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的分型及中医治疗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7651709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7.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银屑病的分型及中医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银屑病的分型及中医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银屑病的分型及中医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银屑病的分型及中医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屑病的分型及中医治疗(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银屑病一、临床表现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以红斑、丘疹、斑块鳞屑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遗传、感染、免疫、代谢、内分泌及精神、神经因素可能与发病有关。目前许多学者认为,银屑病是T淋巴细胞介导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学属于“干癣”、“风癣”、“松皮癣”、“白庀”、“白壳疮”等。按临床表现分为以下四型:1、寻常型银屑病本病好发于头皮、躯干、四肢伸侧、骶髂部,多对称分布。病程缓慢,反复发作。自觉有不同程度瘙痒。大部分患者皮损冬重夏轻,但有些患者亦可无明显季节规律。临床上通常将其分为进行期、静止期和退行期。进行期皮疹大多为豆大红色丘疹或斑块,边界清楚,表面附有银白色鳞屑,刮

2、去鳞屑后呈现红色发亮的薄膜,即薄膜现象,再刮去薄膜,可见针尖大小点状出血现象,又称Auspitz征。银白色鳞屑、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为本病3大特征。进行期可有同形反应,即在局部外伤部位发生银屑病损害,亦称Koebne现象。进行期不断有新的皮损出现,静止期和退行期一般不再有新生皮损出现。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呈多形态,如点滴状、钱币状、蛎壳状、环状、地图状等。头皮为好发部位,皮损通常为斑块状,边界清晰,皮损处毛发呈束状。面部银屑病常呈脂溢性皮炎样,因经常洗脸而鳞屑较少。小腿部位静止期皮损常浸润肥厚呈暗红色,似慢性皮炎样改变。银屑病甲损害特点是甲板上出现点状凹陷(顶针征),较重者甲板不平、增厚、甲剥离

3、等,有时似甲癣样改变,可行真菌检查以鉴别诊断。2、脓疱型银屑病临床上分为掌跖型和泛发型,前者主要发生在掌跖部位,对称,表现为手部大、小鱼际及掌心或足底部对称性红斑,红斑上有针头至粟粒大小较深在的无菌性脓疱,数天后脓疱自行干涸,结痂,痂脱后出现鳞屑,以后鳞屑下又有新疱形成,还可伴有指甲病变。患者一般情况好,自觉症状较轻。泛发型脓疱型银屑病通常起病急,伴有高热、关节痛、关节肿胀及全身不适。临床表现为躯干、四肢大片状针头至粟粒大小脓疱,快速增多,彼此融合成片,边缘较多的小脓疱。脓疱于数日后干枯脱屑,但又可有新的脓疱出现。可出现沟纹舌和甲受损。3、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除有银屑病皮疹外尚具关节病变,其表现

4、类似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侵犯大、小关节及脊柱,但以指、趾末端关节受累最为常见,而且关节症状多与皮肤症状同时加重或减轻。X线检查虽有其一定特点,但部分患者显示类似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变,而类风湿因子阴性。当累及脊柱和或骶髂关节时,则表现为强直性脊柱炎型关节炎。4、红皮病型银屑病多由于治疗不当,尤其是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应用刺激性较强的外用药,糖皮质激素用药不规则或减量方法不当所致。泛发型哝疱型银屑病也易转为本型。临床表现为初起时在原有银屑病部位出现潮红,很快发展到全身。呈剥脱性皮炎样表现,全身大面积皮肤潮红、肿胀,伴大量皮屑脱落,可间以小片正常皮岛。发生在手、足部位的皮疹可呈手套、袜套样皮屑脱落。患者

5、可伴有黏膜和甲损害。大部分患者有发热、畏寒、头痛、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可显示白细胞升高、多有低蛋白血症及肝、肾功能异常。病程多较长,可迁延数月甚至数年不愈,易复发。红皮病皮疹消退后可见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出现,似水落石出。二、适宜技术1、中药内服血热夹毒型: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清营汤合土槐饮加减(水牛角10g,生槐花15g,生地15g,金银花15g,连翘15g,土扶苓30g,白茅根15g,紫草15g,白鲜皮20g,玄参15g,牡丹皮10g,甘草10g)。湿热蕴积型:治宜清热利湿,凉血活血,方用单薜渗湿汤加减(单薜15g,慧四仁30g,黄柏15g,白术10g,茯苓15g,泽泻15g,牡

6、丹皮15g,生地15g,滑石15g,茵陈10g,车前草15g,甘草10g)。血虚风燥型:治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方用四物汤合消风散加减(当归15g,生地15g,赤芍10g,白芍15g,荆芥10g,防风10g,胡麻仁15g,知母15g,玄参15g,丹参15g,鸡血藤15g,甘草10g)。瘀滞肌肤型:治宜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5g,红花15g,当归15g,生地10g,川芎10g,夏枯草15g,牡蛎15g,枳壳15g,丹参20g,土茯苓3Og,白花蛇舌草15g,陈皮10g)。各型均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中药外洗外洗方:茵陈

7、30g土茯苓30g三棱30g雷公藤30g莪术30g透骨草30g侧柏叶30g。冷水煎,2日1齐1J,分2次温敷。湖南中医药导报3、针刺疗法处方:主穴取血海、三阴交、曲池、合谷、风池。配穴:瘙痒及皮损多发于四肢加风市;多发于躯干加风门;病情反复难愈或病程长加肺俞、膈俞、足三里、膏肓;失眠烦躁加内关、神门。操作:穴位常规消毒,曲池、台谷、血海、风市、风池、风门均用泻法,不留针;三阴交、肺俞、膈俞、足三里、膏肓、内关、神门用补法,留针20分钟。35天1次,7次为一疗程。中国针灸4、穴位埋线处方:取曲池、肺俞、血海、足三里、大肠俞。血热者加大椎,血燥者加三阴交、肾俞,血瘀者加膈俞。操作:取适宜体位,选取

8、穴位45对,以甲紫液标示,局部严格常规消毒后,戴一次性无菌手套,将1/0号羊肠线剪成1-2cm不等长度备用,每次按穴位区组织厚薄选取相应长短的羊肠线,穿入12号腰穿刺针中。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先刺入穴位得气后,用针芯将羊肠线推至穴内,然后快速拔针并查看针孔处无暴露羊肠线后,用创可贴贴护针孔。每隔2O天埋线1次,相应穴位轮换选用。3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实用中医药杂志5、穴位注射处方:曲池、血海、三阴交、足三里、肝俞、肾俞穴。临床辨证为血热夹毒及湿热蕴积型用双黄连注射液:血虚风燥及瘀滞肌肤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注射方法:选定穴位,碘伏消毒,用1mL注射器、7号针头

9、抽取药液后,在已选穴位处快速进针,上下缓慢提插至得气,一般注射为中速。慢性体弱者,应缓慢注入;急性体壮者,可快速注入。每次取23组穴位,每次每穴注射1mL药液,隔日注射1次,15次为1个疗程。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6、自血疗法处方:足三里、手三里、三阴交、手五里、曲池、阴陵泉,均为双侧,每次三组穴,交替运用。操作:在无菌操作下将肱静脉血抽取12mL分别迅速注入双侧足三里、手三里、三阴交,边提插使其产生酸麻胀的针感,以免凝固。1星期1次,20天自血注射3次。上海针灸杂志7、耳穴割治:外敷药物制备:海珍珠粉、白芥子各100g研末过80目筛后装瓶备用。在耳郭的神门、肝、内分泌穴位上常规消毒后,

10、左手将耳固定,右手持11号手术刀片,快而稳准地在穴位皮肤上划割约长的切口,穴点在切口中央,深浅以出血为度,勿伤及软骨。然后把外敷药撒在切口上,观察片刻,无过多出血即可。为预防感染,3天以内局部不要沾水和挤压,一般35天治疗1次,两耳交替剖治,7次为一疗程。皮损部位严禁洗、抓或外涂药物。中国针灸8、刺血拔罐处方:主穴为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配穴为大椎、委中、至阳、神道、身柱、陶道。操作:首先在所选穴位用三棱针点刺四孔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闪火拔罐,急速叩吸,留罐25min。主穴每次必取,配穴可交替选用。每次除去火罐后遗留之瘀血斑可外涂凡士林促进其消退。15次为l疗程,隔日1次,每次12罐。

11、中医药信息9、井穴刺血加灸取患者双手少商、商阳两井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每穴效血12滴,后让患者俯卧于床上,于肾俞穴处施灸,每次15分钟,均隔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黑龙江中医药10、经络三联法穴位埋线法:一组:在患者脊柱两旁大杼、肺俞、心俞、肝俞、脾俞取穴;二组:取穴曲池(双)、足三里(双),医者拇指在以上穴位进行反复按压,找出酸、胀、沉较敏感的4个穴位。每次选24穴,消毒局麻后,采用腰穿针将2cm羊肠线注入穴位中,每2周埋线1次。耳背刺络放血法:在耳背3个大静脉中选择一个充分怒张的静脉,经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毫针点刺出血,每次放血23mL为度。术毕棉球按压止血,每隔5天放血1次。耳穴压籽:用探棒按压相应部位耳穴,找出最敏感的痛、麻、胀点。一次35穴压籽。中医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