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暨知识竞赛题库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57561739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0.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药文化暨知识竞赛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医药文化暨知识竞赛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医药文化暨知识竞赛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文化暨知识竞赛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文化暨知识竞赛题库(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药知识竞赛题库一、中药(117题)1 中药炮制中的“淬”法属于:(d)A.修制B.水制C.火制D. 水火共制E.其它制法2提出药物有寒热温凉的实践依据是:(c)A. 本经“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B. 素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C. 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反应D.诸家本草之说E. 神农氏尝百草的体会3黄芪配茯苓治疗脾虚水肿,属于药物七情中的:(b)A.相须B.相使C.相杀D.相畏E.相反4来源于同一种植物的药物是:(c)A.桑叶与桑寄生B.柴胡与银柴胡C.肉桂与桂枝D.羌活与独活E.茯苓与猪苓5柴胡、升麻都具有的功效是:(e)A.解表生津B.清热解毒C.疏肝解郁D.透发麻疹E.升举阳气6湿浊中阻

2、,恶心呕吐,舌苔浊腻者,首选:(b)A.生姜B.藿香C.丁香D.黄连E.枇杷叶7既能安胎,又能凉血的药物是:(b)A.菟丝子B.苎麻根C.桑寄生D.紫苏E.杜仲8既能润肺化痰止咳,又能杀虫灭虱的药是:(b)A.榧子B.百部C.贯众D.鹤虱E.花椒9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均可配用的药物是:(e)A.蝉蜕B.地龙C.胆南星D.珍珠E.天麻10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e)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气血津液学说D.病因病机学说E.脏腑经络学说11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的书是:(b)本草纲目治疗作用广泛的药物以上均非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D.新修本草E.雷公炮炙论12平性药是指

3、:(d)A.无毒之药B.毒性不显著的药物C.D.寒热偏胜之性不显著,作用比较平和的药物E.13下列药材除哪一项外均是地道药材?(d)A.四川的附子B.辽宁的细辛C.山东的阿胶D.云南的五味子E.河南的地黄15下列除哪项外,其它诸药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明目:(a)A.淡豆豉B.桑叶C.木贼D.蝉蜕E.菊花15功能舒筋活络,除湿和胃的药物是:(c)A.川乌B.草乌C.木瓜D.络石藤E.威灵仙16治疗寒凝气滞,小腹胀痛,伴肾阳不足,小便频数者,应首选:(c)A.香附B.小茴香C.乌药D.青皮E.木香17消食药研末用效果比入煎剂好的药是:(a)A.鸡内金B.神曲C.山楂D.麦芽E.莱菔子18药物来源不是

4、同一植物的是:(b)A.槟榔与大腹皮B.干姜与高良姜C.苦楝皮与川楝子D.何自马与仪父滕E.地营及与枸忙于19具有补肝肾、安胎功效的药组是:(d)A.杜仲、砂仁、续断B.杜仲、阿胶、桑寄生术D.杜仲、续断、菟丝子E.杜仲、续断、桑棋20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官修本草是:(e)C.菟丝子、桑寄生、白桑寄生、A.本草纲目B.开宝本草C.本草图经D.新修本草E.本草品汇精要21根据药性理论,请判断下列药物中哪组药均具有辛味?(e)A.麻黄、紫菀、乌梅B.干姜、细辛、诃子C.红花、丹参、穿山甲D.沉香、乌梅、荔枝核E.柴胡、橘皮、红花22治疗出血证,宜选用:(a)A.荆芥B.羌活C.生姜D.桂枝E.白芷

5、23有滑肠之弊,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的药物是:(b)A.石膏B.知母D.淡竹叶E.天花粉24芒硝内服宜:(e)C.栀子A.先煎B.后下C.包煎D.另煎E.冲服25能引火归元的药物是:(a)A.肉桂B.干姜C.吴茱萸D.附子E.丁香26研末用效果比入煎剂好的药是:(d)A.麦芽B.神曲C.山楂D.鸡内金E.莱旅子27治疗高热抽搐,下列除哪项外均可选用?(c)A.羚羊角B.天麻C.蕲蛇D.地龙E.钩藤28以水银为主的制成品是:(b)A.铅丹、硫黄B.轻粉、升药C.砒石、明矾D.硼砂、炉甘石E.雄黄、儿茶29功能平补气阴的药是:(c)A.大枣B.玉竹C.山药D.阿胶E.菟丝子30. 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

6、专著是:答案:(C)A.开宝本草B.嘉祐本草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E.本草拾遗31.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32.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33. 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34. 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创,炒炭止血。35. 羌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36. 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37. 辛夷:发散风寒,宣通窍。38. 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39.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40.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41.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42.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43.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

7、举阳气。44. 淡豆豉:解表,除烦。45.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46.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解毒消痈。47.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48. 淡竹叶:清热除烦,通利小便。49.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50. 连翘:清热解读,消痈散结,疏散风热。51.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52.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53. 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54. 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55. 藿香:化湿,解暑,止呕。56. 佩兰:化湿,解暑。57.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58. 厚朴:行气,燥湿,消积,平喘。59.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

8、胎。60. 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61.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62. 茵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63. 金钱草: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读消肿。64. 虎杖: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65.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66. 橘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67. 青皮:疏肝理气,消积化滞。68. 枳实:破气除痞,化痰消积。69. 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70. 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淤。71. 麦芽:消食健胃,回乳消胀。72. 鸡内金:消食健胃,涩精止遗。73.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74. 茜草:凉血化瘀止血,通经。75. 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76

9、.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77.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78. 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79. 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80. 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81. 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82. 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83.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84. 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85. 泽兰:活血祛瘀,调经,利水消肿。86. 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87.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88. 白芥子:温肺化痰,理气散结。89. 前胡:降气化痰,宣散风热。90.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91. 川

10、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92. 浙贝母:清热化痰,开郁散结。93. 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94. 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95. 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96. 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97.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98. 刺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99. 钩藤:息风止痉,清热平肝。100. 石菖蒲:开窍宁神,化湿和胃。101.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102.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103. 白术:补气健脾,造势利水,止汗,安胎。104.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105. 白扁豆:健脾,化湿,消暑

11、。106. 菟丝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107.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108. 说出可以临床应用的七情配伍关系?(相须、相使、相杀、相畏)(4项)。109. 半夏的归经是:_。(肺经、脾经、胃经)110.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有:(药物的性味、药物的质地轻重、药物的配伍、药物的炮制)111. 附子、干姜的功效共同点是:。(温里散寒、回阳通脉)112. 简述中药的性能与性状的区别。中药的性能与性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

12、、润燥等),是以药物(药材)为观察对象。113. 附子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是什么?附子的用量用法:煎服,315g,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烈,凡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因有毒,内服须经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114. 简述中药的副作用与毒性反应的区别。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能消失。毒性反应是指用药后引起机体损害性反应,往往因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与人的体质因素等也有密切关系。115. 人参的用量用法、使用注意是什么?人参

13、的用法用量:入汤剂,510g;用于急重证,剂量可酌增为1530g。宜文火另煎兑服。研末吞服,每次1.52g。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不宜同时吃萝卜或喝茶,以免影响补力。116. 临床应用中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临床应用中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剂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误服伪品;炮制不当;制剂服法不当;配伍不当。止匕外,还有药不对证、自行服药、乳母用药及个体差异等亦是引起中毒的常见原因。117. 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是什么?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是:扶正祛邪,消除病因,纠正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恢复或重建脏腑功能,使机体最大程度恢复到正常状态。二、方剂(80题)1. 麻黄汤伤寒

14、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麻黄(去节)、甘草(炙)、桂枝(去皮)、杏仁(去皮尖)2. 桂枝汤伤寒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3.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4. 银翘散温病条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5. 桑菊饮温病条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苦桔梗、生甘草、苇根6.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解肌清热柴胡干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7. 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人参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

15、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人参8. 白虎汤伤寒论清热生津石膏、知母、甘草、粳米9. 清营汤温病条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犀角(水牛角代)、生地、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10. 清胃散兰室秘藏清胃凉血黄连、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升麻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11. 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益气解表,理气化痰紫苏叶、葛根、人参、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壳、桔梗、炙甘草、生姜、大枣12. 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祛暑解表,清热化湿香薷、扁豆花、银花、连翘、厚朴13. 小建中汤伤寒论温中补虚,和里缓急饴糖、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14.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当归、桂

16、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15.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益气健脾人参、白术、茯苓、甘草16.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人参、白术、白茯苓、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甘草、山药、大枣17.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18. 肾气丸金匮要略补肾助阳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19. 越鞠丸丹溪心法行气解郁香附、苍术、川芎、神曲、栀子20. 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疏风止痛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21. 炙甘草汤伤寒论益气滋阴,通阳复脉生地、炙甘草、生姜、人

17、参、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22. 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燥湿运脾,行气和胃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23.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滋阴补肾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24. 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解表化湿,理气和中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炙甘草25. 茵陈蒿汤伤寒论清热利湿退黄茵陈、栀子、大黄26.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生地、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27.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乌梅、生姜28. 三仁汤温病条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杏仁、生薏苡仁、白

18、寇仁、飞滑石、白通草、竹叶、厚朴、半夏29. 五苓散伤寒论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泽泻、猪苓、白术、茯苓、桂枝30.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化痰息风,健脾祛湿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生姜、大枣31. 健脾丸证治准绳健脾和胃,消食止泻人参、茯苓、白术、甘草、木香、黄连、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32. 真武汤伤寒论温阳利水附子炮、茯苓、白芍、白术、生姜、33.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温阳化饮,健脾利湿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34. 羌活胜湿汤此事难知张元素方祛风胜湿止痛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35. 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独活桑寄生

19、秦艽防风细辛当归川芎生地黄牛膝杜仲茯苓桂心人参芍药甘草36.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炙甘草、茯苓、生姜、大枣37. 保和丸丹溪心法消食和胃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萝卜子38. 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清肺化痰,逐瘀排脓苇茎、薏苡仁、冬瓜、桃仁39. 地黄饮子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熟地黄、肉苁蓉、巴戟天、山茱萸、石斛、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冬、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40. 甘露消毒丹利湿化浊,清热解毒飞滑石、绵茵陈、淡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41. 在配伍上体现一则养肝血以宁心神,一则清内热以除虚烦

20、的方是()A. 酸枣仁汤B. 朱砂安神丸C. 天王补心丹D.归脾汤E.安宫牛黄丸正确答案为:A42. 组成中含有朱砂和酸枣仁的方剂为()A. 朱砂安神丸B. 酸枣仁汤C. 归脾汤D.炙甘草汤E.天王补心丹正确答案为:E43. 因肝血不足而致虚烦失眠,咽干口燥,头目眩晕,脉细数者,治宜用()A. 天王补心丹B. 归脾汤C. 酸枣仁汤D.朱砂安神丸E.炙甘草汤正确答案为:C44. 在药物配伍上体现“一补一润一敛”之特点的方是()A. 四君子汤B. 参苓白术散C. 生脉散D. 四逆汤E. 玉屏风散正确答案为:C45. 下列何方的药物配合中体现了滋阴药与清热降火药相配,培本清源,两者兼顾的配伍特点?A

21、. 黄连解毒汤B. 左归丸C. 大补阴丸D.炙甘草汤E.六味地黄丸正确答案为:C46. 下列何方的药物配伍,体现了标本兼顾,上下并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要特点()A. 六味地黄丸B. 肾气丸C. 一贯煎D.百合周金汤E.地黄饮子正确答案为:E47. 补中益气汤的组方配伍特点主要是()A. 补气与健脾配用B. 补气与养血配用C. 补气与燥湿配用D.补气与升提配用E.补气与理气配用正确答案为:D48. 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的用量比例为()A.5:1B.5:2C.7:1D.2:1E.6:1正确答案为:A49. 炙甘草汤中桂枝,生姜的作用为()A. 温经散寒B. 温肾暖脾C. 温阳化气D.温阳通脉E.

22、温阳利水正确答案为:D50. 肾气丸中桂枝,附子的配伍意义主要是()A. 温肾暖脾,扶助阳气B. 温通经脉,以助血行C. 助阳散寒,以除痼冷D.温补肾阳,散寒止痛E.温补肾阳,生化肾气正确答案为:E51. 炙甘草汤中用量最重的药是()A. 炙甘草B. 干地黄C. 生地D.人参E.麦冬正确答案为:B52. 完带汤中重用()以健脾益气止带。A. 苍术、白术B. 山药、苍术C. 山药、白术D. 山药、陈皮E. 白术、砂仁正确答案为:C53. 患者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治宜用()A. 青蒿鳖甲汤B. 清骨散C. 六味地黄丸D.一贯煎E.大补阴丸正确答

23、案为:E54. 用药配合组方体现补气固冲以治其本,收涩止血以治其标特点的方是()A. 完带汤B. 固冲汤C. 泰山磐石散D.归脾汤E.固经丸正确答案为:B55. 固涩剂的适应症,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 热病汗出B. 血热崩漏C. 肺虚久咳D.火动遗精E.伤食泻痢正确答案为:C54. 主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的方剂是()A. 真人养脏汤B. 四神丸C. 理中丸D.黄土汤E.小建中汤正确答案为:B56. 患者诸虚不足,身常汗出,夜卧尤甚,久而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烦倦,治宜用()A. 当归六黄汤B. 牡砺散C. 玉屏风散D.生脉散E.桂枝汤正确答案为:B57. 下列何方的配伍体现了以祛邪为主,兼

24、顾正气,以和解为主,兼和胃气()A. 小柴胡汤B. 蒿芩清胆汤C. 逍遥散D.大柴胡汤E.葛根芩连汤正确答案为:A58. 四逆散中柴胡配枳实体现了下列何项配伍()A. 散收B. 寒热C. 刚柔D.升降E.疏清正确答案为:D59. 逍遥散的配伍体现了()A. 气血兼顾,肝脾同调B. 阴阳双补,肝脾同调C. 气血兼顾,心脾同调D.气阴双补,肺肾同治E.气血兼顾,心肝同调正确答案为:A60. 痛泻要方中白芍与白术的配伍体现了()A. 培土生金B. 补土荣木C. 土中泻木D.实则泻其子E. 金水相生正确答案为:C61. 除()外,以下均属小柴胡汤的主治证候。A. 心烦喜呕B. 泄利下重C. 胸胁苦满D

25、.寒热往来E.口苦咽干正确答案为:B62. 小柴胡汤中柴胡与黄芩的用量比例为()A.7:1B.5:1C.6:1D.3:2E.8:3正确答案为:E63. 患者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治宜用()A. 小柴胡汤B. 龙胆泻肝汤C. 蒿芩清胆汤D. 四逆散E. 逍遥散正确答案为:E64. 组成中不含甘草的方剂为()A. 小柴胡汤B. 蒿芩清胆汤C. 逍遥散D.痛泻要方E.四逆散正确答案为:D65. 佐药的含义包括()A. 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B. 制约君、臣药的烈性之药C. 引诸药至病所之药D. 防止拒药现象的药E. 辅助君药加强治

26、疗主病或主证的药F. 调和方中各药作用的药G. 消除君、臣药毒性的药正确答案:ABDG66. 方剂的变化形式有()A. 随证加减的变化B. 药味加减的变化C. 药量增减的变化D. 剂型的更换变化E. 性味组合变化F. 功用与主治变化正确答案:BCD67. 九味羌活汤的配伍特点是()A. 升散药和酸收药结合运用B. 体现了分经论治的基本思想C. 以热制寒D. 升散药和清热药结合运用E. 以寒制热正确答案:BD68. 简述汤剂的优缺点。优点: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并能根据病情变化而随症加减。缺点:汤剂的制备及携带贮存相对不便,且服用时口感欠佳。69. 竹叶石膏汤主治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证,方中为何

27、配伍辛温之半夏?半夏降逆和胃,其性虽温,但与清热生津之品相伍,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有助于输转津液,使人参、麦冬补而不滞。70. 清营汤主治热邪初人营分证,方中为何配伍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清透泄,使营分热邪有外达之机,促其透出气分而解(透热转气)。71. 简述酸枣仁汤中酸枣仁与川芎的配伍关系。酸枣仁养血补肝,宁心安神,君药;川芎调肝血,疏肝气,佐,二药相伍,寓散于收,补中有行,共奏养血调肝之功。72. 简述天台乌药散中川楝子的炮制方法及目的。与巴豆同炒,去巴豆。川楝子性苦寒,巴豆辛热,巴豆既可制其苦寒之性,又能增其行气散结之力。73. 简述桂枝汤的配伍特点。(1)桂芍等量,辛散酸收,

28、散中有收,汗中有补,调和营卫;(2)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刚柔相济,调和阴阳;(3)邪正兼顾,发表散邪不伤营阴,敛阴和营不留邪。74. 简述补中益气汤的配伍特点。(1)补中有行,补而不滞;(2)补中有升,升阳举陷;(3)甘温除热。75. 简述越鞠丸的组方意义,方中为何未用治痰郁之药?答:香附:行气解郁治气郁;川芎:活血行气治血郁;栀子:清热泻火治火郁;苍术:燥湿运脾治湿郁;神曲:消食和胃治食郁。痰郁或因气滞湿聚而生,或因饮食积滞而致,或因火邪炼液而成,五郁得解,则痰郁自消。76. 祛湿剂中常配理气药有何意义?试举一方为例说明。举例要求写出方名、主治证并指出方中所用的理气药)答:气主运行布化水液,

29、气机调畅则水津布化正常,不能停聚为湿,若气机阻滞不能运行布化水津,则水湿停聚为患。同时,水湿为阴邪,其性重着粘滞,水湿内停又易阻滞气机,引起气滞,所以祛湿剂中常配理气药以调畅气机,使气行则水行,“气化湿亦化”。如平胃散主治湿滞脾胃之证,方中配伍厚朴,陈皮李琪,即可收“气行则湿化”之效。77. 桂枝在桂枝汤、桃核承气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中的配伍意义。答:桂枝汤中枝发汗解肌,温经通络,助阳化气为君药,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邪。桂枝在桃核承气汤中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因为五苓散主治膀胱气化不利的蓄水证,膀胱内的气化有赖于氧、阳气的蒸腾,加入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

30、水,解表散邪以祛表邪;桂枝在苓桂术甘汤中温阳化气,平冲降逆。78. 归脾汤的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方中配伍木香的意义是什么?答:组成:白术,当归,白扶苓,黄耆(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木香,甘草(炙),人参。归脾汤的配伍特点是:1、心脾同治,重点在脾2、气血并补,重在补气3、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本方配伍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之功,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腹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79 .试述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方剂从属于治法,但也体现治法,治法则是用方的依据,方可以不定,而治法必须确定。在辨证治疗

31、过程中,往往有一定之法而无一定之方,法定之后,才可拟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统方”。由此可见,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互相为用,密不可分的。80 .半夏泻心汤的主要配伍特点是什么?半夏泻心汤主治胃寒肠热所致之心下痞满不痛,呕吐,下利等病证的常用方剂。本方用药七味,其主要配伍特点有二:一是寒热并用,苦降辛开。黄苓、黄连苦寒降泄除其热,干姜、半夏辛温开结散其寒。二是补气和中,健脾益胃。人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补虚,扶正以复气机升降之序。三、四部经典(40题)内经:1、阴在内,();阳在外,()。(阳之守也;阴之使也)2、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之“两虚”是(b)A、自然界正常

32、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B、虚邪贼风和人体正气虚C、异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D、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虚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3、形不足者,温之(),精不足者,补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4、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病(b)A、泄泻B、四肢不用C、水月中D、饥不受食E、腹痛81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脾”的原文是(e)A、诸逆冲上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周泄E、诸湿月中满6、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劳者”宜采用的方法为(c)A、濡之B、补之C、温之D、摩之E、润之7、肝者,(),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

33、出焉。)8、心者,(),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9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五脏之气的充盛B、天癸的形成C、水谷的摄入D肾气的充盛E、三焦的气化10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复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夕食泄C、疲疟D、咳嗽E、濡泄11 .内经载五运六气的篇章有()A、天元纪大论、至真要大论B、五运行大论、五常政大论C、四气调神大论D六微旨大论、六元正纪大论E、气交变大论12 .如何理解“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答:此句意为五脏六腑的病变都能使人发生咳嗽,不只是肺

34、。本句从整体观念出发,揭示出咳虽为肺的病变,但其它脏腑病变,也可影响到肺而发生咳嗽。因为肺主气,受百脉朝会,故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均可影响到肺,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生咳嗽。如脾虚生痰,痰湿上犯于肺;肝火上冲,气逆犯肺;肾虚水泛,寒水射肺等。本句说明了咳不离乎肺,然不止于肺。13 .何谓正治法?何谓反治法?请举例说明?答:正治法:逆疾病征象而治,即所选药物的属性与疾病的性质相反。“逆者正治”,正治法又名“逆治”法。适用于病情轻浅而单纯无假象的疾病,所谓“微者逆之”。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

35、等。反治法:顺从疾病假象而治。“从者反治”,反治法又名“从治”法。适用于病势较重、病情复杂并出现假象的疾病,所谓“甚者从之”。如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14 .背诵病机十九条中热的病机?(素曲至真要大论)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伤寒论:1 .中风:伤于风的意思,与突然歪倒,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2 .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3 .往来寒热: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4 .除中:证候名,中气败绝之危候。表现为证情危殆而反思饮食。5 .霍乱:病名,指上吐下泻的一类疾病,多伴见脱腹疼痛。其病急剧,有挥

36、霍撩乱之势。6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名为中风。(恶风;脉缓)7 .太阳病,,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者,麻黄汤主之。(头痛发热;无汗而喘)8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当温之,宜服。(277)(以其脏有寒故也;宜服四逆辈)9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_,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呕不止;心下急)10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_,微呕,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支节烦疼;心下支结)11 .太阴之为病,_,食不下,_,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腹满而吐;自利益甚)12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_,_,身反不恶

37、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里寒外热;手足厥逆)13 .凡厥者,便为厥。厥者,_。(阴阳气不相顺接;手足逆冷者是也)14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五苓散主之;,理中丸主之。(热多欲饮水者;寒多不用水者)15 .如何理解“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答:(1)首提“伤寒中风”是说病自万端,非出一辙,言病因多样性;(2)“但见一证”是指小柴胡汤主证而言(第96条及提纲证所述);(3)重在不必悉具,如第37、229、379条所述;(4)条文当结合少阳病病机分析,才会无误,可以第98条为例证;(5)本条揭示了以主证为切入点进行诊断,以病

38、机为中心进行辨证的灵活的辨证思想。16 .葛根汤证与葛根苓连汤证都可出现下利,应如何辨证?答:葛根汤证以发热恶寒、头痛、无汗为主证,兼见下利;属太阳表邪不解,内迫阳明大肠所致,治以发汗解表,升津止利,解表为其主法;药用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甘草、芍药、大枣。答:葛根苓连汤证以下利热臭灼肛为主证,伴见喘而汗出,或兼表证不解;其病机是邪热内迫大肠,大肠传导失职所致;治以清热止利,兼解表邪,治里为其主法;药用葛根、黄苓、黄连、甘草。温病学:1 .伏邪温病答:感受温邪之后,伏藏于里,或平素内热,复为外感之邪诱发的一类温病。初起多里热证为主,症见发热口渴,浸赤,舌红,脉数等,治疗以泊里热为主。2 .身

39、热不扬答:指身热稽留而热象不显,初扪皮肤不觉发热,久扪才感体温升高明显。提示病在气分阶段。主证:见于湿温病初起。机理:邪在卫气,湿中蕴热,热为湿遏。3 .温病的感邪途径主要有。(口鼻、皮毛)4 .湿温病中三仁汤中体现分消走泄治法的代表药物分别是杏仁、共同起到开上、畅中、渗下的作用。(厚朴、茯苓)5 .叶大士云:“热病救阴犹易,,然较之杂证,则有不同也”。(热病救阴犹易,阳最通难。救阴不在补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较之杂症有不同也。)6 .吴鞠通说:“头痛恶寒,,/色淡黄,胸闷不饥,,,病难速已,。汗之则,下之则,润之则,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主之”。(“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

40、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才则神昏耳聋,其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也此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丰之。)7 .薛生白云:湿热证,,后但热不寒,、,(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8 .为什么湿温多以脾胃为病变中心?答:脾为湿土之脏,胃为水谷之海,“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虽始从外受,终归脾胃。”9 .清解气热法有那些具体治法?各自的代表方是什么?轻清宣气:邪在气分,热郁胸膈,热势不甚而气失宣畅之证风温初起,风热袭于肺卫者,代表方为栀子豉汤加味;辛寒清气:邪热炽盛于阳明气分,代表方为白虎汤;清热

41、泻火:邪热内蕴,郁而化火之证,代表方为黄芩汤加减。10 .温病三宝临床如何应用?安宫、至宝、紫雪统称温病“三宝”。三方皆性凉而有清热解毒,开窍止痉之功。属凉开之剂。治疗温病窍闭神昏之危证。区别:安宫性最凉,长于清热解毒,多用于高热昏迷证;紫雪性偏凉,长于凉肝息风止痉,多用于高热痉厥证;至宝长于芳香避秽,开窍醒神,多用于窍闭谵语证。四、中医基础、养生、医学史等(24题)1简述内经的学术价值。答:第一,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第二,确立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第三,内经是一部治病的法书;第四,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第五,创建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第六,确立了中医学在世界医学史上的重要

42、地位。2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的四时养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明确指出了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是:春发陈、夏蕃秀、秋容平、冬闭藏,并从生活起居和精神情志两个方面提出了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的养生方法,说明了只有适应四时规律进行养生,才能保持人体健康,祛病延年。3 .四气调神大论全篇着重告诫人们要顺应四时气候的特点,以调摄精神情志。请背诵出“春三月”原文。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4 .四气调神大论全篇着重告诫人们要顺应四时气候的特点,

43、以调摄精神情志。请背诵出“夏三月”原文。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孩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5 .四气调神大论全篇着重告诫人们要顺应四时气候的特点,以调摄精神情志。请背诵出“秋三月”原文。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6 .四气调神大论全篇着重告诫人们要顺应四时气候的特点,以调摄精神情志。请背诵出“冬三月”原文。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

44、,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7 .上古天真论所论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是什么?答案:1.顺应四时,外避邪气;2.调摄精神,保养正气。8何谓“治未病”?“治未病”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早期诊治三个方面。反映出内经防重于治的预防为主的学术思想。对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有重要的指导作用。9如何理解“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伤于寒,若当时发病,则表现为寒邪侵袭的伤寒病;若当时邪不即发,寒邪内伏,郁久化热,至春季阳气发生之时,感受春令风邪,风为阳邪,外感引动伏邪,两阳相合,发为温病。

45、10如何理解“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春伤于风,若当时发病即是外感,若当时不病,邪气留连,伏藏于体内,至长夏脾土当令之时,木郁乘土,则发为飧泄。11.如何理解“复伤于暑,秋为疲疟”?夏季伤于暑邪,立即发病的,则表现为暑证。若不立即发病,暑邪留连于体内,郁而化热,至秋季又外感秋凉之气,引动体内郁热,寒热交争,则发为疲疟。12如何理解“秋伤于湿,冬生咳嗽”?长夏湿气较盛,若此时伤于湿邪,当时立即发病,则病湿气淫脾的濡泻等证。若当时不病,湿邪蓄积于体内,秋凉之气亦内伏,郁而化热,至冬季又外感寒邪,外寒引动内热,上乘于肺,发为咳嗽。13 .背诵十八反的内容。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

46、;诸参辛芍叛藜芦。14 .背诵十九畏的内容。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燃炙莫相依。15 .如何理解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本句意为风是百病的开端,能引起多种疾病。因为“风者善行而数变”,寒暑湿等邪气,莫不缘风气而入,故风邪往往是六淫的先导,外邪侵犯人体常随风邪而入,从而引起各种病证。后世“风为百病之首”的说法即导源于此。16 .简释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机理。掉,指头或肢体动摇

47、不定的病证。眩,头晕目眩、视物旋转的病证。“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句的意思是多种肢体搐动震摇、头晕目眩之风类病证,其病机多属于肝。这是由于肝为风木之脏,其病变多化风。肝藏血,主身之筋膜,开窍于目,其有病变则木失滋荣,伤及所合之筋、所主之目窍,则见肢体摇摆震颤、目眩头晕。17 .简释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的机理。痉,病名,症见筋脉拘急、身体强直、牙关紧闭等。项强,是指颈项强直、转动不灵。本句意思是多种筋脉拘急、身体强直、牙关紧闭、颈项强直等病证,其病机大都属于湿。这是因为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最易阻遏气机,气阻则津液不布,筋脉失却濡养,故可致筋脉拘急而见项强不舒、屈颈困难乃至身体强直

48、、角弓反张等症。18 .医家与学派:中医学派是由于学说师承不同形成的群体和派别,是中医发展中极为突出的医学现象,请列举中医至少五大学派。(一)伤寒学派(二)河间学派(三)易水学派(四)攻邪学派(五)丹溪学派(六)温补学派(七)温病学派19 .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分析早衰的原因及养生的重要意义?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明早衰的原因是因不懂养生之道,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起居无节,不懂得保持精气的盈满而贪图一时的享乐,以致精气耗竭,真气匮乏,故半百而衰。远古时代人们寿命之所以能超过百岁,是因为他们懂得养生之道,能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掌握各种养生方法,保持形神和谐协调。20 .如何理解“春夏

49、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阐明了顺时养生的基本原则。由于四时阴阳是万物之根本,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所以,春夏当顺生长之气,秋冬当顺其收藏之气。具体言之,春养少阳,以助生发之气;夏养太阳,以助盛长之气;秋养少阴,以助收敛之气;冬养太阴,以助闭藏之气,使人体阴阳与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保持协调一致。21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养生原则有哪些?调养精神顺应自然锻炼身体节制饮食起居有常,劳逸适度。22 .如何理解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50、句的含义是阴血宁静不耗(平静于内),阳气固密不散,阴阳双方保持平衡状态,阴能养精,阳能养神,才能使人体精足神全,维持正常活动。如果阴阳双方依存关系破坏,发生分离决裂(亡阴、亡阳、寒热真假证等),即“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就会使体内的精气(包括精、气、血、津液等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物质)随之而竭绝,生命活动也便告终结。这种强调阴阳平衡的观点,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一切活动和养生措施,都是促使阴阳双方复归“阴平阳秘”状态,达到“精神乃治”的状态。因此,本段原文无论在认识人体生理、病理,还是防病和治病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3 .简释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湿月中满,皆属于脾”的机理。肿满,即肌肤肿胀

51、,腹部胀满。“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句的意思是多种出现肌肤肿胀、腹部胀满等之湿类病证,其病机大多属于脾。因脾为湿土之脏,主运化水湿,主四肢,应大腹,若脾失健运,水津失布,内聚中焦或泛溢肌肤,则见脱腹胀满、四肢浮月中。24 .简述温病学派:温病学派是在历代医家研究外感温热病的基础上形成的,经过明清两代而逐渐发展成熟,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又分为二个派系,一为温疫学派,一为温热学派,温疫学派以吴有性、戴大章、余师愚为代表,以探讨温疫病见长。温热学派以叶桂、薛雪、吴理、王士雄四大家为代表,研究普通温热病(包括湿热病)的发生发展证治规律。四、简单的中医知识问答:(12题)1 .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

52、是黄帝内经2 .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是(朱丹溪)3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4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在对卫生部党组关于西医学中医离职学习班的总结报告的批示中指出。5 .(18881975)现代中医学家,四川绵阳梓潼人。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精于内、妇、儿科,尤擅治热病。伤寒、温病学说熔于一炉,经方、时方合宜而施。在几次传染病流行时,他辨证论治,独辟蹊径,救治了大量危重病人,为丰富、发展中医临床医学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曾任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蒲辅周)6 .伤寒杂病论一书的作者为何人。(张

53、仲景)7 .千金方为何人所著。(孙思邈)8 .温病四大家指何人?|吴有性瘟疫论叶天士(叶桂)温热论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士雄9 .传说针灸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B)发明了针灸A、黄帝R伏羲G神农D炎帝10、(B)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A神农本草经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八H一难经11 .(A)创造性阐述疫病的发病特点、感染途径和传染规律,提出“戾气”通过口鼻侵犯人体,突破前人“外邪伤人皆从皮毛而入”A.吴有可B.王叔和C.张仲景D.巢元方12 .华佗是时期杰出的医学家。后汉、三国。精通内外妇儿等科,以外科和针灸最为著名。五、中药谜语集锦(34题)(一)打一个中药名:1. 寒冬腊月纸糊窗(防风)2.

54、 胸有大略(远志)3. 药铺关门(没药)4. 举国同庆(合欢)5. 牧童(牵牛子)6. 天府之宝(川贝)7. 皇帝送客(王不留行)8. 故乡(熟地)9. 老寿星(千年健)10. 他乡异国(生地)11. 植树造林(防风)12. 云雾蔽日(锁阳)13. 胸中荷花(穿心莲)14. 初入其境(生地)15. 假期休完(当归)16. 老实忠诚(厚朴)17. 众人皆死吾自生(独活)18. 鲜奶芬芳(乳香)19. 天女散花(降香)20. 任人唯贤(使君子)21. 金秋时节(地黄)22. 蓬莱之音(神曲)23. 绿林好汉(草蔻)24. 天涯思故乡(怀熟地)25. 峨嵋第一峰(川山甲)26. 二十一天不下雨(旱三

55、七)27. 五百公里一片明(千里光)28. 百岁老人鬓如霜(白头翁)29. 果在刺中央,秋来满山冈,核仁是良药,安神作用强。(酸枣仁)30. 美丽一姑娘,家住高山上,只因心肠善,为人专治疮。(山慈姑)(二)打两个中药名:31. 一物陆地长,一物水中生,姓异治同病,共唤一个名。(草决明,石决明(三)打四个中药名:32. 一人一家多辛苦,儿子再大不离母,百年古书已无用,千里捎书一字无。(丹参,附子,破故纸,白芷)33. 一株空心树,独生东篱边。病入膏肓久,九死一生还。(木通,黄花,没药,独活)3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彼此交融,请以下列古诗词的字面或意境为谜面,说出与之相适应的中药名称谜底。“

5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生地“举杯邀明月”向天盏“低头思故乡”怀熟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袭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菊花六、中药命名的有趣现象(6题)1 .东白芍、南星、西洋参、北沙参。(与方向有关)2 .春砂仁、夏柘草、秋桑叶、冬葵子。(与四季有关)3 .青黛、黄芪、赤芍、白术、黑铅。(与五色有关)4 .金银花、木通、水獭肝、火麻仁、土茯苓。(与五行有关)5 .鼠粘子、牛黄、虎骨、兔丝子、龙胆草、蛇蜕、马勃、羊肉、猴枣、鸡内金、狗脊、猪苓。(与生肖有关)6 .如一粒金丹、二至丸、三才封髓丹、四逆散、五子衍宗丸、六一散、七宝美髯丹、八仙长寿丸、九制豨莶丸、十全大补膏、

57、周公百岁酒、千金不易丹、万应喉症散。(与数字有关)七、中医药常识(73题)1. 中医的三个基本原理是什么?(气血、阴阳、五行)2. 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进行各种外科手术,那么请问这所指的麻醉剂是麻沸散.3. 晋代名医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归纳了多少种脉象。(24种)4.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哪本书,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汉书艺文志经方5. “外科内治”的三大法是指“消、托、补”。6. 小儿有一疾患称之为“脐风”,而成人已有一疾患称之为“破伤风”,那么请问指出“脐风”与“破伤风”为同一疾患的医书是小儿卫生总微论方。7. “哮喘”这一病名首先见于丹溪心

58、法。8. 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有“小儿医”之说,其首次提出者为扁鹊,那么到唐代儿科被称作“少小科”。9. 医学发展史中把“产科”独立分科始见于“唐代”。10. 现存的第一部妇产科专著为经效产宝。11. “六郁证”即是指“气、血、痰、湿、热、食”,其观点出自丹溪心法。12. 治疗血证有四法,即是指“止血、祛瘀、宁血、补虚”,那么请问此观点出自哪里?血证论。13. “脱汗”是一种危重的病症,其又称为“绝汗”,那么治疗此症的代表方剂是“参附汤”。14. “中风”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闻可见,那么中医认为“中风”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肝肾阴虚”。15. “消渴病人忌糖,水肿病人忌盐”等这一类的观点一直被我们沿

59、用至今,那么请问“水肿病人忌盐”这一观点最早出自备急千金要方。16. “一贯煎”语出自柳州医话。17. 中药的配伍中讲究“君、臣、佐、使”,那么请问“六味地黄丸”中的君药是“熟地”。18. “人参败毒散”一剂出自小儿药证直诀。19. 最早把方剂按照功效、治发进行分类的医学著作是“医方集解”。20. 中医典籍中记载方剂最早的书是黄帝内经,那么请问载方最多的医学著作是普剂方。21. 自古医家认为“羌活善治上半身风寒湿痹”,那么请问哪一味药善治疗下半身风寒湿痹?“独活”22. 灵枢海论中有“气海”一说,那么“气海”是指“檀中”。23. 阳脉之海是指“督脉”,那么请问阴脉之海是指“任脉”。24. 中医中经典的辩证方法有:“八纲辨证、脏腑辩证、病因辩证、六经辩证、三焦辩证”那么请问这些辩证中辩证的基础是“脏腑辩证”。25. 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是“虚实”。26. “三焦学说”中有“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那么请问“中焦如沤”是指“脾胃消化腐熟水谷的功能”27. 小儿药证直诀的作者是谁?“钱乙”28. 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名著洗冤集录的作者是?“宋慈”29. 金元四大家中“攻下派”的创始人是谁?“张从正或子和”30. 儒门事亲一书的作者是谁?“张从正或子和”31. 杏林为医学或医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