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公开课教案(共4页)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57983211 上传时间:2022-0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一剪梅公开课教案(共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剪梅公开课教案(共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剪梅公开课教案(共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一剪梅公开课教案(共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剪梅公开课教案(共4页)(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 剪 梅 教 案 设 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品评意象,感受意境,感受李清照词作细腻深婉的风格2、 背诵词作,提高诗词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运用联想法、比较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与价值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感受诗歌作品的韵律美、意象美、意境美【教学重点】把握诗歌借物抒情、融情入景等艺术表现手法,学习词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来表现心境方法【教学难点】分析词人炼字炼句技巧及诗歌意境情感【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为有诗仙、诗圣、诗鬼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出现,

2、中国的诗歌到唐代已经发展到了巅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独辟蹊径,创制、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使得诗人的情感抒发有了更多的空间。提到宋词,我们会想到苏轼、辛弃疾,但我们也不得不想到一位杰出的女性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她以其细腻深婉的词风给被男性话语占据的中国诗歌史带来了一份女子独有的细腻与灵气。在初高中阶段,我们已经接触了不少李清照的诗词,请大家回顾一下。(生:如梦令二首、醉花阴、武陵春、声声慢、夏日绝句等)在这些词作中,我们发现,李清照工于造语,善于推陈出新,善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来表达情感、营造意境,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

3、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清照另一首婉约词作一剪梅,感受李清照的女儿情怀。二、知人论世1. 知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今山东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以南渡为界,前期多写其闺中生活,风格婉转轻快,在经历了亡国丧夫之痛后,后期词作常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凄凉。后人有漱玉词辑本。2. 论世:元代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缡(l,古代妇女出嫁时所系的佩巾)未久,明诚即负笈(j,书箱)远游。易安殊(很、特别)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

4、送之。”从这里看,这首词是一首闺情词,主要表达的就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 3、 深情吟咏,感受词作的音韵美1. 请一位学生范读,教师点拨:单句应读得缓慢悠长,双数句应读得轻快短促,这样音韵美就更突出了。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2.学生齐读问题设计:在朗读过程中,我们都体会到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大家想想,这首词的音韵美得益于哪些方面呢?明确:音韵美的形成一是因为本词的押韵,一韵到底并且都押平声韵,造成舒缓委婉的艺术效果;二是因为

5、词人擅用对仗,使节奏明快、和谐、上口。 4、 理解诗意,赏析意象,感受意境美1.诗意解读,学生展示预习时根据预习修改的短文。2.概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情绪?明确:词眼:闲愁甜蜜的相思之愁意象:红藕香残、兰舟、锦书、雁、圆月、西楼、落花、流水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直抒胸臆 3. 赏析上阕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这一句“精秀绝伦”在哪里?请大家结合意象和诗歌主旨分析。明确:“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

6、愁起了衬托作用,花落也有红颜易老,青春易逝之意。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看似平淡无奇,却有一股吞梅嚼雪的不食人间烟火之气。“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既然天寒,为何还要解去“罗裳”?词人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一次她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情调欢快,这里的一个“独”字,你能品出词人怎样的心境?明确:心中愁重,哪怕轻如蝉翼的罗衣都显得沉重,易安有词为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尽管天气寒凉,但词人只恐“兰舟”承载不了这份浓愁吧。从一个“独”字可看出,词

7、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是愁上加愁。过去和夫君一起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击桨,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回忆,怎能排遣得了愁呢?为了稍减闲愁,词人又臆想鸿雁能传书信,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你在这句中见到哪些我们常见的诗歌意象?这一句营造了怎样的优美意境?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明确:意象分析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象征思念。据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给他的丈夫,后来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指在外的丈夫给妻子的信。陆游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回雁鸿雁传书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

8、识。”月满千里明月寄相思 (反衬、 乐景写哀情)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此句中运用的所有意象都与相思有关,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看似处处写景,实则字字言情。4. 小结上阕上阕侧重写闺中独居生活,夏末秋初,易安欲泛舟解愁,却见残荷雁字,月满西楼,心中倍加愁闷。寂寞相思苦,可知一二矣。5.赏析下阕你从“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能感受怎样的情感?这一句你觉得用的最妙的是哪个字?明确:词人用“花自飘零水自流”起兴,这既是写她在舟中所见,也是她的

9、内心所感。花飘水流本是物之自态,却使词人触景生情:流水落花无从体味她的情怀,依旧我行我素地流走飘落,这更增加了词人的伤感与凄凉。句中“自”用得最妙,词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落花、流水以自在之态,显出词人的孤单与无奈。在这里,词人移情于物又借物抒情,正如屈原所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了对韶光易逝的感慨。这样,词中的感情就使人觉得比单纯的思念更深入了一层,更富有暗示性,给读者留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增添了感染力。 既然是“一种相思”,为何又说“两处闲愁”?明确:这两句直接抒发相思之情。词人把夫妻双方合起来写,这是她设身处地地想象丈夫也如自己一样深深地思念着对方,可是空间上的距离使二人不

10、能相互倾诉,只好各自思念着、愁闷着。这是女性特有的细腻感受,所以,尽管有“愁”,仍带着丝丝的甜蜜。“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化用范仲淹在御街行中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都说李清照工于造语,这样的化用是否合理?请尝试分析李清照的匠心独运之处。明确:相思之情要用“计”来“消除”,却又“无计可消除”,可见相思之深之苦。也可见之前的种种行为都是为了解愁。可是最后却愈加深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上下”:李清照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 “才却”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不可见的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

11、愁绪,给人以遐想。 6.小结下阕“斩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词人越是想要纾解这份相思的愁苦,就越深陷其中,但词人自知与夫君心有灵犀,心心相印,这份愁语总带着些甜蜜,语浅情深,令人动容。五、总结全词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此外,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词作笔调清新,风格细腻,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李清照不愧为婉约词之正宗!6、 背诵全词,再品深情。7、 聆听月满西楼,结束课程。8、 布置作业 结合李清照的生平遭际及创作,写一篇题为“乱世中的美神”的抒情散文。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