通压降为_0.3_ V。12、 PN结形成的原因是由于P、N 区内部载流子的 _浓度 _不同,而引起多数载流子的_扩散 _运动和少数载流子的_漂移 _运动,从而形成内电场,又称_势垒 _区、或者称为 _空间电荷_区,当上述二种运动最终达到动态平衡时,形成PN结。13、某 BJT 在放大状态时的3 个电极电位分别为V1=2V、V2=1.7V 、V3=-2.5V 。可以判断该 BJT的“ 1”脚为 _e_极、“ 2”脚为 _b_极、“ 3”脚为 _c_ 极。并且它是属于 _锗 _材料、 _PNP_型的管子。三、计算题:1、应用戴维南定理和叠加原理求解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524 V

12、21I4 V4解:U oc76 V7Ro107I2A2、 设通过某元件的电荷q(t )10 e 2t C, t 0 ,如图所示。 单位正电荷由a 移至 b 时获得的能量为 2 J ,求流过元件的电流i (t ) 及元件的功率p( t) ,并画出 i (t ) 与 p(t ) 的波形。q ti tbCa1010e-2t , t 0+u t-tsO解:i ( t)d q20e 2 t A , t 0d tu( t)2Vp(t )u(t)i (t )40 e 2 tW, t0 (吸收功率)i ( t) / A.O.t / s20p(t ) / W40.Ot /s.3、图示分压式带射极偏置电阻 Re的

13、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Rb1 60K、 Rb2 20K、Re 2K 、 Rc 4K、 Vcc 16V、 60 。负载电阻 RL 4K 。试求出:(1) 估算电路的静态 Q点;(2) 画出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3) 不考虑 RL 接入时的电压增益 AvO;(4) 考虑 RL 接入时的电压增益 AvL;(5) 输入电阻 Ri ;输出电阻 Ro; (8 分 )解: VBRb 2VCC20K16V4VRb1Rb 260K20KVE VB VBE4V0.7V3.3VVE3.3V1.65 mA I CI E2KREIBI C 1.65mA27.5AVCE VCC I C(RCRE)161.65(4 2)K6

14、60VmAVrbe20026mV(1 )Ie2006126mV1.2K1.65mAAvfoRc604K1.89rbe (1) Re1.2 K612KAvfLrbe(1RL602K0.98) Re1.2 K612K4、 电路如图所示,求各个电源的功率(以吸收功率为正,供出功率为负) 。I S13A10V2AI S2U S1I S3U S21A6V5、 应用等效变换法求图示电路中的I1与 I2。12VI 26AI1266V解:电路如图所示:I12V2I16A26V4I1 3A由 KCL可得I 23 A6、 试用网孔分析法求解图示电路中的电压U 。4624AU212V解:设网孔电流I1、 I 2为顺

15、时针方向242I12I 212I 24解得 I12.5 AU o2 I 15 V7、网络 N 的端口接上一电阻RL , RL 为何值时,才能使RL 上的电压为电源电压U S 的1 ?3解: a 、 b 开路时的电压 U OC4 Va 、 b 以左的等效电阻:R0 1电路等效为1a13U S6 V2RLNbU ab4RL1RL613故RL 18、设通过某元件的电荷波形如图所示。若单位正电荷由a 移至 b 时获得的能量为2J,求流过元件的电流i (t ) 及元件的功率p( t) ,并画出 i ( t ) 与 p(t ) 的波形。q tC5i t5t 2abO123t+ u t -s当0st时i (

16、 t)d qu(t )2 V1s10t Ap(t )20t W;(供出功率)d t当1st2 s时i (t )0 ,p(t )0 ;当2st3 s时i ( t)d qu(t )2 V5 Ap(t)10 W ;(吸收功率)d ti (t) / A10 .23t. . .O .1s5p(t) / W10.1tO.23s.20.9、试用叠加定理求解图示电路中8 V 电压源发出的功率。8Va1 c2b24V1d4 V 电压源单独作用时:U ad2 VI ad1 AI ca2 A故 I ab1A8V 电压源单独作用时:I ab6 A8 V 电压源发出的功率P=56 W10、根据所给电路画出u0 的近似波

17、形, (设:二极管为理想器件 ) 。其中: ui = 12sint ( V ),稳压管 DZ 的稳定电压 VZ = 6V,E=2V解:11、如下图电路,UC(0) =0V、 US=10V、 R=10 K 、 C=100 F。电路在t=0 时,开关S 置 a位置,经历1 秒后 S 置 b 位置,再经历 1 秒后 S 重新置 a 位置,试写出uc(t) 在此过程中的表达式及作出其变化曲线图。( e-1 =0.37 )解:R0 C RC 10 1030.0001F 1St 0 时换路当 0 t1s 时零状态响应tuc(t )US(1e)10(1 e t )Vt 1S 时uc (1s) 10(1 e

18、1 ) 6.3V当 1s t2s 时零输入响应t1uc( t )U 0e6.3e (t 1)Vt2S 时u6.3e (21)2.32Vc(2 s)当 2st 时 全响应t2t 2uc(t )U S (1 e ) U 0e101 e (t2) 2.32e (t2)V107.67e ( t2)V12、三相对称负载 Z = 8 + j6。接入线电压为U =380V的三相对称电源上,求当负L载作星形连接时,三相对称负载的UP、IP、U L、IL 、 P 、 Q 、 S 、 Cos 。解:ZR2X 2628210P3ULI LCosR80.8Cos103380220.811.6(kw)ZSinX60.6

19、Q3ULI LSinZ103 380 22 0.6 8.7(kVar)UpU l380V220V33S3ULILP2Q2IpUp220V22 AIlZ103380 2214.5(KVA)13、三相对称负载Z=8+j 6。接入线电压为U =380V的三相对称电源上,求当负L载作三角形连接时,三相对称负载的UP、 IP、UL、IL 、 P 、 Q 、 S 、 Cos 。解: ZR2X 2826210P3ULI LCosR8Cos0.83380660.834.76(kw)Z10SinX6Q3ULI LSinZ0.6103380660.626.07(kVar)UpU l380VUp380VS3ULI L22IpZ1038 APQI lI P366 A3380 6643.44(KV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