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物理专题演练直线运动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7821657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8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6高考物理专题演练直线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6高考物理专题演练直线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6高考物理专题演练直线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2016高考物理专题演练直线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考物理专题演练直线运动(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 / 19A 组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2015山东青岛期末)(多选)甲、乙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运动,两车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在 4 s 末两车相遇,由图可知()A甲车的速度变化比乙车慢B乙车出发时乙车在甲车之前 20 m 处C乙车出发时甲车在乙车之前 40 m 处D相遇前甲、乙两车的最远距离为 40 m解析在 v-t 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的越快,而甲的斜率小,说明甲车的速度变化比乙车慢,A 正确;在 v-t 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因此在 4 s 内甲车的位移为 60 m,其中前 2 s 的

2、位移为 15 m,而乙车 4 s 内的位移为 20 m,由于在 4 s 末两车相遇,因此乙车出发时乙车在甲车之前 25 m 处,B、C 错误;甲出发时两车距离最远,且最远距离为(6020)m40 m,D 正确答案AD2. (2015哈尔滨六中第一次模拟)某质点在 03 s 内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2 / 19A质点在第 1 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 2 s 内的平均速度Bt3 s 时,质点的位移最大C质点在第 2 s 内的加速度与第 3 s 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质点在第 2 s 内的位移与第 3 s

3、 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由于 v-t 图线的“面积”表示位移, 由图线可知, 质点在第 1 s 内的位移大于第 2 s 内的位移,故在第 1 s 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第 2 s 内的平均速度,故选项 A 错误; 由图线可知 t3 s 时质点的位移大小等于 02 s 时间内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减去 23 s 内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故此时质点的位移最小;选项 B 错误;直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故质点在第 2 s内的加速度与第 3 s 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选项 C 错误;质点在第 2 s 内的位移为正,第 3 s 内的位移为负, “面积”大小相等,故质点在第2 s 内的位

4、移与第 3 s 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 D 正确;故选 D.答案D3. (2015甘肃部分高中联考)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为测速仪,A 为汽车,两者相距 335 m,某时刻 B 发出超声波,同时 A 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 B 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 相距355 m,已知声速 340 m/s,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20 m/s2B10 m/s2C5 m/s2D无法计算解析超声波从 B 发出到 A 与被 A 反射到被 B 接收所需的时间相等,在整个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 x355 m335 m20 m因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开始连

5、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13,所以 x15 m,x215 m,则超声波被 A 接收时,A、B 的位移 x(3355) m340 m,所以超声波从 B 发出到被 A 接收所需的时间 Txv声1 s,则 t2T2 s根据xaT2得,a10 m/s2.答案B4 (2015杭州地区 7 校期末)某汽车在启用 ABS 刹车系统和不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3 / 19急刹车时,其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下图中的、图线所示由图可知,启用 ABS 后()At1时刻车速更小B0t1的时间内加速度更大C加速度总比不启用 ABS 时大D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不启用 ABS 更短

6、解析根据 v-t 图象,启用 ABS 后在 t1时刻速度大于未启用时的速度,A 错误;在 v-t 图象中,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大小,因此在 0t1的时间内,启用 ABS 时加速度小于未启用时的加速度,B 错误;而在 t1t2时间内,启用 ABS 后比启用前加速度更小,C 错误;在 v-t 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的位移,因此启用后位移更小,D 正确答案D5. (2015河北保定调研)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沿同一直线运动,他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 4 s6 s 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前 6 s 内甲通过的路程更大C前 4

7、 s 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D甲、乙两物体一定在 2 s 末相遇解析02 s 内甲有加速度 a甲4020m/s22 m/s2,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加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4 / 19速度为 0,2 s6 s 内甲的加速度 a甲0462m/s21 m/s2,乙的加速度 a乙2262m/s21 m/s2,甲、乙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A 项错;前6 s 内甲通过的位移为甲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x甲1264 m12m,同理乙通过的位移 x乙(2212221222)m4 m,B 正确;前4 s 甲、乙的位移不相等,平均速度不相等,C 项错;由于不知道甲、乙是不是在同一

8、地点出发,所以 2 s 末甲、乙不一定相遇,D 项错答案B6(2014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 v-t 图象正确的是()解析根据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得,01 s 为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vatt,速度为正方向,D 错;第一秒末的速度 v1 m/s,12 s 加速度变为负值,而速度为正方向,因此为减速,v1 m/sa(t1)当第二秒末,速度减小为 0,B 错;23 s,加速度为正方向,初速度为 0,物体为正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a(t2)t2,即从第二秒开始又重复前面的运文档供参考,可复制

9、、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5 / 19动,C 对、A 错答案C7(2014山东潍坊一中高三检测)(多选)如图所示,t0 时,质量为 0.5 kg 的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 B 点后进入水平面(经过 B 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 最后停在 C 点 每隔 2 s 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表中,重力加速度 g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t/s0246v/(ms1)08128A.t3 s 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 B 点Bt10 s 的时刻物体恰好停在 C 点C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 12 m/sDA、B 间的距离小于 B、C 间的距离解析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可以求出物体

10、下滑的加速度 a14 m/s2和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 a22 m/s2.根据运动学公式:8a1t1a2t212,t1t22,解出 t143s,知经过103s 到达 B 点,到达 B 点时的速度 va1t403m/s.如果第 4 s 还在斜面上的话,速度应为 16 m/s,从而判断出第 4 s 已过 B 点是在 2 s 到 4 s 之间经过 B 点所以最大速度不是 12 m/s.故 A、C 均错误;第6 s 末的速度是 8 m/s,到停下来还需的时间 t082s4 s,所以到 C 点的时间为 10 s故 B 正确根据 v2v202ax,求出 AB 段的长度为2009mBC段长度为4009m,则 A

11、、B 间的距离小于 B、C 间的距离,故 D 正确答案BD8(2013辽宁三校联考,17)(多选)某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加速度传感器研究质量为 5 kg 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并在计算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6 / 19机上得到了前 4 s 内物体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设第 1 s内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先向正方向运动,后向负方向运动B物体在第 3 s 末的速度最大C前 4 s 内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前 2 s 内合外力做的功D物体在第 4 s 末的动能为 22.5 J解析at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代

12、表物体此段时间内获得的速度的大小,且在时间轴上方速度为正,时间轴下方速度为负结合题图可知物体在 04 s 内,一直向正方向运动,所以 A 错;物体在 03 s 内图线与坐标轴围的面积最大,所以 3 s 末的速度最大,则 B 正确;由图线可知 2 s末物体速度与 4 s 末物体速度相同, 由动能定理可知, 前 2 s 内合外力做的功与前 4 s 内合外力做的功相等,所以 C 正确;由图象可得,第 4 s 末物体的速度 v12(12)1 m/s1222 m/s1211 m/s3 m/s,物体的动能Ek12mv222.5 J,所以 D 正确答案BCD二、非选择题9(2015武汉调研)甲、乙两质点在同

13、一时刻、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质点甲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 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乙做初速度为 v0,加速度大小为 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减为零保持静止甲、乙两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 x速度 v 图象如图所示,虚线与对应的坐标轴垂直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7 / 19(1)在 x-v 图象中,图线 a 表示质点_(填“甲”或“乙”)的运动,质点乙的初速度 v0_;(2)求质点甲、乙的加速度大小 a1、a2.解析(1)质点甲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位移增大而增大,对照图象可得 a是甲的位移速度图象乙匀减速,速度随位移的增大而减小,对照图象 b 是乙的位移速度

14、图象,初速度为 v06 m/s(2)设质点乙、甲先后通过 x6 m 处时的速度均为 v,对质点甲:v22a1x对质点乙:v2v202a2x联立解得:a1a23 m/s2当质点甲的速度 v18 m/s、质点乙的速度 v22 m/s 时,两质点通过相同的位移均为 x.对质点甲:v212a1x对质点乙:v22v202a2x联立解得:a12a2联立解得:a12 m/s2a21 m/s2答案(1)甲6 m/s(2)2 m/s21 m/s210 (2014济南部分学校调研)道路交通法规规定:黄灯亮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车辆可以继续行驶,车头未越过停车线的若继续行驶,则属于交通违章行为一辆以 10 m/s 的

15、速度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红绿灯路口,当汽车车头与停车线的距离为 25 m 时, 绿灯还有 2 s 的时间就要熄灭(绿灯熄灭黄灯即亮)若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2 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 m/s2.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8 / 19请通过计算说明:(1)汽车能否不闯黄灯顺利通过(2)若汽车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恰好能紧靠停车线停下的条件是什么?解析(1)若驾驶员使汽车立即以最大加速度加速行驶,2 s 内前进的距离s1v0t12a1t224 m由于 s1小于 25 m,所以汽车不能不闯黄灯而顺利通过(2)若汽车紧靠停车线停下,则其位移为 25 m设加速

16、度为 aav202s2 m/s2由于 a 小于 5 m/s2,所以汽车能够恰好紧靠停车线停下的条件是加速度为 2m/s2.答案(1)不能(2)加速度为 2 m/s2B 组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2015安徽郎溪中学)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静止平板车,车上放一物块,物块与平板车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t0 时,车受水平外力作用开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 其v-t图象如图乙所示, 已知t12 s后车静止不动 平板车足够长,物块不会从车上掉下,g 取 10 m/s2.关于物块的运动,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06 s 加速,加速度大小为 4 m/s2,612 s 减速,加速度大小为 4 m/s2B

17、06 s 加速,加速度大小为 2 m/s2,612 s 减速,加速度大小为 2 m/s2C06 s 加速,加速度大小为 2 m/s2,612 s 先加速后减速,加速度大小为 2 m/s2D06 s 加速,加速度大小为 2 m/s2,612 s 先加速后减速,加速度大小为 4 m/s2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9 / 19解析由乙图知,在 06 s 内,小车的加速度为 4 m/s2,而物块在摩擦力作用下加速度最大为 ag2 m/s2, 所以物块与小车发生相对运动,物块的加速度为 2 m/s2,6 s 末物块速度为 vat12 m/s,6 s 后小车做减速运动,物块继续加速当二

18、者速度相等后,由于小车继续减速,速度小于物块的速度,所以对物块的摩擦力改为向左,物块在此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加速度 ag2 m/s2,所以 A、B、D 错误,C 正确答案C2. (2015黑龙江省哈三中模拟)水平方向的传送带,顺时针转动,传送带速度大小v2 m/s 不变,两端 A、B 间距离为 3 m一物块从 B 端以 v04 m/s 滑上传送带,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4,g10 m/s2.物块从滑上传送带至离开传送带的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解析物块 B 刚滑上传送带时, 速度向左, 由于物块与传送带间的摩擦作用,使得它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 ag4 m/s2,当物

19、块的速度减小到 0 时,物块前进的距离为 s0422(4)m2 m,其值小于 AB 的长 3 m,故物块减速到 0 后仍在传送带上,所以它会随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向右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与减速时是相等的,当其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等时物块向右滑行的距离为 s22024m1 m,其值小于物块向左前进的距离,说明物块仍在传送带上,以后物块相对于传送带静止,其速度就等于传送带的速度了,所以选项 B 正确答案B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0 / 193(2015银川市宁大附中期末)在地面上以初速度 v0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经过2t0时间小球落回抛出点,其速率为 v1,已知小球在空中运动

20、时所受空气阻力与小球运动的速率成正比,则小球在空中运动时速率 v 随时间 t 的变化规律可能是()解析小球上升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 mgkvma,故随速度的减小,加速度逐渐减小,v-t 图线切线的斜率逐渐减小;当物体下降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 mgkvma,则随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减小,v-t 图线切线的斜率逐渐减小;由于有阻力作用,故回到地面的速度将小于初速度 v0,故选项 A 正确答案A4(2015湖北枣阳白水期末)(多选)假设高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 v030 m/s,距离 s0100 mt0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

21、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6 s 时两车等速Bt6 s 时两车距离最近C06 s 内两车位移之差为 90 mD两车 09 s 内会相撞解析由图象知,甲在前 3 s 内的加速度 a甲110 m/s2,在 39 s 内的加速度 a甲25 m/s2,乙在前 3 s 的加速度为零,在 39 s 内的加速度 a乙25 m/s2.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1 / 19根据题设及图象分析知: 甲前 3 s 内做加速度为10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设速度减为 0 所用时间为 t1,则 v0a甲1t1,解得:t13 s,故 3 s 未甲的速度刚好为

22、0.甲 3 s 后以 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 v甲6at 得: v甲653 m/s15 m/s.乙在前 3 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3 s 后以5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减速过程中的初速度为 30 m/s,由 v乙6v0at 得:v乙630 m/s53 m/s15 m/s,故 t6 s 时两车等速,A 正确;又因为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当乙车速度减到和甲车相等的时候两车相距最近,B 正确;由运动学公式得: 在前 3 s 内,对甲有: x甲112(v00)t1123030 m45 m,对乙有:x乙1v0t1303 m90 m.在 3 s6 s 内,对甲有:x甲21

23、2v甲6t12153 m22.5 m对乙有:x乙212(v0v乙6)t12(3015)3 m67.5 m故 06 s 内两车位移之差为xx乙1x乙2x甲1x甲2(9067.54522.5) m90 m100 m,所以两车不会相撞,故 C 正确、D 错误答案ABC5(2015辽宁一模)如图所示,一物块从一光滑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顶端 O 点无初速释放后,先后通过 P、Q、N 三点,已知物块从 P 点运动到 Q 点与从 Q点运动到 N 点所用的时间相等,且 PQ 长度为 3 m,QN 长度为 4 m,则由上述数据可以求出 OP 的长度为()A2 mB.98mC.258mD3 m解析设相等的时间为 t

24、,加速度为 a,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2 / 19由:sat2,得加速度:ast243t21t2Q 点的速度为 PN 段的平均速度:vQvPN432t72t则 OQ 间的距离:sOQv2Q2a494t2t22498m则 OP 长度:sOPsOQsPQ498m3 m258m故 A、B、D 错误,C 正确答案C6. (2014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中)某同学以校门口为原点, 向东方向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记录了甲、乙两位同学的位置时间(x-t)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 t1时刻,甲的瞬时速度为零,乙的速度不为零B在 t2时刻,甲、乙速度可能相同C在 t2时刻

25、,甲、乙两同学相遇D在 t3时刻,乙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解析因为 x-t 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所以在 t1时刻,甲的瞬时速度不为零,乙的速度为零,选项 A 错误;在 t2时刻,甲、乙速度方向不相同,所以速度不可能相同,选项 B 错误;在 t2时刻,甲、乙两同学位移相同,所以两同学相遇,选项 C 正确;在 t3时刻,乙的位移为零、速度不为零,加速度无法判断,选项 D 错误答案C7(2014河北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某人从车窗相对于车静止释放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用固定在路边的照相机对汽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3 / 19车进行闪光照

26、相,照相机闪两次光,得到两张清晰的照片,对照片进行分析,知道了如下信息: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 0.5 s;第一次闪光时,小球刚释放,第二次闪光时,小球刚好落地;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汽车前进了 5 m;两次闪光时间间隔内,小球位移的大小为 5 m根据以上信息尚不能确定的是()A小球释放点离地的高度B第一次闪光时汽车的速度C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汽车的平均速度解析据题意,已知小球做平抛运动,其运动时间为 t0.5 s,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高度为 h12gt21.25 m,A 选项正确;由于知道小球的位移 L5 m,则可以求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为:x L2h2,进而可以求出

27、小球平抛运动的水平初速度为 v0 xt, 该速度也是第一次闪光刚释放小球汽车的速度,B 选项正确;在两次闪光时间内汽车前进了 d5 m,则可以求出小车在两次闪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vdt,D 选项正确;而在两次闪光时间内小车做什么运动无法确定,故选择 C 选项答案C8(2013合肥模拟)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密的重力加速度 g 值,g 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 g 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 g 值转化为测量长度和时间具体的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 O 点向上抛小球又落至原处的时间为 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 O 点高 H

28、 的 P 点,小球离开 P 点至又回到 P 点所用的时间为 T1,测得 T1、T2和 H,可求得 g 等于()A.4HT22T21B.8HT22T21C.8H(T2T1)2D.H4(T2T1)2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4 / 19解析设小球上升的最高点距抛出点的高度为 h,则有 h12gT222,hH12gT122,联立解得 g8HT22T21,选项 B 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9(2014上海徐汇期中)在游乐场中,有种大型游乐机叫“跳楼机”参加的游客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由电动机将座椅提升到某一高处,然后由静止释放座椅沿光滑杆自由下落一段高度后开始受到压缩空气提供的恒定

29、阻力,下落 36 m 后速度刚好减小到零,下落的总时间是 6.0 s求:(g 取 10 m/s2)(1)座椅被释放后,下落过程中速度的最大值 vm;(2)座椅被释放后,自由下落的距离 s1;(3)有一游客质量为 60 kg,在下降过程中,座椅对该游客支持力功率的最大值 Pm.解析(1)vm2st2366.0m/s12 m/s.(2)自由下落的距离 s1v2m2g122210m7.2 m(3)减速下落的距离 s2ss1(367.2)m28.8 m减速下落时的加速度a20v2m2s2122228.8m/s22.5 m/s2(说明:正负均可)由 ma2mgFN可解得 FNmgma26012.5 N7

30、50 N支持力的功率最大值 PmFNvm75012 W9 000 W答案(1)12 m/s(2)7.2 m(3)9 000 W10(2015江苏泰州模拟)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 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 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5 / 19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1)传送带从静止开始加速到 v0所需的时间;(2)从传送带开始运动到速度刚达到 v0这段时间内,煤块相对地面的位移

31、大小;(3)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黑色痕迹的长度解析(1)设经历时间 t,传送带由静止开始加速到速度等于 v0,v0a0t 所以,tv0a0(2)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煤块的加速度 a 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a0.根据牛顿定律,可得 ag则当传送带速度刚达到 v0时,煤块相对地面运动的位移为s112at212g(v0a0)2gv202a20(3)设经历时间 t, 煤块则由静止加速到 v, 有 vatgv0a0由于 aa0, 故 vx2,x2x3Bx1x2,x2x3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7 / 19Cx1x2,x2x3Dx1x2,x2x3解析当传送带保持不动时,物体做

32、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 ag,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为 x1v212g; 当传送带以速率 v2逆时针运动时,物块的加速度不变,仍做匀减速运动,则滑块沿传送带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为 x2v212g;同理当传送带以速率 2v2逆时针运动时,物块的加速度不变,仍做匀减速运动,滑块沿传送带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为 x3v212g,则选 C.答案C考向三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结合图象问题的考查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问题)如图所示,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某物块以初速度 v0从底端沿斜面上滑至最高点后又回到底端上述过程中,若用 h、x、v 和 a 分别表示物块距水平地面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 表示运动时

33、间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解析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则上滑时:hsinv0t12a1t2,下滑时:hmsinhsin12a2t2,根据数学知识可知,选项 A 正确;同理则上滑时:xv0t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8 / 1912a1t2,下滑时:xxx12a2t2,故选项 B 错误;上滑的加速度:a1g(sincos),下滑的加速度 a2g(sincos),上滑的位移大小等于下滑的位移大小,故选项 C 正确,D 错误答案AC4(实际应用问题)为了体现人文关怀,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和严格执法,各大都市交管部门强行推出了“电子眼”, 据了解, 在城区内全方位装上“电子眼”后,机动车

34、擅自闯红灯的记录大幅度减少,因闯红灯引发的交通事故也从过去的 5%下降到 1%.现有甲、乙两辆汽车正沿同一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 乙车在后, 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 10 m/s.当两车快要到一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已转换成了黄灯,于是紧急刹车(反应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司机为了避免与甲车相撞也紧急刹车,但乙车司机反应较慢(反应时间为0.5 s)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 0.4 倍,乙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 0.5 倍g 取 10 m/s2.求;(1)若甲司机看到黄灯时车头距警戒线 15 m,他采取上述措施能否避免闯红灯?(2)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

35、行驶过程中应保持多大距离?解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甲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1f1m10.4m1gm14 m/s2;乙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2f2m20.5m2gm25 m/s2;甲车停下来所需时间 t1v0a1104s2.5 s这段时间滑行距离 sv202a110224m12.5 ms12.5 m15 m,甲车司机能避免闯红灯(2)设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至少应保持的距离为 s0,在乙车刹车的 t2时间两车恰好不相撞,则有:v0a1(t20.5)v0a2t2v00.5v0t212a2t22v0(t20.5)12a1(t20.5)2s0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9 / 19代入数据联立方程解得:t22 ss02.5 m答案(1)能(2)2.5 m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