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建设方案要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675627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建设方案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建设方案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建设方案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建设方案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建设方案要点(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广东食品药晶耶业学院QUAUGDOffG 尸OOD AfiD DRUG VOCATfOrfAL 匚QLLEQf:2011年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遴选专业建设方案申报专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代码:530401申报单位: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学校举办单位:广东省卫生厅学校所在地:广东省广州市申报时间:2011年10月8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1 广东食品工业亟需大批在生产经营一线岗位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人才据广东省质监局统计资料,目前广东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有17436个,其中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11157家,生产加工环节小作坊 62

2、79家。广东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2087家,工业总产值3306.54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8%。按照每个企业平均需要 23名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统计,则全省范围内共需求35万人,考虑人员流动、岗位转换、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新的食品企业开办等因素,现在每年食品企业对食 品质量安全管理及检测人员的需求应在30005000人。但省内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中并没有独立设置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专业,且食品类专业毕业生目前每年也不超过2000名,尚不能满足规模以上企业的人才需求。可见,在食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与管理岗位更是急需大批 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同时,随着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严

3、格实施,现有几万技术工人还面临着食品 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再培训问题。2专业建设现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是我院食品专业群的龙头专业,也是我院设置的第一个高职食品类专业。从2005年专业设置开始已连续 7年招生,累计招生近 1500人;已有3届700多名毕业生,2011年 有343名学生毕业;目前全日制在校生 743人。2011年新生报到率为90.4%,初次就业率达98.8%。作为全国首批设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的院校,我们努力探索试行了“ 2+1工学结合(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于 2008年被学院遴选为院级示范建设专业,2010年被学院认定为院级示范专业。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在安排最后1年顶岗实

4、习的实践教学环节外,还增加了第一学年到食品企业进行2个月的 工学结合”见习教学,目的是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 学生上岗后很快能适应食品行业在生产旺季工作时间长、工作较辛苦的行业特点,工作中养成的爱 岗敬业精神也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3 .专业发展历史沿革我院原隶属于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其对食品产业链安全监管的行业背景,以及我 院的专业发展规划,我们在教育部高职专业目录中选择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530401),于2005年作为第一个申报设置的食品类专业。在专业建设初期的调研中,我们发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这一专业名称并不能准确地体现市场需求及专业定位。食

5、品和药品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领域,其监督管理原理及方法都存在较大 区别。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是实施QS或/和HACCP体系认证,而药品质量管理是实行GMP认证,两者的关注点和侧重均有所不同。为此,我们在2006年定位 食品安全监管”为专业方向,在2007年将专业名称调整为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方向)”。2008年,我们在办学水平评估期间对专业内涵再一次重新理解和诠释,进一步弱化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内涵。专 业服务面向的范围确定为食品产业链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明确为企业生产一 线的监测(监视、测量)、管理(控制、保证和改进)岗位。4 教学团队为了提高

6、专业建设水平,现学院规定各专业必须聘请来自行业和学院的双负责人制,从行业企 业聘请的专业带头人应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从宏观上来指导我们的各项专业建设工作。现任 校外的专业带头人为广东省卫生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处傅铁笔处长。2011年3月以前的专业带头人为苏新国教授(博士后),现任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副院长;现任的专业带头人为食品科学系王尔茂教授,是教育部高职食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我院食品专业群专任教师队伍包括食品科学系(专业课教师)、实训中心(专职实训指导教师)等部门的教师。本专业教师数量为21人(按本专业在校生数 743人计,如不包括第1学期的公共课程和第5、6学期的校外实习指导教

7、师),生师比测算为1 : 17.7,完全能满足教学需要。在专任教师 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构成合理。学历层次高,在食品系专职教师中学历结构以硕士研究生 为主,有博士 8名,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77%。专职实习指导教师的学历略显偏低。教师职称以中级为主,高级职称的比例达 25%。专业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 /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达 40%,具有双 师”素质的教师占98%。按照学院安排我们要求每位专任教师每学年下企业2个月,进行专业实践。5.实训基地(1)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目前学院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实训室由食品检测、食品生产加工、科普宣传等3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2356 m2。,本专业可以应用的学院各

8、类专用教学仪器设备(不包括计算机、多媒体语音室 等共用基础设施)总值 466万元,其中检验检测实训(化学分析、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检验、仪 器分析)仪器设备总值达 346万元,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控制)实训设备总值 120万元,大型 专用仪器设备(5万元以上)20台/套,总价值189万元。近年来陆续投入资金建设食品实训中心、 购置大型先进的检测设备,使本专业生均实验仪器设备价值达到5000元以上。学院实训基地的教学仪器设备及教具先进齐全,所有一体化教室都安装有投影仪、计算机等电 教设备,能充分满足校内实践教学需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课内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学生可随时根据

9、需要进入实验室开展实训项目,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食 品专业实训室具备了实训、教学、科研和技术服务多重功能,给学生了提供了近似真实的生产实训 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高。(2)校外实训基地本专业充分依托省食品安全监管(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卫生厅)的行业背景优势,积极 广州市萝岗区等地方政府合作,广泛联系食品产业链的各类企业,积极开辟校外运行良好实习实训 基地,目前已建立合作紧密、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22个。通过我们对几年来顶岗实习教学实践的总结,校外实习基地可以大致分为三类:技能培训型实 习基地是以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大型检验机构和科研院所为主,如各基层食

10、品药品监管部门、 实习的过程是专业教学的延续,学生在实习期间主要是安排与专业紧密相关的专业技能(食品安全 监管、食品检验等)实践与提升训练,实习期间学生可以获取适当的生活补助。就业型实习基地主 要是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如海天调味品公司、深圳百家味食品公司、喜之郎集团等企业,学生 经过1年的顶岗实习后,学生在实习期间熟悉和掌握企业一线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检验等典型岗位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流程,毕业前企业和学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实习生的去留;生产实习型基地多是 用人比较密集的企业,如广州永业食品、广州一日三餐食品公司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学生的实习岗位主要以一线的生产操作工为主,除少数优秀学校可以继续留用

11、外,大多数学生坚持半年左右就会 自动选择离开企业。6 教学、科研成果(1)精品课程建设成绩显著2008年,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2011年,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应用化学、食品营养与健康、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质量管理技术等为院级精品建设课程。(2)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硕果累累我们与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共同开发食品质量与安全学习领域课程工学结合”教材(课程),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 本项目负责人王尔茂教授, 根据国家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开发出了质量管理基础教材(王尔茂开发 /主审、科学出版社,2004),食品质量管理入

12、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现在我们又重新编写完成了新的食品质量管理技术校本教材;开发出全国第一本食 品法律法规与标准教材(王尔茂开发/主审、科学出版社,2004 ;王尔茂主编、国家级 十一五”规划教材,2010);开发出食品营养与健康 (苏新国主编,科学出版社,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2010)、动物源食品检疫检验技术(王尔茂主编、国家级 十一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10)、食品营养与安全(王尔茂主编,高教出版社,2011)、食品英语(黄国平主编,上海交大出版社,2011)等高职教材;主编食品安全概论(邱礼平,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食品原材料质量控制与管理(邱礼平,化学工业出版社,2

13、009)等科技著作。副主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姚玉静,科学出版社,2010)国家级 十一五”规划教材。(3)主持省级以上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有所积累主持的省级以上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主要有:2011年,主持制订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教学基本要求。20092010年,由苏新国教授主持完成教育部食品教指委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专业的开发与 实践课题。20082010年,由王尔茂主持完成工科类(食品、轻工)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及专业结构调整 研究、食品类专业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等省级课题。2011年,马丽萍主持的在高职院校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广东省教育科 研十一五规划项目”立项

14、。2011年,由苏新国主持,覃文、”专业的开发与实践课题,获教育部高职食品类专业教学”。2011年5月,由王尔茂主持,苏新国等参加的食品类“ 2010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食品类专业教指委主办的首届全国高职高专教师说课大赛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姚玉静)荣获个人一等奖、化食品质量管理技术课程(吴桂贞) 、食品营养我系专业教师取得多项省部级(含国家教指委)教学成果奖。 于丽平等参加的 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 指导委员会颁发的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专业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学基础与分析课程(李银花)荣获个人二等奖,在2010年由教育部高职高专生物类、 上,我系教师取得了团体二等奖荣誉,

15、 与健康课程(陈琼)荣获个人三等奖。(4)科研项目取得可喜成果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不仅要表现在其教学成果上,更要体现在其产学研结合方面,即专业 教师的科研业务水平与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大小。我院食品专业教学团队,虽然略显年轻, 但整体业务素质较高,拥有以苏新国教授等领军的食品科研团队。近年来,我们在广东、乃至全国高职院校同行中,取得了不俗成就。已立项的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和技术服务项目主要有:主持人项目名称/编号项目来源下达/结题 时间到位经费/力兀苏新国高氧在乌龙茶做青发酵中的作用及 其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0921苏新国高氧改善凤凰单枞乌龙茶做青进程 关键技术研究广东

16、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9.085苏新国香蕉、芒果物流过程品质变化及评判 体系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子课题2008-0310王瑞兰紫背菜等植物中花色苷的分离、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103邱礼平可食性固体保鲜薄膜材料的研制与 应用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20095邱礼平转基因育种技术控制春玉米籽粒中 镰刀菌毒素含量的研究国家重点项目“973一级子 课题2009邱礼平番木瓜果实保鲜技术研究及其产业 化广东省三高”农业项目200616陈琼毛叶茶提取物中抗炎及免疫调节活 性成分的研究广东省中医药局2009.120.5于丽平广东省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公众满意 度调查广东省

17、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2008.102010.1210王尔茂食品.健康(食品安全)科普园建设2009广州市科普立项2009.0810姚玉静功能性奶饮料开发福建澳牛天凌乳业有限公司2009.63(5)指导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屡获大奖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和各项职业能力竞赛,在省级相关竞赛活动中 获得优异的成绩。2009年,在团中央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与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高校“白加黑环保大 赛”中,由我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学生参加的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绿色教师”团队,凭借 出色的环保创意和实践成果,战胜了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其他五支劲旅,最终折桂。近年来,本专业学生还

18、获得 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 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及个人一等奖 3名、 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第六、九、十、一届“挑战杯”二等奖(银奖)4项,三等奖(铜奖)4项,第三届扬帆杯”化学技能暨知识大赛个人二等奖、团体三等奖。(6)科普基地建设服务社会“食品 健康科普园”不仅能满足本院学生食品安全类与营养健康课程的实训教学需要,也是“广州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同时承担着广州市深入社区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任务。7 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助学金由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在省内的影响与日俱增,一些行业知名企业纷纷与本专业合作,如 深圳百家味食品公司、赫尔氏药业、广州市青春护照保健品厂等企业都设立了助学金以及

19、优秀学生二、专业建设发展目标与思路1专业建设发展目标以满足广东社会发展和食品产业链对质量与安全控制人才的迫切需求为目标,把本专业建设成 在全国同类专业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达到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标准要求,作为我院食品类专业群的 龙头专业发挥引领辐射作用。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及其教学资源;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 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提升专任教师的产业服务能力;校企共建能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尝试采 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真实岗位训练有机结合、具有企业职场氛围的多种形式实践教学基地。2 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与食品产业对接,以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方向为主要特色,服务面向于广东及泛珠三角区

20、域。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具备扎实的职业发展基础和基 本职业素质,掌握食品质量安全监测、控制与管理基本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食品产业链生产、 经营、服务一线急需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等岗位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3 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目标专业设置能适应食品产业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行业企业办学,服务定位准确;发挥职教集团 作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创新办学体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提升现有教学模式;课程体系 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德育为先,推进素质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力求专业课程内容与 职业标准对接,探索中高职一体化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能在全国发挥示范作用;改

21、进教育教学 过程,强化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不断完善食品安全与检测 领域的实验实训教学设备,探索数字化的食品安全与检测等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提升产业服务能力;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监督制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 价体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的建设规划是根据学院十一五”、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和食品专业群建设规划,在对广东地区食品行业的进行人才需求和岗位分析调研基础上,制订出本专业的发展建 设规划。根据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分析,学院对食品专业群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安排,该专业的年 招生规模控制在 200250人之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 1

22、0% )。并预计2012年起,新增招生餐饮服 务食品安全管理方向 50100人。4 食品专业群建设我院食品专业群是学院重点发展的专业群之一,根据学院专业发展建设规划,经过5年的建设已基本建成了以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为龙头,以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功能性食品生产技术 专业(教育部目录外专业)、为主要支撑的食品专业群。十二五”期间我们还计划申报 餐饮食品安全管理”专业(2011年拟申报目录外专业)、食品流 通与服务”、食品装备技术”等新专业,届时食品专业集群将完全涵盖整个食品的产业链。5.专业建设思路(1)突出行业办学优势,探索充满活力的多元办学模式。在学院牵头组建的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教育集

23、团”的框架内,形成政府(卫生厅)、食品行业、中小型企业和学校等各方合作办学、共 同育人的长效机制。主动适应广东食品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强化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把握专业 定位和发展方向。(2)继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强化学生政治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继续实践以校内培养训练分项核心技能,校外集成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为特色的教学模式,完善“2+1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完善专业双证制”课程体系。按照生源特点,系统设计中、高职 教育一体化的课程体系。重点建设食品质量与安全学习领

24、域课程,强化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注重素 质教育,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4)完全实现 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引入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不断改革 课程内容,完善专业课程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职业技术课程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强化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加强对顶岗实习阶段的教学管理, 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5)根据专业的特色,在校内与企业共建以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训练为主,以真实工作场景和数 字化虚拟仿真技术相结合,融教学与服务及科技开发为一体,设施先进、企业化运作和管理的、共 享型的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专业综合实训

25、中心。建成一批满足教学需求的,紧密结合型校外实习教 学基地。(6) 建成一支具有省内一流水平的双师”结构型教学团队,引进和培养专业骨干教师,打造以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食品检测、新产品研发和工艺改进等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研团队,积极投身中 小企业,解决生产一线的技术问题。三、专业建设内容1 以职教集团为平台,积极推进校企对接,创新办学体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1)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明晰专业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合作对接,充分发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整合优化作用,实现资源 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融合体,建立校企合作双赢机制,以合作办学促 发

26、展,以合作育人促就业。积极与集团内的食品企业建立紧密的对接关系,设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 会,发挥行业企业人员对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聘请来自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领导或专家作为本专业校外专业带头人,具体引领专业建设各项工作。进行广东食品产业链相关职业岗位与人才需求调研,以食品安全法的深入贯彻实施为契机, 以提升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使命、新任务、新内涵、新要求为目标, 做好专业设置定位调整,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探索政教产研“多主体”人才培养模式。(2)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完善工作机制,实行专业“双带头人”制根据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条

27、例”,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员由来自政府/行业管理部门、食品企业、本科院校、研究所和教育部食品教指委的领导和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 会定期召开会议,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专业(方向)的设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 设与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本专业的年度人 才培养方案须经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我们邀请来自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 领导作为我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主任。为了进一步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我们实施了专业“双带头人”制度,除学院的1名专业带头人负责常规的专业建设工作外,还聘请1名行业部门领导或企业技术

28、专家做本专业的带头人,全面指导和参与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3)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加强 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以建立现 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科学设计、编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4)优化人才培养过程质量控制我们在现有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完善制度、创新手段,引入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继续完善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优化人 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控制。2 系统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

29、业课程和教学资源(1)职业岗位调研分析做好专业定位的基础就是职业岗位的调研和分析。我们要结合国家“质量专业资格”考试和中 国食品行业协会组织的“食品安全师”及其他政府主管部门开展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 寻求我们专业的对接产业岗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我们要适应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产业链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凸显,与政府、行业 企业共同进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职业岗位的定位,明晰工作目标、理顺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职 责。完成“高职层次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职业岗位调研分析报告”“中职层次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职业岗位调研分析报告”。(2)优化食品专业群布局、层次结构,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行业

30、人才需求调研和职业技术岗位能力分析,不断开发如“餐饮食品安全管理”等新的高 职专业,使现有食品专业群专业能基本覆盖食品产业链主要工作岗位,拓宽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优 化专业布局结构。统筹规划学院所属中专招生的食品类专业,做好专业设置的衔接。为了使课程设置符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打破了基于学科体系构建的传统“三段式”课 程模式,将食品类专业课程体系分为职业技术课程体系和职业素质课程体系,构建了基于相关职业 标准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原则上讲,学习领域与国家职业标准相对接,通过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获得相应工种(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术课程体系原则上由1个核心职业技术学习领域和 12个

31、相关的学习领域构成, 本专业就是由“食品质量与安全”核心学习领域和“食品检测技术”及“食品生产技术”等相关的学习领 域来构成。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则应该包含人文(社会)素质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程两个学习领域。(3)专业课程标准制定与专业教材建设我们将在修订、完善现有课程标准工作的基础上,编制与新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标准。专业教材建设是在精品课程建设基础上,先编写校本讲义,在试用中不断修改。并邀请兄弟院 校的老师共同参与教材建设,以保证教材正式出版的质量。主要的教材选题有:食品微生物、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食品质量管理技术、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食品感官检 验

32、技术等核心课程教材,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食品应用化学等专业教材,食品安全基础、 食品安全与营养等中高职衔接课程教材。(4)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化管理我们将重点建设食品质量管理技术、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微 生物及检测技术、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感官检验技术、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等核心课程,并 将其建设成院级精品课程或网络课程。我们将建设专业课程中心网站(网页),将现有精品(网络)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在此基础上,建设食品专业群的教学资源网站,以实现教学的网络化、信息化。(5)核心专业课程实训模块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我们这个项目建设的重点之

33、一,也是我们需要在理念、技术等方面寻 求重点突破的领域。我们将选择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技术或者食品检测技术等课程的若干 实训模块,在专业公司的支持下,开发新的虚拟仿真软件,以实现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信息化。3 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育人,建设虚拟与真实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1)校内食品安全与检测实训基地建设为了提升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相关专业实训设施,经学院确定我系确定了 “食品质量安全与检 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将在现有食品实训基地基础上,以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为核 心,建设满足我院食品类及相关专业教学需要,能为兄弟院校提供实践教学平台,集实验实训、科 研服务、科普宣传为一体的一流实

34、训中心。项目一期的具体建设内容包括:“虚实结合”的“食品安全检测实训室”建设(60台电脑/交换机/辅助设施),购置紫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等仪器。二期建设内容主要是:“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计算机仿真实训室建设(60台电脑/交换机/辅助设施),购置液相色谱仪等仪器(2)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引进与共享为了稳步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我们将首先引进和购买已经制作完成的多媒体和虚拟仿真软件;同时与学院其他专业一起共用现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购置仪器分析技术、食品生产技术(饮料或乳品生产等)等软件。(3)专业实训项目优化及管理制度完善进行食品安全与检测类实训项目优化,完善专业实训课程的管理制度。(4)完善专业

35、实训课标准操作规程教学资源完善食品检验检测类(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等)实训课程标准操作规程(SOP)教学资源的制作,完成食品安全 /食品加工(纯水、豆奶生产、蛋糕、面包加工)类实训课程标准操作 规程(SOP)教学资源的制作。(5)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本专业充分依托省食品安全监管(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卫生厅)的行业背景优势,在职 教集团的模式下,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广泛联系食品产业链的各类企业,积极开辟校外运行良好 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合作紧密、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重点建设好4类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型顶岗实习(如市质检院)基地建设、见习教学型(如永 业食品)实训基地建设、订单合作

36、型(如海天调味品)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型顶岗实习基地建设。4 转变培养方式,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1)企业见习、顶岗实习机制与制度的完善继续完善“学工结合(长短学制、校厂结合)”教学模式,改进与完善“ 2+1 ”顶岗实习制度,强化顶岗实习阶段的教学管理内涵。(2)校内实训周教学模式实践认真总结提炼检验类实训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积极实践食品质量安全实训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3)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总结与实践厂中校/校中厂教学模式实践,海天订单培养模式的实践。5 完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产业服务能力(1 )专任教师队伍与兼职教师数量根据招生规模,

37、引进有企业实践经验、高水准的专业教师,以符合“生师比”要求。有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 2名、专业骨干教师10名;校内兼职教师810人,校外实习指导教师 满足学生顶岗实习教学指导需要。(2)专业教学团队结构、素质与水平经过2年的建设期,我们力求实现打造一支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具有省级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 校内专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达到 80%,副高和博士以上35%,教师企业实践时间满足省特色专 业建设标准。(3)产业服务能力成立1个校企合作的研发中心,组建12个食品专业科研团队,为企业提供多种技术服务业务, 承担企业35项技术服务课题。积极开展食品质量与安全知识培训、技术培训工作,达到800次/年目

38、标。(4)科研、教研能力2年内争取省级纵向课题立项 12项、发表论文3040篇,其中文核心论文 1015篇,争取 SCI收录12篇。取得省级(含教指委)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称号等奖励1项,争取获得省(厅、市)级科研奖1项。6 坚持以能力为核心,强化学生素质培养,进行评价模式改革(1)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与本专业培养目标(核心职业能力)相对接的职业证书有: 质量工程师(初级),食品安全师(助 理),食品检验工(中级及以上)。要求毕业生 95%以上能取得与专业对接的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 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我们根据考证的可实施性和我院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业务范围,主要安排学生参加食品检验

39、工 职业资格考试。(2)相关素质教育课程开发针对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我们将素质教育的内涵进行科学分解,有一部分纳入课程教 学纳入,如食品企业实务、职业发展与创新、食品营销实务新课程开发。另外组织学生开 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与社会素质,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 力。(3)开展与专业相关的主题课(校)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每年举办2次食品安全进社区和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活动,组织12专业教学实践(食品安全督查、食品安全宣传、纯水、面包、糕点制作)小组,开展常态化的教学实践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 加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等,达到每年60人次。(4)组织学生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每年

40、分别举办1次食品检验技能竞赛和食品鉴别大赛活动。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的各 类技能竞赛,如参加全国性技能大赛、省级技能大赛、“挑战杯”等,争取获奖 23项。(5) 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科学设计与实践企业协作探索建立学生培养质量的多元、多主体评价制度体系设计,并予实施,完善第三方人 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设计并实施。(6) 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注重对毕业生就业的管理,加强毕业后学生的主要监测指标调研。要求达到新生平均报到率仝 90%,第一志愿上线率仝80%,年底就业率仝96% ;初次就对口业率 70%以上;企业满意度良好仝 90%;毕业后要五年有追踪调查数据。(7) 中高职一体化设计,拓宽人才

41、成长途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1) 中高职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根据食品产业对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需求,合理确定中职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合理 编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统筹规划课程开发,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相应主干课程标准。(2) 积极招收“三校生”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逐年增加“三校生”的招生比例,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 人才培养模式。在“十二五”期间,争取使“三校生”的招生比例由现在的15%20%,逐步增加到 40% 50%。(3) 为优秀学生专升本提供条件由于本科院校专升(插)本的考试科目如高等数学、英语等与高职设置课程不

42、接轨,或者一些专业课程如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等教学课程内容差异较大。 为此,在教学计划制订时,设置高等数学、英语等一些共性的选修课程,为部分有升学需求的同学服务。在项目建设期,争取使应届毕业生专升本比例接近5%,毕业生五年内的升本率达到10%或更多。(4) 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利用学院设置有成教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的优势,开展对社会的短期培训、餐饮服务食品安 全员和食品检验工考证培训、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的函授教育。为毕业生、相关企业人员和社会公 众提供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途径(条件)。四、专业建设步骤本建设项目的六大模块划分为 20多个子项目,分别由学校、政府或行业

43、主管部门、企业和研究 院的教师、专家和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实施。项目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实施:1 .准备阶段:(2011年10月)(1) 组建研究队伍。成立以苏新国、王尔茂、黄国平、于丽平、邓鸿铃为主,以食品科学系教 师为主体、实训中心和食品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参加的项目建设团队。(2) 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使命、新任务、新内涵、新要求为目标,结合我们在专业建 设发展现状,以五个对接为重点,明晰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3) 根据教育部相关通知要求,填写专业建设发展信息表”,编制专业建设发展方案,完成项目申报。立项经审核、公示、批准后,编写项目研究与实施开题报告,进行任务分工。2

44、 .项目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3年5月)(4) 认真学习,统一认识;各子项目课题组对任务进行分析、研究,分布予以实施。(5) 制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组织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工作,完成食品安全与检测实训基地建设与验收。(6)进行产业、区域经济、专业技术岗位和人才需求调研、分析,形成相关研究报告。(7)收集广东食品行业 十二五”规划、相关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信息。(8) 依托行业主管部门,在职教平台校企合作基础上,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具体指导,制(修)订三年制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三校生”的两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9) 校企合作,基于“双证制”的两类专业课程体系,(修)订专业

45、课程标准,校企共同建设 精品(网络)课程,编写“工学结合”校本教材。(10) 组织1次全国(全省)性课程建设或 /和教材编写研讨会,正式出版35本教材。(11)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子项目、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2)食品安全与检测实训基地建设。(13)组织完成食品安全计算机虚拟仿真软件项目。(14)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积极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15) 大力开展以食品质量安全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员工(社会)培训,争取完成800人次/年的培训任务;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企业签订35项横向技术服务课题;努力提升科研水平,争取12项省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立项。3 .总结、验收阶段:(2013年

46、6月2013年7月)(16)完成专业建设发展项目的结题报告。(17)项目研究与实践成果提交红专家鉴定、进行整改。(18)迎接上级部门组织的验收。五、绩效考核指标本专业建设项目的进度安排及 20122013年的预期绩效见下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进度及预期绩效表建设内容监测指标/(数量)2012年预期绩效2013年预期绩效五个对接专业与 产业 对接1.明晰专业定位,创 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食品产业链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需 求,拓展专业服务面向,扩大招生规模50100人根据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 专业定位,扩大招生规模 50100人深化“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接企业创新办学体制,探索政教

47、产 研“多主体”人才培养新模式2职业岗位调研分析 报告/ (1份)完成高职层次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职业 岗位调研分析报告3.高职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研究修订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继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 容与职 业标准 对接4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及专业课程标准制定/ (1 套)完成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完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高职专业主干课程标准制定完成高职专业全部课程标准的制修订5.高职专业教材建设/ (主编出版教材46 本,校本讲义24本)主编岀版专业教材或者讲义有:食品微生物、食品加工技术、食 品质量安全控制等核心课程教材,化 学基础与分析技术等专业教材主编岀

48、版专业教材或讲义有:食品质量管理技术、食品安全控 制与管理、食品感官检验技术等 核心课程教材,食品应用化学等专 业教材6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建设(精品/网络课程)/ (7 门)食品微生物(及检验技术)(国家精 品课程)、食品质量管理技术、食品 感官检验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等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安全控制 与管理、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等建设内容监测指标/(数量)2012年预期绩效2013年预期绩效五个 对 接教学过 程与生 产过程 对接7食品安全与检测实 训基地建设(校内)/ ( 1 个)“虚实结合”的“食品安全检测实训室” 建设(60台电脑、交换机、辅助设施)“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仿真实训室建 设(60台

49、电脑、交换机、辅助设施)购置紫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等购置液相色谱仪等仪器8专业实训项目优化 及管理制度完善食品安全与检测类实训项目优化专业实训课程的管理制度完善9校外实训、实习基 地建设/ ( 34类)教学型顶岗实习(市质检院)基地建设、 见习教学型(永业食品)实训基地建设订单合作型(海天调味品)实训基地建 设、就业型顶岗实习基地建设10.企业见习、顶岗实 习制度的完善“学工结合(长短学制、校厂结合)”教学模式的完善“ 2+1 ”顶岗实习制度的改进与完善11.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总结与实践厂中校/校中厂教学模式实践订单培养模式的实践学历证 书与职 业证书 对接12实行学历证书与职 业资格证书

50、对接/取证率90%以上毕业生90%以上能取得与专业对接的中 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 证书毕业生95%以上能取得与专业对接的 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 等级证书13.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质量控制完善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优化职业教 育与终 身学习 对接14.多种形式的继续教 育/年技术培训800人次提供食品专业专科或本科函授教育途径开办食品专业专科或本科函授教育为企业人员、往届毕业生开展食品安全培 训、考证和技术培训等,达到800人次为企业人员、往届毕业生开展食品质量 安全培训和技术培训等,达到800人次15优秀学生专升本应届毕业生专升本比

51、例接近 5%专升本学生比例大于 5%十 个 衔 接人才培 养目标16.制订中高职衔接的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份)完成中职层次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职业 岗位调研分析报告研究、制订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的专 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结 构布局17.学院食品类专业设 置的中高职合理衔接/ ( 1套专业教学标准)确定与本专业衔接的中职专业名称与中职校共同编制,中等和高等职业 教育相衔接的食品类专业教学标准18.高职食品专业群布 局结构优化/ (新增1个专业)申办高职“餐饮食品安全管理”目录外 专业申请增设“食品营销专业方向”课程体 系和教 材19.中高职一体化专业 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 (1 份)完成中高职衔接

52、课程体系设计研究中高职衔接主干专业课程标准制定20.专业教材建设 / (主编、出版专业教 材12本)主编岀版食品安全与营养等中高职 衔接课程教材主编出版专业教材食品安全基础教育教 学过程21.校内实训周教学模 式实践检验类实训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总 结食品质量安全实训周(任务驱动)教 学模式实践22.完善专业实训课标 准操作规程教学资源/ (34 门)完善食品检验检测类(食品微生物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等)实训课程标准操作规程(SOP)教学资源的制作完成食品安全/食品加工(纯水、豆奶 生产、蛋糕、面包加工)类实训课程标 准操作规程(SOP)教学资源的制作23.开展与专业相关的 主题课(校)外活

53、动和 社会实践/ (活动2次/年、实践60人次/年每年举办2次食品安全进社区和食品安 全科普宣传活动,组织12专业教学实 践(食品安全督查、食品安全宣传)小组; 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等 60 人次每年举办2次食品安全进社区和食品安 全科普宣传活动,组织12专业教学 实践(纯水、面包、糕点制作)小组; 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等60 人次24.组织学生开展专业 技能竞赛/ (2次/年)每年分别举办1次食品检验技能竞赛和 食品鉴别大赛活动每年分别举办1次食品检验技能竞赛和 食品鉴别大赛活动25.相关素质教育课程 开发/ (23门)食品企业实务等职业发展与创新、食品营销实务 等12门

54、建设内容监测指标/(数量)2012年预期绩效2013年预期绩效信息技26.核心专业课程实训 模块数字化教学资源 库建设/ ( 12个模块)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技术方案设计,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技术/食品安 全检测技术实训模块教学内容的确 定、虚拟仿真软件的素材采集虚拟仿真软件的后期制作、教学资源 库的试运行,尝试与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共同建立食品安全培训网站术应用27.精品课程等网络资 源的优化管理建设本专业课程资源中心网站(页)建设食品专业群课程资源中心网站(页)28.数字化教学资源引 进与共享/ ( 12套)购置仪器分析技术等仿真软件购置食品生产技术(饮料或乳品生 产等)等软件人才成 长途径29

55、.积极招收三校生”招收“三校生”比重达 15%招收“三校生”比重达 15% 20%30.为优秀学生专升本 提供条件/ (12门)开设专升本考试选修课程 12门开设专升本考试选修课程 12门31.第三方人才培养质 量评价制度设计与企业协作建立多元评价制度的设计与 实施完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设 计并实施评价模 式改革32.毕业生就业与社会 声誉新生平均报到率仝88%,第一志愿上线率 仝70%,年底就业率仝95%;初次就对口 业率70%以上;企业满意度良好仝90%新生平均报到率仝90%,第一志愿上线 率仝80%,年底就业率仝96%;初次就 对口业率70%以上;企业满意度良好仝90%毕业后至少

56、五年追踪调查数据毕业后至少五年追踪调查数据十33取得省级以上技能 竞赛奖项/ (23项)参加省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如参加全国 性技能大赛、省级技能大赛)/ “挑战杯” 等获奖12项参加省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如参加全 国技能大赛、省级技能大赛)/ “挑战 杯”等获奖12项个34.专任教师队伍数量 / 符合生师比要求根据招生规模,引进专业教师,以符合教 育部的要求根据新增招生人数,引进有企业实践经 验的专业教师,以符合“生师比”要求衔有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2名、专业骨干教 师10名;校内兼职教师68人有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2名、专业骨干 教师10名;校内兼职教师810人35.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结构、素

57、质与水平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满足学生顶岗实习教 学指导需要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满足学生顶岗实习 教学指导需要接/ (达到省级特色专业 要求)校内专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达到70%, 副高和博士以上30%校内专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达到80%,副高和博士以上35%教师培 养培训教师企业实践时间满足省特色专业建设 标准教师企业实践时间满足省特色专业建 设标准36.产业服务能力/ (承担技术服务项目35项)成立1个校企合作的研发中心,开展1 2项企业科研技术服务横向课题组建12个食品专业科研团队,为企 业提供多种技术服务业务,承担企业 23项技术服务课题37.教研、科研能力/ (省级纵向课题立项12项、发表论文

58、30省(厅市)级纵向科研课题立项1项省(厅市)级纵向科研课题12项发表科研论文1020篇,其中中文核心 以上论文46篇发表科研论文1020篇,其中文核心 论文68篇,争取SCI收录12篇40篇、省级(含教指委) 以上12项)取得省级(含教指委)教学成果奖、优秀 教师称号等奖励1项争取获得省(厅、市)级科研奖1项行业指 导作用38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 委员会,完善工作机制依托行业主管部门(卫生厅、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组建由行业、企业、院 所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争取将委员会成员拓展到卫生、质监、 农业、工商等主管部门,拓展本专业 与政府、行业、企业的联系范围39 专业 双带头人”制

59、聘请来自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领导或专家作为本专业校外专业带头人,具体引领 专业建设各项工作校企深 度合作40.发挥职教集团作 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以广东食品药品职教集团成立为契机, 建立与企业密切合作关系年新增紧密合作型校外实训5个左右六、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1 本项目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专业建设更好地适应食品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2)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3)明确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保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5)创新教学模式,力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6)加强“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产

60、业服务能力。2 .采取的主要办法(1) 项目引导法。本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分解为20多个子项目,在学院领导和项目负责人的指 导下,各自完成相应的研究和实践工作。(2)先进案例实践法。对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内容, 我们直接借鉴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本专业推广实践。(3)热点、难点探索法。对于目前职业教育的热点和难点,如中高职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设计、 职业教育机制体制创新,核心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等,则需要进行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经 验的总结及推广。(4)专业建设采用方案整体设计、分布推进实施的方法。我们根据学院和系的专业建设规划,制订出了详细的实施性专业建设方案

61、。“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学院专业建设规划为指针,从广东食品行业发展的需求来宏观规划专业群建设中各专业的服务目标,根据学院新校区建设工作的推进,分布实施实训基地的建设。在专业课程改革中,整体设计本专业课程结构,由计划、分学期、有重 点地实施课程改革。3 项目建设人员组织与任务划分(1)项目建设组织 项目负责人:王尔茂 项目组核心成员:黄国平、于丽平、邓鸿铃、苏新国、王舰平、陈琼、王烈喜、陈黎斌、廖阜(2)建设子项目任务划分本建设项目工首批设计 20个子项目,分别由学院的专业教师和来自企业的专家负责实施,项目主要参加人员及其任务分工如下表:姓名职称职务学位研究专长负责完成的工作(子项目)苏新国教授副院长博士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办学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王尔茂教授专带头人学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