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15届高三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7611400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京市顺义区2015届高三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5届高三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5届高三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北京市顺义区2015届高三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顺义区2015届高三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顺义区2015届高三第一次统练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题。【材料一】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取字原属贵族特权,后来成为知识阶层的事。宋代还不准下层人取字。到明清时代,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几乎无人无字。尽管也遭到士大夫的抨击和嘲讽,但取字的习俗,仍然普及开来。先秦时代,字是行冠礼时由选定的嘉宾给起,后世不举行冠礼了,字则改由师长或其他通文墨的人给起,而且也不一定到成年才起,很可能是小名、大名和字一同起的。当然,也有成人之后才请人起字的。上古贵族女子,原本也起字。礼记曲礼:“女子许嫁,笄而字。”是说女子成

2、年许配人家时,把垂发挽起来,用笄别住,并给她取字。这一礼制,秦汉后没能承袭。虽然上层妇女有的也有名有字,但不一定“许嫁笄而字”。女性一般自幼至成年,只有一个小名(闺名)。不过,这一礼制虽未推行开,却在汉语中留下许多成语,如说女子已有婆家,叫“已字”“已字人”;没找婆家,称“待字闺中”“未字人”“未字”。后世取字,有许多是引经据典。如唐代陆羽字鸿渐,取自易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宋代楼伯圭字禹锡,出自书禹贡“禹锡玄圭”。名字的组合方式,自古及今,当不下几十种。习见而常用者,约为以下八种。第一、同义相协。名与字为同义词,二者相为辅佐,互作解释。如宋欧阳修字永叔,广雅:“修,长也。”说文:“

3、永,水长也。”第二、反义相应。名与字皆为反义词,二者对立相应,各从反面作解。如孔子弟子曾点字皙,说文黑部:“点(繁体作“點”),小黑也。”,“皙”,意为洁白,点、皙相对。第三、连类相及。义类相近或相似,因甲而及乙。三国孙策字伯符,策、符皆为信物,只形制与用途不一。第四、景仰前贤。因为倾慕前代圣贤,向他们看齐,于是就袭用其名字。汉司马相如字长(zhng)卿,史记说他“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蔺相如为赵国上卿,故以“长卿”为字。这既表示蔺相如的身分,也体现了司马相如建功立业的愿望。北齐颜之推字介,是拆春秋晋国介之推的姓名以为名、字。据左传,晋文公封赏随从逃亡的群臣,介之推不去述功,文公也未加封

4、赏,介之推遂携母隐居绵山。后文公以焚山方式欲使出山,介之推不出,遂烧死于绵山。第五、概括经义。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东汉时,儒家典籍便成了家喻户晓的课本了。人们逐渐就都从儒家经典中选取名字。汉末三国已渐成风。自南北朝而唐宋,而元明清,士大夫名字取于儒家经典者触目皆是。如唐白居易字乐天,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哀公问:“不能安土(意为“居易”),不能乐天。”第六、使典用事。这种名字组合方式,先秦没有,两汉也少见,唐宋才多起来。它取材于史传载记,诸子百家之书。有的与袭用经文相似,但大多含有故事情节。如唐李商隐字义山,史记伯夷叔齐列传载,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左右欲兵之。

5、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商隐,即谓殷商之隐者,义山,即谓“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第七、崇奉宗教。唐王维字摩诘,维摩诘,佛家菩萨名。旧唐书文苑传下王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因崇佛,故拆菩萨名为名字,以示皈依。第八、采撷名篇。采撷名篇佳作中的警策以为名字,南北朝时已很常见,至明清而大行。如明代胡东皋字汝登,出自陶潜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 。”清朝张孟词字腾蛟,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 。”孟,表示长幼次序中排行老大。名字组合方式,不止上述八种,但常见而比较复杂的,大致如此。(取材于吉

6、常宏中国人的名字别号)1.下列加点字在【材料一】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男子二十冠而字 五行八作 皈依A.gunzubn B. gunzuguC.gunzubn D. gunzugu2.依据【材料一】文意,写出钱锺书围城主人公“方鸿渐”、北大教授“裘锡圭”名字的出处。(2分)3.依照原文,把【材料一】中划线部分补充完整。(4分)4. 【材料一】中提到介之推,下面与之有关的民间传统节日是(2分)A.元宵节 B.寒食节 C.端午节 D.祭灶5.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意味着起字一定要到男子20岁。B.“待字闺中”,是说女子尚未成年,还没有取字

7、,同时也意味着没有婚配。C.司马相如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因为他仰慕蔺相如,才改名相如,字长卿。D.由于儒家典籍家喻户晓,老幼皆习,所以古代文人名字都取义于儒家经典。6.宋代词人秦观,字少游,据【材料一】中“连类相及”方式,从他的字断定,“观”应该读 。(写出拼音,2分)阅读“材料二”及“链接材料”,根据要求,完成711题。【材料二】古人一般都有名有字,那么名和字的用途有何不同?什么场合称名,什么场合称字;对什么人称名,对什么人称字,这在古代是很有讲究的。若不论场合、身份、对象,任意而用,将十分难堪。从命名取字上说,名是由长辈所起,行于家庭之内。字是行冠礼时由嘉宾所起,意在“敬名”,是行于外的。

8、由此便形成两个原则:名是尊长所叫,或用于自称;字是给外人叫的,不能用于自称。但其中情况也比较复杂,还须进一步讨论。第一、自称称名。总的说是自称称名,但还要看是对谁,不是对谁都称名。(1)对君父自称。封建时代君父一体,儿子在父亲面前,臣子在君主面前,或对天子的使者,都要称名。在君主面前,不但自称要称名,在提到其他人的时候,也得称名,即便涉及自己的长辈先人,都要直呼其名,说“臣父臣某某”“臣大父先臣某某”。(2)对尊长自称。对君父自称名,推而广之,对位尊者,对家族亲戚中的长辈,都要自称己名,以示尊敬。如大诗人李白,出川之后,在荆州时想得到刺史韩朝宗的提拔,便写了有名的与韩荆州书,开头就说:“白闻天

9、下谈士,相聚而言曰” (3)对朋友自称。古代文人与朋友交往,不论对方年纪长幼,自称时都要称名,不像后来俗文学中所写,年长者自称“愚兄”,年幼者便叫“贤弟”。不论年龄,甚至同族兄弟,年长者也自称名。(4)尊长自称。尊长对卑幼者自称名,源自上古。论语中,孔子与弟子们谈话,都自称名,如述而“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季氏“丘也闻有国有家者”,都是自称名。但是,家庭直系尊长,如父亲、祖父对儿孙是没有自称名的,甚至印章使用,也是如此。1949年前,长辈给晚辈写信,结尾都不具名,只写“父示”“祖字”“伯父手书”或也“伯父某某”“叔某”。第二、称人用字。古人在交际中都是称人之字以敬其名。不过当时等级森严,

10、礼节繁杂,就是称字也要看对象,也有许多讲究。(1)平辈之间称字。亲友中同一辈分的,原则上都称字。孔门弟子彼此间都称字。对朋友不能呼其名,这是传统的礼仪准则,除非对方没有字。许多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常常忽略这一点,实在欠妥。兄弟之间也以字相称。兄对弟,对称或叙述过程中都可以;弟对兄,一般只用于叙述时称呼。(2)尊长称卑幼者。身分地位高的对身分地位低的,年长的对年幼的,为表谦敬,也须称对方的字。亲友中长辈对晚辈称字,比较常见,但父祖对儿孙称字罕见。(3)关于称尊长的字。先秦有称尊长字的,如孔门弟子常称老师“仲尼”。但这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往往遭人非议。父祖之名固不能说,称字也行不通。有了别号之后,多

11、称父祖的别号。君主的字是不能叫的。今天许多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让剧中人物直呼其君主之名,实在缺乏历史文化常识。此外还有一种“谥号”,是人死后由朝廷(官谥)或门生后辈(私谥),按照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韩愈官谥“文”,范仲淹官谥“文正”,又如陶潜,又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靖”表示保护、保卫,而“节”则表示节操,称靖节先生,也是一种敬称。链接一: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

12、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链接二:水浒第三十九回和第四十回写吴用为救宋江脱离江州之危,命萧让摹仿蔡京笔迹给蔡京之子江州知府蔡九写了一封信,盖上金大坚摹刻的“翰林蔡京”四字印章,要戴宗带回江州,信中命蔡九把宋江押送汴梁,这样,就可以在路过梁山时,搭救上山。戴宗走后,吴用猛然想起信中印章有个老大的破绽,不但救不成宋江,反会拖累戴宗受苦果然,戴宗一到江州,就被机警狡诈的黄文炳一眼看穿图章的破绽。7.对【材料一】【材料二】中涉及的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的诗歌如忆江南春夜喜雨琵琶行等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B.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13、的领袖,其散文写得婉转流畅,富有情致,其中醉翁亭记秋声赋是其代表作。C.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经典。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誉。他的诗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着盛唐诗歌的最高艺术成就。8.结合【材料一】判断,“链接一”中宝玉给黛玉起字的方式是(3分)A.反义相应B.使典用事 C.崇奉宗教 D.景仰前贤9.结合【材料二】,说明“链接二”中金大坚所刻图章的“破绽”所在。(3分)10.假如你穿越为陶渊明家僮,见到主人时,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知识,下列称呼最合“礼”的一项是(2分) A.陶潜 B.陶渊明 C.靖节

14、先生 D.元亮先生1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朱熹字元晦,“晦”意为昏暗,与表示光明的“熹”对立,名、字“反义相应”。B.周瑜字公瑾,“瑜”“瑾”均为美玉,成语“怀瑜握瑾”可证,名字属于“连类相及”。C.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对他的弟子,只应称其字,而不宜直呼其名。D.某三国题材的电视剧中,事于东吴的诸葛瑾命孔明“见过吴主孙权再来叙话”,失礼。二、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15题。共16分。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注】二月二日

15、:蜀地以此日为踏青节。元亮井,陶潜:“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作者称“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意指难以归隐躬耕。亚夫营:汉代将军周亚夫,曾屯兵于细柳,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游人:作者自指。12.盛唐有“大李杜”,指李白、 ;晚唐有“小李杜”,指本诗作者和 ,小杜的泊秦淮被清代沈德潜称为“绝唱”。最后两句是:“,。”(4分)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踏青时间地点和印象,虽是冷风,但旭日温暖,到处充满暖洋洋的春意。B“花须”即花蕊,因花蕊细长如须;“柳眼”即柳叶的嫩芽,因嫩芽如人睡眼方展。C“万里”“三年”,表面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

16、,实抒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D“风檐雨夜声”是写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这里是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凄切。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东风日暖”和“闻吹笙”,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江行踏青的感受。 B“无赖”本指人狡狯多诈,此指花开、柳舒实属假象,具有欺骗性。 C“元亮井”“亚夫营”,均用典故,随手拈来,信口道出,不着痕迹。 D“新滩流水”仿佛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是作者内心独特感受。15.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倍增其哀乐。”本诗则是以乐境反衬愁思 ,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1题。共21分。论梁元帝读书江陵

17、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有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帝哉?”此非知读书者之言也。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非破万卷而不能。于其时也,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披,疲役于此,义不能振,机不能乘,则与六博投琼、耽酒渔色也,又何以异哉?夫人心一有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且为大惑之资也,况百家小道,取青妃白之区区者乎?或曰:“读先圣先儒之书,非雕虫之比,固不失为君子也。”夫先圣先儒之书,岂佛徒之言

18、,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也;察其微言,以用其精义也。乃善读者有得于心而正之以书者鲜矣,而如太子弘之读春秋而不忍卒读者鲜矣,而如穆姜之于易,能自反而知愧者鲜矣。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志定而学乃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惠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元帝所为至死而不悟者也恶得不归咎于万卷之涉猎乎?儒者之徒,而效其卑陋,可勿警哉?(取材于清王夫之论梁元帝读书)注释:六博投琼:古赌博游戏。 取青妃白:比喻卖弄文字技巧。1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

19、一项是(3分)A.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 夸:夸耀B.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 锢:禁锢C.迷影迹而失微言 微言:不重要的言词D.能自反而知愧者鲜矣 自反:自我反省1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则与六博投琼、耽酒渔色也,又何以异哉那和沉迷于赌博,喝酒,美色,又有什么不同呢?B.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那就不奇怪从事“致良知”之说的学者,会群起而斥责了。C.乃善读者有得于心而正之以书者鲜矣善于读书而有心得,又能以书导正的人则很新鲜。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十五岁立志发奋学习。18.作者认为梁元帝读书存在的问题有:;。(2分)19.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是(2分

20、)、。20.本文关于读书的观点,今天还有其现实意义,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6分)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志 定 而 学 乃 益 未 闻 无 志 而 以 学 为 志 者 也 以 学 而 游 移 其 志 异 端 邪 说 流 俗 之 传 闻 淫 曼 之 小 惠 大 以 蚀 其 心 思 而 小 以 荒 其 日 月 元 帝 所 为 至 死 而 不 悟 者 也 恶 得 不 归 咎 于 万 卷 之 涉 猎 乎?四、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2227题。另一种纪念碑 现在,大凡到湘西凤凰县一游的人,都是为了沈从文先生而来的。沈先生是凤凰人,沈先生的故居和

21、墓地都在凤凰县城。“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沈先生没有战死在沙场。其实,沈先生也没有回到故乡。他遥远地死在一个叫做北京的喧嚣的大都市里。当年,一个二十岁的士兵为旧生活所窒息,被新生活所感召,突然决定放下枪,拿起笔,要以文学闯天下,他所到的第一个城市就是北京。这个一文不名的青年,在自己的文学梦中几乎冻饿而死,但这个顽强的青年终于在绝境中立定了脚跟,并且终于在文学的山冈上留下一片美丽的森林。这个闯荡了世界的青年终于又死在北京。回到故乡的不过是先生的骨灰。一段迂回的山路,一片逼仄的台地,一块自然坠落的石头,石头略微凿磨的平面上是沈先生的笔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22、。这些话和这石头面对着已经有些污浊了的沱江,一座旧石桥,和一些已经破旧不堪的吊脚楼。在这些话和这石头背后的山坡上环绕着零乱却又茂密的草木。沈先生的大部分骨灰撒进沱江了,只有几块骨由沈先生的孙子亲手埋在这石头下面的。 沈先生在凤凰城里长到十五岁,而后从军,又在沅江、辰水之间浪迹五年。此后,湘西的山水就再也关不住一个年轻人的心了。可这二十年的人生成了沈先生文学创作的源泉,他那些所有最深沉最美好的文章,都是从湘西的江河里涌流出来的。这个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留过洋,没有任何文凭学位的湘西赤子,竟然做成了一件伟业:他用湘西的河水滋润了在一派酷烈的“西风”中枯萎断绝的中国诗魂。有了他的从文自传,有了他的湘行

23、散记,有了他的边城和长河,中国人枯叶一般飘零的诗情,终于又有了一片水意深沉的沃土。再过许多个世纪,当人们回过头来打量中国传统文化分崩离析的过程,当人们辨别中国人的生命样式和别人有什么不同的时候,沈先生留下的这一片美丽的森林,是会叫人惊奇和赞叹的。大概是因为沈先生盎然不绝的诗意吧,他竟然在许多时候,在许多人那里被误解成是一位,而且仅仅是一位传统的“田园诗人”。许多人把“美化落后”“诗化麻木”的批评放在他的名字上。我一直不解的是,怎么会有这么深的误解和误读。别人不懂也就罢了。难道我们这些中国人也真的再也听不懂中国诗人的歌哭和咏叹了吗?难道历史的风尘真的把我们埋葬得这么深这么重了吗?以致我们竟然听不

24、懂一个肝肠寸断的柔情诗人的悲鸣?以致我们竟然看不见,在夕阳落照下的那样一种悲天悯地的大悲哀?“于是,我就在道尹衙门口平地上看到了一大堆肮脏血污的人头。还有在衙门口鹿角上,辕门上,也无处不是人头。”“我那时已经可以自由出门,一有机会就常常到城头上去看对河杀人。每当人已杀过不及看那一砍时,便与其他小孩比赛眼力,一二三四屈指计数那一片死尸的数目。”“但革命在我印象中不能忘记的,却只是关于杀戮那几千农民的几幅颜色鲜明的图画。”(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这个世界上可有一个摆满了人头和尸体的“世外桃源”吗?而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这“几幅颜色鲜明的图画”,是所有那些潮湿的吊脚楼,雾气迷蒙的河水和夜幕上闪烁的星

25、星们的背景,所有那些妓女、船工、士兵和农民们的故事,都是在这样一种深重到叫人透不过气来的底色上描绘出来的。走出湘西对于沈从文不仅仅是一次旅行,而是一种对新生活和新精神的追求,是一场再生。这个秉承了新文化运动洗礼的湘西人,以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家乡时,就诞生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这一片最深沉也最美丽的森林。中国诗歌所最为崇尚的“神韵”和“意境”之美,在这片森林中流变成为一种不可分离的整体呈现。这是中国诗的传统向现代散文文体一次最为成功的转变。而 (充斥、弥漫)在这些美丽的文字背后的,是一种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对于生命沉沦的大悲痛,和对于无理性的冷酷历史的厌恶。在这肝肠寸断的痛惜的背后,是一种人

26、的觉醒,是一种现代人格的建立。对此,沈先生自己说过一句肺腑之言:“写它时,心中充满了不易表达的深刻悲痛!”所谓“大音稀声”,所谓“有大美而不言”。不像当时的一些作家们那般浅薄直露地“噫!噫!啊!啊!”,未必就不懂得痛苦,未必就没有深刻。事实上,这正是沈从文先生不为潮流所动,独到而深沉的追求。一个能和时代风格相 (抗争、抗衡)而独立于世的作家必定是大家。在当时那一派峻急、坚硬、浮躁的白话“国语”的主流中,沈从文的从容沉静和优美大度尤其显得殊途一致。在沈从文诗意神话的长廊中,边城无疑是最精美的篇章。那是关于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和一只狗的童话。随着一幅幅或浓或淡的画面从眼前消失,在你整个的身心都得到

27、深沉的舒展之后慈祥的祖父去世了,健壮如小牛的天保淹死了,美丽的白塔坍塌了,姑娘的情人出走了,“也许永远不回来了”,善良天真的翠翠,在挣扎不脱的命运中再一次面临了母亲的悲剧,翠翠那一双“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不得不“直面惨淡的人生”。溪水依然在流,青山依然苍翠如烟,可是一个诗意的神话终于还是破灭了。这个诗意神话的破灭虽无西方式的剧烈的戏剧性,但却有最地道的中国式的地久天长的悲凉。如果说沈先生的文字流露出了某种“世外”的意味,那也是因为湘西这块土地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世代杂居之地。这是一块不曾被正统的儒家文化彻底同化的土地。这块土地曾无数次对中原文化以死相拼,才保持了自己的“率真淳朴”“人神同在”和“

28、悠然自得”。也正是这一脉边缘的“异质文化”,成就了沈从文的独特。也正因为这个产生于中国本土的独特性,又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沈从文先生才有可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对于中国诗歌的承接和转化。随着新文化运动狂飙突进的喧嚣声的远去,随着众声喧哗的“后殖民”时代的来临,沈从文沉静深远的无言之美正越来越显出超拔的价值和魅力,正越来越显示出一种难以被淹没被同化的对人类的贡献。在世界性的文化大潮的交汇和吞没中,在难以言说的沉沦和阵痛中,这是一次边缘对于中心的拯救,这是一次弱势对于强势的胜利。总会有那么一天,总会有越来越多的精神的成熟者,听懂了一个肝肠寸断的柔情诗人的咏叹。总会有那么一天,总会有越来

29、越多的纯美的寻觅者,读懂了一个悲悯的智者地久天长的书写。站在沈先生这块天然未凿的石碑面前,沈先生微含笑意的脸从斑斓的石纹中显现出来,有谁能读懂困顿在那些苍老的皱纹里的创痛和沧桑?做为文学家的沈从文最终还是没有能走到底,来到新中国的沈先生,与大部分从“旧社会”过来的知名作家一样,在一片“旧社会的渣子”“新时代的落伍者”“腐朽的资产阶级”的谴责中,无奈地放下了手中的笔。他的后半生虽然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那样的煌煌巨著问世,但那已不是文学。留在这里的这块石头,不过是一个跋涉者骤然止步的记录。其实,沈从文先生又何需一块石,何需一座山,何需一条河来为自己的不朽做纪念呢?只要打开他的书,你就能走进他那一片无

30、比深沉又无比美丽的森林。让我们向这片森林深深地鞠躬吧! 2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A. 充斥 抗争 B.弥漫 抗衡C. 弥漫 抗争 D.充斥 抗衡23.文中黑体字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 一文不名 B. 分崩离析C. 刻骨铭心 D. 殊涂一致24.根据文意,题目“另一种纪念碑”是指(3分)A. 沈从文故乡湘西的美丽风景 B. 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C. 沈从文先生风格独特的作品 D. 沈从文先生伟大的人格2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是故乡湘西独特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与地域文化成就了沈从文先生独特的文学创作风格。B.沈从文先

31、生与传统的“田园诗人”最大的不同,是他的作品在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画卷背后蕴含的强烈的悲悯情怀。C.沈从文先生继承了中国诗歌崇尚“神韵”和“意境”之美的传统,并成功地将它运用到现代散文文体的创作中。D.文章肯定了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成就,但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他主动放弃文学创作而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不满和惋惜。26.结合全文来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这一片最深沉也最美丽的森林”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27.结合语境,写出划线语句“这是一次边缘对于中心的拯救”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6分)28.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中说,湘西这块土地成就了沈从文的独特。请你结合读过的作品(如

32、老舍、孙犁、汪曾祺等),选择其一,简要说明作家所处地域与其创作的关系。(6分)五、本大题共2道小题,共60分。29.微写作(10分)仔细观察下面漫画,在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里画V),按要求作答;不少于150字。 向你的同学转述这组漫画的内容。要求具体、形象、生动。写出这组漫画说明的道理,带给你什么感悟?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假如你是画中人,请写出你在整个事件过程中的内心感受。要求感情真挚,富有个性和文采,可以写成诗歌。30.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里画V,然后作答),按要求作文。(5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生活进入互联网时代,每一个账

33、号,都是一个小小的媒体。人人都可能有麦克风,人人都可以是记者,人人又都是主编,是新闻传播者。我们可以发微信、转微博、评新闻不同的信息、观点、态度,在互联网上汇成了信息的海洋。面对汹涌而至“自媒体”时代,你想到了什么?产生了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早在1986年,意大利记者卡洛佩特里尼就发起了“慢餐运动”。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曾在书中提问:“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阿尔卑斯山谷中,在一条风景极佳的大路上,有一条标语:“慢慢走,欣赏啊!”以上材料引起你哪些联想?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

34、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顺义区2015届高三第一次统练 语文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题。1.(2分)B2.(2分)方鸿渐用的是易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裘锡圭用的是书禹贡“禹锡玄圭”3.(2分)临清流而赋诗 孟学士之词宗4.(2分)B5,(3分)C6.(2分)gun7.(3分)A8.(3分)B9.(3分)参考答案:金大坚图章刻的是“翰林蔡京”四字,直系尊长如父亲、祖父对儿孙是没有自称名的。(水浒原文:“父寄书与子,须不当用讳字图书”)10(2分).D11.(3分)C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5题。共16分。12.(4分)杜甫、杜牧。“商女不知

35、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3.(3分)A14,(3分)B15.(6分)诗人在首联联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是以乐境写哀思,反而使愁情更浓。(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意思对即可)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1题。共21分。16.(3分)C17.(3分)C 18.(2分)片面追求形式;沉溺于书籍而置国事家事于不顾19.(2分)修身治人;用其精义20.(6分)面对书籍的海洋要学会辩别挑选,不能沉迷在某些“精神鸦片”般的糟粕书籍中;读书要学以致用,要为社会实践服务;要有利于我们在生活中立身为人,要有

36、益于社会。(意思对即可)21. (5分)答案:志定而学乃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惠/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元帝所为/至死而不悟者也/恶得不归咎于万卷之涉猎乎?四、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22.(2分)B23.(2分)D应为“卓尔不群”。殊途一致,本指由不同途径达到同一目的地,后比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结果,同“殊途同归”。但从上下文语境来看,这里是赞扬沈先生的创作在同时代的作家中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强调的是不同。24.(3分)C25.(3分)D提示:沈从文先生放弃文学创作是被迫的,作者为他的遭遇感到惋惜和悲愤。如果有不满,也是对那个时

37、代的不合理的文艺政策不满。26.(4分)示例:(1)取材湘西,富有诗意;(2)暗含悲痛,悲天悯地;(3)从容镇静,优美大度;(4)超然世外,率真自然。(意思对,答出两点即可)27.(6分)答案要点:“边缘”:被大多数人抛弃了的中国文学传统;“中心”:西化了的文学创作风格;(在新文化运动大肆批判传统文化,全盘西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学注重诗情、从容沉静和优美大度的传统已经被大多数作家抛弃,处于弱势地位;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使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得以保留并发扬广大,和同时代创作上西化了的文学作品相比,越发彰显其出独特的价值。意思对即可)28.(6分)提示:只要能就某一作家的作品和他所处地域的文化特点的联系

38、进行分析即可。例如萧红的生死场与东北文化、老舍的作品与北京地域文化、汪曾祺的作品与江南水乡的地域文化、孙犁的荷花淀与白洋淀地域特点等。观点清楚,能结合作品具体内容加以分析,视语言水平酬情给分29.略30.略参考译文 : (梁武帝承运三年)江陵沦陷,元帝烧掉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有人问他,(为什么要焚书)他回答说:“我读书万卷,还落得今天的下场,所以把书烧了。”有厌恶元帝不悔恨自己治国不仁,而归罪于读书的人说:“书哪里对不起元帝呢?”这不是懂得读书的人所说的言论。元帝自取灭亡,固然不是因为读书的缘故,而也未尝不是因为读书所导致的。拿元帝所著述的文章来看,收集华丽的史料典故,用来夸耀自己的博学,认为自

39、己是读破万卷书,才有今日的成就。而当时,元帝被叛贼挟持,国家面临灭亡的危机,而元帝早晚苦读,乐此不疲,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那和沉迷于赌博,喝酒,美色,又有什么不同呢?人心一有沉迷依赖,则圣贤的训典,就足以禁锢志气,只有咬文嚼字专在文字上下功夫,得到了小知识而一忘了大道理,被文章典故迷惑而遗漏了隐微却又寓含精义的言论,这就是“大惑不解”者的借口,况且百家小道,就像青色白色相配的绘画小技巧,小小的文字技巧,对国家人民毫无帮助。 有人说:“读先圣先儒的书,不是雕虫小技,实在不失为君子。”先圣先儒的书籍,岂是像佛教的言论,只要每天书写诵读就会有功德的吗?读书观察分析字句,就自命为君子,无怪从事

40、“致良知”之说的学者,会群起而斥责了。那么应该怎么读书呢?明白人生的大道理,以确立修己治人的本体,观察隐微精义的言论,以之达到善于精通事理,心领神会的地步,而将之付诸实用。善于读书而有心得,又能以书导正的人很少,如太子李弘读春秋左传上记载臣弑君而不忍心读下去的很少,如穆姜命卜史占卦,能自我反省而知道惭愧的人也很少了。 所以孔子曰:“我十五岁立志向学。”心志坚定学问才能精进,没听过胸无大志而以学为志的。以求学游移心志,异常邪恶的学说,粗俗的传说,放荡散漫的小聪明,严重的会腐蚀人心,小则浪费时间,元帝的所作所为至死都不觉悟啊!哪里能不归罪涉猎了万卷的书籍呢?一般的学者,却效法其卑陋,怎么可以不加以警惕呢? 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