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汾酒的发展与传承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7732727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9.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汾酒的发展与传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汾酒的发展与传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汾酒的发展与传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汾酒的发展与传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汾酒的发展与传承(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汾酒的发展与传承1 汾酒的概况关于酒的起源,众说纷纭,古希腊人认为酒神狄奥尼索斯是酒的发明者。在古罗马,人们认为酒是由酒神巴克斯创造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关于酿酒的传说也很多。例如:晋人江统在酒诰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一曰仪狄,一曰杜康。”说文解字记载“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经过专家学者们的考证,中国发明酿酒时间远远早于古籍中所记载的时间。“黄帝造酒”、“仪狄作醪”、“杜康酿酒”、“上皇兴酒”等关于酒诞生的神话传说,是先民对酒起源的一种解释,幻想性很强。汾酒,酿造工艺精湛,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历史名酒,因产于山西汾阳境内的杏花村,又称“杏花村汾酒”。汾

2、阳始建于春秋初期,位于晋中盆地边缘,西靠吕梁山,东濒汾河水,素有“秦?x旱码头”之称,农作物以小麦、高粱、玉米、谷子为主,盛产的高粱、大麦、豌豆正是酿造汾酒所需的原料。俗话说“名酒产地必有佳泉”,杏花村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甘甜,酿造汾酒所用的泉水清澈透明,清冽甘爽,有“其味如醴,河东桑落不足比其甘馨,禄浴梨春不足方其清冽”美称。11982年春,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东堡村的一位村民,在田里挖掘到一个精美的铜爵,同年7月,由国家XX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组成的“晋中考古队”,来到杏花村,并对这片发现过铜爵的地方,开始考古发掘。经过考古探查,这里最终被命名为“杏花村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

3、,遗址内的文物丰富,可以分为8个层次,分别属于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夏文化时期及商文化时期。杏花村遗址出土的文物,记录了新石器时期到商代晚期的人类文化活动。出土的文物中,陶制的酿酒器具及饮酒器物居多。据出土文物可以推断出,杏花村遗址里埋葬着汾酒的源头,汾酒的酿造史应起源于仰韶文化中期。早在6000年前,生活在杏花村的先民们开始掌握人工酿酒的初级技术,数千年来,这种技艺一直延续,传承至今。南北朝时期,山西的酿酒业不断发展,杏花村产的汾清酒在众多白酒中脱颖而出,成为宫廷御酒,被载入二十四史的北齐书中,这是关于汾酒的最早文字记载。唐宋时期,汾酒的酿造工艺不断改进,汾清酒演变为“乾和酒”“乾酢酒

4、”。明代万历二十三年,改汾州为府,管辖地域扩大,经济更加繁荣,明代王世贞酒品记载:“羊羔美酒出汾州孝义等县,白色莹澈如冰清,美饶风味远处襄陵之上。”清朝乾隆时期,“汾酒”这个名字就广为流传,民间有“汾阳火酒,世上少有”(火酒就是指烧酒)的说法。2 汾酒发展与传承的现状及存在问题2.1 汾酒发展与传承的现状从北齐书的记载开始,汾酒已有1500多年的辉煌历史,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1915年,汾酒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金质大奖章;1949年汾酒成为国宴用酒,建国后,汾酒在国家级的评酒中,荣获“国家名酒”的称号;2006年,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汾酒独特的酿

5、造技艺、酒俗、酒礼等都是当地民众生活方式的反映。汾酒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当地民众的智慧结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千百年来,汾酒酿造技艺的主要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师徒相传,“传承”是汾酒酿造技艺的灵魂,汾酒技艺的传承则是是汾酒发展的核心动力。汾酒的酿造流程繁多,酿造技艺复杂、独特,具有重要的工艺价值,同时也对民间传统工艺的研究给出参考价值。2.1.1 汾酒的酿造流程杏花村汾酒传统的酿造技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著名微生物发酵专家方心芳,经过对汾酒酿造技术的探究,在前人酿酒的基础上,将汾酒的酿造技艺归纳为“清蒸二次清”。“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其甘,

6、曲必得其时,粱必得其实,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是酿制汾酒的七大秘诀,从该秘诀中可以看到,汾酒在酿造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原料、器皿以及酿酒技艺等有着严格的要求。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典范,酿造流程包括制曲、发酵、蒸馏、贮陈、勾兑、成装,在这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中,制曲、发酵、蒸馏是汾酒酿造及传承的核心部分,经验性极强。俗话说“有美酒必有佳曲”,曲为酒之骨,酒离不开曲,曲决定酒,制曲就是培养有益的微生物进行食品发酵的过程。汾酒采用蒸馏制酒的工艺,汾酒大曲属于清香型大曲,汾酒的制曲时间一般在春夏两季,但现在汾酒制曲温度实行人工调节,使制曲时间不再受到季节的限制,可以全年生产。自古有“生香靠发酵,

7、提香靠蒸馏”的传训,可见,蒸馏是汾酒生产的又一重要工序。汾酒发酵期可分为三个阶段,要根据“前缓、中挺、后缓落”的规律,对温度进行及时调整。汾酒酿造采用“固态地缸分离发酵,清蒸二次清”的传统清蒸发酵法,在汾酒酿制的整个发酵、蒸馏过程中,无论是原粮的粉碎,粮食与曲的加入比例,还是“润糁”时水量、水温的控制,都有严格的标准及要求。22.1.2 汾酒的传承方式汾酒的发展、传承与其特定的环境息息相关,这里所说的环境,主要指的是民众生活的文化空间,“它以特定民族、社区的民众为主体,集自然与人文、现实与历史、经济与文化、传统与现代于一体,形成自足互动的生态系统,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生命家园”。“文化

8、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大类型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重要概念,主要包括活态性、传统性、整体性三个特征。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不断地创造和传承下来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民间的活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有很多,包括群体传承、社会传承、家族传承等,无论是哪种传承方式,传承人在其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4酒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俗话说“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敬”,酒是沟通人们之间的情感的桥梁,是文化的载体,酒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汾酒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酒俗、酒礼、酒器等,在汾酒文化传承的过程

9、中,社会记忆起到不可的忽视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记忆的内容及方式得到拓展,从社会记忆的角度看汾酒文化的传承内容,主要包括口头流传、仪式、历史文献等,目前来看,汾酒文化的传承方式也在逐渐多样化,如:建立博物馆。2.2 汾酒发展与传承存在的问题2.1.1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是汾酒传承与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变迁,汾酒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汾酒文化资源不断开发,杏花村的生态环境随之发生变化。生产汾酒所需的水源及当地微生物群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汾酒的质量将得不到保障,影响汾酒的品牌效应,因此,保护生态环境迫在眉睫。2.1.2 传统技艺逐渐消逝传统的酿造技艺世代传承,历史文化厚重,导致传统酿酒技术

10、逐渐消逝的原因如下: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对汾酒需求量的增加,传统的酿酒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汾酒酿造技术也与时俱进,进行大工业生产。在此,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汾酒采用大工业生产,但传统的酿酒经验、技艺在现代汾酒酿造过程中仍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汾酒厂将传统与现代创新相结合,继承传统酿酒方式的同时,融入了大量的现代技术,即便如此,传统的、原生态的酿酒技艺正在逐渐消逝。其次,随着传承人年龄的增大,年轻的后备人才匮乏,导致汾酒酿造技艺不能有效的传承下去。如何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进一步促进汾酒酿造技艺的传承,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2.1.3 宣传的汾酒文化内容模式化汾酒集团营造了环境优

11、美的厂区环境,成为品牌宣传的实体广告,建立的汾酒博物馆,投资修复汾酒手工作坊遗址,并将其开发为旅游景点,有利于遗址的保护,也有利于汾酒的宣传。但是,宣传的汾酒文化内容模式化,不够丰富。首先,景区宣传汾酒的方式在改变,2016年1月,汾酒文化景区有了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并且开通了微信支付、二维码扫码支付功能,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方便快捷的为游客提供帮助。为了扩大景区的宣传,汾酒集团官网还增加了“汾酒旅游”板块。虽然宣传力度提高了,但是在宣传的内容方面还不够丰富,有待进一步完善。其次,汾酒文化博大精深,可发掘的内容很多,当地的酒俗、酒礼等民俗文化并没有展现出来,缺乏灵动性。导游讲解的内容模式化、单

12、一化,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对汾酒文化体验性不强。3汾酒发展与传承的对策3.1 保护生态环境,进行合理规划汾阳县人民政府于1996年6月发布关于设立杏花村汾酒厂环境特殊保护区的通知,2005年汾酒集团就修建完成汾酒工业园林,可见当地政府及汾酒集团自身对汾酒产业发展的重视。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合理规划,全面布局,在保障现有的植物种类的同时,适当加大植被绿化,搞好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其次,加强管理,减少污水排放,做好污水处理工作,为汾酒的的生产提供优质水源。53.2 注重活态传承,加强传承人保护传承人作为文化遗产中的活态部分,凝结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体现民众的智慧,对汾酒传承人的保护是汾酒文化传承与发

13、展的根本。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化大生产,汾酒传统的酿造技艺受到挑战,面临巨大的生存困境。为保证汾酒技艺的?鞒校?汾酒集团积极采取措施,如:成立汾酒文化研究会,举办汾酒文化节等。此外,汾酒集团还专门制定和实施对传承人的保护计划,发布传承人保护及奖励办法,改善传承人生活水平的同时,还有利于酿酒技艺、汾酒文化精神的传承与保护。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多样化的保护方式,有利于汾酒的传承,我们要遵循汾酒的发展规律,注重“活态的流变性”,才能更好的促进汾酒文化的创新发展。3.3 开发旅游资源,发掘汾酒文化内涵目前,汾酒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品牌文化、酿造技术等方面,将汾酒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研究的并不多。汾酒集团未

14、形成汾酒文化旅游的产业链,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缺乏汾酒文化旅游素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内涵深厚的汾酒文化中,有很多内容都可以作为旅游开发的素材,如:酒礼、酒俗、酒器及与汾酒相关的名人等。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的重要形式,深入发掘汾酒文化内涵,开发旅游资源,可以加强“文化自觉”,使年青一代对汾酒文化产生共鸣,具有文化认同感,对汾酒的传承与保护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3.4 运用互联网+,推动汾酒文化发展“互联网+”一词出现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汾酒文化景区顺应社会潮流,逐步开展“汾酒旅游+互联网”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在现有的宣传方式上,政府部门可以参与进来,利用互联网,完善官网信息,建立微信公众号,一方面介绍汾酒文化及当地民俗文化,另一方面与大家进行互动,对汾酒的传承与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再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发现自身的问题,接受群众的建设性意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汾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模式发生转变,为汾酒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机遇,推动文化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