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瑞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上传人:w****1 文档编号:57608497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21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说明-瑞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说明-瑞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说明-瑞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资源描述:

《—说明-瑞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瑞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瑞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送审稿)说明瑞安市人民政府二0一。年九月目录目录 J.J.第一章区域概况.1.1.第一节自然条件 1 1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 2第二章现行规划实施评价 4.4.第一节现行规划主要指标实施情况 4 4第二节现行规划实施成效 6 6第三节现行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 7第四节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9 9第五节对新一轮规划编制的主要启示 1111第三章编制规划的工作过程 1313第一节准备工作阶段 1313第二节资料收集阶段 1313第三节专题研究阶段 1414第四节大纲编制阶段 1515第五节成果编制阶段 1616第四章规划基础资料与数据来源说

2、明 1717第一节关于基期和规划期 1717第二节主要社会经济基础数据说明 1717第三节土地基础数据说明 1717第五章规划基数转换 1.81.8第一节规划基数转换的必要性 1818第二节相关名词解释 1818第三节瑞安市基数转换情况 1919第四节基期年后执行情况 2525第六章土地利用控制指标分解 2626第一节指标分解原则 2626第二节指标分解依据 2626第三节指标分解方法 2727第七章规划协调情况 2929第一节与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 2929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衔接 3131第三节与市域总体规划的衔接 3131第四节与农、林业发展规划的衔接 3232第五节与旅游、环保规

3、划的衔接 3333第六节与供电、交通、水利等规划的衔接 3333第八章土地利用分区 3535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 3535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3636第九章其他重要问题的说明 3939第一节关于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说明 3939第二节关于土地权属的说明 3939第三节关于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对接 3939第四节关于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的说明 4040第五节关于中心城区有关城市规划道路的说明 4141第六节关于基本农田调整与检验分析的说明 4141第七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实施 4343第十章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 4747第一节技术路线 4747第二节影响识别 4747第三节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

4、破坏 4848第四节规划实施对环境的正面影响 4848第五节规划实施产生的效益关系分析 4949第十一章规划方案的可行性评价.51.51第一节规划基础数据可靠,规划依据充分 5151第二节规划重点突出,用地布局较为合理 5151第三节规划控制指标合理可行,切合实际 5252第四节扩展边界划定合理,有利于用地布局调整 5252第十二章规划成果 5353一、文字成果 5353二、表格成果 5353三、图件成果 5454四、数据库成果 5454第一章区域概况第一节自然条件瑞安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地理坐标为东经 120120。1010,-121-121。15,15,北纬 27274040,-28-2

5、80101之间,东临东海,西连文成县,南接平阳县,北邻温州市瓯海区、龙湾区,西北界青田县。陆域总面积约 13471347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30373037 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2121 公里。瑞安市区北距温州市区3434 公里,104104 国道自北而南穿越市区。瑞安市地势西高东低,分为西部山区,中部丘陵,东部平原和沿海岛屿 4 4 类。西部为中、低山丘陵地,属南雁荡山与洞宫山的余脉,是天然的林业基地,其间群山绵亘,峰峦起伏,海拔一般在 600600 米-1000-1000 米,最高峰巾子山海拔 13201320 米;中部为丘陵与河谷冲击平原,是主要经济作物产区;东部为沿海淤积平原,是飞云

6、江下游的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平均海拔在 1010 米以下,由于受新华夏系构造运动影响,地势陡峻,河谷多呈北东及北西向发育,在岩性和构造等因素的影响下,常形成山间小盆地。海岸线较曲折,多为淤泥质海岸。东海大陆架上散布着北鹿、北龙、铜盘、凤凰、齿头等大小岛屿三十九个,是天然的渔场。瑞安全境内陆河流均属飞云江水系,西、中部飞云江诸支流为山溪性河流,东部平原为自然泻河基础上的人工河。全境江、河、湖水面面积为7048.577048.57 公顷,密如蜘网,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主要河流有飞云江、温瑞塘河、瑞平塘河。瑞安地下水总流向自西向东,地下水主要来源为大气降雨,局部地段海水参与地下水活动。

7、 东部沿海平原和飞云江河谷平原广泛分布的第四系地层,按埋藏情况自西向东由潜水逐步过度到承压水,承压含水层由上游的单层过度到下游的多层,由于古河道沙砾石层的连续沉积,受全新纪海侵的影响, 使本市地下水局部遭受咸化, 出现了飞云江两岸呈长条状分布的咸水。瑞安市全境属中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全年无严寒酷暑,冬短夏长,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全境所处纬度较低,又受海洋影响,温度条件为全省最佳。 境内常年平均气温 17.9C,17.9C,北鹿等海岛略低, 为 17.5C,17.5C,海拔 40400 0米-800-800 米的山区稍低, 在 14C-16c14C-16c 之间。 境内年平均降水量 11101

8、110 毫米-220-2200 0毫米,历史年平均降水量 1527.21527.2 毫米。年内各月降水分布很不均匀,全年降水高峰期 3 3 次,分别为 3 3 月-4-4月春雨期、5 5 月-6-6 月梅雨期及 8 8 月-9-9 月热带风暴暴雨期,各占全年降水量的 18.3%18.3%、26%26%、26.2%26.2%。瑞安季风气候明显,夏季多东南偏东风,冬季多西北偏西风,年均风速 1.91.9 米/秒,瞬时最大风速 1616 米/ /秒。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近几年来,瑞安市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创业的现代化大城市”目标,着力推进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攻坚破难,难中求进,确保国民经济实

9、现持续快速发展。20052005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242.47242.47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2.1%,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0.4310.43亿元,下降 2.1%,2.1%,第二产业增加值 130.42130.42 亿元,增长 11.5%,11.5%,第三产业增加值 101.62101.62 亿元,增长 14.3%14.3%。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2 2 万元大关,达 2140121401 元,约合 26752675 美元;生产总值与“九五”期末相比,增长79.8%,79.8%,“十五”期间年均增长 2.4%2.4%。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业产业

10、化步伐加快, 优势产业继续发展;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骨干企业拉动作用明显;第三产业增长较快,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国民经济三大产业构成由“九五”期末的 6.8:59.1:34.1,6.8:59.1:34.1,调整为“十五”期末觊.3:53.8:.3:53.8:41.941.9。20052005 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7.5717.57 亿元,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67.267.2 万亩,比上年增长 2.0%;2.0%;粮食作物总产量 13.9413.94 万吨,比上年下降 11.0%11.0%。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515.74515.74 亿元,同比增长13.6%,13.6%,是“九

11、五”期末的.65.65 倍,“十五”期间年均增长 3.4%;3.4%;实现工业增加值 123.97123.97 亿元,同比增长 11.8%,11.8%,是“九五”期末的.54.54 倍,“十五”期间年均增长 12.5%12.5%。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65.565.5 亿元,比上年增长19.5%19.5%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3.0283.0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6%14.6%。旅游经济发展较快,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 153.99153.99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13.6%;13.6%;其中入境旅游人数 1.071.07 万人次,比上年减少 4.5%;4.5%;接待国内游客 1

12、52.92152.92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13.7%;13.7%;实现旅游总收入 16.916.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7%,10.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 200.3200.3 万美元,比上年减少 4.5%4.5%。第二章现行规划实施评价第一节现行规划主要指标实施情况一、耕地保护目标实施情况瑞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1997-2010 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确定瑞安市 20102010 年的耕地保有量为 43495.3043495.30 公顷,因 20012001 年丽番、仙岩和梅头三个镇被划归温州市管辖,相应扣减耕地保有量 2950.442950.44 公顷;1997

13、-20051997-2005 年规划实施期间,委托异地造地 243.33243.33 公顷,购入土地整理折抵指标 300300 公顷,规划调整后耕地保有量指标为 40001.5340001.53 公顷。20052005 年实际耕地保有量为 3839038390 公顷,与调整后耕地保有量相差 1611.531611.53 公顷,为调整后耕地保有量的 95.97%95.97%。现行规划确定,至 20102010 年瑞安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 3726037260 公顷(包括丽番、仙岩和梅头三个镇),基本农田保护率为 85.11%85.11%。20012001 年丽番、仙岩和梅头等三个镇被划归温州市管

14、辖,经 20012001 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区定界后,确定的瑞安市基本农田保护控制指标为 34023.4434023.44 公顷,规划实施期间,瑞安市异地代保 16001600 公顷;因此,调整后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32423.4432423.44 公顷。规划实施至今,瑞安市实有基本农田面积 34023.4434023.44 公顷,达到了现行规划的指标要求。现行规划确定,至 20102010 年瑞安市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新增耕地总量 2300.002300.00 公顷,其中开发新增耕地 1740.001740.00 公顷,整理、复垦新增耕地 560.00560.00 公顷。瑞安市历年建设

15、占用耕地 1670.291670.29 公顷,规划实施以来,通过土地开发、 整理、 复垦共增加耕地 2213.862213.86 公顷, 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现行规划温州市下达给瑞安市生态退耕面积为 1316.801316.80 公顷,变更后指标为 987.08987.08 公顷,1997-20051997-2005 年规划实施期间,生态退耕指标未超过下达的指标。二、建设用地控制目标实施情况现行规划规定,1997-20101997-2010 年瑞安市建设占用耕地控制指标为 1219.61219.67 7公顷,重点项目追加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指标 801.92801.92 公顷,通过土地整理等措施获

16、得折抵指标 779.62779.62 公顷,实际可用的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指标为 2801.212801.21 公顷。截止到 20052005 年,全市建设实际占用耕地面积已达到 1670.291670.29 公顷,剩余指标有 1130.921130.92 公顷。瑞安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取得和使用,无论在来源上还是程序上,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现行规划确定,瑞安市 20102010 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 11665.8011665.80 公顷。根据瑞安市 20052005 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20052005 年建设用地总规模已达到10623.5310623.53 公顷,与上一轮规划中

17、20102010 年建设用地总规模相比,还剩余1042.271042.27 公顷;但是根据基数转换结果,20052005 年建设用地总规模已达13072.7013072.70 公顷,超过现行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规模,这两项数据的差异主要是因违法用地所导致的。 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 主要是瑞安市近几年经济迅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引起的, 瑞安市作为浙江省的经济强市(县),城镇居住用地不断增加,公共设施等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一些初具规模的企业不断壮大,经济开发区和新区建设进程加快,城市扩张明显。城市扩张及其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占用了大量土地, 尤其是征用城镇近郊的优质耕地。另外,受年度计划指

18、标的限制和经济利益的驱使,违法用地时有发生,全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张。三、土地节约集约程度现行规划实施期间,各类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不断提高。从土地投资强度分析,瑞安市地均固定资产投资上升较快,地均固定资产投资由 19961996 年的 21.7021.70 万元/公顷增长到 20052005 年的 52.4152.41 万元/公顷;自 19961996 年以来,全市土地产出率一直呈上升态势,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 GDPGDP 值从 19961996 年的108.67108.67 万元逐年提高到 20052005 年的 228.24228.24 万元,建设用地对 GDPGDP 的贡献率逐年提高。第二

19、节现行规划实施成效一、经济效益现行规划实施以来,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基本满足了城镇体系和各大产业对用地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瑞安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全市 GDGDP P从 1991996 6 年的 105.105.5 5 亿元增加到 242.242.4 4 亿元, 地方经济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现行规划实施的 9 9 年是瑞安历史上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之一。二、耕地占补平衡现行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把耕地保护放在土地利用与管理的首位。 开展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严格实行建设占用耕地“占一补一”政策和鼓励开发未利用地等措施,彻底改变了过去耕地只

20、占不补的被动局面。三、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得到加强现行规划的实施,把国家关于土地利用的政策方针和土地管理的基本原则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体实施方案之中, 解决了以往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难以具体落实的突出问题,做到了政策方针明确,阶段目标清晰,规划依据具体, 管制规则有力。 对土地用途的管制方向以规划方案的规定为标准, 对土地用途的变化管理以管制规则为依据, 不仅解决了土地利用管理依据的问题, 并且确立了土地规划在土地利用控制中的强势地位, 使土地利用管理力度大大加强。现行规划实施期间,国土部门真正以规划为依据,以用途管制为手段,加强土地利用管理这个土地管理的核心地位。第三节现行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

21、问题瑞安市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规划实施期间,经济增长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环境等日趋改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由于受客观环境、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等因素影响, 规划目标与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 规划实施过程常常遇到一些新情况,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致使规划实施难度加大,其中日益突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耕地保有量指标偏大瑞安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耕地面积为 41146.9841146.98 公顷,基本农田面积为 34023.4434023.44 公顷, 基本农田保护率为 83.69%,83.69%,实际上 20032003 年瑞安统计

22、年鉴反映的耕地数字为 29291.529291.5 公顷,两者相差 11855.4811855.48 公顷,即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仅为详查数据的 71.18%,71.18%,而现在基本农田的数据比统计部门认可的数据大 5331.945331.94 公顷,正因为耕地数据相差如此之大,各乡镇均反映到处是基本农田,许多地处山区、半山区的乡镇计划报批宅基地, 但都因为受到基本农田的限制而不能得到解决。 耕地数据相差太悬殊,以致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用地受到很大限制。(2)(2)建设用地需求与用地控制指标矛盾瑞安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用地需求急剧增加,但上级下达的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相对有限,

23、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九五”以来, 全市社会、 经济快速发展, 19961996 年国内生产总值 105.5105.59 9亿元, 到2002005 5年增至242.4242.47 7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02005 5年为62.162.15 5亿元,与 19961996 年 21.0921.09 亿元相比增力了 41.0641.06 亿元。19961996 年全市工业生产总值为 66.9466.94 亿元,20052005 年猛增至 U334.13U334.13 亿元。这种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是 19961996 年规划编制时未曾预料到的,这就使得规划建设用地供给和控制指标的

24、矛盾逐渐加剧。(3)(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协调不到位土地管理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相符合。实际上,各部门在编制专项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经济开发区规划、特色园区规划等)时,往往与发展目标不一致、统计口径不一致、基期数据不一致和规划期限不一致, 自行确定土地利用规模和用地范围,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协调性较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区域土地利用的控制力不足, 效用不显著。(4 4)规划只注重耕地保护,与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联系不够紧密现行规划是在贯彻中央 1111 号文件,实施两个“冻结”政策背景下编制的, 是以耕地总量

25、不减少为战略目标。 整个规划的部署、 规划用地指标控制、土地开发与保护等都围绕耕地数量做文章。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下,土地利用控制指标也就简化为三项: 建设占用耕地指标、 补充耕地指标和基本农田指标。 因此,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平衡也相应地简化为耕地的占补平衡。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入世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瑞安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土地利用提出了一些新要求, 如加快城镇化进程,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农村建设,改善土地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等。现行规划对这些方面要求虽有所体现,但针对性不够强,目标不够明确,措施不够具体, 规划对土地利用的引导效用不显著, 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6、未得到充分体现。 实践表明, 瑞安市现行规划的某些方面已与本市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进而降低了规划的适用性。第四节规划编制的必要性针对当前瑞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结合未来瑞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需求, 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显得十分紧迫。一、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需要目前瑞安市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最大矛盾是建设用地空间布局问题, 特别是基本农田布局不合理。 近年来瑞安市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 土地扩张趋势十分明显, 而现行规划的城镇周边和重点发展区域遍布着基本农田, 不得不频繁地进行规划局部调整, 大大限制了对经济建设的用地保障能力。二、调整规划目标的需要瑞

27、安市一五”规划提出 2006-20102006-2010 年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维持在12%12%以上,未来全市社会经济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瑞安市社会工业化、 人口城镇化、 设施现代化的发展, 建设用地需求将出现较大规模的增长,土地利用结构将出现较大的调整。 在这种情况下, 对现行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已难以满足未来土地利用的需求,必须站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全面保障的角度, 对现行规划的目标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拓展土地利用的空间。三、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需要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瑞安要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转型, 必须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28、确立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目标,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促进城镇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相挂钩, 实行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为瑞安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土地保障。四、适应乡镇区域调整的需要规划实施以来,部分街道、镇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城镇体系发生了变化,需要通过修编规划,合理调整城镇用地布局,促进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五、协调相关规划目标的需要规划实施以来,瑞安市已经编制或正在编制市域总体规划、城镇规划、村庄布点规划、交通建设规划、农林业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这些规划提出的土地利用需求,需要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用地协调和控制。六、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随着瑞安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

29、快,城市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发展即将发生显著变化, 需要通过修编规划对城市范围用地结构进行调整和控制。第五节对新一轮规划编制的主要启示一、注重综合统筹和布局优化处理和协调好各业用地之间的矛盾,合理确定各类用地的规划目标,优化各类用地在空间上的布局。二、突出重点现阶段把重点放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势下,如何协调保护耕地与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关系;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突出对耕地和生态环境用地的保护,科学划定土地用途分区,合理安排建设用地,从严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三、注重布局优化重视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的优化,使两者在空间上相互避让,实现保护基本农田和保障科学发展

30、用地的双赢”。四、加强规划衔接加强规划协调衔接,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规划之间的协调衔接制度。五、加强公众参与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制度,扩大规划编制过程的开放性。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 本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经批准后, 都要依法公告规划的主要内容,自觉接受公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六、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一方面要加大土地规划实施监管力度,加强对土地规划实施管理的公众监督、舆论监督和人大监督。另一方面,要建立土地规划实施评估制度,督促有关部门落实规划目标、 任务和政策措施, 增强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作用。第三章编制规划的工作过程瑞安市新一轮规划修编开始于 20042004 年,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即准备阶段

31、、调查与收集整理资料阶段、专题研究阶段、大纲编制阶段和成果编制阶段。第一节准备工作阶段根据关于全面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准备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发200334200334 号)文件的统一部署,结合上级国土部门指导精神,瑞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在市委、 市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的,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 1、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规划修编领导小组, 召开了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会议。2 2、市国土资源局成立了规划修编工作小组,市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确立了土地规划修编联络员,乡镇也相应地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3 3、政府全面部署了修编工作,并保证修编工作的人力

32、、物力和经费的落实,各部门做好配合,准确、全面提供有关基础资料和项目建设规划。4 4、选择浙江大学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作为协作单位, 制订了规划修编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 启动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第二节资料收集阶段20042004 年初,规划修编工作小组深入到瑞安市各职能部门、乡镇和相关行业单位收集与土地规划密切相关的全市社会、 经济、 自然条件等方面资料、专业规划以及各乡(镇)现状及规划资料;经过多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核实,拥有完善、详实的基础资料,形成了土地规划基础资料汇编,建立了土地规划修编的基础资料平台。第三节专题研究阶段20052005 年 6 6 月国务院办公厅又转

33、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国办发200520053232 号),并根据关于印发浙江省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浙土资办200451200451 号),结合瑞安市土地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已有的工作基础,开展如下几个专题研究: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1997-2010 年)实施评价研究以现行规划为评价对象,调查、分析瑞安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明确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四查清、四对照”的基础上,评价现行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程度;评价现行规划的实施措施的落实情况;评价规划实施效益; 评价规划的社会影响情况; 总结规划编制

34、和实施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提出改进规划编制的建议, 探索完善土地规划体系、规划内容、实施机制的措施和途径;对是否修编规划提出明确意见,并阐明其理由。二、瑞安市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研究分析研究瑞安市耕地和基本农田变化情况及其原因;合理确定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的规划标准,预测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提出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和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方案和措施; 围绕现有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 质量不降低的目标, 提出规划修编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及政策建议。三、瑞安市节约和集约土地利用问题研究按照以内涵挖潜为主,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原则,围绕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从规

35、模、结构和时序等方面,研究提出瑞安市节约集约用地的目标、措施和建议。重点分析不同类型、 不同区域土地的集约利用潜力, 研究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规划指标体系,提出盘活存量用地的措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分析集约用地水平的长期变化趋势。四、瑞安市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研究从规划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土地资源条件入手,在对影响土地利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规划期内各业用地, 特别是耕地与非农建设用地的实际需求, 为调整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空间布局提供依据。五、瑞安市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研究按照统筹安排城乡用地的原则,围绕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优化结构、 布局的目标, 研究提出

36、调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调整城乡用地结构、布局目标和政策建议。第四节大纲编制阶段在对前期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基础上,结合浙江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办法(浙土资办200534200534 号)的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小组开始着手编制瑞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2006-2020 年)(以下简称大纲),经过几番论证协调,于 2002008 8年底形成正式送审稿上报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并于 20092009 年通过省国土资源厅审查。大纲明确了新一轮规划的指导思想及规划目标,对全市土地利用进行了初步的安排, 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措施; 同时对规划修编的方法、有效实施的

37、机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第五节成果编制阶段按照“从上至下指标控制、自下而上落实规划”的总体思路,在规划大纲的基础上,立足全市,统筹考虑,将主要指标分解落实到市级重点建设区块及各乡镇(街道)。市国土资源部门和专业合作单位组织有关人员开展规划上图工作, 运用制图软件, 把各部门及乡镇预布局的草图转绘为电子图件, 并采用计算机技术量算各类规划用途面积。 根据下达给各乡镇的主要控制指标, 核查各乡镇规划图件上各类用地面积, 适当地调整指标与规划图件,最终形成一套市级规划与乡镇规划相衔接、 规划图件与规划数据相一致的规划成果。第四章规划基础资料与数据来源说明第一节关于基期和规划期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38、2006-20202006-2020 年) 基期年为 20052005 年,近期目标年为 20102010 年,规划目标年为 20202020 年。为了做好与省、县级规划衔接,瑞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2006-2020 年)基期年和目标年与省、市级规划保持一致。第二节主要社会经济基础数据说明编制规划和专题研究所需的农业、林业、气象、生态、土壤、地貌、城乡建设、工矿、交通、水利等专项资料和历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规划、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综合资料均来自政府各职能部门,资料、数据全面可靠。在具体应用时,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处理:有关国民经济、人口资料,采用 20

39、052005 年统计部门的数据;有关各类资源数量,大部分参考各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有关自然条件方面的资料,采用公认的数据。第三节土地基础数据说明本次规划修编,主要以两套土地调查数据作为修编的基础参考数据。一套为 20052005 年瑞安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另一套是 20082008 年瑞安市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下简称“二调”)数据。本次规划修编中土地利用的基数,是以二调数据为基础,以 20052005 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作为转换依据,通过规划基数转换后得到的。第五章规划基数转换第一节规划基数转换的必要性国家要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采用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获得的土地利用现状数

40、据,由于二调数据(20082008 年)和规划基期年(20052005 年)的时间不同, 必须进行统一时点, 将二调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通过一定的逻辑处理转换至 20052005 年。第二节相关名词解释一、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是指通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或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获得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二、土地利用规划分类土地利用规划分类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根据规划管理的需要, 对土地现状分类进行归并或细分形成的规划用地分类。 具体的分类体系以及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对应关系, 请参见 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审定办法(浙土资办200996200996 号)。三、规划基础数据规划基

41、础数据是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根据土地规划分类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转换,形成规划基期年各类用地的基础数据(简称规划基数)1 1第三节瑞安市基数转换情况一、转换依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与各类用地布局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10200910 号),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浙江省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浙江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式(试行)、浙江省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式 (试行) 和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审定办法的通知(浙土资办200996200996 号)。二、规划基数

42、来源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于 20082008 年底完成,当时已考虑了已批未建等情况,与 20052005 年变更调查数据相比,具有更好的现势性。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完成基数转换工作,参考 20052005 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根据经确认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进行转换。三、规划基数转换原则(1 1)用途管制原则。规划基数转换,应遵循并符合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有利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2 2)依法核定原则。规划基数转换,应依法合规、严格核定,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合法性审查认定,确保规划基数客观准确,维护规划编制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3)(3)衔接可行原则。规

43、划基数转换,充分利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四查清、四对照”等调查研究成果,与土地现状分类有效衔接, 满足规划实施和管理的需要, 有利于规划目标任务的具体落实。(4)(4)综合平衡原则。规划基数转换,遵循行政辖区内土地总面积不改变的原则,转换前后的土地总面积应保持一致。(5)(5)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客观反映现状用地情况,标识违法用地,考虑批而未用土地,真实反映事实,为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可靠、可信的基础数据。(6)(6)讲求实效,便于管理。在农用地转换中,将耕地、园地、林地由三级类归并为二级类,以便于以后管理。(7)(7)注重差异,突出重点。在建设用地转换中,将建设用地细

44、分到三级类,以有效控制各类建设用地规模,更好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四、规划基数转换的技术路线对于二调成果与变更调查成果中不一致的图斑,通过分析、归类、摸清原因,同时对有疑问的地块进行实地调查,进行分类总结后,得出各类用地的转换结果,形成基数转换后的现状数据,并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进行标示,形成基数转换标示图,完成基数转换的整个过程。用地细分)逐块调查确定时间、类型、性质进行整理、汇总对转换成果进行上报、审定基数转换技术路线图五、规划基数转换的具体做法(1 1)农用地转换将农用地中的耕地、园地、林地及牧草地进行了归并,不再细分为三级不一致图斑ZT2细分(集镇、采工作底图旷用地及特殊城镇范围内地类转

45、换20052005 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已批未建违法用地地类出错根据报批材遥感图像按照实际料上图,归入四清查、四调查情况,建设用地对照材料进行改正20052005 年前建设20052005 年后建设已补办手续未补办按照其区位、性质等综合考虑,来确定是归入建设用地按建设用地认定,标“违法”否给予规划指标二次调查成果编码转换与地类归并建设用地类,并分别纳入到规划基数中。二调中部分园地、林地被划为可调整土地,在本次基数转换中,通过调查和衔接,基本上将可调整土地归入到耕地中,少量的可调整土地,返回到其原来的相应地类中。(2)(2)建设用地转换城市:除将城市周边的交通用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水工建筑用地加

46、以甄别,并从城市用地中分离出来外,其余均划入城市用地中。建制镇:除将建制镇中的交通用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加以甄别,并从建制镇用地中分离出来外,其余均划入建制镇用地中。村庄:将处于城市或建制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分别纳入城市用地或建制镇用地,其余的进一步细分为集镇和村庄用地。采矿用地:主要为二调确认的采矿用地。特殊用地:除二调确认的风景旅游及特殊用地外,经调查,将城镇和村庄中属于特殊用地的地块分离出来,归入特殊用地,并进一步将特殊用地细分为风景名胜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交通用地:对处于城市或建制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交通用地,纳入城市用地或建制镇用地,其余的交通用地细化为铁路用地、公路用地、机场用地

47、、港口码头用地和管道运输用地。水工建筑用地:将主要水利设施用地,从城市用地中分离出来,纳入到水工建筑用地中。通过调查和核实,在二调成果中,有一些畜禽饲养地被调查为村庄,在基数转换时将其还原为农业设施用地;有一些裸地被调查为采矿地,在基数转换中将其还原为自然保留地。(3)(3)未利用地转换自然保留地:将荒草地、裸地等,全部归并为自然保留地,不再进行细分。滩涂沼泽:包括滩涂、沼泽地等用地,不再细分。水域:将河流水面和湖泊水面均纳入水域中。(4)(4)农转用项目所涉及土地的转换对于 20052005 年以前批准的农转用项目,包括批而未用的项目,经过核实后全部进入基数。对 20052005 年后批准的

48、农转用项目,按照农转用项目的坐标范围,对照20082008 年二调和 20052005 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 将其逐块还原为 20052005 年的土地利用现状。(5)(5)违法用地标本将 20052005 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图和二调成果图进行叠加分析,对二调中新增加的建设用地,通过剔除已审批农转用项目所属的地块后,对其余新增地块进行实地调查,最终认定是否属于违法用地,对于已经处理并补办手续的违法用地,按建设用地认定并进入基数;而对于未处理和补办手续、但进入基数的 20052005 年前的违法用地,按建设用地认定,并逐块在基数转换成果图上标示其范围并标注“W W(违法)。20052005 年后

49、的违法用地,经调查和核实后,将其还原为 20052005 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按照上述方法对基于二次调查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分类转换后,相应地增减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中对应的地类面积。经转换后的各乡镇、街道的规划基数总面积和经确认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相一致。六、规划基数转换成果各乡镇、街道基数转换成果包括基数转换说明、附表、确认书、基数转换审核表和基数转换标示图、成果图;乡镇的基数转换成果经汇总形成瑞安市规划基数。七、基数审定按照浙土资办200996200996 号文件的规定,安阳街道、玉海街道、锦湖街道、东山街道、上望街道、塘下镇、汀田镇、莘腌镇、飞云镇和马屿镇等1010 个需省政府批准土地利用

50、总体规划的街道(镇),经瑞安市国土资源局审查,其土地利用规划基数转换范围明确、基数来源和基期正确、转换方法得当,基数分类符合浙土资办200996200996 号文件的要求和规定,可以上报温州市国土资源局审定;其余 2727 个乡镇(街道)需温州市政府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乡镇,经瑞安市国土资源局审定,其土地利用规划基数转换范围明确、基数来源和基期正确、转换方法得当,基数分类符合浙土资办200996200996 号文件的要求和规定,可以上报温州市国土资源局审核和备案。第四节基期年后执行情况因 2006-20092006-2009 年属于新一轮规划的执行期,这期间发生的各项土地利用行为由新一轮土地

51、规划控制。通过基数转换,近四年主要控制指标执行情况如下:一、新增建设用地情况下达的新一轮规划新增建设占用土地指标 4950.004950.00 公顷(2006-2022006-2020 0年),其中 2006-20092006-2009 年新增建设占用土地为 808.88808.88 公顷(不含省以上重点项目)。二、耕地保护执行情况分析2006-20092006-2009 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 767.00767.00 公顷,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净增耕地 258.74258.74 公顷(不含已进入基数的土地整理新增耕地)。三、基本农田保护目标执行情况分析新一轮规划下达的瑞安市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

52、 32293.3332293.33 公顷,瑞安市现有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 34023.4434023.44 公顷, 大于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第六章土地利用控制指标分解第一节指标分解原则(1)(1)落实上级规划控制目标。 确保全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上级规划控制指标,建设用地各项规模不突破上级指标,落实补充耕地责任。(2)(2)全面保护基本农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重点保障中心城区、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优先保证瑞安市大城市规划区的发展空间,同时,考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3)(3)与现行规划指标衔接。瑞安市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实施九年,对各

53、乡镇的耕地保护任务已经明确,建设用地配置有一定的基础,本次指标分解时结合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适当调配。(4)(4)体现区域发展的差异性。指标分解时密切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根据体现区域发展的差异性的原则,充分考虑各地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等因素,将指标科学地分解到各乡镇。第二节指标分解依据(1)(1)瑞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0620202020 年);(2)(2)瑞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3)(3)瑞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1997-20102010 年);(4)(4)瑞安市各乡镇社会、经济、人口统计数据;(5)(5) 瑞安市域总体规划

54、(2006200620202020 年) 和各行业规划及其对用地的安排;(6)(6)瑞安市各乡镇“四查清、四对照”核查资料;(7)(7)瑞安市各乡镇 1997-20051997-2005 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8)(8)瑞安市全国土地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8)(8)其他相关规划资料。第三节指标分解方法(1)(1)耕地保有量:主要依据现有耕地面积、规划期间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和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的潜力,分解确定各乡镇规划期末的耕地保有量。(2)(2)基本农田: 结合现行规划基本农田现状及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情况统筹调整基本农田,重点核减中心城区和中心镇等主要发展区块的基本农田任务。(3)(3)

55、城镇和独立工矿用地:根据各乡镇的历史数据、现状数据和规划数据,在下达的控制指标内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统筹平衡全市范围内的城镇、 产业和零星工矿用地情况, 进行适当调整后确定用地指标分解方案。(4)(4)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依据农村人口规模、历年个人建房用地水平、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新农村建设规划和今后迁村并点的需要,并考虑城镇和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占用农村居民点用地等因素,综合确定各乡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5)(5)基础设施等用地:原则上根据部门用地规划方案,由县级统一核实用地项目,测算项目用地面积,汇总后切块预留,作为市级机动指标。(6)(6)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主要是依据全市开

56、发复垦整理潜力、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来分解控制指标。第七章规划协调情况第一节与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一、建设用地总量控制衔接情况现行规划确定到 20102010 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为 11665.8011665.80 公顷,但根据基数转换结果,20052005 年建设用地总规模已经达到 13072.7013072.70 公顷。在新一轮规划中,瑞安市继续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并根据瑞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引导各业、各类用地的合理需求。新一轮规划到 20102010 年和 20202020 年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为14457.0314457.03 公顷和 15841.36

57、15841.36 公顷,新一轮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显著降低。二、耕地保有量衔接情况调整后的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02010 年的耕地保有量指标为40001.5340001.53 公顷。新一轮规划所确定的 20102010 年的耕地保有量为 38112.7138112.71 公顷,20202020 年的耕地保有量为 36613.8536613.85 公顷,远远超过上级下达的 20202020 年的 33980.0033980.00 公顷耕地保有量。规划实施中通过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 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力争达到规划确定的目标,使规划期内耕地保有

58、面积不降低、质量有提高。三、基本农田衔接情况调整后的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 34023.4034023.40公顷。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的保护面积为 32893.3332893.33 公顷(含机动 600.00600.00 公顷),将现行规划期内质量下降或受到污染的基本农田调出,并且对新一轮规划期间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保护基本农田的严峻形势进行了充分考虑,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得到较好地落实。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衔接根据 瑞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 “十一五”期间生产总值保持年均 12%12%以上的增速,到 20102010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45

59、450 0亿元。新一轮规划采取自然增长法预测地区生产总值,通过规划静态法分析 2001-20092001-2009 年地区生产总值可知,瑞安市地区生产总值的速度在 12.5%12.5%左右;运用公式:地区生产总值 n=GDP0*(1+K)nn=GDP0*(1+K)n, ,计算得 20102010 年地区生产总值为 436.94436.94 亿元,结果与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衔接较好;因此本规划的 GDPGDP 近期发展目标采用“十一五规划”目标,规划远期 GDGDP P保持年均的 10%10%以上的增长率。由于“十一五”规划期即将结束,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瑞安市重点建设项目的部署,主要参考瑞

60、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以及各部门“十二五”期间的项目安排,优先保障其用地需求。第三节与市域总体规划的衔接根据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简称两规)衔接报告,确定瑞安市 20202020 年预测常住人口 170170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78.80%78.80%。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测瑞安市常住人口 170170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79.41%,79.41%,与市域总体规划衔接情况较好。瑞安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02005-2020 年)中,到 20102010 年和 20202020 年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为 14526.3914526.39 公顷和 2000

61、0.0020000.00 公顷。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 20102010 年和 20202020 年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为 14457.0314457.03公顷和 15841.3615841.36 公顷, 近期规模相差不大, 远期规模比市域总规少 4158.64158.64 4公顷。其中市域规划中心城区到 20102010 年和 20202020 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 8168.008168.00 和 11500.0011500.00 公顷(原为 70507050 和 1032510325 公顷,现省建设厅已批准增加),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到 20102010 年和 202020

62、20 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 7107.077107.07 和 8327.268327.26 公顷,相差较大,两规建设用地规模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土地规划指标控制,但土地规划中通过划定有条件建设用地区应对城镇发展的不确定性,尽可能保障市域总规范围内各种可能的用地方向。在土地利用分区与空间管制方面,瑞安市域总体规划确定了“四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空间管制体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控制要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市域总体规划的用地分区管制和浙江省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技术要求对土地利用分区与空间管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在规划区范围内确定了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

63、和限制建设区,并提出了对应的管制措施。综上所述,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城镇化水平和城镇人口、建设用地规模、土地利用分区与空间管制方面都实现了与市域总体规划的衔接。第四节与农、林业发展规划的衔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标准农田建设以及农用地整治等规划内容,主要参考农业部门“十一五”规划。根据瑞安市林业保护利用规划,在林业分级保护方面,将全市林地分为特殊保护、重点保护、一般保护三个等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中,林业规划确认的特殊保护和重点保护优先划入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第五节与旅游、环保规划的衔接瑞安市旅游规划以“中国最具经济活

64、力的现代旅游名城”为发展目标,按照二城、两廊、三色、四心、五块、六区”的总体发展格局,重点推进铜盘岛、寨寮溪、东源-圣井-梅龙溪、林洋水乡古镇、桐溪等旅游景区开发。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旅游规划的目标,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时,增加旅游用地的数量,充分考虑旅游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土地用途分区中,按照旅游规划划定风景旅游用地区,实施专项用途管理。根据瑞安市生态功能区规划对生态环境分区保护方面的规定,将全市用地分为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优化准入区和重点准入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方面充分与之衔接,生态功能区规划确认的禁止准入区优先划入禁止建设区。第六节与供电、交通、水利等规划

65、的衔接根据电力规划、交通规划、水利等专项规划,对规划期间的重大项目用地需求,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中通过预留机动指标的方式优先予以保障,并在规划布局时与项目区规划图件进行了紧密衔接,使今后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用地指标得到保障第八章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分区是编制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发挥土地资源优势,保护重要的生产用地、特殊用地和自然环境,限制不合理的开发行为,土地利用分区需明确指出各用地分区的目的和内容,并为土地用途管制和转用提供依据。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一、土地用途分区概念与依据土地用途分区是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

66、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出不同的用地区域。土地用途分区的主要依据:1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2 2、土地利用现状;3 3、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结果;4 4、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域布局规划;5 5、土地需求量预测结果;6 6、各类用地调整指标;7 7、部门用地布局规划;8 8、与土地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二、土地用途分区划定1 1、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主要对耕地及其他优质农用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划定的土地用途区;2 2、一般农地区:是指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3 3、林业用地区:是指为林业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4 4、城镇建设用地区:是指为城镇(城市、建制镇、工矿用地)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5 5、村镇建设用地区:是指为村镇(集镇、村庄)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6 6、风景旅游用地区:是指具有一定游览条件和旅游设施,为人们进行风景观赏、休憩、娱乐、文化等活动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7 7、其它用地区:是指没有划入以上用途区的其它土地用途区,如河流水面和未利用地。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用途管制”的基础上,增加了“空间管制”的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