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省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3页)

上传人:9** 文档编号:58333794 上传时间:2022-02-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0.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8年安徽省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年安徽省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年安徽省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2018年安徽省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安徽省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3页)(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8年安徽省中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0)公布,我国已查明的高等植物有34984种,脊椎动物有6445种,真菌1万多种。这体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中()A.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 基因的多样性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 环境的多样性【答案】A【解析】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我国有高等植物30000余种,脊椎动物6000多种,药物植物11000多种,牧草4000多种

2、,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故选:A。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2. 如图是某生物细胞内两种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细胞是动物细胞B. 过程氧化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C. 过程利用光能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D. 进行和过程的结构都是能量转换器【答案】D【解析】解:结构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因此是细胞内的叶绿体;能将有机物和氧气转换为水和二氧化碳,是细胞内的线粒体;A该细胞内有叶绿体,所以该细胞为动物细胞,错误;B是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

3、存能量,错误;C是线粒体氧化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错误;D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正确;故选:D。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细胞中有两个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中有一个能量转换器:线粒体。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 某同学对野外观察到的苔藓和蕨类进行了比较,正确的是()A. 都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B. 叶都无叶脉背面有孢子囊C. 都有根、茎、叶的分化D. 植株都矮小且茎内无导管【答案】A【解析】解:A、不论苔藓植物,还是蕨类植物二者均生活在阴湿处,光合作用不太旺盛,A正确。B、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是孢子繁殖,叶背面有许多孢子囊,孢子囊中有

4、大量的孢子,B错误。C、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只有茎和叶的分化,C错误。D、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D错误。故选:A。(1)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无输导组织;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短而细的假根。起固着作用,所以植株通常矮小;叶只有一层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受精过程离不开水。(2)蕨类植物主要特征:具有真正的根、茎、叶,具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植株比较高大;叶背面有许多孢子囊,孢子囊中有

5、大量的孢子;受精过程离不开水。熟练掌握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比较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根茎叶以及体内有无输导组织。4.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主要通过叶上下表皮的气孔进行B. 散失的水分主要来自有机物分解C. 可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D. 能提高大气的湿度从而增加降水【答案】B【解析】解:A、气孔是体内水分散失的门户,因此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上下表皮的气孔进行,A正确;B、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主要是根从土壤中吸收的,B错误;C、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C正确;D、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促进

6、生物圈的水循环,D正确。故选:B。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这部分是重点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理解和掌握。5. 某同学为了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利用如下的装置进行了实验。一段时间后向试管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打开阀门并往瓶子里注入清水后发现,甲装置中澄清的石灰

7、水变浑浊,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本实验结果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释放出二氧化碳B. 漏斗口塞上消毒棉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灰尘进入C. 如果将两个装置都密封,实验会更快效果也更好D. 若乙的石灰水稍浑浊,说明煮熟的种子呼吸较弱【答案】A【解析】解:种子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甲装置广口瓶中放的是萌发的种子,放出的气体能使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乙装置广口瓶中放的是煮熟的种子,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没有产生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因此证明了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故选:A。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分解有

8、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作用的产物。6. 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实验法的是()A. 使用望远镜观察野生天鹅的取食和孵卵B. 使用监控设备来直播大熊猫的分娩过程C. 通过和黑猩猩交朋友来观察研究其行为D. 利用特定的装置来研究蚂蚁之间的通讯【答案】D【解析】解:A、使用望远镜观察野生天鹅的取食和孵卵属于观察法,A错误。B、使用监控设备来直播大熊猫的分娩过程属于观察法,B错误。C、通过和黑猩猩交朋友来观察研究其行为属于观察法,C错误。D、利用特定的装置来研究蚂蚁之间的通讯属于实验法,D正确。故选:D。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多种,有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等,

9、要根据不同的探究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7. 下列身体分节的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A. 蚯蚓B. 蜈蚣C. 螃蟹D. 果蝇【答案】D【解析】解: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故不符合题意;B、蜈蚣的身体是由许多体节组成的,每一节上有一对足,所以叫做多足动物,属于陆生节肢动物,不符合题意;C、螃蟹生活在水中,身体分节,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头胸部上披坚硬的头胸甲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不符合题意。D

10、、果蝇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身体外有外骨骼等,属于昆虫,故符合题意;故选:D。昆虫的主要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身体外有外骨骼等。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昆虫的主要特征,并做出正确的判断。8.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下列关于其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用皮肤和肺呼吸B. 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C. 体表覆盖角质鳞片D. 卵在陆地上发育成幼鳄【答案】A【解析】解: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和卵在陆地上发育成幼鳄都是扬子鳄的特征故选:A。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

11、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关键是熟记爬行动物的特点,注意区分爬行动物与其他陆生动物的特点。爬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解答时可以从爬行动物的特点方面来切入。9. 某种金合欢有大而中空的刺,蚂蚁栖居其中,并以金合欢嫩叶尖端的球状小体为食,为探究栖居蚂蚁对金合欢生长的影响,用金合欢幼苗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如下表。实验说明栖居蚂蚁对金合欢的生长() 金合欢幼苗的生长状况没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10个月中的存活率(%)4372幼苗生长高度(厘米)5月25日至6月16日06.2031.06月17日至8月

12、3日6.210.231.072.9A. 有促进作用B. 有抑制作用C. 有利也有弊D. 无任何影响【答案】A【解析】解:通过表格分析,有蚂蚁的金合欢比没有蚂蚁金合欢存活率高,并且通过两个时间的对比,可以看出有蚂蚁的金合欢比没有蚂蚁的金合欢生长速度快,因此说明栖居蚂蚁对金合欢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故选:A。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全面分析数据,根据学习的知识作答10. 下列关于鸟类适于飞行特点的分析,错误的是()A. 胸肌发达,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B. 身体呈流线型,能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C. 体温高而恒定,能保证飞行时所需能量的供应D. 消

13、化能力强且粪便排出及时,能减轻体重利于飞行【答案】C【解析】解:A、胸肌发达,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正确。B、身体呈流线型,能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正确。C、家鸽在吸气和呼气时肺里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能保证飞行时肌肉所需的氧气供应,错误。D、消化能力强且粪便排出及时,能减轻体重利于飞行,正确。故选:C。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家鸽前肢变成翼,有大型是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食量大,直肠很短,粪便可以随时排出体外,能减轻体重;有龙骨突,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考试的

14、重点,注意理解和掌握。11. 如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其中神经中枢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解:如图所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故选:B。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如图:考查的知识点是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解答时可以从反射弧的概念、组成、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等方面来分析。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12. 下列关于制作泡菜和米酒的比较,错误的是()A. 制作泡菜和米酒所用菌种不同B. 都利用菌种中的酶转化葡萄糖C. 发酵都是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D. 所用的菌种都能进行出芽生殖【答案】D【解析】解

15、:A、米酒要用到酵母菌,制作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作泡菜和米酒所用菌种不同,A正确;B、作泡菜和米酒都利用菌种中的酶转化葡萄糖,如酿酒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制作泡菜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B正确;C、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制酒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确;D、酵母菌细胞向外突出形成芽体,进行出芽生殖,也能进行孢子生殖。制作泡菜用的乳酸菌只能进行分裂生殖,D错误。故选:D。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如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作泡菜要用到乳酸菌。注意掌握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平时注

16、意积累相关的例子。13. 如图是发霉馒头上长出的曲霉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是其繁殖器官B. 细胞内有叶绿体C. 能吸收馒头中的有机物D. 细胞内都没有细胞核【答案】C【解析】解:A、图示中是孢子,属于生殖细胞,不是繁殖器官,A错误;B、是直立菌丝,直立菌丝细胞不含有叶绿体,B错误;C、营养菌丝生长在馒头的内部,能从吸收馒头中的有机物,C正确;D、细胞,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D错误。故选:C。曲霉属于多细胞真菌,其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曲霉的直立菌丝的顶端有放射状

17、的结构,其上生有孢子。熟记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真菌在现实中的应用。可结合真菌的形态和结构图来理解记忆。14. 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分类单位中,“属”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B. 仅比较动物的形态结构,就能对动物进行分类C. 越小的分类单位,所属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越近D. 越大的分类单位,所属生物之间共同特征越多【答案】C【解析】解:A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不是属,错误;B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所以仅比较动物的形态结构,就能对动物进行分类,错误;C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

18、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正确;D越大的分类单位,所属生物之间共同特征越少,不是越多,错误;故选:C。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熟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分类单位15. 某小组同学为探究牛奶腐败的原因,利用三个规格相同经过消毒的锥形瓶进行下表所示的实验操作,在室温(24)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编号甲乙丙加入的物质50毫升灭菌鲜牛奶50毫升鲜牛奶50毫升灭菌鲜牛奶瓶口的处理不做处理用消毒瓶塞密封用消毒棉球塞住A. 本实验的变量是瓶内空气的有无

19、B. 乙瓶和丙瓶内牛奶不会腐败变质C. 上述实验操作应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D. 与室温相比5条件下牛奶会先腐败【答案】C【解析】解:A、本实验的变量是瓶内细菌的有无,错误;B、乙瓶会提前腐败,丙瓶会较长时间的保存,错误;C、上述实验操作应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正确;D、温度低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5条件下牛奶会晚些时间腐败,错误;故选:C。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食物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或空气中原有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依附其上利用食物中的有机物,生长和大量的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

20、起的。掌握食品腐败的原因,了解微生物生活的条件是解题关键。可结合生活实际与食品的保存方法进行记忆。易错点:误认为添加防腐剂可防腐,所以可随意添加。16.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A. 森林大面积减少会危害到当地的生物多样性B. 大批引进外来物种可丰富当地的生物多样性C.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D. 控制蚊、蝇等有害动物数量不破坏基因多样性【答案】B【解析】解:A、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大面积减少后,动物的栖息地也会大量减少,森林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没有了生产者动物会缺少食物,破坏了食物链,导致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A正确B、我们

21、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随意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B错误C、建立自然保护区,将生物连同其生活的环境一起加以保护,这样不但是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也包括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C正确。D、对于鼠、蚊、蝇等有害动物,我们要适当控制其数量,减低其危害,反而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故选:B。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

22、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17.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B. 比较法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方法C. 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一直都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D.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导致生物进化【答案】D【解析】解:A、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A错误;B、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

23、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B错误;C、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是适应当时环境的,有利于生物生存的,但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就不一定适应新环境,C错误;D、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D正确。故选:D。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生物起着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的进化方向。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证明了生物的进化趋

24、势。18. 为了给居民提供科学的健康膳食信息,做到合理营养,中国营养学会设计了“平衡膳食宝塔”(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平衡膳食宝塔”提倡人们摄取全面而平衡的营养B. 宝塔中a层食物最多是为了保证人体能量的供应C. 适量摄入b层食物可预防坏血病但对治疗无作用D. 生长发育关键期的青少年每天应多吃c、d层食物【答案】C【解析】解:A、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A正确B、宝塔中a层食物最多,主要提供能量;B正确C、b层为蔬菜水果,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预防坏血病,对治疗也有作用

25、;C错误D、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关键期,每天需要多吃些图中c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d奶类食物,为青少年成长提供蛋白质,D正确故选:C。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a层为谷物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能提供能量;b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c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d层为奶制品、豆制品,c、d层主要提供蛋白质;e层为油脂类。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宝塔的含义。19. 下列关于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患过麻疹的人对各种病毒

26、都具有抵抗力B. 患天花的人康复后不是天花的易感人群C. 带口罩可以有效降低所有传染病的传染D. 接种疫苗能预防传染病也能治疗传染病【答案】B【解析】解:A、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注射的麻疹疫苗属于病原体,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麻疹抗体,只对麻疹病毒具有抵抗力,对其他病毒不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A错误B、天花病毒侵入人体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天花病毒的蛋白质即抗体,因此在上述过程中,属于抗原的是天花病毒,病毒进入人体后,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毒的抗体。所以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患天花,康复后不是天花的易感人群。B正确C、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戴口罩属于预

27、防传染病措施中切断传播途径。但不能有效降低所有传染病的传染,如艾滋病的传染。C错误D、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是因为疫苗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而不是直接杀死病原体,故不能治疗传染病。D错误故选:B。(1)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疫苗免疫的原理、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以及传染病的预防措施。20. 了解安全用药常识和急救的方法,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大静

28、脉出血的人应立即压迫伤口的近心端止血B. 危急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应先做胸外心脏按压C. 感冒时可以自行服用抗生素等处方药进行治疗D. 新特药和进口药比普通药的疗效更好也更安全【答案】B【解析】解:A、对于静脉出血应该在远心端用指压法或止血带止血。A错误B、如果人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时,我们一般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施救,先做30次心脏按压,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B正确C、要合理用药,是药三分毒,不能滥用抗生素,C错误D、无论是进口药还是国产药,只是产地的差别。只有对症,才能起到治疗作用,D错误故选:B。(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

29、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2)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急救方法有:拨打“120:急救电话、人工呼吸。掌握一些急救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21. 2017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完成了为期180天的模拟太空舱生存实验,舱内栽培了小麦、生菜等20多种植物,并饲养了面包虫(可食用),志愿者生存所需的氧气、水和绝大部分食物由舱内系统供给,植物的枯枝落叶和志愿者的排出物经过微生物处理后作为舱内植物的肥料,舱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分析回答问题:(1)舱内植物利用太阳光能通过光合

30、作用制造_为志愿者和面包虫提供食物,是系统中的生产者,志愿者、面包虫和植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_,是物质和能量流入人体的渠道。舱内的微生物是系统中的_,因此,模拟太空舱相当于一个_。(2)该模拟太空舱内生物成分较简单,自动调节能力_。(3)此实验对人类的活动和生存有什么启示?(写出一项即可)_。【答案】有机物;食物链和食物网;分解者;生态系统;弱;人类在太空中长期生存是可能的;生物圈是人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应该珍惜和爱护。【解析】解:(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所以舱内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关

31、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是物质和能量流入人体的渠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有两部分组成: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即包括生产者(舱内植物)、消费者(志愿者、面包虫)和分解者(舱内微生物)。非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所有的非生物成分,即包括空气、阳光、水分、土壤、温度等。因此,模拟太空舱相当于一个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具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所以该模拟太空舱内生物成分较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较弱。(3)通过该模拟太空舱的实验

32、可知:人类在太空中长期生存是可能的;生物圈是人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应该珍惜和爱护。故答案为:(1)有机物;食物链和食物网;分解者;生态系统;(2)弱;(3)人类在太空中长期生存是可能的;生物圈是人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应该珍惜和爱护。(答案合理即可)生态系统的组成,即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以及非生物部分。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22. 柑桔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分析回答问题:(1)B中的由A中的_发育而来。的尖端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是吸收_的主要部位。(2)E由D中的_(填数字标号)发育而来。受精过程

33、中,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_。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3)生产上为了保持柑桔果实的形态、大小和口味等特征,常利用嫁接的方式进行繁殖,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4)若柑桔果实的橙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结橙色果的植株与结黄色果的植株杂交,后代都结橙色果,说明_是显性性状。(5)不同品种的柑桔树所结果实在形态、大小和口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_变异。【答案】胚芽;水分和无机盐;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橙色;可遗传【解析】解:(1)B中的是茎和叶,由A中的胚芽发育而来。的尖端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2)E是果实由D中的子房发育而

34、来。受精过程中,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胚,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3)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嫁接的方式属于无性繁殖。(4)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结橙色果的植株与结黄色果的植株杂交,后代都结橙色果,说明橙色是显性性状。(5)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不同品种的柑桔树所结果实在形态、大小和口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可遗传变异。故答案为:(1)胚芽;水分和无机盐(2);胚;有性生殖(3)无性生殖(4)橙

35、色(5)可遗传1、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2、经过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繁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3、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因而能遗传给后代;而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理解掌握被子植物的一生及遗传方面的知识。23. 西游记里的神话“拔一根毫毛,吹出猴万个”即将成为可能。2017年底,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诞生(克隆过程如图所示),开启了灵长类动物体细胞克隆的

36、新时代,分析回答问题:(1)图中a过程表示_,b过程表示胚胎在不同代孕母猴的子宫内,经_形成多种多样的细胞,进一步形成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最终发育成幼体。(2)“中中”和“华华”刚一出生就会吃奶,这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_行为。(3)此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_。这是因为细胞核中的DNA携带有指导发育的_。(4)细胞核中的_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上所携带的基因是有_的DNA片段。进行有性生殖时,基因经_传递给后代。(5)与羊相比,猴与人的亲缘关系_,因此,克隆猴的成功更有利于人类利用克隆技术治疗疾病。【答案】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先天性;遗传;遗传信息;染色体;遗传效应;生殖细胞;更

37、近【解析】解:(1)图中a过程表示细胞分裂,b过程表示胚胎在不同代孕母猴的子宫内,经细胞分化形成多种多样的细胞,进一步形成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最终发育成幼体。(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中中”和“华华”刚一出生就会吃奶,是生来就有的,没有学习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3)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

38、A上携带有指导发育的遗传信息。(4)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其上所携带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进行有性生殖时,基因经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5)与羊相比,猴与人的亲缘关系更近,因此,克隆猴的成功更有利于人类利用克隆技术治疗疾病。故答案为:(1)细胞分裂;细胞分化(2)先天性(3)遗传;遗传信息(4)染色体;遗传效应;生殖细胞(5)更近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对于克隆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较广泛的,应重点掌握。克隆技术是一

39、种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克隆中遗传物质来自细胞核。特别熟记掌握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24. 与普通人相比,运动员的运动量大,消耗的能量更多,因此营养师为运动员设计的食谱中,含淀粉的食物比例更大。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进食后,淀粉在多种_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被吸收到血液中。(2)葡萄糖随血液运往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运输的动力来自于_(填器官)。(3)运动员的各种动作都是由_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产生,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产生的代谢废物中,_主要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剧烈运动时,运动员心跳和呼吸都_,以保证葡萄糖和氧气的供应。(4)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被_回血液,以防流

40、失。(5)人体的运动需要在_的调节下,多系统协调配合才能完成。【答案】消化酶;心脏;骨骼肌收缩;二氧化碳;加快;重吸收;神经系统【解析】解:(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所以麦进食后,淀粉在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被吸收到血液中;(2)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被称为血液循环的泵。葡萄糖随血液运往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运输的动力来自于心脏;(3)运动员的各种动作都是由骨骼肌的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产生,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葡

41、萄糖的氧化分解,产生的代谢废物中,二氧化碳主要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剧烈运动时,运动员心跳和呼吸都加快,以保证葡萄糖和氧气的供应;(4)葡萄糖随部分血液流到肾脏后,血液中的部分葡萄糖经肾小球时,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又回到了血液循环系统,以防流失;(5)人体的运动需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多系统协调配合才能完成。故答案为:(1)消化酶;(2)心脏;(3)骨骼肌收缩;二氧化碳;加快;(4)重吸收;(5)神经系统。(1)口腔里的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淀粉最终在小肠里被消化为葡萄糖;(2)人的心脏在胸腔内两肺之间,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4个空腔,这4个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3)尿液的形成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4)解答即可。熟练掌握关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呼吸、及血液循环的基础知识是关键。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