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周练9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7676920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一历史下周练9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下周练9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下周练9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周练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下周练9(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荣县一中高2013级高一下学期历史学科周周练9命题人:谢玉琼 审题人:赵丹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3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 2.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A.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 B.改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目的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3下表改编自布哈林一

2、个经济学家的札记。对表中这种经济现象的理解,最准确的是年份小麦产量(单位:俄亩)收购价格农民收入(单位:俄亩)19251926年699普特115卢布72卢布19261927年379普特102卢布32卢布19271928年298普特24卢布A它源于新经济政策的继续推行B它牺牲农民利益满足工业化的需求 C它是后来农业改革的主要依据 D它顺应了当时粮食市场的价值规律4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说:“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了。”为解决“土豆没了”的问题,他采取的举措有实行余粮收集制 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推行“加速发展战略”A B C

3、D51972年5月,美苏签署的条约规定:双方的陆基洲际导弹冻结在1972年7月1日实有和正在建设的水平上,苏联为1618枚,美国1054枚。苏联陆基洲际导弹占据数量优势主要得益于 A斯大林的工业化建设 B赫鲁晓夫“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勃列日涅夫推行的“新经济体制” D戈尔巴乔夫“加速发展战略”6下图漫画中的人物分别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合的是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7“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

4、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D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8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9“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

5、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段材料反思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10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揭示了斯大林模式A有利于工业化迅速完成 B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C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11俄罗斯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

6、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十年以后,到1941年时,我们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C推行新经济体制 D实施“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12“(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有效集中全国物力 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C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131921年后,苏俄实行粮食税,采

7、取租让制和租赁制,允许自由贸易,推行按劳取酬,这一系列做法和1934后斯大林推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实行的政策最大的不同是 A政策推行的社会背景不同B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不同 C政策实行后的结果不同D政策所涉及的经济体制不同14右表是1926一1940年苏联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状况。由此可见,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所呈现的特点有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牺牲农业片面强调重工业 社会消费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度下降AB CD151970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发表了一封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其中谈到:“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的

8、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据此判断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A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的改革B萨哈罗夫认国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C萨哈罗夫的这一观点成为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D萨哈罗夫的观点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123456789101112131415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

9、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四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

10、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4分)(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4分)(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重大举措。(4分)(5)材料二、三、四,从本质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简要指出

11、它们的相同之处及本质区别。(4分)17(20分)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确保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大紧了。把它绷得大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材料二 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

12、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1928年11月)(1)根据材料一

13、、二,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 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6分)材料三 19531964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5,是美国的2倍。1954年,苏联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1961年,苏联发射的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地绕地球飞行并安全返回地面。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 赫鲁晓夫的基碑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雕塑而成黑白相间的构图,使人联想到赫鲁晓夫复杂的性格和矛盾的一生。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赫鲁晓夫执政史(1)简要指出材料三中苏

14、联工业快速发展的直接原因,谈谈你对赫鲁晓夫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理解。(8分)材料四 (3)材料四说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这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哪些突破?(6分)荣县一中高2013级高一下学期历史学科周周练9参考答案1-5:ACBBC 6-10:ADBAB 11-15:ACDCB16、(1)错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根源:生产关系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2)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3)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4)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

15、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5)同:都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区别:社会制度不同(或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17、(1)原因:巩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2分)不同:布哈林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主张放慢发展速度;斯大林强调从当时的国内外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加速发展工业。(4分) (2)直接原因:下放部分企业管理权;允许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4分,如答“赫鲁晓夫改革”给1分,如答“赫鲁晓夫经济改革或工业改革”给2分)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或冲击了斯大林经济体制,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但缺乏理论方面的突破、正确的战略方针(或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经济体制的框架),而且个人作风的缺陷阻碍改革的进行。(4分)(3)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4分)突破: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现了农业与工业的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5 - / 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