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cunz****g666 文档编号:57618128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第七单元的教材分析 1 1、单元介绍 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 4 4 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 坦克的经过; 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 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 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 悟出了周围 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 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 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 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这4 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 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2

2、2、总目标(1 1)、会认 2727 个生字,会写 4141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后边词语表里的词语。(2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文。(3 3)、能读懂课文内容,从而明白一个道理。(4 4)、抄写好词佳 句,积累语言。3 3、单元教材的重点(1 1)、重视学生生字能力的培养。 (2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 3)、抓住关键词理解文章内容。4 4、 单元教材的难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5 5、课时安排建议本组教学可用 1313 1515 课时。精读课文 2525 课一一 2727 课各 2 2课时 略读课文 2828 课 1 1 课时口语交际 1 1 课时 习作 2 2

3、 课时 25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目标 1 1、会认 6 6 个生字,会写 1414 个生字。能 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2 2、正确朗读课文。3 3、继续学习默读课 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 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4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 达方法。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即把盾 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有关发明家的发明故事。课时安排:2: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1、课

4、件播放故事:自相矛盾。2 2、播放文中的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 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 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矛”与“盾”)矛进攻盾自卫 3 3、学生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相互提醒:“矛”不要少一撇写成“予”字,这一撇就像锋利的矛,少了“矛”就无法进攻了,“盾”的外侧是两笔,第二笔是竖撇。4 4、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5 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根据学生反馈板书问题要点。女口: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怎么集

5、合的?结果怎么样?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 1、师: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怎么集合?集合结果会怎样?请同学们 仔细读读故事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2、学生自由读课文。3 3、小组交流(1 1)互相提醒容易读错认错的字词。(2 2)想办法记一 记要求会写的生字。(3 3)组长安排组员分段朗读,读通课文,教师巡视指导。(4 4)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纠正发音。(5 5)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能自行解决黑板上的哪些问题,先在小组 里讨论,还不懂的留着全班讨论。 学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问题。三、 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 1、师: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你能自行解决 哪些问题?学生回答,解

6、决一个,擦去黑板上的有关问题。2 2、课件出示词语:先由学生领读到抢读到忆读竞赛, 重点纠正要强调读音 的生字是“戳、履”,熟读的新词有:集合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 攻炮口坦克战场长处首次胜利者合二为一大显神威乱作一 团 庞然大物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3 3、运用练习 (1 1)选用上面合适 的四字词语填空。a a . .中国乒乓球的国手们在奥运会上()。对方队 员面对强有力的进攻,虽然(),但最终(),败下阵来。b b . .当猎 狗这个()出现在受伤的小鸟面前是,小鸟吓坏了。(2 2)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句子。 四、指导书写,完成作业 课件出示要求会写 的生字。1 1、认读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

7、式读,可以按结构归为一类 读,可以选后鼻音或前鼻音的字读,也可以组词读。2 2、本课生字以左右结构的字占主要比例,因此要重点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持、般、 攻、炮、坦、战、神;难点落在“集”上,右上四横,上部要写得紧 凑。3 3、练习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注意写字姿势。五、课外延伸,阅读资料 坦克:又名战车。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 野机动力和坚强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乘坐 3 34 4 人, 分别担负指挥、射击、驾驶等任务。19161916 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英国最早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使用坦克参加战役。其实,坦克是一名战地随军记者发明的。六、作业 1 1、我会写 m

8、 macbcbandndun n ()敌人的()如雨点()向 他的()刺来。ChiChi shshen n 2 2)她手()()奇的七色花向我走 来。t tan n zhzhan n g gongng tutu 3 3)我方的()克冲上()场向敌军发 动进(),很快打()了敌人的进攻。2 2、搜集发明家发明的故事。 第二课时一、听写句子,引入文本 1 1、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 习了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下面老师 要考考大家掌握的怎么样?听写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2 2、反馈:打开书本,校对、订正。二、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1 1、出

9、示听写的句子: 坦克把盾的自卫、 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这句话中的反义词,圈出能解释课题中“集合”的一个 词。学生读句子,回答。提示:自卫一一 进攻;盾一一矛;合二 为一。2 2、师:把“矛”和“盾”这样一对矛盾的事物合二为一,怎么集合呢?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 2 24 4 自然段,读完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教师巡视指导。3 3、学生反馈(1 1)怎么集合? 指名回答。提示:发明家把“矛” 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具体做法是: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一一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 子

10、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师出示坦克的图片,简单介绍。(2 2)这样的集合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提示:“矛”和“盾”的集合实际上是自卫和进攻的集合, 既能很好的自卫,又能更 好的进攻,这可是“大显神威”。3 3、指导学生理解“大显神威”的 含义,读第 5 5 自然段,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明。学生读课文、回答。提示:19161916 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 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师:你能把大显神威的感觉读出来吗?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在读中领会“首次、吓得哇哇直叫、乱作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小朋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

11、大显神威的事物呢?学生回答口:“神舟”五号太空飞船、海洋馆的大神龟、我国奥运健儿4 4、师:发明家从“矛”和“盾”中得到启示,把“矛”和“盾”的 长处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从这个故事中,你是不是也悟出点什么呢?引导学生初步领悟道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三、畅谈感受,揭示道理 1 1、讨论交流,让学生 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2 2、师: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句话,想一想从中可以受到什么启发呢?你想到哪 些人,哪些事物? 教师可适当提示:充气雨衣、地下多功能车库、 双层公交车、节能型马桶、钻井工人的帽子、带橡皮头的铅笔、一个

12、 优秀的人 3 3、师: 请大家想一想, 我们生活中的事物还有哪些你 觉得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可以怎样改进,使之更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呢? 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教师鼓励有创意的想法。4 4、小结 师:同学们,社会在迅速的发展,人类时时刻刻在创造,在创造中发明, 也许正在勤奋学习的你就是将来的创造者呢!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 1、抄写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2 2、记下自己或身边的人留心周围事物、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事例。 设计意图:作业内容的开放,实际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给学生一 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能从课本中寻找答案,还会在生活中有 新的发现。板书设计 2

13、525、矛和盾的集合矛一一进攻一一枪口或炮 口矛和盾的集合 集合一一坦克 盾一一防守一一铁 屋 子 谁善于 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2626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要求 1.1. 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 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筋,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2.2. 根据思考、练习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3.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4.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 学重点 1.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 2.2.继续练 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 亚最后讲的话 教学方法:讲读法、启发式教学法

14、 教学时间:2 2 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事,往往有些小事 能给人以启示。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一个小木匣向 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的而又给我们启发的小故事。 1.1.教师板书课题,问: 谁的木匣?2.2.学生读课题。二、学生读预习,按预习要求,自 学生字 1.1.学生读预习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部分。2.2.学生划出这部分的要求。自学生字词。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段讲的是相同或相近的 意思? 3.3.自学生字。本课生字只有 5 5 个,请同学们自己按拼音读一 读,找出你认为最不好读的字音。这 5

15、 5 个生字分别属于哪种结构的字?填下列表格。4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 三、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暂不回答)四、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思考上面的问题。学生读后回答: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过了 4 4 年,科利亚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来,他 从中受到了启示。五、教师带学生读课文练习 2 2,明确分段依据(按 “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段。)教师板书。六、学生默读,划分段落 1.1.首先标出自然段。2 2读每个自然段,明 确每段的意思。3.3.复习学过的分段方法。 读自然段,明意思。 意 相近,并一起。意相异,就独立。4.4.按照“意相近,并

16、一起;意相 异,就独立”的方法将课文正确划分三段。第一段(1 13 3):讲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段(4 41212):讲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段(1313):讲 科利亚从中悟出的道理。 5.5.教师问: 为什么科利亚要埋木匣, 又干 嘛把它挖出来,从这件小事中,他又悟出什么道理了?我们先来看看 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他又是怎样埋的?七、学习课文第一段 1.1.教师让学生想一想: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在这一段的什么地方写 着呢?(第 3 3 自然段)学生读第 3 3 自然段。(1 1)为了躲避战争灾难, 东西多,不能都带走。 教师给学生简单介绍课文中的战争一一前苏 联卫国战争。19411941 年

17、 6 6 月 2222 日,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林 领导下英勇抗击,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前后差不多 4 4 年。这是场 正义的战争。(2 2)受到了妈妈的启示。学生读这段的最后两句话。问:“妈妈是怎么做的?(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进地里)科利亚是怎 么做的?(量了十步,埋下自己的木匣)妈妈走了三十步,而科利亚 为什么只走了十步?(因为他只会数到十,所以就量了十步。)科利 亚看妈妈这样做,他也学会了,照着妈妈的样子做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是个善于模仿别人,自己肯动脑筋的孩子,同时他喜欢自己 的事情自己做。)(3 3)学生概括说说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2.2.教师 问:他是怎么埋的?木匣里

18、都有什么呢? ( 1 1)学生读 1 12 2 自然段。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2 2)学生回答:他先挖坑,再把木匣放进坑里,然后盖上土,最后撒上细沙。教师问:什么叫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又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埋木匣时年龄很小。)(3 3)木匣里都有什么?(学生读)(4 4)“盖上土,撒细沙”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事认真仔细, 想得很周到。)八、学生有语气地读这段,而后回答:科利亚和妈妈 在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九、布置作业写生字新词;预习 第 2 2、3 3 段。第二课时一、继续讲读教师说:妈妈和科利亚在临走 时,分别把箱子和木匣埋在地里。 那事隔四年, 当法西斯被赶走后,他们

19、又挖起自己的东西来,他们挖到了吗?(挖到了)谁先挖到的?(妈妈)科利亚开始没挖到,后来为什么挖到了呢?妈妈为什么能很 快地挖着呢?学生读第二大段。1 1请一个学生读第二段,其他同学 思考:他的妈妈是怎样找到箱子的?挖到后,她说了什么?2.2.读妈妈说的话,体会其意思。 3 3“如果就”是一组关联词语,表示 的是假设关系,前者假设的情况,后者是假设情况的结果。前后要一 致。教师举例,学生仿教师造句。(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改期举 行。)4.4.科利亚开始为什么没找到,后来又为什么挖着了呢?“没找到仍然没找到”中“仍然”一词是什么意思?(还是、照旧)学生用“仍然”造句。 教师问:“当科利亚没找到自

20、己喜爱的木匣 时,伙伴们朝他笑,他说什么了?读他说的话。“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这句话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爱动脑筋,现在他已经发现问题了,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问:“科利亚只发现问题就完了 吗?(不是)他还在找问题的原因。在他找问题的原因时,作者用了 一连串的动词,请同学们用标出。”(丢、坐、摸、想)从这 几个动词中看出什么?(科利亚遇事多思考、动脑筋。)教师:科利 亚是怎样挖着的?(量了五步,找到了木匣。)“果然”一词什么意 思?(结果与预想的相一致,在意料之中。)学生用“果然”造句。 教师:科利亚埋木匣时走了十步,挖木匣时只走了五步,这是为什么? 学生读科利亚的话。思考:从这儿我

21、们知道科利亚怎样?(善于动脑 筋,善于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5.5.学生读第二段,概括 回答:科利亚为什么后来找到了自己埋下的木匣子?6.6.科利亚从这件小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读最后一段,理解他的这番话。教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师总结:事物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用 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动脑筋勤思考。 二、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 1.1.看板书总结内容。2.2.总结分段方法。3.3.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2727陶罐和铁罐教学目标 1 1 .会 认1010 个生字,会写 14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 气

22、、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2 2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3 .读懂课文内容,学 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4 4 .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 词句,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1 1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 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2 2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方法:合作教学法 教 学准备: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实物。课时安排:2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 时目标 1 1 .会认 1010 个生字,会写 14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 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

23、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2 2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3 .通过陶 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 不软弱。教学流程 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1 1 .出示陶罐和铁罐 的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以摸一摸。2 2 .学生说说陶罐的质地、特点,进行简单比较。3 3 .板书课题,指名学生齐读,学习生字“陶” 的音、形、义。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了解课文大意。1 1 .课件出示学生自读要求:(1 1)圈一圈: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2)画一画:用“ _”和“-”分别标记出陶罐和铁罐说的话, 同桌可以分角色读

24、一读。(3 3)想一想:把生字词语放到有关的句子中读一读,想一想它 的意思。(4 4)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的多。2 2 .学 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读后交流对上述问题的看法。3 3 .激励学生积极读书,展示自己的朗读。请 2 2 位同学分别读课文 1 1-9 9 自然段和 1010-1717 自然段。其它同学做评委,听后评议。4 4 .教师相机小结。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1 1 .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引导理解。 教师操作课件, 将这一段中的“骄傲”、 “奚落”2个词 语点红。 2 2 .课件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1 1)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通过联系上下

25、文、找近义词、找反义词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骄傲”、“奚落”、“懦弱”、“轻蔑”、“恼怒”。(2 2)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铁罐的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3 3)课件展示铁罐的话,学生表演朗读。注意学着铁罐的动作、神态读出“奚落”的语气。3 3 .教师启发学生理解陶罐的表现:面对铁罐的奚 落,陶罐是怎样的呢?( 1 1)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 (2 2)把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3 3)通过找近义词、找反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谦虚”、“争辩”。(4 4)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和睦相处(5 5)课件展示陶罐的话,同座互相配合读 一读,看能不能学着陶罐的神态、

26、动作读出它的谦虚克制。4 4 .课件展示对话。请 3 3 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1 1-9 9 自然段,读后评议。评 议后,同座再练分角色朗读。四、指导写字 1 1 .出示课文 1 1-9 9 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出课文中的词语。2 2 .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3 3 . .引导分组观察:“陶、 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 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4 4 .学 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5 5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6 6 .展示学生书写的字,互相

27、评议。五、实践作业 1 1 .和同学们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 2 .课外读文:骆驼和羊,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 1.了解陶罐、铁罐不同的结局,、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交流本文的读 书感受。2 2 .练习写字,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 累词语。3 3 .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组织 教学 1 1 .课件展示要求会认的 1010 个生字和 1 1-9 9 自然段要求会写的字, 指名学生认读。2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1 1-9 9 自然段。3 3 .教师小结过 渡:傲慢无理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我们来继 续学习本文的 1

28、010- 1717 自然段。二、师生合作学习课文第 1010- 1717 自 然段。1 1 .课件显示第 1010 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义词 来理解。教师引导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2 2 .许多年过去以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学生默读课文后同交流。3 3 .课 件出示对比表格。 陶罐 被人挖掘,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 铁 罐连影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子也没见到 4 4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也不见了。三、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 1 .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 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2 2 .鼓励学生畅所欲 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

29、。3 3 .口语交际: 我想对陶罐说:_。 我想对铁罐说:。_(1 1)学生选择一个 口语交际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请各组小组长组织。(2 2)全班交流。4.4.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我 们读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在学生交流感受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口语交际这一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四、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师小 结:本文通过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个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 理。类似的课文有很多:两只小狮子、小白兔和小灰兔.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课文吗?【在举例

30、中,学生获得了对本文写作方法更真切的认识,为以后的运用打下基础。】 五、练习写字,抄写词语 1 1.认读课文 10101717 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课件出示)2 2 .交流记 忆这些生字字形的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3 3 .练习用这些生字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左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4 4 .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 照,同桌比较检查,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5 5 .投 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6 6.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三 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观察字间架结构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所获得的东西,

31、比教师直接告诉要记得牢。每次都 这样训练,学生自学生字的本领会一天天增强。】 五、拓展练习,布 置作业1 1 .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 写课文中其它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2 2.用你喜欢的词语写几句人物 的对话,(可以写一写回家后与爸爸妈妈有趣的对话)注意要符合人 物的身份、性格。 板书设计 2727、陶罐和铁罐铁罐优点:坚固无 影无踪 缺点:看不到自己的短处 陶罐 缺点:易碎 安然无恙 优点: 宽容能正视自己的缺点 28*28*狮子和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鹿教材分析这篇略读课文讲 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平时,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

32、看细长的腿。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 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从狮口脱险; 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 挂住,险些丧了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 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 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 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先写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的两束美丽的角, 抱怨自己细长 的腿,接着写狮子扑来,细长的腿帮它脱离险境,而美丽的角差点让 它送了命。全文情节紧凑,前后对比鲜明突出,语言丰富优美,在生 动的故事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是

33、课文学习的重点; 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是课文学习的 难点。选编这篇课文, 一是要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 懂得故事中 所蕴含的道理;二是通过自读自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 2、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 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教学方法:自学法、启发式教学 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 1 1、今天,老师带来 了一位动物朋友,瞧,它来了(课件出示:小鹿)2 2、谁来夸夸它。 3 3、师:多美的小鹿呀,我们

34、来看看小鹿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吧?出示:“啊! 我的身段多么匀称, 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 好像两束美丽的珊 瑚! ”(生齐读)师板书:角 精美别致 4 4、师:可小鹿对自己的腿 不太满意一一 出示:“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 丽的角呢!”(生齐读)师板书:腿 太细难看 5 5、师:当经过一件事后,小鹿对他的角和腿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示:“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齐读, 师板:差点送命 狮口逃生 6 6、师: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小鹿改 变了自己的看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 狮子和鹿 的故事。 板书课题狮子和鹿 ,齐读。二、整体感知 1 1、赶紧打

35、开书,认真地读吧。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出示要求:2 2、自由读课文,在拼音的帮助下把课文读正确。 3 3、读 完后想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小鹿改变了看法? 4 4、检查词语,出示欣赏匀称精美别致抱怨难看撒开挣脱狮口逃生 5 5、反馈: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小鹿改变了看法?谁能选用老师黑板上的词语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提示,指导说一一生再自由说说 丛林中,一只漂亮的鹿对着池水欣赏自己 _的身段和_的鹿角,抱怨_的腿。而当凶猛的狮子扑来时,却是鹿那 _ 救了他的命。 师:这只鹿啊,觉得很美丽的是一一(自己的角),它 可喜欢了,认为难看的是一一(自己的腿)。读读课文的 2 2、3 3、4 4 自

36、 然段,找一找,你从哪儿看出鹿喜欢自己的角而不喜欢腿?三、细读故事,知鹿。 根据学生反馈,品读重点句。1 1、抓“欣赏”,感 受鹿角的美丽。出示: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 我的身段多么匀称, 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 好像两束美丽的珊 瑚! ”A A、指名读。B B、他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珊瑚)C C、扣“啊”, 读出小鹿的赞美。(感受不同,读法也不一样。)D D、指导朗读。师: 小鹿,当你发现你的角如此美丽,你的心情怎样?(兴奋、惊讶)师: 那你就兴奋地夸夸自己吧! 师评价:啊,老师听出了你是发自内心 的喜欢自己的角。“多么多么”两个多么, 小鹿真喜欢自己 呀! E E、

37、齐读。师:小鹿可喜欢这两只美丽的角啦!可四条腿他就一一 不喜欢了。2 2、抓“难看”,感受鹿腿的难看。出示: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仅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 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A A、指名读。B B、你听懂小鹿的意 思了吗? a a扣“唉”,读出小鹿的抱怨。b b 抓提示语,读出鹿对腿 的不满意。 师评价:瞧你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这就是抱怨。谁 也来抱怨一下。3 3、改变看法 A A、师引读第五自然段。就在他抱怨的 时候,B B、看过动物世界吗?(看过)那老师今天就给大家上演 一场动物世界里的雄狮捕食,请大家闭上眼睛,跟随着老师的解说展 开想象。C C、同

38、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者感受到什 么呢?(生:我看到了头凶猛的狮子像我扑来。我的心怦怦地跳, 很紧张,感觉狮子就要吃了我了。)D D、多紧张的场面,现在把这段里的“鹿”换成“我”,请大家把自己置身于这茂密的大森林里,凶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猛的狮子正在后面追着你,试着读读这段。E E、学生们自己试读。F F、师:哪只小鹿来给我们讲述这段惊心动魄的逃离记?G G、经过这件事情,鹿的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H H、是呀,危急时刻,小鹿就是靠他有力、灵活、快速的腿躲过了这一个劫难,此时此刻,小鹿 又会对自己的角和腿说什么呢? 出示 鹿对着美丽的角说:“。” 鹿对着细长有力的腿说:“。”

39、I I、小结:是呀,孩子们,就像你们刚才说的,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们不能随便的否定它们。而鹿也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它跑到小溪边, 停下脚步, 他叹了口气,说: (出示齐读)“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四、明白寓意,拓展推荐 1 1、师:小鹿回到家里,把自己今天的遭遇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对它说:“既 然这美丽的角差点儿让你送命, 那干脆把它锯掉算了。 ”同学们, 你 们觉得呢?2 2、师:小朋友,生活中,你是否曾经讨厌过什么东西或 什么人吗?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联系生活谈一谈)3 3、小结: 正所谓“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世界上十全十美的

40、东西是不存 在的,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忽视它的短处, 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 定它的长处。(出示,齐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 得益彰” 4 4、师:同学们,今天学的这个有趣的故事,来自伊索寓 言,这本书里还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呢,读完它你会汲取许多人 生的智慧。板书设计鹿角一一美丽(挂住树枝)险些送命狮子和 鹿鹿腿一一难看(有力) 逃生狮子和鹿 教后反思 这节课因是略读课, 所以我就放手让学生自 已读,要求读准读通,读出问题,读出自已的感受,给了学生足够的 时间读后,让学生说说自已的启示,并根据课文中的道理,联系生活 中的实际例子来讲一讲。学生各自发表了意见,有的学生说自已明白 了

41、,好看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有用的,不好看的东西并不是没有用的。有的学生说明白了好看的东西有时也会变得十分令人讨厌,不好看的东西有时却会使自已有所成就。更有一个同学覃素垠说自已明白了,一个人长得虽然漂亮,但有时并不一定美,要看他的心是不是也很好,是不是能为大家做好事。同学们更总结了“有毒的蘑菇往往是漂亮 的”。不管做什么都不能只看外表的。看来我们从课文里确实是能教 学生学会很多东西。同时我也突然有了一个计划:现在市面上虽然有 很多儿童读物,但很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多内容却并不能引导学生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我想为我的学生们多写一些这样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慢慢学会做 人。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

42、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 能在日 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培养口语交 际能力。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 能力。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 言。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 8 8 个生字。读成 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 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1.1.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 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2.2.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 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 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 中

43、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写有“日积月累”里内容的小黑板。教师准备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的资料制成课件。教师准备“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最佳表达奖”的奖 状。教师准备一本孙幼军写的小猪唏哩呼噜的书。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事例导入,引出话题。a a .课件展示事例。要 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 再用剪刀仔细 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 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 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 点有可能成

44、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 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 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 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 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 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 而锁舌却改成方 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 关门照样方便, 但由外往里撬门, 由 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b b .学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

45、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c c .教师小结,弓 I I 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 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 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 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 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 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 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 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 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 可以 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46、在小组讨论过程 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 说话通顺、 连贯。 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 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 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 颁发奖状。第二、三课时 习 作交流故事,激发兴趣。a a .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课 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 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简要地说说大概,然后选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讲。b b .小组交流。c c.全班交流。d d .教师挑选小猪唏哩呼噜书里的一段故事读给 大

47、家听。点拨角度,开阔思路。a a .教师结合同学交流的故事及 小猪唏哩呼噜的故事加以点拨。看作者抓住了这种动物的什么特 点展开想象的,拓展学生思路。b b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图片和 资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选择动物,编写故事。a a .学 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b b.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学生 把自己写好的故事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 的长处,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 “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一谦

48、虚 懦弱一勇敢 丑陋一美丽 愚蠢一聪明 学生小声读一 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 思相反的词。读读背背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 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 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 背背口,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 人合作背。集体读、背。 连连认认 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 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 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 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助。 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 语。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第五课时 成语故事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 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 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