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7887950 上传时间:2022-02-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篇一: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初中语文台阶公开课教案 (本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父亲的性格特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能力目标: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其中的真情。3、德育目标:学习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 地位:台阶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以农民的儿子作为叙事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 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情色彩。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父亲性格的核心 三、教学对象的分析: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理解能

2、力比初一能力有所提高,在初一记叙文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学方法:朗读、讨论、点拨 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用品: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学过朱自清的背影,写的是父爱,父亲身上的慈爱和坚强、艰苦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凝聚在这泪水模糊的晶莹泪光中的背影上,父爱是世上最无私、最深沉的爱,表达是这么简单,没有做作,没有张扬,有的只是极其普通而又撼人心魄的细节。今天再来学习一篇讴歌父亲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向台阶,走近文中的这位父亲。二)、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三)、整体感悟: 1出示速读要领:要默读,不出声,忌回视 2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试用一句话来概括。父亲用毕生精力造起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2)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造新屋,当然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每个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说,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父亲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造台阶 四)、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以上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驾驭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通过吃苦耐劳具体的研读,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自主探究 请大家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刻画父亲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请大家依据这种形式,谈谈你对文中细节刻画的认识。说片段

4、位置 读课文内容 扣字词分析 探内心世界 3合作探究 4全班交流 我 的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 穷爸爸 ,但是他却能够艰苦创业,不惜用毕生精力去铸就一个象征着他的尊严和梦想的高台阶。所以我们说 以 父亲是一位 的人 说话。五)、拓展延伸: 父亲一辈子艰苦创业,所得的结果只不过是一间普通的房屋,只不过台阶高些罢了。父亲这样做究竟值不值得? 六)、欣赏歌曲 画面中有父亲的许多形象,联系生活,你是否也有这样难忘的时刻?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日记:父亲 板书设计: 8。台阶 李森祥 台阶高 吃苦耐劳 父亲 老实厚道 地位高 坚忍不拔 六、教学反思:笔者始终认为语文教学不能只见树

5、木,不见森林,只见单篇课文,不见一类文章。语文教学应该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把阅读权交给学生,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基于以上这几点的思考,本节课,从小说的文体出发,笔者安排了三个板块的教学。第一板块 抓关键词句,理读故事 。严谨的文学作品,作者非常注意内容的前后联系,段与段的过度,思路异常清晰,但我们的学生却往往忽略前后有关联的词句,从而把握不住作者的思路。教学中,刚好两位同学的意见有了分歧,其实,他们的分歧,也正是班上同学的困惑之处,因而,我引领学生抓关键词句,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思路理清了,学生对文本也就有了整体的感知和把握。阅读中,还要让学生尽可能地习得写作方法,我想抓关

6、键词句,理作者思路,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也许能启发学生今后在写作中,也要注意前后句子的联系,段和段的衔接。由理读故事第一板块中父亲和台阶的关系,很自然地带出了第二板块 抓细节描写,析人物形象 的教学。这一板块的教学,我遵循先感性、后理性,教师引路、学生自主的教学理念加以设计。应该说,这一板块的教学设计还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学生的交流比较精彩,在感性 理性 感性 理性的螺旋式上升中,学生对细节描写理解的比较到位,第二天作业的反馈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应该说,这一板块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完成了 写了什么 怎样写的 这两个板块的教学后,笔者引导学生进入第三个板块 读懂主旨、读出自己 的教学中。

7、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笔者始终扣住关键词 父亲 台阶 ,始终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读懂父亲,读懂台阶的含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确实要重视,但这一目标的实现也应在文本的解读、把握中加以体现,对农民的关注、尤其是对农民精神世界的关注,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模模糊糊地意识到了,它只需要教师点一下即可,因而,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小说?编者为何又要编选这篇小说呢 ,笔者想以此来推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整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始终不忘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词句、理读情节到对细节描写的总结,从

8、整个一节课的学法总结到作业的布置,笔者的目标很清楚,那就是真正教会学生阅读小说、主要是阅读短篇小说的方法,应该说,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师生互动较好。当然,一节课下来后,本人也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和遗憾。如,这么长的一篇小说,如何在一节课中,即能让学生、听者有一整体感,又要在某一点上讲深讲透;又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该如何体现学生评价,这一问题,武进的张立成校长向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笔者确实没有细加考虑。但过后反思时,笔者还是觉得比较难操作,恳请各位同仁多加指点。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

9、的主体作用。1潜移默化,渗透科学的阅读方法:整体局部整体。2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能力: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表面义品味深层义。3重视情感熏陶和文章现实意义的理解:课文感悟生活拓展。四、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导入【设计意图】回顾旧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感知学习1老师、学生、名师(孙道临)一起配乐朗读课文。老师:第13段;学生1:第4、5段;学生2:第6段;名师:第7段。2思考的相关问题:(1)老师、同学、大师谁读得更好?好在哪里?(2)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请你概括。(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事件的方法:谁,做了什么,结果是什么;重要的时间、地点不能丢。)学生概括,教师总结:奔丧之后,于浦口车站,

10、父亲送儿子。【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巩固事件概括的方法。(三)内容探究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分段讨论。1作者眼里,他的父亲好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1)“父爱”这个大情感中,你能将它细化成更贴近我们的情感吗?举例:体贴、关心、担心、宽容、担当、牵挂、不畏艰难、依依不舍(2)请你抓住文字、词语等细节描写,从表面到深层,品读父亲细腻的情感。举例:爬月台的动作“攀”“缩”“倾”,父亲还是“肥胖”的,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爬得辛苦艰难的样子,正表达父亲深厚真挚的爱子之心。(3)文字往往不能把所有情形都写出来,其中会有留白。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填补留

11、白,体会父亲的情感。举例:父子初见,见儿子簌簌落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此处可以补充父亲的心里活动,理解其实最艰难的是父亲安慰儿子时的坚强、体贴、担当等特点。2能写出如此感人至深的父亲的儿子是怎样的人呢?请你从文中找到依据,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寻找儿子在送别之时和写文章时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也可以寻找作者的议论抒情句,体会儿子的情感。【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将情感逐渐细化,培养学生的赏析文字能力,学会运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父与子的情感是双向的。(四)主旨探究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或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分

12、组讨论。1分析理解最后一段。(1)你如何理解父亲心中所说“膀子疼痛厉害”就“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2)你如何理解文章最后的感叹“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掌握的朱自清父子的实际生活,体会父子之间的想念与依恋之情。2联系写作背景,深入挖掘主旨。(1)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背影?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创作背景,站在时代的特点中品读文章。(2)引发了人们怎样的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当时人们的反响和现代人读背影的思考。3出示季羡林先生读背影的感言,与学生共读品味。教师引导学生:联想迁移到从古至今的其他名言或作品,体会到父爱子、子爱父的伦理亲情,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

13、、社会和谐的基础。【设计意图】1卒章显志,从文章结尾的剖析引向创作背景。2本文与背景、大家解读和其他文字的互文阅读,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写法探究2教师小结:(1)善于从生活的平凡琐事中提炼,福橘送吉祥、背影喻离别等,让文章意蕴丰厚。(2)四个“背影”,两实两虚,反复呼应,首尾呼应,让深情在文中回环往复。(3)在叙述和描写中含蕴深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直抒胸臆,二者结合,感人至深。【设计意图】讨论并总结本课写作手法,为以后的写作指导作铺垫。(六)活动学习教师布置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活动(根据课堂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1你的父亲和文中的父亲相似吗?结合生活事例讲讲你的故事,谈谈你的感受。2播放学生家庭的“父与子”温馨照片,讲经历,谈感动。3播放卜劳恩父与子中的几幅漫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看到的父子之情。【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七)布置作业1有选择地布置检测练习。参考文本素材“背影同步检测”。2在“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中品味生活。课外阅读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背影,然后写一件父母让你感动的小事。【设计意图】1基础检测练习。2引导学生做课外阅读,发现身边亲情并练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