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答案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57611399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第 1-21-2 章1 1 .什么是化石,标准化石,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哪几种?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物活动痕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石。化石保存类型有: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2 2 .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为(结构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生物类型由低等到高等)、(生活环境由海洋到陆地、空中和海洋)。3 3 . .就控制物种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而言,(遗传、变异)提供物质基础,(隔离)提供条件,(自然选择)决定物种形成方向。4 4 . .生物绝灭的方式有多种,

2、恐龙的绝灭属(集群灭绝)。5 5 . .如何区分原地埋藏的化石与异地埋藏的化石?答:原地埋藏的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性,生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而异地埋藏的化石会出现不同程度破碎,且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具有一定的定向性6 6 . .石化作用过程可以有(矿质充填作用)、(置换作用)和(碳化作用)三种形式。7 7 . .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可分为(底栖)、(游泳)和(浮游)三种类型。8 8 .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取决于生物类别、遗体堆积环境、埋藏条件、时间因素、成岩作用条件。并非所有的生物都能形成化石。古生物已记录 131

3、3 万多种,大量未知。现今我们能够在地层中观察到的化石仅是各地史时期生存过的生物群中极小的一部分。9 9 .什么是重演律?什么是化学(分子)化石?重演律一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短而快速重演化学(分子)化石:分解后的古生物有机组分(如脂肪酸、氨基酸等)残留在地层中形成的化石。1010 .印模化石与印痕化石如何区别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包括:外模、内模、复合模。)外膜反映原来生物硬体外表形态及结构,内膜反映硬体内部的构造。印痕化石:生物软体陷落在细粒的碎屑物或化学沉积物种,在沉积物中留下的印痕经过成岩作用以后,遗体消失,印痕保存下来。反映生物主要特征。1111 .什么是适应辐射与

4、适应趋同?适应辐射:指的是从一个祖先类群,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地产生许多新物种。(某一类群的趋异向着各个不同方向发展,适应多种生活环境。规模大,较短时间内完成)适应趋同: 生物亲缘关系疏远的生物, 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环境, 而在形体上变得相似 1212.什么是自然选择?是指那些具有最适应环境条件的有利变异的个体有较大的生存和繁殖机会。1313 . .古生物的主要分类单位是(界)、(门)、(纲)、(目)、(科)、(属)和(种)。1414 . .进化的不可逆性。阐述生物演化的主要阶段。进化的不可逆性:已演变的生物类型不可能回复祖型;已灭亡的类型不可能重新出现。谖义:地层划分对比的理论依据)15.15.

5、羊膜卵对动物登陆有何意义?羊膜卵卵外有一层石灰质的硬壳,壳内有一层不透水的纤维质薄膜(羊膜),防止卵的变形、损伤和水分蒸发。卵内充满羊水,还有提供营养的卵黄和容纳排泄物的尿囊。羊膜卵的出现为脊椎动物登陆生活和繁殖后代创造了必须的条件,是脊椎动物征服陆地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616 .生命从彳 SS而来?生物的共祖是谁?1717.哪一类生物最先登上荒芜的陆地?18.18.现今的猴子还会进化成人类吗?1919.什么叫地史时期?现代全新世生命开始发生地壳固结1.01.0 万年 3636 亿年 4646 亿年2020 . .古生物学中的物种鉴别标志古生物学中的物种鉴别标志:共同的形态特征、构成一定的居群、

6、具有一定的生态特征、分布于一定的地理范围。2121 .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是一个具有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即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和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特性的物质系统。2222 . .生命形成的条件适当的温度、一定的压力范围、液态水、基本的无机和有机物质2323 . .为什么地球可以存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1 1.优益的位置:地球处于太阳系中的位置距太阳不近不远,太阳的辐射能达到地球正好使地球表面温度适合生命生存。2 2 恰当的质量,质量不大不小,它能保持稳定的大气层,使大气中的主要气体不致逸散。3 3.迅速的自转,地球昼夜交替,平均 1212 小时,白天不因日光照射时间太长而使

7、地球温度过高;晚上不因时间过长热量完全散失。4 4.小的公转偏心率,地球轨道偏心率 e e 不大不小,使近日点时温度不会太高,远日点温度不会太低。5 5.有较大的固体卫星,月球的存在在保持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各个参数的稳定性上起重要作用。它的引力影响着地内软流层和板块运动,产生的潮汐使滨海生境丰富多彩。6 6.宝贵的液态水,生命离不开水。地球是唯一具有液态水海洋的行星。7 7.神奇的大气圈,只有地球的大气圈主要由氧和氮组成,这是生命不可缺少的元素,其中有占大气体积约 0.03%0.03%的二氧化碳,这不多不少的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并为保持地球表面温度起到温室效应。2424 . .地球

8、上生命产生过程的三个阶段。(1 1)形成有机化合物阶段:原始海洋中的无机物(N N、H H、O O、COCO、CO2CO2、H2OH2O、NH3NH3、H2SH2S、HclHcl、甲烷)在紫外线、电离辐射、高温、高压下形成有机化合物(氨基酸、核甘酸、多糖、类蛋白质、脂肪酸)(2 2)形成生物大分子阶段:有机化合物在原始海洋中聚合复杂有机物(甘氨酸、蛋白质、核酸等一生物大分子)(3 3)形成生命阶段:复杂有机物经多个生物大分子聚集形成蛋白质和核酸为基础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初步的生命现象2525 . .早期生物演化的 4 4 次重大事件。事件一:从非生物的化学进化,发展到生物进化;事件二:生物发生

9、分异,多样性增加;事件三: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事件四:后生动物出现 26.26.生物进化的特点和规律。生物进化的特点:1 1、进步性发展 2 2、进化的不可逆性(已演变的生物类型不可能回复祖型;已灭亡的类型不可能重新出现。)规律:器官相关律(环境条件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而产生新的适应时,必然会有其它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生新的适应。);重演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短而快速重演);适应(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在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上,与其生存环境取得良好协调一致。);特化(生物对某种生活条件特殊适应的结果,有些器官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局部变异);适应辐射(某一类群的趋

10、异向着各个不同方向发展,适应多种生活环境);适应趋同(生物亲缘关系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环境,而在形体上变得相似)第 3 3 章-原生动物门1 1 .“虫筵”繁盛于(C-PC-P 纪)时期的(盐度正常的浅海)环境中,是该时期的标准化石2 2 .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石。3 3 .“虫筵”的演化趋势及演化的阶段性?蜓类的演化趋势:壳体变大;壳形变化:短轴型(透镜形)等轴型(圆球形)长轴型(纺锤形,长圆柱形);旋壁构造复杂化:单层一三层一四层一蜂巢层一出现副隔壁;隔壁褶皱:平直一两端褶皱一全面褶皱/少数平直;旋脊:粗大一细小一消失其演

11、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各阶段的特点如下表所示:演化阶段C1C1C2C2C3C3C4C4C5C5特征小、短等轴、长具蜂巢层具拟旋脊开始衰退轴、单层或层式旋壁轴,旋壁三层或四隔壁褶皱强烈末期出现副隔壁直至绝火第 4 4 章-古植物1 1 . .叠层石的定义及其地史分布叠层石定义: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是由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藻类等在固定基底上周期性繁殖形成的一种纹层状构造 (是由藻类 (以兰藻为主) 捕获和粘结沉积颗粒而形成一层叠一层或一层套一层)地史分布:大多分布在前 C C 纪,2828 亿年前一一柱状叠层石,27-2527-25 亿年前一一锥叠层石为主,20-6.820-6.8 亿年前一一分叉柱状

12、叠层石,自 O O 纪以来为小型分叉叠层石,不再形成大块礁体2 2 .叠层石是一类特殊的纹层状生物沉积构造,它是(生物作用和无机沉积作用)的共同产物。3 3.现代叠层石发育的典型地区是(西澳大利)国(亚鲨鱼湾)。4 4 .高等植物的叶脉的类型有哪些?单脉一叶片中只有一条叶脉,自茎部伸达顶端;扇状脉一叶脉均匀地几次二歧式分叉,呈扇状展布叶面;放射脉一叶脉自茎部多次二歧分叉,较直地呈放射状伸出;平行脉一叶脉只在基部分叉,伸至叶面彼此平行;弧形脉一叶脉自基部伸出后平行叶缘呈弧形至叶顶汇合;羽状脉一有一条中脉,自中脉向两侧分出羽状排列的侧脉(分叉或不分叉);邻脉一侧脉不是从中脉伸出,而是从羽轴长出;网

13、状脉:简单网状脉一叶脉或侧脉二歧式分叉并连结成网,复杂网状脉一侧脉单轴式分叉结成网,网眼内又有细网组成次一级小网;掌状脉一叶内有几条等粗的脉(主脉)自基本一点射出。5 5 . .简述植物演化的阶段性。答:植物演化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 1)菌类、藻类阶段:太古代一一志留纪,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具维管束;2 2)裸蕨植物阶段:志留纪末期一一中泥盆世,加里东运动使海洋面积缩小,陆地变大,植物开始登陆,开始出现了茎、叶的分化,出现维管束,但生殖过程离不开水;3 3)蕨类植物阶段:一泥盆世一一早二叠世,出现了根、茎、叶的分化,受精作用离不开水;4 4)裸子植物阶段:一二叠世一一

14、早白垩世,对水的依赖性减弱;5 5)被子植物阶段:晚白垩世至今,最最高等的植物6 6 . .什么叫小羽片、间小羽片和间羽片?小羽片:长在末次羽轴上的羽状裂片;间小羽片:长在末二次羽轴上的小羽片;间羽片:长在末三次羽轴上的末次羽片7 7 . .图示磷木的叶座。第 5 5 章-腔肠动物门1 1 . .四射珊瑚的地史分布时期为:(O2-PO2-P 末)2 2 . .横板珊瑚的连接构造主要有(联接孔卜(联接管)和(联接板)3 3 . .四射珊瑚的隔壁包括(主隔壁卜(对隔壁)和(侧隔壁)三种类型。4 4 . .对比横板珊瑚与四射珊瑚的形态、结构差异2步*4纨向构造横向构造旭解构卸发育时代 7单体或募.域

15、产隔阜发育分级产克将遮、骐麴泡沫桁等几种构造类型 A中柱或;中钟门五小5 一曰 r棉板制瑚隔壁木发育,成想1然,棋板发育无,,连搂孔,注接板,捷寒限;三5 5 . .简述古代珊瑚的生态环境。古代珊瑚的生态环境:类似现代礁相泻湖的珊瑚,最大水深小于 5050 米,温度 16162828度,水体清澈、动荡、富氧,阳光充沛、泥质少。6 6 . .在什么情况下横切面上见不到横板,而在什么情况下横切面又可以见到横板呢?第 5 5 章-软体动物门1 1 . .双壳类是通过韧带、较合构造和闭壳肌来完成和控制壳体的开合。2 2 . .依据头足类隔壁颈的长短、弯曲程度以及连接环是否发育等特征,可将头足类的体管分

16、为无颈式、直短颈式、弯短颈式和全颈式四种类型。3 3 . .简述双壳类的壳体特征。答:1 1)具有两片钙质外壳,由外套膜分泌的;2 2)两壳对称、大小相等,但就每瓣壳而言,前后不对称;3 3)通过韧带、饺合构造、闭壳肌控制两壳的开合;4 4)较合的一侧为背、相对的一侧为腹;5 5)壳顶(或壳喙)偏向于壳的前背部,同心状纹饰前端密、后端稀;外套湾位于后端4 4 . .双壳类的较合构造由哪几部分构成,较合构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金也和齿窝构成栉齿、古异齿、异齿、厚齿、弱齿、贫齿型5 5 . .如何判断腹足类壳体的旋向?答:腹足类的旋向判断方法如下:将腹足类的壳体的塔尖朝上,壳口朝着观察者,口在左侧者

17、,则为左旋壳,反之为右旋壳。6.6.图示头足类的缝合线类型及其地史分布1 1雅石够合饯为蓼窠:一的足类缝3 3域类型,3 3期爵蜓型,山无桢菊石星,c.c.根藕石蚕,山齿粥石型.人菊石型始现于晚寒武世(C C3 3), ,- -早古生代(Pz1Pz1)全为鹦鹉螺类,-晚古生代到中生代(Pz2-MzMz)菊石较为繁盛,- -中生代(MzMz)被称为菊石的时代,-白垩纪末(K2K2)菊石绝灭,- -新生代(KzKz)以内壳类繁盛为特征第 5 5 章-节肢动物门1 1 . .三叶虫属于(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是(寒武纪与奥陶纪)时代的标准化石,生活于正常浅海环境中。2 2 . .三叶虫的面线类型

18、及其特征。后颊类面线:面线后支与头颊后缘相交;前颊类面线:面线后支与侧缘相交;角颊类面线:面线后支与颊角相交;边缘面线3 3 . .莱德利基虫属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其繁盛于早寒武世时代。4 4 . .试述三叶虫的地史分布特征。分布时限:寒武纪至二叠纪最繁盛期:寒武纪,占统治地位退居次要:奥陶纪,不占统治地位急剧衰退:志留纪至二叠纪,只留少数类别灭绝:二叠纪末第 5 5 章-腕足动物门1 1.比较腕足类与双壳类的壳体的形态、结构差异。腕足类双壳类单瓣壳两侧对称两侧不对称双壳类大小不等大小相等双壳类分背,腹分左右对称面垂直两壳接合面位于网壳接合面上固着构造肉径孔足丝凹口(缺)的和槽分别在/、同壳在

19、同一壳上间列2 2 . .腕足类的肉茎主要用于(D D)。a a 运动 b.b.生殖 c.c.开闭壳 d.d.固着3 3 . .腕足动物的钱齿在哪一个壳瓣上?(腹壳)4 4 . .长身贝类的繁盛时代为石炭纪二叠纪,石燕贝类白繁盛时代为(S-D-C-PS-D-C-P)。第 5 5 章-笔石动物1 1 . .笔石动物生活于(海洋)环境中,是(奥陶纪-志留纪)地史时期的标准化石。2 2 . .树形笔石的胞管可分为(正胞管)、(副胞管)和(茎胞管)三种类型。3 3 . .对比树形笔石与正笔石的形态结构差异。答.树形笔石与正笔石的形态结构差异:目笔石体形态笔石枝胞管胎管生活方式时代树形笔石目树枝状锥状扇

20、状枝多、不规则或规则分枝。单列正胞管、副胞管和茎胞管胎管端部不露裸固着 底 栖少 数 漂浮C C3 3C C1 1正笔后目多简单枝少、规则分枝。单、双四列正胞管露裸,胎管尖向上漂浮0 0D1D14 4 . .笔石页岩相?黑色页岩中含大量笔石,几乎不含其他化石,并含有较多的炭质和硫质成分,常见黄铁矿化,反映一种较深水的滞流还原环境-指相化石第 5 5 章-古脊椎动物2 2 .从猿到人的发展演化经历哪些演化阶段?森林古猿腊马古猿南方古猿人3 3 .始祖鸟与中华龙鸟过渡型化石:始祖鸟、中华龙鸟具爬行类特点:头骨双孔型,无喙,颌上有齿,胸椎彼此未愈合,尾椎多达 2020 个,骨骼不中空,前肢具三个分开

21、的肢具鸟类的特征:全身披羽毛,前肢基本成翼,后肢及腰带似鸟类4 4 .恐龙包括爬行动物什么亚纲的那两个目?爬行纲双孔亚纲的蜥臀目和鸟臀目第 6 6 章-遗迹化石1 1.遗迹化石的定义:是古代生物在底层内或底层层面上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留下的痕迹,被沉积物而充填、埋藏后,再经后期成岩的石化作用而形成的。2 2 . .遗迹化石的主要类型。1 1、居住迹 2 2、爬迹 3 3、停息迹 4 4、进食迹 5 5、觅食迹 6 6、逃逸迹 7 7、耕作迹 3 3. .遗迹相的概念指一定沉积环境条件下的遗迹化石组合,是根据同一或相似沉积环境条件下多种遗迹化石的组合或遗迹群落来体现的。4 4 . .遗迹相模式类型

22、及其特征。陆相(斯柯茵迹、白蚁巢穴迹、默米亚迹)过渡相(蛀木虫迹、螃蟹迹、曲带迹)海相(钻孔迹、舌菌迹、石针迹、二叶虫迹、动藻迹、类砂蚕迹)第 7 7 章1 1 . .地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生物演化史、沉积演变史和地壳构造发展史_三大方面。2 2 . .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化石层序律是英国工程师_史密斯_提出的。3 3 . .解释地层叠覆律。:地层叠覆律:原始地层自下而上是从老到新的(上新下老)。4 4 . .地史学的定义。答:地史学是研究地球及其生物界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运用动力地质学、古生物学、矿物学、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方面的知识,分析和推论地质时期地球

23、岩石圈、水圈、气圈和地表生物界在时间上的发展和演变历史。5 5 . .岩石地层单位可以分为(群)、(组)、(段)、和(层)四级,其中(组)为最基本的单位。6 6 . .全球岩石圈板块可以划分为:欧亚、印澳、美洲 I I、太平洋、非洲、南极洲。7 7. .依据地壳是否发生俯冲和消减大陆边缘可以分为(稳定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两种类型,前者如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后者如海沟,岛弧等8 8 . .地层与岩层相比,除了有一定的形体和岩石内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时代)的含义。9 9 . .沉积相、沉积环境、瓦尔特相律、沉积旋退的概念。沉积环境)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沉积

24、相一一反映沉积记录成因(环境、条件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即沉积记录成因的物质表现。瓦尔特定律:只有在地理(空间)上彼此有横向毗邻关系的那些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在垂向层序上依次叠覆。1010 . .简述板块学说。(1 1)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可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上覆刚性岩石圈和下垫塑性软流圈;(2 2)刚性的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上作大规模的运动,其驱动力来自地幔对流物质;(3 3)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边缘则由于板块的相互作用成为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4 4)板块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位它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移可达几千公里。运动中各板块间或分散裂开或

25、碰撞焊合或平移相错,由此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1111 . .古板块边界的识别标志主要包括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双变质带等方面。1212 . .年代地层单位分为(宇)、(界)、(系)、(统)、(阶)和(时代)六级。1313 . .沉积环境的判断标志为(生物标志)、(物理标志)、(化学标志)。1414 . .威尔逊旋退分为(胚胎期)、(初始洋盆期卜(成熟大洋期卜(衰退大洋期)、(残余洋盆期卜(消亡期)六个阶段。1515 . .多重地层单位可以概括为(岩石地层单位系统)和(年代地层单位系统)两类地层系统。1616 . .一个地层与相邻地层的关系有、五种类型。1717 . .地层对比的

26、可操作性标志主要有、。1818 .何谓相分析?相分析的原则并叙述其含义?1919 .何谓地层划分,划分地层的方法有哪几种并分别叙述其含义。地层划分:根据地层的特征和属性(如岩性、化石和不整合面等)将地层组织成相应的单位。岩石地层划分对比(岩性相同或大致相同的连续岩层可以划分为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岩性不同的地层体应该划分为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古生物进行地层对比(运用古生物进行地层对比的依据:标准化石、组合带);同位素年龄测定与地层划分对比;磁性地层对比;地震地层划分对比2020 . .穿时性。岩石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的岩石学及地层结构等特征确定的,而这些特征是随沉积环境的变迁或沉积作用方式的演变

27、而变化的。因此,多数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不一致,或岩石地层单位的界线与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斜交。这种现象称为岩石地层单位的穿时。2121 . .简述岩石地层单位与时间地层单位的关系。2222 . .用生物化石对比地层通常使用(标准化石)、(组合带)。2323 . .简述历史大地构造分析的内容。通过对地层沉积特征和与之相关的构造-岩 3 3-变质特征及其演变的研究,推断地层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环境)、性质和演化,相应的方法称之为历史大地构造分析方法。2424 . .单位层型,界线层型,金钉子。单位层型:即地层单位的典型剖面,作为说明和识别一个地层单位的标准。界线层型:给定和识别一个地层

28、界线作标准用的一特殊岩层序列中的一个特殊点,即金钉子”2525 . .河流相沉积的特点。七元结构”:底层沉积(河床粗粒)和顶层沉积(堤岸、漫滩细粒)的垂向叠加。匕元结构”的多旋回性第 8 8 章前寒武系1 1 . .前寒武系的主要特征。1 1 时限长(46-5.446-5.4 亿年);2 2 地层普遍变质,岩浆活动发育;3;3 构造变形复杂,因为原始地壳薄、刚性差、热流值大,易塑性变形,而且经历多期构造变动;4 4 生物化石稀少;5;5 酸性和还原大气圈和水圈;6 6 矿产丰富。2 2 . .地球早期的水圈是如何形成的?3 3 . .地球早期大气圈是如何的演化的?4 4 . .前寒武纪生物界面

29、貌有哪些特点?5 5 . .简述前寒武纪华北板块的成因历史。太古宙一陆核的形成期古元古代一原地台形成期中-新元古代一似盖层和盖层形成期6 6 . .我国古太古界新太古界的分布主要局限于华北地区,岩性以变质岩为主。7 7 . .伊迪卡拉裸露动物群出现于晚震旦世时期。8 8 . .南华纪(成冰纪)震旦纪(埃迪卡拉纪)地层在我国宜昌峡东地区发育完整,自下而上依次发育莲沱组、南沱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9 9 .何为雪球事件?主要内容:8-108-10 亿年的格林威尔运动引起大规模的剥蚀和沉积,CO2CO2 的消耗量超过火山作用的补给量,CO2CO2 的减少导致地球降温成雪球,全球年土!气温-50C,-

30、50C,海水表层冰厚 1400m,1400m,水和碳(生物产率几乎为零)循环几乎停止。该特征在 6-86-8 亿年前至少发生过 4 4 次.雪球说主要证据:新元古代的大陆冰盖可达赤道(古地磁);新元古代冰磺岩(雪球期)上均覆盖碳酸盐(高CO2CO2 的火球期);冰磺岩上碳酸盐的 13C13C(纳米比亚)与火山源 CO2CO2 的值一致。意义:雪球事件加速了生物演化。从最早(2020 亿年前)的真核生物-10-10 亿年期间最复杂的有机体是丝状海藻和单细胞原生动物。而雪球事件后的几千万年间就演化出 EdiacaraEdiacara 和复杂的体腔动物。因严酷的环境可产生基因突变. .第 9 9 章

31、-寒武纪1 1 . .张夏组属中寒武统,长山组属上寒武统。2 2 . .名词解释:小壳动物化石答:小壳动物化石出现于震旦纪末期(灯影组中的圆管螺),繁盛于寒武纪,个体微小(1 12mm2mm, ,具有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统称为小壳化石(smallshellyfossilssmallshellyfossils), ,包括软舌螺、腹足类、腕足类、单板类、海绵及一些分类地位不明的物种,出现于最古老的三叶虫之前。3 3 . .结合华南地区早寒武世不同类型的沉积特征、生物组合及构造古地理环境,说明补偿与非补偿的概念。4 4 . .从沉积组合、生物组合、岩浆活动及构造古地理等方面总结对比华北地区、

32、扬子地区与东南活动区的地史特征。第 9 9 章-奥陶纪1 1 . .奥陶纪最重要的生物化石类型包括笔石、三叶虫和鹦鹉螺等。2 2 . .华北唐山奥陶系剖面自下而上发育有冶里组、亮甲山组、下马家沟组和上马家沟组的地层3 3 . .华南地区奥陶纪自西向东,为稳定类型的扬子区,相对活动类型的江南区和东南区,海域性质自西向东表现为陆棚陆表海-边缘海-岛弧海。4 4 . .以湖北宜昌剖面为例,简述扬子区奥陶纪地层发育及岩相古地理特征。答:湖北宜昌剖面为扬子板块的奥陶系标准剖面,以正常浅海灰岩为主,闭塞滞留非正常海页岩为辅的灰岩与页岩互层,地层发育特征及沉积环境如下:上覆地层:下志留统,上奥陶统:五峰组:

33、黑色页岩,滞留非正常浅海;临湘组:含泥裂纹瘤状灰岩(泥质灰岩),正常浅海;中奥陶统:宝塔组:灰白色.灰褐色龟裂纹灰岩,正常浅海;庙坡组:黑色页岩与薄层泥质灰岩互层,滞留非正常海;下奥陶统:牯牛潭组:灰色薄层瘤状灰岩,浅海;大湾组:上部壳相灰岩,下部灰绿色岩夹瘤状灰岩,滞留非正常海一浅海;红花园组:含燧石结核的灰黑色灰岩,浅海;分乡组:薄层灰岩夹黄绿色页岩,闭塞非正常浅海;南津关组:薄层灰岩夹生物碎屑、鲍状、燧石灰岩和白云质灰岩,正常浅海;下伏地层:上寒武统5 5 . .对比华北地区、扬子地区与东南活动区奥陶纪在地壳的构造变动、沉积组合类型及沉积厚度等方面有何差异?第 9 9 章-志留纪1 1

34、. .简述我国华南地区志留纪的地理面貌及沉积特征答我国华南地区在志留纪地理面貌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各地志留系的岩相和沉积厚度有显著差异,可分为:上扬子区和下扬子区。1 1)上扬子区:早志留世早期,上扬子陆表海周围被古陆、水下隆起所围绕,形成半闭塞的滞留海盆,盆地主体处于非补偿状态,形成黑色笔石页岩相沉积。早志留世晚期中志留世早期:上扬子地区海侵不断扩大,逐渐转为正常滨浅海环境,发育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底栖生物发育,形成壳相和礁相生物组合。中志留世晚期志留纪末期:扬子地区整体抬升,只在滇东地区保留有残留海湾。2 2)下扬子区:早志留世早期,属较深水陆棚海,砂质沉积为主,由南向北地层变厚。早志留世晚

35、期中志留世早期:砂泥质沉积为主,地层厚度大,由北向南水体加深,至皖西、浙西出现复理石沉积。中志留世晚期志留纪末期:海水变浅,该地区变为三角洲环境,砂泥质沉积为主,发育交错层理。2 2 . .志留纪扬子地台、东南地区的沉积组合类型与寒武、奥陶系比较,有何显著的不同?3 3 . .志留纪末期华南地区构造格局有何重大变化?4 4 . .试用沉积相一厚度分析法(补偿与非补偿的概念)分析宜昌志留系剖面的地质发展史。第 9 9 章-加里东构造阶段地史特征概述1 1 . .地质历史中的南方冈瓦纳大陆包括现在的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印度和南极。2 2 .加里东构造阶段,华北、塔里木板块与扬子板块以古秦岭洋洋相

36、隔。第 9 9 章-泥盆纪1 1 . .泥盆纪生物界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出现陆生植物,淡水鱼大量繁盛,体现了生物征服大随的进化过程。2 2 . .泥盆纪我国塔里木-华北板块区大部分处于剥蚀状态,仅在祁连山南、北坡和塔里木板块边缘发育以陆相红色建造为主的沉积。3 3 . .试述加里东运动对华南古构造、古地理的影响。4 4 . .根据柱状对比图及沉积示意图,分析华南泥盆纪海侵方向及地层超覆。第 9 9 章-石炭纪1 1 . .从植物分区来看,华夏、欧美区属华夏、欧美区属热带植物区,以石松、节蕨、科运繁盛为代表2 2 .比较我国华北及华南石炭纪地史特征的不同。华南中晚石炭世古地理有何特色?第 9 9

37、章-二叠纪1 1 . .二叠纪末期绝灭的生物包括:“虫二”、三叶虫、四射珊瑚和横板珊瑚、长身贝等多种类型。2 2 . .早、中二叠世末期的地壳运动使北方海槽基本升起,与华北-塔里木连成一片,致使中国沿昆仑-秦岭一线为界,出现“南海北陆”的对峙局面。3 3 . .以黔中剖面为例,简述华南地区二叠纪地层发育特征及沉积环境变化。答:.华南地区早二叠世末期普遍发生海退,中二叠世初又下降接受沉积,下、中二叠统之间发育平行不整合;中二叠统以浅海灰岩为主,分布广泛;上二叠统普遍发育海陆交互相及陆相含煤地层,上部为海相。黔中剖面为该地区二叠系的标准剖面,地层特征如下:上覆地层:下三叠统上二叠统:海陆交互大隆组

38、:黄灰色燧石层和硅质页岩为主,底部夹黑色页岩和薄的烟煤长兴组:灰黑色厚层状灰岩,含燧石团快和条带,下部夹泥质灰岩龙潭组:黑色页岩、砂岩及薄层灰岩夹燧石层及煤线中二叠统茅口组:浅灰色及白色块状灰岩浅海栖霞组:深灰、黑蓝色块状灰岩,含大量燧石结核梁山组:褐色页岩、砂岩夹煤层海侵,近海沼泽卜二叠统上石炭统威宁组4 4 . .华北及华南二叠纪古地理、古气候有何变化?5 5 . .中国东部二叠纪含煤地层的时空分布有何规律?6 6 . .二叠纪末生物界有何重大变化?7 7 . .晚二叠世早期康滇古陆两侧玄武岩喷发有何古构造意义?第 9 9 章-海西构造阶段的地史特征概述1 1 . .名词解释:海西构造运动

39、。答:人们将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即晚古生代)为主的地壳运动发展阶段称为海西构造阶段,海西构造阶段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海西构造运动,海西构造阶段升起的褶皱带称为海西褶皱带。2 2 .你认为联合古陆的形成史可分为几个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什么?第 1010 章-三叠纪1 1 . .简述印支构造阶段全球海、陆变迁。答:三叠纪为印支运动构造阶段,全球处于联合古陆增生、扩大、鼎盛至古陆逐渐分裂、漂移的过渡时期。二叠纪后期至三叠纪早期:全球大陆漂移汇集形成一个全球统一的巨大的联合大陆(泛大陆),泛大陆周围为泛大洋。三叠纪后期,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分裂,特提斯海向西延伸,形成近东西向、较狭窄的特提斯海西段;冈瓦纳

40、大陆本身也开始分裂,印度板块、澳洲-南极州板块与南美-非洲板块分离,同时特提斯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发生强大的构造运动(即印支运动)2 2 .二叠纪后期至三叠纪早期,全球大陆漂移汇集形成一个全球统一的巨大的联合大陆(泛大陆),泛大陆周围为泛大洋。3 3 . .早、中三叠世华南海生生物属何生物分屋?晚三叠世有什么变化?原因何在?4 4 . .中国三叠纪的植物分区界线何在?各代表什么气候?代表性分子是什么?5 5 . .三叠纪与二叠纪生物面貌有何重大不同?6 6 . .印支 I I 期运动引起的拉丁期大海退对华南有什么影响?产生了什么结果?各地区的表现有何不同?7 7 . .晚三叠世华南的古地理及

41、古气候与早、中三叠世有何重要不同?8,8,华北、华南地区三叠纪地史有何重大区别?第 1010 章-侏罗纪-白垩纪1 1 . .印支运动后,中国大陆主体处于陆地环境,以昆仑一秦岭一大别山为界的南海北陆的地理格局结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以兴安岭一太行山一雪峰山为界的东西差异开始显现。马平组:灰色,灰白色厚层纯灰岩为主浅海一海退2 2 . .简述陕甘宁盆地侏罗纪的地层发育及沉积特征。3 3 .侏罗纪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时代”的时代、“爬行类时代”时代、“菊石的时代时代4 4 . .从哪些特征可以看出辽西地区在侏罗、白垩纪是活动的小型断陷盆地?5 5 . .从哪些特征可以看出侏罗、白垩纪川滇大型内

42、陆盆地是一个稳定的盆地?6 6 . .燕山运动的时间、期次、表现及影响。7 7 .T-P-N.T-P-N 动物群、E-E-JE-E-J 动物群的主要分子及其时代。8 8 . .东部火山活动带在 J3-KJ3-K 期间有何变化规律?9 9 . .恐龙绝灭于白垩纪末期时期。1010 . .简述松辽盆地白垩纪的地层发育特征及沉积环境变化。第 1111 章-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1 1 . .简述新生代渤海湾盆地的构造单元组成。渤海湾盆地为我国东部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具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坳陷:下辽河坳陷冀中坳陷黄骅坳陷渤中坳陷临清坳陷济阳坳陷昌潍坳陷隆起:沧县隆起刑衡隆起呈宁隆起内黄隆起2 2 .

43、.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演化阶段。人的演化分 4 4 个阶段: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后期智人3 3 . .简述中国第四纪的主要地质特征1 1)差异隆升强烈的西北山系盆地区;2 2)风成作用显著的内蒙古、晋陕高原区;3 3)整体抬升的青藏高原;4 4)上隆剥蚀的华南中低山、丘陵区;5 5)大面积沉降的东部近海平原。4 4 . .从类人猿进化成人类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大脑的进化,语言的发明,手的进化5 5 . .简述人类起源的多地区起源说和单地区起源说。多地区起源说:智人是由各大陆的原始古人类祖先,各自独立的演化进化形成。单地区起源说:认定近代智人,起源于地球表面的某一大洲之内,以后由于不断迁移扩散,最

44、终扩展到地球表面的所有大洲之内。6 6 . .北京猿人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吗?现代人是单一的物种,而各地的猿人差异却很大,属于不同的物种,并没有都进化成为现代人。只有东非的猿人走上了向现代人进化的道路。所以,北京古猿人不可能成为我们的祖先。7 7 . .先有亚当还是先有夏娃?第 1111 章-中、新生代地史特征概述1 1 .分析造成白垩纪末期的生物绝灭事件的可能的原因2 2 . .喜马拉雅山系何时形成?她对古构造、古地理、古生物的发展演变有何影响?3 3 . .与中生代比较,新生代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和沉积类型各有什么特征?第 1111 章-地史过程中的一些规律1 1 . .依据构造运动的旋回性,自早古生代以来,可以分为:(震旦-加里东旋回)、(海西旋回卜(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喜马拉雅旋回)几个构造阶段2 2 . .地质历史时期发生了多次生物绝灭事件,三次较大的生物绝灭事件分别发生于(泥盆纪晚期)、(二叠末期)和(白垩末期),这些时期都处于太阳系 G G 值曲线的特征点时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