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共120页)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58002561 上传时间:2022-02-25 格式:DOC 页数:121 大小:6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0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共12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2020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共12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2020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共12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资源描述:

《2020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共12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共120页)(1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徐、篱、疏”等生字,会写“宿、徐、篱”等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学习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词语含义并想象画面。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想象古诗词描绘的画面。突破方法()在反复诵读和多媒体画面的直观辅助下理解诗词大意,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1.反复诵读,尝试吟诵,理解诗词大意。2.对比阅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并体会其精妙之处。突破方法反复品读,并借助多媒体画面理解诗词大意,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教法与学法

2、教法()情境教学法、讲读教学法。()引导法、探究教学法。 学法()体验法、诵读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会认“徐、篱、疏”等生字,会写“宿、徐”等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一、明确单元主题,引入新课1.明确单元主题:学生自读单元导语。师:同学们,城市是热闹、繁华的,对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充满了吸引力。可是,淳朴、自然的乡村在很多文人墨客的笔下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单元,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2.揭题:首先,

3、让我们穿越到宋朝,看看那时诗人笔下的乡村生活吧。(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宿新市徐公店。二、解读诗题,了解诗人1.读诗题,想想意思,并思考该如何读好诗题。(1)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2)教师指导读诗题:宿/新市/徐公店。2.了解诗人。(1)教师指名介绍。(2)教师补充:杨万里,南宋诗人,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据说一生写诗达两万多首。他的诗以描写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比较有名的两首写荷花的诗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小池。三、反复朗读,理解诗意(一)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识记生字词。2.教师指名朗读古

4、诗,正音。3.学习生字词。重点指导“篱、疏”的写法。篱,“”扁“离”大,注意上下结构的字不要写得太长;疏,左窄右宽,注意左边部分的写法。(二)读出节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三)读懂诗意1.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1)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小组内先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的意思。(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2.集体交流:(1)齐读第一、二句:第一句诗写了哪几种景物?(篱落、径)有什么特点?(疏疏、深)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翻译时调一下词语的先后顺序,第一句可翻译为: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板书:篱笆、一径“篱落疏疏一径深”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

5、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板书:树头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同桌对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句说齐读这两句(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师: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静态)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了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2)理解第三、四句。(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后两句诗,生齐读)这两句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板书:儿童、黄蝶、菜花)走:跑。急走:快跑。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女生读第四句:

6、飞入菜花无处寻。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教师指名描绘这两句诗所写的画面。师: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走、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动态),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备感亲切、耳目一新。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3.教师指名读全诗,齐读。板书:喜爱4、 尝试背诵、默写古诗教师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并尝试让学生默写古诗。板 书 设 计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静态)(动态)篱笆、一径 儿童、黄蝶树头菜花急走飞、寻课 时 作 业一、看拼音,写词语。 zh s x n l lu x sh ( 住 宿 ) ( 徐 公 ) (

7、 篱 落 ) ( 稀 疏 )二、背诵并默写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会写“杂、稀”等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理解诗意。一、复习背诵,导入新课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宿新市徐公店一诗,谁能有感情地背一背?2.师:你们能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吗?3.揭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板书课题)二、解读诗题,了解诗人1.教师指名读诗题。正音:兴,读第四声。2.师:你们知道诗题是什么意思吗?(教师指名猜一猜)教师补充: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晚年退居家乡养病时写的一组

8、大型田园组诗。组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四时五组,每组12首,共60首。课文选的是“晚春”诗中的一首,描写了农村晚春的景色。3.诗人简介。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朗读古诗,学习字词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2.教师指名朗读。3.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4.学习生字:杂、稀、蜻、蜓。注意“蜓”字右边的写法。四、理解诗意,想象画面1.自读古诗,标画出诗中描写景物的诗句。2.同桌间合作交流,用学过的方法试着理解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3.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理解的诗句意思或由相关诗句想象到的画面。教师相机指点:一树树

9、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麦花一片雪白,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4.教师口头描述,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画面。5.交流:这些看似普通平凡的事物,在诗人的笔下却成了一幅幅独特、和谐的风景画,你们从哪些关键词句中读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6.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然后有感情地诵读全诗。7.学生集体有感情地诵读全诗。五、尝试背诵学生尝试有感情地背诵全诗。板 书 设 计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景物) 梅子、杏子 麦花、菜花 (色美、静态)篱笆蜻蜓、蛱蝶 (动态)课 时 作 业一、我会背四时田园杂兴(其

10、二十五)。二、我搜集到了范成大的另一首诗,并抄了下来: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我朗读了()遍,知道它描写的是乡村夏日时候的景色。 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锄、剥”等生字,会写“茅、檐”等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宋词清平乐村居,理解词意。一、复习背诵,导入新课1.集体背诵前面两首诗宿新市徐公店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2.教师指名背诵学过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3.揭题并板书:清平乐村居。二、理解诗题,了解作者1.“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2.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

11、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在那时候写的。三、朗读宋词,学习字词1.自读宋词,读准字音。2.教师指名朗读。多音字正音:剥,bo(口语),去掉外面的皮或壳,如“剥花生”“剥皮”;b(书面语),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剥落”“剥离”等。亡赖,读作“w li”。3.学写生字词。重点指导:檐,左窄右宽,右边部分不要写错;锄,最后一笔“撇”写长一点,伸展到中间部分下面去,整个字各部分要写紧凑,不可过宽;剥,左宽右窄,左边部分不要写错。四、分组互动,自悟词意1.师:刚才读词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自己有哪些不懂

12、的地方?2.师:我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大家都不懂的地方。(老师把学生说的展示在大屏幕上)3.师: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这么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同学们真是会学习。4.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们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来证实一下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5.师:你们又理解了什么?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的?6.师:词语都理解了,现在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整首词是什么意思。五、朗读成诵,领会词的情趣1.师:请同学们再看看图,再读读词,你们觉得画中、词中哪几处最有情趣呢?你

13、们能有感情地把词中的情趣朗读出来吗?2.师:老师也觉得“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最有情趣,老人会聊些什么呢?请展开想象跟同桌说一说。3.教师指名表演,其他同学补充。(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安逸,难怪辛弃疾对此充满了向往,我们就用朗读的形式把它再现出来吧!)六、总结全课,集体背诵 1.师: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能在宋词中尽情遨游,去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2.集体背诵。 板 书 设 计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翁媪吴音相媚好醉大儿 中儿小儿

14、 亡赖课 时 作 业一、我会背清平乐村居。二、给诗词配画。从本课的三首诗词中任选一首,创作一幅画。教学反思:第2课乡下人家教学目标1.会认“构、朴、素”等生字,会写“倘、绘、寄”等生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顺序、照例、倘若、率领、天高地阔、催眠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自读自悟,学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 3.学习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 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15、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突破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边读边思考。难点()体会和谐的景色之美及劳动创造美的内涵。()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突破方法()借助图片,感受乡村之美。(B 案)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叙述顺序。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谈话法。 ()讲授法、 讨论法。学法()自主学习法、联想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会认“构、朴、素”等生字,会写“倘、绘、

16、寄”等生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顺序、照例、倘若、率领、天高地阔、催眠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自读自悟,学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同学们,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们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们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们会看到成群的牛羊有一位叫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描写了乡下人家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将随着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走进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乡间小路、竹林等) 2.师: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们感觉怎么样?你们最喜欢哪一幅画面? 3.介绍作者。 二、

17、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今天,我们就跟随着著名作家的文章走进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2.自由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3.检查生字词。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教师指名读) (2)多音字:冠。(齐读,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冠”的两种读音) (3)师:你们见过这样的花吗?(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 (4)师:用一个词形容刚才你们看到的画面。 (5)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读花名。教师指名读,齐读。 (6)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教师指名读) (7)齐读,师引读。 4.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谁能用文中的一句

18、话概括图中的内容?) (教师指名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三、巧分类,理清脉络1.师:其实乡下人家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去找找课文中写了乡下人家的什么? (教师指名回答并同时板书:瓜、鸭、鸡) 2.师:谁能根据课文的顺序给它们分分类?(教师指名说) (随机板书:植物、动物、人) 3.聊一聊分类的依据。 教师总结:作者就是通过描写植物、动物和人的活动来介绍乡下人家的。四、想象画面,感知美丽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 预设:(1)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2)乡村生活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3)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

19、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的?抓住了哪些生活的场景? 3.默读课文,自由学习,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4.交流发现的生活场景。(教师相机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应的图景)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解疑。 教师吟诗小结:是啊!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不信你们听! 教师相机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如画,秋虫伴人入眠,最美乡下人家。5、 课堂小结1.可以像老师这样吟诗。 2.可以试着再读读课文。 3.试着作为导游向大家介绍“乡下人家”板 书 设 计2 乡下人

20、家植物 瓜、花、竹子动物 鸡、鸭人 自然、和谐课 时 作 业1、 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横线。鸡冠花(un un) 倘若(tn shn) 归巢(cho co) 捣衣(do do)二、仿写。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你们能用上这个句式来说说你们现在对这句话的理解吗?例如:乡下人家,不论早晨、中午、夜里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不论春、夏、秋、冬,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21、。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作家陈醉云,他带着我们走进了诗情画意的乡村。大家看,这里柳枝摇曳,流水潺潺,野花遍地,果实满园。如果说繁华的都市带给我们的是喧闹与嘈杂,那乡村生活的美好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陈醉云走进乡村生活,走进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请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默读课文,并找一找文中的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 2.教师指名读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学生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师:“不论什么时候”指的是什么?“不论什么季节”指的又是什么?二、研读品味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你们

22、喜欢的一处乡村风景的描写认真地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师:读时画出你们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语句并做上记号,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尝试在脑海中勾画美丽的画面。 3.全班交流。 (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4.请用心去朗读,把乡村美景的可爱读出来。 教师再请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评价。(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们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三、整理回顾1.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 家

23、总是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相信你们读后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配乐) 3.讨论探究:“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描写配乐朗诵,再次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四、激发兴趣1.师:读了这篇课文,如果让你们来给课文配图,你们觉得可以配哪些图?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群鸡觅食图、鸭群嬉戏图、日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2.小组合作,说说你们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交流感受,并尝试在头脑中勾画出美丽的画面。 3.各组交流,派代表回答。 4.从文章中找出写得生动形象的

24、句子,抄写下来。板书设计2 乡下人家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 群鸡觅食图 独特、迷人鸭群嬉戏图日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课时作业小练笔。 乡村的冬天可能是怎样的景象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教学反思:第3课天 窗教学目标1.会认“慰、藉”等生字,会写“帐、滩、锐”等生字,掌握多音字“卜”,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慰藉、扫荡”等词语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感受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5.学习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重点、难点重点 ()弄明白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

25、慰藉。()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突破方法 反复朗读重点语句。难点 ()体会句子“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的深刻含意。()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天窗的神奇。 突破方法反复朗读、想象说话并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理解。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联想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独立思考法、小组合作法、交流探究法、展示汇报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会认“慰、藉”等生字,会写“帐、滩、锐”等生字,掌握多音字

26、“卜”,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3.通过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天窗”。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师: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同学们知道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窗是怎样的吗?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1)师:读读这三段话,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天窗,人们在屋顶上开天窗的目的是什么。(2)师: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进些许光亮的天窗,却是著名作家茅盾(板书:茅盾)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于是,他写下了这篇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散文天窗。(3)板书课题:天窗。(4)齐读课题。2.介绍作者:茅盾,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人。中国作家、社会活动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

27、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等。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3.师:“天窗”为何让茅盾魂牵梦萦?它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教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4.指导区分“藉”和“籍”两个字;指导“霸”字的书写:上面的“雨”应该宽并且短。5.指导学习多音字“卜”。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1.默读

28、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2.完成填空。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着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这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3.依据这样的条理试着将文章分为三段。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2.摘抄文中描写屋子、闪电、云彩、星、蝙蝠、夜莺、猫头鹰的短语。板 书 设 计3天窗小小的天窗神奇的世界课 时 作 业一、组词。鹰(老鹰)慰(慰藉)蝙(蝙蝠)锐(锐利)烁(闪烁)霸(霸气)二、填空。 (闪烁)的星星 (严寒)的冬天 (五彩缤纷)的世界 (绚丽)的云彩 (漂亮)的

29、夜莺 (破旧)的屋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感悟第48自然段,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领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真谛,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感受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2.学习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一、复习导入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窗是怎么来的。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为什么发明了天窗。 2.导入。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 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更

30、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师:课文的最后,茅盾先生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生接读:活泼会想) (2)师:你们怎么理解“无”“有”“虚”“实”? (3)师:简要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引入中心问题:小小的天窗是怎样让孩子们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为什么是应得感谢的?让我们走进课文第 4 8 自然段。 师:因为这小小的天窗是夏天阵雨来时和晚上被逼着上床“休息”时的孩子们内心唯一的慰藉。二、细读课文(一)学习“夏天阵雨来时”1.教师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用“”标出最能表现孩子们心情的词

31、语。2.师:屋子,被关上了,天窗,却无法关上;身体,被锁住了,想象却无法锁上!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师生合作,把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教师的引读。4.语言训练。师:这风雨雷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想象一下,这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透过那小小的天窗,你们会看到_,你们会看到_。你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到_,你们想象_。5.师:夏天阵雨来时,这一方小小的天窗抚慰了孩子们沮丧孤寂的心灵。因而,作者说(生接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

32、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二)学习“晚上被逼着上床休息时”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习指导。(1)默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当孩子们被大人们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你们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2)默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事物,用波浪线勾画出孩子们由看到的事物想象到的景象。2.学生阅读,思考,勾画。3.品读交流。(1)师:天黑了,孩子们还留恋着月光下的草地游戏或河滩上的追逐嬉闹,却被大人们逼着上床“休息”,这时候,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抓住“忘不了”“偷偷”等关键词体会孩子们的无奈

33、和不甘)(2)师: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绪扯得很远很远。请根据你们对第7自然段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语言训练。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粒星),想象到的是(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看到的是_,想象到的是_;看到的是_,想象到的是_;看到的是_,想象到的是_。(3)小结: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纵即逝的一条黑影,通过奇妙的想象组成一体,构成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4.师生合作朗读第6、7自然段。5.语言训练。师:老师相信,如果换成你们,也一定和作者一样有着丰富的想象!所以让我们走进那一间黑得像地洞似的屋子,透过天窗看那下着阵雨的天空;当我们沮丧地躺在床上,面对那一方小小

34、的夜空我们的思绪又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试着描绘出一幅幅奇妙的画面吧!(1)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奇幻的云彩,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2)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3)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它们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6.师:晚上,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想却没有“休息”。这一方小小的天窗让孩子们想象出了一个美丽而又广阔的世界。因而,作者说(生接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35、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4、 布置作业1.完成小练笔。2.再次朗读第48自然段。板 书 设 计课 时 作 业一、填空。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因为孩子们被关在黑暗的屋里,所以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因为孩子们被逼着去床上睡觉,所以小小的天窗又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因为

36、天窗可以让孩子们展开无限的想象,所以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三月桃花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课文的整体美。2.让学生用心体会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和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3.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达到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课文的整体美。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难点让学生用心体会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和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突破方法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达到积累

37、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讲读教学法。()引导法、探究教学法。学法()体验法、诵读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进入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课文的整体美。2.通过用心体会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和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3.熟读成诵,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一、激情导入师:(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并播放音乐)春水,滋润了大地,催生了万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38、(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教师范读)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描写这美妙的春景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美妙的三月桃花水吧!(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字词检测。(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绮丽、谈心、应和)3.说说“应和”中“和”的读音。4.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并相机纠正错误的读音。5.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6.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7.学生质疑。三、精读课文1.

39、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且有感情。2.教师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几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分别对应第3、4自然段和第5、6自然段)3. 教师引导:(“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作“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作“丝绸”,明亮耀眼)4.齐读第自然段。思考:当你们读这一自然段时,你们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5.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景象。6.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啊,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啊”,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

40、一个“醒”把被束缚了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漩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桃花”“酒窝”。(比喻的修辞手法)7.男、女生分别读描写“水声”和“水面”的段落。8.小组自学: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9.教师提问: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桃花水”比作“竖琴”“明镜”,把“垂柳”拟人化,说它披上了“长发”,把姑娘抖落的“水”比作“花瓣”等)10.

41、小结:三月桃花水让所有见过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无比的桃花水流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永远铭记。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4、 拓展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的句段,并模仿句段写一写其他季节的自然景观。(也可安排在课后进行)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们是三月桃花水,你们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些什么?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 书 设 计4*三月桃花水春天的竖琴春天的明镜沉醉课 时 作 业一、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美丽(绮丽 )纤小(纤细)2、 仿写句子。草如茵柳如眉歌如潮 花

42、如锦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四、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1.文中用“一万个小酒窝”来比喻朵朵桃花。()2.“三月桃花水”的意思是三月的河水像桃花一样美。()3.课文的第3自然段是从声的角度来写三月的桃花水的,第5自然段是从形的角度来写三月的桃花水的。()教学反思:口语交际:转述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训练,使学生了解转述的含义和重要性,掌握转述的基本技能。 2知道转述时要说清楚主要内容。 3养成诚恳倾听的好习惯,做到在流畅自如的表达中获得自信,在与别人交际中做到自然大方。重点、难点重点 能听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并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43、突破方法 弄清楚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难点积极参与角色表演,态度自然大方。突破方法根据不同情境练习转述。教法与学法教法 谈话法、引导法、点拨法。学法体验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 通过口语练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转述,并掌握转述的基本技能。 2. 知道转述时要说清楚主要内容。 3. 在与别人的交际中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看到了一个通知,你们想知道通知的内容吗?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第 11 页看看这个通知吧。 2. 揭示课题。 师:从这个通知中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 刚才这位同

44、学扮演了转述者的角色,像这样把通知的内容由他转告给你们,也就是把看到的东西或者别人的话传达给另外的人,这就叫“转述”。(板书课题:转述) (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巧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积极性。)二、明确要求,引导交际1.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转述,那么转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随机板书。(板书: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注意人称的转换)3.师:大家已经清楚转述的注意事项了,那现在谁愿意试着把老师刚才说的内容转述一下?(此环节通过独立阅读教材,让学生初步了解该如何转述。接着,把活动实践与指导表达结合起来进行,进一步明确转述应注意的要点,并进行

45、实践训练)三、模拟情境,实际交际(一)向同学转述活动通知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第11页的两幅情境图。1.实践训练。小组合作,每组选派两人,任选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其他人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之后,组内再轮换一次进行转述实践。2.选代表进行表演,全班学生集体评议。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评价要求:(1)转述者要把通知内容说清楚、说明白,并做到表达流畅,自然大方。(2)扮演小军或小丽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并做出回应。在小组内进行转述实践时,教师要做到评价与指导有机结合,对于表现好的要及时鼓励。如果交际双方表述不够清楚,要进行转换演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交际能力。(时刻注意面向全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46、来,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因此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交际双方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努力实现“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二)请学生向家人转述通知在第二幅情境图中,如果小丽同学因病没来上学,我们打电话向她转述学校的通知,而接电话的是小丽的家人,此时该怎么转述呢?1.实践训练。同桌之间进行口语交际实践练习。2.请同学与老师合作来表演,其他同学评价。教师分别扮演小丽的妈妈、爸爸等不同角色,训练学生的应对能力。评价要点:引导学生从应对能力与礼貌用语上讲行评价。(对象不同,交际的语言和方式也有所不同。所以本课的课堂情景,做到了“一景多用”“一题多练”,提高了训练效率)四

47、、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转述的情况。预设:妈妈有事让你转告爸爸;把听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转述家长要对老师说的话;等等。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组内进行转述。3.根据时间情况请一两个小组汇报,注重相应的评价。(关注学生的感悟体验,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五、总结提升,课外交际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从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引导)2.师总结:要想把一件事情转述清楚并不难,只要把握好转述的注意事项,并在生活中多练习,相信你们一定能行。3.作业:请同学们把今天的“通知”转述给家长,明天再把家长对此次活动的意见转述

48、给老师。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处不需要口语交际。希望同学们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经常练习说话,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经常练习说话,板 书 设 计口语交际:转述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注意人称的转换教学反思:习作:我的乐园教学目标1.介绍自己喜爱的一个地方,并写清楚为什么喜爱。2.试着用本单元中学到的方法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重点、难点重点介绍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介绍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难点试着用本单元中学到的方法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突破方法 仿照文章的句式练习写作。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

49、引导法、点拨法学法体验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照片。课时安排:1课时。一课时课时目标1.介绍自己喜爱的一个地方,并写清楚为什么喜爱。2.试着用本单元中学到的方法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淳朴的乡村有着独特的风景。在陈醉云的笔下,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在茅盾的笔下,小小的天窗,却给予了孩子们极大的乐趣;在刘湛秋的笔下,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那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个地方让你们感到快乐?这个地方在哪里呢?导出话题:我的乐园。二、启发学生,广开思路1.师:同学们

50、,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乐园,有的是游乐园,有的是校园的操场。你们的乐园在哪里呢?2.学生自由说,教师指导。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概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乐园,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地方,有烦恼,有快乐,烦恼时在自己的乐园发泄,快乐时在自己的乐园静静思考三、讨论交流1.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交流:你的乐园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在里面干什么?给你带来了哪些快乐?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3.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说,教师进行点评。4.全班交流,评出优秀者。四、范文引路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范文一:谈起我的乐园,它并不像富贵人家的豪华园那样金碧辉煌,也不像鲁迅先生的百草园那样趣味丛生,它只是一间

51、将简陋的书房和卧室集为一体的小房间。房间里没有多少东西,唯独书最多。大部分书都是爸爸给我买的,他经常对我说:“这些书也能帮助你学习,教科书只是书籍中很小的一部分,只有将课内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房间里还有一张小床,伤心时,我会在床上乱打滚,使劲地捶打枕头;高兴时,我会在床上乱蹦乱跳,或者大叫当然,它晚上也会照顾我 给我一个甜美的梦。虽然它没有带给我太多的趣味,但它依然是伴我成长的“乐园”。2.教师点评:一开始就用作比较的方式展现我的“乐园”,然后展现出一幅幅“乐园”中的“乐事”。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范文二:不必说桂花含苞待放,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也不必说石榴树的树叶苍翠

52、欲滴,深邃中透着生机;单说那普普通通的花儿,就美丽无比。花儿们争奇斗艳,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互相媲美。那不知名的、素雅的小白花星星点点地缀满学校的小花园。它们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我们的校园到处充满了生机、快乐。4.学生点评。5.教师总结。五、总结方法,指导写作1.以环境描写为主,环境描写中可以采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但应注意所写内容要符合生物或物件的基本特点。2. 写出“乐园”大致包括些什么(如花园里重要的花草,书房中温暖的地毯、古朴的书柜,餐厅里各样的蔬果等)。3.乐园中哪些事物使你感到快乐,乐园的基本构造与布局方位,乐园中发生了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事等,逐一

53、罗列。6、 起草1.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写之前,可以仿照图示继续填一填书上面的表格)。2.写完后,自己修改习作,同桌相互交换欣赏,看完后相互评议。3.作文点评:(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习作中的佳作。(2)朗读习作。(作者自己读)(3)同学评价,教师相机指导。通过评价,使学生受到启发,产生再次修改自己习作的愿望。(4)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设计思路:赏析班级中成功的习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评价和指导,对有进步的学生或者有些微闪光点的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习作成功带来的快乐)7、 誊写誊写自己的习作。教学反思: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本单元学会的“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

54、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己的阅读所得。2.了解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不同,并学习相关词语。3.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并能清晰地描述自己想象出的画面。突破方法反复朗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难点 熟读并理解卜算子咏梅。突破方法教师讲解词意,并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点拨法。学法体验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了解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不同,并学习相关词语。一、回顾导入师:本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篇课文,包括

55、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和三月桃花水。它们中有的是写诗人在乡村的所见所感,有的是向我们展示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有的是回忆童年时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还有的为我们勾画了美丽的春景图。在这四篇课文中,我们看到了画面不同却同样美丽的乡村生活画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去回顾一下几位作者给我们展现的这份美好吧!二、交流平台1.回顾交流。师:同学们,我们学习本单元课文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理解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感情?谁能举例说一说。2.学生思考问题,交流讨论后回答。3.教师总结:本单元我们主要采用的是抓住关键语句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4.读一读,说一说。(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56、课本“交流平台”的内容,学生齐读并思考:怎样从关键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教师指名说一说。(3)教师小结: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5.小组交流:聊一聊本单元课文中自己印象最深刻、最有感触的内容,或者聊一聊自己读过的文章中,主要是通过哪些词句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三、词句段运用教师直接导入,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繁华璀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火辉煌肥沃静谧炊烟袅袅依山傍水鸡犬相闻1.认真观察这些词语,发现第一行是描写城市生活的,第二行是描写乡村生活的。2.学生读,体会它们描写环境的不同,并与同桌互相交流。3.教师指名说。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鼓励

57、性的评价,并进行补充。5.教师补充提问:谁能说一说:城乡生活还有哪些不同吗?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一起回顾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并交流讨论了城市与乡村生活的不同,大家在课后也可以尝试写一段话来介绍自己喜欢的城市生活或乡村生活,并注意将本单元学的“抓住关键语句来表达情感”的方法运用于其中。语文园地抓住关键语句城市生活乡村生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学习“词句段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2.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一、复习导入1.教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描写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词语,大家都还会读会认吗?2.分享课后运用“抓住关键语句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写关于乡村生活或城市生活的小作业。二、“词句段运用

58、”二教师直接导入,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上的文字和图片: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1.读一读,边读边想自己看到了怎样的画面。(1)同桌之间互相交流。(2)教师指名说。2选择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1)抓住景物的特征写一写。(2)写完后,同桌交换看,看完提出自己的意见。(3)教师巡视,相机指导修改。三、“日积月累”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词,提出学习要求。2.学生先大声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出节奏感。3.引导学生逐步感受词的意境。4.教师小结:老师搜集了毛泽东主席写的另外一首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毛泽东主席的卜算子咏梅,了解了词的魅力。五、课后拓展搜集其他类似的词,读一读。板 书 设 计卜算子咏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课 时 作 业默写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灿漫时,她在丛中笑。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