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重点

上传人:shug****ng1 文档编号:57544950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重点(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林业生态工程学重点一、什么是林业生态工程?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主要解决什么生态环境问题?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防护林学、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 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主要起防护作用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 目的是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1、自然灾害频繁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 山丘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2/3 。大江大河的中上游多是高原山地,地形复杂,由于森林植被破坏,失去了天然蓄水和保持水土能力,致使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特别是洪灾愈来愈频繁。2、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地形起伏、 森林破坏,我国不少地方岩石裸露,形成重山秃岭, 水土流失十分严重。3、荒漠化面积扩大荒漠

2、化是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 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4、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 且水污染越来越严重。 按联合国有关规定, 我国属中高度 缺水国之列,但在低限边缘,我国供水能力为5200亿m3占总径流量的20%,既属于缺水国,水资源利用潜力又很大。5、森林破坏严重建国以来,我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森林覆盖率从建国初期的8.6 %增加到 16.4 %,但这远远不够 (覆盖率低, 林分质量不容乐观) ,尤其是生态环境十分恶 劣的西部地区,这是水旱灾害不断加剧的重要根源。6、生物多样性减少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其丰富度占世界第

3、8 位。中国野生 动、植物分别占世界总数的 9.8和 9.9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有 6 大类和 185 类,区系丰富,生态类型多,为野生动物栖息和繁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7、城镇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城镇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 水污染、噪音污染、 光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等。 二、简述林业生态工程的含义、内容、类型。含义: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防护林学、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 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主要起防护作用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 其目的是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内容: 1、生物群落建造工程 将设计的各个种群按照一定时间和空间顺序,定植在复合生态系统中,如 农田

4、防护林、防风固沙林等。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种群可以是乔木,也可以是灌木甚至草类。2 、环境改良工程 防护林营建的地方,往往立地条件较差。为了保证植物(包括作物)正常 生长发育,必须改良当地立地条件,如蓄水整地工程、径流汇集工程、人工沙降 工程(草方格) 、低湿地排水工程、盐碱土改良工程等。3 食物链工程 生产型食物链:有效地利用绿色植物产品或加工剩余物转化成经济产品, 如桑基鱼塘系统,用鱼作为生产性食物链。“减耗”型食物链:如全国各地利用动物 (灰鹊雀) 控制森林病虫害; 太行 山区利用人工放养益鸟控制林冠害虫。类型: 1、地形地貌(1)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2)平原区林业生态工程;(3)风沙区

5、林业生态工程。2、防护对象(1)水土保持林业生态工程;(2)涵养水源林业生态工程;( 3)农田防护林业生态工程;(4)防风固沙林业生态工程;(5)护岸护滩林业生态工程;( 6)牧场防护林业生态工程。3、地域(1)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3)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 ;(4)平原绿化工程 ;(5)太行山绿化工程 ;(6)防沙治沙工程 ;。三、影响水分土壤入渗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又是如何影响的?林地土壤入渗高于非林地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土壤入渗的主要因素及如何影响 :1. 土壤初始(前期)含水量 前期含水量小,土壤干燥,吸水能力强,初始入渗率大;反之,初始入渗

6、率小。 并且,初始含水量大,达到稳渗的时间短。2. 土壤理化性质( 1)土壤物理性质:颗粒组成、结构、孔隙、表面结皮等。一般土壤颗粒组成及 孔隙度是影响入渗的重要因素;此外,结皮也是影响土壤入渗的重要因素。( 2)土壤化学性质:有机质、矿物质的可溶性等。3. 降雨特性( 1)降雨强度: 当降雨强度小于入渗率时, 降雨全部入渗, 入渗过程受降雨过程 控制;当降雨强度大于入渗率时,产生超渗雨,形成地表径流。在相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入渗率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减小,尤以草皮覆盖时更 明显;对于裸露土壤,降雨强度大,雨滴增大,受击溅作用,孔隙被阻塞,入渗 率减小。( 2)降雨历时: 降雨历时分布特征不同,对入

7、渗也有一定影响。 有两次降雨量相 同的过程,一次是降雨强度前段小、后段大,另一次相反。结果表明:对于干旱的休闲地,前段两者入渗量不同,而后段几乎相同;对 土壤含水量较高的草地,两者入渗量几乎相同。因此,土壤含水量较小时,降雨历时影响显着。( 3)降雨过程:连续降雨和间歇降雨,其入渗过程是不同的。因为间歇期间,土 壤水分重新分布,再加上蒸发、蒸腾,土壤初渗强度有所恢复4. 地形地貌坡度、坡向、地形切割程度对入渗也有影响。坡度:越大,入渗率越小 坡向:影响植被覆盖及枯落物 地形切割5. 人类活动耕地、非耕地及耕作情况对入渗亦有影响,深翻耕地比浅耕地入渗量大。在 流域上进行大量的人类活动,如植树造林

8、、种草、灌溉等,增加了滞水和蓄水能 力,提高了入渗率。相反,陡坡耕种、破坏植被可减少入渗,增大地表径流,易 形成洪水。林地土壤入渗一般高于非林地,其原因:1. 枯枝落叶的覆盖:防止雨滴击溅,分散土粒,以防堵塞孔隙;防止土壤结皮, 过滤泥沙。2.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枯枝落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使之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孔隙增加,提高渗透。据测定,林地土壤具有大量大团粒结构土层深达4050cm,而一般农田和草地只有少量小团粒结构,且分布于地表层。3. 根系腐烂形成大量孔道( root way ):据北林在黄土高原区测定, 20 年生的刺 槐林,每公顷垂直根的通道有 15000 条;许多侧面孔道是从中心

9、辐射出去的,腐 烂后形成辐射状孔道,有利于入渗。4. 土壤动物活动形成大量洞穴、孔道:土壤动物活动既疏松了土壤,产生大量的 洞穴、孔道,而且其排泄物能在地面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增大孔隙。据报道, 在肥沃的橡树林中,每公顷土壤有蚯蚓 500 700 万条,而贫瘠土壤只有 5 10万条,甚至不足 1 万条 四、林冠截留对林内单位降雨动能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减少了五、林地地表径流过程同非林地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森林减少地表径流经过林冠、下层植被、枯枝落叶层的截留,降水到达林地土壤表层,开始进 行第三次再分配。 水分向土壤入渗, 当降水强度超过入渗强度时, 就会形成积水, 向低处流动,形

10、成林地地表径流,参与流域江流过程。六、林木根系固坡作用的大小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林木根系具有提高斜坡稳定性作用, 有助于防止浅层滑坡, 但这种作用的大 小,受多方面的影响。 总的来看,不外乎林木本身的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一)林木的生物学特性1. 树种不同的树种,根系的分布深度、根型、根的物理特性、根表面积不同。深根 性树种,主根发达,常穿透不透水土层,并穿越滑动层面,而起到控制滑动的作 用;但浅根性树种的作用会明显减弱,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树干高大,根系少且分布浅的乔木,对防止滑坡不利;蒸发散大有助于消耗 滑动面水分,起到控制滑坡的作用。因此,耐旱性强、树干矮而根多且深,蒸散量大(土

11、壤含水量低、抗剪强度 大)的乔灌木树种,对固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在降雨量大的地区,更 应引起重视。2. 根系特性从根型对固坡的作用来看,垂直根型散生根型水平根型。从根系本身的 抗拉强度看,不同树种根系的抗拉力不同。如假定油松的抗拉力为 1,则白榆为2.38 ,云杉为 0.84 。此外, 根系的通直状况, 也是影响根系固坡的一个因素, 如油松、山杏、杜梨 根系分支角大,拐点多,易断裂;白榆、柠条根系较通直,抗拉力强,不易断裂。3. 穿过剪切面的根量林木根系固坡的作用,是通过穿越剪切面(滑动面)的根系来实现的。通常 可以用根的截面积率来表达,即穿越剪切面的根的总截面积,占剪切面面积的比 率

12、。根的截面积率越大,根系控制滑坡的作用越强。研究发现,黄土高原虎榛子灌丛,根的截面积率与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呈正相 关。也就是说,至少对于灌木,只要地上部分生物量大,就会有较大的固土护坡 作用。4. 树木年龄树木年龄与根系固土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从幼苗起,随着生 长发育,其根量越来越大,主根和侧根加粗;到壮林龄,无论是根量、重量、根 密度、分布深度,都达到最佳状态;此后,树木生长开始衰退,根系活动减弱, 根系固土能力开始下降。5. 采伐对根系固土能力的影响林木采伐后,滑坡体所受重力减小,但数年后,根系逐渐腐朽,其抗滑力减 小,斜坡稳定性降低。采伐后对林地进行更新,一段时间后,斜坡稳定性

13、又会提二)环境因素1. 坡度坡度越大,斜坡稳定系数越小。有林斜坡比无林斜坡土体内摩擦系数(内摩 擦角)大,稳定系数高;但是随着坡度的增大,有林斜坡的稳定系数与无林斜坡 的稳定系数的差值减小。也就是说,坡度增大,则树木的作用减小。2. 土壤性状土壤质地不同,根系固土的能力亦不同。土壤粘性越大,内聚力越大,根系 与土之间粘结在一起,根系固土的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沙性土则由于根系与土之 间的摩擦阻力小,固土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在野外观测时经常可以发现,在沙 质土活动面上,很少留有断根,根系随滑体移走;而粘性土滑动面上,则会发现 大量的根被拉断的现象。在相同质地条件下,土壤的密实度越大,根系和土的摩 擦

14、阻力越大,固土作用越强。但紧实度太大,却不利于林木根系的生长发育,根 系因拥挤而呈团状分布,降低了根系固土的作用。此外,土的C值和值都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少,根与土之间的结 合变得松散,从而导致根系固土能力减小。七、全国防护林工程规划与布局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以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为基础,以自然灾害防治为出发点,以工程管理运行整 体效益为目标,是开展防护林工程规划与布局的基本原则。首先,因地制宜是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先决条件。森林植被的生长发育要求特 定的水热组合,同样,特定的水热组合可以满足特定的植被群落。因此,防护林 工程规划与布局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分异特征,因地制宜,从气

15、候 条件、土壤条件、植被条件、地质地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加以确定。其次,因害设防实现减灾防灾是防护林工程规划与布局的出发点。针对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特点与分布,充分发挥森林植被改善和影响区域气候、水资源分布 功能,起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和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作用。再次,获取最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防护林工程规划与布局的最终 目标。防护林工程建设一方面要获取最佳的生态效益,另一方面,管理我国防护 林工程就是依据我国生态环境特点和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最后,林业生态工程规划与布局要充分注意到地域完整性, 以便于工程管理。八、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

16、计是林业生态工程的前期基础工作,也是林业生态工程 建设的先行和依据。它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通过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可以把一个较大区域的林业生态工程项目进行通 盘考虑,合理地作出长远规划的安排。在地域上,合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 各业用地,确定林业用地和数量。在时间上,根据经济条件和国家与当地人民的 需要,作出进度上的安排,并对林业生态工程做原则性的规划,使林业生态工程 有计划地进行。这种规划不仅为地区国民经济计划和林业部门计划的制定提供依 据,也协调了用地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农、林、牧之间用地的矛盾可以得到合理 的解决。克服盲目(2)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把先进适用的工程技术安

17、排到山头地块, 实行科学造林, 达 到保障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产力的目的。在规划设计中,通过查 清造林地立地条件,逐块安排适宜的造林种,真正做到适地适树。其它先进的造 林技术措施,也只有通过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例如立地 类型和适地适树研究成果、径流林业技术等。3)通过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可以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技术性,性,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和浪费。例如,不少地区由于没有制定和落实合理的林业 生态工程规划,育苗计划性差,致使造林所需苗木供不应求或缺对路苗木,形成 有啥苗木造啥林的局面,违反了适地适树原则,招致造林失败或成林不成材,形 成大片的“小老树 (即低效、低

18、质、低产林 ) 。只有通过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 计,合理安排造林、育苗,筹措资金,调配劳力,才能避免浪费,提高工程建设 成效。总之:根据各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经验,要提高工程建设成效,必须建立一 套科学的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程序。也就是从林业生态工程的区划、规划、设计 到营建、验收、建档,建立一条龙的科学工程管理程序。其中心环节是搞好林业 生态工程规划设计, 按设计营建和验收。 把林业生态工程纳入科学化管理的轨道, 真正实现科学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九、土质沟道水土保持林的目的和配置特点是什么? 目的:结合沟道(沟底、沟坡)防蚀的需要,进行林业利用,获得林业收益的同时保障沟道生产持续、高效的利用;不同发

19、育阶段土质沟道的防护林,通过控制 沟头、沟底侵蚀,减缓沟底纵坡,抬高侵蚀基点,稳定沟坡,达到控制沟头前进、 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的目的,从而为沟道全面合理的利用,提高土地生产力创造 条件。配置特点:(1)侵蚀发展基本停止 在现有耕地范围以外选择水土条件较好、沟道宽阔的地段发展速生丰产用材 林;利用坡缓、土厚、向阳的沟坡,建设干、鲜果果园; 在果园周围密植调节坡面径流、可取得绿肥和条材的紫穗槐等灌木带。 一般在利用沟坡造林时,造林地位置可选在坡脚以上沟坡全长的 2/3 为止。 在沟坡造林地上缘,选择萌蘖性强的树种如刺槐、沙棘等,使其茂密生长,以稳 定沟坡陡崖。在沟坡陡崖条件较好的地方,也可撒播一些

20、乔灌木种子,让其自然 生长。(2)上游侵蚀发展仍较活跃可以在背水坡分层压入杨柳条, 或直接播种柠条、 沙棘等灌木, 成活后将发 挥很好的固坝作用。在沟顶基部一定距离处( 12 倍沟顶高度)配置编篱柳谷坊。 编篱柳谷坊与土柳谷坊的特点在于,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当洪水来临 时,谷坊与沟道形成的空间发挥着消力池的作用。由于沟头基部冲淘逐渐减少, 沟头溯源侵蚀将迅速停止下来。柳栅之间可保持在柳树壮龄高度的 5-10 倍的距离。 沟底造林,除柳树之外,也 可采用杨树或刺槐等。(3)上、中、下游,侵蚀发展都很活跃这类沟系的特点是沟底纵坡较大, 侵蚀严重所以不能从事农、 林、牧业生产。 沟坡有时生长

21、着覆盖度很稀的草类,如果在这里放牧,往往会进一步加剧水土流 夫。从两方面进行治理: 一种情况是,距居民点较远,现又无力治理时, 可采取封禁的办法;另一种情况是,距居民点较近,对农业用地、水利设施、工 矿交通路线等有威胁时,应采取积极的治理措施。有步骤地在沟底设置谷坊群等 缓流挂淤,固定沟顶、沟床的工程措施。当然,在采用这些工程措施时应结合生 物措施进行。十、简述水源涵养林的营造技术。( 一 ) 造林地选择我国各河川的水源地区,多是石质山地和土石山区,一般都保存有一定数量 原始林,而且不能划出相当数量的土地面积供造林之用,只能利用林中空地、草 坡、灌草坡造林;同时,应将河川上游,特别是大型水库上

22、游不宜作农田的坡地 和不宜放牧的阴坡,尽可能划为林地,用以营造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林应营造在最适宜的地形上,如源头、陡坡和沟谷底等。立地分析:在水源涵养林的区划范围内,由于所处的海拔、坡度坡向、小地 形、土壤及其母质的不同,形成非常复杂的立地条件;同时,这些石质山地和土 石山区大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人为破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对于这些复杂的条件,在营造时必须加以认真的分析研究。( 二) 树种组成及密度水源涵养林在我国多处在边远深山、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地方,因此选择 营造水源涵养林的树种时,应遵循以下五方面的原则:1 、要从实际出发,以乡土树种为主;2 、水源涵养林组成树种的寿命要长,

23、不早衰, 不自枯, 且自我更新能 力强;3 、选择树种以深根性、根域广和根量多的树种为主;4 、树冠浓密,郁闭度高,枝叶繁茂,枯枝落叶量大;5 、要使混交树种具有固土改土的作用,最好是具有根瘤固氮的树种。根据水源涵养林的最佳林型,不论在哪一种造林地上,水源涵养林应以混交 复层林为主,能够形成具有深厚松软的死地被物层。因此,要注意乔灌结合、针 阔结合、 深浅根性树种的结合。 水源涵养林一般应由主要树种、 次要树种 ( 伴生树 种)及灌木组成北方主要树种可选落叶松、油松、云杉、杨树等;伴生树种可选垂柳、椴树、 桦树等;灌木树种可选胡枝子、紫穗槐、小叶锦鸡儿、沙棘、灌木柳等。南方主要树种可选马尾松、

24、侧柏、杉木、云南松、华山松;伴生树种可选麻 栎、高山栎、光皮桦、荷木等;灌木树种可选胡枝子、紫穗槐等。水源涵养林的造林密度, 可根据造林地的具体情况确定, 一般可适当密一些, 以便尽快郁闭,及早发挥作用。( 三) 施工与抚育技术水源涵养林多配置在高海拔的土石山区,其整地技术与常规造林基本相同。 一般来说,水源涵养林造林地多处高山地区,降水量大,造林易于成活,因此主 要是要做好林地清理和整地工作。整地以带状整地为主,如水平沟、水平阶;条件好的地方也可全面整地。由于交通多不方便,应选择较为平坦肥沃的土地,作为临时苗圃地,就地育 苗、就地栽植,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节约投资。苗圃地起苗时可

25、 按一定的株行距留苗,造林结束后,苗圃地就变为林地了。另外,水源涵养林造林地多灌木,幼龄期抚育特别是割灌非常重要。十一、结合我国国情,试述如何防止我国土地荒漠化的进一步发展?(一)保护和恢复现有植被。我国干旱、 半干旱地区, 有着辽阔的天然牧场, 对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和发展国民经济有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垦、过度放牧、重用轻养破坏了草原的生态平衡,使草场退化,生产力下降,产草量降低。目前,全国已有 退化草原面积0.87亿hm2这些地区水源紧缺,生态系统脆弱,土地荒漠化潜在 可能性大。 因此,在这些地区保护和恢复现有植被, 提高生态环境的结构、 功能, 对防止荒漠化的发生、发展意义重

26、大。(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我国人口正以每年 1700 万人的速度增长, 而耕地面 积却以每年平均 30 万 hm2 左右的速度递减。加之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土地荒漠 化和盐碱化不断扩展,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减少,都给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 困难。从历史上看,我国粮食产量增长主要靠两条:一条是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完 善生产条件,增加粮食单产;另一条则是通过开荒拓地,增加耕地面积,这虽然 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吃粮问题,但过度毁林、毁草开垦,大大加剧了土地荒漠化 的发生和发展。为防止土地荒漠化进一步加剧和杜绝新的荒漠化发生,需要制定合理的土地 开发、利用规划,加强土地荒漠化发生、

27、发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为荒漠化防治 提供依据; 研究适合于不同类型荒漠化土地的最佳土地利用方案, 以恢复生产力、 提高其生态经济效益。严防无计划、无节制地盲目开垦土地;对宜垦土地的开发利用,应将荒漠化 预防监督放在首位,杜绝先破坏后治理现象。对已经开垦、荒漠化潜在威胁较大的土地,应尽早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 被;对人多地少一时难于退耕的土地, 一方面应合理规划防护林带 (网),建立综 合性防护林体系,改善生态环境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如草 田轮作,合理农作物轮作,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性状,以及其它一些能够防止 风蚀发生的农业技术措施, 使土地不致因农业生产而发生荒漠化和土地退化

28、现象。(三)建立荒漠化监测及信息系统21 世纪议程中指出,对于有荒漠化倾向和干旱的地区,需要有更好的信 息和监测系统,并且应估测荒漠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后果。因此,应积极开展荒漠 化土地的分布、面积类型,以及有关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基础性调查,建立土地荒 漠化的指标和评价体系;实现全国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的标准化;并应用航、卫 星遥感资料,结合地面试验站进行荒漠化监测和发展趋势的预测和评估,掌握土 地荒漠化演变的动态规律。在综合分析、评价基础上,确定那个地区应优先采取 行动,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防止荒漠化的发生与扩展。(四)建立合理的经营机制,促进新的生活方式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依赖

29、于农牧业,由于干旱的气候条 件和人口迅速增加的压力,这种生活方式常常不够充分而且无法承受。因此,急 需建立适合荒漠化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经营机制: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以承包经营土地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 确土地经营者的责、 权、利,充分调动经营者合理利用和保护承包土地的积极性, 防止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发生。另一方面,建立荒漠化地区农村金融体系并实行优惠政策,扶持和促进家庭 手工业,野生动物饲养业,渔业,立足农村的轻型制造业和旅游等行业的发展, 广开就业机会。(五)开发农业新技术、增加经济发展后劲 我国广大沙区年积温高,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裕,只要善于利用,可以看作是开发沙区,提

30、高当地生产最广阔、最廉价的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荒漠化地区资源,发展经济,不仅是荒漠化地区人民摆脱贫穷之路,也是防 止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措施之一。 因此, 只要根据荒漠化地区的实际, 运用系统工 程理论,优化农、林、牧各业的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和推广荒漠化地区农业新技 术,如采用节水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筛选和培育抗旱、耐瘠薄、改土作用强 的作物品种, 合理确定种植密度; 研究和推广畜牧业新技术, 如建立人工草牧场; 以及研究和推广生活用能源新技术,如风能、太阳能的利用,促进荒漠化地区的 经济发展。经济条件改善后,对土地荒漠化的预防和治理才真正有了保障。 十二、农田防护林造林树种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31、农田防护林带的配置类型和配置 方式有哪些? 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1. 适地适树, 树种生态学特性应与当地的立地条件一致, 这是造林工作必须 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2. 生长迅速,树形高大,枝叶繁茂,在短期内可以发挥较好的防护作用;在 以冬季起防护作用为主的林带应配以常绿树种。抗风性强,不易风倒、风折及风干枯梢;抗病虫害、耐旱、耐寒且寿命长。 树冠以窄冠形为好,如箭杆杨、水杉、池杉、窄冠幅的新品种杨树无性系防止选用传播虫害的中间寄主的树种,如棉区的刺槐、甜菜区的卫茅、落 杨树有杨锈病共同病害。树木本身的经济价值高,如乔木树种有核桃、银杏、李、柿树、板栗、杏、3.4.等。5.叶松、6.山楂等,灌木树

32、种有紫穗槐、柠条、杞柳等。7. 在灌区可考虑选择蒸腾量大的树种,以利于降低地下水位农田防护林带的配置类型:农田防护林带的配置类型, 是根据树种在林带中的地位和作用 ( 即树种类型 )、 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型等搭配在一起而形成的树种组合类型。配置类型有以下几种:1. 乔木混交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树种组成, 可以促进林带生长, 提高防 护效果;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地力,获得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木材。2. 主要树种与辅佐树种混交 这种混交类型往往由高大乔木树种与中等乔 木树种或亚乔木组成。主要树种形成第一层林冠,辅佐树种形成第二层林冠,且 为较耐萌树种。这种类型能形成良好结构的林带,主要树种与辅佐

33、树种的种间竞争也较缓 和,其防护效能较好,稳定性较强。3. 乔木树种与灌木混交 乔木树种与灌木混交, 种间矛盾比较缓和, 能形成 疏透适中的结构,抗灾力强,稳定性良好。目前,各地常见的这种混交类型如杨 树与紫穗槐混交。4. 综合混交 这种混交类型由主要树种、 辅佐树种与灌木共同组成, 形成双 层或多层林冠、屋脊形断面及紧密结构的林带,有效防护距离不大,种间关系激 烈。在风沙严重地区,这种类型的林带,对阻沙和固沙有良好作用。综合混交林带树种不能过多,需搭配得当, 防止过密。配置方式:1. 株间混交 即行内隔株种两个以上的树种,不同树种的种植点相距较近, 种间发生相互作用和影响较早。2. 行间混交

34、 在林带中一行树种与另一行其他树种依次配置,种间发生作用 和影响较迟。种间矛盾容易调节,是农田防护林带常用的一种方式3. 带状混交 林带中一个树种连续种植 3 行以上, 构成一条“带”, 与另一 树种构成的带依次配置,树种间的矛盾和影响最先出现在相邻近的两带之间,带 内各行出现较晚。由单一树种构成的单纯林带, 近年来在全国各农田防护林区 ( 特别是北方地区 ) 被广泛采用。这种林带由于树种过于单纯,抗性弱并易感染病虫害;单纯林带不能充分利 用地力,经济效益低。 因此,凡是有条件的地区, 在农田防护林的设计与营造中, 应尽可能营造不同混交类型的复层林带。 十三、如何结合河流的冲淤规律及对河岸的影

35、响形成景观型防护林? 河川护滩林1、特点与功能 枯水期一般不浸水 , 洪水期有时浸水。 缓流挂淤、抬高滩地、保护河滩; 为农业生产创造条件; 完全达到巩固河岸的目的。2、河川护滩林的类型( 1)雁翅形丛状护滩林 配置方法: 在河床两岸或一岸,顺水流方向配置; 先上游后下游,截弯曲直; 留足安全行洪河床,原河床宽的 2/31/2 为宜; 从侧面拦截泥沙,呈雁翅形丛状林带 造林方法:插条造林,丛状栽植;行方向要顺着规整流路所要求的导线方向;林带与水流方向构成3045角度;行距2m丛距im每丛插条3根;多用12年生枝条,长 3040cm,直径1.52.0cm。栽植深度:林缘、浅水区为 80cm,林内

36、60cm,滩地50cm。地面保留主杆高度一般为 50 150cm。平均用条量 30004500kg/hm2,最多达12000kg/hm2。适宜树种: 杨树、柳树、旱柳、垂柳、杞柳、桑树、水杉、池杉、苦楝、悬铃木、三角枫、 枫杨、灌木柳、紫穗槐、沙棘、铁笆茅等。(2)柳篱挂淤状护滩林( 3)沙棘护滩林沙棘护滩林的作用一是可以抬升和形成稳定的滩地;二是保障河川陡岸的基部免于洪水冲淘,有利于河岸稳定,逐步转变成平缓式谷 坡河岸。(4)铁芭茅护滩林 铁芭茅矮干有韧性,根系盘结紧密,萌孽能力强。当水位升高时它可以倒伏,保 护地表不受冲刷,当水位降低则可以直立,水流可以从枝间通过,使流速减小, 泥沙沉积。

37、 在卵石河滩上可以客土、埋茎造林。 在种草护滩成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播种灌木,最后栽植乔木。一年后可淤积5cm厚的土层。河川护岸林(一)人工开挖河道梯形断面护岸林1、流水位以上部分, 2 行以上护岸林,以乔灌为主;2、沿岸多采用砌石护坡,也可与植物护坡结合;3、树种选择注意环境美学功能和经济功能,比如杨、柳、桃树、柿树,速生杨、 编织柳(南方杉木、桉树等) 。(二)人工开挖河道的复式断面护岸林1、浅滩上栽植乔木 2 至多行,安护滩林布设;2、选择有美化及固定沟岸功能的树种,也可考虑营造用材林;3、河道通过居民区的地段,浅滩不造林,以保证最大过水能力。(三)天然河道的简单断面护岸林1、天然河道往

38、往地形复杂,多变,要因地制宜;2、一般表现为一边陡,一边缓,适合发展标准护岸林;3、岸边易淹,选根深、抗蚀、耐淹树种;4、较远岸边营造速生丰产林;(四)天然河道的不规则断面护岸林 1、地形更复杂,流量大,石砾多;2、营造护摊林,缓洪落淤,规整流路; 3、近岸边选耐淹树种,远岸边造用材林或经济林;4、适当考虑岸边美化。(五)天然河道平缓河岸的护岸林1、缓岸立地好,但易淹,选耐淹速生树种,加宽林带宽度;2、侵蚀崩塌严重的缓岸地带, 要护摊林与护岸林结合, 乔灌结合, 造林与水工结 合;(六)天然河道陡峭河岸的护岸林1、侵蚀冲淘严重,造林以护岸防冲为主;2、陡岸造林还要考虑重力崩塌;3、近岸边以防浪

39、灌木林为主,远岸边以乔灌混交为主;4、34 米以下岸边,直接从岸边造林, 3 4 米以上要于岸边留出一定距离; 树种选择深根性。深切的天然河槽护岸林1、常见于远山山坡,适宜水源涵养林;2、乔灌混交,树干低矮;3、根系发达,枯枝落叶丰富;4、造林密度大。 十四、简述我国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建设任务和目标。1. 天然林保护工程主要解决这些区域天然林资源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是我国林业建设 的“天”字号工程,也是投资最大的生态工程。该工程具体包括:全面停止长江 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大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 木材产量;同时保护好其他地区的天然林资源三个层次的内容。2.

40、“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地区的防沙治沙问题和其他区域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是 我国涵盖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该工程具体包括“三北” 防护林四期工程、长江中下游及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二期工程、沿海防护林二期 工程、珠江防护林二期工程、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和平原绿化二期工程。3.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该工程采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坡耕地 退耕还林还草,突出治理陡坡耕地,恢复林草植被。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 最终实现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是我国林业建设上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 工序最复杂、群众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

41、4. 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重点解决首都周围地区的风沙危害问题,是首都乃至中国的“形象工程”, 也是环京津生态圈建设的主体工程。该工程是在对现有森林植被实行有效管护、 防止产生新的沙化土地的基础上,对沙化土地通过大力封沙育林育草、植树造林 种草,恢复沙区植被,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对退化草原进行综合 治理,恢复草原生态及产业功能;搞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合 理开发利用水资源。5.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主要解决基因保存、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湿地保护等问题,是一个 具有多项战略意义的生态保护工程, 也是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外交工程”重点实施大熊猫、虎

42、、金丝猴、藏羚羊、大象、长臂猿、麝、野生雉类、兰科植物等 10个野生动植物拯救工程和森林、荒漠和湿地等30 个重点生态系统保护工程。6. 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我国木材和林产品的供应问题 , 是我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骨干工 程,也是增强林业实力的“希望工程”。十五、什么是立地条件?立地条件的调查因子有哪些?划分立地类型的意义是什 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立地条件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 自然环境因子的总称。立地条件就是生态环境条件,或称森林植物条件。(1) 地形因子:包括海拔、坡向、坡形、坡位、坡度和小地形等。(2) 土壤因子: 包括土壤种类

43、, 土层厚度、 腐殖质层厚度及腐殖质含量 , 土壤水分 含量和肥力、质地及石砾含量、结构、酸碱度、盐碱含量,土壤侵蚀或沙化程度, 基岩和成土母质的种类与性质等。(3) 水文因子:包括地下水位深度及季节变化、地下水矿化程度及其盐分组成、 土地被水淹没的可能性等。(4) 生物因子:主要包括植物群落名称、组成、盖度、年龄、高度、分布及其生长 发育情况,森林植物的病虫、兽害的状况,有益动物和微生物存在情况等。(5) 人为活动等因子。 立地条件直接影响造林的成活和林木的生长。首先要认真地进行立地条件的 调查,掌握立地条件在地域上的分异规律,认识和掌握不同立地条件的差别和特 点,有针对性地因地制宜进行林业

44、生态工程设计, 进行林种布局, 选择造林树种, 采取相适应的造林技术措施。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立地条件调查,划分立地 类型作为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六、石质沟道水土保持林的目的和配置特点是什么? 目的:在石质山地和土石山地通过沟道防护林的配置,以调节地表径流,固持土 壤,防治滑坡泥石流, 稳定治沟工程和保持沟道土地的持续利用, 同时 争取获得 一定的经济收益。配置:在山地坡面得到治理的条件下,有一些主沟沟道, 地形开阔, 土层较厚时, 可进行农业和经济林利用。而在一些一级支沟或二级支沟,山坡陡峻,沟道纵坡 较大,沟口要修筑沟道工程。北方石质山地,行之有效的办法是

45、在沟底修筑一定 数量的谷坊。 当沟底工程与防护林工程相结合,则可控制泥石流危害的发生。在石质山区和土石山区沟道下游或接近沟道出口处,沟谷渐趋开阔,在沟道 水路两侧多修筑成石坎梯田或坝地。为巩固地坎,减少维修费用,群众多在埂坎 边坡稀植核桃、柿树、山楂、花椒等经济树种和楸树、香椿等用材树种。 十七、什么是水源涵养林?如何划分?水源涵养林 (watershed protection forest) 是以调节、改善水源流量和水 质而经营和营造的森林,是国家规定的五大林种中防护林的二级林种,是以发挥 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为目的的特殊林种。根据林业部关于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将以下森林划为水源涵养林:

46、 流程在500km以上的江河发源地汇水区及主流、一级二级支流两岸山地、 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森林。 流程在500km以下的河流,但所处地域雨水集中,对下游工农业生产有重 要影响,其河流发源地汇水区及主流、一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 山脊以内的森林。 大中型水库、湖泊周围山地自然地形的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森林;或其周围平地250m以内的森林和林木。 十八、简述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和防止措施。成因:随着沙尘暴的日益频繁, 土地荒漠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土地荒漠 化不断扩张,除气候变化因素外,主要是不合理的人为活动造成的。研究表明,单纯的气候因素变化不可能使草原变成沙地,导致荒漠

47、化的主要 原因在于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滥用水资源及滥猎,并且通常是多种因素同 时加成作用,而在气候干旱年份往往能加剧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滥垦由于人口增长和短期利益驱动,许多地方无计划、无节制的进行开垦,砍林 除草,又没有作好水土保持和生态维护工作,导致土地荒漠化,更加速生态脆弱 地区沙化进程,“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情况频繁发生。据中国沙漠研究所研究,位于我国中东部的毛乌素沙漠就是人为破坏植被, 由草原变成沙漠的例子;美国盲目开垦西部草原,本世纪 30 年代发生了空前的 “黑风暴”,导致310km2 土地的荒漠化。滥用水资源 由于我国仍以大水漫灌方式灌溉,严重浪费水资源,

48、而西北和华北地区干旱 少雨,加上水资源未合理分配与管理,河流上游过度用水,造成下游缺水,大面 积植被枯死,土地沙化。而当地居民又超量放牧羊群,更加速了草场退化、沙化 速度,目前沙化面积已达 6万Km2为沙尘暴提供无尽沙源;另由于水资源不够 使用,大量超采地下水,也导致地面植被大面积死亡,土地退化。如河西走廊的石羊河流域是最突出的一个实例。石羊河年均径流量约12-15亿m3主要流经武 威与民勤两个盆地。建国以来,在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河川径流基本被拦 截,导致山前平原地下水补给逐年减少,溢出带泉流量严重衰减,原泉灌系统被 迫改为井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形成恶性循环。随着武威地区耗水量的迅速扩

49、大,下游民勤盆地的来水量,由 50年代的5.47亿m3急剧下降到90年代1. 5 亿m3左右,导致下游河流断流,湖泊干涸, 河灌改为井灌,地下水位大面积持续 下降,水质恶化,土壤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大片灌木林、沙棘林衰败死亡,草 场退化,绿洲退缩,大片耕地撂荒,被沙漠所替代。因而沙漠化日益严重,沙漠 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滥牧过度放牧往往也引起草原荒漠化发生。由于长期超限利用,不但造成草原大面积退化、沙化,而且草原生产力也比五十年代下降约30%-50%草原“五十年代没腰深,六十年代没臀,七十年代没膝,八十年代没脚脖子”的顺口溜形象 地说明这种困境。牧场牲畜数量超过载畜时,优良牧草被大

50、量取食,留下低劣牧 草,草种数量减少,草地质量下降;由于牲畜反复践踏,出现斑点状裸地,继而 扩大连片和加剧,引起较为严重的土地荒漠化现象。滥采每年春秋两季, 大批人员涌入内蒙, 甘肃等地开采经济价值高的甘草、 发菜和中药材,加上各式采矿工程大面积毁林除草,破坏植被,导致大片森林, 草场沙化。如在湿润和半湿润区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水土流失加剧,尤其 在沙页岩、紫色沙页岩和花岗片麻岩地区,一旦表土流失,下层风化壳抗蚀力极 弱,粘粒流失,形成大面积荒芜不毛之地。滥伐。因为沙化地区主要能源为燃烧薪材,随着人口的增加,居民大量砍伐 林木,甚至连用来防风固沙的防护林也不能幸免。滥猎。富有经济价值的野生

51、动物因为栖息地被破坏或遭大量盗猎, 数量锐减, 使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生物链失衡,间接造成沙化。如青海原本专吃野鼠的猎隼 非常多,后因大量被盗捕,使鼠害泛滥,大面积啃食草原,导致土地荒漠化。总之,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引起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根源,气候因素只是 在某种程度上助长或加速了这一进程的发展。荒漠化的危害:1、土地荒漠化形成的结果是贫困, 土地肥力下降, 靠降雨的农田和靠灌溉的土地 退化,生产潜力减低,甚至完全丧失生产力。2、荒漠化给人们生活与生存带来直接危害。 我国有 5 万多个村庄和城镇经常受到 荒漠化危害:内蒙古鄂托克旗 30 年间流沙压埋房屋 2200多间,迫使 700 多户村 民迁

52、移他乡;甘肃民勤县中渠乡由于沙化和盐碱化,全乡66.6余Km2耕地有53Km2撂荒,全乡1.4万人最近5年间,就迁走了 3000多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 南幽静的皮山、 民丰两县因风沙危害, 县城先后两次搬家, 策勒县城则搬了三次。荒漠化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可利用土地资源锐减。 对大中城市、 工矿及国防 设施造成严重威胁。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等数十座大中型城 市长期受到沙尘危害,成为这些城市大气环境的重要污染源。防止措施:(见 11 题)十九、什么是防护林带的林带结构?试述林带结构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所谓林带结构,是指林带内树木枝叶的密集程度和分布状况,亦即林带侧面 透光孔隙的多

53、少及分布状况。(一) 紧密结构林带这种结构林带由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组成3 层林冠,林带枝叶从上到下都很稠密,纵断面几乎没有透光孔隙, 透光面积v 10%透风系数小于30% 害风遇到这种林带时,主要从林带上方越过,在背风林缘处形成一个静风区或弱 风区,但风速恢复较快,有效防护距离较短,一般为1015H。这种林带的静风区,能为牲畜、果园、居民点、道路以及沙区边缘农田提供较好的防护,由于防护距离短,不宜用作农田防护林带。(二)通风(透风)结构林带这种结构林带由宽度不大且不具灌木或灌木较低,而且有明显枝下高的单一乔木树种组成。林带上部紧密不通风透光,下部12m高度范围内通风透光,疏透度为 4

54、0% 60%以上,透风系数大于 50%。害风遇到这种林带时,一部分气流从 林冠上方越过,一部分从林带下方穿过,弱风区出现在较远的地方,随着远离林 带,风速逐渐增大,有效防风距离为2O 25H。这种结构林带能使积雪均匀分布于农田,在一般风害地区或降雪多的地区可 以采用,但其背风林缘风速大,容易引起土壤风蚀,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不宜采 用。(三)疏透 ( 稀疏 ) 结构林带这种结构林带由主乔木和灌木树种组成,或由不具灌木而由侧枝发达的乔木 组成。林带的整个纵断面均匀透风避光, 疏透度为 30% 40%,透风系数 30% 50%。 害风遇到这种林带时,一部分气流从林墙中均匀穿过,基本上不改变前进方向, 另一部分从林带上绕过,因此在背风林缘形成一个弱风区,随着远离林带,风速 逐渐增加,有效防风距离为 25 30H。般认为,疏透结构是农田防护林带的理想结构,在风沙危害较严重的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也宜采用此结构 二十、退耕还林工程主要针对什么生态环境问题?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什么意义?该工程采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坡耕地 退耕还林还草,突出治理陡坡耕地,恢复林草植被。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 最终实现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是我国林业建设上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 工序最复杂、群众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