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报警系统安装工艺标准(共4页)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58288426 上传时间:2022-0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入侵报警系统安装工艺标准(共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入侵报警系统安装工艺标准(共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入侵报警系统安装工艺标准(共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入侵报警系统安装工艺标准(共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入侵报警系统安装工艺标准(共4页)(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入侵报警系统安装工艺标准(802)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建筑工程中入侵报警系统的安装。2 施工准备2.1材料、设备2.1.1前端设备:报警通讯主机、键盘、声/光报警器、警灯、警铃、计算机(内置系统管理软件)、打印机、不间断电源等。2.1.2传输部分:报警控制箱、电线、电缆等。2.1.3终端设备:门(窗)磁、主(被)动红外线探测器、微波探测器、超声波探测器、双鉴探测器、报警按钮、玻璃破碎探测器、电磁门锁、周界探测器等。2.1.4上述设备材料应根据合同文件及设计要求选型,对设备、材料和软件进行进场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设备应有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CCC”认证标识、安

2、装及使用说明书等。如果是进口产品,则需提供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配套提供的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的中文文本。设备安装前,应根据使用说明书,进行全部检查,方可安装。2.1.5镀锌材料:镀锌钢管、镀锌线槽、金属膨胀螺栓、金属软管。2.1.6其它材料:塑料胀管、机螺钉、平垫圈、弹簧垫圈、接线端子、绝缘胶布、各类接头等。2.2机具设备2.2.1安装器具:手电钻、冲击钻、对讲机、梯子、电工组合工具。2.2.2测量器具:250V兆欧表、500V兆欧表、水平尺、钢尺、小线。2.3作业条件2.3.1管理室内土建工程内装修完毕,门、窗、门锁装配齐全完整。2.3.2管理室内、弱电竖井、建筑

3、内其他公共部分及外围的布线线缆沟、槽、管、箱、盒施工完毕。2.4技术准备2.4.1施工图纸齐全。2.4.2施工方案编制完毕并经审批。2.4.3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方案及专业设计安装使用说明书,并进行有氏对性的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3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管路敷设报警控制箱安装线缆敷设终端设备安装设备接线、调试3.2操作方法3.2.1管路敷设:参见本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安装工艺标准(803)的相关内容。3.2.2报警控制箱安装3.2.2.1报警控制箱安装位置、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在无设计要求时,宜安装于较隐蔽或安全的地方,底边距地宜为1.4m。3.2.2.2暗装报警控制箱体箱时,箱体框

4、架应紧贴建筑物表面。严禁采用电焊或气焊将箱体与预埋管焊在一起。管入箱应用锁母固定。3.2.2.3明装报警控制箱时,应找准标高,进行钻孔,埋入金属膨胀螺栓进行固定。箱体背板与墙面平齐。3.2.2.4报警控制器箱的交流电源应单独敷设,严禁与信号线或低压直流电源线穿在同一管内。3.2.3线缆敷设3.2.3.1布放线缆前应对其进行绝缘测试,电线电缆线间和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必须大于0.5M,测试合格后方可敷设。3.2.3.2布放线缆应排列整齐,不拧绞,尽量减少交叉,交叉处粗线在下,细线在上。3.2.3.3管内不得有接头,接头必须在线盒(箱)处连接。3.2.3.4所敷设的线缆两端必须做好标记。同轴电缆的屏

5、蔽层均需单端可靠接地。3.2.3.5线管不能直接进入设备接线盒内时,线管出线口与设备接线端子之间,必须采用金属软管过渡连接,软管长度不得超过1m,并不得将线缆直接裸露。3.2.4终端设备安装3.2.4.1报警系统终端设备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符合以下规定:(1)微波探测器灵敏度很高,安装时应不要对着门、窗,以免室外活动物体引起误报警。(2)超声波探测器容易受风和空气流动的影响,安装时不要靠近排风扇和暖气。(3)主动红外探测器在安装时,收、发装置应相互正对,且中间不得有遮挡物,见图3.2.4.1-1。图3.2.4.1-1 主动红外线探测器安装位置示意图(4)被动红外探测器安装时,探测扇区应

6、与入侵方向相垂直,被保护区域应在探测扇区范围内,见图3.2.4.1-2。与热源保持1.5m以上间距。避免强光直射。同时应注意探测扇区内不应有遮挡物。图3.2.4.1-2 被动红外线探测器的布置方法(5)安装双鉴探测器时,宜使探测器轴线与保护对象的方向成45 夹角。3.2.4.2探测器安装时,应先将盒内的线缆引出,压接在探测器的接线端子上,将富余线缆盘回盒内,将探测器底座用螺钉固定在盒上,固定要牢固可靠。3.2.5设备接线、调试3.2.5.1接线前,将已布放的线缆再次进行对地与线间绝缘摇测,合格后按照设备接线图进行设备端接。3.2.5.2入侵报警主机及控制器采用专用接头与线缆进行连接,且压接牢固

7、。设备及电缆屏蔽层应压接好保护地线,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3.2.5.3按照施工图纸及产品说明书,连接系统打印机、UPS电源等外围设备。3.2.5.4在计算机管理主机上安装入侵报警系统管理软件,并进行初始化设置。3.2.5.5分别对各报警控制器进行地址编码,存储于系统主机内,并进行记录。3.2.5.6对探测器进行盲区检测、防动物功能检测、防拆卸功能检测、信号线开路或短路报警功能检测、电源线被剪的报警功能检测、现场设备接入率及完好率测试等。3.2.5.7检测系统的撤防、布防功能,关机报警功能,报警系统管理软件(含电子地图)功能检测。3.2.5.8应配合安全防范系统联调,检测报警信息传输及报警联动

8、控制功能。4 质量标准4.1主控项目4.1.1入侵报警系统应进行功能与软件检测,检测内容如下:4.1.1.1探测器的盲区检测,防动物功能检测。4.1.1.2探测器的防破坏功能检测应包括报警器的防拆卸功能;信号线开路、短路报警功能;电源线被剪的报警功能。4.1.1.3探测器灵敏度检测。4.1.1.4系统控制功能检测应包括系统的撤防、布防功能;机报警功能;系统后备电源自动切换功能等。4.1.1.5系统通信功能检测应包括报警信息的传输、报警响应功能的检测。4.1.1.6现场设备的接入率及完好率测试4.1.1.7系统的联动功能检测应包括报警信号对现场相关照明系统的触发、对监控摄像机的自动启动、视频安防

9、监控与视画面的自动调入,相关出入口自动启闭,录像设备的自动启动等。4.1.1.8报警系统管理软件(含电子地图)功能检测。4.1.1.9报警信号联网上传功能的检测。4.1.1.10报警系统报警事件存储记录的保存时间应满足管理要求。4.1.2系统功能和软件全部检测,功能符合设计要求为合格,合格率为100%时为系统功能检测合格。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和仪表测试。4.1.3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仪表测试。4.2一般项目4.2.1终端设备安装应平整牢固。4.2.2箱内线缆应排列整齐,分类绑扎成束,并留有适当余量。4.2.3箱、盒内应清洁无杂物;且设备表面无划痕及损伤。 检验方法

10、:观察检查。5 成品保护5.0.1安装终端探测器和报警设备时,应注意保持吊顶、墙面整洁。5.0.2应对安装完毕的探测器加强保护,防止碰伤及损坏。5.0.3机房内应采取防尘、防潮、防水及防盗措施。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0.1应及时清除盒、箱内杂物,以防盒、箱内管路堵塞。6.0.2导线在箱、盒内应预留适当余量,并绑扎成束,防止箱内导线杂乱。6.0.3导线压接应牢固,以防导线松动或脱落。6.0.4使用屏蔽线时,外铜网应与芯线分开,以防信号短路。7 质量记录7.0.1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安装技术文件及“CCC”认证及证书复印件7.0.2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7.0.3设备开箱检验记录

11、7.0.4设计变更、工程洽商记录7.0.5隐蔽工程检验记录7.0.6 预检记录7.0.7工程安装质量及观感质量验收记录7.0.8系统试运行记录7.0.9智能建筑工程分项工程质量检测记录7.0.10子系统检测记录7.0.11电线、电缆导管和线槽敷设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8 安全环保措施8.1安装操作要求8.1.1交叉作业时应注意周围环境,禁止乱抛工具和材料。8.1.2设备通电调试前,必须检查线路接线是否正确,保护措施是否齐全,确认无误后,方可通电调试。8.1.3登高作业时,脚手架和梯子应安全可靠,脚手架不得铺有探头板,梯子应有防滑措施,不允许两人同梯作业。8.2环保措施8.2.1施工现场的垃圾、废料应堆放在指定地点,及时清运并洒水降尘,严禁随意抛撒。8.2.2现场强噪声施工机具,应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噪声。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