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期中试卷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8260143 上传时间:2022-02-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年级期中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年级期中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年级期中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期中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期中试卷(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试卷字词部分。1.写下面的字,看谁写得规范、美观。雕 懂 螺 醉2.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气氛 (fn fn) 哺育(b p)颤抖(chn zhn) 呜咽(yn y)热气腾腾(tng tng)受益非浅(fi fi)3.看拼音写汉字。P to to y y zhng lu tu( ) ( ) ( ) ( )shng jn wi wi观( ) 沉( ) 敬( ) 安( )4在括号里填上同音节的字“ ”。( )色降临 坟( ) 羡( )和( ) ( )标 屏( ) 放( )5组词语。博( ) 腊(

2、 ) 毫( ) 塞搏( ) 蜡( ) 豪( ) 6填字组成语。心( )神( ) 破烂不( )( )( )私语( )真( )切 ( )恭( )敬 ( )气( )神句子部分。1、照样子,写短语。香甜的红薯 高兴的说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更生动。( )花香弥漫了( )车厢。3.按要求写句子。父亲把儿子从废墟中救了出来。改成被字句: 4.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光从半空中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串流动的珍珠。”是一个拟人句。( )(2)“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3、”是一个排比句。( )5.写一句珍惜时间的格言或谚语。 6.读句子,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时间一分一秒地挪动着一五分钟、十分钟 -新年礼物“挪动着”说明时间 ,从这句话能体现出 (2)“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和时间赛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唐代诗人 写的 。这句话中运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方法,把比 作白银盘,把 比作青螺。这句话的意思 背诵积累部分。1、写出四个体现真情的成语。 2.根据知识积累填空。(1) 天涯若比邻。(2)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3.按要求背写句子。写出

4、桂林山水一文中,描写桂林的山真“奇”的句子: (2)写出大海的歌一文中描写海上的风大花神的句子: 出浪淘沙 北戴河的最后一句: 四、课外阅读。(一)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中小作者介绍了许多名著和人物。除了书中的以外,你还读过哪些课外书?请对应地写出书名和书中的人物。书名: 人物: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一分钟 著名教育家班杰明接到一个青年人的求救电话,并与那个向往成功、渴望指点的青年人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待那个青年人如约而至时,班杰明的房门敞开着,眼前的景象令青年人深感意外-班杰明的房间乱七八糟,狼籍一片。没等青年人开口,班杰明就招呼道:“你看我这房间,太不整洁了!请在门外等候一分钟,我

5、收拾一下,你再进来吧!”说完就轻轻地关上了房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班杰明打开了房门,并热情地把青年人让进客厅。这时,青年人的眼前展现出另一番景象房间内的一切已经变得井然有序,而且有两杯刚倒好的红酒,在淡淡的香水气息里漾着微波。可是,没等青年人把满腹的疑问向班杰明讲出来,班杰明就非常客气地说:“干杯!你可以走了。”青年人手持酒杯一下子楞住了,既尴尬又遗憾地说:“可是,我我还没有向您请教呢.”(A)“这些难道还不够吗?” 班杰明一边微笑着,一边扫视着自己的房间,轻言细语地说,“你进来又有一分钟了。”“一分钟一分钟”青年人若有所思地说,“我懂了,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许多事情,可以改变许多事情。”班杰明

6、舒心地笑了。青年人把杯里的红酒一饮而尽,向班杰明连连道谢后,开心地走了。(B)其实,只要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钟,也就把握了理想的人生。1.读画线的句子A,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句中“楞住”的意思是 ,青年人“楞住”的原因是 2读画线的句子B,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1)“舒心”的意思是 ,“班杰明舒心地笑了”,是因为 (2)“连连道谢”的意思是 ,青年人“向班杰明连连道谢”的原因是 3.文中的青年人在短短几个一分钟后,明白了什么?填序号( )A.班杰明教授生活非常邋遢。B.班杰明教授做事很有速度,一分钟内就把房间收拾好了。C.只要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钟,也就把握了理想的人生。4.读了这篇文章,你怎样对

7、待今后要每个一分钟? 作文部分。(30分)同学们,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和远方的亲人或朋友说一说吗?请你拿起笔来给他们写封信吧!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呦!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期直接写出结果。(12分)25 4 15 6= 20 8= 12 3= 450 9= 360 40= 52 4= 72 8= 30 4= 63 7= 56 8= 240 4= 填空。(10分)1升和毫升都是体积单位,1升= 毫升2一条线段有 个端点,一条射线有 个端点3一个平角等于 个直角4锐角小于 度,钝角大于 度而且小于 度在下图中,已知1=60 3 1 2 42= ( ) 3=( ) 4 =( )判断。对的

8、4“”,错的打“”。(10分)1直线比射线长,射线比直线长。 ( )2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3两点之间所有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 )4要把一根木棍固定在墙上至少要钉两个钉子。(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4分1人们一般用升或毫升做单位来测量( ) 的体积。固体 B液体 C气体2下面的图中( )是射线。A B C计算。(24分)竖式计算。(8分)182 13= 165 14=脱式计算。(16分)810 3 90 210 14 1112 (90 15) (235 647) 21操作。(10分)下面有A、B、C三个点。过任意两点画直线,可以画几条就画几条。分别测量任意两点之间的

9、距离。 B A CAB= BC= AC= 应用题。(30分)把456千克苹果装入纸箱进行包装。如果每箱装12千克。需要纸箱多少个?2、 长方形的菜地,长是8米,宽是4米。这块菜地共收青菜192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青菜多少千克?3、 8只青蛙一小时能吃害虫162只。照这样计算,12只青蛙一小时吃多少只害虫?4、工人王师傅5天可以做125个机器零件。照这样计算,做400个零件需要多少天?5、力公司运来一批煤,如果每天烧25吨,可以烧28天。如果每天少烧5吨,可以烧多少天? 这是开学后,我教的第一篇课文。大海的歌是一组儿童诗歌,由天和海、海上的风、大海睡了三首诗组成。三首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

10、面描写了大海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喜爱大海的感情。在临讲前的备课中,我理清了教学思路,对每一首儿童诗,进行了不同重点的梳理。天和海抓住大海“蓝”的特点,启发学生寻找其中的比喻句,从视角方面启发引导孩子们理解;海上的风抓住作者的想象,先请孩子们寻找发现其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在逐一指导拟人句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想象,体会作者描写风有微风到狂风的四个变化过程。启发他们发现作者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这首诗的。在讲解时用的时间安排得更多一些,让孩子们理解的透彻一些,为启发孩子们仿写打基础;大海睡了安排的时间少短些,重在让孩子们领会夜晚大海的静的特点,让他们发现其中的拟人句,体会大海宁静的美。当然,讲

11、诗歌重在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大海的特点,大海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这点也贯彻得较好。教学的难点是指导孩子们仿写大海的风,再一次回味大海的风后,启发孩子们想象,为了扩大思路,我把孩子们的思路引向不同的环境:大地、教室、大山、农村告诉他们想写哪儿的风,就写哪儿的风。当堂让学生作诗,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心,我在孩子们动笔的同时,还请先写好的孩子大声地读出来,这样既能调动先想出来的孩子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能启发还没有想出来的孩子的思路,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结果习作收上来效果比较满意。附:孩子们的较好的课堂作业海上的风 柏铭江 海上的风是百灵鸟,他一来,就唱出万种歌声 海上的风是

12、老虎,他一来,就翻江倒海 海上的风是骏马,他一来,就让大海掀起飞迸的浪花 路上的风 程培佳 路上的风是舞神,他一来,就让小树、小草跳起舞。 路上的风是编织凉亭的仙女,他一来,就给我们带来凉快。路上的风是天气预报鸟,他一来,就让我们知道天气了。 山上的风 山上的风是山神,他一来,万朵花儿和植物就会跳舞 山上的风是狂风,他一来,山上就飞舞无数树叶 山上的风是新鲜空气,他一来,就让树木和花儿长大了读中悟理,拓展升华古井教学后记“奉献启迪陶冶”是古井一文的主线,作者紧紧围绕着六个字妙笔生花,表情达意。因此,在教学中,要紧扣着六个字,感受古井对人们的深刻启迪。1、结合插图,学生小声读课文,画出描写古井无

13、私奉献的词、句、段,并针对这些句段提问,学习小组讨论解决。2、指导朗读。(1)自由朗读勾画的句子,并向想又有哪些新感受?(2)教师示范读,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要求读出对古井的赞美和人们的愉快以及象声词的摹拟声,注重培养语感。(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你对古井又有哪些新的认识?朗读时感悟、理解、拓展升华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朗读指导,以读代讲,以读促讲。古井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充满感情,是一篇培养语感、感悟表达方法的好文章。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又有哪些新感受?2、同桌对读并交流读后的新感受。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抓住时机引导:作者远离故乡多年却对古井魂牵梦绕,用深

14、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纯朴的乡情与亲情,这样的一种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本文的题目是古井,而内容着重写的是人们如何取水和为老人挑水,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让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有关资料,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谈新的认识,并将这些认识写成一段话。 (3)自主、合作、探究爬山虎的脚教学后记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课,我采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自由的寻找伙伴学习有关段落。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有的学生喜欢写爬山虎的叶子,有的学生喜欢爬山虎的脚这一段,有的学生喜欢写爬山虎怎样爬这一段。让学生对自己喜爱的语言文字进行欣赏揣摩,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2

15、、合作交流。(1)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轻声朗读跌入自然段,填空:刚长出来叶子的特点_、_、_。出示课件,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片绿油油的爬山虎。鼓励学生用一句话说出自己的感受(美),你们看到这么美的景色高兴吗?我们读的时候要慢一些,美一些,边读头脑中边浮现出屏幕上美丽的画面。2、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默读后交流:有的学生喜欢用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通过读议“茎上长叶柄的的地方的反面、枝状的细丝、嫩红”等词语。学生了解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有的同学喜欢用画画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样子、颜色。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脚”,要求学生再次读书,对该小组画

16、的“脚”进行评议。这一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思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学习自读自悟的过程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 (4)观潮是以绘写自然景观为主的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学本文,除了疏通文言字、词、句的意思外,我还重点抓住了加强学生对“势极雄豪”的浙江潮的直观感受,陶冶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的情感;抓住本文第三段中对“吴儿善泅”的描绘,拓展至让学生对我市、我省,乃至我国各地人文风习加以了解和认识的层次;通过对精炼传神的叙事、写景语言的体味,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锤炼语言的能力。一、直观触动兴奋点,一石激起千层浪:本人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有意把多媒体课件中从中央电视台辑录下来的一个钱塘潮实景片段放至第

17、二课时开始时播放,果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通过语言描写在脑海中“播放”过有关钱塘潮情景的片段,所以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希望能目睹真正钱塘潮的潜在心理期待,当他们看到配以“大如雷霆”的声响的排山倒海,吞天沃日的钱塘潮景观时,无不给她那摄人心魄的气势所吸引了,激起了极大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有从浙江来的同学现身说法谈感受,个别同学除对具体细节:如会否淹没农田、道路,对城市建设造成毁坏,对农村经济造成损失外,还表示如有适当时机,会直接到现场去观看和感受一下潮水的“雄豪”。这一安排,本人认为正是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与教学智慧。二、即兴而发,收获意外成果:本课是教授这篇课文的第二课

18、时,刚好有番禺区的几位中学老师来我班听课。本人在讲到第三段“吴儿善泅”的内容时,为诠释各地均有本地区的风习,灵机一触便想到了番禺区龙舟竟渡与“飘色”,由于我们花都区与番禺区地域极为接近,有的学生对这两项极富地方特色的文化大多即使没有目睹也早有耳闻,完全没有耳闻目睹的也可以在以后方便的时间里亲到现场感受一番,所以学生很快便对本段内容理解和接受了,而且包括听课老师在内的现场听课者均对次表现出几浓的兴趣,课后番禺区的几位中学老师还盛情邀请本人到其家乡再次体味龙舟竟渡与“飘色”的独特魅力。此举虽有卖乖讨巧之嫌,却收到极佳的效果,不能不说是本人的“得意之作”。三、体味语言,让想象插上翅膀。课后布置作业:

19、熟读全文,并且将酒泉子这首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形象的翅膀,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海潮的雄奇壮观,把水兵娴熟的作战技艺表现出来,并通过观潮人群的盛况,侧面表现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此项训练除“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句未能准确透彻地理解外,(大多是“鼓声”未能准确理解为潮涌时的声音而理解成士兵门击鼓的声音)其余句子均能准确传神地把原词的内容与神韵传递出来。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后记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3页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怎样让学生理解以下三个问题:1,余数要比除数小。2,余数可能是什么。3,余数最大是什么。解决第一个问题余数要比除数小,书上的问题是, 14个苹

20、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怎样分呢? 174, 184, 194, 204。书上解决这个问题时,是把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和怎样处理除法竖式连在一起教学的,除法的余数问题和除法竖式的书写和理解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是难点,这样教学,难点集中,学生不容易理解。我在教学时,是把这两个问题分开来教学的。我借用书上呈现的情景:14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怎样分呢?在黑板上贴出14个苹果,请同学来分。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很快就能解决,得到平均每人分3个,还剩2个。问题:还剩2个,还能不能继续分呢?如果再继续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说到:不能继续分,因为这时只有两个苹果,而有4个小朋友。如果把这两个苹果给了其

21、中的两个小朋友,另外两个小朋友就少一个苹果,这样就不是平均分了,所以剩下的两个苹果是不能再分了。问题:剩下的苹果数怎样时,就还能再分。剩下的苹果数怎样时,就不能再分。学生回答:剩下的苹果数少于小朋友的人数时,就不能再分了。剩下的苹果数多于小朋友的人数时,就可以再分,直到剩下的苹果数少于小朋友的人数时,就不能再分了。在这里把解题方案转化为算式,小朋友的人数是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剩下的苹果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1443(个)2(个)。从这里得到余数比除数小。如果是15,16,17,18,19,20,21,22个苹果呢?1543(个)3(个),1644(个),1744(个)1(个),1844(个)2(个

22、)1944(个)3(个),2045(个),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呢?余数总是比除数小。这是同学们还发现:余数要么是0,要么是1,要么是2,要么是3。感觉太有趣了。我顺势问学生,如果除数是3,余数可能是什么?最大的余数是几?如果除数是5,余数可能是什么?最大的余数是几?这样我这节课要解决的三个问题:1,余数要比除数小。2,余数可能是什么。3,余数最大是什么。就落到了实处。点评:课堂效果好,学生知识掌握到位,并且学生有兴趣,在思维上给了学生延申的空间。规律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有学习的喜悦。从已有知识平缓的过渡到新知识来,学生接受起来容易。射线、直线和角(教学后记) 本课知识点多,关于线段和射线、直线的初步

23、知识学生还比较容易掌握通过动手画一画,和教师的及时点拨,学生学起来还算轻松。但关于后半部分角的知识,学生学得就比较费力。简单分析情况如下:一、角的组成已淡忘学生在二年级时学过角的认识,包括角的组成: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但学生明显遗忘得很多,对于角的组成居然没人回答出来。(可能要加以复习)二、认为角的两条边是直线1 对于角的顶点这一概念认识不深刻。由于忘记了角的顶点,所以学生根本没考虑这个顶点的问题,只看到两条边是直的,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两条直线。2 直线和射线还是没有正确区分。(1) 初次学习和比较直线、射线,还不够扎实。学生当堂牢固掌握知识的能力不够强。(2)

24、关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理解不到位。 学生通过画一画,初步知道了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这就是常说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但在随后的举例时,由于没能找出非常合适学生理解的实例,学生对直线的了解不够。考虑是否能从举实例这加以突破,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直线,并与射线加以区分。3 一个角和几个角概念不清。其实两条直线相交的话能组成4个角而不止1个角。所以我想可以让学生用两条直线画一画,再用两条射线画一画,比一比。三、很多学生对于难点的问题容易退缩,没有积极探索的意识 学习数学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积极地思维。而本班不少学生没有学习的激情,给人感觉自信心不足。要多鼓励鼓励,提高学习的热情!只有热爱的才能做得好,

25、学得好!都说年级越高举手的越少,还真是这样啊!我们的孩子太不自信了!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后记今天有刘校长来听课,我紧张的讲完了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拿别人的东西不好用,我在准备本节课的时候采用了别人已经设计好的课件,然后顺着课件备的课。虽然明明知道有些地方设计的不太合理,没有找到课件的原件也不好改动。只好应付。真是羞愧。本节课有3个学习任务,一要让孩子们从生活中找到角并真正认识角,明确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让学生能明确的指角,判断出真正的角。这个目标基本达成。二是要让学生学会数角,表面上的角学生基本都可以数出来。但暗藏的角和“外”角,他们不能达到要求,需要再次强调和练习。最后学习画角,让学生学习

26、了角的基本画法。学生基本可以掌握。本节课的遗憾:1、受课件的约束太大,不能有浅及深的把知识渗透彻底。有重复的环节也没有能删除。2、没有及时的抓住孩子们课堂的现场资源,及时发挥生成素材。3、课堂环节没有把握好以学生为主的要素,而是很生硬的塞给学生了。刘校长和陈彩虹老师及时的给予我了评价和建议。再次表示感谢。也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磨练自己。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与老教材比较有较大的变化。传统的教材按除法整除约数和倍数的顺序安排,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是按操作乘法倍数和因数的顺序编写,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建立在直观模型之上。教材的变化呼唤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27、。笔者四次执教该课,对教学内容和呈现形式作了微调处理并重视与学生平等对话,最终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微调处理1. 例3中36的因数如何书写?第一次试上时我采用了从小到大依次书写的方法,第二次试上时我采用了一对一对书写的方法:1、36,2、18,3、12、4、9、6。第一种方法便于学生发现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但书写时比较麻烦;后一种方法书写起来比较方便,但由于因数不是按大小顺序排列,所以不利于学生发现一个数因数的特征。后面的教学中我对写法作了微调处理:即一对一对书写,但是从两边向中间书写,最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实践证明效果很好,既注重了顺序,也兼顾了方法,且有利于学生发现一个数因数的特征。2.

28、 到底要让学生发现什么?在教学完例2、例3及其各自的“试一试”后,教材都呈现问题:“观察上面几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能发现教材上揭示的几条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特征就行了,但我认为,发现的结果不应完全局限于教材上揭示的几条特征。因为发现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是学生通过经历、观察、猜测、概括等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自由的、开放的。我对这一教学内容的微调处理是: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对于学生的观点只作最后的评判,并选择几条正确的结论揭示在黑板上(当然包括教材中的结论)。事实证明,这样的微调处理激活了学生的潜能,彰显了学生的个性。3. “有限”和“无限”的结论怎样呈

29、现?让学生认识“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和“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教材是分开编排的,即在学习找一个数的倍数后学习前者,在学习完找一个数的因数后再学习后者。我认为在学生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以后,结合板书比较,学生对“有限”和“无限”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学的过程也更加顺畅。实践证明,这一微调处理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平等对话与学生平等对话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传统的问答式教学,学生大多以被动的方式接受学习,很难自己确定思考的方向;有时问答的频度过高,不利于学生对问题作深度思考。对话的教学方式则不然。当学生进入对话状态时,他们能积极主动地与同学或教师进行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对问题的

30、认识易于走向深入。现记录学生观察36、15和16这三个数的因数后的对话。生:我认为双数的因数中都有2。师:真聪明!生:我发现双数的因数是成对成对出现的,而单数的因数个数也是单数。生:我认为不对,因为单数15的因数个数是4个,4是双数。生:单数的因数全部是单数。师:是吗?大家再找个单数,写出它的所有因数,看看他的发现是否正确。学生验证检查后,发现是正确的。我及时地表扬了这个学生。生:我发现1是任何自然数的因数。师:真了不起,1是任何自然数的因数。再看看一个数的因数中1的大小怎样?生:最小。师:那么我们可以说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几?生: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生:一个数最大的因数就是它自己。教师引导学

31、生观察后,共同作出肯定的评价。师: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是它自己,这句话,我们又可以说成,一个数最大的因数就是它本身。生:老师,我还发现一个数最大的因数又是它的倍数。学生的精彩发言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想这与教学中平等的对话氛围是分不开的。首先,我把自己定位在与学生平等的话语地位上,用“仰视”的姿态去欣赏学生的发言,让学生心理放松,敢想敢说。其次,绝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不管学生的发现在不在点子上,只要他有观点要表达,都要让他把话说完。再次,不失时机地通过鼓励和表扬等方式肯定学生的对话成果,即使认识上有错误,也要肯定他敢于发表观点的勇气。最后,为使对话紧紧围绕主题,注意及时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引导点拨

32、不能太多,多则会经常打断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学生发现,1是任何自然数的因数后,我及时表扬他的发现“真了不起”,同时,通过引导学生“看看一个数的因数中1的大小怎样”,把学生的观察引向一个数最小的因数和最大的因数。教师的适当点拨有益于对话的顺利推进,有益于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入。 统计教学后记在新教材中,统计这个内容,不仅在一至三年级都有安排。从一年级的认识统计表,到统计图中的一个格表示1,二年级的一个格表示2或5,到三年级的横向、纵向统计图,一个格表示多种数量,虽然表示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其中万变不离其中。所以我在教学时,运用了比较法。我把教材的统计图分成了两处类型进行比较,一种类型是方向不同的统计

33、图之间的比较,分成横向和纵向两种,学生这种类型的统计图很快就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及不同点,因为方向不同,较为直观。而第二种类型的统计图是按每格代表的数量不同而分类的。特别是让学生明白,除了起点0到第二个数之间的数距可以与其他数距不同外,其余的数距一定要一样,引导学生找出当中的规律。整节课,我并没有像二年级那样让他们画图,涂颜色,而是让他们先用观察比较法,比较出统计图的特点,然后再让他们根据收集数据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因为我觉得,学习统计的关键并不在于会不会画图,而在于,会通过方便快捷的方法,准确地收集数据,并且会运用统计图整理归纳数据,最关键是让学生能通过统计图,将收集到的数据清晰地

34、展现出来。而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而后者更是本学期学习的重点。在教学中,虽然是近似的内容,但是,我们教师应该吃透教材,让教材成为我们教学的手段,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及把握知识的实用性。 质数和合数教学后记这节课,我是在听了樊玉娜主任的课后,吸取她成功的经验进行的教学,可以说比较成功!开始时,我先让学生在教室中寻找一些整数,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找到“班中有45名学生,1名教师”“2块黑板”“92只眼睛”“32块玻璃”板书了学生找到的这些整数,我请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将这些数进行分类,很快学生将这些数分成了偶数和奇数两大类。随后,我请学生把班内的学生按不同的类别进行分

35、类。学生思维活跃,按照年龄、性别、体重、身高、长发短发等等给全班同学进行了分类,在这个基础上,我顺势引导学生:“这些整数可不可以像给我们班同学分类那样有更多的分类方法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接下来,通过找黑板上的整数的约数,学生在进行观察后,我给出了三种范围:有1个约数的;有2个约数的;有3个或3个以上约数的,让学生将这些数进行新的分类。分好后,我揭示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让学生再找出一些质数与合数。在这堂课的练习中,有一道题“下面是2到50的数,先划掉2的倍数,再依次划掉3、5、7的倍数(但2、3、5、7本身不划掉)。”,如果让学生按照要求划数,并观察“剩下的都是什么数?”,这一定

36、程度地体现出了寻找质数的方法。但划数这一行为不是学生经过思考后的自主行为,只是按题目要求去做,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意识与思维并没有真正参与进去,因此他们划数的行为是盲目的、随意的,并不能真正达到练习的目的。基于以上认识,我作了大胆拓展:你能找出下面1100这100个数中所有的质数吗?(每人发一张练习纸,将这100个数每10个数一行,排成10行)你准备怎样去找呢?自己先动手试一试。你发现怎样能较快地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四人小组商讨一下,将你们商量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从刚才寻找质数的过程以及这张100以内的质数表中,你有些什么想法或发现呢?将你的想法或发现写下来,好吗?将教材中由250拓展到1100,探索的余地增大了,因而这一环节用去了课堂中较多的时间。虽然如此,但每一个学生都体验了寻找质数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会一个个去寻找质数;也有的学生在寻找了几个后发现了规律,用排除合数的方法迅速寻找;当然也有一些学生一开始也有“斗大的馒头无从下手”之感,但经过小组内的商讨,也逐渐理解了方法,有了较为明确的想法。而且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我还向他们介绍了“筛选法”,并鼓励他们:“你们现在经历的正是以前数学家们经历过的事,虽然方法一时不能发现,但不要灰心,再动动脑子,你就能走向成功。” 15 / 1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