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报告(共4页)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57961329 上传时间:2022-02-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道德经》读书报告(共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道德经》读书报告(共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道德经》读书报告(共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道德经》读书报告(共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读书报告(共4页)(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道德经读书报告在未曾接触道德经以前,我就经常在各种文献中看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次接触这句话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它出自道德经,只是觉得它晦涩难懂同时又十分精妙,后来在高中的时候才知道这句话出自道德经,却也只是对它一知半解,真正的去了解道德经以及老子所言之道,是在大学时期,也是在这个时候我才知道:“道”,是老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它在书中出现的次数最多。道德经是“道”的具体化,它从人和万物的本源“道”上阐述了道的规律,指出“道”的行为特点就是人类应该效法的道德法则。并且告诉人们,只有顺“道”而行,使人的思想符合“道”,人类才能更好的生存于世间,实现人

2、生的完满。道德经对于一个人如何成人以及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借鉴。在道德经中,老子所言的“道”既体现着形而上的终极意义,又体现着形而下的现实意义,具有极为深邃的内涵,也有着非常广阔的外延,涵盖着宇宙、自然和社会的全部道理和规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万物之始;有,万物之母。”在这里,“道”是世间万物的起源,它的称谓和实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有”与“无”的相互转化生发了万事万物,所以由此产生的天、地、人、万物也都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人要适应“道”的变化,即主观符合客观。见之于主观和客观,人的行为也分为两种:有为和无为。主观上自以为是,不考虑客观变

3、化,这就是有为。主观上没有个人想法,而是随客观的变化而变化,即顺应自然而为之,这就是无为。做到无为,也需要无不为。人是万物之灵,但人也是矛盾的集合体,所以人生来是不符合道的。人是有私欲的,万物的之灵的这个“灵”被私心欲望所限制,并不“灵验”,不能适应“道”的变化,具体表现就是主观意识里总有个人的一些不自然的东西与客观不相符合。所以人需要修道,去掉不自然的东西,使人符合“道”,用道去支配主观,“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通过“修道”使自己无欲无求,不为俗事所累,逐渐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在“无为”和“有为”间寻觅人生的最佳状态。“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檄。”人唯有清心寡欲,才能

4、守“静”,才能体味到“道”的奥秘,从而适应并符合客观的变化。“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之,德蓄之。”人只有顺应自然,不苛求过多,不执着于世间的俗事,才能实现真正的有道且有德,即“万事如意修道人”。修道的目的是求道,并以此塑造人的成功秉性的过程,道德经对于人们的性格塑造也有只极强的现实意义。“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它告诫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善始善终,始终如一,学会坚持,不轻易言弃,即所谓的“强行者有志”。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所以善是有利于万物生长而不争功,它处于众人都不愿意去的地方,所以最接近大道。在

5、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中,人们对名与利总是趋之若鹜,很少有人愿意不求回报的付出,所以现代社会中的社会民生问题比比皆是,正是因为人们缺少像水一样甘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这种“甘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就是“道”的品质,即道德经所言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种精神看似柔弱,实则强大,因此那些甘于无私奉献的人做事总是充满朝气的。人要想成功,就必须把“道”的特性变成自己的内在品质,无欲无求,方能成其大。除此之外,道德经还教育我们要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大自然的雄伟与壮美,起源于其基本程式永恒不变地在每一细微之处的成功运作。“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

6、其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因此,要想成就大事,必须要有远见,做那些别人还没有察觉到的事情,先发制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万事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我们做好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真正的把事情做好。因此一个人想要成功,切忌好高骛远和眼高手低,而是应该养成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的习惯,为自己的人生积淀更多宝贵的财富。人际关系也是一个人的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道德经中有这样一章:“善者,不善人之师。不善者,善人之智。不贵其事,不爱其智。”这里就强调了在人际交往中为善的重要性,善良的人是不善的人学习的榜样,而不善良的人会启发善良的人为善,增长人的智

7、慧,若不重视这些事情,便不能算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不管是对于我们倾慕的人还是对于我们厌恶的人,我们都要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处理这些事情,才算是真正的智慧,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即,“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德。”在与人交往中,我们还需要关注别人的品性,如果我们只关注自己,很容易陷入一种自我沉醉,固步自封的境地,也就是道德经中所言的“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学会欣赏别人,也是人生的一大智慧。“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学会关爱别人,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要求得多方面的支持。总之,道德经之中教给了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仔细品读,这些道理会让我们受用终生。 “谦逊”从古到今也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道德经中也有关于谦逊的论述:“万物恃生而不辞,功成而民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道为万物生长而不辞辛劳,成功了而名不归己有,滋养万物却不会劳役它们,成为它们的主人。“道”的伟大之处也在于此,默默地为万物付出却不求回报 ,不因为自己的功劳而居高自大。“功成而弗居,是以不去”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