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共5页)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57541553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共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共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共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共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共5页)(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中课改 网络征文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摘 要:本文就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且对其进行了成因分析,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建议,意在给一线的教学同仁提供借鉴,在提升文言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拓宽其文化视野,让学生在文化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寻求学习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因此,文言文阅读教学成为我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文化通衢,让阅读成为“化育”的灵丹妙药,让学生在文化传承的同时进行文化批判,培养高中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批判能力等语文素养。把学生不仅仅成为“知识人”,而且成为“文化人”,以此来提高整个公民的文化-人

2、格素养。关键词:高中文言文 阅读教学 问题及策略引 言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学得以发展的语言形式,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高中学生继续学习浅显文言文中的优秀作品,不但可以积累丰富的文言语汇,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素养,而且可以了解民族文化,体会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继承民族优良传统。而这其中最为基础的就是通过翻译初识古代文化常识,通晓大意,充满着神奇的力量。翻译是了解古籍中文化精髓的便捷之径。但是,日常教学中现在有些学生甚至语文教师越来越不重视文言文的翻译,翻译出来的东西也没有原古文那么有文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觉得文言文翻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有

3、这样的目标要求:“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所以,为了传承文明、提升学生的人格,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以文言文课文为主,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指导和学生练习相结合、课内巩固与课外延伸相结合、普遍练习和精练提高相结合的教学措施,来努力实现文言文的教学目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日常文言文教学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如此总结。一、文言文阅读存在的问题首先,文言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对课文意思不能够准确理解,更难以体会文言文中的用词之巧,用句之妙,造景之美、造境之丰,因而导致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学生学习

4、兴趣低,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差。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卷面考试中古文阅读特别是翻译句子得分偏低,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疏远了文言文,从而影响到了语文的整体学习效果。所以,文言文阅读教学是当前基础教育中语文教学最薄弱的环节,而在这其中文言的翻译成为关键。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从基础做起,狠抓学生的翻译练习,加深学生的翻译理念,培养学生的翻译自觉十分重要。我们语文教师要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方设法努力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文言文翻译及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其次,教师的学科教学观存在认识上的偏颇。教学观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对教学现象和实践活动存在的主观认知,包括对语文学科特性

5、的正确把握,其来源于对日常教学实践行为的深度反思,即对行动的反思,在行动中的反思,为了行动的反思行为。基本上是属于传统的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就是简单的读写训练,一味地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价值,未考虑到学科的人文特性和育人育德功能,基本上属于“小语文观”。新课改倡导“大语文观”,要拓展文化视野,教学是一门“做”的学问,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注重 文言文的字面感知,没有挖掘出文言字词之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意蕴。再次,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阅读不够重视,缺乏翻译方法与技巧的研究。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字面涵义的解释,不强调通过理解来背诵和识记,把文章肢解为零散的小块知识,很难让学生从整体上获得全面认识和感知。如

6、:句中“一夫作难”是用典,指陈涉起义事“;七庙”是借代,代指秦王朝。用典的译法:古人为了使行文典雅,言简意丰,常或明或暗地引用典故,在翻译时可灵活处理,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遍意义。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句中“有事”一词是委婉的表达,指发动战争。委婉的译法: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婉。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对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策略研究不够,只是在所谓的读写训练中进行单调枯燥地重复。二、问题存在的根源及其解决对策1.问题成因分析首先,单纯追求课堂结构的完美,单纯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也是造成高中生文言文基础差的原因之一

7、。我们一些老师讲授文言文新课文时,目的不是追求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文言文字词句的知识,而是追求课堂形式的完美、气氛的热烈,本末倒置,持别是一些公开课,简直是表演,华而不实,令人担忧。不去结合文段详细讲解词句的知识,而是抽出几个字词,让学生去分组讨论、再提问,课堂气氛热烈,似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符合教学改革精神,但学生一节课只记住几个字词的意思,有时,我真不明白老师讲课是为了教学改革呢,还是为了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以这种方法讲文言文新课文,四节课传授的知识比不上串讲式的字词翻译。其次,轻视诵读、轻视文本是造成文言文基础差的另一个原因。可以说文言文是另一种语言,同现代文相比,除字形相同外,字词句的

8、用法相差很大。实践证明,学习语言最有效的方法是多读,学习文言文也不例外,只有多读才能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才能记牢文言文字词句的意义用法,才能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在文言文教学中,很少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即使有也是一种点缀。譬如只读一段美文,或只叫一个同学朗读,很多老师喜欢抽出几个所谓的重点字词句来讨论来讲解,或花很多时间大谈文章的内容和写作特点。但是他们不屑于把字词句放到文章中来讲授,不喜欢给合文言文的段落分析思想感情和写作技巧,只喜欢作科学主义的切割和分析,结果,学生只掌握一些死知识,读不懂文言文。在教授文言文新课文的时候,应该指导学生朗读文章,讲解知识、欣赏思想感情及写作技巧时,应该不

9、能脱离文章。此外,还要督促学生在早午晚读时间朗读文言文,只有经常读才有可能提高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再次,文言文教学时间相对集中不利于巩固学生的文言文知识,不利于提高学生鉴赏文言文的能力。一般一个学期两单元文言文,用四周时间讲授,即一个月的时间,一个学期只是一个月时间接触文言文,犹如一曝十寒,学生学得再认真再好,也忘记了,结果形成恶性循环:学了忘了学了忘了。到了高三复习文言文时,学生发现自己的文言文知识少得可怜。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经常学习文言文,可以要求学生每一个星期翻译一段文言文,课外阅读两篇文言文,这样,才能巩固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才能提高学生鉴赏文言文的能力。2、解决的对策文言文成为学

10、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言文,包括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及从两汉到明清的散文等等,这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含义。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所以,学习文言文对高中学生来说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培养高中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习惯。 首先,在翻译中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的情操。 其次,增强文化意识,传承中华文明文言文部分不管是在平时的教学,还是在高考中,都一直是重点难点,而文言翻译则是最为基础的一环。一方面的原因是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不浓厚,感觉文言文学习起来太枯燥,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在高考中学生失分较多。再次,如何通过各种方

11、式将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与其他各方面知识结合起来,如何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唤起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进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失分率。 第四,将现代文教学理念套用到文言文新课文教学中。高中的现代文教学重在指导学生鉴赏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技巧。因为学生已学了近十年的现代文阅读常识,有一定的基础,不必详细讲解字词句的意思。高中的文言文新课文教学应重在掌握字词句的意思,而文章内容、写作特点应略讲。因为高中学生刚学了三年多文言文,文言文基础薄弱,犹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现代文一样,要重字词句的学习,只有掌握一定量的文言文字词句的知识,才能鉴赏文言文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技巧。可是,很多高中语文老师喜欢将现代

12、文的教学理念套用到文言文新课文的教学中,在文言文新课文的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鉴赏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技巧,结果,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不够扎实。结语总之,文言文阅读教学不同于现代文教学,应重视字词句知识的传授,应重视朗读,应要求学生每星期都要学习文言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文言文教学作为培养人的一种文化实践活动,其要旨在于通过对知识的认知,对事理的知晓,对生活实践的感悟等思维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养成学生的“人格素养”。因此,古文教学就承载了培育健全人格的育人使命,教学成为传承人类优秀文化的媒体通道。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求知的纯粹认知活动,更是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旨的文化育

13、人活动,在关注其学科工具性的同时更要挖掘其内蕴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具有“野蛮而又高贵”的人格,提高社会公民的语文素养。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要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能力。教学成为师生共在的文化实践活动,意在让文化认知成为知识习得,技能获得与灵魂培育的平台。参考文献:1刘勰.文心雕龙M.范文澜 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2陈寿.三国志M.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82.3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1962.4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中华书局,2009.5司马光.资治通鉴M.中华书局,1982.6刘知几.史通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7中学语文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12月第2版第3册,第94页。8蒋骥聘,黎千驹,古代汉语教程,海口:南海出版社, 2005年1月9陈蒲清,文言今译教程,长沙:岳麓书社, 1986年3月10陈蒲清,文言今译学,长沙:岳麓书社, 2000年10月第2版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