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能力担负起基层管理领导核心责任(共25页)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57808967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能力担负起基层管理领导核心责任(共2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能力担负起基层管理领导核心责任(共2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能力担负起基层管理领导核心责任(共2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能力担负起基层管理领导核心责任(共2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能力担负起基层管理领导核心责任(共25页)(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能力担负起基层管理领导核心责任全县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社会管理能力培训班讲稿同志们:根据此次培训班的日程安排,结合培训班的主题,下面我就社会管理创新问题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一、社会管理的基本概念 要弄清社会管理的基本概念,先要从宏观上理解和掌握社会管理的涵义。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社会管理”的概念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由于“社会”这个词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的参照物有不同含义,对“管理”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人们对社会管理也就形成了多种理解。 我们这里所讲的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

2、体总体格局中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在这里,“维系社会秩序”是社会管理的核心内涵,是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条件;“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是由“维系社会秩序”这一核心内涵派生和展开的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政府和社会各方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其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

3、“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是社会管理的直接目的。 上述内涵、任务、主体、目的构成了社会管理质的规定性,成为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管理区别于其他含义的社会管理以及其他管理的显著特征。显然,我们这里所讲的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的社会管理,与相对于自然界的整个人类社会的管理不完全相同,因为作为广义的人类社会管理是包括了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综合管理;与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大职能”中的社会管理不完全相同,因为作为政府职能的社会管理只是整个社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们所说的社会管理中,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维护

4、社会稳定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完全相同,因为维护社会治安是我们所说的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与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管理不完全相同,因为社会管理的作用不局限于社会建设,更不局限于社会事业,同时还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提供正常运行的条件和保障。 具体到我们今天所讲的社会管理,是指政府通过制定系统规范的农村社会政策和法规,管理和规范农村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培育合理的农村社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的利益关系,回应广大农民群众的诉求,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的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只有准确把握社会管理的基本概念,我们才有可能清楚地认识和估量加强

5、和创社会管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也才有可能理清加强和创社会管理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重大成绩。把社会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把社会管理放在社会建设突出重要的位置上,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新升华,是深入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所得出的重要结论,是人民群众在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对党和政府的新期待,是确保社会正常运转、应对社会矛盾凸显期挑战、完成日益繁重的社会管理任务的迫切需要。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

6、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2月28日,省委栗战书书记在省级领导干部会议上指出,要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紧密结合贵州实际,凝心聚力,艰苦奋斗,突出重点,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党心民意所系,治国方略所在,充分显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农业是第一产业,农民是最大群体,农村是最基层社区,农村社

7、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的重点应该在基层、在农村。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密切联系农民群众、加强社会管理及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的客观要求,是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一)加强和创社会管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加速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农村社会各种要素也加快由静态到动态、由封闭到开放、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各个领域出现许多新的变化。一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

8、化快速发展,农业生产要素流动加快、生产资源整合加速,特别是各种专业大户、合作社等大量涌现,一些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社会管理对象更加多元。二是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村的分工分业不断细化深化,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社会管理的范围和领域拓宽、涉及环节增多。三是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从家庭经营情况看,既有纯农户、亦工亦农的兼业户,也有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的打工者、自主创业的企业家。不同农户经营项目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利益诉求也不同。四是农民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农民要求平等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的意愿也不断增强,希望更多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管理与决策的要求日趋强烈。在这样的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业

9、和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和保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维护农村和谐稳定,都需要加强社会管理。(二)加强和创社会管理,是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和创新与农村社会阶段变化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机制是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题中之义。目前,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处理农民身份转换、农村产权和债权债务问题,如何构建新的社区管理架构,都是社会管理的新课题。很显然,原有的社会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一方面,传统的矛盾疏导机制与组织效用减弱,集体力量弱化;另一方面,转型的农村社会关系复杂化、矛盾多样化,用传统的方法难以化解新问题新矛盾。新农村建设的20个字中有4个字是“

10、管理民主”,管理民主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又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一方面建立、完善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模式,充分调动社会、群众参与乡村管理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乡村治理和社会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要通过不断创社会管理模式、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扎扎实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三)加强和创社会管理,是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在于加强农村社会建设,推进农村社会进步,创社会管理,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社会建设严重滞后、社会管理不适应农村新形势的局面。首先,要强化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随着新农村建设

11、的扎实推进,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事关民生的许多公共服务职能延伸到村级组织,如果处置不当,管理能力不强,就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其次,要强化农村社会矛盾的调处。正确处理各种纠纷和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对维护一个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十分重要。第三,要妥善处理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些利益问题很多都是社会反映最激烈最突出的矛盾,既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如果对这些问题既不采取切实措施予以缓解和解决,也不进行及时恰当的回应和疏导,就很容易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使矛盾激化。深刻认识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变化,深刻认识城镇化和新农村

12、建设的客观要求,深刻认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整体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既要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谋划,又要从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考虑;既要从城乡统筹、政策倾斜上着力,又要从解决农村社会每一项实际问题着手;既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又要依靠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只有加强社会管理的创新,有效缓解和解决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保证农村社会转型的顺利完成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才能确保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三、加强和创社会管理的原则和思路正确把握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明确改革社会管理体制的基本取向,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前提。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要以人民群众为根

13、本,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二是坚持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建设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目的,也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要合理统筹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三是坚持循序渐进。加强和创社会管理工作,必须结合本地实际,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事情做起,从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做起,合理确定公共服务

14、覆盖农村的顺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四是坚持全员参与。在社会管理工作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关系,正确发挥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引导群众自愿参与社会治安、环境整治、公益事业服务,不断完善农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新机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根据上述原则,加强和创社会管理,做好农村群众工作,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思路。(一)社会管理创新,前提是管理主体创新。社会管理的创新,必须要弄清楚,谁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各自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应当界定明确,并与村民自治有效结合起来。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要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完善社会管理

15、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共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实行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因此,在管理主体创新中:首先,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是关键。村级党组织处于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发挥村级党组织对和谐新农村的领导作用十分重要。目前,有些村级党组织

16、工作方式简单,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有待增强,社会事务管理能力有待提高。一些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事务管理卓有成效的村,无不与村级党组织具有较强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密切相关。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并不是包办代替各项社会事务,事无具细都由党组织来直接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显然无法适应当前农村实际。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分级管理中分清各自责任,在整个组织网络体系中党组织起到一个龙头作用,真正起到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又能调动各方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社会管理的有效性、针对性以及对农村社会的可控性。其次,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在创新社

17、会管理模式中,仅仅依赖几名村干部是难以提高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水平的。目前,一些农村组织的社会管理水平较低,工作难以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于没有调动村民对社会事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村民自治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的关键是,使社会管理的权力与责任向下延伸,使社会管理的重心下移,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同时充分利用村民小组的作用,通过村规民约明确村级党组织、村委会、村民小组、中心户和村民等各自的分工与职责。在此基础上,又形成基层组织与村民的对接联络,调动和激发村民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社会管理创新,重点是管理内容创新。目前

18、,我县农村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加速推进过程中,社会管理的内容不断增多,但由于各村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均衡,重点也各不相同,一些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面不断扩大,任务不断加重,如果农村管理内容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将很难满足群众对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的需要,也难以提高农村社会事务的管理水平。因此,创社会管理模式,必须创新管理内容,拓展管理领域。一是要强化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推进,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如果处置不当,管理能力不强,反而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事关民生的许多公共服务职能延伸到村级组织,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农业科技、村落文化、公共卫生、群众

19、体育等已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二是要强化农村社会矛盾的调处。作为基层组织,如何正确处理各种纠纷和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对维护一个地区的社会稳定十分重要。通过建立和延伸有效的社会管理网络,从矛盾预警到调处做到快速反应,努力做到关口前移,把矛盾纠纷控制在初始阶段,解决在萌芽状态,使农村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处理。(三)社会管理创新,突破口是管理手段和方法创新。随着社会管理对象的变化以及管理内容的拓展,仅仅依靠几名村干部运用行政手段已很难适应,往往会出现“行政方法不能用、经济方法不好用、法律方法不会用、思想教育不顶用”的局面,社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面临重大挑战。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方法,运用

20、系统管理方法,形成管理网络,在系统中明确各个责任主体的任务、权利、职责,使社会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农村社会事务的管理,并且使各种信息及时有效地在系统内传递,上下之间保持信息的畅通,使村干部从大量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本村大事,并且通过网络进行即时动态管理,发现情况及时作出反应,从而提高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效率。同时,由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教育等管理手段,坚持堵疏结合,宽严并济,教育为主。 四、加强和创社会管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大幅改善

21、,农村建设面貌焕然一新,为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此同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也更加复杂,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旧有矛盾日益凸显,新情况和新问题又层出不穷,农村的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农民的利益诉求更加广泛,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农民增收难仍是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最大问题。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社会矛盾,都直接或间接与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关。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但是总的来看:一是农民增收基础还不牢固,农民收入水平依然较低,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扩大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就我县来讲,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

22、.89 :1,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然比较明显。二是随着城乡交流的加快,农民群众对于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并趋向多样化,但较低的收入水平和收入预期又限制、压抑了他们的需求,这种落差感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失落和不满情绪。三是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且减贫难度大。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全国扶贫对象为4007万人,相当于欧洲的一个中等国家的规模。根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我县也还有16万余人未脱贫。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差,且自然灾害频发。如何解决好这些地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不仅是我国扶贫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同时也是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性

23、问题。(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短板”问题突出。过去由于受二元体制影响,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不仅拉大了农村与城镇的发展差距,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社会管理。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与城市的社会建设相比、与农民的意愿和农村的需要相比,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的“短板”问题更加突出。农民占有的教育、卫生、文化资源水平较低,农村低保、新农合、新农保的标准偏低、覆盖面较小。由于长期以来的二元体制、二元观念的影响,农村居民和

24、城市居民不仅在劳动就业方面存在着权利、机会的差别,而且在福利、社保等方面也有很大差距。农民看病难、农村孩子上学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环境脏乱差,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和谐与城乡关系和谐的最大变量。(三)乡村社会治理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是有的地方由于没有集体经济支撑,农村基层政权运转遇到了难题,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导致当地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农村宗族势力、黑恶势力乘虚而入。二是有的地方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在权力分工、职能区分上“越位”、“错位”、“缺位”现象交替出现,领导班子的团结和协作出现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基层组织的运转效率,削弱了基层组织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三是有的地方由于体制机制约束力

25、不强,村务不透明,侵占集体利益的案件时有发生,引起当地农民群众的不满。四是有的地方大量青壮劳力进城务工,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壳化现象严重,农村成为老人、妇女与儿童的留守地,农村社会问题更加复杂。这些新问题已经成为引起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以上这些问题,有些是历史遗留问题的不断积累加剧,有些是老问题发生的新变化,有些是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总的来看,都是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在交织,情况更复杂,问题表现得也更为突出,与此同时,随着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群众学习政策、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

26、,各种诉求也会越来越多,这些因素都促使当前既是农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社会矛盾和问题相对较多的时期,对此我们也应该抱着积极、客观的态度来对待。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必然性,不必刻意回避,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循序渐进地加以解决。其次,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创社会管理,把做好农村群众工作放在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长期努力;既要深化认识、把握规律,又要加强实践探索、开拓创新,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五、加强和创社会管理的基本方法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管理的对象是农民群众,涉及到农村社会利益关系的调

27、整、对广大农民群众诉求的回应,涉及到对农村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对农村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的维护等等一系列问题,内容庞大而又复杂。而且在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农民思想观念、城乡关系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农业农村工作、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发展经济,扩大增收,夯实社会管理的物质基础。加强和创社会管理,首要任务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一是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水平,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二是要加大农村金融支农力度,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向非农产业转移。三是

28、要创新机制,做好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回乡创业。四是要加大财政对农村转移支付力度,努力让农民从政策和补贴中得到更多实惠。五是要大力创造条件,实现农民收入更快地增长,特别是要探索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机制,遏制和扭转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六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素质,使农民工在获得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七是要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农村低保、新农保的筹资水平与覆盖面,加大对农村困难群众的帮扶补贴。(二)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密切党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工作法宝和政治优势。党和人民的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在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

29、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创社会管理工作,要把农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群众所思所盼所想,以科学、民主、法治方式推进农村社会关系的整合与创新。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实际、深入田间地头,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完善工作机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深入实际之风、大兴服务群众之风,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和水平,完善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农民群众的长效机制;不仅要关心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还要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情况;不仅要关注农民这个整体的情况,还要关心每个农民的个体情况;不仅要关注农民群众的现在,还要关切农民群众的未来。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

30、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三)倾听呼声,化解矛盾,着力解决好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要把构建新形势下的农村和谐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大力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要以解决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把化解农民群众矛盾作为关键,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矛盾动态协调化解机制,使农村社会处于动态平衡、动态优化、井然有序、健康运行的状态。三是要加强农村社会矛盾源头治理,这是有效预防农村社会问题和群众矛盾积累激化、促进农村社会运行动态优化的重要措施。四是要建

31、立和完善群众矛盾调解机制,把维护好、实现好群众利益作为根本,着力构建农村社会利益整合保障体系。切实找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不同方面群众具体利益的切入点,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对于一些共性问题,及时归纳总结,向上反映,通过更高层面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对于一些在短时期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在逐步解决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疏导群众情绪。同时也可尝试通过其他有效途径对群众的具体困难予以帮扶;既要把基层群众的情况及时总结梳理向上进行反映,同时也要做好上情下达的工作,及时把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以及党和国家对“三农”的关注关切之情送到农村、农民,稳定好他们的心情,维护好他们

32、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预期。(四)加强管理,强化调处,构建与农村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模式。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级党组织是最基层的党的组织,直接与农民群众面对面,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对于加强社会管理意义重大。一是要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调动和激发村民参与村级事物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强化和提高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服务能力,培育更多的农村管理和服务主体,加强各种群众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在农村公务事物管理中的作用。三是要强化农村社会矛盾的调处,通过建立和延伸有效的社会管理网络,从矛盾预警到调处做到快速反应,努力做到关口前移,把矛盾纠纷控制在初始

33、阶段,解决在萌芽状态,使农村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处理。四是要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加快构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建立、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模式。(五)围绕目标,突出重点,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农村文化发展。强化农村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主导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发展,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想保障。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党的主张、党的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党的声音传播到农民群

34、众中去;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活跃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要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通过引导、扶持和组织区域性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对农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六、村党支部书记应如何加强和创社会管理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党组织处在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党组织的形象怎么样。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党组织要有一个好形象,关键是看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

35、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关键看你们这些村党支部书记的能力强不强,水平高不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就是做群众工作。村党支部书记是领导班子的“主心骨”,是党员队伍的“排头兵”,是群众工作的“领头雁”。只有大多数村党支部书记都能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管理中认真履行好领导核心责任,努力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当好社会管理的排头兵,才能够凝聚党心民心,团结和带领所在党组织的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齐心协力抓发展,同心同德建和谐,不断开创社会管理工作的新局面。那么,村党支部书记怎样才能够担当责任,不辱使命,当好社会管理的排头兵呢?我认为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升能

36、力,抓好落实。 (一)注重学习强素质。贯彻落实政策先要学习掌握政策,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同样需要掌握社会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村党支部书记要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社会管理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知识、市场经济基础知识,学习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学会做好宣传、组织、发动、服务群众的方法技巧,为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履职尽责抓党建。党组织书记的重要职责是抓党建,强堡垒,带队伍。党组织书记要把抓基层党建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落实好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责任制,带好班子,建好队

37、伍,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平台、建舞台,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创先进、争优秀,成为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生力军。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办不了实事,群众自然觉得党组织不行。当务之急是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基层党组织“有人干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三)深入实际听民声。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经常到群众中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及时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争取把一些矛盾纠纷发现和处

38、理在萌芽状态。要善于用民主协商、示范引导、说服教育的办法做好群众工作,教育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四)设身处地排民忧。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村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应该学会并多进行换位思考,多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看问题,做决策。主动深入群众,用群众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方法做工作,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做群众的知心人和贴心人,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激发社会活力。(五)公道正派树形象。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威而服吾公”。构建和谐社会,公平正义至关重要。群众对村党支部书记意见最大的一个方面就是一些村党支部书记私心重,办事不公道甚至贪污腐败。要做好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工作,村党支部书记支部一定要出于公心,依法办事,公私分明、廉洁自律。只要村党支部书记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为官。遇事与农民多商量、多沟通、多交流,就一定能够赢得群众拥护、支持和信任,也才能够开创社会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握指成拳,众志成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加强和创社会管理,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公平正义,保持农村社会良好秩序,让农民收入更多一些,安全感更强一些,幸福指数更高一些,就能够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积聚强大力量。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