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语文课堂的收束技能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57561599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34.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四章:语文课堂的收束技能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四章:语文课堂的收束技能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四章:语文课堂的收束技能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第四章:语文课堂的收束技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语文课堂的收束技能(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语文课堂的收束技能语文课堂的收束技能 课堂收束有多个名称,如课堂收束有多个名称,如“结束结束”、“结结尾尾”、“收结收结”、“作结作结”、“收收绾绾(wn,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等,它与课堂等,它与课堂导入正好相反,属于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导入正好相反,属于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语文教师上课,犹如写文章,凤头、熊腰、凤头、熊腰、豹尾豹尾是必不可少的。 一、收束的概念:一、收束的概念: 收束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指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归纳、总结、转化、创新、实践等方式结束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活动。 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清音

2、有余。 -明谢榛四溟诗话二、收束的要求二、收束的要求 (一)自然贴切(一)自然贴切 教学收束要建立在整堂课的内容之上,要与前面的教学内容衔接自然,而不要给学生以画蛇添足或节外生枝之感。 (二)语言精练(二)语言精练 课堂结尾不是对教学内容的讲析和重述,语言必须尽量精练概括,使学生抓住重点、掌握要点。同时,下课在即,容不得烦琐冗长。 (三)方法灵活(三)方法灵活 中学生注意力的最佳状态可保持在30分钟左右,课堂尾声的四五分钟,是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和比较疲乏的时刻。在这段时间里,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设计新颖的结尾形式,不能千篇一“尾”,使学生兴味索然。三、收束的功能三、收束

3、的功能 (一)一)综合归纳综合归纳 (二)(二)强化记忆强化记忆 (三)把握重点(三)把握重点 (四)促进迁移(四)促进迁移 案例快照案例快照 某教师执教自序一文的收束:从作者的生活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年轻时的梦想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学医救国梦,一个是文艺救国梦。一直贯穿在作者梦想中的是他那一是颗救国救民的热心和那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我们应当很好地去体会。一家之言一家之言 这则收束概括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教师对文本的本质看法,这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虽然这些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肯定已经做了阐述,但在课的最后加以概括,就可帮助学生从众多的信息中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学生对自序的主题也会有更深刻的认

4、识。案例快照案例快照 某教师执教沁园春长沙的收束语:综上所述,这首词上阙先围绕一个“立”字,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接着用一个“看”字总领6个短句,描绘红山碧水、鱼翔鹰飞的湘江秋景图,并以“万类霜天竞自由”收束,为下文蓄势。最后作者通过一“怅”一“问”引出下阙之“忆”,忆什么呢?峥嵘岁月里,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同学,少年粪土万户侯的气势和浪遏飞舟的豪情。巧妙地回答了上阙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一家之言一家之言 这个收束实标上只是将本文内容梳理了一遍,但由于教师在梳理时注意到了抓住关键词,这实际上提醒同学背诵的关键点,一般同学只要抓住了“立”、“看”、“怅”、“问”、“忆”这五个动词,就很容易

5、把全词背下来,而且也能把全词的情感基调、主题思想、结构等牢记于心。案例快照案例快照 钱梦龙老师上死海不死一课时的收束:“不过,死海究竟会不会死,恐怕不是一个计算的问题,而是一个现实的问题。造成死海海水连年下降的原因,不全因为海水的随蒸发量大,更主要的是人为的原因:以色列和约旦大量截流约旦河水用于灌溉和城市用水,致使约旦河输入死海的水量越来越少。这一严峻的事实已引起不少科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的忧虑,一项名为“让死海继续活下去”的活动已经开始。死海处于地球陆地的最低点,人称“地球的肚脐”,不仅有独特的旅游景观,而且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物资源。同学们虽然没有去过死海,但我相信大家都关心地球的命运,为

6、此我建议大家用我们的智慧参与到“让死海继续活下去”的活动中去。请回去做两件事:一、上网搜索关于死海的资料(建议用搜索引擎);二、参考、运用网上资料,以救救死海或死海不能死为题写一篇文章,为拯救死海进行呼吁,或提出挺拯救死海的办法、建议。当然啦,我们的丈章救不了死海,但至少可以表明我们关心地球命运的立场。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长大后都能够成为一名自觉的坏境保护主义者。 一家之言一家之言 钱梦龙老师是一位非常善于调动知识储备的名师,他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通过课外知识的介入来促进学生的迁移。此案例中,钱梦龙老师引入了社会事件、专家研究,并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拓展知识,还有科学与人文的素养。三、收束

7、的方法三、收束的方法 (一)(一)总结式总结式 (二)(二)呼应式呼应式 (三)(三)练习式练习式 (四)(四)拓展式拓展式 (五)(五)悬念式悬念式 (六)(六)对比式对比式 (七)(七)讨论式讨论式 (八)(八)激励式激励式【案例快照案例快照】 某教师教学完叶圣陶的夜,这样结尾: 这篇小说写于1927年,反映的是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它没有正面描写反革命大屠杀的真实场景,而是选取一个普通家庭在这场反革命大屠杀中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反革命政变的残酷和给全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烈士的母亲,她经历了一个由悲痛到愤怒、由怯弱到勇敢的心理变化过程,反映了人民群众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

8、小说用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写母亲,暗线写其子女;明线正面实写,暗线侧面虚写。此外,心理描写推动了故事的发展,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心情,渲染了气氛。一家之言一家之言 这样的结语,既有对课文内容的总结,又有对课文艺术特色的归纳,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起到强化和深化的作用。 【案例快照案例快照】 某位教师教学完荔枝蜜时,是这样收束的: 大家很害怕蜜蜂,因为它能蜇人,蜇了人很痛。那么,我们能不能因蜜蜂蜇人而在心里贬斥它呢?为此,我们看一看散文家杨朔同志对蜜蜂的认识过程是怎样的吧。”与之相对,教师可这样设计结尾:“学习了荔枝蜜这篇散文,可以使我们深受启发,作家对蜜蜂的认识是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其最终

9、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蜜蜂蜇人是它的防卫本能,正因如此,方显出它的个性和力量,也才显得可爱。更可贵的是,蜜蜂能够酿蜜,为人类作贡献,精神崇高。因而我们要爱蜜蜂,更要向那些像蜜蜂一样酿造生活的人学习。” 一家之言一家之言 这段结语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义,也使教学系统完整,浑然一体。 案例快照案例快照 一位教师在讲授荷塘月色一文,强调了新接触的修辞方法-通感。文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在师生共同探讨了“缕缕清香”和“渺茫的歌声”之间的相通之处后,教师布置作业:每人用通感修辞方法造一个句子。 一家之言 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训练。以练习为主,目的在

10、落实教学重点,培养语文能力。案例快照案例快照 某教师教学完阿Q正传一文,学生意犹未尽,很是关心故事的下文,关心阿Q的最后命运。于是教师就简要地讲述一下阿Q正传第九章“大团圆”的情节,然后说:“要知详情,请同学们课后阅读阿Q正传全文。” 一家之言一家之言 像这样的课堂收束,与其说是课的结束,倒不如说是课的开始,它能成为联系第二课堂的纽带,促使学生运用已知去获得未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案例快照】【案例快照】 教学完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课堂结尾:“恋爱,多么诱人的字眼。一位哲人说过,如果没有爱情,人间将成为一座坟墓。的确如此。就连别里科夫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人,也禁不住爱情的诱惑,

11、居然从套子里探出头来,要品尝一下恋爱的滋味了。像他这样的人,会获得姑娘的爱吗?他的爱情结局将会怎样呢?”一家之言一家之言 这样的结尾,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学生的心里激起悬念,诱导着学生去阅读后面的故事情节。同时,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前后课时互相关联,形成一个整体。 案例快照案例快照 程红兵老师在讲宗璞的西湖漫笔时,结尾就运用了对比的方式,程老师将西湖漫笔与峻青的雄关赋比较: 这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是不同的,同学们回去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比较,这里仅作一个简单提示。如果把西湖比作婀娜多姿、温柔秀美的少女,那山海关就是威武雄壮、高大勇猛的武士;如果把西湖漫笔比作一支柔美、清新的小夜曲,

12、那么雄关赋则是一声声激越昂扬的战鼓。一家之言一家之言 经过这样一对比,学生既能温故,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案例快照案例快照 在变色龙一文结束时,有一位教师以“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一问来引发学生讨论。有学生说“善变”;有学生说“不变”,人物尽管反复无常,但作为沙皇走狗的本质不变。一家之言一家之言 通过学生的讨论,不仅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分析、表述问题的能力,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妙用是不言而喻的。案例快照案例快照 在讲完余光中的乡愁后,有一位教师用这样的结语来结尾: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

13、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这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当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时,我们由衷地希望,这种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隔阂能真正成为历史;我们期盼,欢乐的笑声能久久回荡在海峡的两岸。一家之言一家之言 这种方式,能紧紧抓住学生,激人奋进,同时,能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利于培养学生真善美的高尚情操。思考与实践思考与实践 1.下面所选的是课堂收束的一些不同类型,请为这些收束方法归类,并试作评析: (1) 孔乙己的收束:老师问到:“孔乙己有脚吗?”学生不假思索地答道:“有啊!”老师又问:“他在离开酒店的时候用的是脚吗?”学生肃然

14、答道:“用手。”老师顺势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说道:“孔乙己就是这样用一双满是泥污的手走了,走了,走出了生活的舞台”老师一边说一边随手把黑板上的“孔乙己”三个字擦掉了,留下了一片空白。 (参考答案:激励式收束。这么巧妙的一“擦”,化静为动,学生感受强烈,课后想象无限。) (2) 下面是钱梦龙老师死海不死一课的收束:(见钱梦龙著(导读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78页。) 文章结尾一段说,由于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水输入的水量,造成水面日趋下降。长此下去,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你们完全同意作者的预测吗?你们能不能从作者预测的根据推出

15、不同的结果? 学生一时不能回答。于是我稍稍点了一下:“死海的蒸发量是永远不变的吗?”一下子,学生思维的“电路”仿佛突然接通了似的,豁然开朗了。他们说,死海的蒸发量和死海的面积成正比,而死海的面积由于海水的蒸发而逐渐缩小,它的蒸发量也必然随之减少,一旦减少到与约旦河水的输入量相等,那时的死海,就会维持一种“半死不活”的状态-既不如现在这样浩瀚无边,但也不致完全干涸。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这是一个拓展式或讨论式的收束。这是一个拓展式或讨论式的收束。 在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提出一个在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提出一个“高难度高难度”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活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活跃的思维达到

16、高峰。经过思考和讨论,学跃的思维达到高峰。经过思考和讨论,学生坚信自己的预测比作者的预测更接近实生坚信自己的预测比作者的预测更接近实际。让学生自己去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发现真理”比教师喋比教师喋喋不休地喋不休地“奉送真理奉送真理”更符合学生的认识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这一收束设计,使这一节课形成了规律。这一收束设计,使这一节课形成了“豹尾豹尾”之势。之势。(3)特级教师洪宗礼在教学阿Q正传一课的课尾,忽然不紧不慢地问大家:“明朝末年,有个吊死在煤山上的皇帝是谁?”“崇祯。”追问:“怎么写?”(板书:崇祯)洪老师打趣地说:“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学的阿Q正传里,却又冒出了个崇正(板书:崇

17、正)皇帝了!同学们看一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课本上赫然写着“穿着崇正皇帝的素。” 奇怪了,怎么又冒出了“崇正”来了呢? 大家又立即兴奋了起来,随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会不会是笔误呢?” “会不会是排版中的差错?” 猜测都被否定了。 “艺术不等于历史。阿Q正传中的崇正,不等于历史上的崇祯。”“艺术真实固然不等于历史真实,但是,艺术真实必须符合历史真实,而不能违背历史真实。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等,都是二者完美结合的典范”洪老师又插了一句:“能不能从后文用柿油党代自由党”得到一点启发呢?”有同学作出反应:“我认为,鲁迅先生把崇祯写成崇正,很可能是有深刻含义的。课文里用柿油党去代替自由党,讽刺艺术的效

18、果很好。我想,用崇正来代替祯,至少是对封建帝王的一种讥讽和嘲弄。”最后,洪老师笑着说:“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把崇祯皇帝写成祟正皇帝,这个问题,课外可以更深入地去读书讨论。现在,我要说的是,像阿Q正传这样的名篇名著,都是一座座充满神秘和魅力的艺术殿堂,我们对它们的认识,决不是课堂里读几遍,问几个向题就能一次完成的,要我们去反复研读,反复探索。”说完,转过身,板书了叶圣陶先生的读书名言:“一字未宜忽,语悟其神。” 试对这个课堂结尾进行评析。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这是一个拓展式或讨论式的收束。 阿Q正传一课的结尾,用由浅入深的启发方式,着眼“细处”,导向“大处”,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变“死知识”为“活知识”,在历史人物和作品人物艺术形象的辨析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短短几分钟结尾,不仅诱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层发展,而且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良好读书习惯也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