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上册长征教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7997051 上传时间:2022-02-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语文五年级上册长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五年级上册长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五年级上册长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五年级上册长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五年级上册长征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3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重点难点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

2、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课前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长征背景。教师准备:搜集视频、图片等制作课件。课时安排 一教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揭题导入,了解七律1、知道毛泽东是谁吗?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外交家、诗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读读课题,发现了什么?七律是诗体名,它有什么特点?打开课本,数数总共几行?每行几个字? 2、这样的诗叫做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7个字,第2、 4 、6、 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3、关于长征,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谁来

3、说说。(生交流)若让大家用一个字形容长征历程会用?(难)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漫漫长征路。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深情):七律长征 (缓慢):七律 长征(设计意图:揭题导入,认识诗人毛泽东;介绍长征;了解七律,建立知识结构。)二、朗读感知,了解内容1细读三遍诗:学法渗透:有一句老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请同学一定要好好地读读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三遍。第一遍注意诗中的生字词,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读通顺,读出诗句内部的停顿。听明白要求了吗?请认真读。2指名读诗,正音:好,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你来。其他同学注意听,这

4、首诗当中的4个生字,看他有没有念错。来,谁来给他一些建议。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吗?你能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次吗?3.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出示,生字显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设计意图:从有目的地自读三遍,再到指名读、指导再读、齐读,让全体学生都能把诗读通读顺;从诗题的味道,再到学生读诗的味道,教师范读的味道,学生再齐读的味道,让全体学生都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读诗的机会。)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意

5、1、默读,静思大意。读得好!书读到这儿,老师有个要求了:联系书上的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读长征,想一想,这首诗大概什么意思。思考完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读懂的,提出疑惑的并一起尝试解决。(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2、你读懂了什么那句诗?(生试着说说意思) 哪些地方还不理解呢?预设:(1)a “逶迤”与“磅礴”的理解。b“腾细浪”与“走泥丸”的理解。c “云崖暖”和“铁索寒”意思。d“万水千山”虚指,如“万言千语、万险千阻”。(2)若学生提问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泽东觉得是暖的,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时将第五部分提前。3、明确诗意:(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

6、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入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根根铁索,使人寒意阵阵。(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个个笑逐颜开。四、深入探究,感悟体会(10分钟)1体会“远征”。这里有段资料,让咱们特别留意一下这段话中的这几个数据。(引读)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红军穿过了11个

7、省翻过了12座大山跨过了24条长河行程二万五千里(点击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这就是红军走过的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如果把这条线路拉直,那就跨过了半个地球呀。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远征。2、透过资料我们明白“远征难”,那毛泽东是如何透过这56个字告诉我们远征难呢?你从哪里知道?(“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铁索寒”“岷山千里雪”等。)(播放长征途中的课件)1934年10月,毛泽东率领8.6万红军,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这一路走来,除了偶尔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外,更多的是面队飞夺泸定桥的那种惊心动魄。在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他们几乎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吃的是草根和树皮,脚下是吞噬他们生命的

8、沼泽地。在红军走过这漫长的征途的时候,八万六千人只剩下八千人这一切都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段征途的“难”。面对这样重重的困难,红军有没有被吓倒?(没有)用诗中的一个词来说不怕(师板书:不怕)指导读:坚定地说不怕铿锵有力地说不怕3、是的,不怕,因为他们坚信胜利就在前方,坚信一切困难都将被踩在脚下。这一切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无所畏惧、豪迈、乐观)4、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5、看着地图,读着毛泽东的诗,我们感受了 “远征难”。但是,作为红军的领路人,作为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仅仅是在向我们介绍“远征难”吗?(不是)他还想表达什么情感?从哪知道?预设:A从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体会出毛泽东

9、还想表达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与危险。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不怕与只等闲(板书) 师:什么对他们来说只等闲?在红军的眼里,那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只不过是什么?(那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一个滚动的小泥丸;那逶迤的五岭只不过是大海里的一个细浪而已。)从这儿咱们感受到,诗人毛泽东还想告诉我们不怕,带着这样的感受来一起读一读这句诗。B从“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中体会到他们到达之后的喜悦心情,你能感受到他们为什么而喜悦?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的心情齐读这两句。(设计意图:透过远征难且不怕,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钻研文本的空间。)五、探

10、究重难点1、自由读全诗,想想还有哪里不太明白?(交流)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行诗中,诗人用了一对反义词,能不能找出来?(板书:暖寒)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泽东觉得是暖的,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咱们先来了解当时的两个故事?3、课件出示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生自由读。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回想我军巧计渡江,你会怎样?这个“暖”字,正是军民一家亲的暖,是不费一兵一卒取得胜利的喜悦。就让咱们把笑容挂在脸上,一起再体会体会。齐读。4、可是为什么过大渡河的时候,诗人要用一个“寒”字呢?(1)来看一看这段录象。(师播放课件)(2)写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如果说暖是喜悦的心

11、情,那这个寒指的是什么?是啊,每当毛泽东回忆起飞夺泸定桥的场面时,感到的是胆战心惊,是寒彻骨的悲痛。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5、男女生分读,体会诗人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胜利的喜悦和感受诗人的痛心。6、师(引读):193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下了这首诗,并且亲自在八千战士面前朗诵了这首诗。七律长征 齐读全诗。7、尝试背诵7、小结:如今“长征”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 那就是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更前进。恰如我们学习的长征,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同学们任重而道远。(设计意图:此环节多处及时为学生提供视频,创设直观情境,容易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共鸣。)六、布置作业,延伸继续1、

12、课外阅读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 娄山关2、写一写对长征的认识和感受。(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语文走向生活。一堂课是结束了,但那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中点,而不是终点。拓展性作业的设计将这堂课的句号改成了省略号,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认识那些感人至深的情感,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启迪。)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3、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重点难点1、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

13、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2、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七律诗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课前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长征背景。教师准备:搜集视频、图片等制作课件。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了解七律1、(出示毛泽东图)知道是谁吗?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外交家、诗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读读课题,发现了什么? 2、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全诗共8行,每一行7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课件出示)3、关于长征,你都有哪些了解?(生交流)4、教师简介长征。(资料袋)5、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长征历程?现在

14、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二、朗读感知,了解内容1、细读三遍诗:(出示读诗要求)2、指名读诗,正音。3、如何读出诗的节奏,请学生读。4、教师配乐朗诵,读出诗的韵味。5、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意1、再读这首诗,你觉得整首诗围绕那句话而写?2、板书: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3、理解“远征”、“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含义。4、指导读好这句话。四、深入探究,感悟体会1、你从文中哪些词句

15、能感受到“远征难”?又从哪里能体会到“只等闲”呢?2、分别了解“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岷山千里雪”的故事,着重理解“暖”、“寒”还指心里感受。(1)教师简介巧渡金沙江的故事,体会“暖”的含义。这个“暖”字,正是军民一家亲的暖,是不费一兵一卒取得胜利的喜悦。就让咱们把笑容挂在脸上,一起再体会。(2)可是为什么过大渡河的时候,要用一个“寒”字呢?来看一看这段录象。(视频)是啊,每当毛泽东回忆起飞夺泸定桥的场面时,感到的是胆战心惊,是寒彻骨的悲痛。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3、面对每一次重重的困难,红军有没有被吓倒?引读第一句中心句。4、这些困难在红军的眼里是什么? 5、

16、再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含义,并与“逶迤”“磅礴”进行对比。(指导读出轻蔑、不放在眼里的语气)6、从“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中体会到他们到达之后的喜悦心情,你能感受到他们为什么而喜悦?7、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的心情齐读这两句。五、这首诗改编成了歌曲,同学们想听吗?(播放歌曲长征)六、小结: 长征精神 如今“长征”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的一个词语,那就是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再前进。正如我们的学习,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同学们任重而道远。七、布置作业,延伸继续1、背诵并默写七律 长征2、课外阅读毛泽东另一首描写长征的词忆秦娥 娄山关。板书设计 20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

17、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3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重点难点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课前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长征背景。教师准备:搜集视频、图片等制作课件。课时安排 一教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揭题导入,了解七律1、知道毛泽东是谁吗?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外交家、诗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

18、读读课题,发现了什么?七律是诗体名,它有什么特点?打开课本,数数总共几行?每行几个字?2、这样的诗叫做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7个字,第2、 4 、6、 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3、关于长征,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谁来说说。(生交流)若让大家用一个字形容长征历程会用?(难)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漫漫长征路。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深情):七律长征 (缓慢):七律 长征(设计意图:揭题导入,认识诗人毛泽东;介绍长征;了解七律,建立知识结构。)二、朗读感知,了解内容1细读三遍诗:学法渗透:有一句老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请同

19、学一定要好好地读读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三遍。第一遍注意诗中的生字词,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读通顺,读出诗句内部的停顿。听明白要求了吗?请认真读。2指名读诗,正音:好,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你来。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4个生字,看他有没有念错。来,谁来给他一些建议。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吗?你能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次吗?3.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出示,生字显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

20、颜。(设计意图:从有目的地自读三遍,再到指名读、指导再读、齐读,让全体学生都能把诗读通读顺;从诗题的味道,再到学生读诗的味道,教师范读的味道,学生再齐读的味道,让全体学生都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读诗的机会。)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意1、默读,静思大意。读得好!书读到这儿,老师有个要求了:联系书上的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读长征,想一想,这首诗大概什么意思。思考完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读懂的,提出疑惑的并一起尝试解决。(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2、你读懂了什么那句诗?(生试着说说意思) 哪些地方还不理解呢?预设:(1)a “逶迤”与“磅礴”的理解。b“腾细浪”与“走泥丸”的

21、理解。c “云崖暖”和“铁索寒”意思。d“万水千山”虚指,如“万言千语、万险千阻”。(2)若学生提问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泽东觉得是暖的,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时将第五部分提前。3、明确诗意:(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入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根根铁索,使人寒意阵阵。

22、(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个个笑逐颜开。四、深入探究,感悟体会(10分钟)1体会“远征”。这里有段资料,让咱们特别留意一下这段话中的这几个数据。(引读)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红军穿过了11个省 翻过了12座大山跨过了24条长河 行程二万五千里(点击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这就是红军走过的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如果把这条线路拉直,那就跨过了半个地球呀。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远征。2、透过资料我们明白“远征难”,那毛泽东是如何透过这56个字告诉我们远征难呢?你从哪里知道?(“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铁索寒”“岷山千里雪”等。)(播放

23、长征途中的课件)1934年10月,毛泽东率领8.6万红军,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这一路走来,除了偶尔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外,更多的是面队飞夺泸定桥的那种惊心动魄。在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他们几乎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吃的是草根和树皮,脚下是吞噬他们生命的沼泽地。在红军走过这漫长的征途的时候,八万六千人只剩下八千人这一切都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段征途的“难”。面对这样重重的困难,红军有没有被吓倒?(没有)用诗中的一个词来说不怕(师板书:不怕)指导读:坚定地说不怕铿锵有力地说不怕3、是的,不怕,因为他们坚信胜利就在前方,坚信一切困难都将被踩在脚下。这一切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无所畏惧、豪迈、乐观)4、现在我们再来读

24、读这首诗。5、看着地图,读着毛泽东的诗,我们感受了 “远征难”。但是,作为红军的领路人,作为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仅仅是在向我们介绍“远征难”吗?(不是)他还想表达什么情感?从哪知道?预设:A从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体会出毛泽东还想表达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与危险。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不怕与只等闲(板书)师:什么对他们来说只等闲?在红军的眼里,那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只不过是什么?(那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一个滚动的小泥丸;那逶迤的五岭只不过是大海里的一个细浪而已。)从这儿咱们感受到,诗人毛泽东还想告诉我们不怕,带着这样的感受来一起读一读这句诗。B从“更喜岷山千里雪

25、,三军过后尽开颜” 中体会到他们到达之后的喜悦心情,你能感受到他们为什么而喜悦?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的心情齐读这两句。(设计意图:透过远征难且不怕,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钻研文本的空间。)五、探究重难点1、自由读全诗,想想还有哪里不太明白?(交流)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行诗中,诗人用了一对反义词,能不能找出来?(板书:暖寒)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泽东觉得是暖的,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咱们先来了解当时的两个故事?3、课件出示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生自由读。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回想我军巧计渡江,你会怎样?这个“暖”字,正是军民一家亲的暖

26、,是不费一兵一卒取得胜利的喜悦。就让咱们把笑容挂在脸上,一起再体会体会。齐读。4、可是为什么过大渡河的时候,诗人要用一个“寒”字呢?(1)来看一看这段录象。(师播放课件)(2)写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如果说暖是喜悦的心情,那这个寒指的是什么?是啊,每当毛泽东回忆起飞夺泸定桥的场面时,感到的是胆战心惊,是寒彻骨的悲痛。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5、男女生分读,体会诗人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胜利的喜悦和感受诗人的痛心。6、师(引读):193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下了这首诗,并且亲自在八千战士面前朗诵了这首诗。七律长征 齐读全诗。7、尝试背诵7、小结:如今“长征”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

27、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 那就是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更前进。恰如我们学习的长征,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同学们任重而道远。 红日 作词:李克勤作曲:立川俊之命运就算颠沛流离 命运就算曲折离奇 命运就算恐吓着你 做人没趣味 别流泪 心酸 更不应舍弃 我愿能 一生永远陪伴你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 命运就算曲折离奇 命运就算恐吓着你 做人没趣味 别流泪 心酸 更不应舍弃 我愿能 一生永远陪伴你 Ha. 一生之中兜兜转转 哪会看清楚 彷徨时我也试过独坐一角象是没协助 在某年 那幼小的我 跌倒过几多几多落泪在雨夜滂沱 一生之中弯弯曲曲 我也要走过 从何时有你有你 伴我给我热烈地拍和 象红日之火 燃点真的我 结伴行 千山也定能踏过 让晚风 轻轻吹过 伴送着清幽花香象是在祝福你我让晚星 轻轻闪过 闪出你每个希冀如浪花 快要沾湿我 Woo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 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算恐吓着你 做人没趣味 别流泪 心酸 更不应舍弃我愿能 一生永远陪伴你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 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算恐吓着你 做人没趣味 别流泪 心酸 更不应舍弃我愿能 一生永远陪伴你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 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算恐吓着你 做人没趣味 别流泪 心酸 更不应舍弃我愿能 一生永远陪伴你 Ha.16 / 1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